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监督保障房建设
6月2日,在包河区保障性安居工程——星光苑项目建设现场,工程监理人员在为群众监督员介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当前,包河区在建的9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都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进行质量监督。
这支队伍由辖区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征迁群众代表等组成,质量监督队伍从安居工程方案设计阶段介入,对保障房建设的配套设施、功能分区、施工材料、工程进度等进行全程不定期监督,确保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保障房建设监督体系待改进
监督检查是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举措。
但在有的地方,检查本身却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和问题。
首先是被动接受安排。
作为上级对下级的检查,按理说检查者本该处于主动地位,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检查过程中,无论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或走访困难户家庭,包括先后顺序、行进路线都是被检查者事先安排好的,检查项目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包装,由此获得的信息所包含的水分可想而知。
其次是易受检查以外因素的干扰。
正式检查前通常要先下发预备通知,其本意是为了让下面早作准备,利用正式检查前的时间改进提高。
其实,有的项目如工程建设是长期工作的积累,并非十天半月就能出成果、见成效的。
为了避免被动和难堪,只得另寻补偿的渠道,除了下大气力拟制汇报材料,最大限度地呈现亮点外,在接待上作文章就成了不二的选择,迎来送往极尽周到细致,丰盛的酒宴自不必说,顺便游览当地名胜古迹不可或缺,临行时赠送特色纪念品也是少不了的。
迎接检查实际上成为接待规格和水平的竞赛,如果说材料上的溢美之词不一定能打动人的话,那么热情接待留下的印象,有时却足以左右检查者的观感和好恶。
工作进展情况相差无几的地方,印象分往往成为名次先后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是不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不可避免地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为了照顾情绪,平稳关系,检查通报中的措词四平八稳,棱角尽失,没有尖锐中肯的批评,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涉及到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抽象笼统,不疼不痒,好象什么都说到了,又仿佛什么都没说,你好我好,皆大欢喜。
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关键在于正确地组织实施。
否则,不仅起不到促进工作的作用,还会给被检查单位增加负担,造成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必须改革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检查的方式方法,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创新机制,简化程序,注重实效,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点求真务实。
在具体操作上,应取消预备通知环节,只通知检查的大概时间,不明确具体日期,到达目的地再打招呼,增加突然性;不看预先准备的地方,随机确定检查的工地和家庭;以听口头汇报为主,不参加与检查无关的活动;掌握检查的主动权,保持客观的立场,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以期强化检查的功能,放大检查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