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学的随笔

时间:2023-04-06 14:04:53 随笔 我要投稿

教学的随笔合集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的随笔合集15篇

教学的随笔1

  我们新招收小班孩子已经一个月了,这天又来了一名新的小朋友,象以前一样我给他做好了登记,知道了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李 军。他妈妈领他走进活动室,可李 军不肯让妈妈走,一定要让他妈妈在幼儿园陪他,我让他妈妈陪他玩玩具,趁他玩得入了迷,我朝他妈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赶快走。

  李 军玩了一会儿,发现妈妈不在了,起身就往外跑,我怕他跑丢,连忙把他抱起来,抱着他往活动室里走,可他怎么也不想进入活动室,使劲想摆脱我的怀抱,这时,李 军突然用力在我的脸上狠狠的抓了一把,我疼的眼里流出了泪,,他松开了手。只见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指甲印,每个指甲印里都往外渗血,钻心的疼,可他还……我们都感觉这孩子家庭教育也许有点不妥,决定与家长沟通一下。

  放学时,我与李 军的妈妈交谈,他妈妈告诉我,原来他一直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事事顺着他,养成了孩子自私、好攻击的心理。我开始反省自己,李 军第一天到园,我应该事先和家长沟通一下,了解孩子的.特点,然后因势利导,要让孩子先熟悉老师和新的环境,让孩子了解老师是爱他的,而不应用强制的态度把他留下,也许就不会发生被抓事件了。

教学的随笔2

  对于刚上大班的孩子,绘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决定先来一次涂色巩固的练习,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奥特曼、公鸡、花猫、螃蟹、长颈鹿等图案,供孩子们练习涂色,中班美术教育随笔。在涂色前,认识了一遍蜡笔的颜色,并给孩子们说,我们要用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的这些漂亮的颜色去涂,黑色只能用在头发上,白色涂了看不出来所以不要用。

  涂色练习开始了,我巡回整个教室,了解并指导孩子涂色的技巧,大半的时间过去了,我走到清清面前,一看,怎么什么也没图,仔细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蜡笔使劲往猫咪身上图,我说“老师不是说了,不要用白色的蜡笔涂颜色吗?”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表的'孩子,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孩子都说“猫咪是白色的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猫咪的确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只,pettycat,动画片里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纸,看了好久,猫咪虽然是用白色的蜡笔涂的,但是涂得非常认真细腻,连黑色的轮廓线上也没有蘸到白蜡笔。

  其实,画画只是表意的,白色的猫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达的,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练习涂颜色,不必拘泥于什么颜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红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颜色,可是引导孩子不要使用某种颜色而让画面绚丽,却对孩子的审美产生了误区。孩子的作品应该随性一些,可以不要去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艳丽。

  让我想到,今后在班级开展涂鸦活动时,在活动中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

  由此,我明白了,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老师要为他们提供轻松快乐的绘画氛围,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成人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

教学的随笔3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国的古训。在幼儿园里,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下雨天,爸爸妈妈总是把孩子抱进活动室,孩子连声“再见”也不说。年迈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有的孩子大小便在身上,老师毫无怨言的给他擦洗,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竟受之当然,没有任何表示。我们还经常看到孩子自私、霸道、缺乏爱心的一面,不禁感叹:我们的孩子怎么啦?殊不知,良好的情感互动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我们若不及时培养,以后就很难补救。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也不例外。而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加脆弱、敏感、自私和任性。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鉴于此,我们特意围绕感恩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感恩教育这方面的教育,我们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例如吃早饭时告诉幼儿:小小一粒米,来的不容易,我们要感谢拥有这些食物,要珍惜粮食。阅读图书时,感谢图书给予我们知识,我们要爱惜书籍。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去感受,天上的太阳给我们提供了温暖和明亮;花草树木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和

  优美的环境,我们要心存感激;动物们为我们提供了肉、蛋、奶,我们要心存感激,并爱护它们。因为有了自然界的一切,我们的生命才鲜活,才有滋味。

  2、利用家庭环境进行感恩教育家庭是孩子感恩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就是孩子学会做人的一面镜子,其行为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格。所以我们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们交流了科学育儿的方法与经验,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从学会做人开始,学会感恩开始。

  首先,让家长们从自己做起,用良好的道德情感为孩子做榜样,在生活中时时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帮助的快乐,懂得用行动回报他人的爱,并以身作则,时时教育关心身边的人,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学习感恩。

  例如:在家要求孩子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情;经常陪孩子聊天,让孩子说说别人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应该怎么感谢他们等。这样,孩子的感恩之情更自然;最后家长邀请孩子当家庭代表,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制作感恩卡,送给想要感谢的人,向他表达谢意,让幼儿以实际行动表达心意。再例如在家里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感恩盒,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随时将所受到的帮助写在纸上,装进感恩盒里,过一段时间,让孩子翻看感恩盒中所收集的纸条时,孩子会有强烈的感恩情绪,让孩子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的成长受到了这么多的帮助。让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吧!你看这些简单而有益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还能加深亲子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3、利用集体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孩子们整天生活在这样的大集体里,帮助别人和受别人帮助的事情时时发生,我们就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面对父母还是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和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首先,我们老师一起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故事以及歌曲等,在一日活动的晨间活动和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讲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趣事。老师问:“妈妈为什么对你那么好?”“因为你们是妈妈的孩子,不爱宝宝的妈妈们不是好妈妈!”“那不爱妈妈的宝宝呢?”老师的反问恰到好处地启发了孩子换位思考,加深了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

  我们还让幼儿每天都对每一个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问好,并给他一个拥抱;向他们的爸爸妈妈问好,并送上微笑!我们还给小朋友布置了任务,每天为小朋友或班集体做一件事,如:扫地、擦桌子、叠被子、整理活动室等。通过为他人做事,孩子们体验着感恩的快乐。其次,在各种节日到来之际,我们都会结合节日内容展开相应的主题活动,如“三八”节组织家园“同乐庆三八”等活动,让孩子们表演节目,给妈妈、奶奶、老师送上自制小礼品,表达爱她们的情感,并学习用行动回报对她们的爱。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行为体验。

  4、利用社会环境进行感恩教育爱要说出来,要用行动表达出来,我们组织了“爱心接力”的系列社区活动,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心,向社会表达爱心。例如:教育幼儿保持社区的环境卫生,从自己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见到果皮、纸屑、废弃方便袋、包装盒要捡起来;和爸爸妈妈上街时一起为街上执勤的民警叔叔送上一瓶矿泉水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年龄小、自制力差的孩子,为了给我们的孩子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我们应多组织有益、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平的种子。愿我们的孩子都怀有感恩之心,孩子因此而长大,你我因此而快乐。

  孩子,我们拿什么奖励你才是最好的

  孩子,我们拿什么奖励你才是最好的近日,总有家长说,怎么好久没有看到你贴大红花了;怎么好久没有看见你贴小星星了。你看,某某小朋友怎么有,你怎么没有,是不是表现不好啊……这是放学时候听的最多的话。有些是小班的家长,有些是中大班的家长。难道孩子的一个红花或一颗小星星比什么都重要吗?难道在我们家长眼中,宝贝在园的进步是用这些贴纸来衡量的吗?对孩子来说,也许贴纸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是当时间久了,孩子们都不觉得稀奇,有时候,

  明明老师给她(他)贴上了,可是不到放学就丢的无影无踪了。有些孩子,一贴上就把星星或红花撕下来,贴到自己的小柜子里去,因为那里是宝贝们的私人空间,可以藏好多秘密。孩子,我们老师应该拿什么奖励你才是最好的呢?在我们班里,我问孩子“你最喜欢什么奖励”有人说“老师喜欢我就是最好的”有人说“老师抱抱我就是最好的”也有人说“贴贴纸加老师表扬的`话,是最好的”当然也有孩子说“让老师请我做小小老师,那是比贴贴纸还要好”……孩子的话是最真实的,孩子的情感表象也是最真实的。可是,就应为孩子想要的这些,让很多家长误认为,自己的宝贝在园不好好表现。甚至,有些家长常常在孩子面前指着别人的孩子做比较“看,人家有那么多大红花;看,人家今天那么多星星……”亲爱的家长朋友,你可知道,你的这个“对比”给我们亲爱的宝贝带来的是多大的伤害,虽然我们是中国式的教育,不可能一味的模仿国外的教育,但是,作为我们孩子的家长,你们应该知道,做人,我们不能总是来比这个,比那个。要是真的从小是这样的教育孩子,那就是让我们的宝贝从小就形成“攀比”的心理。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常常会因为某某小朋友穿新衣服,明天我也要穿;某某小朋友爸爸开汽车接送,我也让爸爸开汽车接送。难道这就是我们家长想要的吗?虽然,现在的年轻家长条件都很优秀,但是“纯朴”的美德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传统。孩子的思想很简单,复杂的是我们家长,有时候,宝贝高兴的对你说实话,而你却误认为是谎话,这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也许,有时候,孩子会把老师说的话给颠倒或是复杂化,但是请你不要一味的责怪我们的宝贝。

教学的随笔4

  数学课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

  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活动,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高年级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高年级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教学的随笔5

  今天下午,韩一诺小朋友的妈妈来送孩子上学时对我说:“这几天很热,孩子喝水少,又好活动,你看鼻子又干得出血了,真让人担心。”

  为了确保孩子喝足够的水,我特意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讲了饮水的重要性。过后,别的小朋友都能将杯中的水喝完,只有韩一诺小朋友喝了一点点,李雪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老师,韩一诺把水吐出来了。”我一看,他的凳子边有水,心想:“难道刚才我讲了那么多,他一点也没听明白?”真想过去好好教育教育他,让他把水喝完。这时,窗台上的一瓶长势良好的生长豆映入了我的眼帘,办法想出来了。

  课后,我把韩一诺叫到身边,指着那生长豆说:“你知道它们为什么长得那么旺盛吗?”他想了想,说:“它们要喝好多的水。”“以后你喝不完的水给它喝,好吗?”“好。”他高兴地点点头,从那天以后,他每天都把自己喝不完的水给它喝,生长豆长得越来越大了。

  课间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那瓶生长豆,还对韩一诺小朋友进行了表扬:“孩子们,韩一诺每天都把自己喝的水,给生长豆喝,所以它们长得越来越好了,生长豆可感谢他了,不过它们还有些担心。”小朋友疑惑地问:“担心什么?”“它们说,我可心一诺小朋友了,他每天只顾得上让我喝水,自己却没喝多少,鼻子干得流了血,希望他像我们一样天天喝足够的水,这样身体会越来越健康,你说呢?”一诺听了,高兴地说:“以后我也要喝很多的水。”

  说也奇怪,自那以后,他喝的水越来越多了,鼻子也不再频繁流血了。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向孩子灌输,很多时候,幼儿是不会理解和接受的。如果我们站在幼儿的角度,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去巧妙地引导他们,或许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的随笔6

  一次,我组织了一次阅读活动,题目是《爱心树》。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一开始我给小朋友看了封面,介绍了故事的题目,接下来我一边翻阅一边为孩子讲述。当故事讲到“……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时,小朋友开始讨论“大树被砍断了,它就死了”“对的,砍掉以后就没有心脏了,也不会想事情了”……活动中,老师并没有太在意孩子的讨论,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将活动完成。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讨论热情并没有消退,他们还在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自己的想法。

  在常见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蕴涵着科学道理或道德培养的内容,而体现这些中心思想的载体往往由动物或者植物来完成,这是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的,因为在幼儿的心目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那些会人类语言,会思考的动植物往往更受幼儿的喜欢。

  出现这一现象,教师应作出如何反映呢?是置之不理吗?当然不行。那么是肯定幼儿的想法,把文学作品放到现实中,还是保持作品的文学性,尊重原文学作品呢?我想,我们所追求的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当大班孩子出现这一现象时,我们要想到这是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我们应尊重他们,不宜否定孩子的想法,而且孩子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讨论更深入的内容,如大树是否有生命?它是怎么进行生命运动的?通过讨论,挖掘更多的教育价值。

教学的随笔7

  不要剥夺孩子玩泥的天性

  泥土滋养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化,孩子爱玩泥巴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却远离了乡土气息,在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下,孩子很少沾上一点土珠,就连幼儿园开展的泥工活动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厌烦。

  这次泥工活动,我破例为大班孩子们准备了粘土,当我课前在准备和泥时,不知不觉的孩子们围在了我身边。一个、两个、三个……泥团摆在了地上。甜甜发话了:“教师,您要干什么?”我说:“你们猜猜看。”大多数孩子说不明白,行行小朋友说:“是为我们准备的吗?”我夸奖:“你真聪明,愿意玩吗?”孩子们在一旁拍着手说:“愿意——!”当把一个个泥团分给孩子们,他们入获得宝拿着心爱的泥团,学着教师的样貌揉啊、团啊……,不用做任何的讲解。我做起了小时候——东道上,西道上,都来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个之后一个响起来,“耶——”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这时你给我补,我给你补……。之后,启发孩子做一件自我喜欢的物品,一会儿功夫,飞机、汽车、房子、各种动物、餐具等等展显在面前。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泥塑展示,当让孩子们把作品摆在泥工区时,浩浩小朋友说:“教师,什么时候再玩?”婷婷恳求说:“教师,再玩会儿吧?”……。我无奈的告诉他们:“以后泥工活动,我们继续玩泥巴,好吗?”看到孩子们那欢呼雀跃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经过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资源和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不但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并且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248686

  一天早上,小囡的奶奶把我叫到一边,告诉我这几天多注意一点小囡。因为最近几天接她回家时,她都会满头大汗。留心的'家人还发现,只要是在家里没有事情时,她也会把两条腿放在一齐用力摩擦,并且一会就浑身出汗。家里人明白这是不良行为,但不明白怎样帮她纠正,请我们帮忙她改正这个坏毛病。

  我明白,她的这种行为只可是是偶然碰到了身体的某个部位,喜欢那种异常的感觉,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但也要注意纠正的方法。如果有几天让她没有继续受到这样的刺激,很快就会忘掉的,但如果纠正不当,反而会加深她的印象,促使不良行为养成不良习惯,到那时就不容易再纠正了。

  听了我的解释,小囡的奶奶松了一口气。我之后告诉小囡的奶奶,应尽量多注意小囡的举动,一经发现,要立即采取做其它动作或活动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尤其是睡觉前等孩子独处的时间里,注意陪伴她,和她说话或讲故事给她听,分散她注意力,使之自然入睡,减少她不自觉行为的机会。平时应坚持多一份关心,多充实孩子的生活资料,减少责备、埋怨与压力,更不能呵斥或打骂。

教学的随笔8

  足球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过去称之为——蹴鞠。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最多的一队则胜出。如果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签、加时再赛或互射点球(十二步)等形式比赛分高下。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双方就会一拥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到19世纪初期,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当前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1862年,在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英足总),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2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20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

  我们实验小学申请成为了特色足球文化校园,选拔足球运动员时,我们班的去的人数最多,也全都顶住选拔留了下来。现在不仅没有退出的人,这几天还有加入的人。我真为他(她)们而骄傲!

  你们爱足球吗?

  驰骋在场地上的飒爽英姿,你,难道不爱吗?进球时的满足感,你,难道不爱吗?激情与速度的交替,你,难道不爱吗?

教学的随笔9

  《假如》是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诗一首充满了幻想色彩的小诗歌。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小作者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第六单元整个单元的主题就是“爱心”,《假如》一诗是一首充满了爱心的小诗歌。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学习主体,学习课文之前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培养学生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4、发挥想象力,学习仿写一首小诗歌。

  帮助学生预习阶段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反复的领着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推荐学生阅读《同步练习册》上的小故事《神笔马良》熟悉马良的神笔有什么神奇的特点,学习小伙伴之间互相检查课文中的生字大道正确的认读字词等等。

  经过充分的准备,《假如》一课的学习比较成功也比较顺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课堂效果。成功之处总结如下: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导入环节,提问“昨天预习的小故事《神笔马良》里面马良有一枝神奇的画笔,说一说这枝画笔有什么神奇的特点?你想拥有这枝神笔吗?课文中有一位有爱心的小姑娘也很想用这枝神笔画出自己的爱心。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这样一枝神奇的画笔都很好奇,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自主识字的兴趣。

  初读课文环节,提出要求“圈出三个你认为最难的生字,考考你的小伙伴。”看似很简单的要求,孩子们做起来很认真,为了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得生字大家都在认真的读课文,认真的从课文里面找最难的生字,希望看到自己的同位被自己考倒,这样自己就能够获得一份成就感。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加之多种形式的人读词语的活动,训练了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抓重点问题理解课文

  课文有四个自然段,分别是小作者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献爱心,读课文之后,课件出示重点问题:有爱心的小作者想要用神奇的画笔画什么?请用直线标出来。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请用弯曲线画出来。这是理解课文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这样做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够培养孩子们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

  整堂课教学过程以“爱心”为线索贯穿全文的理解,抓住重点进行理解感悟、朗读,帮助学生树立对别人的关爱,树立一种奉献精神。

  四、渗透写作教学,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理解课文环节,我先引导学生以填空的形式理清文章的顺序,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这样既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有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然后进行扩展,如果你拥有了这枝神笔,你会给谁画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还是以天空的形式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写出几段这样的小诗歌。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你们看,我们也能够写出这样的小诗歌。”

  想要学生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老师要给出许多的范例或者是选材内容。为此,我给学生写了范文,并未学生推荐了我们身边需要关爱的'许多素材。相信孩子们有了老师的范文的指引,加之了解到身边的许多素材的帮助,都能够写出一首像课文《假如》一样的小诗歌。

  通过课后孩子们写的日记状况来看,仿写《假如》的结果并不像我们预期想象的那么成功。由此看来,这节课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纰漏。不足之处如下:

  初读课文确定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的环节,应该指导学生明白诗歌的两个自然段中间的标志不是另起一行空两格,而是两端中间空一行;应该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明白哪里应该停顿,哪里不应该停顿,停顿的地方可以另起一行对齐就是诗歌,不停顿的地方不能够另起一行来写;应该指导学生分几个方面来写,如可以写环境、动物、植物、人物等各方面。

  发现学生日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再一次进行讲解讲评。最后,学生的日记《假如》终于收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教学的随笔10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某医学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老人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很显然,人类有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灵魂得到锻炼,克服而转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否则,你拥有的知识愈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愈大。

  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痛了:李政道博士的一位高足卢刚,因论文奖落选,嫉恨、失望困绕着的他,竟然开枪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学家,继而仇杀了自己的获奖同学。河南宣化一位16岁少年刘某因与女友吵架,竟然丧心病狂地开着轿车朝行人一路碾轧,致使2死13伤。

  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孩儿所拥有的情怀。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由许多对生活、对生命无动于衷的人组成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教学的随笔11

  五月一日劳动节,这是对孩子进行爱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只是对于我们托班的宝宝来说,普通的说教显得更苍白、无力。于是,我把这一周目标定位在了1.通过各种手的活动,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2.初步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树立初步的劳动意识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选择了“剥蚕豆”。因为五月是蚕豆收获的季节,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食用,而且蚕豆比较好剥,适合孩子的动手能力。

  活动前,我准备好了蚕豆和大小不一的篮子,供幼儿放蚕豆的壳和豆子。活动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的方式,请幼儿观察在剥豆的阿姨,引发幼儿的兴趣:阿姨在干什么?剥的什么?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蚕豆,也仔细地观察了阿姨剥豆的手法,通过与阿姨的交流,掌握了剥豆的方法,产生了帮阿姨剥豆的愿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他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卫生,把壳和豆都放在指定的`篮子里。有的幼儿生怕蚕豆不够剥,在身边放好一小堆;有的幼儿边剥边与边上幼儿比较着豆子的大小;还有的幼儿发现了豆荚中间的豆子大,边上的豆子小。孩子们在剥的过程中享受着劳动的快乐,树立了初步劳动的意识,目标达成度较高。活动后,我把蚕豆炒好了分给幼儿吃,大概因为是自己剥的缘故,孩子们吃得可香了,也没有哪个孩子说不要吃。

  本次教学活动的气氛比较轻松、和谐,对孩子们操作的要求都蕴含在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比较浓,动手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如果能让孩子在后面的种植园里参与种植、参与管理,然后再自己采摘、自己收获,那孩子们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将更直接、更形象。

教学的随笔12

  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同学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

  一、拍节奏法。即让同学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同学掌握歌曲的节奏。

  二、口令法。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同学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

  三、闭目法。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同学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同学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平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教学的随笔13

  众所周知,由于目前升学制度及国内教育大形势的原因,对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升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事业发展,所以,现在各学校都高度重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广大英语教师高度负责,尽心尽力抓教学,全体学生都明白英语学习的重届各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还十分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学生能苦学但兴趣不浓或不能持久,整天相当部分时间忙于英语学习,但效率比较低,总体成绩还不理想,同时对其它学科学习也有一定影响;二是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比较紧张,师生不能形成合力,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付出要性,刻苦努力学英语。但考察我校历与收获不成正比;三是从教师到学生都明白现状,但一直改观不大,恐成恶性循环等。这些无疑成为阻碍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下面我想从造成原因与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1、由于我校地处偏远落后山区,整个英语学习氛围差,从家长到社会各届人士,没有几个会说英语的。

  2、对习惯汉语交流的初中生来说,英语难学,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强化记忆的英语学习内容,如单词记忆和短文背诵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虽硬着头皮去学,但效果往往比较差。

  3、小学阶段应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佳时期,因为小学生比较听话,对于一些相对机械从复的学习活动相比初中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接受,但现阶段由于各方面原因,小学阶段虽说开了英语,但教师不专业,学校不重视,课时少,教师教学应付现象严重,效益比较低,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帮助不大,还得从头再教,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还有阻碍之嫌。

  二、主观原因:

  1、广大英语教师高度重视英语学科教学,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平时下班积极认真,对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检查比较到位,但有时布置的作业量太大,不尽科学合理,加之检查的方法或时机有时不太恰当,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或不能达到较高的正确率,这时有些教师心急,恨铁不成钢,时有体罚现象,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2、部分英语教师平时严管强压多些,教学中缺少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和必要的激励措施,导致学生不能长期坚持认真学习英语。往往出现时好时坏,波动比较大。

  3、现在学生绝大多数为家中独生子女,他们虽知英语学习重要性,但意志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吃苦精神,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与挫折,不能正确面对教师的批语教育,一时成绩不理想,出现灰心丧气,放弃英语学习可能性比较大。

教学的随笔14

  孩子们升入中班,他们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活动本事和范围不断扩大,所以同伴的小摩擦不断。班上最异常的,势的,最不肯吃一点点亏的要数小曼了。如:在区角里玩时,她看上什么玩具就一把抢过来。如果有小朋友碰到她,她会还手打过去。

  应对强势的孩子,个人认为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冠以“坏孩子”的标签,而是要有耐心、有信心地进取地引导他们,转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逐步地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进取融入团体,才是真正的为师之道!

教学的随笔15

  说起儿歌,不管是作为幼儿老师,还是作为幼儿家长,都对这个不陌生。在幼儿园里,不管是哪方面,都会一大堆的儿歌可以使用。例如上学有上学的儿歌,吃饭有吃饭的儿歌,洗手洗脸刷牙也有相应的儿歌,当然,还有一些纯粹是文学性质的儿歌。

  有时候,我就有这个疑问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要编出一个儿歌来之后,再交给小朋友呢?难道不能直接交给小朋友吗?

  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幼儿老师,面对一群活泼调皮,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们,我终于明白儿歌在我们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道理我是说不上来,但是,儿歌的朗朗上口,和小朋友对儿歌的接受程度,比直接教学的接受程度要高这方面来说,儿歌在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来看,儿歌的重要性也非常之高。例如,如果就用道理告诉小朋友要刷牙,可能大多小朋友并不当回事。但是,如果交给小朋友一首简单上口好听的刷牙歌,那么,也不知道他们是因为儿歌的趣味性,还是因为什么,但是,总之,能够刷牙的小朋友人数是增多了的。

  所以,多创作一些好习惯儿歌,多教小朋友一些儿歌,慢慢的,你会看到他们会像你希望的方向变化。

【教学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学的随笔03-22

教学的随笔04-06

开学教学随笔02-12

《长城》教学随笔08-03

幼师教学随笔08-06

中班教学随笔07-09

教学设计随笔08-30

美术教学随笔09-09

高中教学随笔09-28

地理教学随笔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