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煤炭企业放射源管理论文
煤炭企业放射源管理论文【1】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安全管理面临全面升级,煤炭企业的放射源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有一套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进行创新管理。
作为辐射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射源管理迎来了全新时期,为此我们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管理,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形成有效的创新发展能力,真正实现放射源安全管理。
【关键词】煤炭 放射源 环境管理
1 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
(1)企业各级辐射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辐射安全管理程序,做好放射源管理。
对放射源管理要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培训、统一部署,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
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必须达到100%。
加大对放射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现场监督检查频次,规划执法程序,防止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
(2)强化人才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管理方式由强制到引导的转变、管理目的由单纯执行到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变。
企业放射源各级管理人员应坚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关键看能力,不仅看其技术能力,而且要看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
2 严守法律法规,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
(1)顺应管理要求,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加强放射源全过程管理制度建设。
突出强化放射源的源头管理,确保放射源终生受控。
二是健全辐射环境监测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查体制度、放射性个人剂量定期监测制度,确保辐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三是加强辐射培训制度建设,明确辐射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从制度上堵塞无资质上岗的管理漏洞,增强企业防范作业风险的水平。
(2)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辐射环境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
定期开展辐射事件的应急演练,达到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处置过程合理有序和处置效果明显有效的目的。
做好应急演练的效果评价,找出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缺陷,逐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各级辐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企业环境管理。
突出预防为主、领导负责、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逐步提高企业的放射源管理水平。
通过各类管理体系的规范化程序文件建立和实施,逐步把有关放射源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升格为企业标准,用标准规范放射源的全过程管理。
3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
(1)随着企业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随之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危险源和隐患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
因此,要实现本质安全化、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针对放射源使用过程及特点进行安全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研究,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专家系统、模糊智能控制技术等预测并识别危险源,不断改进与完善监控预警系统,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
(2)在科技创新上,要着重解决放射源使用管理的难题。
对重点课题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尽快转化成为生产力。
(3)借鉴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和管理手段,增强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加强放射源安全监管和自动监控网络建设,涉源单位要安装红外监控报警系统,确保对放射源的有效监管;所有放射源暂存库必须达到规划要求,即确保有“三保一器”(即保险门、保险窗、保险箱,警报器),执行“双人双锁”制度;放射源工作场所必须有警示标志,落实安全防范距离规定,工作人员必须配带个人剂量装置,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严格执行放射源进出台账登记制度,杜绝放射源流失隐患。
(4)建立放射源定位监测系统,在放射源各个使用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
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放射源丢失以及放射源泄露,对放射源的丢失或者泄露提供报警信息。
系统的监测终端包含剂量率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视频监控模块,能够实现放射源剂量率、定位数据以及视频数据进行全天侯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可以为放射源监管部门提供大量全面准确的检测数据。
实现对用源单位及各类应用场景放射源进行相关信息的数据采集,然后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为相关的管理机构提供信息化工作平台,使得相关部门随时掌握放射源的信息,对放射源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4 加速观念转变,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1)应具有前瞻性思维,要正确认识做好放射源管理对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树立起重视放射源全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念,摒弃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唯一目标的观点。
放射源应用企业要把放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充分认识到放射源管理安全与否直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紧密相连,是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负责,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头等大事。
(2)要实现从事后补救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
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
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使放射源应用企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事业中。
(3)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
过去放射源的管理更多的是凭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
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4)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创造全社会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体现在放射源管理上,就是必须以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机为最高原则。
一方面,要利用广播、宣传栏和网络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载体向企业员工宣传放射源基本知识、辐射防护知识、辐射事件应急知识。
另一方面转变工作思路,培育全员安全文化理念,促使企业员工由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执行制度,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以期达到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目的。
5 结语
放射源管理创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孤立地只重视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创新力。
只有充分发挥各个部分之间的协作效应,才能从整体上形成有效的创新力,实现放射源安全管理。
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论文【2】
【摘 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若要提升参与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我国企业就需要实施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地适应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真正地提高自身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真正增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身“免疫力”。
目前,一个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辐射管理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本文主要攫取了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将辐射管理模式应用于煤炭企业之中进行探讨,旨在为煤炭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多元化;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一、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目前的发展还尚未完善,尤其是在相关制度的确定、日常的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改善空间,在对待一些相关问题的突发状况上也欠缺一定的经验。
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日常管理、日常的员工培训和基层的管理上,然而针对我国现在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现状来看,无论是对于煤炭企业的静态、动态辐射的规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还是煤炭企业辐射时间长短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善的空间,这种静、动态的分析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关系着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调整,同时对于所在城镇的区域产业化的结构布局及调整也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搞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控制好时间的长短及变化周期,排除其影响因素,弄清每个阶段的时间周期、变化特点以及辐射的范围及长短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依据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下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放之于法律的相关规定上缺乏一定的基础和依据,造成很多时候没有可依照的法律条文,使得很多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相对陈旧,缺乏大的指导方向。
(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上缺乏相关的重
视,特别是影响煤炭产业辐射的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煤炭产业辐射管理的影响,还有就是消费方式、资源存储量等元素对煤炭企业辐射管理的影响及改变。
在日常管理上特别不重视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不被关注不仅影响了煤炭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首当其冲最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煤炭企业的辐射区域分布,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完成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
根据煤炭资源地区的分布搞好辐射方式研究能为在空间上合理科学安排相关产业、企业提供依据。
(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特别是关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方式的优化和体系的建立上应特别的注意相关政策的动态取向和发展方向的引导。
(3)煤炭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管理和完善,在分析煤炭辐射的层次、分布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可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方法和手段。
这方面研究包括控制模型、企业经济规模模型、输入、输出资源系数模型、产业辐射网络结构模型、协同发展模型、循环经济模型。
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这些模型计算的系数、指数、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完成对于mei9tan辐射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
(4)调整产业结构,及时了解市场的信息和规律,对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与时俱进的调整与改革,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优化和改革,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
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需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新探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葛宏英.浅谈放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6(10)
[2]石晓亮,钱公望.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1)
[3]黄后贵,邱金辉.东坑仔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煤炭技术.2003(11)
[4]葛沭锋.浅析淮南矿业集团放射源管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9(1)
[5]郭庆勇.鄂庄煤矿科学的安全保障管理模式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
[6]王显政.推动中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05(5)
[7]宋召谦.翟镇煤矿PLS安全管理模式探讨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4(4)
放射源事故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3】
【摘要】 通过对我省近年来先后发生的几起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做好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放射源 事故分析 安全管理 防范对策
1 概述
放射源在我省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随着核科学的快速发展,核技术应用研究不断深化入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近五十年来,特别是80年代以后,放射源在我省的农业、工业、科研、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全省在用放射源有1421个,闲置、退役的放射源有700多个(含已经收储到废物库)。
放射源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在促进了我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给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带来隐患。
我省在放射源的使用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多起事故,虽然为一般事故,但对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定稳定仍造成一定影响。
2000年以来,我省厦门、南平、龙岩、三明等地先后发生过近十起放射源失控、丢失或被盗事故。
事故单位主要是放射源使用单位,有的是在用单位,有的是已关、停、并、转的企业,也有科研部门。
所发生的事故,既有在放射源使用过程中,也有在放射源储存期间或在退役后。
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多数丢失或被盗放射源已经找到,但也有放射源丢失后,至今仍未找到,下落不明,给环境安全、公众健康仍至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2 事故的主要原因
从我省发生的放射源事故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原因:
2.1 领导的安全意识淡薄
对放射源进行安全管理是生产、销售、使用、储存放射源的单位不可逃避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单位必须保证放射源安全管理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设施和设备以及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从我省出现的几次放射源被盗、丢失事故看,涉源单位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往往不重视放射源的安全性。
注重经济效益,只顾生产,忽视安全,对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安全管理不闻不问,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有的虽制定了相关安全制度,但在具体落实时或没有认真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制度变成一种形式、一种摆设。
由于有的领导缺乏对放射性知识的了解,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把放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来管理,无档案资料,无管理人员,无安全存放场所,无防范措施等, 放射源处于失控状态,结果造成丢失、被盗的事故。
2.2 企业体制的转变
我省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医疗、科研方面就开始使用放射源,到80年代,在工业、农业、医疗、科研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有些企业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倒闭拍卖、有的关、停、并、转,原来使用的放射源有的不再使用,出现闲置或退役放射源。
在时间长、人员流动快的情况下,没有及时交接或交接不清,在管理上造成空档,出现放射源被遗忘、丢失、失踪、失控或被盗事故。
2.3 监督管理不到位
放射性物质作为一种特殊物质,为了安全使用,防止污染,国家对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实施许可证和登记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中,有的用源单位不申报,没有办理许可证和登记手续。
在监督管理上形成盲区,造成监督管理不能到位,处于失控状态,从而造成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的发生。
2.4 涉源单位管理不善
据对出现放射源事故分析表明,由于人为因素的责任事故占大部分,而管理不善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的单位放射源管理无人负责,有的没有建立档案,有的账物不符,有的在人员变动时没有交接或交接不清,对放射源的情况说不清道不明;有的放射源随设备转卖、转让或报废,去向不明;有的闲置、退役放射源没有及时送省低放废物库集中储存,而是随意堆放或自行掩埋,安全措施不到位。
2.5源头管理不严随便购买
由于放射源管理上较重视使用过程的管理,而在源头管理不到位,流通环节难于管理,放射源生产单位在利益驱动下,绕过专门的销售公司,随意出售放射源,使用单位只要有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随便买到所需要的放射源,不管是否有许可证或具备安全使用条件。
特别是核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放射源经常不会以单个形式购买,而是混杂在整套仪器设备中,作为其中配件出售给使用单位。
如果使用单位不重视,不主动申报登记和办理许可证,监管部门就难于监管,管理上就会出现遗漏,无法到位。
这些放射源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安全难于保证,容易发生放射源失控、丢失或被盗事故。
3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对策
放射性污染无色、无味,人的感官难以觉察,即以物质形态又能量形式危害公众健康和污染环境,而且环境一旦被污染难以治理和恢复。
同时,它具有社会敏感性,公众对放射性具有异常的恐惧感,一旦发生放射事故,极易引起社会不安,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稳定,也可能在国际上造成影响。
因此,加强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制度
在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上,必须 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
涉源单位必须自觉执行和落实核技术利用安全许可制度、放射源申报登记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放射源安全储存和处置制度、放射源安全保卫制度等。
3.2 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关键在于涉源单位必须重视。
涉源单位的法人代表是放射源安全使用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全面的安全责任。
涉源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和切实可行的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应分工明确和责任到人,确保对放射源的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涉源单位的法人代表还必须与监管部门签订安全责任,明确责任与义务,才能增强领导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
3.3 重视源头管理
加强对放射源生产单位和进口单位的管理,在管理上从源头开始,可以有效控制放射源的流向。
生产单位和进口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要求对每个放射源进行编码,实现放射源身份管理。
每个放射源都有一个编码,而且这编码应是唯一,不能重复,就像居民身份证一样, “终生” 陪伴着放射源。
生产单位出售放射源时,只能出售给有许可证的用户,不能随意出售,而且必须将销售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以便监管部门及时掌握放射源流向,实现放射源由末端管理向从源头开始的全过程管理。
3.4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为放射性的监督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各相关部门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认真履行职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同时,各监管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3.5 依法全过程管理
防止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的发生,应对放射源的安全实行全过程管理,包括生产、进口、销售、使用、储存、退役的各个环节。
如用源单位购买时及时申报办理安全许可证,使用过程中做好日常安全管理,暂存时做好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退役后及时送储或由生产厂家回收。
监管部门应对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
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都可能造成放射源事故的发生。
3.6 提高监管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核技术应用的更加普及,放射性日常监督管理的任务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管理队伍,同时由于放射源的使用广泛分布于全省乡镇,点多面广,应在加强现有省级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向市、县延伸,形成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级环保部门的作用,才能将放射性监督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
除此之外,使用放射源的企事业单位也应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放射源安全的内部管理。
为了保证管理工作能够长期正常进行,必须有相应的经费保证。
由于放射性的特殊性,监管就要求有相应的手段,因此,管理部门应配置必要的监测仪器,才能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如果没有一支队伍、基本经费和必要手段,就难于做好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3.7 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开展放射性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公众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意识,提高公众对放射性污染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尽量减少由于防护不当等造成不应有的健康影响和财产损失,同时有利于公众理解和支持核技术的开发利用。
在宣传教育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引起误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惧。
对放射源使用单位的相关人员也应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法规标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安全使用放射源,同时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4 结语
放射源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又有特殊意义的工作,既要涉源单位的高度重视,做好内部的日常管理,又要监管部门的依法行政,加强外部的监督管理。
只有通过内外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做好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事故的发生,既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又促进核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煤炭企业放射源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探讨的论文10-05
有关煤炭企业管理的论文10-08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创新论文10-08
我国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探究论文10-08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10-05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10-09
成本管控在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的应用论文10-11
煤炭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研讨论文10-10
煤炭企业销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