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4-05-22 17:38:44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经典)企业管理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1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我院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按照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学习情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化,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一体化,集网络、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使教师由“单一型”向“双师型”素质转变。

  2基于“一体化”模式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和企业管理岗位的需求,确定学习任务,按照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把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1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教学设计中从企业需求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岗定教,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加强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使学生养成职业素质,锻炼他们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按照市场调查与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如信息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系统开发设计和应用人员等,然后依据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如基本的管理技能、系统开发与设计、系统应用等来确定学习目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学习情境与任务,最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控以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任务教学和实践体验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依据企业管理类岗位工作的能力需求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理论和实训内容相结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认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初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应用等任务模块来学习,使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总之,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的.要求和特点,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线,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为一体,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3.1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适应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课程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通过采用案例、角色模拟、互动体验、行动导向等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仿真工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行动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动手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比如网络、多媒体、教学模拟软件等。随着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日益完善,可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仿真模拟软件、课件等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在校园网上建设精品课程,将课程相关资料安排到网上供学生查阅和参考,在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如ERP、数据库管理系统、MRP、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软件使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从而提高实践技能。

  3.2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适应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和实践技能,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职比例协调、校内校外互补,学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专业课程的相关培训,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让他们进入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努力创造进修和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教学活动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途径建立适合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

  3.3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不仅考察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而且对团队协作、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和学习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考核主要是对项目任务完成的报告进行评价。在考核中应改变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这有利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3.4完善课程实训环境,改善实训条件

  实践性教学在本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课程整体效果,它依赖理论说明验证理论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行建立“教、学、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它淡化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的界限,校内实验实训室是教室、实训工场和学生学习与讨论的综合型场所,在这个场所内尽可能仿真或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有利于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建立与校内实训条件互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明确校外实践项目和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技能。校外实习和参观实训基地使学生对企业的管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有感性认识,是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管理岗位和工作环境有预先的适应,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校企合作创设新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运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成为实践教学、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校外延伸,通过校外实习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学习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总之,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之一,是我院经济管理专业的重点工作,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注重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的人才要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企业管理论文2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战略高层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基础,它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和谐,和平的,相互促进,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但也要在通过沟通,奖励和惩罚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在企业中建立一个道德合适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规范和企业经营战略的精神,通过激励机制和职业生涯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相结合,实现创新的企业文化,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战略探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发挥自己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核心竞争力。相反,缺乏企业文化将缺乏公司治理,士气低落,从而导致了自身的核心业务竞争力丧失。

  一、企业文化的渊源和意义

  形成于1960年的企业文化理论在企业文化现象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今天我们谈的企业文化就是以自己独特的精神财富和传播品牌在市场上形成和发展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企业的基本要素之一,而不仅仅是去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这也衍生出一个企业的管理不断总结,并以此为内部动机共同催生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是更有效的,但这种情况是因为从进入也可能会出现的困境出发的。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最终造就企业的兴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表现,更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重视在企业管理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家不仅要倡导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也要培育企业文化,达到传播的精神。企业管理者将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自身素质和建设的成效。目前,在企业背后,缺乏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等问题,如何正确的进行中小企业经营的理念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依法经营,提高诚信待人的水平,对个人和员工的言行上一个档次,使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思想模式发生变化,凭借其先进的管理概念员工的价值取向,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共识,达到企业文化融合的状态。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中小企业要开展文化战略定位和进行选择,应该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首先,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和学习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逐步的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在提高员工意识和广泛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企业文化的稳步推进,逐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企业的文化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公众参与”和“全员互动”为基础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其次,要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建立员工的主体地位,任人唯才,考虑到工作人员的需求和自身水平的提高,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竞争的市场活动,难免会与消费者,竞争对手,经营者,股东,金融机构,媒体,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有某些联系,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在与接触可实现每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活动中取得进步的。然而,中小企业单纯追求自身的利益,片面追求利润的指标,在一些短期行为方面会把整体利益作为代价。文化取向和选择过程中的中小企业,应该看到长期的稳定性和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和竞争力,也取决于社会价值观的各个方面,以及取决于商业圈的`存在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并积极的履行义务。其中诚信是现代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要有的勇气,诚信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也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生命线。在追求最大化的企业的利益的同时,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竞争对手和整个社会的利益,树立诚信理念,建立诚信的新形象。

  二、创造企业特有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战略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功的企业的经营战略,并且两者都包含了本身的丰富的文化特色。这是由各类企业,在经济基础发展的过程中,领导者的角色与其他文化因素构成的工作人员组成的,是建立于每家企业的科学管理上。但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领导层,旨在积极推动和实践通过公司全体员工认真的企业管理流程。在此期间,开创了企业领导和个人,企业的管理是积极推进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提升“文化兴企”的意识,我们必须着眼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来定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企业学习的文化意识,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的作用,企业领导要亲自发动,精心策划,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以促进和提高企业管理的战略发展。鲜明的企业文化,设计和规范指导企业战略管理,这些可以起到健全的组织功能,提高了人性化的管理作用。

  通过引导企业文化,科学的管理措施,规范的工作态度和员工的工作行为。并通过法规,特许经营和企业文化影响力等,使员工遵守和接受的规范和企业文化,这样可以达到预期的经营管理策略,规范行为和工作技能。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唯一的整合,一旦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偏差,一个良好的和独特的企业文化将起到指导和规范起到作用,来实现主动管理的控制目标。在控制和调节方面,企业文化立足于自身的文化精神和品格,可以激发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管理和人员管理策略之间减少摩擦,在实施过程中,促进沟通,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战略中企业的成功实施。

  三、打造企业优秀品牌,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并融入企业管理战略中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已经进入品牌营销和运营的战略阶段,所以企业应注重创立企业品牌,创新的企业文化,使有机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在计划经济在过去十年中,基本上都是企业在规划指导和垄断地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该公司的产品产生订单,但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宣传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新的服务和产品的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日益推广和展示是更重要的。因此,在建立企业品牌,成为独特的战略企业管理的资源和优势主要是来自于企业文化的特点。

  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战略的一个内在的强大动力,继续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创新的企业文化,使管理人员和员工逐渐熟悉的历史遗产和现有业务,同时经营计划,结合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与控制的认识,回应和解决事件在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促进高效,稳定的实现企业经营战略。通过品牌活动和企业形象宣传,企业管理战略能够注入发展活力,许多新的想法并载于企业管理的文化理念,同时也为企业文化和创新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作用的发展。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要与企业管理战略有机结合

  文化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通意义上,它是一个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战略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方向,因此,企业文化和科学只是企业管理的建设,我们将培育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应该摆脱各种因素,维护法律和自己独特的方法,完美协调的计划和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指向性和多样性,有必要建立对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价值,同时也注重培养员工的精神和文化修养;既要保持企业的身份和管理秩序,而且还培养之间的竞争,它必须被要求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而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强调的创建和企业文化是有所区别的。

  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不能分离的,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实际管理战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目标有团结协作,专注于企业发展和经济管理策略来实现。企业宣传开拓拼搏精神,为企业发展,企业形象宣传,品牌战略的需要,也是提高经济效率,扩大知名度。因此,在文化发展放弃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企业文化着力打造创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在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发展自己的业务特点。必须与其自身的发展和市场战略的企业文化的实际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创新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市场开拓,只有建设,以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应吸取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及时调整和创新,企业文化的积累,沉淀和创新管理流程,企业盛大的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发展目标。

  五、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而现在我们只掌握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理论和文化建设,还要抓生态建设。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一个企业要注意,不仅有效,而且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正确的规划。在企业管理是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今,许多初创企业,面对已经成为一个大公司的巨头们还是能找到在市场纵向垄断的突破口,但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的痛苦的艰难初创期,继续披荆斩棘,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些初创公司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这些创业者,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充满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也许他们可能是因为亏损项目只到这种地步,这些精神财富,但只要牢牢把握这些精神财富,将能够团结工人斗争,从底部走出来的。

  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的实施。优秀的企业文化整合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一个企业的管理,保持高效的执行力,让幸福去工作,但不能没有员工。那么,什么是有这样的魔力,能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呢?这就是企业文化。在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企业,让职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参与的骄傲,他们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不断积累成就感。这是企业管理的需要,必须将其放置在管理企业的文化上,提升企业管理的高度实施,企业管理,监管不只是身体,更需要精神上的交流。这样一个过程的企业文化精神大厦路口,也可能是领导层的共识,再招公认的工人,可以从工人出身,最终由他们来担任领导职务的,带领企业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经理,主管的营业额有不同的风格和自己不同的考虑,虽然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并十分注意,但难免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现象。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即使有变化,仍然能够沿着它的使命,它是有一种别样的躲在一个恒定的指导管理行为的,那就是企业文化转变。经过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消费者会有自己在这个企业的信任,企业的员工都会有自己的身份归属,高级管理人员将了解自己的位置,即使是在前进的道路需要逡巡不定,仍然能够移动前进在正确的方向。它展示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核心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每一个企业的工人实际上是一个领导成交无所谓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何直接影响,但是领导层最终会影响他们的薪酬,晋升,甚至命运。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经营必须遵循的企业文化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和管理相互促进。简单地看,以指导实践的理解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存在,同时促进进一步的了解实践之间的关系,所以即使我们要坚持一个恒定的企业文化,但世界的动荡面对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遇到艰难的决定做出的时刻。企业文化应该做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有一些反应,以及企业管理变革推动者,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大胆的实验,认真改进位。公司的管理,毕竟,行政管理,无法面对束手束脚,企业文化的问题,作为精神方向的宏观把握导向,也需要问在不断的练习,无论是形式和成长在一起,相互促进的局面,才能使重点推动企业的发展。这也表明,企业文化绝对不是高管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然后做出决定。

  六、小结

  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国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只有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用企业文化理论进行管理,同时在企业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企业文化的柔性人本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硬性制度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杜蕾。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xx(14)。

  [2]刘晓星。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32)。

  [3]张冠男,杨洪兴。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xx(05)

  [4]张晓辉,王莉。基于系统理论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xx(01)。

  [5]齐艳民,王忠海。中国一汽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三维度”[J]。汽车工业研究,20xx(07)。

  [6]贾洪。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与企业质量管理[J]。工程质量;20xx(10)。

  [7]林芳莉,陈光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J]。海南金融,20xx(01)。

  [8]李婧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文化差异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02:105—106。

  [9]彭建良。针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24)。

  [10]梁军利。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战略[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61—62。

企业管理论文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也日臻成熟,这给互联网+相关的其它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传统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思想和方式便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如人才管理、组织形式、发展理念等。对于那些从传统作坊式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众多茶叶企业而言,这些缺点更加突出和明显。因此,想要在新的时代里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我国茶叶企业就要充分了解互联网+,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更新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发展理念及思路,进而在激烈的现代企业竞争中永立潮头。

  关键词:互联网+;茶叶企业;企业管理;创新发展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企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应当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更要根据社会的新需求、商业环境的新变化,来将当前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通过制定和完善新的企业管理机制,让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好地优化配置,让企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对于传统管理观念较为盛行的茶叶企业来讲,互联网+的到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应当充分用好互联网+这一载体,创新企业管理,使自己更加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市场竞争。

  1我国茶叶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1一些茶企的研发理念较为落后

  互联网+所注重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用户为核心”,换而言之就是要以“需求为核心”。这一理念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上面,同时也是我国现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现实看,我国众多茶企却依然秉承那种“后知后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和产品研发理念。通俗地说,就是我给什么,你就要什么,至于消费者想要什么则不管不问。在传统商业时代,由于市场竞争不那么激烈,商品供应也相对匮乏,这种理念的弊端并不明显,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里,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习惯了互联网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因此我国茶叶企业的传统研发理念便显得相对落后。从市场实践中看,一些茶企近些年开始走下坡路,与其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没有更好地了解到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心理等原因有很大关系。

  1.2我国很多茶叶企业在领导层构成上较为落后

  由于我国茶产业形成和发展较早,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现在我国很多茶企都是从过去农耕时代的家庭小作坊演变而来,其在组织结构上带着天然的小农经济特征。譬如说,有的企业仍然秉承那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高层和中层以及一些核心部门的领导,一般都是自己的同族,很少会安排外人任职。在小农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框架有其优势所在,如凝聚力更强等。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其缺陷就十分突出,同族之人牢牢把控着企业的话语权,就无法为那些真正的管理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上升空间和顺畅的上升渠道,无法激发底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1.3我国一些茶叶企业在组织框架上较为落后

  同我国很多传统企业一样,众多茶企在组织框架上大多采用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在传统商业时代,这种结构有其固有优势,如结构稳定、层次分明、分工明确。但是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如信息传达慢、运行效率低、推诿扯皮等。互联网+时代里的现代企业,讲究的是效率和成本,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框架。唯有效率更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脱颖而出。从我国茶叶企业的运行实践看,当企业的具体工作者捕捉到市场脉搏,产生创新的灵感和计划后,是不能马上付诸于实践的,只能先向自己的部门主管领导汇报,经过同意后部门领导再跟上一级领导汇报,最后层层递进,最终才能达到最高领导的层面上。这中间程序繁琐,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而倘若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极易让这个创新项目戛然而止,让企业错失商机,产生极大的损失。即便是没有出现问题,企业最高领导同意并实施后,也很容易因为滞后的决策,导致其创新计划被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让自己处于被动,把主动权拱手让给他人。

  1.4一些茶叶企业存在经营管理模式上较为落后

  这一缺陷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市场的对接上面。在互联网之前的市场竞争中,我国茶叶企业一般会利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生产的单位成本。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里,消费者的需求无时不刻在发生着变化,网络信息的海量传播、不同次文化圈的快速组成和消失,都让市场需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例来讲,网络直播的盛行,让很多“网红”食品相继涌现;影视剧中的“IP”热,也引领并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而我国很多茶企所采用的那种传统经营模式,很容易让其在进行预判时产生失误,造成一定程度的成本浪费,轻者导致产品压货,重者致使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1.5很多茶企在与信息反馈管理模式上较为落后

  从现实看,几乎全部的茶企,采取的都是信息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告诉消费者,但却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反馈渠道,通俗来讲,就是我国茶企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十分看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意见,如小米、魅族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很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粉丝论坛,鼓励和引导消费者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如此,公司便能搜集到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感受,进而对下一步的产品研发计划作出科学而准确的预判。对于我国茶企来讲,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走得更远,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尽快改变自己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2“互联网+”助力茶企管理的优势分析

  现在,“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在了企业管理上面。结合茶叶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互联网+”融入到企业管理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2.1对茶企组织管理创新的优势

  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内部的风气、战斗力和凝聚力。从现实看,很多闭塞的、约束的、苛刻的组织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让他们不想创新、不愿变革、不敢进取。因为苛刻而约束的组织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必然是不够宽容的。很多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大多是处罚性的.,也就是针对员工的错误而进行严格的惩处规定,而缺乏必要的激励和褒奖制度。这易让企业工作人员宁愿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也不愿去走新路、找新法,因为一旦失误,就会被惩罚。而我国茶企大多是传统企业,其组织文化大多是封闭而苛刻的。而“互联网+”所注重的就是创新,就是不断改变。因此,茶企将互联网+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可以打破其固有的组织文化,改变那种传统且落后的组织制度,建立起一个包容、开放、进取、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为茶企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2在茶企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的优势

  由于我国茶企很多都是由过去那种传统的作坊式工厂演变而来,因此其经营者并没有现代的人力资源概念,更多的还是那种传统的“雇主”和“雇佣工”的思想认识。从现实看,很多茶企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茶企的经营者,把员工看作是单纯的劳动力,是自己的“手下”。因此,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思想观念,就决定这种茶企经营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多注重的是对自己员工的监督和管理,把员工能否按时按量完成工作当成第一目标。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工作,那么就按天数发放相应的工资,假如没有完成,那么就要扣罚相应薪资。而在激发员工积极性及创造性上没有方法,或是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就让其人力资源止步于简单而重复的劳作,没有调动起其所蕴含的能动性,这对茶企来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针对这一点,互联网+具有很突出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的老板、员工,尽管还是雇佣关系,但是其更注重协作精神和分享精神,因此人力资源的作用十分重要。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会把自己跟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层面上进行协作,大家不仅在工作上各司其职,在私下里也会通过聚会、出游等方式拉近感情、交流观点、碰撞灵感。像小米科技公司、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如此。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茶企的企业管理当中,就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增加员工对茶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蕴含的澎湃力量。

  2.3互联网+在茶企团队培训管理有无可比拟的突出优势

  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茶企还是多元化发展,从单纯的生产制作茶产品到发展茶文化生态游、茶文化服务等新的业态模式上来。因此这些茶企愈加重视团队培训管理工作,因为新的企业业态必须要增强和提升员工的新本领、新知识和更加深厚的人文素养。但是很多茶企因为时间成本、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原因,其所开展的团队培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在这方面,互联网+的优势则十分明显。首先,其能极大节省企业的资金成本,如网络会议、网络公开课、微信答卷等培训模式,都可以在线上开展,不需要专门租用场地或是购买学习设备。其次,其能极大节约企业的时间成本,与集中学习不同,互联网+的培训可以将课程内容化整为零,将其分割成不同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员工的碎片时间在企业微信群、钉钉群进行传播,如O2O平台的微培训,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互联网+背景下茶企管理的创新发展

  3.1要对企业管理理念进行深度革新

  互联网+注重的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这恰恰是茶企这类传统企业的“软肋”所在,因此互联网+的这一重要思想理念对于茶企的企业管理理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茶企要更多地把目光转移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上来,通过建立科学而有效的市场研究体系,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新爱好、新动态,并以此来倒逼自身服务水平、运行效率、管理能力地提升。举例来讲,对于那些定位二三线城市消费群体的茶企来说,就要时刻关注其目标群体在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消费习惯上的提升和改变,适时推出一些设计更加时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而这种理念上的革新,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营上,反映到茶企的创新团队能力、资本运作理念、产品研发计划等方面上来。

  3.2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上进行创新

  上文说过,我国茶企多采用的是传统的金字塔垂直管理结构,在新的时代里其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就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尽快创新茶企的组织结构。首先,要畅通企业内部各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及反馈渠道,要让基层工作者的所思所想能够在最短时间最大程度地传递到企业决策层中。同时,企业高层的各项决策部署,也要做到第一时间可以落实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中。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一信息渠道的畅通,还要建立相关的监管和奖惩制度,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及时向上传达基层员工信息的中间各级领导,一经发现要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而对于那些及时传达和反馈信息并对企业发展产生利好的员工和各级领导,要进行相应奖励。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起企业内部的创新积极性和员工的归属感。其次,有条件的茶企,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砍掉那些无关紧要或是形同虚设的中间领导层,以此来拉近上下级的关系,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3要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创新自己的经营模式

  首先要建立O2O模式下的营销模式,把茶产品的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和营销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这一点上,要分清线下和线上的功能定位。对于茶企来讲,线下的销售应当是基础和重点,而线上更多的是要发布产品信息、进行事件营销以及订单接受和处理物流配送工作。如此便能减少中间环节,在提高茶企经营效率的同时,更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其与互联网思维和营销手段结合起来,在网上大力开展茶产品的文化营销活动。譬如说,茶企可以跟阿里巴巴的淘宝平台以及京东网络商城进行合作,在“双十一”和“618”等重要的网络营销节点,加强产品的宣传与营销,如买茶产品赠送茶乡生态文化游项目等活动。又比如说,茶企还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跟一些大v及知名微信公共号进行合作,通过事件营销、软文发布等方式,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到这些就需要茶企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管理团队,用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如此才能更好地拥抱互联网+时代,让自己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20xx(4):83-84.

  [2]王竞.信息化背景下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创新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xx(1):6-8.

  [3]丁东平.浅谈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财经界,20xx(5):108-109.

  [4]卢金标.寻找有效营销的契合点强化营销策划的针对性———大别山绿色食品营销变革的几点启示[J].中国市场,20xx(22):52-53.

企业管理论文4

  摘要: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本文提出了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研究。采用调查访问方式,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当前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增加成本重视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引进新型成本管理架构,改变传统成本管理观念、改进业绩考核制度,构建全员成本管理体系3项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战略成本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企业必须注重成本控制,只有将成本控制到最低,才能够保证企业有利润可赚,使得企业得以正常运转。因此,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成了当前重点研究内容。本文将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一、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较弱

  由于企业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较弱,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忽略。领导层作为企业决策人员,他们的决策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所以,急需加强企业领导层管理意识。而工作人员是企业的'基层部分,虽然个体对企业成本造成的影响较小,但是基数较大,员工整体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大,应加强员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2.成本管理观念陈旧

  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通过降低成本来完成企业成本管理任务,并将眼前利益看得很重要。为了完成成本控制任务,在购买采购时,选取价格较低的材料,以此降低成本。与长远利益相比,更重视眼前利益,担心市场经济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利益难以提升。另外,部分企业认为如果某一个项目造成了企业成本增加,则该项目不可以实施。但是该企业在决策时没有考虑到企业整体利益,如果该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某一部分生产车间的成本,而能够提升企业整体效益,那么该项目实施方案也是可行的。

  3.业绩考核制度有待改进

  据调查,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企业绩效考虑制度,根据出勤率、工作问题,决定本月工资,没有将企业工作人员的利益与企业效益挂钩,导致工作人员没有上进心,企业发出的工资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造成了成本增加。

  二、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研究

  1.增加成本重视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必须增加成本重视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让企业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从宣传工作做起,该项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一部分内容为领导层的宣传,让领导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决策层和企业领导层,由这两个层次领导人员配备专业成本管理人员,并时刻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进度。在工作过程中,分析并评价企业运营成本核算结果,如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成本,使得企业经营效益得以提升。另外一部分内容为企业工作人员的宣传,通过开展宣传工作,使得企业全体职工对企业成本管理有更加深刻理解,该活动指的是全体成员,而不是个人活动,企业员工必须齐心协力,相互监督帮助,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使得自身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得以提升,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目标。

  2.引进新型成本管理架构,改变传统成本管理观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成本管理观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成本控制需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必须改变传统成本管理观念,引进新型成本管理架构,形成新的成本控制方案。第一,权衡企业成本与企业效益。企业成本管理不等于降低成本,同时关注产品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并将效益与成本分析对比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构建新的成本管理方案。第二,权衡企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重视企业整体利益,不局限于企业局部利益,而是从企业整体效益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如,如果某一方案的实施对企业造成了企业某个车间成本增加,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而该方案的实施却能够增加企业整体效益,那么就可以认为该方案可行性较高。第三,权衡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重视长远利益,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依据,而不是局限于眼前利益。例如,某一项目的实施会在近期增加企业成本,但是该项目实施消耗的材料,可以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可以认为该项目可行性较高。

  3.改进业绩考核制度,构建全员成本管理体系

  除了材料成本控制以外,企业人员成本控制也很重要,需要根据工作人员每月完成工作的情况来下发工资,使得企业利益得以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改进业绩考核制度,构建全员成本管理体系。首先,根据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同,为其设置相应工作岗位。其次,设置惩罚与奖励方案,工作人员本月表现与当月绩效奖励挂钩,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成本控制当中。最后,工资审核,对于管理人员总结的本月绩效考核情况,核对各项工资计算是否正确,工人工资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基本工资,该项工资与出勤、任务量、工作质量相关;另外一部分为绩效奖励,该项工作与超出任务量额外部分、完成工作总量标准相关,两者加在一起是本月总工资。按照上述业绩考核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成本。

  总结

  本文主要对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展开全面分析,从中总结出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主要存在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较弱、成本管理观念陈旧、业绩考核制度有待改进等问题。针对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较弱问题,本文提出分别对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基层出发,增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针对成本管理观念陈旧问题,本文提出三项权衡方案,以长远、整体眼光看问题;对于业绩考核制度有待改进问题,采用绩效考核与基本工资合成方法计算工资。

企业管理论文5

  一、中韩两国交流的背景

  中韩两国自从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中韩在市场、资金、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特点,从而更加有利于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中韩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20xx年中韩贸易总额630多亿美元,韩国对我国的实际投资也突破200亿美元。当前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对象和第四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但是中韩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并且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同时企业文化又与国民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文化差异在中韩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一)上下属关系的管理上的影响

  1. 韩国温情兼备的权威管理

  韩国尤为尊崇我国的儒家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的日常活动当中。儒家思想对韩国企业管理、经营以及普通员工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能够提升企业集权化的程度,使得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然而高度的集权并非等同于专制。韩国企业受韩国民族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韩国民族文化注重和睦、协调,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十分重视同下属之间的关系。韩国民族文化在实质上对个人观点是非常注重保护的,这也就使得韩国企业员工在公开场合通常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所以,在一些可以和领导进行单独的见面的场合才会表述自己的见解。

  2. 中国的人道主义管理

  在我国文化当中则是把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尽管我国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实际上是注重人的发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遵守各项制度和规范是领导与员工的义务,但是制度、规范都是由人来制定的,所以我国企业在儒家文化中的尽孝报恩思想的指引下能够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规范制度,这也就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人道主义管理方式。

  (二)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影响

  1. 韩国企业管理上的从属与排他意识

  血缘、地缘以及学缘 3 方面的关系上的从属与排他意识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也对韩国企业的管理以及上下属之间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产生这种从属与排他意识的根源就在于韩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家庭文化的影响,当前很多韩国企业将所有权和管理权进行集中,通常也都是家庭式的管理,所以在韩国企业中会有很多领导的亲戚或者血缘亲属在企业中工作。

  2. 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中庸思想

  在我国企业管理上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内外管理、企业与社会、领导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的平衡与协调,从而有效避免因为各方关系不协调所发生的冲突。但是我国企业在中庸思想的企业管理中也会有负面作用,也就是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追求平衡,导致其指定决策或者员工升迁上失去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影响

  1. 韩国企业管理上的勤劳奉献

  韩国企业在招聘上是非常严格且慎重的,并且也不会轻易地进行裁员,这是因为韩国企业深受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通常在韩国企业中会有员工之间的论资排辈的现象,并且在员工薪资待遇上也会适当的考虑员工的资历和年功因素。同时,韩国企业提倡的奉献精神对于领导与员工影响极深,不论是企业高级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始终保持奉献和奋斗精神,这也是受到儒家文化中的`勤劳奉献思想的影响,而领导以自身作为表率也是韩国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对员工的激励措施。

  2. 中国企业管理上的重义轻利

  而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对价值观的导向上深受儒家文化中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因此,我国企业领导与员工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并且上下属关系的融洽和合作也是这一文化影响的体现,可以说这是我国企业在重义轻利文化影响下的人性化、平等化的管理模式。

  三、结语

  文化作为本国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且良好管理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具有文化差异的企业当中,合理、科学的处理好不同文化的关系以及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中韩虽然在文化上极其相似,但是由于两国文化背景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中韩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与员工应当在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和积极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彼此文化的融合,从而共同实现两国文化与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东生 . 在华韩国企业的文化本土化战略 [J]. 当代亚太 ,20xx(8)。

  [2] 金精镇 , 陈燕 . 韩国的企业文化特性研究 [J]. 南京社会科学 ,20xx(10)。

企业管理论文6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逐渐加大,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电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在满足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建议

  1引言

  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面对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企业要想发展和进步,必须创新内部管理工作[1]。本文简要论述了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和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2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充分挖掘和激发人才的创造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电力企业要对人事管理办法进行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建立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2坚持服务市场原则

  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以服务市场为原则,市场是电力企业的导向,电力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在管理创新过程中,电力企业要调研市场需求,将企业的经营与市场营销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电力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坚持战略目标原则

  战略目标原则即坚持并认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的原则。企业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依据,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2.4积极进行员工培训

  要想将电力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做到更好,做到更高,只靠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高层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全面、更稳健的发展,更需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和一线人员的全面提高。作为电力企业的高层和管理层人员,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技术,更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员工培训必不可少,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和相应的培训机制,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训,进行提高。员工积极参与课程,积极参与培训,创新能力有提高的员工,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实现电力企业全面,各个层次的全面发展,实现电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电力企业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和陈旧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垄断现象,导致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小,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只是放在了安全生产方面。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电力企业自身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不断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水平。

  3.2电力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电力企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在我国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这就造成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电力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逐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要求,结合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3.3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面对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开始加大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建设力度。但是,由于受到电力企业落后的管理理念等的影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并且,电力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还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些都导致电力企业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目标难以实现,进而导致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3.4考核制度过于陈旧

  首先,考核机制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目前电力企业的考核机制中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其次,缺乏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很多电气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4对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4.1创新电力企业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应该树立先进、科学的知识型管理理念。电力企业在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同时,要将创新的结果转化成电力企业先进的生产力,建立学习型管理模式。首先,电力企业要培养团队型管理思想,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对电力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增强团队整体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其次,电力企业要树立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将无形资产,如管理技术、上标、专利等进行增值,从而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科技优势,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4.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才是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说,人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力企业要不断创新人才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人才,在企业工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企业岗位安排,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得到相应岗位;另一方面,企业薪酬改革,每一个人的绩效工资和企业发展相挂钩,让有能力人才薪酬支付高于其他同事,使员工积极性得到最好发挥。

  4.3优化营销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很多电力企业对市场开发工作的忽视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效率的低下。电力企业为落实管理工作创新,必须开发市场,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优化营销管理,树立市场服务意识,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4]。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加大研究力度,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另一方面,落实公关管理工作,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以市场信息为依据,树立电力企业的形象与品牌。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在电力企业创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梅华.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07):160-161.

  【2】王海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探究[J].能源与节能,20xx(03):60-61.

  【3】郑超婧.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17):116-117.

  【4】孔庆平.电力建设企业施工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xx.

企业管理论文7

  一、完善整合专业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需要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因此要将原本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合理整合,以当今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创业理论相关知识,逐步增加学生对创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重点,精心编排符合创业型人才标准的技能课程。全新的课程构建要满足以下几点:

  (1)把创业教育和学科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加强学生的综合创新型能力。在以往与创业有关的工商企业管理相关内容保留之基础上,加入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内容作为必修课程,使学生了解创业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并拓展学生选修课程范围,设置如口才训练、团队为单位的拓展训练、市场调查、创业相关合同法等可以训练创业实践基本能力的课程,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可以加入文史哲等提高学生思维研究能力的科目。

  (2)着重于教学课程实效性,必须保证课程内容符合当今社会环境形势,对于国外相关理论知识,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配以相关案例进行讲授。

  (3)把握当地经济发展方向,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创业知识,对地方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分析,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今社会对于创业教育的要求以及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首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加入有针对性的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以及模拟法教学等多种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其创业渴望。本文在此列举几个基本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分析:

  1.案例式教学法。此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带领学生分析成功的.创业案例,通过丰富实例,让学生从中学到值得借鉴的创业方法和创业理念,并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此外适当分析创业失败案例,让学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在不断地借鉴学习中,学会规避创业风险的有效策略。并可以开展实地调查活动,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去企业进行调研,编写当地案例,并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可以以身临其境的姿态真切地感受到创业真谛。总而言之,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直观、深刻的教育手段,值得推广。

  2.模拟式教学法。以往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多采用程式化的灌输式教学,显得过于抽象,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授课方式,可以营造经营模拟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深化认知。例如某些学院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出市场经营环境,在其中对于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决策,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经营管理程序之外,还可以模拟创业环境,以创业流程为营造对象,使学生强化创业技能的掌握。

  3.项目教学法。教师先设定几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并将项目以组为单位下发给学生。教师首先进行相关指导,之后由学生进行独立操作。主要项目包括信息收集、设计方案、实施和最后的结果评价。最后各组进行成果展示,并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此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将项目作为主线,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经营管理以及创业等相关实践有一定掌握,为其日后知识技能的高效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4.“顶岗实习教学法”的内容。即,学校要安排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与企业营销管理活动,在市场调研、产品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客户关系管理、促销活动、物流管理等业务,为学生毕业自主创业积累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提高创业成本率。

  三、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学生的创业教育主要是由教师进行传授,因此师资队伍水平对于创业教育效果的成效有着直接影响。应当定期对工商企业管理教师进行创业技能知识培训,或者鼓励教师直接深入实践,参与创业活动,让教师队伍通过丰富实践,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具备敏锐的创业洞察力,并通过创业实际强化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并且可以邀请具有成功创业实例的企业人士,为师生进行宣讲,讲述其创业发展历程,总结其心得体会,让师生可以更加明确了解创业实际中应当具备的技能知识,从而使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上升至新的高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创业教育渗入到专业课中,是当今社会对于高等院校的必然需求。虽然创业教育未必能与所有专业进行有机融合,但可以肯定的是创业教育与工商企业管理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使学生具有企业家的战略思想高度,具有创业思想,此外还掌握了一定的创业技能,从而使毕业生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型人才,并且大大提高其社会竞争力,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毕业生以及院校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管理论文8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制度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其约束性和规范性日益明显。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各级人员在日常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更在企业的竞争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管理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规章制度,由此构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包括现代企业经营思想、发展战略、决策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组织架构、管理标准及企业文化等。狭义的管理制度通常就是“规章制度”,由企业内部制定,包括管理标准、公司章程、部门制度、员工守则等,用于规范企业的人事管理、安全生产、经济技术、业务流程等活动。狭义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中各级机构和个体责权利的设定,是各项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的具体表达,约束范围包括企业全体人员,它不同于国家或行业规定,不同类型或规模的企业,其内容各异。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职能

  企业管理制度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具有系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根本职能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施企业管理制度必须以环境或条件为基础,一方面是内容标准化,不能违背企业管理任何对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过程规范化,包括全体员工的职务行为或工作程序,只有这样,所有工作人员、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操作都可以实现规范化,否则就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成立一家企业是出资人以契约形式订立企业制度,在此基础上完成公司组建,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在各项管理制度的控制约束下进行生产运营,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资本的流通变现,企业管理制度在各种生产要素整合过程中起着核心纽带和基础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制度贯穿于企业的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全过程,没有企业管理制度,就失去了企业存在的基础,企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行以及内部各级组织机构的活动,都要在制度的框架中实施,企业管理制度决定着企业整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规则,自上而下都要严格遵守制度安排,不能违反其中任何一项安排。因此,整个企业的行为准则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管理制度。

  (三)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企业中从最高领导层的CEO、董事长到从事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不能突破企业管理制度的各种规则和约束,要以企业管理制度为准绳规范员工行为,企业管理制度就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

  (四)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增加企业活力的因素之一。企业管理制度如果能够调动企业各方面积极性,各个层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这样的企业是最有活力的。相反,如果企业管理制度的安排缺乏有效性和操作性,影响各生产要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那么这样的企业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活力的。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活力源泉,企业蓬勃繁盛的活力必然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

  (五)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实现企业的有序化运行,必须建立良性高效的运行程序。程序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推进的基础保障,是规范全体员工行为的制度约束,是企业目标实现和战略发展的环节要素,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一系列科学性与有效性、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的运行程序,这就是企业管理制度。因此,企业有序化运行必然要以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性为框架,进而丰富完善实质内容。

  (六)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管理的有效载体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对业绩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加环节、细化分工、扩编人员等工作都需要不断实施。企业实施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领导等途径,加强各个方面的协调、联系、合作,进而获得高于投入的`产出和效益,达到1+1大于2的结果。但是,管理本身是抽象的,打个比方管理好像是电流,人们并不能直观的看到它使用它,这就需要类似于电线这样的载体,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就是载体,管理者用这个载体传递管理理念,实现管理目标。

  三、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考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不能朝发夕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出发点是为了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在动态中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在确定企业新的制度框架时,在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形成时要把握和遵循的苦干原则现特作以下阐述:

  (一)适用性原则

  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行业类型、技术特性及管理沟通的需要等方面考虑,制度要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规范具有可行性、适用性,切忌不切全实际。

  (二)必要性原则

  要从需要出发,必要的制度一个不能少,不必要的制度一个也不可要,否则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在企业中的一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企业组织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

  (三)科学性原则

  应遵从管理客观规律,制度化的管理必须服从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违反了原则,只会导致失败,所以必须遵从客观规律,才能将管理引向科学、理性、规范的轨道,实现管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秀美,赵利忠.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6).

企业管理论文9

  管理会计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人中国以来,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工作是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直到20xx年底至20xx年11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一工作的启动到指导意见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概念,但如何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使管理会计实现它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最终目的呢?由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所以现阶段各单位在推进管理会计工作中,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和探索。

  根据在企业财务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管理会计要发挥其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它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最终目的,主要是通过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来实现。

  财务分析是实现管理会计在规划、决策方面作用的基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到:“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而预测的基础是财务分析。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结果的最终体现,所以及时、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可以客观的反映出单位运营的成果与问题,只有决策者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运营的成果与问题,才有可能据此做出正确的预测、决策和规划。而要保证财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首先要要确保财务分析的素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淮确性。目前很多单位开展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达标工作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各单位可以结合此项工作,逐年提升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单企业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来规范财务分析工作。在财务分析制度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财务分析工作的周期、内容、质量要求。在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指标的确立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和统一的规范,使财务分析工作系统的开展起来,满足各单位的实际需求。总之,只有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为决策者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依据,才能使单位的规划、决策起到预警纠偏、指引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作用。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是实现管理会计在控制和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有力保障。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很大的K别是从财务会计的事后算账职能向管理会计的事前算赢职能的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主要是通过预算管理完成。人的行为需要制订目标才有控制,预算管理正是利用了人的这种心理,充分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实现销售目标及控制成本费用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预算编制是对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按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可分为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和财务预算,按编制方法可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按预算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无论是哪种预算,目标值的确定是一个难点,也是至关重要的。目标值既不能是眼前的饼,伸手可得,也不能是天上的星星,遥不可及,而应该是树上的苹果,通过努力可以得到。这就要求预算编制既要以历史数据为参考,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包括企业规模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等来进行。只有合理的确定了预算目标,才能既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保证预算目标的可完成性。有了预算目标,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有了控制依据。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预算执行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预算管理的成败。如前所述,人的行为需要制订目标才有控制,所以预算执行的第-步是将目标传达至每一位员工,各部门不仅应该清楚本部门的任务,也要知道单位的整体工作目标,以及本部门目标对整体目标的影响,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预算执行主要是通过控制支出完成的,各单位在支出审批方面都有自己的审批程序,审批程序的制定一方面要考虑相关性因素,保证审批人员和业务的相关性,从而可以正确判断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相互牵制的因素,满足单位内部风险控制的要求。在预算控制的时间选择上,多数企业对财务预算实行结果控制。在这种控制下,实际的偏差已经形成,损失已经产生,除了调整下年度的财务预算别无他法。如果选择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不但能实现结果控制的效果,而且通过过程控制,既能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又能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最后,预算执行一定要以预算考核为约束机制。没有考核,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奖惩兑现是保障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只有奖惩兑现才可保障预算的严肃性,确保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衔接。

  现阶段以推进管理会计为主要切人点的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一定要密切结合各单位的业务特点,在发挥好财务服务保障作用的同时,转变思路,通过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工作充分挖掘管理会计价值创造作用,从而实现它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石东莉

  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论文10

  在互联网+的背景条件下,中小企业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以抓住的机遇,在清楚了解自身的成长特征的基础上,理清其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这样就能够通过有效的路径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的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新型思维模式,同时也是各个领域生产、服务的全领域的创新思维模式。当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互联网的思维有如下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以互联网为工具论,认为互联网与生产、生活匹配的一种工具。第二种是认为“互联网+”是一种现象,是随着高新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尽管当前还没有对“互联网+”给出一种明确的概念,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应具有如下的思维方式。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首先需要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功能以及用途。互联网技术能够对当前的生产技术,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预判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的共享性以及数据海量性,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行为和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互联网思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极具战略性,只有积极的融入到“互联网+”的时代,才能够真正实现生产创新,销售创新以及管理创新。

  2、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的主要因素

  2.1战略机制因素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战略机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效的转变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得企业决策人员能够从战略角度出发,重视对管理模式创新战略的制定,并且制定出具体的决策机制,同时,为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以及人才信息等,就可以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实现高效的管理模式创新。

  2.2员工培训因素

  在互联网+背景条件下,要想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有效的创新,就需要将培训作为重要的手段,针对中小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得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中,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使得员工认识到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尽可能的引起员工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员工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创新实力,针对学习型组织进行框架的构建,加强学习的力度,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能够切实的实现。

  2.3组织结构因素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组织结构的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只有构建学习型组织,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需求,从而使得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就能够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可以高效的实现,并能够向着深远的方向发展。

  2.4资源配置因素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其实就是一个开放中小企业的方式,使得中小企业中的资源可以与外部资源实现高效的融合,达到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有效交换,三者之间密切联系,互相转化,中小企业在三者转化的同时,为响应顾客的要求,在精确判断的基础上,为管理模式的创新开辟出新型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进行创新。

  3、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的创新管理方法

  3.1中小企业要建立宽松的制度

  企业制度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的推动企业发展,并不是仅仅对员工进行各种限制,繁杂的条条框框只能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应该注重新型知识、技术的积累,技术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更需要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員工。保持员工的创造性,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要建立宽松的组织制度,多方面的激励员工,少一些惩罚与限制措施,充分增加员工间交流的机会,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创造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够使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快速健康的发展。

  3.2创新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要在其生产、运输、采购等各个环节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生产和发展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中小企业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而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和发展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充分借助于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对其各环节进行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保证在管理方面的全面创新,进而不断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3.3创新组织结构

  中小企业要想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必须要进行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其传统的组织结构具有决策能力差、执行力不足等缺点,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依据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具有高效的运营组织、考核方式、创新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使得企业文化因此而得到改变和完善。在组织结构上必须要实现扁平化,层级较多则会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能够加速中小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速度,是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对中小企业组织内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形成平等的、开放的、协作的新型组织结构,进而有助于其实现管理创新。

  3.4创新人才管理

  人才是决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其重要性不断凸显。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创新人才管理。一方面,要对人才的招聘和选拔、员工激励、员工薪酬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需求。同时,要形成上下一致的人才培育和发展计划,不断对内部的人才进行培训,也要积极从外部引进先进的人才,以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人才储备库,保证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人才保障。

  3.5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就相关的实践表明,合理的应用电子商务可以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支出得到合理的缩减,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缺点得到了弥补,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在互联网+条件下,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而线上交易的出现,也可以有效的节省面对面交易中的一些环节,使得交易更加的精炼和简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中小企业的交易时间、交易成本以及交易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4、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促进了有关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同一般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不停的改进和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互联网时代即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若是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随时进行改革创新,做好企业的人才管理,经济管理等工作,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东平.浅谈互联网时代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xx.3.

  [2]朱佐为.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商业,20xx.8.

企业管理论文11

  摘要:内审员是企业管理的“眼睛”,产品质量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煤矿企业要优化产品质量,严格精细化安全生产,通过培养一批“内审员”实现人人都是“内审员”的理想状态,解决问题和提出对策,努力实现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关键词:标准化;内审员;现场审核

  0引言

  东明矿业自20xx年推行标准化工作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公司在管理、技术、生产经营、岗位等方面的管理[1],对于ISO9000国际标准前期仅仅局限在公司标准化岗位人员的学习,并没有进行全公司范围内的推广,相应的很少员工参与学习。然而,新形势下市场环境恶劣,产能过剩,企业要提升综合实力,需培养一批素质过硬、专业过关的内审员队伍,这是标准化工作再上新阶梯必经之路。

  1搭建体系,“内审员队伍建设”不可少

  20xx年至今,公司有效运行管理标准96个,技术标准21个,工作标准88个,在关键业务流程上得以规范,车辆管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安全生产等方面均有章可循。领导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使得全公司范围内对于标准化工作都足够重视,是公司标准体系得以运行的基础。20xx年公司明确提出“严格精细管理;巩固产品品质;坚持降本增效的生产经营方针,这对公司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公司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有制度,不执行;②执行过程没有严格依照东明矿业制度规定,存在偏差或力度不够;③各部门台账、记录不具备可追溯性;④制度建设不能够实现“PDCA”循环,运行效率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通过以下方面来推进工作:①持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②梳理体系,重视“PDCA”关键点分解,注重提升执行、检查、更新工作,实现良性循环;;③建立电子档案,充分利用公司OA办公系统平台,让审批、存档“上网”。选拔和培养公司内审员势在必行:1)开展QES培训和学习工作,宣贯“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设知识点。2)从各部门选拔出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内审员取证工作,既学习ISO9000国际标准又要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切合管理实际[2]。3)取证工作完成,负责在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企业内部审核工作。4)从员工的认知角度和岗位实际而言,不可能对公司所有的标准都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从公司实际出发,通过对公司体系的梳理和岗位设置的了解,选拔关键岗位人员,加入内审员队伍,加强内部学习,学习制度,执行制度,监督指导体系在企业运行的情况,才能符合真正的管理需求。内审员的核心作用在于对公司标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梳理各环节关键业务流程,匹配制度与实际情况的“有效性”,针对归口业务部门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开具“不合格报告”,限期进行整改,以促进公司管理[3]。

  2内审员的作用

  企业对内审员的要求,从一定程度来说比较严格,既要有岗位价值的体现又要对公司体系足够熟悉和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就东明露天矿而言,内审员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企业管理部安全标准化办公室具体开展工作,从而使管理的部门日常工作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在需要内审时参加内审组执行内审工作[4]。露天煤矿管理流程环节较少,内审员审核的节点就不会太过繁杂,通过内审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能够发挥以下几点作用:1)通过内审员工作的开展,对公司各项管理工作运行起监督作用。通过内审活动监控体系的运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2)能够发现好的管理继续保持与改进不足。通过亲自参与,针对所发现的某些不符合项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建议,并督促整改,将问题遏制在源头。3)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和纽带作用。通过内审员到各个部门开展审核工作,能够与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而内审员基于对体系的深刻认识,又能够引导员工向公司要求的方向去开展工作,同样的能够汲取意见,进行汇总,对公司管理层谏言,进一步推动公司管理工作向前进。4)内审员的出现可以树立标杆作用。内审员对体系了解的优势和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审核的意识,从一定程度上能营造氛围,引导更多人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内审员的作用不容忽视,内审员是企业管理的“眼睛”,产品质量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作为煤矿企业,要想在寒冰期突破重围,必须要优化产品质量,严格精细化安全生产,通过培养一批“内审员”实现人人都是“内审员”的`理想状态,身体力行,执行制度,解决问题和提出对策,努力实现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3存在的问题

  3.1内审员相关管理制度空白

  1)公司现有《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管理标准管理办法》、《工作标准管理办法》、《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是公司标准管理的基础,但均未提及内审员管理,缺失相应机制。2)公司标准化工作开展依据GB/T15496—20xx企业标准体系,GB/T15497—20xx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xx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5498—20xx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并未开展对QES(质量、环境、安全)标准学习和实践工作,内部审核缺乏动机[5]。

  3.2内审员培养与发展需求成反比

  1)企业发展速度快,内审员选拔和培养难度大,内审员队伍建设跟不上公司管理步伐。2)缺乏专业培训与实践能力提升,仅仅局限于QES标准学习,并未开展具体的内审工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

  3.3奖励机制不健全

  除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设置专职人员以外,其余内审员均为兼职人员,本身有自己的岗位工作,公司鼓励一岗多能,但就内审员奖励机制而言,不够完善。

  4建议与策略

  4.1做足内审准备工作

  1)内审员通过参加金新化工组织的取证考试,通过后持证上岗。2)建立内部审核机制,成立内审组,编制并安排好审核计划,准备好工作文件等[6]。3)认真准备内部审核的工作文件包括审核依据、审核目的,并要充分考虑现场检查需要对照标准条款,编制现场审核检查表。编制现场检查表对内审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对照标准条款确认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抽样方法等,这是内审员结合实际,加深理解标准条款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4)内审员分配要得当。目前公司是一套班子两套人马,“一矿一司”的组织结构下,我们应该考虑内审员所在部门和人员能力的不同层次,每个部门都应该有至少1位成为内审员,推进内审工作。

  4.2抓好现场审核

  1)现场审核是公司内审工作的关键性环节和重要工作任务,是本项工作开展中最核心的点[7]。2)在现场审核中,内审员要严格、公平、公正、保证内审质量。对待领导和一般同事,审核的标准口径、宽严尺度都要一样,不能厚此薄彼,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紧张有序[6]。3)内审员在开展审核工作时,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开展过程中,将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受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配合,结论就更具有公正性和认可度。4)对于发现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应该由部门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通过会议讨论,确定不符合项。5)现场审核要注重证据的记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检查出好的地方同样也要进行记录,而不是简单的登记“符合或达标”。审核员应制定检查表,对所有的检查内容均可详细记录,清晰明了,为开具不合格报告建立数据基础。

  4.3开好3个“会议”

  1)金新化工的内部审核会议总结到,3个会议是指首次会议、内审会议和末次会议。会前准备工作则变得十分重要,检查的侧重点、检查的内容、检查的方式等都应明确[8]。2)内审组会议,是在现场审核结束后内审组召开的内部会议,必须“详而实”,其主要议题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协调相关问题,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为末次会议做准备[9]。

  4.4写好内审报告

  审核报告是对内审的高度总结,是在对客观证据及审核记录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审核总结[10]。

  4.5内部审核的后续跟踪验证

  内审员对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要进行后续的检查,验证时要注意纠正措施计划是否按期完成、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实施,是否有实施记录,是否彻底关闭不符合项[11]。

  4.6继续学习和培训

  1)引导公司内审员的不断学习,加强培训和考核,注重总结和交流;2)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应定期组织取证成功的内审员进行培训,学习。也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或专业老师来进行讲解,提升内审员的专业技能。3)拓宽内审员的视野,争取机会选出优秀内审员参加外部培训,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能够通过内审工作的开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内审员进行奖励,并将此作为年底考核总结的重要指标。

  5结论

  如何发挥内审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一个动态的问题,在煤炭市场持续走低的形势下,只有建立一支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内审员队伍,通过内部审核工作开展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和实现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层次和水平,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企业管理论文12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识,对企业资金管理的知识了解不够,概念模糊,缺乏成本控制理念,使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有极少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钱是自己赚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法规,致使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企业资金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些集团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这些大型企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过于单一的资金管理手段影响企业的资金利用率,降低了企业各项投资的效益,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大型的集团企业,由于下属公司较多,因资金管理的不科学,致使资金管理混乱,企业的投资资金与收取资金都难以及时到位,当个别下属企业出现资金不足时,企业资金不能及时调节,无法及时给予资金帮助,致使这部分企业只能通过贷款来周转,变相的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一个企业资金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3.企业资金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企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过多的注重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但对资金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部分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聘用有“任人唯亲”现象,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的数量不够,素质不高,致使企业内部的会计结构失衡。资金管理人员只是应付性处理日常事务,无法学习专业知识及管理理论,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进行准确的预测,在企业的筹资过程中,不能及时做出合理的选择。甚至有个别的资金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使企业的资金管理面临严重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体制

  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给企业资金的安全流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体制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财务部门职责不明,缺乏监督机制,一些企业中会计与出纳职责分工不清,缺少有效的监督机构与制度,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不规范;内部审批制度不健全,存在着滥批人情款的现象,这些都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5.企业资金管理信息不准、不及时

  资金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很高,但由于企业各部门为了标榜自己的成绩,虚报业绩、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虚假的信息,使资金管理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还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效果。

  6.资金管理效率不高

  企业的资金审批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审批的流程繁杂,时间冗长,致使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错失投资的大好时机。

  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应对策

  1.提高资金管理意识,重视资金管理人员的培养

  首先企业的经营者要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真正的提高资金管理意识,重视企业资金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一支技术先进、素质过硬的资金管理队伍。其次要规范企业管理,完善企业部门的设定,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文化,为员工规划合理的升职空间,创造有利于实现员工整个职业规划的环境和机会,增强企业员工归属感。

  2.完善资金管理内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使资金的筹集、使用、控制、监督、考核等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和财务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控制度,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并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使企业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出监督的真正作用。

  3.加强信息化建设,更新资金管理方法

  要把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保证资金的运行安全。总之,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更是企业本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只有强化了企业的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管理论文13

  一、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的辨析

  (一)企业管理模式

  从概念上来讲,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枢神经,对于企业经营工作起着全局性掌控作用。不同类型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管理模式,通过优化企业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综合效应,同时能够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很多企业因循守旧,企业管理带有很浓重的行政化色彩,带有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基于此,探索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是提高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要不断优化企业管理组织建设,推动信息化、科技化、系统化建设,这是提升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企业职能的明确分配,同时界定好责任范围,通过对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的有效架构,形成科学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层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工作,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强化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运用现代技术与现代理念开展企业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优化组织模式,转变管理思维,构建现代综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外部工作而言,开展现代化建设,可以便于企业与外界进行沟通联系,更好进行商贸往来。在企业内容,推动企业管理现代水平,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构建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综合发展实力,进而适应现代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需求。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通过灵活的组织与资源配置,可以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不管是企业自主经营活动,还是与子公司、母公司及关联企业进行商事贸易行为,都能提升沟通联系的顺畅程度。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由于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往往存在着管理不善,或者是内耗过高的情况。构建现代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是,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必然需求。通过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可以激发企业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与原则

  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需要遵循一定的企业管理规律与原则。企业要想实现提档升级发展,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不管是创新管理模式还是完善管理手段,都必须服务于企业主营业务。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基础性水平与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与工作活力。在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过程中,要坚持“互联网+”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企业内容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方式,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将企业效能提升到最大,权衡多方利益发展目标,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发展活力,进而实现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优化配置。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责任与权利的分配,构建权责一体化的现代管理体系,为企业现代化管理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基础制度保障。

  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创新现代管理模式

  优化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企业的发展中心。不同企业由于经营性质不同,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千篇一律”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要遵循经营的一般规律,根据企业经营性质,围绕企业经营工作,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管理思维,提高企业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企业发展事关社会发展全局。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要围绕发展中心,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核心,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管理综合水平,建立具有操作性、科学性、现代性的管理体系,适应现代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二)利用科技资源,提升现代化管理标准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现代科技开始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应用多种技术元素,可以推动企业升级跨越发展。利用科技资源,提升现代化管理标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侧重点与着力点,通过明确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将各项工作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在构建企业内部规则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不同性质,有针对性进行设计,提高企业发展潜力。

  四、结语

  基于此,在现代经济体系下,要想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最终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作者:丁胜华 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供销(集团)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竞石.解读市场环境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措施[J].劳动保障世界,20xx(2):131-131.

  [2]刘会军.试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0):645-645.

  [3]马赫帅.浅谈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10):473.

  [4]邵宁.大力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J].现代企业,20xx(4):6-9.

  [5]刘军.从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做起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步伐[J].商场现代化,20xx(13):92-93.

企业管理论文14

  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提高内部工商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本文将概述工商管理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分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训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企业培训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必须了解工商管理及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促进企业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指的就是对工商企业中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主要有企业内部行为管理及经营战略制定两方面内容。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其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会计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基本理论的分析,以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并作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还应该对会计财务管理、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生产运作等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并将其有效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由此看来,工商管理涉及到了众多领域,企业只有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才能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工商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企业管理指的就是计划、指挥、组织、协调以及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将工商管理运用到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决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能够使企业向着正确方向快速发展。其次,企业是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且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而工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内容都有所涉及,加强对其的实施与运用,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与经济实力,有利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工商管理的实施,可以让企业及时了解到实际的经营情况,并对其内部管理工作进行一定指导,有利于有效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

  1.重视度不够目前,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工商管理的力度较弱,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过于重视市场开发、销售培训以及专业学习等,而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或者是对这一培训存在错误认知等造成的。同时,部分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也存在着认识浅显、缺乏深入研究等问题,而这也就导致工商管理培训仅仅是流于表面,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师资力量薄弱在具体培训中,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仅仅是刚开始起步,严重缺乏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培训师,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在环境、资金等条件的影响下,采取非专业人员聘请或者是兼职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而这也就使内部员工无法通过培训获得有效的知识与技能,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培训方式落后当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落后的方式进行培训,但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内部员工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会严重阻碍企业在新时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考核机制不完善在传统模式与固化思维的影响下,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时,其并不重视相关结构间的衔接,不利于员工与培训师的良好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企业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善,存在着内容与方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内部员工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加大工商管理培训重视力度要想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作用,企业就必须加大对其培训的重视力度,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及时转变培训观念,并发挥自身带头作用。企业领导应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意义、价值以及内涵的认识,并主动接受相关培训,端正自身学习态度,积极吸收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企业领导还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将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与优点宣传给内部各级员工,加强其对培训的理解。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必须及时更正“形式化”的培训观念,并将培训当成一种投资,增强内部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与责任感。另外,企业还应该让全体员工知道只有不断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建立起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队伍,才能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同时,对领导和员工的待遇进行有效改善。由此看来,企业只有把工商管理培训这一工作提到战略高度的位置上,并通过宣传与倡导,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培训理念,才能有效激发其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使全体员工主动投入到工商管理培训中。企业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工商管理培训机制,为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在制定培训机制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与实际经营情况,并从机构设置、物资管理以及人员安排等方面入手,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每一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工作内容,避免因权责不清晰而给工商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不良影响。

  2.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对培训师的资格认证。企业应该对专业人才进行聘请,并综合考虑其资质证书、思想政治态度、理论水平、专业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商管理培训的专业性与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企业应该通过专家兼职、外聘以及内部培养等方式,提高工商管理培训团队的整体水平,为此来为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培训师之间的沟通,让其通过相互交流与借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给予其相应的外出培训机会,让工商管理培训师可以参加到国际级的交流会中。通过这种方式,培训师的视野与见闻可以得到一定的开阔,有利于其接受先进的培训思路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还应该和行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增强培训的师资力量,使工商管理培训达到理想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从发展、物质以及资金等方面为培训师提供有力保障,并让培训师主动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学习、积累,才能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创新培训方法工商管理培训具有难度大、内容复杂以及层次丰富等特点,因此要想通过培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企业就必须对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进行创新,防止员工出现厌烦、乏味以及枯燥等心理,从而为工商管理培训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对市场竞争与环境进行分析时,使用信息化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等,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对内部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结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与不同岗位的特点,将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内部员工。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诊断、讲座教学以及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其主动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开阔企业员工的思路和视野,还能够让其通过彼此交流、学习以及借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水平,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的使用,拓宽工商管理培训的途径,丰富相应的培训资源,让员工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主进行学习,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应该全面掌握员工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不同部门、岗位实际要求的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此来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在实际培训中,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通过问卷对全体员工进行调查,那么会因随意性较大而无法真正反映出员工的需求,也就会使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对培训计划进行细化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将知识与技能细化成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通用技能等,并通过个性化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来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水平,从而为企业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完善相应考核机制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会为领导或者是员工提供深造机会,但由于重视度不足,很多员工经常将其当作度假机会,并没有加大学习力度,这也就使得工商管理培训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通过完善考核机制的方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与目标进行明确,并让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企业可以从三方面来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首先,企业应该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融合。只有这样,员工在接受完培训与考核后,才能将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培训中,企业应该通过对培训内容与方法的详细分析,保证考核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让内部员工在了解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促进培训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在制定考核机制时,企业还应该实现考核内容的多元化,并加强对员工情感态度方面的考核。企业应该客观评价内部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学习态度、学习热情以及团队情感,并通过适当的鼓励,增强员工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保证考核的合理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此来从整体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与积极性,并规范员工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让其真正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并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并通过加大重视力度、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培训方法以及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在新时代更好更快的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15

  一、心理因素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

  1、心理因素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必须完善针对目标执行者的遴选,培训,激励和考核等措施的监控机制。针对因集体作业的“责任分散”心理所造成的“社会浪费”现象,采取对集体和个人作业绩效同时监测的方法,从而唤起责任感提高集体作业的执行力。

  2、心理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艾德佳沙因(EdgarH.Schein)从三个层次剖析了企业文化的框架:第一层:人工制品,即“外显文化产品”和“表象层的文化”;第二层:信仰与价值——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哲学;第三层;隐性的假设与价值。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组织成员的共同观念和心理因素,在组织内部“理所当然”的得以共享,并随着组织发展而发展,只有当三个层面构成相对独立又呈现一致的状态时,才能真正建立企业文化,而管理者和员工的心理因素则是企业文化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心理因素在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中的重要作用。沟通是管理过程中最为生动和最难以把握的要素之一,因为沟通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而沟通中心理因素是决定着沟通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例如对会谈式沟通来说,能规定会谈什么时候开始吗?能规定双方何时进入会谈的房间吗?能规定他们何时进行会谈吗?沟通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种循环。沟通过程要比单线式的解释复杂得多。因此真正的沟通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也不是像打乒乓球那样是一种机械的给予与反馈,而是在双方同时扮演发出者和接受者的信息循环运动。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看,沟通包含行动模型,互动模型,交易模型三种类型。行动模型对接受者是忽视的,互动模型对沟通的连续性过程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只有交易模型才能展现出沟通的真实内涵。沟通是复杂的。沟通并不是一个人在传送信息,而是在商讨的过程中共同参与的。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应该对自己和他人的位置,思考给予充分的关注。沟通是不可逆的。沟通宛如永恒的印章,是洗不掉的。即使想反悔或者收回已经说过的话,但对“泼出去的水”来说是无济于事的。沟通语言在构成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以诚信的态度对待沟通。沟通是包含着个性的充分展现。沟通不能独立于他人之外而存在。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人的一种特性,人们通过沟通形成并维持着一系列的思想与观念。

  二、利用心理因素进行企业管理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有栽培,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文化的本源充分体现了对心理因素的关注。现代企业管理对企业文化是这样定义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影响下,在企业管理者倡导下得到组织员工的认可与实践,最终形成的行为道德规范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传统习惯和整体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工作和互动过程达成的一种心理预期并客观存在,了解看待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了解员工以怎样的心理态度、价值理念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组织、对待社会,这才是企业文化的真谛所在。基于企业文化的特点,可以借鉴“羊群效益”和“从众心理”,利用员工的从众心理合理影响员工的心理行为;以按企业文化建设方向行事的管理者或员工作为典范引导员工。企业管理者影响组织员工的力量包括金钱,地位和思想。而企业文化建设更多要利用思想的力量和心理的因素。管理者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精神的培育者,心理因素的养成者,必须通过心理引导企业员工朝企业文化建设希望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可以指导管理制度框架。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有空隙、有缺陷的,但管理制度之间空隙和缺陷可以用文化填充。也就是说,文化可以在管理制度发挥不了作用的`地方发挥作用。制度是书面上的管理,而文化是对心理因素的管理。有没有有效的沟通是优势文化与自然生长的文化之间的区别。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要建立强势的企业文化,系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渐进化。必须从“文化”回归到人的的本质;不应该直接去改变企业文化,通过对心理因素的关注,心理契约的改变而逐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重视组织的凝聚力。凝聚力高的组织,其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并有较强的归属感,关心,维护组织的利益与荣誉,互相尊重和友爱,自觉遵循组织规范,对组织的任务有较弧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所以,组织凝聚力是维持与发展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组织凝聚力的高低与劳动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凝聚力有积极引导的劳动组织,劳动效率最高;低凝聚力能积极引导的组织,劳动效率次之;低凝聚力且消极引导的组织,劳动效率再次之;高凝聚力而消极引导的组织,劳动效率最低。可见,组织凝聚力越高,其成员越能遵循组织的规范与目标,如能积极而正确地进行引导,就会促使成员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但如果给以错误的,消极的引导,就会产生本位主义,小组织主义等倾向,而限制劳动效率的提高。在企业管理中,仅仅利用组织之间的感情来增强凝聚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而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使组织的凝聚力成为促进劳动效率的动力。比如,不少组织,特别是非正式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有的与企业的总休目标是一致的,有的是不一致但并不冲突的,有的则是有碍于企业总体目标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强化一致性的目标,拉近不相关的目标,改变有害对立的目标,使组织向企业总体目标靠拢,并为之服务。又如,组织意识是影响组织有效性的重因要素,我们培养组织意识,、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使之符合整个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集体主义思想,符合高度精神文明的道德规范。

  3、加强沟通式管理。首先,沟通式管理是化解冲突和消除误解,达成相互谅解的需要。管理是一种激励,鼓动和说服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并不是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测量出来的。管理者的激励,说服,鼓动往往是有效的,管理者与追随者之间的误解与冲突常常也会产生。于是,沟通式管理便成为化解冲突,消除误解的重要途径。其次,沟通式管理并不意味着单向的下行沟通。信息在下行沟通中往往因为组织层次的繁多以及层级之间的过滤,使许多信息被丢失了,沟通式管理恰恰是以克服这一缺陷为目的的管理者就必须通过沟通式管理,向员工传递员工能够正确理解的信息,通过这种理解使员工领会管理者的意图,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与态度,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企业管理者把握员工需求,利用员工心理因素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充分挖掘企业人才资源的潜力,无疑对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的论文04-01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11-03

航空企业管理的论文09-30

浅谈企业管理的论文10-08

企业管理税务风险的论文10-08

茶叶企业管理探析论文10-11

跨文化企业管理精选论文10-08

小微企业管理精选论文10-08

企业管理的毕业论文04-01

企业管理模式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