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上古四大神兽之青龙
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颤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以五行论,东为青色 ,故青龙为东方之神,亦称"苍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上古四大神兽青龙起源
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成为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青色,故名"青龙"。
青龙在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上,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下,代表冬季。
东方七宿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就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青龙的故事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云笈七签| 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云:“某乞左青龙孟章甲寅,右白虎监兵甲申,头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执明甲子,月为贵人入中央。
唐朝徐道符《奇门宝鉴御定》云:“即走戌方,将筹运于戌地,大呼青龙神君,降临局所。
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但是印度以及印度佛教所谓的龙并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一种被称作“娜迦”的蟒蛇,佛经所说的“大鹏食龙”食的就是“娜迦”。
从先秦时代开始青龙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东方,木也,其帝太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
《白虎通义》云:“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
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易经中的上古四大神兽青龙
易经风水入门的人都知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其实这是常人讲的四兽乃《易经》八卦之四正方位,朱雀乃离卦、玄武乃坎卦、青龙乃震卦、白虎为兑卦。
考证《易经》青龙位时,往往给人看阳宅风水或坟墓风水的时候,不管什么坐向,看出去的左边即为青龙,右边是白虎,这真的对吗?
首先按《易经》八卦来讲,前朱雀离卦、后玄武坎卦、左青龙震卦、右白虎兑卦,是立极于后天八卦以戊己为中宫,座北向南划分八卦方位的理论而说。
那么阳宅风水或坟暮风水是坐南向北,或坐东向西……等,它的青龙位也是左边吗?是否要考虑《易经》变易之里,随着"用事位"而变化呢。
《易经》的三大原则,不易、变易、简易。
凡事都在变化,变化当中有个不变的理,这个理就是简易之道。
按一些人的说法,不管什么坐向左边就是青龙位,右边是白虎那是一种错误。
应该以"用事位"随八卦方位而定论方为正确。
所以说易经风水入门时,得先去把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搞清楚搞明白。
那样你在实地堪舆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随形而变化。
但是不管你怎么变化,心中得有个中心思想,那就是--阴阳。
【上古四大神兽之青龙】相关文章:
上古四大神兽朱雀介绍04-22
上古神兽麒麟介绍09-06
中国上古四大古神07-20
中国上古四大僵尸鼻祖11-13
中国四大神兽08-30
青龙古镇作文01-24
面试技巧之四大黄金法则10-26
上古时期的否定副词10-26
游青龙峡作文06-04
青龙偃月刀随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