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的功能分析论文
“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的功能分析论文是小编为研究生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的功能分析论文【1】
摘要: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培养教育硕士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标。
通过对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的功能进行探讨。
结合获得的启示。
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硕士;教学技能;说课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家指导小组提出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以基础教育为背景的职业学位,与一般学术性学位不同,其实践性的特点更为突出,其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要提高学位获得者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本要求。
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培养教育硕士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有关高等学校领导和导师的共识,但是,如何将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2007年6月,曲卓师范大学成功组织了以“展现基础教育教师风采、提升教育硕士质量”为宗旨的首届“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
通过观摩学校组织的决赛全过程,我们认为这是实现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一次成功尝试。
一、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的功能
1、能够提高参加比赛的教育硕士的教学技能
通过这一活动的举办可以看出,比赛能够提高教育硕士进行教学设计的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说课”的水平,这对于提高教育硕士的教学技能,进而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适应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家指导小组提出的培养要求。
2、能够开发和利用不同教育硕士之间的差异这一课程资源
教育硕士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并且大多都有5年以上的教龄,积累了丰富而又具有个性的教学经验,这是一方面的差异。
另一方面。
每位教育硕士在求学经历、年龄、教龄和教学风格方面也有着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是教育硕士培养中很重要的课程资源。
但是,如果没有教学技能比赛这项活动,最多是同一学科的教育硕士之间进行小范围的教学经验交流,难以发挥这部分课程资源的作用。
而通过教学技能比赛,各位参赛选手充分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技能。
比赛能够给观摩者创造很好的学习机会,不仅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得以互相观摩和互相学习,而且对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在校大学生来说,也是难得学习机会。
3、能够普及说课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基础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认同:说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形式。
作为说课者,在准备说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功,提高自己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的水平;在实施说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说课活动为听说课者提供了直接学习的机会,使听说者从说课者说里学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听说者的素质。
因此,说课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有效手段。
举办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能够使参加比赛的教育硕士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先进的教学理论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整合,在提高自己的说课水平的同时,为高等师范院校在校生提供高水平的说课案例。
在这种意义上说,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能够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中普及说课的理论与实践。
4、能够加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
教学技能比赛的举行,能够激发教育硕士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每位选手为了从先进教育理论角度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学”,需要翻阅大量的教育教学的理论资料,查找充分的理论根据,并将学习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的编写、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说课过程中。
5、能够提高教育硕士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然而,不少教育硕士在入学前,对信息技术不熟悉,制作课件的能力很低。
举办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要求选手必须提供课件,这就能够促使教育硕士加大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
6、能够促进参赛选手说课技能的形成
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说课技能的学习要经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
通过理论学习、对一具体的课题准备说课稿、实施说课和专家点评,参赛选手对说课的类型、原则、内容、程序等有了新的认识,完成了说课的“原型定向”。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他们就可以按照说课的“活动程序”付诸执行。
随着理论水平的逐渐提高和说课次数的增加,他们就会对原有的“说课”模式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体现其本身的创造性,形成说课技能。
二、从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可以得到的启示
说教育硕士是中小学教师的代表,不一定恰当,但从某些方面看,他们的确代表了现阶段中小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通过观摩本次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这次比赛是在教育硕士入学后不到一学期时举办的,通过比赛,我们发现,不少选手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并不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但不是让教师削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不能制定千篇一律、大而空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尤其要注意。
比赛中发现,有的选手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有的甚至是“放置于四海皆准”的“万能目标”。
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此,通过媒体宣传、短期培训、教育硕士培养等各种形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学研究的水平,需要在中小学教师中推广说课的理论与实践
由于说课的听众是同行专业人员,不是学生,因此说课的重点是怎么教学和为什么这样教学,特别是为什么这么教学,要说清教育学,或心理学,或学科教学论的依据。
说课需要突出重点,一般问题可以一带而过。
但在说课比赛中,我们却发现,有的选手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描述上。
“说教法和说学法”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些选手在这环节中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下文。
为了搞清楚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对教育硕士进行了访谈。
许多选手反映,目前很多中小学的教学工作量普遍过高,无暇进行教学研究,导致许多教师不了解说课,甚至没有听说过。
而且,这些中小学内部教师之间及兄弟学校之间没有或很少开展说课活动,不少选手都是第一次参加,对说课的理论和实践比较陌生。
因而,一方面,为了提高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决
赛时的示范作用,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对选手的指导;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应该努力创设条件,通过短期培训等各种形式,推广说课的理论与实践的普及。
3、在中小学教师间积极开展说课活动
通过比赛可以看到的许多教育硕士对说课的陌生,恰恰反映了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教研活动还比较少,像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多是采用现场授课的形式,很少采用说课。
即使在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采用说课的形式,但参加的人员太少,没有起到普及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除了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之外,应该在评议前,请执教者首先说课,让他们说清楚这节课是如何准备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否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在开展说课活动中。
还可以聘请富有经验且有创新精神的好教师或教育专家现身说法,组织其他教师旁听、提问、讨论,这样可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说课这种教学研究形式,从政策和所组织的活动中。
引导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说课活动,充分发挥说课在提高中小学教学研究水平中的功能。
4、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中开展说课活动
目前。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时采用了说课的形式,他们已经意识到说课比授课更能反映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显示出毕业生对教材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更能反映大学生对先进教学理论掌握和应用的水平。
但是,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的说课技能的评议,重视程度还不够,不少专业在教育实习时采取的是授课的形式,在课前备课试讲与课后评议时,没有让执教者说课,导致很多学生都没有说过课。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说课技能的培养。
例如。
让尽量多的学生观摩教育硕士的说课比赛;班集体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举行说课比赛等,使同学间通过说课、评课,对某个具体的作法,某个教学技能,某条教学理论的引入,开展讨论、分析,以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基本功。
在校师范生的说课,可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进行,也可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也可以让有关学会组织各种级别的教学技能比赛。
综上所述,在高等师范院校举办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和大学生教学技能比赛,对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MTI(翻译硕士)教学特点与方案论文【2】
摘要:从2007年以来,我国已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这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工作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制订有别于培养传统外语人才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MTI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差异 MTI教学理念 教学特点与方案
1、研究意义。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从2007年以来,我国已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实践证明,MTI的设置非常成功,首期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所以教育部鼓励有教学科研能力的院校积极申请MTI的办学工作。
这就意味着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其教学工作作为核心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MTI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旨在培养专业翻译人才,这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重点培养学员过硬的口笔译技能、娴熟的译者能力、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人文素养。
所以,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工作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制订有别于培养传统外语人才的教学方案。
本研究打算致力于MTI教学特点与实施方案的研究,旨在为MTI的具体教学工作找到科学而有效的指导途径,提高办学成效,更好地促进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专业人才。
2、本研究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在我国大陆只是近三年以来的新生事物,目前还鲜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地研究,对其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案的研究更是不多。
本研究将围绕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对其教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订一套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以此为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而有效的理论指导,更好地促进MTI的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的优秀专业翻译人才。
3、外语专业人才与翻译专业人才比较。
本文将主要围绕MTI(翻译硕士)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
根据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制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MTI(翻译硕士)的培养与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总体比较:
☆翻译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两门语言,同时还需要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翻译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各种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操,内化为译者/译员的自觉行为;
☆翻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清醒的译者角色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自觉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等。
3.2 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3 教学指导思想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上述详细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MTI)专业翻译人才有着自己鲜明的培养特色与要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有遵循特点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规律。
4、(MT I)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特色与教学训练方案。
4.1 (MTD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特色:
4.2 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及其训练指标:
4.3 MTI(翻译硕士)的培养方式:
☆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及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中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
☆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5、结语。
通过对比MTI(翻译硕士)与传统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可以看出,MTI(翻译硕士)专业翻译教学要遵循的几条原则如技能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理论性原则等;另外,根据MTI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特色要求(强调双语转换能力和口笔译实操能力的培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着重译者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翻译工具等)。
通过分析专业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可以制订一套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体系,特别是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专业一般性选修课等三类,前两类为MTI核心课程。
要强调实践在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强调翻译专业课程的实战特点。
总结出科学而有效的培养方式如实行学分制、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项目翻译的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成立导师组(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等。
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Nord,Chri stiane,《译有所为》[M],汉译本,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HJ1.5mm]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穆雷、郑慧敏,《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2006,第5期
4.王京平,《浅谈硕士翻译专业的课程框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第2期
5.许钧,《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仲善平、朱宪超,《加强行业整合,服务全球化》,《中国翻译》,2006,第1期
7.仲伟台,《翻译专业硕士的设置》[J],《中国翻译》,2006,第1期
8.朱建中,《简明汉英词典》[z],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9.仲伟合,《从MTI的设立看中国翻译学学科的发展》,口译网,2009,8
10.仲伟合,《面向MTI的口译教学》,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发言稿,2008,5
11.王京平,《浅谈硕士翻译专业的课程框架》,第2期
12.MTI教指委,《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8,10
【“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的功能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隐性课程的功能分析论文10-08
教育硕士论文10-08
教育硕士论文致谢04-24
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分析的论文10-1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能力培养论文10-09
技能大赛与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10-10
小学教育审美化教学技能的培养论文10-08
科技旅游功能分析毕业论文09-30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问题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