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制度改革
近些年,中国内地的老龄人口迅速膨胀,这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二是人均寿命的显著提高。
1982年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使中国社会结构的老龄化问题首次得到了广泛关注;而现在,有官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速度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要快。
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50岁上升至如今的71岁。
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自1979年起开始在中国的大小城市中得到了实施。
如此一来便造成了所谓的"1-2-4"现象,即一个孩子、父母双亲和四个老人。
换句话说,现在的孩子在成年后要照顾六位老人。
中国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了社会结构的老龄化问题,以及由赡养老人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毫无疑问,中国的养老金制度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
值得赞赏的是,养老金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了中国整个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旧制度:铁饭碗
在五、六十年代的国企制度下,中国工人的工资虽低,却很稳定;相对应的,旧的养老金制度也相当的慷慨。
男性工人在60岁之后,女性工人在55或50岁之后,就可以拿到养老金,养老金的数额可以达到其全额工资的80%。
这样的制度在运行之初显得相当顺利,因为工厂内有大量的当职工人,而只有很少的退休工人。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经济改革又使国有企业开始承受巨大的阵痛,雪上加霜的是,养老基金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这些因素令得国有企业在财政上筋疲力尽,随即便出现了拖欠养老金的情况。
由拖欠养老金的问题以及下岗问题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经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世界银行的影响
90年代中,世界银行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人口状况和养老金制度的调查活动。
由此,在1995和1996年之间,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得出了以下结论:
其一,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不能够再维持相当于个人全额工资80%的养老金数额;
其二,养老金的成本应该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而不是留给下一代去解决。
其三,整个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基金式的养老金制度;
得出这些结论的原因包括:不断恶化的人口问题,经济改革带来的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问题,以及中国政府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愿望。
未来的养老金制度的原则性框架
1997年7月,中国政府通过了"国发〔1997〕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在全国范围内规定了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
这样的改革与世界银行组织的建议如出一辙,旨在把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成"三部分支撑"的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包括了各个企业的雇员,而且还包括了城市中的个体户。
新制度着手实施于1999年,其引入的新机制反映了世界银行建议的"三分法":
第一部分是:相当于当地平均工资额20%的国家基本保险金;
第二部分是:按个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个人建立起来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三部分是:各种自愿捐赠式的补充性福利机构。
新制度还把男女职工领取退休金的起始年龄都延后至65岁。
根据新的养老金制度,职工在1997年的时候要交纳个人工资的4%作为养老保险金,随后每两年上升1%,直至2005年达到8%。
而职工单位则需要为工人支付其个人工资数额的20%左右作为养老保险金,其具体数额视当地情况而定。
养老保险资金
据估计,上文所述"三分法"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将以存款和国债的形式创造出约1250亿美元的资金。
这些资金将由地方的社会保障机构管理。
然而,这些资金显然不足以支撑整个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政府想到了很多办法来弥补资金上的漏洞。
包括:征收特别税、发放福利彩券、发放政府承认的债券、出售国有资产以及设立中国的"盈富基金"等等。
据估计,养老金资产将在未来的几年中以超过30%的年增长率迅速膨胀。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30年中国的养老保险资金将达到18000亿美元。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便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刺激内需上。
中国的储蓄率高达GDP总值的40%,其2002年的银行储蓄额已经达到了10000亿美元。
促进国内储蓄资金的流动已经成为了关系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任务。
由此,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十年中,证券市场的作用仅仅被定义为融资,而很少被看作是促进资金有效配置的渠道。
在未来,中国政府计划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增强其竞争度和透明度。
这样的改革计划必将逐步地将部分的养老保险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资金上。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0年9月,中国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可以有效地帮助那些能力不足的省份完成新旧养老金制度的转换。
对于那些依靠第一和第二部分无法筹措到充足资金的省份来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看作是其养老金来源的第三部分。
该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托管,而且雇用了很多国外的经理人来管理投资事务。
证券投资
允许借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做法在中国颇有争议,但是争议的解决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的一项调查研究项目建议把养老基金用于证券投资,以便能够给养老基金带来更加长远的回报以及促进国内机构性投资业务的增长。
证券市场对于养老基金的加入求之不得。
有报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操作已经日臻成熟,完全能够为养老基金的投资计划提供合格的金融载体。
基金经理人商机凸现
在中国,绝大部分养老保险资金都由省级政府管理;投保人和企业单位在养老基金的投资上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基金仅仅是简单地投资到低回报率的银行贷款或者是国债上。
为了改善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中国政府应该拓宽思路,并且聘请合格的基金管理公司介入到养老保险基金的高层管理机构。
在国际层面上,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私人公司在基金管理的效率上远胜过公共管理机构。
在大多数国家之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带来的长远受益要远远超过政府债券以及银行储蓄。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的国际基金经理人纷纷与中国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合作,建立基金管理合资企业。
其他一些国际经理人则加入到了技术援助协议当中。
在该协议的规定下,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将为中国经理人提供有关资金管理各个方面的培训。
在培训合作的过程中,中外双方将逐步了解对方,并且最终达成建立合资管理公司的合作协议。
至目前为止,共有约30家通过认证的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近60个封闭式基金以及20个公开式基金,其总资产达到160亿美元。
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计划很有可能在2003年摆脱法规限制,揭去神秘面纱。
结论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巨大而又严峻。
考虑到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中国新的养老金制度成功在望;但是另一方面,新制度的建立也必将遭遇困难和风险。
必须强调的是,养老金制度改革应该成为中国经济整体改革以及资本市场进化的一部分。
养老金制度改革没有捷径可走,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是在与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