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据记者初步统计,全国已有16省份先后出台了本地区高考改革方案,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浙江、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将于今年公布本省高考改革方案。通过梳理不难发现,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是多省份改革的重点。
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上海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扩大综合评价录取试点范围。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认为,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从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而不是单纯地跟着学校“名气”“档次”走。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金忠明教授认为,这对于办学特色鲜明的大学是一个利好,有利于高校间错位竞争,强化优势专业建设。“人为地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公共资源配置的特征,也造成一些学校无法获得平等的招生发展机会。一些高校为了‘上档次’,会拼命发展雷同的所谓热门专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金忠明委员表示,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不代表着招生“一窝蜂”“一锅粥”,而是要求高校用办学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吸引生源,原来的一本高校不能高枕无忧,有特色的二本、三本院校则有希望借势崛起。
俞立中代表建议,在扩大综合评价录取、引入多元衡量标准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制度设计配套,避免综合评价“功利化”,通过科学的记录和评价,真正体现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