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随笔汇编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随笔1
早饭过后来到村后的栗园`
无尽的.栗树耸立在沙滩上`
没有枯草覆盖`
只有嫩草初生`
初春`
空气还是那样新鲜`
漫步沙滩`
回想起以前`
这里给我留下了许多孩时的记忆`
因为栗园在野外`
每到丰收季节都会来看园`
那时嘴馋`
就到别人地里扒红薯`
扒红薯也有讲究`
要扒黄皮的`
甜`
回到园里就在沙滩上挖坑`
放上红薯`
在红薯上面放木柴`
点火`
等木柴着净落到红薯里面在用沙子埋住`
因为要等半个小时才熟`
所以这段时间就成了煎熬```
每每想起这些脸上都会泛起一丝童年常有的笑脸`
天真`
可爱```
长大了在也不会有童年时的那种乐趣`
那种天真无邪的笑`
躺在沙滩上`
微风拂过`
树叶飘零`
时不时一两片叶子打到脸上`
仿佛脱离了世俗`
又回到了童年`
心放宽了`
随风而去`
在也没有忧虑`
在也没有喧哗```
阳光依然妩媚```
心依然天真```
童年的随笔2
儿子特别喜欢听我讲我的童年,因为他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那样“肆意妄为”的生活。
小时候,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不被拘束的疯跑,从记事起就顶着一头短发,像个假小子。夏天,太阳高高照的大中午,我们丝毫没有打伞、挡太阳的习惯,更没有防晒意识,甩着晒的黑又亮的小胳膊,和一群像我一样的疯孩子,在墙边上捉蜻蜓,然后装进瓶子里,回家揪掉它们的翅膀,看它们在地上爬着,小鸡追过来美餐一顿。那时我是属于晒得很黑的一个,以至于上初中的时候,我前桌一个几乎没和我说过话的男孩,转过头来和我说了唯一的一句话:你怎么那么黑啊!
记得村东有个松花江的支流,为了灌溉农田,村里建有一个大电灌站,村北有两个高高的堤坝,中间是从电灌站里抽进来的水,水位很大,有一个人那么高吧,平时我们这些小孩会偷偷的跑去游泳,但是我直到现在都没学会游泳,小时候虽然有这么方便的水资源,可是也正因为离水太近了,我被妈妈看的很紧,她绝不允许我在水大的时候去玩,因为每年夏天都会有小孩在水里遇到危险,甚至丢了性命的。我被允许做的就是在水停了以后,堤坝中的水只剩下小腿那么高的时候,我可以进去趴着,让水淹没我的后背,然后假装着在里面狗刨,看着水花飞溅,澎溅到小伙伴满脸满身。
那里民风淳朴,没有人担心自己的孩子跑出去玩会被人拐走,我们吃饱了跑出去,直到下一顿吃饭时间到了,听到家人在门口喊着自己的乳名,便会神奇的出现,回家喂饱自己的肚皮。
记得那时,我家有个很大的院子,房子后面种了各种瓜果蔬菜,足够自家一年的吃食,青青的黄瓜;黄黄的玉米;还有各种颜色的西红柿,成熟后是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绿色的,绿色的西红柿有个小名叫“贼不偷”,因为它的颜色,让贼分不清是否成熟了;有一种像甘蔗的东西,我们叫甜高粱,比甘蔗细很多,在夏季成熟,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我会砍下来一棵,截成一段一段的拿着,或者干脆在身后拖着,在上学的路上吃。
现在在深圳,每每提到东北的冬天,大家都说那里太冷里,其实比起我童年的时候,已经暖和很多了。小时候,每年冬天寒风都很凛冽,我们背着小书包步行3里去上学,有些同学的手每年这个时候都被冻的肿的像个馒头。农村是没有暖气的,上学时用的是烧煤炭的铁炉子,每年冬天班级里有一个特定的同学负责生火,在大家上学之前就把炉子烧好。这个是需要点技术的,处理不好就会搞的满屋都是烟。每年秋天我们都有任务,就是每人要上交两捆豆棍(是黄豆杆的根,用铁锹把它从土里挖出来,摔掉上面的土,再打成捆),挖豆棍的时候,顺带着我们会给自己点福利:烧黄豆吃,挖老鼠洞。这些豆棍交上去之后,是作为引燃煤炭的燃料的,为冬天取暖做准备,每人两捆豆棍便够用一个冬天了。
那时,冬天的雪很大,长大以后,没再见过儿时那么大的雪了,大雪伴着大风,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大雪常会到脚脖,有些地方的积雪会到膝盖处。白白的,太阳出来时照在雪上晃的睁不开眼睛。下课的时候,大家团雪球打雪仗,还会在雪地里打滚,用白白的雪,洗掉棉衣上的灰尘。
我家南边有两个鱼塘,冬天结冰之后,我们兜里揣着苞米哑巴(把干玉米炒熟,作为零食很美味!),到冰上去滑冰车,我们女孩子更多的是直接用棉鞋在冰上滑,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叫“打出溜滑”,一下子可以滑很远。渴了就直接砸冰吃,但是老人不让吃冰的,传说吃冰会长粗脖子,后来想想没有理论依据,可能是嫌脏吧。
回想童年时光,历历在目,那时的童年,虽然没有手机,没有各种电子玩具,却无忧无虑,我们这一代,是在天真烂漫中长大,看着现在的孩子,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开始便背负着各种繁重的作业,不止如此,还有各种课外课程,每个周末,仍没有自己的时间,要和妈妈一起在各个课外课堂之间穿梭,对比之下,我的童年是何其幸运,我们有属于一个孩子的快乐,这么多年过去了,步入中年的我,也想在假期把儿子带去农村,去体验纯天然的生活,给他一个放逐自己的机会,让他知道,脱离大城市后还有一种别样的快乐。
童年的随笔3
童年赶年集的记忆
新年临近,人们开始购买年货,超市、集市人头参动,一派繁荣景象,使我记起了童年赶年集的记忆。
那时没有超市,买年货就要赶集。平常赶集只是买点生活急需品,但赶年集就不同了,要买过年用的必需品。虽然家家贫穷,但年还是要过的。人们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 ,用到最后一个年集上。那时的集市很大,有牲口市、木货市、粮食市、柴草市、草编市、青菜市、水产市、猪羊市、杂货市、布匹市、鞋帽市,还有包子铺、剃头铺、铁匠铺等。除了买卖,还有耍把戏卖艺的、唱大戏的。但这些似乎与我们这些孩子们无关,我们愿逛的是糖果市和鞭炮市。我家离王高大集不远,每年腊月28日都跟着大人赶年集。
赶年集那天人们起得特别早,孩子们也特别精神,吃过早饭,人们便冒着严寒, 从四面八方向集市汇集。那时没有代步工具,不管多远,不管孩子多小,都是步行赶集。 来到集市便听到叫卖声、锣鼓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人是买年货,孩子们跟着凑热闹。集市上,大人们把仅有的一点钱攥在手中,怎么算也觉得不够用。在肉鱼摊前转来转去,总觉得过年不买点鱼肉,来客没法招待,过回年, 一家人总要吃顿白菜猪肉饺子吧。 最后下了很大决心,买上一点肥肉,几条咸鱼。还要给孩子们买过年的新帽子 、鞭炮等,过年总要让孩子们高兴高兴。所以,那时赶年集对大人们是一种折磨。 但孩子们不会想那么多,跟在父母身边,不停地要这要那。那时糖果就是好东西,从青州昌乐运来的山果,软枣、山楂也很馋人。在孩子们的再三要求下,父母会狠狠心买上一点,分给孩子们。
最热闹的要算鞭炮市了。爆竹、 鞭炮、二踢脚、泥墩子、转花,应用尽有,大街两边铺摊挨着铺摊,各家鞭炮摊前都挂了横幅,红红绿绿,招揽生意。早上八点左右,赶集的人来的差不多了,竞争便开始了,先是叫卖比赛,紧接着就是燃放比赛了,谁家的`鞭炮响得洪亮,就会引起人们的喝彩声,生意就会异常火爆。不服气的另一家,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武器,竞相燃放,就这样,鞭炮声此起彼伏,吆喝声震耳欲聋。忽然街道中间,一道耀眼的火光冲天而起,直窜到三四米高,人们急忙躲闪,经过三起三落火势才慢慢熄灭,于是泥墩子比赛又开始了。记得有一年,鞭炮市响了街,整条街道的鞭炮在一瞬间都自动燃响了,不管放在箱子里的,还是用被子盖着的,无一幸免。人们说是神放的,预示着来年好运。当时我们也信以为真,现在才明白,原来是大量鞭炮燃放,空气受到挤压,所产生的后果。 在爆炸中好多商家遭受了损失,忙了一冬的鞭炮一会儿功夫就全报销了。有时还会造成人员伤害,年集也会不欢而散。
赶年集有时也会碰到大雪天。那时经常下大雪,接连几天大雪不停,田野白茫茫一片, 沟满壕平,分不清哪是路,那是沟,此时出门非常危险,经常听说有人掉到井里。碰到这样的天气,年集就没法赶了,卖东西的卖不了,缺年货的买不来,很急人的。没有办法,只好过一个更简朴的年。
那时的年货非常单调,价格也不高,但购买力很低,衣服鞋袜没有卖的,青菜都是老百姓自己种的,所谓年货除了孩子帽子、鱼肉、鞭炮,就是上坟用的纸香、过年要贴的过门钱、灶王爷等。其他东西也有卖的,但大都买不起。但这简单的年味,却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春节期间能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新鞋袜,年初一早上能吃上几碗白菜猪肉水饺,放上几挂鞭炮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现在条件好了,年货已不再单调匮乏,各大超市、集市琳琅满目, 买什么有什么,而且随时都能买 ,有的超市年初一都开门营业,方便了老百姓,人们也不再为下雪耽误赶年集了。春节期间各家各户准备充分,要吃什么有什么。然而人们普遍感到年味淡了。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平常吃的穿的用的,就跟过年一样,那么过年还有什么新鲜感吗。
现在每逢过年还经常想起童年赶年集的情景,那份情愿总在脑海中时隐时现,挥之不去。
童年的随笔4
盛夏初秋的季节,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超市里也开始有新鲜枣子在出售了,椭圆形纤细的个头,青绿色中带着斑斑点点的红色,尝起来甜甜的,是我喜欢的口感,只是相比于童年时吃的枣子,这样的枣便相形见绌。
童年时,家门前长了一棵大枣树,虽然算不上参天大树,但是粗壮的枝干,立在那里风雨不动安如山,长长的枝干比家里的楼房还高出了许多。
春天,枣树开满了小伞状的黄色花朵,飘满了淡淡的.花香。
夏天,枣树结果了,青色的小果子在阳光和暴雨中一天天积蓄着营养,长着个子。
秋天,是枣树成熟的季节。
冬天,寒风凛冽,树叶飘飞,光秃秃的枝桠没有一点生气。
春夏秋冬,来来去去,我们就在这树下嬉戏打闹,慢慢的成长着。
枣子成长的过程是漫长难熬的,从盼着开花到盼着长出绿果子再到盼望着成熟,内心充满着满满的期待。
果树太高了,我们根本够不着,最开始还能举着竹竿敲下来一些,往上一点的便可望不可即只能每天站在树下眼巴巴的望着,每天都会很自觉的跑树下望上几回,看有没有掉下来的。最喜欢暴风雨来临,因为掉下的枣子最多了。
甜甜的枣子不仅我们小孩馋,麻雀、啄木鸟也每天围着转个不停,而且净挑最甜的吃,我们真是又急又气,站在树下大声呵斥着赶鸟儿。
枣子收获的时候一般选在爷爷生日的前夕,以宴宾客。那时候爷爷身强力壮,利索的爬上高高的枣树,我们小孩几个提着桶、脸盆在树下严正以待的准备着,爷爷挥动着竹竿猛的一敲树枝,哐啷一声枣子像暴雨一般齐刷刷坠地,我们争先恐后的捡起来,生怕落后于他人,完全不顾枣子打在背上胳膊上的疼痛。
我家的枣子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吃起来又脆又甜,怎么都不会腻。印象中有一年枣子大丰收,足足捡了满满两大箩筐,不仅我们小孩吃了饱,邻居们也都尝了鲜。
后来,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枣树也年事已高,无力再为我们提供丰盛的果实了,慢慢的不再结果了,再后来由于家里要建房子,便把树给砍了,空空的平地上没了绿色,也慢慢的没了我们小孩嬉戏的踪影,慢慢的我们的童年也跟着逝去了。
后来,每年的秋冬天,我买过很多枣子,却再也没有吃上童年时那么甜的枣。
童年的随笔5
我应该是属于记事比较早的,同大人聊起一些事时,他们会说大概是几岁时的事情,有时他们就质疑是我听别人说的,可我确实是记得。
最早的一件事是一只塑料绳编的小鱼,记得好像是一个医生送我的,我在靠墙的床上爬来爬去,据母亲说是二姐脚受伤了住院时我在那一个医生送我的,那时我只有两岁。
再有就是姨家的表姐,那个漂亮时尚的表姐在她家堂屋前送我一块手绢,我仰着脸傻傻的看,只记得表姐脸上很冷漠没有笑容,那年三四岁的样子,还记得那个古旧的小平房,和那美丽冷漠的表姐高高在上的'赠与;
这些事不明白为何一直记得,但都已很模糊了,只是很偶尔的点到才会记起,在五岁前的记忆里最清晰也会时常想起的就是关于母亲的了,不知是时常想起还是确实就不曾忘记,这事我可以清晰流畅的记录
那是一个冬天,母亲抱着我往村边走,(很奇怪记忆从这起步)村子边上的一家人结婚,那有一座小小的桥,没有水的河底全是树叶,过了桥就是结婚的人家。
路上扫的很干净,干净的路一直通到院子里,院里院外站满了人,我们也站在外围等待。
远远的有着红敞篷的马车来了,人们开始骚动,有红布铺在院门口,别的不再记得就记得母亲把自己放下,随着人们弯下腰去疯抢地下扔的白面火烧,明明看到了手已伸到跟前,却被人们挤到一边,只是一瞬间地上就干干净净,我手里也是干干静静,母亲也同我一样。
“我没跟你抢到”母亲脸上的笑总觉得让人想哭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那么笑容所包含的内容表达清楚,以解释她何以会在我心里搁置这么多年的原因
那时不知己自己几岁,还抱着的话应该不会超过五岁,母亲生我比较晚,那时应该快50岁了吧,母亲一生要强一人带大7个孩子,像男人一样,可是却为了一个面火烧弯下腰去同别人哄抢,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很感谢文字的神奇,她梳理开了我多年的心结),我也清楚了那个笑容为何会那么酸涩。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白面。糖果还只是一种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结婚才会出现,一个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面火烧,起个大早抱着孩子去同别人哄抢,为的只是跟孩子一个如同茶杯口大的面火烧,在我做了母亲后的今天,我更加明白那个笑为何在我心里久久不去,还有那句话和那话里所包含歉意。
童年的随笔6
光阴荏苒,时间如梭,一晃这么多年,童年的事儿几将忘得可以了,心想:再不慌忙捡拾起一点,怕是忘得干干净净了!
(一)
儿时,最喜欢听到“扑棱棱……扑棱棱……”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一响,我们便知是摇拨浪鼓的来了,便慌忙地从床下面掏出一只窝藏已久的不能穿的旧布鞋,或者从泥墙夹缝里掏出一团老人梳头时梳掉的长头发,匆匆跑到拨浪鼓跟前:“换江米团”,“换糖豆”“……”。
拨浪鼓是我们老家一带那里儿时的小百货挑子,后来也有拉着架子车,骑着自行车的,因其摇着拨浪鼓而得名。其实,拨浪鼓卖的东西很多,说是小百货一点也不为过:针、线、松紧带、松紧布、钓鱼勾、弹弓皮、头发卡子、红头绳、扎头发的皮筋……不过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关心的就是吃的了,江米团,糖豆则是我们的最爱。
那时的人民币很值钱,一个高技术工人的月薪也就是几十块的,农村家里的钱紧张,小孩子根本摸不到钱的。我们想从拨浪鼓那儿搞到东西吃,也只有平常积攒老人的头发,破旧塑料布,不能穿的旧布鞋……家里小孩子多的话,小孩子之间有时候会因为这些看似不值钱的东西争得面红耳赤、反目成仇,争得厉害了好多天都不讲话。在那时小孩子的眼里,旧布鞋不是旧布鞋,乱头发不是乱头发,而是一把把的糖豆,江米团。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可笑又好玩。
(二)
夏天到了,街上买西瓜的随处可见,每每看到这便会想起一幕: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炎热的瓜地里忙碌的情景。
记得我们八九岁的那几年,村里要好的伙伴长青家总是种西瓜,长青的爸爸是个种西瓜的能手,他种的西瓜总是长得又圆又大,在附近几个村里是有名的种瓜状元!
这西瓜长得大和营养施肥有关,只要施肥配比得法,生长期水分充足,西瓜不愁长不大。
可是要说这瓜要让它长圆,就要费些心了,这西瓜好像婴儿的头,睡时间长了总是要扁的,我们大人想要小孩子的脸型好看总是想方设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其侧着脸睡,时间长了,孩子的脸型就瘦长好看,听说西欧国家的人大抵如此做的,无怪乎老外的脸总是长得扁扁瘦长的好看,不像我们的圆圆的瓜子妈妈脸,有的脸圆的大的像柿饼子,要是哪个女演员有一张这样的脸的话不知又要花多少钱去打瘦脸针的!
长青家的西瓜总是长得圆圆的好看颜色也匀称,那是因为他爸爸也有窍门的:西瓜翻身!
等西瓜像碗口那么大的时候,就要给它翻一次身,而且翻的时候尽量减小手指与西瓜的接触面积,不然的话,西瓜就不会长太大了,而且用手摸过的地方还会变黄发黑的。
这天,长青的爸爸正在地里翻西瓜,本村的一个人找他有急事,长青的爸爸匆匆忙忙就走了,临走时看到长青在路边玩,就随便说一句:“把西瓜翻一下!”毕竟是八九岁的小孩子,只有玩耍的'心,哪里注意过大人干活的时候是怎么干的,就想当然地一个一个地把小小的带着绒毛的西瓜翻过来翻过去的擦一遍。
正当烈日当空,小长青为了完成爸爸布置的任务,冒着炎炎烈日,没有停下一刻,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而且干的还比较仔细,先是擦去西瓜上面一面的绒毛,然后再把西瓜反过来,再擦去另一面的绒毛,半亩多地的西瓜,愣是让小长青用了大半天给擦完了!
下午,长青的爸爸来到西瓜地一看,大发雷霆:“谁让你擦西瓜嘞?”
“你今儿一上午走的时候不是让我擦西瓜吗”累得满身是汗得小长青委屈地说。
“你这个败家子,这大半亩的西瓜都毁你手里啦”长青爸爸说着话不由分说把小长青结结实实地揍一顿,可怜的小长青忙了大半天,浑身湿透,临了临了,却结结实实地挨了顿揍!
当然后来大家可能也猜到了,好好的半亩地的西瓜被长青擦的连绒毛都没了,哪里还能长大!白白瞎了半亩地!
(三)
也有卖香油的常来村里,敲着木头做成的梆子(用一大块实木做成的,犹如和尚敲木鱼大小,里面中空,用一木棒敲起来会响的的东西),一听到“邦,邦……”的声音,就知卖香油的来了,家里有吃完香油的人就会拿着空油瓶,或挖一瓢芝麻,或拿着钱向“邦、邦……”的声音围拢过来,我们小孩子和他们打不了交道,便只有做了看热闹的角色,有时也偷偷地趁卖油的不注意偷敲他的木头梆子。
那卖香油的左手拿着空油瓶,先把一个漏子套在瓶子口上,右手则拿起一小小的鋕子(一种量具,有一两,二两,半斤的)从大香油壶里打一鋕子,手法极熟练的倒入买家的瓶子里,一滴也撒不到外边去,我们甚是佩服!后来上学时学了《卖油翁》才知,“但手熟耳!”
若是看村里的征大娘(其丈夫叫做相征的)来买香油,才叫一个过瘾!征大娘早年丧夫,领着两个女儿艰难度日,生活自是困难。但她吃香油却总是掏不了钱的,每每听到木梆子响,便惦着一双小脚(征大娘可是裹了脚的),索索地跑来,像极了古戏里的女子,我们小孩子便知好戏来了,便个个睁大眼睛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打一两香油,”说话间便递过一个粗瓷大碗,那卖香油的则用一个一两的鋕子从大的香油壶里打出满满一鋕子香油,倒在征大娘的碗里,只见征大娘接过那粗瓷大碗,慢慢地倾斜碗口顺便旋了两圈:“这么少,有一两不?我不买了。”说着便把没有来得及沾在粗瓷碗上的剩余的香油倒在那香油壶里,便又索索地原路返回了!
那卖香油的便摇了摇头说一句:“又是这样子!”后来听同龄小伙伴建才说,他曾经看到过征大娘拿着那粗瓷大碗回到家控了会,便足足有半两的香油出来!呵呵……
童年的随笔7
我的母亲于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农历)生于辽宁省本溪市高台子乡新岭村。她的童年时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下度过的,亲眼目睹了家乡人民在日本统治时期遭受的苦难遭遇和创伤,饱尝了做亡国奴的凄惨生活……
我的母亲,在她还懵懂无知时就被病魔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两个哥哥都已长大结婚分家另过,一个姐姐十几岁便嫁到辽阳。家里只剩下她跟父亲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没有体会到母爱的滋味。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母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记清自己母亲的尊容,更为没有留下一张母亲的画像而痛心,只知道她姓于。母亲小时候,家里不是很穷(解放后划为中农),有一头毛驴,两头牛和几亩薄地。吃的当然是粗茶淡饭,穿的耕织粗布。母亲依稀记得当年修“新岭隧道”(沈阳至丹东线)时,有个李把头,是天津人,因借住在自家厢房,母亲与李把头家李嫂关系处得不错,常捡李嫂穿剩的衣服,拿回家后,由自己的大嫂毁改后再穿。母亲在本村上了三年小学,学校设在一个破旧的祠堂里,一位先生在一间教室同时教三个年级的课(现在叫复试教学)。开设的课程:日语、满语、算术。
在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的老百姓是被人欺压的亡国奴,只允许吃秫米、小米、玉米等粗粮,不准吃大米、白面。谁家吃顿大米饭若是被日本鬼子发现了,会被立即以“经济犯”定罪带走。母亲的童年时期,始终是在日本鬼子的统治下度过的,没有什么欢乐的游戏可玩儿,唱歌也只能唱伪满洲国国歌及日语歌。对于那时侯的小孩儿,过年是一年中最高兴的事了,一进入腊月,家家都开始“打年纸”。各个商店、杂货铺都挂出“年纸幌”。“年纸幌”是一块二尺长一尺多宽木板,一面贴“天地牌”,一面贴“灶王爷”,四周糊上花边下面加上纸穗。“年纸”即各种印刷的神像等,各商店都印有“年纸单”,一些固定品名都印好了,每一样占一小格,开头是:大金天、大金灶、金九佛、大龙车、画福字、画黄钱纸、烧画财神坐像或富禄寿三星像等等。买这些商品叫做“打年纸”。此外,穿用的棉布、棉线、洋袜子、腿带,以至食品中的红、白糖、花椒、大料等都一齐买。富裕的人家要买些鸡鸭鱼肉,换一领炕席,贫穷人家只能买一些年画,买些年纸及过年必需的.米、面、肉。那时的市场虽然也挺繁荣,但对于平民百姓能购买的却微乎其微。富户人家若杀口年猪,也要谨小慎微,做好一切“防范工作”,且把猪肉藏匿好,一旦走漏风声,被日本鬼子知道,便以“伙食犯”论处;谁家若偷着换回点水稻,想在年三十晚上吃一顿大米饭,得在半夜三更起来拉磨,天亮之前必须拉完,然后用小灰把碾道掩盖好,不留一点痕迹。否则,若让日本发现,后果不堪设想。那时说是过年,其实,一般百姓家也就是三十晚上吃一顿肉,正月初一、初五吃两顿白面饺子罢了。
伪满时,日本鬼子为了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王道乐土”,维持他们的“治安秩序”,经常查户口,检查“良民证”,对外来人员严格搜身盘查,若发现点可疑迹象,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将人带走。那时平民百姓的生存权完全掌握在日本人的手里,母亲依稀记得当年修建“新岭隧道”时的劳动场面:日本鬼子手持钢枪,张牙舞爪,嘴里喊着:“八格牙路”,被抓来的苦力劳工在炎热酷暑的天气里一身不挂、步履蹒跚地从山洞里往外背碎石的场面。苦力们吃的是橡子面掺豆饼,干的是起早贪黑的重体力,累死病死的无计其数,有的还没等咽气,就被扔到岭后的小砬子山上。真是草菅人命,惨象忍不可睹。
时间的长河滚滚而去。一晃儿,六十五年过去了,曾经的屈辱让人无法忘怀。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我国东北十四年,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母亲童年时的痛苦,不仅仅是她个人的痛苦,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今天,虽然我们的国家已经发展强大,在国际上取得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东亚病夫”已成历史。但是,我们仍要居安思危,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时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童年的随笔8
童年就就像一个摇篮,每天陪伴着我们,和我们一起长大。
记得有一次“六一儿童节”,我们玩的是水上漂。意思是拿3个桌子,拿五个纸杯子,往里面倒满水,再拿一个乒乓球放在第一个灌满水纸杯上面。想玩的都排成一长队,像一条龙一样,谁先来就要第一个吹,吹过关了就可以到老师那里领一张可以换东西的一张纸。
我们在吹的时候,都怀着高兴和激动的心情,但有的同学怀着兴奋的心情,应该是因为太想玩,又觉得好玩的缘故吧。
通过关了以后就领一张换东西的`票,如果换完东西以后您还想玩就要重新排队,那样才可以接着玩。不想玩了就可以去别的年级里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戏。
吃完饭了以后,晚上我们就搬着凳子到了操场到指定地点看电影,我们边看边享受快乐。
这就是童年趣事。
童年的随笔9
昨夜桃花开,几抹浓淡在窗口内外飘散。每当桃花开的时候,就是春天到来的时刻。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它象征着一切美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大自然恢复了最美丽的时刻。所有的小精灵都来临,聚在花丛中,草地上,欢声笑语。
在春天觉得美丽的季节当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桃花。我喜欢他娇嫩的花瓣,粉嫩嫩的。让人看起来就惹人怜爱。
每当干枯的树枝上长出了第一颗嫩芽,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去看家门口的那棵桃树,每天都要去看看,蹲在树旁边,默默的祈祷。希望他能够快些长大。希望他能够开出第一朵桃花。然后结出甜甜的果子。
童年时候的我,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等待着。长大了。
儿时的我喜欢桃花是因为想吃桃树结下的桃子,贪吃的我,天天都盼着什么时候才能结下果实,后来我才知道。想要结出果子,就要等着他我受长大,等着桃树长大。让他开花,只有花线了,他才会结桃子。
再后来,父亲总是下班回来时在市集上买些桃子。带回来给我们吃。可是我始终觉着那些买回来的桃子并没有。家门口的那棵桃树解除的桃子好吃。我疑惑不解,便问父亲。父亲说,因为集市上买来的`桃子是打了农药,催熟的桃子。而咱家的那棵桃树从来都没有打过农药。他是自己按照时间,一步一步来的,所以结出的桃子才会那么甜。
如今,每当看到桃花,我便能想起童年,想起那时候的快乐。
童年的随笔10
少儿几多愁,石子桐落歌,雀儿黄鹂走,风筝上高楼。
春移春去春复春,花红草碧几度秋。春天的时候最容易勾起童年的旧事来,每到此时,融融的气息融化了久违的想念,尽日里思绪飘摇,藏不住一片温柔。想念一段时光就像喝一杯温开水,暖的人心说不出的舒服。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年轮。长大的世界多了精彩纷呈,少了乐趣童真。无意无病呻吟,只说说我的念想吧。
少儿的时代充盈着泥土的韵香,几个玩伴,一抔黄泥,就是几日的欢欣,永恒的记忆。举手投足的瞬间,几个小小的脑袋,几双沾满泥巴的小手,额上的汗闪着兴奋的激动,稚嫩的唇吼出透心的畅快。赢的兴高采烈,输的也手舞足蹈,一片闹腾。一局连一局,不知疲倦。惹来金色的日光,映着几张兴奋又稚气的笑脸,笑盈盈的依着山落下。
小小少年的时代,从不知寂寞的味道。整个绿色的春天里,几双白白的小脚丫和着和着黑色的泥土,踩过一片又一片绿的而绵软的油草田地、一级又一级,爬过一片又一片长着嫩绿欲滴的青草坡地。小小的少年,绿的的小脚丫,与大地的肤色一致了,手上依旧倒提着已有破洞的小鞋子。从不怕大地的胸膛是否将小手染上浓黑,黑色的指甲是乐趣的见证呢。玩到兴致处,来一声叫喊,几曲高低不平的童歌此起彼伏,不成曲调却朝气蓬勃,和着花香草香,伴着鸟鸣雀飞,扑楞楞的翅膀声成了配乐,在青翠的田野上放歌,小小的我们唱着第一首自己的歌。大地成了舞台,那红花绿山是舞台的景了。把手拢在嘴边放歌的我们,凝成了一道动景。
年少的我们,小小少年的眼湛清湛清的。葫芦似的后山上的那道清河,似乎把灵性注入了眼睛来了,顾盼处,一片清透。无邪的眼看得见欢乐的`真谛。多年以后拾起童年,那些被我们的成长所舍弃的、远离的,却又寻找不回的是那双清凉的眼。那双看不见功利的眼,含着一泓清水,不会判断钻石与玻璃珠哪个更值钱的眼。小小的少年,洁白的鸽子飞过蓝天,留下一道淡抹的印记;小小的少年,眼中的春天花香鸟语,两岸的树,两岸的芦苇,堤上的花,携来天际的纯净。一双双眼是一处处沃土,种下一粒种子,成就一花一世界;种下童年,便拥有一世的富足。当我们成长,我们转身不看这单纯的世界,任由沃土长满了杂树生花。生活的阳光,照下了如刀的光,刻下了孤独。
当我们童年总爱热衷于游戏,当游戏结束,拍拍小手,又是灿烂的微笑,洒满一路笑语。手牵手,并肩走,向前回家。笑从两旁生,依旧清澈,输赢成败不会凝成冬日的冰霜。这是我们熟悉的过去,多情却乐趣萦身的童年。童年的我们不懂得用笑脸给冷刀做掩饰,不会拥抱转身后施以冷眼,不会暗自庆幸别人的失败,不会乐于自己躲在暗处的成功。当我们行走在绿色无边的境界中,再也不似从前那般,一袭单纯的衣裳。回味着从前,却忘了欣赏沿途的景致,忘了呼吸属于大地的气息,忘了赤足行走并满心欢喜。我们在行走的时光中,行而走,走又行,季节慢慢轮回,童年慢慢退了绿色,直至枯成满园的荒草。当过我们年幼时,躺在稻草堆上数天上的星星的时候,我们从未预料到将来的我们的景象,郑重又理所当然地许下承诺,共相约长大后我们还愿意赤脚跑过一块又一块绿而绵软的山坡,牵着手伴夕阳回家。
童年的随笔11
我小时候,是个顽皮好动的孩子。无论是丛里寻蝉、溪中网虾,还是瓜园窃果、池塘戏水,都为我的童年编织出五彩缤纷儿事,留下了不可抹灭的记忆。
一
在我家村东南,有几座废弃的砖窑,因为多年不曾点火烧砖,无人管顾。这里杂草丛生,灌木茂密,是各种蝉类产卵、脱蜕、鸣吟的好去处。夏天,每当乌金西坠、玉兔东升之际,我总要约上一两个小伙伴,借着晚霞余辉,寻找刚刚从土洞里爬出的蝉蛹。别看蝉还未脱壳而出,但它的知觉是很灵犀的。只要闻到一点声音,它就会停止爬行。因此,每当发现洞眼是新土,我们就会放慢脚步,蹑手蹑脚的细心搜索,直到将它收入囊中。
我们带着喜悦、踏着月光回到家后,就找来罗面的筛罗,将蝉蜕扣在场院地上,等待蝉蜕脱壳而出。夜里,我总是睡不踏实,一会起床看看情况,一会回到床上卷身而睡,先后要起几次床的。等到父母喊我起床,蝉蛹已经变成墨绿色的成虫,爬在筛罗网上窥视着有无逃脱的机会。
有的时候,我们是捉不到蝉蜕的。怎么办呢,我就早早的从床上爬起来,顾不得刷牙洗脸,约上伙伴,一溜小跑,来到南窑坡上,淌着杂草上的露水,在灌木丛中寻找猎物。每当一只葱绿的嫩蝉映入我的.眼廉时,心脏就会加快跳动,喜悦之情就会从心头升起,那种感觉至今回想起来还是梦寐以求的。
二
在我们村的西南港是一片低洼地,最洼处呈锅底状。因此,每到雨水多的年份,积沥成涝,汪洋一片。百姓为了泄洪,就顺着地势挖了一条沟,以此来减少积水对庄稼的浸蚀。然而,壕沟只能减少雨水的积蓄,要彻底泄完是不可能的。这些泄不净的积水,就为鱼虾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冬天,我们带着冰镩、筲笼和水桶,来到洼地的冰面上,用冰镩凿开水瓢大的冰窟窿,将碎冰捎出,然后再用筲笼在水里搅活转动。小鱼小虾受水流旋转的诱惑,跟着水流游动。筲笼转动几分钟后,我们再将筲笼做反方向旋转,小鱼小虾就进入筲笼。等认为可以提出水面时,一把鱼虾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了。
到了夏天,更是我们网鱼捞虾的好时机。只要遇到雨天,我们就拿起铁锹、筛罗甚么的往洼地跑。因为水流要从高处往低处流,小鱼小虾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就会顺着水流逆向而上。我们就用铁锹筑起一道堤坝,再从中间扒开,将筛罗卡在流水口处,小鱼小虾就源源不断的往筛罗里游。鱼虾有一个习惯,只要你不惊扰它,它是绝不会回游的。它们贴在罗网上,越聚越多,等到一定程度,我们把筛罗一提,鱼虾只能在筛罗里乱蹦乱跳,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下饭菜。
有趣的是,在夜间网虾,别有一番情调。夜幕降临,繁星密布。一轮明月镶嵌在万里穹苍。小溪流水涓涓,有节奏的发出银铃般的流水声。有一种磷虾在夜间会发光,它们排列成队,就像一条珍珠项链在水中飘动。眺望天空,俯视水底,月悬西梢,星坠流火,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泼墨丹青呀。那时候,物资奇缺,老百姓过日子捉襟见肘,有一碗盐水卤虾应该就算是美味佳肴了。
三
三年困难时期过后,农村经济条件有所好转,老百姓喜欢在自留园里种些瓜、果、梨、桃,或自食、或赠亲、或馈友,也是一种乐事。我们那里是沙性土壤,适合种植甜瓜。瓜的品种就有洋洋密、花绺青、老娘乐等。每到甜瓜即将成熟的季节,我和我的小伙伴就趁中午大人歇晌或晚间园里无人之际,去瓜园里爬瓜。我们偷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嘴谗的欲望,因为嘴谗了随便和张大爷或是李大叔张下嘴,哪个人都会爽快的扔给你几个。我想,偷瓜最大的意识很可能出于童心的发泄。因为我们在做案时是不管不顾的,一进瓜园,不论瓜大瓜小,瓜生瓜熟,见一个摞一个,有时甚至连根拔。惹的近邻乡里深为气恼,找到我家大人告状。遇有这种情况,屁股上落几个手印是在所难免的。
我们爬了瓜来,喜欢把瓜放在沙坑的池水里,一边戏水,一边食瓜。那时也不讲究卫生,谁也不去考虑池水是否被污染过,反正吃着甜就心满意足啦。洗一会澡,就跑上岸来,身上抹满泥沙,在岸边跑来跑去。一边跑,一边唱着儿歌:“合泥泥,做饺饺,接来大姨和姥姥。小表妹,裹脚脚,想去姑家不敢跑。”
现在,我已过知天命之年。回想起儿时顽事,倒也有几分欣慰,如果时间能够倒流,真想再回到童年时代去哩。
童年的随笔12
好久没在家过元宵佳节了,记得童年元宵节的印象:木屑、柴油、萝卜整合而成的自制火灯(俗称“压压灯”),小伙伴们人手一把,漫无目的地走街串巷,肆意的追逐、狂奔。那时候对“压压灯”的喜爱简直如痴如狂,不管吃饭还是上厕所必须把它放到抬头就能看得到的地方,恨不能睡觉都揣到被窝里,呵呵,记得那段时间出门,口袋里放的不是糖果瓜子之类的食品,而全部是撑得满满当当的木屑,以备足充分的燃料。现在想想似乎有些傻气,不过那时候的元宵节确实过的最最充实最最快乐的。
由此放眼再看现在的元宵佳节,满满的圆月,空空的街巷,再看不到街道巷弄倾巢而出的人群,也看不到成年人扎堆海侃的激情,没有了小朋友们追逐的欢声笑语,自然也就消失了“压压灯”的灯火通明。
不禁要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精神层面似乎不增反减,尤其是现在的小朋友们,自小就背负着各个方面的压力。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父母的失责,当孩子们长大后回忆童年却找寻不到快乐的记忆,那就是父母们的罪过了。为什么现在的节日作为主力军的小朋友们却没有预想中的开心了呢?
经过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的了一些原因,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而要玩的开心肯定要有玩具。好的,从现在的孩子们的玩具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就拿现在的元宵节举个例子,现在孩子们手里提的都是买来的精致电动灯笼,造型别致多样,霎时华丽夺目,孩子们都很神气的提着他们。可灯笼并不是独此一个的稀有物品,谁都可以买的到。当自己的“华丽”遇到别人一样的“华丽”时,从孩子的角度一定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当他再发现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提跟自己类同的“华丽”时,那么属于小朋友们这个节日的“华丽”也就平庸了。而我们那个年代则不同,我们那时的玩具基本都是自己的做的,因此玩具的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件杰作,与生俱来就有我们感情的倾注。就拿“压压灯”为例,一个人拿着熊熊燃烧的火炬,心中是何等的激情?!当看到别的小朋友也拿着一把,激情碰撞激情就是更加的激情。由此想到了火所独有的神奇之处,人类自古对火就有种崇拜,认为那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力量,一种使人得到光明的力量。而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似乎灯代替了火成为人类光明的使者,但是火在人们心中的那份崇高地位却丝毫未动摇,所以人类一直使用着灯,却始终崇拜着火。不难想象如果奥运“火炬”替换成“灯具”的多么搞的一件事情,自由女神的火炬换做一把手电筒那是多么悲情的一幕。火是光明,自由的象征。回到现在的城市生活,我觉得如果在公园广场搭起一堆篝火,其效果绝对比在树上挂彩灯更能吸引市民的目光。
(太晚了,不想写了,就此打住吧!)
至此,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是却很自由,纯真朴实的年代。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脑、网络游戏、巧克力甚至于汽水。但我们却很享受在麦秆垛上翻跟斗的那份欢快。我们的童年没有进过动物园观看那些只有在书本上才见过的动物,但我们却很用心的给兔子磊过窝,给牛挠过痒,给小鸡在草丛里捉过虫子。我们的童年没有钱买昂贵的玩具,但我们却能自己制作出属于小朋友们共同的快乐,我们的童年很幸福,因为我们所有的快乐都是自己创造的。
纯真的想法、天真的笑容、真实的开心、我们的童年记忆!!!
童年的随笔13
谁没有童年呢?是人就有一个童年,我也有我的童年。
小时候,我很快乐。我也很高兴,我整天和小伙伴们玩耍。时而跳绳,时而抓蚂蚁,时而捉谜藏,时而玩这,时而玩那,真是好不高兴。
有一次,我们去放牛,十多个小伙伴,全是男孩子,这下可乐坏了我们。我们把牛一放,让牛儿自己去吃草,我们则一声声狂叫,燕子似的轻快地奔向山间的一个大水库。我们一个个脱得赤条条的,扑通扑通地跳进水库洗澡、游泳、嬉戏。
我们打水仗,水花飞溅。小文是我们中最小的,可他的水性特好,他把我们个个打得落败而逃。我们一合计,共同对敌。我们向小文游了过去。他显然做好了准备,等我们游到他身边时,他猛烈地攻击我们,我们也团结一致,使劲地对准他,狂浇不止。
一会儿,他占了上风,一会儿,我们又占了上风。他毕竟力量单薄,难以抵挡我们众人的进攻,败下阵去。我们岂能善罢甘休。我们乘胜追击,他却很聪明,一个猛子,沉入水中,不见了,等我们发现他时,他已经窜到水库中间去了。我们水性一般,不敢去追击他。他却牛得很,在那里叫嚣,来呀,来呀,你们来打我呀,你们这群胆小鬼。
我们不堪他的激将法。纷纷游过去,还没等我们接近他,他又溜走了。他活像一只水鸭子,一会钻到这里,一会儿又钻到那里去了,好不轻快。
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突然传来了牛吃人家庄稼的呼叫声。“是谁在放牛,还不来把牛赶走,快要把一亩田的禾都吃光了……”
我们赶紧从水里爬起来,去牵回各自的牛儿。我们各自骑上牛背,用竹鞭子狠狠地抽打牛儿,牛儿一路狂奔,我们打够了牛儿,出够了气。又重新将缰绳挽起,把它们赶到山沟里去吃草。
之后,我们没有再到水库中去游玩了。我们这时感到肚子里有点饿了。我们把眼光一扫,发现不远处有一块菜地,菜地里显然种有红薯。红薯已经落果,我们正四下里张望,看看周围有没有大人在,一看让我们乐了,四下里空无一人。我们一商量,派两个人放哨,其他的人一起去挖红薯来吃,约好了,谁也不许各自自己吃,必须偷回来一起分吃。
一块菜地,几乎被我们挖光。最有趣的'是,我们挖光了人家的红薯,却还伪装起来,我们把红薯藤,按照原样地摆好,收拾战场,恢复原貌。我们还为我们的杰作得意。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太阳就要下山了,我们找到各自的牛儿,骑上牛背,有的还倒骑牛背,学起当年的贾岛倒骑毛驴的姿势来了。我们优哉游哉地赶牛回家,一路上有说有笑,有唱有叫……
我的童年是多么的快乐啊!
此文优劣参半。优点是,切合记叙文体,记写比较生动、形象,有些细节描写,还不失精彩,如小文的“扎猛子”等,确实能够看出童年的快乐,表现童年的快乐。缺陷是,纯粹的、一味地叙写、回忆童年生活,童年的快乐,不能体现“找回”的题意,不太切合要求,文中还有个别不通顺的文句,叙写比较随意,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未能整体地、缜密地构思、立意。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16分+表达分10分+发展分4分=总分30分
童年的随笔14
W农场是柳州市郊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场,小的时候,我随工作的爸爸妈妈在那里住过。二十几年过去了,有些事情已经化作如水的云烟,而在W农场的几件小事却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久的回忆。
二十几年前的W农场说不上多么好,红砖灰瓦的房子掩映在绿树中,不太宽阔的几条路纵恒交错着把整个农场连成一片,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农场,但在年少的我们的眼里却是一个小小的乐园。
农场里有菜园。菜园里有红艳艳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还有水灵灵的水萝卜,这一切,在年少的我们心中有巨大的吸引力,每次走过菜园,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的心忍不住发痒,终于有一天,我们忍耐不住了,在一起密谋了好久,留下一个人放风,其他的人就偷偷的潜到菜园子里面了,怕大人发现,我们一个个的弯着腰,轻手轻脚的向前跑。先到西红柿地里去,鲜艳的西红柿在枝头随风摇曳,仿佛在对我们窃窃私语,“快过来呀!”“快过来呀!”我们在心中喊着:“我们来了!”就飞快的窜了进去,是红的,不管大小,一律摘,乒乒乓乓一阵过后,我们的包满了,就悄悄的窜到黄瓜地里,黄瓜地里一颗颗黄瓜嫩嫩的,戴着黄头巾,穿着带刺的袍子,正在悠闲自得的闭目养神呢,没成想,我们一帮小强盗过去,搅碎了他们的美梦,打乱了他们的生活。黄瓜摘满后,我们悄悄的向水萝卜地进发,刚拔到第一个水萝卜,忽然身后传来一声重重的咳嗽声,我们扭头一看,乖乖不得了,看园人来了,顾不得多想,我们丢下水萝卜,像小兔子一样窜了出去,身后传来看园人的吆喝声,但是没有用,我们已经一溜烟跑的没了踪影。找的僻静处,我们分了果实,美美的享用了一餐,那真是再也没有的美味。
农场里有小河。一条欢快的小河日夜不停的在农场的前面唱着歌,这便是我们的乐园了。小河的水甜甜的,清甜甘冽,为我们提供天然的饮用水,小河的水清清的,清澈见底,看得见小鱼、小虾在里面嬉戏。闲暇时,我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去小河玩,多是去钓鱼,有时也去钓虾,带着自作的'渔网,我们来到了小河边,小河里的鱼群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正在欢快的游戏,清澈的河水把他们的行踪暴露无余,我们跟在鱼群后,眼尖手快,轻轻的把鱼网抛过去,然后猛地一捞,渔网里就有活蹦乱跳的鱼儿了,把渔网拿到岸边,轻轻的一抖,一条条银色的小鱼就在岸边疯狂的跳跃了,不约而同,我们欢叫着扑向小鱼,念念有词的把一条条小鱼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水桶里,让小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玩。同样的,在自制的网里放上白米饭,轻轻的放到河水里,再在岸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然后慢慢的提起网,贪吃的小虾就网在了网里,我们欢快的嬉笑着把小虾从网上捡下来,拿回家,煮来吃,味道鲜美无比!当然,小河带给我们的乐趣不止这些,有时,我们也去游泳,先把自己泡到水里,随着河水荡漾轻轻的起伏,好好地享受一番,然后就比赛,看谁是游泳高手,常常是小河里充满了孩子们的喧嚣声和欢快的笑声。那时,小河边孩子们童真的嬉戏和欢笑成了农场一景。
农场里有小山。农场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前临水,后依山,小山坐落在农场正后面,景色秀丽,纤巧别致,是我们的乐园。闲暇时,我们常常去那里玩,爬山、掏鸟蛋、捡松球……小山上长了许多树,郁郁葱葱的,树上有许多鸟儿垒的窝,窝里常常有鸟蛋,于是,掏鸟蛋成了我们最爱玩的的事情。或选那爬树的高手,或大家轮流,蹭蹭蹭几下就上了树,鸟巢就在眼前了,用腿用力的夹住树干,腾出一只手轻轻的去掏,一个,两个,三个,鸟蛋就乖乖儿溜到爬树者的衣兜里去了,“哧溜哧溜”几下回到地面,大家一定宝贝似的看个够,玩个够,然后,找一僻静处,生火,烤蛋,那滋味真是美极了,人间少有……关于掏鸟蛋,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呢,有一次,我们在一些乱石窝中发现了许多“鸟蛋”,颇感好奇,纷纷议论说:“地上怎么有鸟蛋呢?”猜疑中,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碰碎了一个,“哇!”不得了,大家顿时作鸟兽散,原来,我们看到的不是鸟蛋而是蛇卵。说到蛇,也让我想起一件事来,山脚下有一片松树林,苍翠茂盛,松树林下有松软的松针,也有零零散散的松球,闲暇时我们经常去捡松球,那天我提着个小篮子,轻快地穿梭在松林里,和小伙伴捡松球,忽然身后传来凄厉的叫声,我大惊,猛回头,却见一条蛇疯狂的向我扑来,我“嗷”的一声,回过头来没命的撒腿就跑,而蛇也在后面拼命地追,旁边的小朋友在一旁拼命的喊“转弯!”转弯!”我按照她们的提示没命的跑啊跑,终于,躲过了蛇的袭击。当我气喘吁吁的瘫软在地上时,心中还在庆幸自己命大……
W农场的这些小事,在我生命大海里只是一丝涟漪,但它是那么温馨,那么温暖,成为我生命里永不凋谢的那朵美丽的花……
童年的随笔15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上海,上海有许多连绵起伏的大楼房,一望无边的黄浦江上伫立着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金贸大厦”壮观极了。我们欣赏了这片美景后,就在外滩附近美美地吃了一顿大餐。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上海的科技馆,我们在入口时,突然听见了雷鸣般地响声,寻着声音望去,哇!我们看见了大螳螂、大蚂蚁、大毛毛虫和大蟒蛇,看起来就像真地一样。接着,我们向科技馆里走去,蝴蝶!咦?原来都是蝴蝶标本啊,五彩斑斓的美丽极了,它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蝴蝶种类。走过蝴蝶馆,我们又来到一片“大森林”,“森林”里有长颈鹿、狮子群、大老虎、大鼻象、袋鼠、斑马、猴子、狐狸。……哈哈!你们是不是都以为它是真的?其实,它们都是标本,逼真极了。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了电影《狮子王》里的场景。下面我们来到了科技馆,这里有最新的科技产物,真是让我看得眼花缭。有一种静电球很有意思,你只要把手放在球面上,周围就能产生许多像闪电一样的电流,连头发都竖起来了,有趣吧!还有模拟真人拍球、机器人、试听室等。啊!这一天我玩得真是太开心了!
怎么样,你们听了我地介绍,是不是也很想去呢?
【童年的随笔】相关文章:
童年的随笔03-27
童年的趣事随笔03-22
童年的记忆随笔03-19
《童年》阅读随笔03-31
童年趣事随笔03-22
高尔基《童年》读书随笔12-07
童年的随笔(精选15篇)03-28
童年的随笔15篇03-27
童年的随笔(15篇)03-27
童年的随笔14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