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高一语文随笔

时间:2024-10-16 06:18:53 随笔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随笔精选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随笔精选15篇

高一语文随笔1

  窗外,飘来了一阵阵清爽的凉风。呼吸着这清爽的空气,我的心情无比的愉快……

  在期中考完试以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宣布成绩,终于等待得?布成绩了,没想到我名列全班榜首!我留下了兴奋的眼泪,而这泪,也饱含着我的努力。

  这个学期,我学习劲头猛长。上课积极发言,当真动脑,课后,我在教室里便会“无影无踪,”常常,只有在办公室里望到我的'身影,这时的卧冬有不懂的题目,请教老师,老师正在当真地“滔滔不尽”的讲题呢!在荚冬当真做完功课后,还会做老妈买的标题题目为“冲刺100分”的卷子。天天,我都在发奋努力,由于,我有了目标,争取考全班第一!

  一份耕耘便会有一份收成,在考场上,我当真答题,分析题意。最后,终于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高一语文随笔2

  唯有树叶的飘落,才有果实的成熟;唯有太阳的降落,才有月亮的升起;唯有今天的耕耘,才有明天的收获。每个人都要经过义务教育的九年和高中辛苦难熬的三年,才能进入令人向往的大学。

  很多人向往大学的轻松、向往大学的自由、向往大学美好的爱恋,没错,那的确是美好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挥洒十二年的鲜血换来。值得?或不值得?每个人的看法都各不相同。若真想得出每个人都认同的答案,可能一辈子都会陷入这苦苦纠结之中。“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世间唯情动人、唯情感人,多少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痴痴怨怨,为情喜笑颜开,为情患得患失。如此转瞬皆是虚幻,倒不如无爱无恨,做个无情之人,反而过得更为安稳。然而,何谓有情、何谓无情?就像我们至今也无法知道,究竟是流水辜负了落花,还是落花辜负了流水。世情难测,深邃如海。

  如此,懒惰如我,只愿踏着时间的轨迹缓慢的.行走在生命的长河中,不去思考所谓的值得与否,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遇见喜欢的就去追求,不去在乎世俗眼光,只要得心之所愿,那便是属于你的值得。即便最终擦肩而过,依然无怨无悔。

高一语文随笔3

  书是人类的精神所在,知识的源泉。记得幼儿时期,一本连环画就激发了我对书的兴趣。从此,书与我结下了不解之源,让我终身受用不尽。

  我爱看书。因为我喜欢飞翔在书的世界。抛开生活中种种烦恼,去经历书中精彩的故事……

  读着《老人与海》,恍惚间我成了那位坚强的老者,和鲨鱼一起殊死拼搏……

  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真想与故事中的保尔并肩作战,与他分担忧愁……

  读着《海底两万里》,我似乎在尼莫船长的“鹦鹉螺号”中与船长一起探寻神奇未知的海底世界……

  我彻底屈服于这些文字,它们优雅奇妙,千变万化。上天赋予它们无形的生命,使它们在人类的.指引下,组成了优美的文章。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假若没有书,我们的知识就得不到提升,思想就不会深邃,就象茂盛的大树没有了根,花朵得不到露水的滋润,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所以,让幽幽的书香来沐浴我们的童年时光吧。

高一语文随笔4

  经过台风的席卷,今年的秋来得似乎格外的早,早的那么令人迷惑,那么似是而非。蛙的销声匿迹,和蝉的残鸣都在诉说着夏已过,秋已悄然到来。

  其实相较于夏的酷热我更爱秋的暖阳。夏天的阳光炙热而恣意。太阳不曾探头就仿佛整个人已经置身烤炉。使得自己像个发狂的狮子一样焦躁不安心绪不宁。而秋的暖阳让我感觉温和,像兔子一样温顺的窝在母亲的怀抱里。

  秋风是温暖的,不似夏风的清凉,冬风的凛冽。秋风的.到来带走了夏末的余热。让人觉得呼吸都清浅了几分。

  秋雨绵绵,没有夏雨的豪爽热烈。没有春雨的温柔细腻。却有着宁静带着典雅,就像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淡然不失高贵。

  一叶知秋,谁能解我心忧?秋来了,叶落了。洋洋洒洒的铺在地上。凌乱中带着淡淡离愁。站在树下,仰望枝头,树枝上挂着将落不落的叶,黄中带着浅浅的绿。一阵风吹过,叶旋旋而落。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凄美,像是叶与树正无声的告别。叶落下的那一刻,树哭了么?

  古往今来,总有人用无数语言,诗句来形容秋的寂寥,秋的萧瑟,秋的凄美包括秋的离愁。我,独爱秋风的和煦,秋阳的温和。秋雨的宁静,典雅。更想抚慰秋的离愁。

高一语文随笔5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高一语文随笔6

  远离喧嚣的城市,离开舒适的温床,我们高一新生来到军区,共同完成了七天紧张、严格、艰苦的军训。

  七天,在漫漫的人生中只不过是匆匆的一瞬间。但在军营中度过的七天,绝对是不平凡的七天。

  七天的军训中,包含着我们的酸甜苦辣。站军姿,起步走,跑步,正步走,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枯燥的动作;唱歌喊口令,我们用全身的力气吼叫,却总不能让教官满意。腰酸了,必须撑着;背疼了,还要挺直;喊哑了嗓子,喉咙还依然忍痛嘶叫。铁一样的纪律无时不刻地约束着我们。在严格的要求下,有我们疲惫的身躯挺立,有我们酸痛的手脚重复着动作。严肃的教官,艰苦的.生活……所有的一切,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在艰苦的训练中,我学会了忍受疼痛,学会了坚持,再坚持。军营赋予了我坚强的品质,顽强的作风。我少了份骄气,多了份拼搏到底的精神和奋斗、永往直前的意志。同甘共苦中,看看周围不言放弃的同学,我怎能轻易低头;在互相帮助中,我们慢慢的成长了,从骄生惯养到独立生活。军营教会了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军营教会我们——严守纪律,服从命令是天职。

  七天的军训,一个又一个的考验。我们只有经历它,才能够磨砺自己,使自己更加坚韧。我们只有战胜困难,承受风雨,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今后的人生。军训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的;更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军训的滋味如同五味瓶夹杂在一起,我们品尝了;但它不能够只是一刻的味觉。我们要保留着其中的精华,让军营中学到的优秀品质伴随着我们,以军人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以至于整个人生。

高一语文随笔7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校里,春暖花开,少年云集,既是读书的好季节,又是读书的好年龄。

  本学期,学校将周五中午自修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引领学生阅读、悦读。这是我校“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学校”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举措。

  试想,学生从清晨开始一向做功课,直至黄昏时分,住校学生甚至奋战到夜晚九点,哪有时间读书?学生在枯燥的题海中只会焦躁抑郁,何谈欢乐?即便是语文课,也被考试指挥棒所驱使,为了高分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天也只阅读一两篇短文而已,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树木尽情生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因为有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书籍正是人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礼貌发展的“阳光雨露”。阅读,异常是“悦读”,正是青少年汲取礼貌精华、先进文化的`最佳途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的时期,记忆最强大,精力最旺盛;思虑单纯,不为闲杂事务所牵绊。这正是“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奋读书的最好时期。

  晨曦照室明,绿树入帘青,学生不释卷,琅琅读书声。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表达则恰如其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如同打开一面镜子,知识思想映眼前;阅读就像打开一扇窗,杨柳春风扑面来。

  寄语学生,大好春光,正好读书,博览群书,内修积淀,外阔眼界,视通千载,神骛八极,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高一语文随笔8

  高一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高一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的一些错误认识或做法。

  一、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的错误认识

  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确实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破才有立”。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使得我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容易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练以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挖掘、深入、延伸、拓展和精讲。事实证明,以上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显著,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吸收和融会传统教法的长处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方法实施中产生过的错误做法

  (1)导学案运用中的错误做法

  我们这次高一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一个重要的“新”的标志、新生事物是“导学案”。“导学案”在山东兖州一中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出于经验的不足和对学生学情调查了解的不够,往往会采取这样一种片面做法——只注重导学案的“学”和“讲”,却忽视了导学案的“导”,结果经常会把课堂变成做题目(做导学案)和讲题目(讲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事实证明,如果导学案只“做”只“讲”却不“导”的话,对学生的“学”恐怕很难产生什么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所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并进一步利用好导学案,使它能够真正调动学生、激发学生、解放学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好好动一番脑筋。

  (2)合作学习中的错误做法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我在实践中曾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做法:

  ①、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我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其实,这样的小组讨论由于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②、教师缺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有时会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时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也欠佳。

  ③、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时候我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

  ④、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有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以上两点新方法中的错误做法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曾经有过的较为突出的现象,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提出几点误区也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之路能走得更顺畅。问题出来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在新课改的路上,让我们少些误区,多些成就,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高一语文教育随笔篇3

  一、走语文教学正常路,熟知课程标准,扎扎实实教语文

  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好语文课时,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务必强化知识积累意识,言语品读意识,语文课堂应该通过咀嚼品味语言文字的方式,去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走进主人公、作者的内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之情气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反对教学之浮夸过度挖掘文本人文内涵让语文变了味,也反对教学理科化过分注重字词句篇讲解而让语文丟了味。语文教学要回到听说读写训练的本原上来,老师扎扎实实教,学生扎扎实实学。

  二、走阅读积累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走阅读积累这条阳光大道。多读书,多积累,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进行水到渠成的写作,这才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只有高一肯下功夫阅读,经过两年的读书积累,高三复习必会事半功倍。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写作,跟学生共阅读、同成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突破,少分析,多引导,多提供与教材同题、同类的其他文章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多让学生去领悟体会,教师少分析讲授灌输。

  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推荐适当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课内与课外并重,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搭建平台,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场所,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成果,感受到阅读的成功与幸福,从而恋上阅读,终身阅读。建议每个班级必须设有图书角,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条件成熟时可以办班级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和班级日报,以及读书交流会、读书节等为平台,展示学生阅读写作成果,维持并巩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走养成教育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点滴开始

  语文教育不像其他自然学科,它天生是“农业”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绝非一蹴而就。

  高一学生应当人手一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了方便的工具书,才能培养出学生随时查阅、时时积累字词的好习惯。特别是古文阅读,离不开字词典的帮助,勤翻字典,勤做笔记,文言文是可以自学的。

  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三本笔记本:一本用于写周记,一本用于作为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读书心得,另一本用来练笔,包括自己的随笔和老师统一布置的写作任务。

  周记本——每周坚持写一篇,长短不限,不计较形式。写每周自己最有感触的事物,即把每周最想记录的事、人、物、情、理写下来。

  读书笔记本——每天摘抄至少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每周不少于写三篇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就附在相应摘抄的内容后面。注意注明摘抄内容的出处。摘抄和读书心得都应标注序号,每两周利用一节课检查、交流。

  练笔本——一学年只统一布置8次作文,自由练笔不少于每两周1次。高一这一年的练笔以模仿为主,结合读书笔记模仿名家作文的方法技巧。建议老师创办办刊,推广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

  此外定期举办与语文阅读有关的诗词朗诵、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主题月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口头表达、阅读、写作三者有机融合起来。

  四、走作作文教学常识路,唤起写作热情、加强思维训练,多写多修改

  思考的常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作文的过程必然是思维的过程。但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压根儿就不会“想”,程式化、模板化,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说空话、套话自然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没有了‘想’,是无法感受‘听说读写’的快乐的”,作文一定要教给学生这样的常识。当然,要想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人,教师就不能不会思考。

  热爱的常识。写作的至高境界是热爱,一个人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写作对他而言是生活必需的内容,一天不写点东西就恍恍然不知所止,这样的写作已不追求所谓“成功”,而成为生活的乐趣,是真正为人生的写作。让学生热爱写作,首先老师应是热爱写作的人。建议老师常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学校里形成的好的写作作风,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敢写的常识。斯宾塞说,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能力。作文教学需要把写作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他们敢写的意识,只有敢写,才可以在不断的写作中走向熟写。所以,我们主张要营造宽容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写作。其实,写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拿给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么,这就行了”(叶圣陶语)。总之,一句话:敢写,就好办了。

  读书的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发现的常识。现在的学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游离在观察之外,自然无所发现。故而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开拓写作的领域,让他们有发现的意识,特别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有发现,因为聪明的人之所以聪明,无非是在熟悉的地方有所发现或发明。

  修改的常识。文章写完了,看几遍,修改修改,做到“上口”“入耳”(叶圣陶语),是一个好习惯。文章为何要修改?就如“从树上掉下一根枯枝,恰好是合用的拐枝,不过就常情说,拾枯枝作拐杖,总难得恰好合用,所以还要修理修理”(张中行语)。关于文章修改,老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生修改;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要求说得明确些;引导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循序渐进等。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是高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要老师肯读书、学生肯读书,老师热爱写作、学生热爱写作,其余的就好办了。

高一语文随笔9

  岁月匆匆心悠悠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在四高度过了两个春秋。经过岁月的洗礼,我渐渐褪去了年少时的懵懂青涩,没有了青春期的叛逆张狂。在四高的这两年里,时光带给我的不仅是外表的改变,更是心灵的成长。

  初三时,常常与同学一起谈论高中的生活,一起想象我们长大后的模样。而现在的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渐渐地,学校成了我们最熟悉的地方。

  有时,我会觉得生活枯燥无味,也会迷失自我,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在广袤无垠的'大海里失去了方向,但一想到自己年少时的誓言,想到自己心中的梦想,便又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迷茫,岁月磨去了我们身上的棱角,使我们渐渐收敛了轻狂,已成为当初我们向往的模样。

  岁月匆匆,匆匆岁月。两年的时光里,我早已熟悉了校园的每个角落,看遍了四季的各种风景。

  春日,漫步在校园中,看着蔚蓝的天,嗅着新鲜的空气,再多的烦恼也会随风飘散。花坛里正怒放的海棠,远远看去,仿佛天边最绚烂的彩霞。一阵风吹过,粉色的花瓣在空中翻飞,像随风起舞的轻盈蝴蝶,向人们展示它那曼妙的舞姿,又似春日里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花瓣雨。

  夏天,林荫道便成了最好的避暑去处,毒辣的太阳透过层层枝叶,只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偶尔传来的一两声蝉鸣,给这宁静的夏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纵是萧瑟的秋季,也能在校园中看到常青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于冰雪世界中寻到一抹嫣红的俏丽。

  现在的我,能够自信而从容地面对挫折与坎坷。或许未来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想,我能够坚定地走下去,也会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拼尽全力。这些,都是四高教会我的道理——它让我明白,纵使岁月匆匆,也要坚持自我,砥砺前行。

高一语文随笔10

  小草——坚强

  在高大挺拔的大树衬托下,小草是多么渺小,在花朵衬托下,小草更是显得平凡。在自然界中,小草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当暴风雨来临时,树枝折断了,花瓣散落了,大树和花朵变得狼狈不堪,唯有小草冒着狂风暴雨,渡生难关,依旧挺立,在生活中,我们不也应该学习小草这坚强的精神吗?

  小草,让我感悟到了:要做个坚强的人。

  滴水——坚持

  “滴嗒,滴嗒……”一滴滴的小水滴正往岩石上滴,朵朵水花在岩石上溅开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就这样滴着,开始,坚硬的岩石用它那强壮的身躯抵住水滴,显得是那样清而易举,因为水滴与岩石比起来,小得无法用单位,用词语来描述了。但是,岩石没有耐心,慢慢地不再在乎水滴往它身上滴,由于水滴的'坚持,坚硬的岩石也穿了洞,这种坚持不可贵吗?

  水滴,让我感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大海——宽宏大量

  站在海边,海风吹拂过脸庞,倾听着大海的声音,望着它一望无垠的身躯,波浪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翻腾着。观看着海上的风景,你是否想:如果大海不容纳下百川,还有今天这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吗?

  大海,让我感悟到了:宽宏大量非常重要。

  一滴水,一缕光,一棵树……这都属于大自然。它们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不少道理。

  拥抱大自然,带着一颗纯洁善良的新聆听自然的声音,去领悟大自然吧!

高一语文随笔11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在校外部动机的习得,也就是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人们走向社会时,为满足此动机的需求,则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了一种功利的.生存状态。

  其实,在我看来,功利本身并不具备罪恶感,以功换利,难道就不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吗?难道就不是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生态平衡吗?难道就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吗?

  由此可知,功利本身并不具褒贬之意。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她们的心复杂的如同市场上任人挑选的物品般琳琅满目。有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藏污纳垢的;自然亦有外表笨拙淳朴内心慧智通达的。有了表里如一,也自会有表里如一。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希腊时期的文明就开始向我们播下了智慧的种子,也证实了功利的正能量,而那些利欲熏心的反面史料,只不过是群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乱了心神的虽生犹死之人罢了!

  功利无罪无错,有罪有错的是放任自己心欲无限助长最终丧失人性做出劳民伤财之事。妄想以此来换取自己的得到成仙之路之人最终只会求的被万人抛弃的死路。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了,功利无罪,最需我们呵护和不断净化的是人之善心。唯有这般,方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雅又风趣的生活原态。

高一语文随笔12

  你会感谢谁?你是否会感谢那个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是否会感谢那个一直帮助你的朋友?甚至你是否会感谢那个只有一面之缘人给你的帮助?答案是很显然的。

  但你是否想过感谢你的对手?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一直想超越的人;对手就你一直不敢轻视的人;对手就是在你想要放弃时真正让你燃气斗志的人。这就是对手。

  的确,对手其实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但是试想一下若没有对手会是一个怎样的后果?就好像动物没有了天敌一样可怕。仔细回想,你是否为了超越你的对手而拼命了解他的一切,了解他每天在学什么,学了多久,然后自己在根据自己了解的反复去修改自己的不足,你甚至比你对手的朋友还了解你的对手,反过来想想你的对手何尝不是这样的吗?其实你的`对手也是最了解你的那一个。所以,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更是应该学会去感谢一下我们的对手,因为有了对手,在生命中就好像又多了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感谢对手,感谢那个你最讨厌,却是最真正懂你的那个人。

高一语文随笔13

  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学得在课堂提问上有一点感悟。教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但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

  1、难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我曾两次讲《祝福》,都是从“我真傻”入手,去深刻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但由于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是这样来设计提问的:“祥林嫂认为自己真傻,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这样写能否揭示主题?”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学生难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几个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变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会不会变傻?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些?”这样提问,化难为易,学生也就乐于思考,从而深化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认识。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如,一次教《项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这时,我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我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2、坡度。有的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方式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在教学《过秦论》时,我曾根据秦国兴起、强大、统一全国及其灭亡的过程,精心设计了四个台阶式提问:(1)秦国兴起时实行何种基本国策,起何作用?(2)秦孝公以后的80多年,又为何能进一步强大起来?(3)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偶然的吗?为什么?(4)秦朝迅速灭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由于“解答距”的长短不一,形成了提问的坡度,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之逐步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思维。

高一语文随笔14

  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音乐的,只是跟随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并无多么堂皇的理由。而刚刚跨进音乐的大门,才发现以前的世界真是太小了,原来生活中还有一个从未注意的'闪光点。

  说到华语流行乐坛,不提到Jay恐怕是不行了,一首《发如雪》带着淡淡的忧伤以一种喑哑的声调将“缘字诀”演绎得无懈可击。“你发如雪,纷飞的眼泪,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那零零星星的歌词,即使让人毫无头绪,却仍能感受到一个字,那就是美,而“凄”就只能从旋律中去体会了。听着听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油然升起,那区别于通俗的快乐,是在音乐中寻觅到一种最真实的愉快。

  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影视音乐,与专辑和单曲不同的是,影视音乐往往有一个起点,也可以当做创作的源泉吧,不言而喻就是故事的情节。正因为有了回环曲折的故事内容,其间的音乐就更能打动人了。今年寒假只看了一部电视剧《天外飞仙》,虽然可能会被别人说成是肥皂剧,但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神幻剧,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

  也许上诉观点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我不在意。因为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我的生活不再平淡,反更加丰富和真实。

高一语文随笔15

  1.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课上,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静悄悄一片,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过去老师喜爱齐读,学生因为要做到读得整齐,所以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魅力。

  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走出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误区。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重点讲文段大意,忽视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这样学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识点出现在新的文章当中,学生就一头雾水,不知怎样去读了;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沉闷,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也毫无激情。于是我改变思路,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文章内容提纲挈领,都串联了起来,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再附上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学会了答题的方法,还学得有兴致,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强语言教学。

  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言教学要求语言代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代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言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代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是一个人睿智、思维敏捷的体现。现代语代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同时,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此外,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以书为纲,以生为本。

  3.1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把头探到墙外,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争强好胜,他们极富挑战性,而且相对于他们早熟的心理,仅凭课本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打动他们,所以我就经常设置一些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告奋勇,共同参与,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信心增强了,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去看一些知识性强、娱乐性强的栏目,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主动性。如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心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

  5.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就习作而言的,二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的问题,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是全体的问题。作文评讲,可以先点后面,可以先面后点,也可以由面到点再到面。既要通过点来反映面的问题,又要通过点引导面的提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选好点,往往是评讲成功的关键。有时候点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点代表了面;也有时候点虽然是少数人的问题,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很有评讲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讲的重点。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的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展示课,大多数学生的挨批课。

【高一语文随笔】相关文章:

语文高一随笔04-09

语文随笔高一04-25

高一语文随笔04-17

高一语文随笔04-10

高一语文随笔日记07-04

语文随笔高一(15篇)04-25

语文随笔高一15篇04-25

(经典)高一语文随笔15篇02-02

语文随笔高一(合集15篇)04-25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