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数学游戏与数学教育

时间:2022-10-08 17:58:25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游戏与数学教育

  数学游戏与数学教育是小编为数学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数学游戏与数学教育

  数学游戏与数学教育【1】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为了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运用了不少的方式方法,于是出现了部分教师将游戏引进课堂的现象。

  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到底应该如何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数学游戏;自主性;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数学课堂氛围应该生动活泼,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做到这点,将游戏与数学相结合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比如说现在的课堂上,老师会让学生进行一个叫“抢24”的游戏。

  游戏方法很简单:两个学生从一开始轮流报数,一次最多报两个数,最后报到24的学生获胜。

  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必须要进行仔细的思考和计算,在无形之间便掌握了游戏里所含的数学知识。

  像这样数学游戏的例子数不胜数。

  据西方的记载,数学游戏出现在两千多年前。

  而在我国的时间更为久远,不管是大家从小就接触的“九连环”“七巧板”,还是上学期间遇到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些数学游戏是每个人都了解的。

  对数学游戏的解释有这样一种说法“数学游戏是糅合了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

  这句话清楚地表明,数学游戏必须同时包含“数学”和“游戏”两个概念,知识性和趣味性缺一不可。

  由于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学必须要摒弃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

  数学游戏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数学游戏对改善我们的教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其优势如下:

  一、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

  数学本就是一门让学生去探索的课程,而数学游戏便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动力。

  当学生的好奇心彻底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去学习数学了,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追求。

  学生只有在快乐的学习中才能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有助于学生学会自主和创造

  教师在数学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学习到游戏中所含的知识点。

  通常我们课堂上所玩的数学游戏内容有趣,不需要太过复杂的知识基础。

  许多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七巧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三、有助于通过游戏的开展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比较枯燥,而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消除枯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数学游戏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游戏这一层面上,就像“抢24”游戏,并不只是单纯地激发学生玩游戏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

  在数学游戏中,不单单只是靠学生的脑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尽量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十二根火柴能不能组成五个正方形?能不能组成六个正方形?”合理的数学游戏可以将之前传统的数学转变为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新课程教学。

  以前文提过的“抢24”为例:

  开始游戏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游戏,掌握游戏方法的教师肯定会获得游戏的胜利,这时的学生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自主游戏,这也是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开始。

  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就开始思考,这时的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其中的原因。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思考方式往往是倒推的,想要叫到24,就必须要抢到21,如果要抢到21,又必须要叫到18……以此类推,学生会逐渐发现这个游戏的关键是要抢到3的倍数。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发现游戏的规律后,游戏结束了,学生还沉浸在游戏带来的激情中,老师不应该在此时就结束课堂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例如,如果是“抢23”游戏又该怎样获得胜利呢?这一步就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彻底激发出来,更深入地学习该游戏中所含的数学知识。

  其实,在“数学”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含有数学知识的游戏就已经出现了。

  后来,伴随着这类游戏的改进,数学得到了发展、完善。

  所以从这一点看来,可以说数学的发展完全离不开游戏。

  曾经有教授描述过“数学好玩”的概念,给不少人带来了启示。

  讲究素质教育的现在,把数学和游戏结合到一起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学习,真正感受到“数学好玩”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优化数学课堂、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就是将趣味性游戏和数学课堂相结合。

  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8.

  [2]张明,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5.

  小学数学数学中的点滴体会【2】

  摘要:体验、理解、应用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过程。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快乐体验,熟练应用,充分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知识的力量,从而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的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2.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

  成功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来自成功的期望及由这种期望所产生的激励力量,成功期望是潜在的力量。

  "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多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和帮助,尤其是对偏差的学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进行矫治,用心理辅导的策略,给学生以"你能行"的期望,让学生从尝试中发现自己。

  同时,教师还应时刻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便有利于学生无论在成功时,还是失败时,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去争取成功。

  另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先进人物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身的力量,最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整体,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

  虽然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已不再那么抽象、严谨,这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人们只不过是把"学术的数学"转化成"教育的数学"而已,但从整体来看,它仍是数学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部分,在整个系统中不是孤立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点、线、面、体等几何知识分散在12册教材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帮助学生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是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目标。

  为此,笔者设计了点"移动"后得到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图形;线段"移动"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移动"后得到基本立体图形的一节复习课。

  上述的设计是基于笔者对数学的如下认识:首先,数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在几何体系的构建本身是一个由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也试图体现作为数学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其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中的点→线、线→面、面→体这三个环节中。

  当第一环节结束时,是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动"的方法,而在后两个环节中,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刚才的方法去发现规律,这是方法上的迁移运用;再次,数学也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它的一部分是由万物世界抽象而来,体现在数学的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反映在本设计中,笔尖的"动"抽象成点的"动",而点、线、面的"动",抽象地得到其他的一些几何形体,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当然,这些对数学的认识,是通过注重整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策略体现的。

  4.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

  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

  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5.教师的教育引导

  5.1 认真备课,对自己工作负责。

  教师备课很重要,可能有些资格深的教师觉得自己水平可以不需备课,但是备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讲课,这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任的体现。

  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负责地教育学生。

  5.2 活跃自己的课堂,让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很重要,而课堂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课堂是沉闷还是活跃主要看教师。

  教师讲课枯燥,学生肯定不能认真学习,而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学科,这就要看教师怎样来活跃课堂了。

  首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应该只会讲书中的内容,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讲一点课外的知识,这样既能够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还能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其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调整课堂的状态。

  好的课堂对学习有帮助,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肯定比一个枯燥的课堂更让人喜欢,谁不想在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下学习呢?

  5.3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教师都喜欢好学生,但是每一个教师都不能放弃差生。

  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人学得好,一些人学得差点。

  特别是数学这样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这时候,如果教师只注重优等生的学习而不关心落后生的成绩的话,这样就会导致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

  所以呢,教师要注意全体学生平衡发展,让优等生更好、中等生更上一层楼、落后生更快赶上来。

  教师不能放弃学生。

  而且,教师在平时不能过多惩罚学生,要尊重学生,多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上升。

【数学游戏与数学教育】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数学游戏04-04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10-11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09

数学的美与数学审美教育10-07

数学思维训练游戏10-06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02-29

关于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的思考10-07

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探索论文10-08

数学教育论文02-21

数学教育随笔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