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我的父亲随笔

时间:2024-11-05 20:46:42 随笔 我要投稿

我的父亲随笔通用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父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父亲随笔通用15篇

我的父亲随笔1

  接到儿子的电话,心就像狂风刮过的柳条万分纠结。父亲一向是个健康达观的人,怎会得下急性哮喘的病?那一夜,很不宁静,似乎风不断地刮,雨不停地下,天沉沉的黑。瞌睡似乎是我的敌人,我是一个妥协者,一个懦夫,一个逃兵,在夜里无法可逃,只有沦落。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父亲成了“弱者”,可能是从摘苹果的时候吧!

  去年帮父亲摘苹果,因为我的心太重,为了早早完工回学校,非要一次抬三个筐的苹果(每个筐七八十斤)。我在中间,一头一个筐,父母在两头,我根本不知道年迈的父母承担了多少重量。一天几十个回合,就可以听到父母的喘息声,可是我忽略了,忽略了那一年父母已经六十八岁了……

  要强的父亲,离不开他的土地。多少次劝他拔掉苹果树,毁掉葡萄园来城里安度晚年。他总是说:“城里没有乡里敞亮,没有地,不能牵着阿黄(我家的那条老母狗)去田间。再也不能看苹果花开,听野鸟群鸣。没有夏收的紧张,没有秋收的忙碌。没有说的上话的乡亲,没有烧得热烘烘的暖炕。我去干啥?”

  每一次都以失败的劝说而结束,也许正如父亲所说,把自己留在田间,和土地连在一起。如此他就可以留在了农村,留在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如今已经七十几岁了,还能看到他忙碌的劳作的身影,这才是父亲,我的瘦小的农民父亲。

  好多时候都在自责,自责自己无用,不能让父母过上轻松的晚年,他们的日子总是那么繁忙和沉重,像一块大石头时时压在我的心口。

  去年腊月,父亲的生日,我给他拍过几张照片,也就是在那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魁伟没有以前想象的所谓的强大,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一米六左右的小老头了……印象中的父亲是严厉的,强势的。小时候,他是村里的治保委员。一年到头老是开会,不听他的人很少。偶尔发现家里门背后靠着一杆枪,吓得我大气不敢出。因为那杆枪,我不敢正眼看父亲,他的一句话就是圣旨,他决定的事就是板上钉钉,谁也不能改变的,我只有服从的份。后来从母亲那里才知道那杆枪是父亲训练基干民兵和夜间巡逻时用的武器。我不敢看他的眼他的脸,对于父亲有的是敬畏,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个小毛孩,是个犯了错的小丫头。

  说到犯错误,的确是有的。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阵子刚刚用钢笔写字。当时钢笔少又很贵,常常有同学丢钢笔,我就是这样的。

  我的那支笔是一支英雄牌的笔,玫红的笔筒,金色的笔帽,且下水流利,用起来很方便。许多同学都很羡慕,说父亲给我买的礼物很有意义。

  是啊!父亲是个大老粗,识字少,文化层次低,他对自己很不满意,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在我11岁生日的时候给我买了支钢笔。结果没用几天,因为在同学面前显摆,撞滚到地上,自己躲闪不及一脚踩了上去。

  “八毛钱!我好几天的工分呢!”记得父亲当时非常的生气。为了不被挨揍,就撒谎说是书记家的儿子借去了。其实当时我也觉得心疼,当时的八毛钱,相当于现在的八十甚至八百,也会更多。

  那个周末,父亲见我没用钢笔写作业就问我原委,以为书记家那个淘气的儿子欺负我,就拉着我的手找书记评理。书记的儿子有口难辩,书记就打了他一顿,但是那件事过了好长时间,但一直觉得心里堵得慌。那时候,父亲就是山,就是一把伞,后来父亲知道了真相,对我说:“即使我是一棵大树,也绝不庇护疯长的野草!绝不庇护说谎话的花朵!”

  他,我的父亲。他的确是一棵大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即使在亲情面前,他也不折腰。在权贵面前,更能显出铮铮铁骨。

  上学那阵子,弟妹都很小,我们家常常遭人欺负。不是地畔子被挪动,就是新在的苹果树苗被拔掉,庄稼被偷。可是父亲你仍是一棵大树,顶着恶风淫雨一路前行。

  那时的父亲太正直,为一个被打的外地教师讨公道,为老人教训不孝的儿女,为被盗的家庭找回丧失的财务而引火烧身……,在那一刻我怀疑过,埋怨过,父亲还是原来的样子。

  最让家人丢面子的事是2008年汶川地震,父亲看到抗震需要物资,看到灾民生活艰苦,就卖掉了家里的那头母牛,把卖牛的钱捐了出去。好多人都暗暗地讥笑他,“这样才是真正的党员啊!那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很容易。”就是在那一年选举的时候,父亲对村长投了反对票,也就是在那一年,家里的葡萄园一夜之间被砍完了,未成熟的葡萄烂了一地。可是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加坚信父亲的伟大。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高高地矗立着……

  记得弟弟和小伙伴偷了人家的苹果,妹妹和小朋友摘了人家一把豌豆角,被父亲发现后都会罚站,然后给人家赔上损失。这个不为人知的父亲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留给孩子的一直是那张铁青的脸。人生的道路千千万,可是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我,得到的只有父亲勉励的一句话“路在脚下,自己的路自己走!谁也不会为你买单!”因了这句话,留在乡村任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酸甜苦辣过后,掐指一算,已过不惑。我这棵柔弱的苗,转眼间也变成了能支撑的树杆。

  说实在的,在近十年间,我怕接电话,更怕接到家里的电话。我宁愿自己打电话过去,也不愿家里人打电话过来。家里来电话,就意味着年迈的父母有病痛。

  父亲是不苟言语的,他和母亲也不愿意给我打电话,真有人打电话过来,那些平安的谎言也难以掩盖他们的病痛。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我就潜意识中明白父母遇到了难事,或者有一个人身体不适,那是求救的信号啊……

  这一次见到父亲,看到我给他买的衣服如此的宽大,那高高的个子,不再挺拔。岁月把他变成了一匹老了的骆驼。那刚劲的丝丝白发,松动的牙床,缓慢的步伐,我明白死亡在一步步逼近,父亲还在苦苦地挣扎……

  我那高大的父亲,何时变成了瘦小的老头?我拿什么能换回他的青春,他的光华?如果生命可以,我愿折寿,去换得他青春焕发,健康挺拔。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岁月一去不复返。在父亲节的今日,谨以此文字献给我那曾经高大的如今瘦弱的父亲,愿他能平安度过风烛残年。谨以此篇送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懂得父亲的威严和辛酸,继而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父亲。愿天下的父亲都能平安健康。

我的父亲随笔2

  "一九九九年,海面上渔网还没撒。女儿在我怀里酣睡,睡得那么甜。她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还不会……这是我第一次做父亲。"

  "二零零二年,我还在打渔。女儿突然哭闹着想看电影,我要再去邻居家借点钱。给她买件蓝裙子。"

  "二零零七年,今年鱼很多,妻子在洗衣服。女儿哭了一整天,想吃街尾的麦芽糖,闹着不去上学。"

  "二零一四年,女儿上初中了,我还在打渔。女儿和我渐渐不说话了,今天她回家,给她炖鱼汤。"

  "二零一五年,最近老犯病,我不再打渔了。女儿不常回家,这些年也没联系了。今天听说要回家。我要拿着退休金给女儿买蛋糕还有裙子。女儿长得很漂亮,以后我还要有个好女婿。"

  这是我父亲的日记里的文字,也是他的青春,十八年后,我打开看,泪流不止。可是他已经不在了。病魔让这个中年男人离开了我,眼前的你瘦的像影子,而我却悄悄长大了。

  我还记得,父亲牵着我的手,走在夕阳下细软的沙滩。咸咸的海风,还有温柔的`笑容。我问他:"阿爸,为什么你一直打渔,现在他们都去城里工作了。"

  "这里是我们的家啊,我走了,你怎么回家。"父亲淡淡地说着。

  我不明白父亲的话,但我一直记得父亲每天傍晚,在夕阳下都会来这片海滩,静静地站着,看着海上的老旧的渔船。

  我到城里上学,他也不跟来,在我上了火车,在车窗里我看见了父亲斑白的双鬓,那不属于三十岁男人的苍老。他追着火车,向我招手道别。

  而今,我已六年未归家了。十八岁的我,考上了大学,我回家了。我要告诉他们这个消息。绵长的山路,绿树成荫。我闻到了,咸咸的海风,还有泥土的味道,那是故土的气息。

  阿爸,我回家了,你的宠儿回家了。

  我推开破旧的木门,上面还有沾满尘土的旧灯笼。老母亲坐在藤椅上睡着了。屋里挂着父亲的遗照。父亲床边放着一本日记还有一封信。原来父亲已然去世两年。

  "我的女儿:

  阿爸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那个地方一定会有海滩和夕阳,还会有渔船。我这辈子也没给你什么,阿爸很愧疚。我想留下来陪你,但是阿爸要食言了。你不要怪阿爸,……长大了,记得多回家。"

  我走在夕阳下细软的沙滩,听着海浪拍打着礁石,海风咸咸淡淡。我站在父亲站过的地方,看向远方。父亲每天就是在这里,一站到黑夜的吧!我闭上眼睛,细闻着海浪的气息。

  阿爸,妞妞想你了。

  阿爸,我回家了。

  阿爸,我站在这里,等你回家。

我的父亲随笔3

  我父亲中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务农了。

  在村里,父亲是为数不多的中学生,也算是个文化人。村里的老少爷儿们看中了他,让他到大队当了会计。那时是大集体,父亲管着整个大队的经济账目。父亲为人忠厚实诚,凭借他的能力,把账目管得井井有条,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每年大队交公粮或是年终结算是父亲最繁忙的时候,有时为了算好每一笔账,父亲经常是工作到深夜。小时候,我时常会在睡梦里被父亲那娴熟的打算盘的声音惊醒。

  七十年代初,国家在农村发展水电事业,父亲被推荐到公社农电所当了会计。那时父亲的工作单位离家不远,他经常和他的同事骑自行车下乡。几年后,父亲当上了农电所的所长,他工作忙起来几乎照顾不上家里的生活,当时父亲每月的工资仅有二十九元。父亲凭着他对农电事业的热爱,带着一份执着,一直在他的工作岗位上拼打着。

  在我们家里,除父亲工作挣钱外,还有母亲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家,父母除供应我和弟弟妹妹上学外,还养活着我曾祖父,太姥姥和奶奶。我二爷、三爷成家后另立了门户,二爷在县城的外贸部门工作,三爷在县城的供销部门上班,四爷不知什么原因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老婆,跟着我们一起过。父亲在大队当会计时,托人说情谋得了一个招工指标,让四爷到外省的一个煤矿当了工人。我曾祖父是个脾气很坏的倔老头儿,二爷、三爷他们的家境都比我们家强。听奶奶说,早年分家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他谁都不愿跟,认定只跟父亲过。对此,父亲毫无怨言,家里有时连奶奶都舍不得吃的`白面馍也尽着让他老人家吃。太姥姥尽管归我们一大家族轮流供养,可她住的地方和我们是一个院落,日常起居实际上是仍由父亲管着。

  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祖父和我太姥姥得病已相继去世。

  曾祖父得的是食道癌,为给他治病父亲没少破费,去世的时候只剩下一把老骨头。不是父亲照顾不周,没养好他,而是他得的病没办法治,发现的时候已是癌症晚期了,只能保守治疗。记得曾祖父去世前的那年大年三十,曾祖父听人说酸汤饺子很好吃,父亲就让奶奶给他煮。当父亲给他喂饭时,曾祖父只喝了口酸汤,连下肚都没有就连汤带血给吐了出来,少气无力地对父亲说,酸汤饺子的味道真好。见此情景,父亲难过得直掉眼泪。此后的日子,父亲工作之余,经常带着曾祖父外出治病,但最终也没有挽回他的生命。当年,二爷、三爷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照顾曾祖父,四爷离家更远,自从他当上工人后就很少回过家门。为此,父亲办完曾祖父的丧事后已是债台高筑。

  我太姥姥的去世可以说是寿终正寝,她活了九十多岁。老太太生前身板十分硬朗,耳不聋,眼不花,只是她晚年得了帕金森症,就是农村人说是鸡爪疯病。她的脚手摇晃得很厉害,只能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在我们家的小院儿里走来走去。自从我记事起,我没有听到过曾祖父喊过她娘,他总是叫她婶子。后来,我才听奶奶说,太姥姥是俺太祖父后续的老婆,一生无儿无女,因她是我们家的最长辈,也是我们一本家的老寿星,因此,晚辈们对她是十分敬重,对她的生活起居也从来不敢怠慢。如果是谁惹了她老人家生气,准会被脾气倔强的曾祖父臭骂一顿。老太太可是我们家的活宝,被我们一大家人拿好吃的养着,为此,她住的屋子里总是放着吃不完的好东西,像蛋糕、点心、糖块、红枣之类。老太太放着的东西从不吝啬,我和弟弟经过她住的屋门口儿时,她总是笑眯眯地喊住我们,抖动着手,抓把糖块塞给我们吃,可是我们拿住糖块就跑。因为,我和弟弟不敢看到老太太那抖动的双手,尤其是她那长着银发不停晃动着的脑袋。总是觉得看的时间久了,我们的手和脚也会跟随着她晃动的节拍不由自主地摇晃。太姥姥的死是喜丧,办丧事时,我们一本家人全部出动,丧礼办得十分地体面和风光。

  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二高,当年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俺村也就两三个人,父亲很为我骄傲,兴高采烈地骑上自行车亲自送我去上学。随后的几年里,我弟弟考上了县农业中学,两个妹妹也相继上了初中。为供养我们上学,父亲除了拿他微薄的工资贴补家用外,他还和母亲在承包的责任田里种了几亩烟卖钱供我们读书。因为外出上学,我很少与家人团聚,跟父亲见面的机会甚少。不过,父亲却很关心我的学习,时常借到县城开会的时间抽空来学校里看望我,给我送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记得有一次,父亲一大早来到学校看我,给我送了二十元钱和一袋面粉,并关切地对我说,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生活上缺少什么他就会给我送来。当时,我问父亲他是不是又要到县城里开会去。父亲点头说,是。结果,父亲离开学校后,我就紧随其后追了出去。我本想送送父亲,可没想到,父亲却朝着回家的方向去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心里顿时明白,父亲是抽空专程为我送东西来的。

  我高中毕业那年,没有考上大学,惭愧地差点儿钻到地缝儿里去。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复读。于是,我回到了我的母校继续学习。第二年高考,我仍然考得不甚理想,但考分已达到了中专录取的分数线。可是,因为报高了志愿,我又名落孙山。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的情绪十分低落,有不少同学因为没考上大学就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去了,我也想去。可父亲坚决反对,生怕我对高考失去信心,一再鼓励我说,只要我不放弃学习,考大学就有希望。我想,有父亲的支持,就是再困难我都应该坚持。随后,我又经历了两年的复读才考上大学,最终没有辜负父亲对我的希望。

  家里为支持我考学,先是两个妹妹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后是弟弟高中一毕业就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那时,弟弟在家闲得无事,整天瞎胡捣,不是养鸡、就是养鸭,要么买台收音机,拆了卸,卸了拆,说是要学电器维修,只是到后来他什么也没有学成。南方有个与父亲单位业务来往的叔叔,他和我父亲关系不错,时常来我家里走动。他得知我弟弟的情况后,就与我父亲商量带弟弟随他去南方做生意。也不知道父亲生怕弟弟被人家拐骗了,还是因为父亲舍不得弟弟远走他乡受苦,那位叔叔的好意竟被父亲很委婉地谢绝了。我去县二高复读的第二年秋天,父亲来到学校特意告诉我,他单位有个下属工厂,最近要招收一批临时工,指标不多,每个所的所长只能安排一个名额,看我能不能去。我对父亲说,我已选择了考学,就让我考学吧,招工的事就安排弟弟去好了。结果,父亲回家后就把弟弟安排了。弟弟分外高兴,每天骑自行车到县城里上班。我在学校复读的日子,弟弟骑自行车,还顺路给我送过好几次东西。一年后,弟弟通过单位考试被分配到了父亲所在的电管所工作。从此,他再也不去为上班在路上长途奔波了。

  我上大学后,是父亲生活比较惬意的日子。由于父母的节衣缩食,家里扒掉了旧房,新建了三间村里人羡慕得青砖蓝瓦房。随后,父亲又相继翻建了陪房,购置了电视机和洗衣机。弟弟上班后有了工资,买了一台十分时尚的收录机。每当我节假日回到环境舒适的家里,尤其是晚上,看到左邻右舍的叔叔大爷、大婶大娘们涌到我们家又说又笑看电视的情景,我的心里洋溢着无比的幸福。记得我上大学那年,父亲特意为街坊的老少爷们儿演了场电影,以示庆贺。因我成了俺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父亲常常以此为荣,时常在他的同事们面前夸耀,俺家大公子在某某大学上学呢。

  1988年秋,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乡镇政府部门工作。那时,我们一家人有三口人参加了工作,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在家种责任田,奶奶在家为我们做些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

  父亲的脸上写满了惬意和满足。

我的父亲随笔4

  今天是父亲节,我好想好想给父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亲。这个愿望却无法履行,因为父亲自从我从长沙买给他的助听器在坐别人的摩托车时被损碎后就一直没用手机了,接电话也听不清楚。后来几次给他买助听器,他都不肯要了,我揣摩他是为了替我省钱,因为第一次买的助听器是叁仟多元,我只说叁佰多元,他还说别浪费钱,人老了少听话好,后来知道是叁仟多元,还狠狠骂了我一顿。他的节俭,这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我的父亲出生于一九四一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务农一辈子。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年逾古稀还要种那一亩三分地,田要种稻谷,土要种疏菜,池塘要养鱼。二零零八年随我去北京的四年期间,经常惦记着那一亩三分地在闲置,唠叨不休要回家,去年一回来,不和我们住市里,要回家种田。还栽了三百多蔸油茶树,房侧的竹林又已光亮能让我们去休闲度假了。闻着父亲的清新饭香,吃着父亲的绿色疏菜,观赏父亲的`竹林,那种感觉很超然。这也是我常带着孩子去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和逗留一段时日的原因之一。我的父亲是勤劳的一生,健康的一生,乐观的一生。

我的父亲随笔5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也算是较久之前看了路遥先生的一篇文章《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文章写得很真实,很细腻。对于一个农民父亲来说,那样一件小事就是很值得高兴的。儿子将父亲的声音放进了那个小盒子里,成为了他永远的宝藏,伴随一生。看完这篇文章,心里也不经打起了小算盘。同样是农民的父亲也已年近五旬,也算是半辈子将过的人了。对于他来说,他这半辈子最高兴的一天又发生了些什么呢?心中也推测了些许回答。我也可以将父亲的回答录入我随身携带手机之中啊,当然一切只是随想。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一个地地道道老实善良的庄稼汉。用母亲生气时说的话来说,当时是眼睛瞎了才看上你爸。我生气了他一点都不知道怎么哄人···呵呵什么什么的`一大堆。后面的内容也不知道是多长时间的陈芝麻烂谷子都倒腾出来。那父亲这样一个人,他的回答到底会是什么呢?搁置了很久,在放假回家帮忙干活的时候,趁着父亲在身边问了这个很久想问的问题。

  “爸,你长这么大,到现在,你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啊?”我问的很直接。

  “最高兴的一天啊”父亲开始思索,片刻后答道“当然是你高考考上的那一天啊”。

  “就高考啊,没了啊”。

  “嗯”。父亲嘴角掠过一丝笑意。

  父亲的回答一点也没有让我觉得意外,心中早就推测到了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才会不甘心继续问了一句“就高考啊?”。对于我来说,高考真的不算什么。也许对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这样认为吧。可是父亲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一天学,对于父亲来说,学校是个很高贵的地方,高考更是一场神圣的考试。以前也问过父亲,后悔当时没有上学吗?父亲说“当然”。也就只有这两个字。或许是茫茫无尽的遗憾淹没了沉睡已久搁置心底的话语,我想。

  父亲继续在劳作,而我连手机都没有拿出来,这次对话便已经结束。这是一次简短的不能再简短的对话了,简短到我可以记住每一个词语,甚至是当时语气,简短到连拿出手机去录音的必要都没有。

  从小到大,看过很多写父亲,写父爱的文章,但是回忆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哪怕是小学的作文什么的,我的——写的大多是母亲。那时候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总是喜欢写一些子虚乌有的像什么雨中送饭的事,胡说八道凑够字数交上去。相反却没有写过父亲什么,可是父亲却一直真真实实的的确确的在那。现如今每次打电话回家的时候,若是母亲接的电话,经常会说到一句,你爸在一旁听着呢。虽然看不到,但是闭上眼可以想象电话那头父亲一脸小心的神情···

  人们记录时间的方式有很多,老照片,老物件,模糊不清的录音,影像···今晚忽然很想写这样一篇文章记录一下我和父亲的这件小事,献给我那已将半辈子供给忠实的黄土地的农民父亲。

我的父亲随笔6

  也许是因为人到了中年,开始怀旧了;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成为母亲很多年,发现自己越来越怀念亲情。那种温暖的记忆,时刻藏在心里,在记忆深处,时不时会涌上心头。而我的父亲,理所当然的是我回忆里最重要的篇章……

  ——题记

  我的父亲,在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爷爷是个花花公子、败家子,所以由他的奶奶拉扯大。没有奶水喂养的父亲,被他的奶奶用稀饭面糊糊养大。解放后不久,父亲参加了工作。父亲那时在区政府工作,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工作几年后,因为收入太低,孩子又慢慢多了起来,自己觉得回家务农可能更好一些。没有想到回来后,孩子又陆续地出生,母亲又不断生病,农村又卡得很死,只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日子非常艰难。

  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被发现患了胃病。一直到86年,难受到了极限,才到医院看的。那时候已经晚了,手术结果:胃癌。三分之二的胃都要被切除。我的可怜的父亲,用自己的全部的爱,去爱每个孩子,爱他的家人,他身体早就出问题了,是因为我家没有钱,才耽搁了病情。那时候想给父亲买个包子都没有钱。记得我去大姐家的路上,捡到大概是五毛钱吧,给父亲买了两个油条,他吃的时候,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如果他能活到现在,我多少总可以尽点孝心了啊!

  从62年返乡到87年去世,父亲经历了多少辛酸,恐怕只有他知道。全家就一口窑洞,一个病老婆,五个孩子。每天都要有七张嘴要吃饭。而那时候的农村又不让出去干活,死活都要在村子里干活。很多年里,我们粮食严重短缺,靠借返销粮过日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记忆中的画面:家里的空面缸、母亲借面的“盛子”、父母紧锁的眉头……但是,他从来不抱怨孩子,都默默地克服着一切困难。

  记得最深的是每年过年前后,刚进入腊月,父亲就逢集必去。每次去的时候,都是一个人,一分钱都没有。如果能借到几元钱,就会给家人孩子办点年货,兴高采烈地回来。这点,我从他进大门的瞬间表情就能感觉到;如果借不到钱,就会一声不吭、灰头丧气地回来。那时,我可怜的父亲该是多么的沮丧,不为自己的辛苦而失望,而都是为我们这些孩子们着想啊!

  父亲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对母亲,对儿女,嘴不饶人,尤其是后来生病那几年。有时候,把人骂得心都在滴血,他还意识不到。可是,过后没多久,他又是道歉又是赔礼,可是,母亲和我们都心里的坎还没过去。尤其是二哥,脾气跟父亲一样暴躁。于是,他俩经常是对打对骂。父亲整治不了二哥,过后又自己服软,哄他吃饭喝水。

  父亲为人正直。在村子里,父亲经常会为一些别人的事情跟人吵架,事情也许后来按照他的意思来了,可是自己也惹一肚子气。他经常笑话人家有些人没骨气没性格。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大家都吃不饱肚子,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去偷点生产队里的苜蓿啊、玉米啊啥的。这在父亲那里,是绝对不许的。一旦发现,他会拼命的,所以我们也从来不敢有这个想法。

  父亲心地善良。他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来了乞丐,他会把自己的饭给他们。在拉着架子车去赶集时,碰见老弱病残的,一定会把他们拉上车子;碰到需要帮忙的.,一定会帮一把。村子里很多人遇到想不明白的事情,闹了矛盾,都会去找父亲说道,最后,总能圆满解决。

  父亲很爱子女。我学自行车的时候,车子比较大,我比较笨,我在前面骑,他就在后面跑,惟恐我摔倒。直到他去世几年后,有一次我骑车子去二姐家,快过他的坟跟前时,我依然清楚地听到他叫我的小名,叫我下来,不要骑了,那时候我竟然一点害怕的感觉都没有。我想:村子里那个转弯处,是个事故多发点,他也许冥冥之中在保护他最小的最疼爱的女儿,怕她不安全。他被抽查去搞“四清”的时候,发了几个肉夹馍。自己都舍不得吃,包了送到我读书的学校。他后来在恢复政策后,一个月补贴三十元钱,大部分用在了我的学习上。我考上大学在9月6号报到的时候,他已经是极度虚弱。说好让大哥送我他不去县城,当车开出车站的一瞬间,我明显看到了有些失落的父亲,站在外面的人群里。我上学二十多天后,她已经进入到水米不进的程度,依然硬撑着,趴在炕上给我写信,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勿念,好好学习……深浓的爱女之情,洋溢在整个书信里。那是父亲您留给我的,留给这个世界唯一的一封信,我至今保存了快三十年。

  记得有一次国庆节前夕,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父亲跟母亲说:“快听,我娃要回来了。”母亲还糊涂地问:“你咋糊涂了?娃才走二十多天,咋可能回来啊?”父亲说:“我没糊涂,放国庆假了。”那天,我没赶上车,只好在第二天回去。幸亏我回去,否则我将后悔终生。父亲去世也就是那几天的事。我走前那个晚上,您痛得在墙上乱撞,母亲、二哥和我全力拉着。看到您痛苦的满脸的汗水,我们是肝肠寸断。母亲说您一时半会咽不下那口气,我只好先回学校了。走前,估计您已经估计到了自己的去世,您把自己心爱的手表送给我,说:“你要是考上大学怎么可以带个电子表呢,让人笑话!我要是好了,就另外再买一个;不好了,就算给你个念想。”您眼中那种对生命的无限留恋,让我现在想起来依然辛酸。是啊,那时候您才虚岁55,现在的观念还是个中年人,您怎么能不留恋人生呢?

  在我考上学接到通知书那天,您跟个孩子似的,蜡黄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全家数您最高兴,似乎比我都开心。在送我走的时候,说好您身体不好,让大哥去送我,可是在车出站的那个瞬间,我猛然看到您熟悉的身影,在路边落寞地看着已经离开了的车。父亲您一生爱吃肉,开食堂的表叔一片好心,给您切了半碗肉,结果这碗肉,加速了您的死亡过程,可怜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食。在最后的20多天里,您不能吃不能喝,眼睁睁地躺在炕上,看着别人吃喝说话,看着亲人在隔壁窑洞里给他缝制老衣,看着木匠在院子里给您做棺材,世界上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辛酸呢?

  在弥留之际,您依然叮嘱母亲多买点1毛5分钱的盐。您担心自己去世后母亲和我的生活,担心我无人供养念不完大学……那个国庆节假期,我回去的时候和您拉着手哭,我知道您的日子不多了。我可怜的父亲啊,印象中那么高大魁梧、那么男子汉味十足,此时却瘦得我都能抱起来,腿细得跟个孩子似的。等我再接到电报赶回家时,您已经被穿戴好躺在棺材里了:一身蓝色的中山装,戴个蓝帽子,静静躺在那里,而满院子却是为葬礼忙碌的亲戚朋友。此刻,我痛不欲生……

  ……

  父亲您已经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您的音容笑貌,依然不能释怀。您最喜欢的那台旧收音机,我一直收藏着作为对您老的深深纪念。这台小收音机,曾给我们那个农家小院带来多少快乐啊!

  如今,父亲您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您当初因为穷被人们看不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您的儿女们也都过上了很幸福的日子。如果父亲您在地下有灵的话,也该欣慰了吧?

  父亲,您在我的心目中是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人!您不同于普通的农民,您身上有着农民的淳朴善良,也有着城里人的豁达胸怀。安息吧,父亲!请您放心,您的正直善良,您的刚直不阿,您的乐于助人……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从您的儿女一直到您的孙子孙女……

我的父亲随笔7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村人,都有着农村人一样的勤劳和朴实。父亲参过军,身体还算健壮,做起事来敏捷的很;母亲的身材虽小,干活却干净利落。因为家里贫穷,父亲母亲总是很拼命的干活,为的是我和弟弟能过上舒服的日子,但是他们从来不埋怨什么,总是很乐观。小时候,我和弟弟上学,每天早上都是父母早早爬起来为我们做早餐,而我们自己从来不用动手。别家的小孩都是自己弄早餐,我们要幸福的多,然而我们也不懂事,只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然而我却是个例外,父母基本都不用我们干家务活,所有的家务都是父亲和母亲抢着干的。父母只是一直希望我们能够读书有个好成绩,但是又不会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我没有辜负他们,成绩一直都还不错,等到要上高中了,村里的一些人开始在父母耳边吹风:“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读完初中就很不错了,应该让她去打工了,浪费那么多钱读书,以后还不是要嫁到别人家去成为别家的人。还不如要她早点挣钱,好让你们享享福。”父母对类似的话语置之不理。他们依然坚持要我好好读,能读他们会倾尽所有。我也没有辜负他们,成了村里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女大学生,其他的女生基本没上完初中就打工去了。

  上高中时我就离开了家到市里的学校寄宿,所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总是很少。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兴奋不已,会做很多平时他们舍不得吃的菜,并且拼命的往我的碗里夹菜。而我只是享受着这样的待遇却从来没有跟他们说谢谢。记得后来母亲说我第一次离家的那段时间,心里空落落的很,每天都希望听到我叫妈妈,有时候别家的小孩叫妈妈,我的母亲会兴奋的从屋里跑出来应,发现听错了后又会非常的失落。

  后来上大学离家更远些了,回家的次数也变的越来越少,所以每次在学校给父母打电话,他们会左叮咛右叮咛要我按时吃饭,早上再怎么晚起来都得吃早餐。寒暑假在家每天都是很晚起床,父母也从来不说什么,他们总是认为我在学校要用脑,学校的饭菜又没什么营养,现在休息休息是很应该的,也是什么都不让我做。渐渐大了,回家也会帮着洗碗刷锅之类的,而我的父亲却每次都会和我抢着干,他总是说:“你刚吃完饭,好好休息休息,这碗油多粘手,还是让我来洗。”很多次都会拗不过他。

  这几年发现父母老了很多,他们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硬朗的身板了,经常会看到父亲腰弯久了直不起来,会看到母亲头上很多银白的'发丝。其实我的父亲母亲年龄不是很大,他们还没到50岁,然而却因为劳累过度,过早的出现了衰老。现在我有了工作,却是离我的父亲母亲越加的远了。他们总是期盼着我给他们打电话,询问着这里的一切,饭菜能习惯不、生活习惯能调整不、能和同事好好相处不…听到我说我一切都很好,他们会高兴的像个小孩。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为了儿女付出了他们的一切,却不奢求我们任何的回报。

  我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父母那无私无尽的爱与关怀,我想他们的恩情我是无法偿还的。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也许只是一句问候的话语,也许只是儿传千里的声音,只是这些就足以使他们激动万分。有句经典的话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的孝顺父母,希望全天下人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我的父亲随笔8

  父母娇宠我和弟弟。无论我们犯了什么错误,从没打骂过我们。我自小成绩优秀,又极爱读书、画画。父母把我的奖状和我画的画一并小心翼翼地贴到墙上,他们看着很舒心、很骄傲。父母不让我干任何活,十几岁时,同龄的孩子们挑菜、喂猪、做饭,个个都是父母的好帮手,我却什么也干不好,所以左邻右舍包括一些亲戚都给我起个外号叫“大小姐”。我到县城读高中到省城读大学回来,大家见了我就跟父母说,你家大小姐回来了。我参加工作后,别人再这样叫,我就甩脸子,渐渐就没人这样叫了。

  记着小时候,家家的炕上都只铺着一个炕席,硬硬的。晚上,父亲驮着我在炕席上爬来爬去扮大马。我在父亲的背上很欢快地笑,手里攥着爸爸从远处买给我的塑料小娃娃。清晰地记着,那小娃娃是粉红色的,梳着两个小辫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大玉米棒子。母亲在煤油灯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瞅着我们爷俩笑。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很柔和,光晕里仿佛也藏着笑意。

  从小大大,对于我们姐两提出的要求,父母总是竭力满足,从不亏着我们。父亲常说,我这两个孩子,从小,他们爱吃什么,我都让他们吃个够,唯恐他们不解馋。弟弟上初中时,刚买的'自行车骑了半年,就想要一辆山地车,父亲二话没说就带他进城买了。弟弟高兴,父亲就觉得很满足。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他们不懂教育方法,不像我有了孩子后,卢勤、尹建莉等的书买了一大堆,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原则后来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子女高兴,他们就欢喜,只要子女高兴,他们无条件的满足。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但我的父母是幸运的,我和弟弟都没被宠坏,我们都善良、孝顺、勤勉、踏实。因为父母一面宠着我们,一面用他们的善良勤劳质朴宽厚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父母的言行本身就是本无字书,我想我和弟弟是开了天眼的,这无字书我们能读懂。

我的父亲随笔9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会遇见许多迷人的景色。到底哪一处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绚丽的一处景色?对此,我有属于自己的理解:那一处最绚丽的景色,应属于知恩图报。这里我要感恩的人是我的父亲。记忆里的父亲,不苟言笑,态度严厉,他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会让我心跳加速……!

  我从不敢和父亲大声说话,我害怕父亲那严厉的眼神。现在父亲的头发,也因为自己的年少无知而急出了白发,看着是那么的刺眼。那年,我十二岁。他在外工作,我在老家读书,照看我的是奶奶,她非常惯着我。那时我不但贪玩,还很不听话。那天晚上一时玩得兴起,也没和家人说声,就在同学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我去的很早,刚到教室,就看到父亲熟悉,他脸色苍白显得很憔悴,那因熬夜回来而通红的双眼分外显眼,他疑惑地打量我好一会,才问道:“你昨晚去哪了?为什么没有回家?你没考虑家人是多么担心你吗?”

  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我不敢作声,低着头,身子微微发颤,双手不断在互相掐着。接着他又问:”怎么不出声了,你不是胆子很大的吗?说啊!“顿了顿,最终我还是向他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我一边说,一边偷偷打量着他的神情,只见他眉毛紧蹙着,我心想完了,他肯定发火了,我要”吃家伙了“。他扬手向我“打”来,我紧闭双眼,身子不禁向旁倾斜……那双手并没如预料般向我打来,只是轻轻抚摸我的脸,从脸上能清晰感觉他双手上满是茧子。抬头望向他,他眼角不知何时已有很多皱纹,这是他历经岁月沧桑的标志。想想父亲在外面辛劳工作,我却还不让他省心。想着,想着,泪水已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他只叮嘱我上课要听讲和放学早点回去,便走了。

  望着那空荡荡的走廊,父亲的背影是那么的宏伟!放学回到家,我主动向爷爷,奶奶,父母真诚的道了歉。睡觉前他来到我的房间,对我说:”你知道今天我为什么没有打你吗?“还不等我回答,他就接着道:“因为你现在已经不小了,有些事我在怎样打你也是没用的,只有你自己明白了才行。”那晚父亲对我讲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感受到了他的`温暖,他的爱……!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不管父亲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去感恩的人。别再一味地索求他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亲给予的一点一滴。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健康快乐!

我的父亲随笔10

  时间转瞬即逝,掐指算来,父亲离开我已经三个月了,他退休30多年了,退休以来的点点滴滴,在我的脑海里像刀刻一样历历在目。

  1981年退休时才54岁,去年他85岁,身体突然变得很差,我每次上完课回家,看见父亲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睡着,一副孩子的模样,总有种莫名的揪心,生怕父亲睡过去,再也不醒来,那我就永远失去我的父亲了,那将是我人生中不可弥补的缺憾了,那种锥心蚀骨的疼痛将如影随形!他太瘦了,我看见他睡在被窝里,被窝软软的,松散的,丝毫看不出有人睡在里面。他瘦骨嶙峋,身上的肉像被抽走了一样,只看见骨头架子,我扶他如厕时,小心翼翼,好像一不小心,他整个人会散了架,轰然倒塌。父亲真正老了,生命之路即将走到尽头,我祈求老天保佑我的父亲多活几年。

  父亲一生勤劳简朴,待人真诚,有男人血腥。50年响应祖国的召唤,毅然决然参加志愿军,他兄弟三人,我爷爷叫二爹去,想把他留在家里做农活,父亲主动央求爷爷,说自己想当兵,爷爷拗不过他,只好随了他的愿。后来,我开玩笑问他,你难道不怕死?父亲很淡定却很坚决地说,没想到怕死,共产党领导人民翻了身,我给国家出力,总要给一碗饭吃,会比在家里做庄稼强。就是这样朴素的想法,我父亲成了解放军一员。他五十年代退伍进了大冶技校,先后在武钢、大冶钢厂工作,六十年代国家困难时期,他被调到浙江杭州工作,最后到浙江第二建筑公司工作。在我小的`时候,我有个父亲当工人,总往家里寄钱,引得左邻右舍的人羡慕不已,使得我的同学刮目相看,因为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我穿得比一般同学好,有零食吃,有零用钱花,可以买好多好多的连环画。真正让我了解父亲的还是在他退休后。父亲热爱学习,从不自满。他刚退休工资不多,订了好几份刊物,在我的印象中,《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坚持订了30多年,其他的像《小说选刊》《炎黄天地》《老人天地》《文摘报》等等都是不间断地订阅。他解放前读了几年私塾,解放后又到技校深造,国文底子比较厚,但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还坚持查字典、词典,有时为加强记忆,还把生字、生词记下来,以便以后温故知新。他这种老而弥坚、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他去年身体每况愈下,根本坐不稳,还是要订阅报刊。我笑着对他说,要死的人,订什么报刊?要是明年死了,不是白订了吗?他还说,不订报刊,等死呀,看点东西好过些。看看,这就是我的老父亲。父亲性格开朗乐观,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每天坚持走路锻炼,他没有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他退休30年没打过针吃过药,说起来也许别人不信,只是去年七月份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疼得两天没吃饭,人很消瘦虚弱。我说再不吃药就会死掉,他才第一次吃了药,贴了膏药。他公道正派,没什么歪门邪道,没什么花花心肠,对党无比信任,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与人谈论社会现象,总往好的方面看,有人对腐*丑恶现象夸大其词时,他还与别人争论,好像非要争个高低,争个输赢。前年黄梅县委组织部颁发五十年党员荣誉证书时,他咧嘴乐和,非常高兴。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对我们儿女来说,世事无常,人生不测,父母说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我们做儿女的要赶紧尽孝,我希望老天眷顾我,让我多行孝道吧!但是天不佑人,父亲去年年底突然驾鹤西去,他走的时候是那样平静,我们悲痛欲绝。在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用此文纪念我的父亲,表达我的深切爱戴和思念!

我的父亲随笔11

  初春正是植树的好时节,父亲又扛上他的锄头上山植树了。

  父亲退休后就回到了老家守护着我们家对面山坡上的一片林子。我已经记不清父亲在这里种下了多少棵树,但每每种下一棵,父亲内心都充满了欣喜与期待,简单而深刻,澄净而安宁,那种经历了人生繁华与低谷过后沉淀的真实与纯粹让人备感踏实。

  看着家乡满目的树林,它淡然地包裹住山的尖锐,并赋予它葱郁的生命。儿时常与伙伴们一起嬉闹于林间草地,曾侧耳倾听微风掠过树梢的奇妙声响,也曾拿着长长的竹竿放肆地敲打树丫杈间不知名的野果。现在有的树干一人也搂不过来,一如我搂不住这无穷无尽的时间一般。难怪有时会感叹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正如唐人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在繁冗的工作与忙碌的生活交织中,我曾充满对时间飞逝的焦灼,时常陷于若有若无的迷茫……无数的感受积压在心头,很多时候只能默默然,无法与人分享,却在父亲守护的树林中得以释怀。

  在细雨纷纷的春日,在林间听雨打树叶发出的“沙沙”声,看着一片片树叶在雨的润泽中越发光亮,所有的.嘈杂声渐渐地偃旗息鼓,一切的纷纷扰扰慢慢停歇下来,世界变得无比安静。

  父亲告诉我,植树是有讲究的,植树需要看天,也需要抢时间,要赶在大雨天之前或者湿润的天气中种植,树苗才能长得好。父亲边说边在旁边给我示范,挖坑、填土,一切都是那么熟练,还是我小时候看见的样子。在细雨中,我与父亲一道栽下了好几棵树。看着在风中摇曳的小树苗,我顿时就觉得背有些弯曲的父亲也高大了许多,有树的地方就有家,那种对绿色的亲近感油然而生……

  树是有生命的,它和人一样,深扎土地,根植故乡,靠着努力与坚韧成长。我想,我要每年都回来与父亲一起种树,为了家乡变得更绿、变得更美。有了树,便会有人气;有了树,就会得福气;树是一种财富,更是父亲执着向上的精神寄托所在。

我的父亲随笔12

  我的父亲离世十多年了,他的离世给我长久的心痛,我至少有如下不能释怀的事情:一是父亲离世那天我不在他身边;二是我觉得父亲给予我的太多,而我没有什么回报;三是觉得父亲劳累一生,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

  我的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尽管那时候的祖国处于动荡年代,但我的家乡处在偏僻的乡村,同时又是偏僻乡村中的群山怀抱中。那种环境受到战火的肆虐相对少。周围都是山,我父亲出生那时候才四五户人,我能记事的时候是8户人。从开居祖搬迁到那个山窝算起到我这一代是7代人,开居祖就是两夫妻搬到那里,非常艰苦,据说就是唯有身上穿的几件衣服就是全部家产起步,开居祖是单传,到第三代才是有4个儿子,后来我经常听到长辈说的的是四房人反正他认为蘸有笔墨的东西就是值得珍惜的东西,不愿意丢掉。寒风下雨时候,能够做在父亲身旁,感受到他读书的乐趣也是一大享受。

  父亲的勤奋表现在他勤劳耕作上,他一般很早起床,利用清晨时间去碾米,因为要到翻山越岭到五六里外的地方去碾米,五六里外地方才有碾米机,我十岁以下的时候是水力的碾米机,稍大的时候是电力的碾米机。另外父亲在夏季起得早是为了去看水。所谓看水,就是指看需要灌溉的农田,是否有水,或者查看有无漏水或者渗水的地方。

  父亲的勤劳还体现在他耐心细致方面。比如对稻田施肥,其他人只把肥料随便洒到田里就行了,但他是角角落都保证做到有肥料。其他人犁田,反正把土翻回来就行,但他要把稻田犁得如何匀称才觉得满意。我们村落以前有很多松树,漫山遍野都是,大风一吹是松涛滚滚。割松香是我那个小山窝的除了耕田外的主要产业。割松香需要打通树与树之间的通路。割松香跟让橡胶树流出橡胶来的操作一样,是要通过对树的表皮肉割开,让松香流到袋子里或者竹筒里。其他人对树与树之间的通路不在乎是否平整,是否有荆棘,但父亲检查做到不但是要除去茅草和荆棘,而且要用锄头辟出梯级来。他信奉磨刀不误砍柴工。人家的随便弄个路出来,每次经过不好走的路就是畏途。

  父亲很勤奋还体现在他的开支大,需要更多的物质资料作支撑。在人民公社体制,对个体经济实现严密管制的时候,我父亲也偷偷种了番薯或者花生类。在小队分得粮食不够的时候,我父亲种的番薯能够弥补靠集体分得口粮不够的缺陷。也因此,在我小时脸上供应最紧张的时候,我家也还是有番薯吃的。番薯虽然有季节性的,一般是秋冬是收获番薯季节。没有番薯当鲜的春夏,是吃晒干的薯片煮成的番薯粄。也因此,我家总是有可以装一百多斤薯片的缸总是满满的。另外在谷仓里面也有几麻袋薯片的。另外,父亲也总是种有不少花生,这些花生,就是有人来了的时候,就到谷仓里面取出几升花生拿出来炒(这个升就是一个容积的单位,大概是相当于 二十公分 高、直径 十二公分 左右的圆柱的体积)。这个炒花生很香,炒花生是需要耐性的慢功夫,急了,锅下骤然大火,就是花生外表完好而里面的肉烧焦不好吃,不够火力,嚼起来不脆也不好吃。我父亲很好客,有人来,就是要超花生或者敬奉酒席款待的。

  父亲对于来者都是客,不嫌弃任何人,他对于一般人不愿意收留的乞丐也会让他住下来。我小时候记得很真切的是有一位乞丐,一边乞讨一边卖唱的,父亲留他住了一晚。父亲代客人很热情,在席间总是不停给客人夹菜、不停滴劝酒。父亲每餐都要喝酒,喝的是糯米酿的黄酒。他总是交待我母亲多放酒饼(酒饼是让糯米发发酵的材料)。多放酒饼就意味着酒的度数更高。因为来客中有的感到黄酒不过瘾的,需要喝烧酒,即白酒的。我父亲就保证了家里放着至少有十来斤烧酒的。在席间,父亲也总是劝人家多喝,认为让人家多喝就是热情。也因此,我父亲劝酒的功夫也名声在外,即使是有点酒量的人,比如能够喝半斤八两的,在我父亲的殷切勤款待下,也会喝得酩酊大醉的,甚至出现表明上强撑着说没有醉,没有问题,但走到不远就要呕吐的。在赶集的时候,父亲在豆腐和黄酒摊子上总能够找到他的声影。遇到熟人,他总是能叫上人家跟他一起喝酒,用刚煎热的豆腐下酒。正因为父亲这些款待的开支大,这就是他要额外多挣得这些物质作支撑。比如黄酒,他每年就种植更多的糯米,要保证更多的烧酒就得保证有足够的稻米跟人家换酒。

  父亲在其他待人接物上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他尊敬老人,凡是本村或者本宗族中的老人,他都很尊重,这种尊重不是单停留在语言上的,他总是逢年过节要给老人一些鸡蛋或者给予一个鸡卵子(这是客家话,鸡卵子是指还没没有生过的蛋的鸡)。对于礼尚往来,他再艰苦也不会出现她给予别人的少于对方给予的。

  第三痛,是我作为长子没有给父亲过上好日子

  父亲送我读书的声影历历在目。因为我小学毕业恰好是县里面有一个规定,即凡是全县各小学升初中考试第一名的学生都录取到县城中学来读书。我那一届是唯一的一届从小学直接倒县重点中学读书的。因为我老家离县城40多里路。那时候没有象现在这么多车,我家所在的那个镇到县城的班车也只有每天一趟,不容易买上票,要走后门的。因此,父亲和我总是徒步上县城的。因为是早上四点打着手电就出门,不到九点就到了县城,我们是每小时走十里的速度。因为在离县城40多里路地方读书,加上那时候我还12岁,父亲会走路到县城中学来看我。也就是在上午八、九点的时候冷不防他就出现在我的教室门外,在老师的'示意下我走出教室。有时候父亲给我一些菜肴,这些菜肴有肥肉煎成的,有鱼肉煎炒成的;有时候给我野猪肉。那时候因为总是在学校天天吃包菜的,吃上父亲送来的菜肴也格外香甜。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小县城工作,工资没有超过三位数。父亲一样跟上面我说的那样热情好客,我没有给他什么物质资料。倒是他为了张罗我结婚花了一万多元。在我住的70多平方米的套房的时候,我父亲也只是偶尔从小山窝的家上到县城来。

  1997年,我卖掉套房,获得二万七千元,用此钱在县城买了块地70多平方米,那时候我们县城就热衷于买块地建所谓的有天有地的房子。我当时建房子就是5000元起步,后来陆陆续续借钱,功花了九万余元。父亲分二次,给了我一万多元支持。现在想来,我工作十年后还要劳累父亲,真是惭愧。这段时间父亲还是跟以前一样勤奋劳作。跟以前一样保证又足够的黄酒或者其他物资待客。

  20xx年至20xx年间,我因为一些原因而产生强烈的动力,即通过艰辛的努力,考取了研究生,在现在工作的城市读研。之所以说艰辛的努力,是因为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经10多年了,对英语也大部分忘记了,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是个难关。父亲在我考取要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已经65岁了。母亲与我父亲同年。这时候母亲多病,父亲仍然象以前一样维持原来的收入和家庭景象,这就需要更多付出,那几年我感到父亲的白发陡然曾多了不少。

  20xx年至20xx年,我在地级市工作。因为工资每月不到20xx元。自己只给了父亲每月300元的生活费用。他是要面子的人,他不甘心在年纪大了的时候就谢客闭门,他坚持要维持那种以前的局面。因此,他仍然耕田,但只耕了原来的面积的一半左右。到了冬季开销多,即人们做好事的多。人们因为我父亲的辈分大,又加上其因为好客的声望,所以人们愿意发请帖给他。

  我在地级市工作的时候,我父亲来过一次,他来的原因也是检查一个眼睛,因为眼睛模模糊糊看不清。我带他在市区走了走,父亲对于一个城市的了解就如他在寒风下雨时候看书的兴趣一样浓厚。因为那个地级市有好几座桥,在他的兴趣盎然驱动下,我带他对市区那几座桥都看过,每看一坐桥,他都仔细把玩。回来的路上他还说得出桥的名称来。

  我父亲在20xx年冬,上坡就喘气,步伐沉重,走得很慢。到医院检查是心脏的问题。那时候他说过一句话我记得真切,他说能到我现在工作的地方走走,特别是要看看我读过书地方就心满意足了。另外一句话,他在住院时候对我说的,他说他这辈子,没有亏欠别人的,别人对他好,是他付出了的。我对父亲的话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没有让父亲实现要到我工作的、读过书的城市走走的愿望,这种遗憾所造成的情感伤痛仍然在继续。

我的父亲随笔13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真地明白了生命诞生的艰辛,生命诞生的快乐。我再不是一无牵挂,只知玩耍的男孩了。我再不是大人庇护的羔羊了。我已是肩负责任的苍鹰,我已是肩挑重担的雄狮。我将时刻把孩子放心上,因为孩子的健康就是我的健康,孩子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从我做父亲那一刻起,我就是一个坚强的人,我就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孩子需要我的庇护,孩子需要我的扶养。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尝到了人间的幸福,人间的快乐。人间什么最幸福,那就是婚姻。人间什么最快乐,那就是孩子。因为妻子的美丽,因为妻子的体贴,我知道了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美满。因为孩子的可爱,因为孩子的聪明,我知道了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开心。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知道了奉献的快乐,贡献的重要。因为是为家庭而做,因为是为孩子而做,我无比的开心,我无比的快乐。幸福的婚姻以什么为基础,那就是奉献,那就是贡献。孩子的快乐以什么为基础,那就是全力付出,那就是全力付予。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需要强健的体魄,我需要健康的心灵,所以我一定让真锻炼自己,我一定认真爱护自己。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需要丰富的知识,我需要丰富的技能,所以我一定让真学习,所以我一定虚心求教。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一定挺起脊梁,托起双手,撑起这个家。我一定用我的勤劳,创造足够的财富,获取足够的钱财。我一定用我坚强的心灵,编起家庭的安全伞,编起家庭的安全网。我一定用我的`智慧,迎接生活的挑战,解决生活的问题。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的心胸会像大海一样宽广——容进妻子所有的忧愁烦恼,装进孩子所有的发泄、惆怅。让他们快乐,就是我永远的使命。

  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我一定会让妻子满意,我一定会让孩子快乐,我一定会让家庭幸福。——相信我吧,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父亲!

我的父亲随笔14

  把爱全给了你,把世界都给了你,不知你心中的苦与乐。每次听到这歌声的时候,我眼中的泪水都在打转。并不是我多愁善感,而是这声音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是生活在大山里的一名学生,家境自然是一般般,可我从小到大没有感到过家里有困难,因为父母从没有让我受过一丝的委屈,在父母的庇护下,在周围的孩子都是这样的环境中,我一路走来,上了我们镇里唯一的一所初中。就是在这里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奇,让我见识了很多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我才知道原来生活是这样的多姿多彩。接触的人事多了之后,很自然的,我迷上了许多不好的东西,从此我的堕落开始了。而游戏厅为我打开了一扇诱惑之门。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每天上课时脑子里总是游戏,老师刚开始批评我,我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上课时间都想跑出去上网。终于老师忍无可忍之下叫来了我的父亲。

  当父亲苍老的面庞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内心里竟然是一丝不屑,对父亲,对老师,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改变我吗?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着我,我只是看着他的嘴在动着,而脑海里想的却是今天晚上玩的游戏,最后我只听见了如果再有一次就回家反省等等之类的.东西。终于漫长的训话结束了,我送父亲走的时候,到了大门口,他从口袋里给我掏出了十元钱,我暗自窃喜,又能玩几次了。

  终于,我的嚣张,我的不思悔改让老师把我打发回家反省错误,父亲替我把好话说便遍之后无可奈何的把我带回了家。第二天我就跟他到了他干活的地方,父亲就是个装卸工,没活的时候就在路边等着。在等活的时候我看了看周围的人,虽然都很邋遢,但像我父亲这样年纪的人却不多,他那苍苍的白发格外的刺眼。

  活来了,那是一家刚买的新沙发,家住五楼,谈好价格是60元,父亲和另外两个人抬起了东西,我紧紧跟着,上楼的时候,我父亲走在后面,我看到他脖子上的筋都绷着,还不时的用腿顶一下来缓解手上的重量。看到此我赶紧想帮他一把,父亲说:“你过去吧,衣服弄脏了。”我心里一酸,不知是何滋味。下了楼,他们要分钱了,当父亲的手伸过去接钱的时候,我瞅了一眼,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呀。黑,瘦,布满了皱纹,沾满了污秽。“老李,不敢这样拼命干了,”旁边的人调侃着,而他憨憨的说不干怎么办。我从来没有如此仔细的看过父亲,他不高的身躯已经有些驼了,穿的是我不穿的旧衣服,脸上的皱纹就更不用说了,就是这样一位老父亲,现在依然要为这20元钱卖着苦力,而我一阵风吹来,吹散了他的头发,他的白发就像是钢针一样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我的老父亲,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苦心,我也知道了自己该怎样去做。他用这最朴实的语言和行动在告诉迷路的孩子该怎样办,这是一位农民用他最憨厚的方式在表达着他对子女的所有的爱。我终于读懂了你,我的老父亲。

我的父亲随笔1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我总是忍不住想起我的党员父亲。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除了工作,还要去植树、防洪、抢险、开会、学习等。每当因为忙而不能陪我的时候,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是党员该做的事,是很神圣的,能参加是一种光荣!”那时我还小,对父亲的话充满不解。

  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他什么时间入党,有多少年党龄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父亲总是下班很晚,母亲把饭菜热了又热。父亲负责厂里的`维修工作,需要随叫随到,不管是设备还是机件,只要接到维修任务,他马上就奔赴一线,及时处理。

  父亲对工作从不抱怨,他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工作烦琐,父亲却很爱钻研,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厂里的设备无论大小问题,只要到了父亲手里,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工友们都很敬佩他。父亲还收了几个徒弟,如今都成了车间主力,而父亲也因为他精湛的技艺,为单位缩减了成本,提升了效益,成为一名高级技师,是单位第一批获此殊荣的党员工人之一。父亲捧着优秀党员和模范工作者的荣誉证书,笑得特别开心。

  我考上大学,父亲很高兴。报到时,从不多话的父亲只对我说了一句:“我姑娘,我放心。”话语简单,可我读到了父亲对我的信心,暗下决心一定不能给他丢脸。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竞选学生会干部,获得成功。后来,我又被选入本系本年级第一批预备党员,还记得入党宣誓的庄严与肃穆,还记得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电话那头传来他激动的声音。女儿能光荣入党,让父亲觉得很欣慰。

  很快,我大学毕业,想着赶紧参加工作,减轻父亲的压力,噩运却降临了。由于长期操劳,身体透支,父亲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了肝癌。那一年父亲49岁,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父亲没有退缩,没有一蹶不振,我陪着父亲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结论都是无法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原以为父亲会病退,他却说“退什么退,我还能干动”。于是医院、单位、家成为父亲新的三点一线,这一坚持又是三年。在临终前两个月,父亲还坚守在工作一线。望着父亲日渐消瘦的病体,我知道,他在用生命诠释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无怨无悔一生。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父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每当有所懈怠时,父亲生前的一幕幕就会在眼前重现,使我警醒,催我奋进。如今我的党龄也有12年了,父亲为我留下的这笔精神财富始终督促着我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我的父亲随笔】相关文章:

我的父亲随笔04-09

我的父亲随笔11-04

我的父亲形象随笔11-28

我和父亲的生活随笔09-02

给父亲的随笔07-07

与父亲的随笔07-17

给父亲的随笔05-09

我的父亲随笔精选15篇05-09

我的父亲随笔(15篇)05-09

我的父亲随笔15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