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旅游社会教育体系构建

时间:2024-08-09 15:06:07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游社会教育体系构建

  旅游社会教育体系构建【1】

旅游社会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相对与旅游学校教育,旅游社会教育在国内研究较少,而对旅游城市而言,旅游社会教育非常重要。

  旅游社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保障之一。

  旅游社会教育服务于社会,有助于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桂林的旅游业,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旅游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旅游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将逐步使本地居民自觉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旅游社会教育的功能,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引导旅游的审美。

  【关键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社会教育;体系

  国务院(国发〔2009〕42号)文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1],这是我国首个获得国务院层面确定建设的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通过试验区建设把桂林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建设成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国际旅游会展及文化体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促进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

  负责桂林旅游调研课题多年的保继刚先生提出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需要三方面的支撑:政策突破、社区教育及管理智慧,“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教育和培训,是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着连续性、适应性、手段多样性的原则,在政策、资金、人力上积极扶持社区教育,构建社区居民的多层次教育体系。

  社区教育的大力扶持,能够使本地居民自觉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体验,并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教育是旅游发展永恒的主题,传统旅游教育偏重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旅游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旅游教育模式在桂林试验区的构建非常有启发意义。

  通过系列的社会旅游教育可以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引导旅游的审美,社区教育体系的建立,能够使本地居民自觉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体验,并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促进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桂林品质旅游。

  一、旅游社会教育的概念

  1、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的,“突出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同,是对两者的有意的弥补和补充。”[3]从广义上说,社会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社会生活中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都可看做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地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能反映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

  2、旅游社会教育

  旅游社会教育的提法比较少,以往成果主要是关于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的研究。

  有学者根据社会教育概念的延伸,将广义的旅游社会教育概括为“一种大的旅游教育观”,是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旅游教育意义的活动,包括正规旅游教育和非正规旅游教育;既有刻意的旅游教育影响,也有潜移默化的旅游教育影响。

  狭义的旅游社会教育则是补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足的,一切旅游机构以及旅游社会团体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的旅游教育。

  [4]旅游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一个旅游地区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普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知识、旅游伦理意识,促进旅游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旅游社会教育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体系,多数的旅游社会教育只停留在非计划的潜移默化的旅游教育功能上,借助桂林试验区的建设,构建桂林的旅游社会教育体系,不仅能促进桂林旅游的和谐发展,也能在国内旅游社会教育方面提出新的思路。

  二、桂林旅游社会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是从哲学概念引入旅游社会教育中的。

  教育的主体是指施教者,即教育者,在旅游社会教育活动中主体可以按照自身的尺度和标准去改造客体。

  因其目的明确、主观能动性强,在旅游社会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教育的客体是指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在旅游社会教育中,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求、被教育主体支配的特点。

  桂林旅游社会教育的主客体可以在旅游利益相关者中进行界定。

  世界伦理委员会将旅游中利益相关者归纳为:中央政府;与旅游事务相关的地方政府;旅游公司和企业以及他们的协会;为旅游项目提供资金的机构;旅游业员工、旅游业专业人员和旅游顾问;旅游行业工会;旅行者包括商务旅行者和游客;当地居民和旅游目的地东道社区代表;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包括专注于旅游、直接设计旅游项目的非政府组织和旅游服务提供者。

  [5]其中主要的旅游社会教育主客体有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旅游开发商、旅游企业及员工、旅游目的地居民和社区、旅游者、旅游媒体、旅游学校。

  旅游社会教育客体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有社区和社区居民以及旅游者。

  高素质的社区和社区居民本身就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者的素质也能提升旅游地的品质。

  对社区和社区居民及旅游者的旅游社会教育是桂林成为我国旅游示范先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的重要保障。

  而桂林要成为新时期旅游城市的旗帜,对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员工的旅游社会教育也是必要的。

  目前旅游企业的诚信问题、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也应该通过社会教育的途径得到改善,促使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对游客的教育、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对旅游企业的教育、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是旅游社会教育客体的主要部分。

  旅游社会教育的主要主体有社区旅游学校、旅游媒体、旅游景区、导游、旅游行业协会等。

  由于社会教育的多层次性能,旅游社会教育的主体也可以是旅游社会教育的客体。

  旅游社会教育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由于旅游活动中的相关利益个体关系的复杂,在不同的情形下教育主客体有可能互相转化,因而需要用层次来区分。

  就旅游者而言,当他作为旅游社会教育的客体时,学校、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媒体甚至其他旅游者都可以作为主体对其施教。

  同样旅游企业作为客体时,其他旅游企业也可以作为施教的主体。

  因而旅游社会教育常常显示主客体的融合。

  桂林的旅游社会教育要体现系统性,有必要理清旅游社会教育的主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桂林旅游社会教育的内容体系

  桂林旅游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旅游规则教育、旅游伦理教育、旅游业知识普及教育、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审美教育、旅游职业教育。

  1、旅游规则教育

  “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遵循规则的动物。”[6]要维持社会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规则的安排,规则是一个社会有效运转的基本要求。

  桂林旅游要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就要通过一系列规则让人们懂得自己的分寸。

  因而,规则教育非常重要,“当一个社会的规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已成为第二天性时,它们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7]其中提到的“第二天性”就是习惯,因而规则的教育的主要目是让社会成员通过行为标准形成良好的规则习惯,如在城市、景区里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自觉维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完整。

  2、旅游伦理教育

  旅游伦理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8]讨论的是人们用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去指导、规范旅游个体和旅游群体的旅游行为。

  [9]旅游伦理调节旅游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旅游伦理教育是旅游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旅游伦理教育包括旅游生态伦理教育、旅游经济伦理教育、旅游交往伦理教育、旅游职业伦理教育。

  旅游生态伦理教育是桂林社会旅游教育的重要部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要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在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础上,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经营中要克服挥霍旅游资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对城市居民和旅游者而言,在旅游实践活动中要自觉自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伦理教育主要调节的是桂林旅游中的经济利益冲突的重要形式。

  旅游是一种与当地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联系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各方面经济利益的矛盾运动。

  可能出现如旅游企业的信用危机、旅行社低价竞争、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危机等问题。

  要实现桂林旅游发展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良性发展,整个社会必须以旅游经济伦理进行调节。

  旅游经济伦理教育要处理好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教育的关系,通过社会教育建立良性旅游市场经济秩序、倡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利义合一。

  旅游交往伦理教育调节旅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桂林旅游社会教育要解决好一个的重要问题是本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桂林旅游从业人员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是旅游交往过程中的道德关系。

  通过旅游交往伦理教育最主要的作用是要达到在跨文化旅游交际的过程中旅游地居民与旅游者互相的文化认同和理解,促使各文化的“和而不同”,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促进桂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职业伦理教育主要针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旅游的普及,旅游行业的职业道德已经越来越被社会重视。

  如作为旅游最前线的导游人员公众形象差,以回扣为主体的导游薪金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在桂林逐渐形成,在行业内部获得了默认,它一定意义上是各方面利益达成均衡的默契体制,但也给导游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伤害。

  试验区要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风向标”,核心应是旅游服务,导游服务是旅游业的代表业务,是桂林旅游的门面和旗帜,导游人员是桂林旅游的民间大使、服务窗口,导游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最为重要。

  旅游职业伦理教育要探讨桂林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合理途径。

  3、旅游业知识教育

  在旅游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相关部门、旅游投资者、旅游企业及其员工的旅游业知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相对于社区、社区居民和旅游者而言,他们更有理由和可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旅游业知识。

  因而其掌握的旅游业知识必须是专业的,深入的。

  对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旅游业知识教育在社会教育中也比较重要,因为社区居民是旅游目的地的主人,是社区旅游发展的最终受益人,拥有对社区旅游的使用权和优先受益权,社区居民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旅游业中主要的人力资源。

  [10]由于社区居民不一定受到过旅游业的专业教育,所以应该通过旅游社会教育来补充其旅游业知识的缺乏。

  旅游者也能通过旅游知识的教育获取更多的旅游经验。

  桂林是一个旅游城市,由于旅游政策、旅游现状与居民的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桂林市居民基本上都关注最新旅游行业概况、旅游业知识,特别是关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桂林旅游社会教育要提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最新动态的宣传。

  4、旅游文化与审美教育

  旅游文化教育主要是引导政府、旅游企业、旅游投资者、旅游从业人员、城市居民对本土文化有系统的了解和学习,激起城市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更好地将旅游文化传达给旅游者。

  旅游美育本来就是全民性的、广义的教育。

  旅游审美教育对净化桂林旅游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员),提高中国旅游业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国际旅游竞争力,增加旅游创汇有积极意义。

  旅游美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巨大功能。

  桂林山水美学有无限的意味,旅游审美教育旨在引导旅游利益相关者对现实世界(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

  作为社会教育的旅游审美可以通过旅游活动也可以通过旅游媒体和社区学校教育提高旅游主客体的美学修养。

  5、旅游职业教育

  旅游职业教育主要针对与桂林城市居民。

  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思路是将整个桂林城作为一个景区来营建,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乐需求同时满足旅游者的游览休憩需求的。

  城市居民是桂林大景区主要的人力资源。

  旅游职业教育对桂林市民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扩大就业渠道,一方面可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的旅游服务能力和旅游开发能力。

  四、桂林旅游社会教育的教育途径

  旅游社会教育主要是一种大众化教育,必须要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利用桂林现有的各类旅游教育资源,建立起有效的教育途径。

  第一,利用桂林二十多年的旅游教育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加强桂林旅游院校服务城市社区的意识。

  高等教育机关向社区开放,深入桂林社区,举办旅游院校校外公开讲座,强调旅游知识的普及和更新。

  第二,成立桂林旅游社会教育委员会,政府倡导、各旅游企业组成专职工作人员,利用旅游业的退休人员,发挥桂林旅游学会的作用,定期组织旅游调查活动、开座谈会、组织旅游公益活动,有计划地丰富桂林市民讲座。

  第三,利用各类旅游媒体进行旅游社会教育,活用博物馆、图书馆和旅游景区等社会教育活动中心。

  如建立自然、历史、艺术,园艺各类博物馆,免费向游人开放。

  利用图书馆向市民教学桂林文化艺术、桂林旅游知识,普及旅游教育,利用网络、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旅游社会教育知识的传播,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与游客整体素质。

  第四,鼓励民间自发的旅游环境保护组织,加强桂林旅游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小结

  桂林旅游社会教育体系如下表所示:

  桂林要成为高品质的旅游城市离不开旅游社会教育,但旅游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旅游教育体系的构建体现桂林旅游社会教育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也是旅游社会教育的最初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

  〔2〕保继刚.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三要求〔N〕.桂林日报2009-12-25:4

  〔3〕顾名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社会教育分卷〔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刘沧,常茜.中外旅游社会教育的比较分析与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3-54

  〔5〕WorldCommitteeonTourismEthicsProceduresforconsultat.ion and conciliation for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concemingthe Code of Ethics for Tourism.2004,10,7

  〔6〕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5

  〔7〕R.赫斯利普.美国人的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8〕李健.关于旅游伦理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0-04-13:1

  〔9〕夏赞才.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J].旅游学刊.2003(2):31

  〔10〕张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6-77

  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的初步构建及其特征【2】

  摘 要: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性,学习型组织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全民社会性和终身性,教育主体的多元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集合,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纵横交错的教育管理体系,探析这一体系的特征,从而有效实施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管理,促进学习型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 ;初步构建;特征;可持续发展

  一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要和获得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①它是一个拥有学习运行体系作为核心管理方式,拥有社会创新体系作为核心生产方式,拥有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核心生活方式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内部弥漫着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氛围,学习将成为社会竞争的第一大要素,这时,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结合为一体,工作的学习化使社会成员活出生命的意义,而学习的工作化则使社会不断的创新发展,这时的社会处于知识社会的高级阶段

  ②学习型以个人一生主动自愿学习为基础,以个性化多样化非职业化学习为特征,以个体发展多样性和个体享受丰富性为原则,形成全民投资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享受学习的学习制度,从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型社会要求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创造性地学习

  学习型社会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也是一种理想状态,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学习型社会能够形成系统化的持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以终身学习理念孕育的使学习与生活和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的机制,实现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以及学习工作化学习生活化

  其次,从未来向度分析,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将更加强调多种教育形式的协调统一,以大教育观统领教育理念,构建现代国民终身教育体系

  第三,学习型社会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以及才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社会将不遗余力营造有助于人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

  最后, 学习型社会具有创新思维和系统化的思维模式,鼓励创造和变革,使个体团体组织始终与外部环境的变革同步地持续地进行,启迪社会成员以创新思维来思考和革新现有生存模式

  具体说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具备6个要素:(1)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重在形成终生学习的步骤;(2)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重在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引进知识;(3)形成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氛围,重在组织文化建设;(4)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重在共同愿景时学时新;(5)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化生命意义,重在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生价值;(6)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重在提升应变能力

  ③ 所以,学习型社会是建立在终身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假设,是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主动学习灵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类场域④

  二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由于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性,教育对象的社会性全民性和终身性,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性等诸多因素的集合,迫切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也就形成了研究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大理论问题

  1.以现代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纵向教育管理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主权国家通过法律确定的为本国国民提供教育服务的制度体系

  在组织形式上,其主体由各级各类学校构成,同时也包括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其内在规定性表现为学制学历学位考试资格证书等基本制度

  ⑤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体系的主体,它承担着培养合格公民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职能

  建国之初,与工业体系相适应,我国建立了一个主要由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包括非学校教育和培训)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专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所组成的国民教育体系

  但进入本世纪,人类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过程中,我国应在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国民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涉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基层组织内部等各种教育类型和学习场所,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层次,涉及全日制教育脱产教育与半脱产教育在职教育与任职教育面授教育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模拟教育远程开放教育以及培训研讨自修等多种教育方式和形式,涉及生存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创新教育人格发展教育思想意识教育等各项教学内容

  因此,终身教育包括一切教育性质教育类别教育形式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和环节;而且,终身教育不是各种教育的简单叠加,而要打破各类教育间的隔离状态,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使之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和发展,以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根本目的

  总之,要把整个教育系统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同时又要把终身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思想系统之中

  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主体由少数人向所有人转变;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正式与非正式教育公立与民办教育将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个体化学习与组织性学习将有机协调是这一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学习型社会构建以现代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纵向教育管理体系,重视非正规教育非正式的教育途径与形式,鼓励三级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社会多元化教育形式,提倡学有所用边学边干技能为先的教育新理念,并逐步将职前的正式与非正式正规与非正规相沟通以及职前与职后教育相衔接,将校内教育与校外多种形式教育相补充,在岗进修与脱岗学习相交叉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环境下学习的需要将是教育管理研究者们的重要任务

  2.以学习型个人和学习型社会组织为基础的横向教育管理体系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网络等学习形式

  这些学习型形式的产生发展扩张裂变,最后形成学习型社会

  它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的基础⑥

  (1)学习型个人

  学习型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促进人全面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发展历程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实践目标

  ⑦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环境变迁的学习型个人是建立各级各类有效学习型社会组织的基础

  学习型个人的培养应秉承以下六大学习型理念:1)学习为本的理念;2)终身学习的理念;3)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4)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5)创新性学习的理念;6)学习即生活的理念

  学习型个人只有有了这些理念,才能做到学有目的,赶有方向

  因此学习型个人应纳入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之中,以指导学习型个人向纵深方向发展

  (2)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家庭为基础,通过家庭全体成员持续的终身的自我导向性学习互动式学习及共享学习成果,实现个体和家庭动态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家庭形态

  ⑧学习型家庭所有成员都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家庭式研习会亲子读书会家庭共学会家庭识字方案等使家庭的生活与学习有计划地结合, 营造弥漫整个家庭,普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学习氛围,使人人参与各种学习并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从而奠定家庭每一位成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

  因此,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应适应这一客观需要,给予学习型家庭以正确的指导

  (3)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学校是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的一种学校管理模式,它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形成得到大家认同的共同愿景,协调学校组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并将这个愿景渗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激发全体员工为实现学校整体目标而不断奋斗;另外还需要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拥有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学校为成员的顺利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改变高度集权化正规化和等级化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模式,构建具有灵活性权变性和分权化的“扁平化”组织机构;发展成员系统思考和组织学习的能力,形成团结合作的团队文化,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校和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的价值和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学校不断由优秀走向卓越

  因此,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将学习型学校纳入领导与管理尤为重要,它将打破现行的层级管理模式,建立扁平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学习型学校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4)学习型企业

  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曾经指出: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

  学习型企业是把学习自觉导入企业管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通过确立团队学习自我超越的理念,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氛围,建立完善的学习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成为具有人力资源挖掘和再造功能的可持续发展企业

  学习型企业的特征在于:学习与培训将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直接需要;企业培训服务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广泛联系与合作,互惠双赢;培训方式体现实用开放性,并注重实效等

  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在职训练及升迁体系,加强与学校的教育合作渠道,并增进与社区体系的共存共荣关系

  举办多种多样的企业内员工读书会研习会交流会竞技会演唱会等等,活跃企业文化,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并与企业目标结合产生共同愿景而力求进步发展

  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方法和手段等都应适应学习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5)学习型社区

  建设学习型社区要以成人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教育培训,认真抓好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生活培训等;要广泛创建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街道,按社区成员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的不同要求,提供丰富灵活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以提高居民的生存生活质量与发展能力

  这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进一步拓展现有教育资源的功能,挖掘它们的潜力,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有效地提高社区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因此,构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和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工作之中,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6)学习型政党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迈进的进程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把我党建设成为党员人人学习各级党组织组织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的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员个人和党组织的学习,在全党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即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敢于突破创新,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系统思考,大局着眼,谋划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将学习型政党纳入自身的管理范围,就是要强调加强党员的学习,提倡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相结合,导向性学习与自主化学习相结合,在全党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7)学习型城市

  构建学习型城市要求构筑学习体系,建立学习机制,认真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载体,充分尊重干部群众的意愿,做到学有计划学有规模学有方向学有实效;要善于把实习课程的教学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同创文明卫生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实践相结合,严肃认真的课堂学习同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全民学习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政府部门要制订相关政策,增强市民的教育需求,建立满足市民求知求技的新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鼓励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经商户和广大市民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激发广大群众的学习热情,努力形成人人要学习人人乐于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

  这就需要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进行宏观设计,有计划地实施,逐步推进与形成

  (8)学习型网络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网络世界与学习型组织相辅相成,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上建立许多学习型组织,如:网络读书会网络社团虚拟图书馆虚拟学校虚拟办公室虚拟商场等

  学习型网络组织强调分权扁平化有弹性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与创造未来

  其核心观点就是分布式的学习资源,每个人各有专长,可以整合运用促进愿景的塑造,并达成学习社会的理想

  因此,学习型网络的发展必须纳入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之中,并在这一管理体系的管理下得以健康发展

  所以,构建以学习型个人和学习型社会组织为基础的横向教育管理体系,涵盖面很宽,只要有学习活动存在,它将会把触角伸到哪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使那里的学习活动有序和有效地开展下去,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这一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的特征

  1.教育管理体系网络化

  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将由少数人向所有人转变,从青少年成长期向人的一生过渡,教育的年限将逐步延长,教育资源需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全方位的整合,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将与组织性学习有机结合,处处存在教育,处处也就存在教育管理,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各种各样的教育管理形式和手段将把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管理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体系

  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和组织都是教育管理网络中的一个支点,都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和教育管理的对象,人人都参与教育管理

  个人管理好自己的教育计划,组织管理好组织内部成员的教育与组织的教育活动,社会整合所有的教育及教育管理,并形成体系,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2.教育管理对象社会化

  教育管理对象的变化与教育主体的变化紧密相连

  现有的国民教育管理体系主要集中在对学校教育的管理,对正规教育机构的管理对正式教育的管理,因为我们教育的主体是青少年成长期的少数人,接受教育只是人的一个阶段的事情

  但学习型社会教育主体将扩大到所有社会成员,扩展为每个人的一生,这就要求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有机结合

  社会的每个个体每个组织,包括企业学校社区团队政府和城市,都应纳入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之中,成为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的对象

  3.教育管理主体多元化

  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系中,我们强调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整体功效

  但由于我们对教育认识的局限性,把教育管理主体的视角局限在学校等正规教育机构上面,忽视了对家庭社区企业政府等多元的教育管理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系比较单一,而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将成为人的基本需求和生活方式,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人的终身发展需要

  这时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学校家庭社区政府企业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应承担教育及管理的职责,创造条件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的多元主体

  4.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

  我国现有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明显具有科层制的特征,“金字塔型”的组织机构造成组织层级过多,集权化倾向明显,人员臃肿,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传递不顺畅

  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网络化的趋势,教育管理组织结构也应发生相应变革,管理中心应下移,精简人员,减少管理的层次,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富有弹性,提高各自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

  5.教育管理方式地方自主化

  教育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和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使以前存在的集中化管理趋势不复存在

  教育管理权限分化和下移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中央具有教育管理宏观调控的职能,对现代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统筹规划,但要适当授权与分权,把具体的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给各级各类组织,包括正规的教育机构非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企业和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充分调动地方的教育管理积极性,实现教育管理地方自主化

  6.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变革必将带来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变革

  教育管理信息的增多,教育管理组织结构的变化,也相应的要求教育管理手段走向现代化

  网络技术在教育管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纵向连接中央地方不同层次的教育;横向连接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的教育网络等,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育管理网络的建立,将形成虚拟教育管理组织,大大减少目前教育管理的矛盾和冲突,教育管理信息的传递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及其管理的一体化,从而实现学习型教育管理的高效能

  注释:

  ①厉以贤.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J〕.教育研究,1999,(7).

  ②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童潇主编.走向学习型社会――社会发展的第四级台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1,75.

  ③郑友训.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

  ④柳清秀,段雅楠.学习型社会与教育管理转型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9).

  ⑤李宝元.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9,120.

  ⑥杨光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立学习型社会组织〔J〕.中国成人教育,2003.(12).

  ⑦韩玉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深刻主题〔J〕.新视野,2003.(10).

  ⑧厉以贤.学习社会的理念与建设〔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7,274.

  ⑨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辑要〔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构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3】

  青少年教育是一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的完整体系。

  当前,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有效教育引导,是摆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市闲散青少年数量较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与社会教育不足有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进一步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一、当前我市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教育活动场所和社会培训机构迅速兴起。

  近年来,我市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设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等各类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

  与此同时,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势头迅猛,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一部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功能。

  (二)职能部门参与社会教育的氛围初步形成。

  目前,我市多个部门参与了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并形成各自的品牌活动,如团市委开展了流动少年宫下基层活动,关工委等牵头开展了青少年暑期教育等,这些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影响趋广,参与人数逐年增加。

  (三)青少年参与社会教育的形式日渐增多。

  广大青少年参与社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从原先的校外实践、青少年宫参加培训等简单方式发展到包括政策宣讲、辅导讲座、主题实践等多种形式。

  二、我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

  一是参与时间偏少。

  当前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偏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所下降。

  青少年在校时间偏长,活动时间偏少,业余时间被家教、补习班和作业占用严重,也就无法接触到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社会教育。

  二是难以与家庭教育形成有效渗透。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是停留在学习和衣食住行上,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理解,家长的不理解与不配合,导致了青少年社会教育难以有效渗透。

  三是教育效果不明显。

  当前,一些成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媒体信息严重毒害青少年的心灵,对青少年构成了冲击和危害。

  四是存在盲区。

  有些青少年“有学不上、有家不归、有工不做”,成为社会闲散青少年,始终处于家庭管不了、学校管不着、社会管不到的状态,这恰恰是青少年成长的危险时段,也是教育管理上的最大的盲区。

  我们对2012年我市法院判决的3人以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调研,在问到是否参加过社会教育时,所有的失足少年都反映没参加过或很少参加。

  (二)校外活动场所未能满足社会教育发展需要。

  虽然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总数不少,但还存在“相对缺乏”的情况。

  一是场所数量不足。

  在布局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市级青少年非营利性活动场所偏少,镇、街道尤其是社区、行政村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更少。

  二是校外活动项目不全面。

  主要集中在艺术类教育和培训,而科技类、思品类和社会类等活动项目较少。

  三是场所的功能设置有限。

  如市青少年宫等,由于硬件限制,许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些镇街道的文化中心,在氛围和器材上适合青少年的比较少,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不明显。

  (三 )社会教育联动和配合机制有待加强。

  目前,我市尚无承担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各职能部门分别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一是社会教育的均衡性不够明显。

  教育活动只能覆盖到一部分青少年群体,工作对象还存在精英化、高端化现象,农村和新居民青少年参与社会教育相对不足。

  二是社会教育的途径相对单一。

  目前,我市各类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基本是立足本单位工作实际,以单纯的说教式和灌输式教育为主,很少从青少年实际需求出发,导致青少年参与率低甚至不愿参与。

  各类社会教育机构为吸引生源,课程设置偏重文化课,部分教学内容和教材与学校雷同。

  三是教育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我市社会教育的各类师资数量有限,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艺术、体育类师资力量相对较多,而科技、训练、技能类师资则十分紧缺。

  同时,各类师资均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流通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

  一是要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尽快建立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共青团、教育、文化、关工委、妇联等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发展规划,尤其要根据薄弱环节和青少年教育盲区,研究分析教育对策。

  二是要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新建和扩改建一大批文体活动场所,建议超前规划,各场馆在新建和改建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服务青少年的功能,设置专门的场地,开辟适合青少年活动的项目。

  对于社会资金兴建的大型商场、超市等机构,也要建设专门的青少年活动场地和设施,并坚持免费或低收费向青少年开放。

  同时,新建和改建一批专门的市、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确保每个集镇和社区有1处青少年活动场馆,各城镇社区建有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

  三是要多方筹措资金。

  希望市政府广开渠道,筹集资金。

  从桐乡实际出发,可以采取财政投入新建、扩建、改建和利用现有场所设施等方式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

  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活动场所建设。

  如杭州金城少年宫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少年宫由金城房产公司投资建造,由杭州少年宫负责运营,既给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又带动了当地人气,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加快青少年社会教育师资建设。

  加大青少年社会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育,制定培训计划,通过一定的社会教育资格考试,鼓励他们获得相关的资格认证。

  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打破师资流通壁垒,通过引进人才、双向交流、兼职聘任等形式,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社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二是要建设专业社工队伍。

  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专业的青少年教育社工队伍的建设力度,招聘选配和培养一批专业青少年教育社工,充实到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队伍中,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是要发挥社团作用。

  当前,我市各类社会团体兴起迅速,这些社会组织对规范青少年行为、培养青少年兴趣、启发青少年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各社团主管部门要引导广大社团加强与青少年的良性互动,积极开辟适合青少年参与的项目,学校、家长应支持青少年参与社会组织,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活动。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要加强舆论引导。

  结合桐乡打造“人文名城”和推进“四型社会、四好家庭、五有市民”建设,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重视、支持、参与社会教育的舆论导向。

  建议相关部门在市区主要社会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社区、商业活动场所做好相关标牌、提示、横幅等社会教育环境的设计和营造,让青少年耳濡目染地在生活中感染良好的社会文化,培养良好的社会意识和行为习惯。

  各类市级宣传媒体要加大公益广告和主流教育节目的投放力度,减少泛娱乐化类节目的播出频率,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娱乐场所的管控力度,打击黄赌毒,封闭不健康、不文明场所,齐抓共管,共同担负起对青少年的教育责任。

  二是要拓宽教育途径。

  对现有活动场所的教育培训项目要不断拓宽,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强化教育效果,使社会教育真正变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

  有关部门应注重对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在审批、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控制单纯以学科培训为主的培训机构规模和数量,引导更多的素质教育和实践体验类培训机构做大做强。

  三是要注重有效渗透。

  加强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间的渗透。

  在家庭教育方面,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和新居民家长的培训力度,使广大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在学校教育方面,要打破校门的阻隔,将青少年踏上社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送进校园,同时要积极鼓励青少年走出学校,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四是要鼓励公众参与。

  在政府统一监管下,可将社会教育推向社会,通过行政规划、资源配套、考核奖励、优惠补助等手段,鼓励与吸引社会相关力量参与社会教育,指导做好社会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设计,联合开展相关活动。

  总之,青少年社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基础工程,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是一个关系青少年成长、造福民族未来的崇高事业。

  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精神,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内容与手段,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出实效,做出影响,推动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新贡献。

【旅游社会教育体系构建】相关文章:

农业休闲旅游安全体系的构建10-05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0-01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论文10-08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体系的构建论文10-08

旅游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10-05

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完善论文10-08

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论文10-08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