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

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怎么做

时间:2021-01-31 13:38:10 审计报告 我要投稿

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怎么做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类别。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已建立了常态化、规范化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当前的现状进行探讨,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倡导关注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发挥出经济责任审计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应有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怎么做

  一问题的背景

  经济责任审计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十多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独特的免疫作用。近年,中办、国办先后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现了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突破性发展,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法制体系,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在制度层面开始走向成熟,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直接载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为审计成果应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效用的发挥,关系到能否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关系到在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廉洁从政,完善惩治和预防腐朽体系上能否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经济责任审计在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也要求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已能从经济活动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反映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情况,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框架、模式已初见雏形,但仍需具体细化和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独有的审计模式,国外没有经验可借鉴。凭着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从茫然摸索中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也随之不断改进和更新,并形成了基本的框架。包含:基本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其他必要的内容等五个部分。但报告各个部分内容不够具体、细化,审计人员容易依照惯性思维,罗列数据,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结论。

  如:虽然《实施细则》明确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畴,但是在报告中未将此项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仍然停留在过去泛泛地叙述人员、机构的简单介绍上,未深入到执行的规范性和人员配置的效益性方面,也未对这项内容的审计结果作出具体的评价,使机构编制审计有流于形式之嫌。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情况方面也有问题存在,《规定》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应关注的焦点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这些规定较宏观,在具体审计工作和形成书面报告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行业、部门,审计人员因知识层面和结构的限制,难以抓到重点和细节。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在内容的细化和分层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定性与定量之争从未间断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结论性的评语。全面、准确、科学、客观、公正地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追求的理想目标。《规定》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进行了明确定位,《实施细则》进一步为经济责任的评价提供了依据和范围。

  但在实际中,经济责任审计尚缺乏一套成熟、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具体工作,为审计报告评价的撰写提供有力支撑。建立统一、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既复杂又具体的工作,需经多方论证、多层面调研、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多年来,各级审计人员依靠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在工作中摸索前进,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审计评价没有可比性和实用性,审计报告的质量大打折扣,审计结果也难以为组织部门考核干部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式方法也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审计评价的定性与定量之争从未间断,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审计评价是以量化还是非量化为主,是应该推崇直观、统一的指标量化模式,使审计评价更具可比性和一致性,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部门职责和行业特点进行定性分析。

  (三)对领导经济责任的界定和划分,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亮点与新难点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根据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后果或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涉及资金大小、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区别不同情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其作出界定和划分。《规定》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界定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制度层面取得的新突破,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中存在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揭示,能有效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完善领导干部问责追责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界定和划分却成为又一难点。首先,责任界定标准尚不够细化和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责任界定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审计人员难以把握。

  如:因现场审计中通过书面资料难以得到确切证据,对领导干部直接责任、主管责任的界定难以落实;其次,党政领导干部履职制度不健全、义务规定不明确,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划分的框架化和粗线条,给经济责任界定带来困难,造成定责没有可参照的依据;最后,承担责任的矛头大多指向分管财务领导和财务主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务管理人员的恐慌,显失公平、公正。因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审计人员在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背负更大的责任和风险,进而影响审计报告的准确度和可参考程度。

  (四)经济责任审计在案件线索利用方面提供了重要价值,但也因报告专业性太强等多种问题,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率较低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最终利用者是党委政府部门,利用目的是为党委政府部门考核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能不能为报告利用者提供价值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也是检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用发挥的最好标准。近几年,经济责任审计在对领导干部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移交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报告成果利用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在惩治腐朽和加强廉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审计成果利用效率低下。

  一是审计报告缺乏通俗性,叙述过于专业,党委政府领导不易读懂报告;

  二是审计报告内容繁多,长篇大论,阅读者往往抓不住报告的重点;

  三是审计报告的评价要素未与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的指标有效对接,使得审计结果不能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履职情况提供重要参考。

  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规定》和《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干部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和利用效率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关键。

  (一)转变思维观念,提升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认识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管理和监督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审计人员需要从主观意识上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性,透过报告为使用者和阅读者提供应用和价值,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量化、直观的依据。

  其一,抓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写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基础。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审计,以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为目标,应将思维从关注财政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向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转变;从经济事项决策的程序性监督向决策执行和效果的综合性监督转变;从财务收支管理的合法性向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效果转变。

  其二,依据事实数据,提出深刻的分析,揭露实质性问题,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避免将报告简单的罗列数据,加强对审计数据和事实的分析,使报告结果有理有据、有血有肉,使阅读者对报告有比较透彻清晰的认识。

  其三,要注意区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差别。

  审计报告主要提供给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而审计结果报告服务的是党政主要领导和委托部门,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提供依据。因此,两种报告应各有侧重,不能混为一谈。其四,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做到内容简洁,观点明确,可读性强,利用价值高。减少冗词赘句,避免较多地运用专业术语和技术词汇,切忌出现冷僻的行话术语或者模棱两可的文字。以最简单明了的大众化词语撰写报告,使结果通俗易懂。

  (二)建立评价体系,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供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是从“审事”入手,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评价,进而达到“评人”的一种特殊性审计。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职能,按照《规定》确定的审计评价原则,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需要做到:一是以审计掌握的事实为依据,辩证处理好监督与发展的关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既不超越审计范围评价,也不回避问题过错;二是分行业、分类别,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特点,做到权责一致,以责定评。

  党委领导干部偏重决策、政府领导干部偏重执行、部门领导干部既有决策又有执行,根据各自的职责差异和行业特点,评价应突出重点、找准关键点;三是紧密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将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手段有机结合、科学运用。

  定性评价主要涉及重大决策、遵守法律法规、廉洁自律和内部控制等情况;定量评价应针对不同行业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并采用具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负债增减率、财务收支执行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四是注重经验总结和积累,为做好经济责任界定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人才培养,保障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准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既综合又复杂的工作,不仅对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需要他们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经济责任审计在宏观制度层面已有了具体指导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不同的行业和部门,需要审计人员涉及财务、法律、教育、土地、环保、民政、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写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可读性,必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是要加强对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的了解和学习。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紧紧围绕当地的区域发展,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审计建议要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

  二是要注重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训。除了注重对业务人才的综合培养,也要挑选懂投资、金融、环保等专业人才进入审计队伍,组建复合型的审计团队;

  三是加强审计人员的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

  (四)促进成果转化,增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效用

  只有充分利用好审计成果,才能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维护财经纪律、推动反腐倡廉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审计结果运用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组织、监察、人社、编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要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实行计划安排、项目组织实施和成果运用有机统一。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逐步健全审计成果利用相关制度。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审计结果有效被利用,将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经济责任审计已进入“全覆盖”、“大数据”时代,推动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强化于果”,需要我们以“创新、宏观、辩证、法制”的思维,不断在审计实践中,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和规律,创新举措,合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加快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怎么做】相关文章: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02-08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格式01-22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例07-07

2017经济责任审计报告02-15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报告02-09

局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02-09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12-10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模板07-07

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报告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