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

时间:2022-10-01 03:28:28 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是小编准备的人文社科的论文,欢迎各位写作者参考!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

  摘要: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贯穿了福柯思想的始终。它以“话语实践”作为它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对语言与陈述两个理论体系的建构来阐述“知识考古学”,从而实现对中心化的主体的解构。

  关键词:知识考古学 语言 陈述 主体

  《知识考古学》一书是福柯前期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总结。这部书明确地提出了“知识考古学”这一方法论,它将思想史还原到“话语事件”和陈述行为,从而实现对中心化的主体的解构。

  (一) 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方法:语言分析

  “知识考古学”(Are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arkhaiologia,arkhaio(古)logia(理论)构成,即关于古的理论。它不是对历史的考古,目的不是为了找回未被污染的、原始的历史,而是对知识的考古,是一种话语研究和分析的方法。福柯认为人类只能对人类的认识史做考古学的研究,探索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即支配我们思想和话语实践的被组装起来的各种规则是什么。“知识考古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贯穿福柯思想的始终。它作为系统的方法正式提出是在1969年出版的《知识考古学》一书之中。这部著作对这一理论有较为通透的解释。在这部著作出版之前,考古学的方法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1961年),《诊所的诞生》(1963),《词与物》(1966)等著作中都有全面的贯彻和详细的说明,而1975年写的《规训与惩罚》中,其知识考古学方法的运用更加自觉与娴熟。

  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明确地提出:

  第一,“考古学所要确定的不是思维、描述、形象、主题,萦绕在话语中的暗藏或明露的东西,而是话语本身,即服从于某些规律的实践。它探讨话语,但不是把它们看作为资料,看作为它的符号,……考古学在话语本身的体积中针对作为建树的话语。”①

  第二,“考古学不试图发现连续的和不知不觉的过渡,这个过渡缓和地把话语同它前面的、周围的和后面的东西联系起来……它不是一部“光荣经”,而是对话语方式作出差异分析。”②

  第三,考古学不研究创作主体,“考古学确定话语实践的类型和规则,而这些话语实践横贯个体的作品,甚至有时完全支配和控制它们,不让它们漏掉任何东西,但是有时它却也只支配它们的某一部分。”③

  第四,“考古学不是向起源的秘密本身的回归;这是对某一话语――对象的系统描述。”④

  换句话说,知识考古学是对知识的先在结构作本原的揭示,然后对各种作为建树的话语的分析,对这种话语非连续性、断裂性、规律性、类型等作出一些分析。而且在福柯看来,这种话语的存在是主体存在的前提与依据,它是主体的原因,而不是主体存在的结果。它颠覆了传统的史料与解释之间的那种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关系。因此,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的任务是指出不同话语成分的生成的机制,确定每一种形成的考古学模式,建立考古学的对应关系,研究各种话语交锋、协商、分配、交换的通道,即研究话语实践。而话语实践的起点往往总是生动的感觉和具体的事件,所以福柯对人的身体和身体的感觉有着特殊的关注。福柯的很多书中充满了现实感、现场感和可读性,他始终“关注人的身体在历史和话语间所呈现的姿态,始终从身体的不同样态去透视其背后的权力角逐”。⑤

  (二) 知识考古学分析对象:语言与陈述

  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已经明确提出了,知识考古学分析的对象是话语实践。而福柯所理解的“话语“既非语言学和语法学所谈及的抽象语句或一般性言语,也非停留在单纯抽象层面上的语言结构;“话语”是有其自主性与规律性的自主性。“话语”不仅有其语词内容方面的意义,而又是一个“语言事件”,本身也有一种“物质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必然要与其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它首先必须是由实践活动的人来实现的,但是完成这种实践活动的人,不是超越的主题,也不是心理学的主体,而是具有社会身份的具体的活动的人,即在变化中、消失中的人。比如说做出诊断的医生写完诊断书会去做其他别的事情。因此诊断书的作者只是一个身份,不是人学所理解的“人”。同时,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福柯还运用了“档案”这一概念,“话语”可以作为“档案”,它不是探究本源,而是揭示知识的堆积层。“话语”,对于考古学的每一个层面来说,都具有一种原级性。因为前人说过的话,相当一部分我们还是在说,除了有特殊学术兴趣和训练的人,大多数人不会去追根寻源。因此,前人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原级性的,而是原始性的。因此,福柯认为不应该把档案库归为知识史,而应该把一切知识史都看成档案库的档案材料,来研究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知识的可能性。

  话语的基本单位是“陈述”:“话语是由符号序列的整体构成的,前提是这些符号序列是陈述”。⑥在福柯认为,陈述是属于符号域的范畴,是专属一组符号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功能。一组陈述不能简单地通过参照同一对象、陈述形式和连贯类型、概念或者主题而获得话语统一性,而必须还要将对象、陈述形式和连贯类型、概念或者主题包含于其中并不断转换的规则所构成。能够形成话语统一性的是一种分散的体系,“不是重建某些‘推理链’,也不是制作‘差异表’,而是描述分散的体系。”⑦。这种分散的体系要由对象的形成、表述方式的形成、概念的形成和策略的形成四种形成规则构成。在对一组陈述的描述中,如果任何或者说是所有的形成规则的运作都能够被识别出来,那些就能够得出结论说,一种特殊的话语形成已经被识别出来了。

  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充分论述了陈述的实证作用,他认为话语诉诸的表现形式为陈述,而陈述所强调的实证。他认为句子的规则性是由某种语言的规律所确定的,命题的规则性是由话语形成本身所确定的。而陈述的描述和陈述层次构成方式的描述使话语形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体化。“话语实践”是一个匿名的、历史的、规律的整体。而这些规律总是被确定在时间和空间里,而这些时间和空间又在一定的时代和某些既定的、社会的、经济的、地理的、或者语言等方面确定了陈述的功能实施条件。要理顺某种话语陈述的成因,只有回到其成因的时空中去考虑。

  (三) 知识考古学揭示对象:主体非中心化

  《知识考古学》是通过剖析现代知识话语形成过程,解析它的形成模式和规则,以揭示主体如何在知识中被建构出来。他认为现代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现代个体主体化过程;不是主体建构起知识,而是知识建构了主体。

  福柯在《知识考古学》区分了考古学与思想史之间的区别,他避开了思想史研究的三大传统方法:起源、连续性、总体性。他认为传统的观念中,从档案材料到艺术作品都永恒不变地按照起源的创造意识来解释的,而哲学反思的任务就是揭示一个文献的意义或真理。而福柯则认为考古学分析就是要用一种与传统连续性不同的观念――非连续性来书写和揭示在某些跨学科的激进不变化。

  知识考古学对话语、对陈述的分析不是要去揭示它们的意义或分析它们的真假,而是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主体就是由陈述派生出来的一种可以由不同的人所占据的位置,陈述的主体与表达的主体并不是相同的。描述一个陈述,是要确定什么样的位置可以充当陈述的主体的任一个体来占据,个体是如何占据主体的位置的,而不是分析作者与他想要表达的东西之间的关系。福柯认为有三个方面可以加以考察:一是个体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和角色,它是凭借什么样的权利进行说话的;二是说话者处于什么样的机制场所;三是说话者相对对象可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同时对陈述进行的描述,就是要“确定这样一些条件,即赋予符号系列以存在的功能得以运作的条件”⑧,这种条件也就是话语形成的规则。一组隶属于同一话语构成规则的陈述形成了某一话语,即话语构成规则是使话语个体化的东西。福柯就是通过把主体视为陈述产生的多变的位置,实现了对主体的非中心化,把主体的主观意图从对陈述的描述中排斥出了。福柯的反主体中心的策略则是把主体视为陈述功能所派生出的一种可以由不同个体占据的位置。也可以说,主体自身就包含着区分和差异,这些都是由话语所决定的。

  注解

  ①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2003.2:176.

  ②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2003.2:176-177.

  ③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2003.2:177.

  ④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2003.2:177.

  ⑤郝庆军著.作为研究方法的知识考古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⑥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2003.2:107.

  ⑦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2003.2:107.

  ⑧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2003.2:108.

【作为方法论的“知识考古学”】相关文章:

治理“不作为、慢作为”,鼓励“善作为”   实施方案10-06

设计方法论12-26

研究方法论10-05

方法论的含义10-20

法律方法论文10-09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方法论文10-09

法学方法论研究10-26

函数抽样方法论文10-08

慢作为不作为自查报告12-30

不作为慢作为自查自纠报告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