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毕业论文

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

时间:2022-10-07 15:33:26 数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

  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1】

  摘要:数控技术作为当今高速发展的一门先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本文从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培养令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端优秀技能型专门人才” 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控 实训 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优秀高端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党中央、国务院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对本地区高职教育提出了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同时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操作及日常维护工作,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大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而现在的毕业生却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教育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表现。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沿用了几十年的课程与教材,使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数控专业设置知识型的课程偏多,实践技能课较少;教学内容较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比较突出。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课程必须重新整合。

  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加强实训教学,以便能在实习岗位上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也只有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得以实现。

  下面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

  建立“校企共育、能力递进、技能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首先是课程体系改革,是知识结构内容的改革。

  课程体系应该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来设置。

  数控技术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通过对行业岗位调研分析,结合本专业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构建以真实零件为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生产车间为教学实施地点,按岗位认知、能力系统培养、强化实践、突出应用的理念培养学生。

  进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改革,使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素质教育和学做一体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专业岗位,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相对接。

  通过数控技术专业岗位专业岗位要求,选择教学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开发行动导向的核心课程。

  引入行业标准、企业规范,转换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核心课程,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及考评方法,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出口畅、入口旺”的良性循环态势。

  实践证明,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凸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理念,它不仅对数控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而且对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控专业通过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采取 “校企共同管理,专人具体实施”的分层管理办法。

  我们在每个实习基地都建立了由校企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校企共育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生产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生产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日常协调、管理工作;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人师傅和带队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工作。

  在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定目标,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从而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递进,并得到迅速提升。

  二、建立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加强数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数控技能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的需要,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现场教学做一体化,边讲边练,使学生对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实训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独立使用设备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和产品,以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能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通过实训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提高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

  与企业深度合作,引企入校,合作经营的“校中厂”,打造成“教学、生产、研发、培训” 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扩大校外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共建生产、顶岗、就业功能兼备的校外实训基地。

  秉承“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社会服务。

  发挥工厂的技能综合训练作用。

  由工厂技术骨干指导学生专项及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职业技能、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积累生产经验;通过考取国家相关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整个培养过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打造教育教学双师型、社会服务专家型的教学团队

  建立一支具有高职特色、专兼结合、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

  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校内专业带头人。

  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邀请数控技术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专业建设,使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注重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不断强化教师的研发能力,根据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育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抓住企业升级、产品换代的机遇,承接生产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服务,进行数控技术推广。

  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每年聘请企业高级技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教学双师型、社会服务专家型的教学团队。

  四、评价模式改革

  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使人才培养与现代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建立合理的评价监控体系,满足学生、家长、企业的需求,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高提供第一手科学数据。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与改革阶段,而数控技术又是一种高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门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知识过硬,又拥有专业技能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还需要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法。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致力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高端技能型”数控技术实用人才。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策略【2】

  【摘 要】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要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通过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改革体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生产性和实训性的结合,体现了学时和工时的结合,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实现了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标准的对接,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教产合作;校企一体;校中厂;付费;生产性实训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指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同步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建立健全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一、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改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企业化

  学校以中央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和国家示范建设为契机,添置与企业一致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建立CAXA数字化工厂,改善教学环境,使教学环境企业化,为学生生产性实训打下坚实的物质条件。

  形成对内进行教学、对外实施技能培训的共享实训平台。

  (二)校、行、企合作开发岗位能力标准,设置模块课程

  学校、行业、企业三方紧密结合,通过学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一起开发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再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设置模块课程,增强了生产性实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实施生产性实训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积极性。

  (三)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优势互补,循环授课,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统一

  学校和企业联合制订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和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的管理办法和新酬制度。

  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形成技术对接,既研究技术,又研究教学。

  学校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学习生产技术;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学习教学技术,教给学生生产技术,形成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优势互补,循环授课,使得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的技术水平整体提高,实现产、学、研有机统一。

  (四)学时教学和工时教学有机结合

  依托CAXA数字化校中厂,将“工”与“学”结合起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付费加工。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完全体验到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体验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能需求,通过职业素养和专业基础的学时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通过为企业加工一些零件的生产性“工时”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在“工时”教学中,只要达到企业生产标准的零件,零件被企业收购,企业肯定学生的技能水平,按工件件数给予学生一定报酬。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产品的质量意识。

  形成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五)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学校与企业合作办班,实施订单培养,订单班的班学生是企业在专业内选拔出来的学生,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技术骨干给订单班学生按岗位需要进行分组授课,学生按自己未来岗位要求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零件加工。

  企业每个月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考核,并按考核结果等级给予学生适当的补贴,这样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企业员工的生产要求,职业能力标准和考核办法。

  使学生以后更好的适应岗位需要。

  实现学生职业岗位与学生职业能力标准的对接。

  二、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增强了专业实力,促进了专业科学发展

  1.专业实力增强。

  为了实施生产性实训改革,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增添了设施设备,软硬件建设得到加强,专业实训室由以前4个实训室发展成现在8个实训中心,选择就读本专业的学生规模稳中有升,目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校17个班级,师资也由过去的25人增加到现在的56人。

  近几年,本专业学生在同类专业的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数控铣、加工中心、钳工项目名列榜首,专业连续三年专业成绩积分在重庆市位居第一(2.专业科学发展。

  通过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校行企三方参与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参与专业发展规划、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模块的设置,参与教学和教学研究,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促进了专业的科学发展。

  2011年7月,本专业成为学校创示范建设重点专业,为学校其他专业提供了建设和发展范例。

  (二)提高了师资水平,推动了毕业学生就业

  1.师资水平提高。

  通过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加强了校行企深度合作,使得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实施技术对接,专业教师队伍稳定,尤其通过技能大赛教学相长,教师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高,不少教师在各级竞赛中获奖。

  截止到2012年9月,本专业教师队伍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双师素质型教师35人,兼职教师15人,夯实了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实力。

  2.就业状况好。

  通过生产性实训改革,学校增加了对专业的投入,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由于学生生产性实训显著增强,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得到提高,很受企业欢迎,毕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明显改善。

  就业的稳定率迅速提高,近几年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100%,优质就业率达到70%。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之路很多,推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办学的改革之路很长,但是只要我们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和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校企一体化办学,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我们就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2]朱祥根.中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浅论.职业及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3]周之良.当前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24期

【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相关文章: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论文10-08

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的论文10-09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意义论文10-13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论文10-08

课程实训总结10-06

金工实训课程的实训总结通用12-06

金融市场学项目化实训课程改革研究论文10-08

礼仪课程实训心得04-20

java课程实训总结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