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笔重彩人物画艺术创新研究论文
一、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画最古老的一门画种。目前所知工笔人物画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汉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赋色浓丽厚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工笔重彩人物画到唐宋时期达到极盛,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大家,但总体上仍是水墨山水画展统治地位,工笔重彩人物画居于颓势。直到近50年来工笔重彩人物画才迎来了大的复兴,吸收了西方的造型方法,也呈现了多种面貌的兴盛局面。
二、如何理解工笔重彩人物画?工笔重彩字面上意为“用笔工整,色彩浓重”,用这样特点的技法表现人物即是。但是,现在社会上对工笔重彩人物画普遍狭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把人物画的细致、逼真,这只是外在的,表面的,技法上的看法,关于它深层次的观念上的内涵很少理解到。我认为工笔重彩人物画从属于中国画的体系,在精神上“写意”是它的重要原则。中国最早的画论中有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得意忘形”的论述,还有南齐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后来一直成为品评中国画的很重要的标准,其实在开始时正是针对工笔重彩人物画而提出来的。因此这种“写意”观对工笔重彩人物画一直都有指导意义。工笔重彩人物画要注重“写意性”,要通过造型意象、“应物象形”、“不似之似”等使作品得内涵得以升华,从而超越物象的客观再现描摹,酝酿出深邃的精神境界。
三、目前工笔重彩人物画与传统相比有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吸收了西方绘画中人物造型的成果,开始重视写生,研究解剖、结构,人物显得真实,有血有肉有个性了,这是很可喜的变化。
但是同时工笔重彩人物画也面临了新问题:现代人物造型观念与中国画传统写意的精神如何契合?传统绘画中意象的、主观的、千变万化的线的宝贵遗产如何继承,用在现今的人物表现上面?色彩、材料是否有很大的开拓空间?还有中国人物画的构图方面除了经验习俗之外是否能像西画那样形成更科学系统的体系,从而开拓出更加丰富、取之不竭的形式?等等。
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统领下的新思想和新文化相互渗透影响方面,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发展是一个迫切紧要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主要遵循的是:
1、在精神上以道家哲学、禅宗哲学为基础,讲求意境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标准;
2、在形式上,以三远法为准则的构图形式;
3、在材料上,以墨和宣纸,绢为基本绘画单位;
4、在表现方法上,坚持用线的形式。
这些特点在2000年来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有的只是丰富。
但是相比较而言,随着文明和科学的进步,西方绘画从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在艺术观念上和艺术形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
1、意识形态上,从宗教走向人文,从唯心走向唯物,从印象派直觉的印象绘画上升到理性的抽象绘画,从印象的直觉到印象的抽象,使抽象的内容具有唯物的品质,从而根本上区别于我们的抽象认知。
2、画的内容和形式上,从意象构图到焦点透视到光到多空间的立体主义到波普,对空间的重新定义,每次转变都是绘画史上的大变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变革既有以往的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特征;
3、材料上,由刚开始的蛋彩画到油画材料到后现代的多元化,材料完全获得了解放。
五、在现代,我们每个人享受到的文明其实是源自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西方文化探究世界利用的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用科学思想研究自然及其事物本质的态度。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带动了各个领域的革命,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视觉上,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到现代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的极少主义,以及今天的光学,视频媒体,网络等等,无形中彻底颠覆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状态,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现在的大环境是由全球经济一体化决定的按一个人类共识的游戏规则去生产物质和满足全球人民的需要。语言也逃脱不了有一个共识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固步自封,仅仅用历史去炫耀自己的艺术文明呢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反映我们当下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的文明呢?这是一个大课题。我认为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保持自己的民族性是一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与世界沟通的可能性。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民族优势,也要了解西方的文明成果,知己知彼,吸收全人类的文明精华,不断地尝试,跌倒,再尝试,才能积极的发展。
六、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发展与生存现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这个挑战就是,如何抓住把握当今社会状态下,人物画创作可以反映人们生活现状面貌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如何把握现代人物造型与传统的“意”的“深度弥合”。
这个机遇就是,时势造英雄!挑战越大成就越辉煌。传统文化就是一个要经历痛楚,破茧而出的“新生命”。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信息的快速,广泛的交流为艺术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其他文明成果广泛交流学习的可行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强者的文化,这是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现状。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反映出我们民族谦虚开明的优良品德。近现代西方艺术对人类艺术史的文明成果,更值得我们像学习航天,核电子知识那样严肃认真的研究和学习。鲁迅说过,“国粹我们是要保存的,但要看国粹能否保存我们”。这句话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文化与民族的存亡是密切相关的;第二,死抱着中国传统文化不放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生存。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并不是只走过场,提一些诸如“文明开化”这样纲领性的口号,而是踏实细致地从各个层面全面“拿来”西方的文化。正因为此,日本才成为亚洲最早与“西方”实现对接的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亚洲强国。
在面临艺术生存发展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态度去认真全面的学习西方的优秀艺术成果。
就此推论,我们传统绘画中的“三远”,“线”的价值体系,以及色彩的地位,迫切需要重新研究和定位。发展不是“黄粱一梦”,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步一步的研究探索,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借鉴吸收当今人类文化成果,而不是消极坐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轮回,才有可能在夹缝中发现光明。艺术的发展应该就是这样。
六、所谓的全球化语境下的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发展应该是既保持了传统绘画面貌的同时又具备全球文化条件下的“语境共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深入研究传统,继承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粹,另一方面全面学习西方艺术成果,用科学的求真态度开拓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这样我们的艺术才能真正被纳入世界范畴,才能和西方艺术平等对话。
七、由此可见,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创新应该是多方位的。这就需要我们很多艺术家从各个方面积极地,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对待传统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传统,才能正确认识我们的优势。在对待西方艺术方面,我们应该不拘一格,博取众长,为我所用,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的传统艺术推向更高的高度。
【工笔重彩人物画艺术创新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工笔人物画教学10-05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论文10-09
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情结散谈-美术论文10-09
《艺术概论》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论文10-09
中国工笔画的艺术格调论文10-09
浅议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变革10-09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创新性研究论文03-23
艺术教育研究论文10-09
声乐艺术研究论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