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据库营销的基础条件
数据库营销的基础条件【1】
[摘要]本文对数据库营销应用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消费者购买习惯的转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理念的转变,在客户、技术和管理三个环节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关键词]数据库营销;客户;技术;管理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数据库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它的应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消费者购买习惯的转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数据库营销在客户、技术和管理三个环节的应用基础已经具备。
1 客户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购买心理与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消费者从过去追求产品质量上的满足转变为在追求产品质量满足的前提下更注重情感上的满足;消费者从过去的被动消费转变为主动消费,开始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种消费特征的转变是与时代的发展相联系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因而会形成不同的消费特征。
中国新一代消费者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优越,同时深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具有与以往时代差别显著的特征。
他们不习惯被动接受,而习惯于主动选择,这种选择权的张扬缘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一代消费者使得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与消费者沟通,迅速采取措施,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这就需要把消费者的价值观念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被高度地整合起来,以顾客为中心开展工作。
然而,消费者需求、价值观念又会在与市场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地改变着,而且这种变化的频率越来越高,要使企业适应这样的变化,传统的单向沟通的营销方式已经力不从心,需要新的双向沟通的营销方式取而代之,数据库营销应运而生。
2 技术基础
我国的零售业是整个社会行业中较早体验信息化管理成果、也是代表信息化较高水平的行业。
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是从收款机开始的。
最早的应用试点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量收款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结款效率,减轻了劳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
而结款效率的提高又反过来提高了商场的客流容纳能力。
这时,在已建立的销售管理基础之上,人们开始应用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进货管理、储运管理、物价管理、会员管理、计划管理、批发管理等功能模块,而且可以方便地向其他公司提供的财务软件系统进行自动凭证生成与传递,可以与流行的财务软件实现无缝连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软件数据共享技术实现业务数据流与财务数据流的结合,在业务管理自动化的基础上同步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
这个期间的特点是解决了零售业基本的进销存数字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零售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
随着零售业市场竞争的加剧、连锁经营的发展,经营者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硬件与软件的集成,而且是对管理模式的推动。
软件不仅仅给应用者带来效率,其承载的是管理规范化的责任。
这时的信息系统已不再是简单的MIS概念了,它代表着先进的管理思想,担负着流程标准化的重任,于是人们称之为商业企业资源计划。
3 管理基础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营销人员开始认识到营销数据库是公司的支柱,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数据库为中心,所有的员工都应该知道怎么使用并且要把他们的活动与数据库联系起来。
营销数据库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系统,每个使用者在输入、更改或删除数据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准则,所有使用者都应将与顾客有关活动的详细信息输入计算机内。
营销数据库是获得顾客真实情况的唯一途径,虽然每个人都谈论了解顾客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能解释怎么去了解,营销数据库是帮助公司真正了解顾客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伴随着企业营销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的管理组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营销职能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复杂,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营销观念影响的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市场营销主管领导的营销部门,该部门包括销售管理在内的全部市场营销功能。
其次,企业的组织必须建立营销人员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专业人员的协作机制。
最后,企业应该设立一个有效的营销信息部门,该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及时影响公司调整产品结构以及销售政策等。
数据库的基础研究【2】
摘要: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对其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与相关领域的发展及其重要,本文就是对数据库的基础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据库;基础研究;理论基础
一、数据库概论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
二、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
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
三、数据库理论基础
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
(1)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
(2)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
(3)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
(4)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
四、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系统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是面向用户的。
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正确反映数据关系、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
(1)数据库结构定义: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的是支持联机事务处理CLTP(负责对事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数据仓库、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指为支持决策的制定对数据的一种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
针对选择的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
(2)数据表定义: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属性名称、类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验规则、是否关键字、可否为空等。
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但为使效率高,规范化程度应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
(3)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使用权限设置: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5)数据字典设计: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的设计,便于维护和修改。
建立关系数据结构涉及两方面内容:确定关联的关键指标项并建立关联表;确定单一的父系记录结构。
第一,链接关系的确定。
在进行了上述数据规范化重组后,已经可以确保每一个基本数据表(我们简称为表)是规范的,但是这些单独的表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通常需要通过指标体系的整体指标数据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问题。
第二,确定单一的父子关系结构。
所谓确定单一的父系关系结构就是要在所建立的各种表中消除多对多(以下用M:N来表示)的现象,即设法使得所有表中记录之间的关系呈树状结构(只能由一个主干发出若干条分支,而不能有若干条主干交错发出若干条分支状况)。
所谓的“父系”就是指表的上一级关系表。
消除多对多关系可以借助于E-R图的方法来解决,也可以在系统分析时予以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消除这种M:N情况的办法也很简单,只需在二表之间增加一个表,则原来M:N的关系就改成了M:1,1:N的关系了。
【数据库营销的基础条件】相关文章:
营销实训心得感悟基础版(精选10篇)12-29
电子商务条件下营销渠道选择问题的思考论文10-08
数据库查询优化规划10-26
VB数据库实验总结11-23
数据库开发简历范文10-26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12-31
数据库课程学习总结通用03-30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07-24
电子商务数据库实习报告10-06
数据库设计心得体会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