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

时间:2022-10-08 22:03:26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

  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小孩子之间难免存在着互相比较的心理,那么如果孩子爱攀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带来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下。

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

  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1】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

  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攀比心理形成原因

  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

  过去经济较落后,人们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会存在攀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2、家长的这份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壮成长。

  超凡脱俗,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掌上明珠,儿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

  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

  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现。

  4、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或下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呢?

  一、家长以身作则

  一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来比。

  很多父母在训导孩子时,常会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这样的刺激只会让孩子消极,并催生攀比心理。

  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生长环境都不同,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二忌大人之间比较。

  不拿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现等去跟别人比较,要影响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学会拿自己的这次跟上次比,今天跟昨天比。

  二、教孩子用钱,学会“理财”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薪水和每月支出的标准。

  给孩子买东西时由孩子自己来付钱,让他学会记账,了解自己的索取与父母的付出。

  这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感恩、节制消费,还能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三、转移孩子攀比的焦点,将攀比转化为动力

  当孩子与别人攀比时,首先说明孩子的心理开始有竞争的倾向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比别人更好。

  如果抓住这种心理,把孩子攀比的焦点转移到游戏、学习、创造、良好行为等方面,这会大大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

  同时,也可以将攀比化为动力,让孩子设法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此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的兴趣。

  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伙伴物质方面的攀比了。

  攀比心理并不可怕,这反而说明希望进步希望优秀,只要正确引导孩子,将攀比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超越自己才是最棒的!

  如何解决幼儿园孩子爱攀比的心理【2】

  1、学会说“不”

  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定是错误的,因为你能满足孩子一时,你满足不了他一辈子。

  凡是遇到孩子提出要求时,先分析孩子为什么想要他。

  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要坚决拒绝。

  孩子遭到了拒绝,肯定会大哭大闹,各种撒泼打滚,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冷处理,不说话、不搭理,让孩子自动放弃,明白有时候需要压抑和克制自己。

  2、以身作则

  其实孩子的虚荣心很大一部分是受爸妈影响,比如,妈妈在跟爸爸闲聊时,经常会开玩笑地说着谁谁的老公赚的钱多啊,又给他老婆买了什么什么,她就苦命了,啥都没有。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多了,潜移默化地,自然也变得爱攀比、物质虚荣起来。

  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记住,孩子一直是有样学样的哟!

  3、化攀比为分享

  进入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孩子越来越渴望获得同伴的喜爱和认同,就像事例中李先生的儿子一样,原本他并没有觉得爸爸骑自信车接送自己怎么不好了,但因为周围小朋友的嘲笑,让他觉得自己好像被排斥了,从而陷入苦恼当中。

  家长虽然不能改变孩子身边的朋友,但却可以教会孩子将“攀比”变成“分享”。

  把羡慕他人的东西变成分享彼此的好东西,这样一份快乐就变成了两份。

  多多鼓励,让你家宝宝用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引领好风气哟~

  4、 鼓励孩子保持个性

  孩子到了幼儿园,看到哪个小朋友买了新玩具、穿了新的漂亮裙子时,便会吵着也要爸爸妈妈买。

  这时家长们要理解宝宝的心情,开导开导他,夸夸他的玩具也很酷,衣服也很好看,因为那是独一无二的,是他自己挑选的。

  告诉孩子,你总觉得别人的东西好看好玩?其实别人也觉得你身上的东西很好看哟!

  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3】

  事件

  比旅游地点比买东西

  近日,某小学学生小小的妈妈正在积极准备签证,为的是寒假好带孩子出国旅游。

  小小妈妈平时很注重学习育儿经验,早就知道带孩子旅行能增长孩子见识,所以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就带着孩子在国内各大省份城市游走,平均每年下来至少要出两趟远门,仔细一数7岁的小小去过国内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和景点。

  小小妈妈以为小小已经属于见多识广了,但这次十一之后,小小妈妈很受打击,因为小小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美丽的呼伦湖》,小小妈妈说:“你可以分享一下你去呼伦湖的感受啊!”没想到小小却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去过,她们还都去国外玩儿呢!”小小妈妈顿时语塞,还勉强说:“每个人去同一个地方感受和经历不同呢,可以分享你的感受啊!”小小接下来却说:“妈妈,我要去美国旅行。”

  这并不是小小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了,因为班里有孩子出国旅行,小小提出去美国旅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小小妈妈则因为孩子的攀比心理很烦恼,且每次旅行回来,孩子都要求带好东西,要和同学们比着谁带的东西更好。

  小小妈妈很苦恼不知在什么时候给孩子养成了这样攀比的心理,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比书包比鞋子比汽车

  小学阶段对校服要求不严,但到了初中,大多数学校要求必须每天着校服,校服是统一的式样,剪什么样的头发都有规定,所以省会某些学校的学生开始比鞋子、比书包、比家长开的车。

  刘女士的女儿考上了某名校初中部,开学前,有经验人士告诉她,学校里攀比之风盛行,但因为都身着校服所以不能比衣服,大家都比书包比鞋子。

  刘女士特意去大商场给女儿买了著名运动品牌的书包,也购买了该品牌的鞋子。

  没想到刘女士费心买的书包和鞋子在女儿眼里只是做到“不丢份儿”罢了,班里的孩子们穿的不乏是国外买回来的,甚至还有限量版的。

  刘女士的女儿原来都是买什么穿什么,现在女儿对穿衣服的要求越来越高,抱怨刘女士买的衣服不够范儿、不够潮。

  同样是该名校,小学的孩子们则在比谁的爸爸开的汽车更好,谁的爸爸开的汽车是宝马奔驰,有的孩子因为姥姥姥爷骑自行车接就哭闹。

  该校三年级的小佳最近经常会向同学炫耀自己的爸爸是一个董事长以及给自己买的新玩具,特别是家里最近又新买的一辆汽车。

  他指着停在校门外不远处的奔驰车跟同班的小艺说:“看啊,我家新买的SUV,以后我就可以坐它回家啦,威风吧!”那天回家,小艺一脸不满地告诉妈妈,以后骑自行车接她的时候不要到学校门口,而是去离开学校几百米那里的一个小巷子里。

  因为她不愿意让那么多被爸爸妈妈开车接走的同学笑话她。

  家长也知攀比不好但怕孩子没自信

  陈女士上幼儿园的儿子也在比鞋子,他向妈妈要某大牌的毛毛虫鞋子,原因是同学都穿这个鞋,这鞋子一双600多元,且从来不打折。

  幼儿园的孩子有必要穿这么贵的鞋子吗?作为工薪阶层的陈女士为了孩子的自信还是咬牙买了。

  有老师表示,不管学校如何管理,这种比穿名牌的现象都是存在的,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

  而且现在很多学生甚至是大人都会紧跟电视剧、电影里的潮流风。

  建议

  家长无须过多担忧攀比心理

  攀比似乎是一个不受人喜欢、略带负面特质的词语,但攀比心理并不会因不受人们喜欢而消失,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攀比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

  不可否认,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父母在吃穿住行方面,通常都会选择名牌,所以带的孩子不由自主也有名牌意识,当然并不是说学生不能穿名牌,而是不要过于攀比品牌、价格,更不要因为好面子而盲目跟风。

  刘娟分析:孩子攀比炫耀时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想法,为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途径,更为家长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提供了方向。

  刘娟表示,对于攀比的负面影响无须说太多,但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家长在看到子女的种种攀比表现时,往往会产生担忧,希望能够尽快改善孩子的攀比心理。

  在引导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看到攀比并不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

  攀比心理只不过是人类攻击本能与竞争心理发展的一种自然需要。

  在每个人的心理发展中,势必要经历这样一个相互比较的过程,以确定自我价值感、满足自尊需要,进而形成稳定的、自信的内部自我形象,获得合理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而这一点对孩子好的人格及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过程首先体现在童年期,也就是6~12岁,这恰恰也是小学阶段。

  在这一期间,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形成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孩子通过各种的经历体验,确定自我的能力与价值。

  这就非常需要得到一个确定的认可。

  家长的认可、老师的认可、同伴的认可,以确认自己是被喜欢与被尊重的。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确认方式就是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通过在优势与不足的内心感受中,整合自身的资源,确立自己的自我价值与形象。

  在生活中多认可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

  那面对孩子的攀比表现,家长应当如何理解,应当持怎样的态度,又应当如何去应对呢?

  刘娟表示,攀比本身并不是一种不好的心理表现,只是我们需要去识别其中一些需要进行干预的极端状况,而不要人为地过度干预孩子正常的自我发展与自尊发展。

  而除去这些极端个案外,大部分孩子的攀比心理其实都是生命发展中的一个宝贵的成长阶段,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多去认可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喜欢的。

  如果孩子自身的内在品质被足够认可,他便不会需要借助外在的物质炫耀或比较来确认自己的优势与价值。

  所以,孩子攀比,比的是什么呢?其实只是希望能比出他们的优势、长处,进而获得认可与信任。

  所以,通过攀比,孩子要获得的是价值体验;通过攀比,孩子要获得被认同的感受,并且变得自信。

  至于在攀比中出现的协调人际关系的问题,那是孩子需要通过尝试、探索去自己应对和解决的。

  那将是他们获取人生经验,通过亲自体验和感受,成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个体所必经的重要过程。

  控制好内容形式、攀比程度、心理体验

  实际上,攀比在字面意义上指的是抓住某种东西往上爬,也就是主动接近。

  虽然有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的意思,但也具有不甘人后、努力上向的意思。

  因此它是一个中性词,既可以用于贬义,也可用于褒义。

  这也正意味着攀比不仅仅有消极的影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刘娟认为,攀比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内容形式、攀比程度以及带给自己的心理体验。

  首先是内容形式。

  比如,攀比的是物质还是精神、是运气还是努力等等。

  如果孩子攀比的是好的精神品质,或是通过努力取得好的成绩,那是应当被鼓励和认可的。

  另外,如果比较的内容受自己控制,并且通过比较之后,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目标并激励孩子通过付出努力去实现,也许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拼爹和拼自己之间的区别就是如此。

  但是并不是说内容指向是好的,攀比就一定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

  积极的攀比,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形式,还要有适宜的程度。

  攀比心过强,往往会与和自己现实状况差距较大的目标进行比较,如看到遥不可及的成功、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是比较的心理过于强烈,这都无法将愿望转换为行动,或许还会因付出努力后达不到目标而失望,甚至低估自己的能力而自卑、自暴自弃。

  并且,由于攀比程度的不同,以及孩子的人格特点与心理状态的不同,势必影响他们的心理体验。

  其中会有一种情况就是看到自己不如别人,妄自菲薄,郁郁寡欢或是烦躁愤怒。

  而这样的情绪体验一方面有可能导致活力与创造力的丧失,甚至会导致频频抱怨。

  另外,人类生而具有的攻击的力量不能获得积极途径加以释放,有可能还会出现攻击行为。

  所以,如果孩子攀比的是非自我控制能决定的内容,攀比的程度过高,并且产生自卑、愤怒、羞耻等消极情绪体验,就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而如果情况并没有这么糟糕,那么只需要家长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

  刘娟以自身接触家长的经验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中对孩子的关注极大提高,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却也提醒着我们要注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帮助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容纳孩子的自由成长。

  相信自己的孩子,信任将是送给成长中的他们和母爱、父爱同等珍贵的礼物。

【如何解决孩子爱攀比问题】相关文章:

如何解决眼袋问题10-05

如何解决早恋问题10-26

如何解决开车犯困问题10-06

怎样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09-30

教师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06-17

如何解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10-09

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早恋问题10-05

《解决问题》教案02-11

解决问题教案11-06

《问题与问题解决》教学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