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时间:2024-09-29 10:45:45 随笔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在期初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学生要学习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如ü在j q x后面要省去两点,这个拼写规则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个“老大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小ü是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这不,今天就他一个人在家,多没意思啊,他越想越伤心,哭得眼泪吧嗒吧嗒地直掉(师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正好jqx走过他家,听见哭声就去敲门,jqx知道原因后对小ü说,你别哭,把眼泪擦干净了我们就陪你一起玩。小ü听了,连忙把眼泪擦掉(师擦去两点),然后和jqx手拉手(板书:ju qu xu)一起玩。(教读ju qu xu)再用顺口溜“小ü碰到jqx,擦干眼泪再拉手”。再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的时候,我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园去玩,来到公园门口,他们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剩下小ü一个人站在公园门口,它又伤心得哭起来,看看,眼泪又流出来了(同样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y听见了,回到门口对小ü说:“我也喜欢和你做好朋友,不过你得把眼泪擦干,我再和你拉手。”小ü听了马上擦干了眼泪和大y拉手,他们也成了好朋友,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到后面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e的时候,我还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过后面让学生自己猜猜:大y说üe必须答应它一个条件它们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条件是什么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很多学生都能说出y后面的ü也要把两点去掉。我想这样的故事一定能让他们牢牢记住j、q、x和y后的ü是要去掉两点的。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学完平舌音和翘舌音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把一句绕口令传下去)、变一变(b、d、p、q这四个声母很容易混淆,学生自制卡片拿出来摆一摆,再让它们翻个跟头变一变)、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看谁读得快又准)、写一写(用拼音写写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摘苹果(苹果形状的纸上写着各种拼音,谁读对了就把苹果摘回家)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三、联系生活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在学完了全部拼音之后,我就让学生为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写出它们的名字,如电视机、电脑、黑板、课桌、凳子、门、窗、日光灯、电扇等等,让学生在多读多练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每天送学生一首诗,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自己去读诗;国庆节期间,我让学生试着用绘画和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写得好的贴到“学习园地”展出;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利用中午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等。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在期初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学生要学习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如ü在j q x后面要省去两点,这个拼写规则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个“老大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小ü是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这不,今天就他一个人在家,多没意思啊,他越想越伤心,哭得眼泪吧嗒吧嗒地直掉(师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正好jqx走过他家,听见哭声就去敲门,jqx知道原因后对小ü说,你别哭,把眼泪擦干净了我们就陪你一起玩。小ü听了,连忙把眼泪擦掉(师擦去两点),然后和jqx手拉手(板书:ju qu xu)一起玩。(教读ju qu xu)再用顺口溜“小ü碰到jqx,擦干眼泪再拉手”。再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的时候,我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园去玩,来到公园门口,他们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剩下小ü一个人站在公园门口,它又伤心得哭起来,看看,眼泪又流出来了(同样用彩色粉笔点出两点),这时候y听见了,回到门口对小ü说:“我也喜欢和你做好朋友,不过你得把眼泪擦干,我再和你拉手。”小ü听了马上擦干了眼泪和大y拉手,他们也成了好朋友,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到后面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e的时候,我还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过后面让学生自己猜猜:大y说üe必须答应它一个条件它们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条件是什么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很多学生都能说出y后面的ü也要把两点去掉。我想这样的故事一定能让他们牢牢记住j、q、x和y后的ü是要去掉两点的。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学完平舌音和翘舌音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把一句绕口令传下去)、变一变(b、d、p、q这四个声母很容易混淆,学生自制卡片拿出来摆一摆,再让它们翻个跟头变一变)、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看谁读得快又准)、写一写(用拼音写写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摘苹果(苹果形状的纸上写着各种拼音,谁读对了就把苹果摘回家)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2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3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4

  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不过这里我想也存在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问题,即阅读底线,我想课标所规定的正是这个底线,我们在确保每个孩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这种水平其实是一种听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中高年级所要求的看读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记性是极好的,他们往往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两三遍的基础上就能背出来,可是对于书本上的字,却还是不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能背出这篇短文,但如果把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读,却读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中高年级老师所说的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听读能力很强,可看读能力却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级着重的是看读能力,于是乎就有了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试问读正确都不过关,又怎能谈有感情呢。其实中高年级老师又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级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这样一两年下来,也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看读能力,让听读与看读同步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5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

  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称工具学科。然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每次上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语文变成了一门弱科。家长为之寒心,教师为之伤神

  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课后生活体验三方面做起。

  一、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1.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课上,教师要从“情”入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

  2.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兴味起,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能迅速把学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本文的语言特色,人物说话时都没有什么神态描写,提问“找一找有没有对诸葛亮的神态描写的?”

  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快速通读全文找到“笑”字。再让学生质疑看到这个“笑”字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笑?2、诸葛亮笑什么?为什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诸葛亮还能笑出来?而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研讨课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三、处处留心皆文章,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启迪

  要培养学生多读、多练、多写的良好习惯。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让他们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逐步达到轻松表达,快乐作文。此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这样,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7

  从学生学情来看,《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但是学生对历史故事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给我们留下了亲切自然的感觉。

  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对10岁的孩子来说,故事深远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晏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关于晏子其人的各种情况作一些了解。学生的交流也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交流的情况看,学生收集的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我认为,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经过引导及发兴趣,多数学生读得较好,而且读得入情入境,特别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读得比较传神。

  在本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有针对性,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兴趣,比较成功。这其实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追求的状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尽可能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坚持做下去。

  在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片断想象的环节,请学生想象齐王给晏子设下庆功宴的情景。使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得到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8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将教师"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在应用中"学"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各学科与语文相关的"做"的活动都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各种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做"的活动,也应该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谈笔者以"做"为中心进行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一篇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陶罐和铁罐》、《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比绝招队《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比绝招"、"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三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花钟》一课,可根据课文内容或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制作一个"花钟"。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一张"保护绿色家园"手抄报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绘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一篇一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气将一篇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五组安排了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我们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了"爸爸妈妈我爱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几个内容:向亲人邻居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疼爱你的:仿照课文内容写一份"爸爸妈妈的账单":为爸爸妈妈做一张感恩卡:请过生日的爸爸妈妈到学校汇报综合性活动的成果,共庆生日。这些活动内容,有的是这一单元中教材原来就安排的综合性活动内容,有的是结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都紧扣教材,并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学生通过"学"课文能够初步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通过"向亲人邻居了解"、"仿写爸爸妈妈的账单"等活动深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最后用具体的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张感恩卡"、"为父母庆生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实现了教师"教"学课文、阐述文本、培养能力与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文本、体会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美术》学科一起组织了"夸夸我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用画笔、相机,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记下了学校每一个美的景致,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师等形式发现学校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辉煌。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与民族小学的学生一起夸夸自己心爱的小学,表达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制作了《校史报》,为学校光荣的历史感到骄傲,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校园",还发挥想像画下了"未来的校园",并配上了精美的设计说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爱。这样的活动力日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搞羌学生的环保意谅,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有的小组去实地访问,追寻一条原,本干净的小河变得浑浊肮脏的原因。还有的小组搜集了许多的资料,了解嘉兴近几年来水资源缺乏、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9

  语文课堂是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敢于打破常规、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课堂。老师在这课堂上扮演的是指导和鼓励学生表达、学习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深知这一点,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并不能完全做到。特别是作为刚入职的.新老师,把这种现象往往归咎为课堂突发事件。

  我记得我刚接手六年级的时候,在一次课堂上,那节课讲的是《少年闰土》,我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鲁迅先生说他周围的玩伴都只能看见围墙四角的天空?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学生听了都很很认真、而且讨论得也很热烈。我看着这一情况很高兴,以为他们都是按照了文本去讨论。5分钟后,我提问一个比较差的学生,他的理解是因为作者的玩伴是近视眼。我当时听了有点生气,但我没有说什么,后来又叫了一位成绩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种:一是近视二是被束缚,视野太窄听了他们两位同学的回答后,我心里虽然有点小小失望,当课堂毕竟回到正轨了,还是很欣慰的。

  课后,我仔细想了一下,认识到不是学生没有把握好课文,而是思维的定势,使他们习惯于从生活中看见的常见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是去禁锢他们的思维,而是要去引导,挖掘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敢于思考、想象和表达!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0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我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因此,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美好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内容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起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我想》最后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不过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这将成为我们继续探索研究的又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儿童诗从学生的笔下流泻而出!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却忽视了自悟自得,忽视了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大师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可以从“细雨如丝”中联想丝绵细密和柔软;由“贪婪地吮吸”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伸展”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和舒畅。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将春雨中的杨梅树想象成一个饥渴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急迫的动作以及欢快与舒畅的情绪。

  这一段文字所展示给人的意境,饱含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是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贪婪”一词本为贬意,但用在此处,即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直接解释,而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在和言语对象接触的过程中,不是随意主观,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联想使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景物,丰富的情感,严密的逻辑,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愉悦,会在对言语的感受中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坚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2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使学生全面发展。

  1.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如《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进去。”老象是怎样陷进淤泥中的阅读时就可以抓住“椭圆”“陷”“来不及”“一下子”“踏进”“踩”等词语展开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我们从中可以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饥寒交迫地缩成一团的样子,多可怜啊!

  (2)抓标点符号。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另外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

  只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自主阅读课堂,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创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认为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3

  我在上五年级的语文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做好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4

  教师有苦难言的苦衷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小学在应

  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忙着批改作业非常疲劳。二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20xx.09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5

  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得冷漠甚至于消极反抗了。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大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家长的指责,人们的不满,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地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地点燃吗?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地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灰色中流泪生活。

  20xx.09.25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8-26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1-14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随笔08-14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6-27

小学的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4-23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07-24

(经典)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09-05

【精选】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09-05

小学教学语文随笔05-09

[合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