论文范文

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08 12:39: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简要分析了威海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和措施建议,为威海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障水安全提供参考。

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论文

  【关键词】威海市;水资源;水网体系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5798km2,海岸线长985.9km。境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当地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70.6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6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73m3,属资源性缺水城市。降水年际变幅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125.9mm,最小年降水量为379.6mm,并且连丰与连枯交替出现。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71.3%,春旱明显,干旱年份河道多断流。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模式

  1.1水资源取水模式

  威海市水资源现状取水模式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跨流域调水等。目前全市地表水源工程主要包括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坝。现有大、中型水库15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4.9017亿m3;中型水库12座,总库容3.0926亿m3。小型水库400座,总库容2.2753亿m3。塘坝3393座,总库容0.6941亿m3。地下水源工程主要指机电井工程,全市共有机电井工程95945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5063眼。威海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现状主要指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引江胶东调水北线工程,米山水库是其末端调蓄水库。2014年以来威海持续干旱,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威海市自2015年12月22日起正式通过胶东调水工程输送黄河水至米山水库,2016年3月10日,长江水调入米山水库,威海已初步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多水源联合调度,打破了空间上水资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为保障当地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威海市目前的取水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层面的空间障碍,但相对较粗放,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威海为沿海城市,若过量开采地下水极易导致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不利于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跨流域调水工程仅解决城市用水的燃眉之急却难以根治区域整体水资源紧缺危机;当地非常规水利用程度低等。

  1.2水资源排水模式

  目前威海市水资源排水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快排型排水系统,该排水模式能够让自然降水按照可控制的流向、排水管网、渠道等排入指定的河道等最终去向,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为活动的频繁影响,这种传统的排水模式会加速面源污染的扩散和传播,导致水资源浪费,降低地下水入渗量,影响城市排涝防洪等。

  2建议对策

  2.1取水新模式

  1)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威海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示范市为契机,融合水资源综合管理与水敏性城市发展理念,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考虑完善水价市场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推广水资源水质阶梯型利用,按需分质供水,逐步降低高耗水行业比重,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适应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法规标准等措施,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以推行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治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充分发挥地下水年际间调蓄能力强的特点,适时压采地下水,将其作为全市应对特枯水年及特殊情况下的重要备用水源。3)构建区域水网体系。依托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威海境内的线路以及市域内水源地连通及配套工程,构建威海市域“连通河库”的水网工程,通过关键工程措施,以主要河流为框架,大中型水库为节点,联合调度水资源,构建区域内全面的水网体系。坚持整体布局与区域布局相衔接、联合调度与独立运行相协调,充分发挥主要框架在雨洪资源利用、供水、防洪、改善水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统筹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等水源,科学调控,实现丰枯相济、余缺互补的供水、防洪减灾等工程体系,保障威海市水安全。4)加大非常规水利用量。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1万m3/d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处理能力51.5万m3/d,但再生水使用率整体偏低。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以及当地水资源短缺实情,需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特别是在城市企业、冲厕绿化、道路冲刷、环境保洁、河流生态景观等方面加大再生水利用量。威海市第一热电集团已于2017年底建成了处理能力3万m3/d中水处理系统,对中水进行除盐等深处理后代替自来水使用,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和效益,对推进城市分质供水、污水再生利用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区发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威海市需加强海水淡化技术应用推广,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威海市三面环海,海水资源丰富,发展海水淡化项目,可作为安全稳定、长期可靠的供水源,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

  2.2排水新模式

  1)将分散的降水进行收集,通过现有水利设施将大气降水进行适当留存,2016年威海市入海水量23785万m3,对当地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应充分利用现有及规划的水利工程,加强和完善管理现有蓄水工程,将排涝与抗旱相结合,将排水变为蓄水,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2)将废水变为可再生水。将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排出的单项模式变为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环形模式,使有限的水资源分级利用分级排放,不仅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还可降低污水排放量,缓解受纳水体环境容量压力。3)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汛期城市部分路段常常出现逢雨必涝情况,市政排水在短时间内无法将强降水迅速排出,一方面对百姓生活造成不便,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可通过实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植草沟等“海绵体”措施,降水时段进行蓄水,在缓解市政排水压力的同时,也从时间和空间层面留住了水资源。威海市全年降水相对集中,考虑实施将市政排水和大气降水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也正在逐步实施,化排水为取水的思路正在形成。

  3结语

  随着威海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简单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新型的精细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威海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与建议,可通过推行河长制为抓手,以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为重点,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底线,实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为契机,统筹作好护水、蓄水、治水、管水、节水等工作,结合向海水要淡水,向污水要净水,通过对自然降水的收集利用向时间要雨水,通过跨流域调水向空间要外调水等新型水资源利用模式,为威海市及相关区域今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情感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0-12

三农经济新模式分析论文10-09

分析化学考核模式初探论文10-11

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分析论文10-09

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模式分析论文10-10

数控车工专业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0-09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10-09

急诊护理团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09

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0-11

行政管理教学模式创新分析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