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09 17:41:1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分析论文

  攻击行为,就是攻击,也称侵犯或侵犯行为。对于攻击行为这一概念,学术界一直都没有统一清晰的定义。Sigmund Freud 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求死本能。美国心理学家 J·Dollard 则认为,攻击是受挫的继发行为。A.H.Buss 根据行为主义的主张提出,攻击是个体向另一有机体施加有害刺激的一种行为反应。我国学者章志光认为,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认可的行为。以上只是对于攻击性行为界定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定义在此没有列出,尽管在众多定义中没有一个得到心理学家的一致认同,但还是有一个定义很多学者基本接受,即攻击性行为是任何一种意在伤害另外一个意欲躲避这种伤害的生命体的行为或语言。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分析论文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是 C. 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体现个体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刻板程度,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

  情绪稳定性是情绪健康的标志,情绪健康又是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健康的心理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交往、发展的基本保证。

  有研究表明,情绪稳定性对攻击的直接效应值达 0.36(倪林英,2005)。因此,本研究假设,情绪稳定性差、自我和谐度低的大学生攻击得分更高。本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为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提供依据,更为预防大学校园暴力做出贡献。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随机选取河北某大学学生 150 人为被试,来自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剔除无效问卷 20 份,得有效问卷 130 份(有效率 87%)。其中男生 60 人,女生 70 人;独生子女 67人,非独生 63 人;城市 31 人,城镇 26 人,农村 73 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攻击性问卷采用 Buss 和 Perry 编制的攻击性问卷中文版。包含五个组成部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攻击、敌意攻击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共 30 个条目。问卷采用 5 点计分,其中 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极为符合。分数越高,攻击性越强。

  1.2.2 情绪稳定性量表共 29 个条目,量表采用 3 点计分,得分越低情绪越稳定。依据总分将情绪稳定性细分为四个等级,即情绪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每个等级中的 Z 分数范围是:情绪稳定者的 Z 分数≤-1.0,情绪较稳定者的 Z 分数为 0.0~-1.0,情绪较不稳定者的 Z 分数为 0.0~+1.0,情绪不稳定者的 Z 分数≥+1.0。

  1.2.3 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王登峰根据 Rogers 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 3 个分量表。本量表共有 35 个项目,采用 5 点式(1-5)评分,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两表得分相加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三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 0.85、0.81 和 0.64。1.3 统计工具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所有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情绪稳定性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情绪稳定者和不稳定者各占 5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攻击行为的 3 个因子愤怒得分、敌意得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在情绪稳定性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2.2 自我和谐度对攻击的影响

  为了解自我和谐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将自我和谐按照总分进行分组,其中总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低于 74 分为低分组,75-102 分为中间组,103 分以上为高分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攻击行为的 3 个因子愤怒得分、敌意得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在自我和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2.3 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对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攻击进行相关分析。被试攻击各因子与自我和谐各因子、情绪稳定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身体攻击得分与自我的刻板性显著正相关;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均与情绪稳定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正相关;愤怒与自我的刻板性显著正相关。

  2.4 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对攻击之间的预测力,将情绪稳定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分别中心化,在相关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愤怒得分、敌意得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进入回归方程,并达到显著水平。

  3 讨论

  情绪稳定性和自我和谐度均对攻击行为的愤怒因子、敌意因子和指向自我的攻击这三个因子有显著影响,而对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两个因子没有显著影响。这有两种可能:

  一是攻击行为在个人的层面产生并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指向外部或者说表现出来,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都是发生在个人层面的,而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都是指向特定对象的。情绪稳定性和自我和谐,都是个人内在的层面,因此在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 3 个因子中的影响较显著。

  二是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因子问题的表面效度较低,如:在某些情况下我会控制不住打人,被试可能按照社会期望赞许的方向进行作答,因此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得分较不可靠。

  攻击行为的 3 个因子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揭示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越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越差。攻击行为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揭示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越高,那么自我和谐得分也就越高,也即自我和谐度越低。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关系密切。

  从攻击行为的回归方程来看,情绪稳定性以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攻击行为预测力较高,均进入回归方程。可以推断,情绪的稳定性是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不稳定的情绪,容易导致攻击行为。

  4 研究结论及对策

  本研究结论:情绪稳定性良好、自我较和谐的大学生的攻击行为较少;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对攻击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建议从情绪调节和自我和谐的角度来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以减少其攻击行为。从情绪调节的角度,一方面从大学生内部考虑,需要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稳定性,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事情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外部考虑,高校也应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为大学生提供调节自身情绪的建议,并鼓励辅导员真正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从自我和谐的角度,这要求大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有意识的磨练,来达到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一例解除劳动关系的案情分析论文10-11

手术室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论文10-12

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论文10-12

老年人生活习惯与老年病的关系分析论文10-10

分析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论文(精选7篇)07-13

公共关系的论文11-20

案例分析论文11-07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10-26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论文10-12

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防御方式的关系分析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