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随笔(精选21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的随笔 1
覆水难收,这个成语是我在历史成语故事中看到的。
它主要讲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姜太公,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而他则不愿意。
姜太公不再跟老婆复合因为老婆太势力,苏秦成名之后也回去对嫂子,父母,老婆大肆炫耀,以平复之前冷落他的心理障碍。我们应该想这样的`水该不该收其实取决于是什么水!这几个例子其实是不该收的,小人不足与谋。
但是有的例子却是该收的,韩信胯下之辱却没有杀当年侮辱他的人不必说,让他做了都尉,不管那是不是人才,起码不是个小人,只会使阴招。至于汉武帝时期梁王宰相韩安国被囚禁的时候,狱卒对他无礼,他出来后也只是讽刺了一番,没有杀那个狱卒,因为他觉得没必要,但是!魏文侯时期有个将军因为宴会上趁着蜡烛灭了,偷偷摸了一把魏文侯的姬妾,魏文侯得到告状后,说那个人的帽子上的缨被她拔下来了,只要点亮等看看谁的帽子上没有缨就可以了,魏文侯缺让所有人都把缨拔下来,不再追究,最后这个人在战场久了魏文侯的命。这就是覆水可收了!曹操大败袁绍烧了自己手下与袁绍的私通书信,也是异曲同工。
历史的随笔 2
科布伦次的圣母大教堂距中央广场不远,与其他教堂一样,都是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坦率地说,初到欧洲时,第一次见到哥特式风格的教堂,觉得非常经典、非常神奇。后来出国次数多了,发现这种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在欧洲非常普遍,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正如中国的寺庙一样,一山一寺,一村一庙,见多就不怪了,所以今天到了科布伦次的圣母大教堂,也没有兴趣进去看一下。只是想起今年七月初在越南胡志明市时,有人对着规模不大的胡志明圣母大教堂,大发感叹,如精美绝伦啊,如超级经典啊,云云,不禁哑然失笑了。
不过,科布伦茨这座古罗马式的圣母大教堂与其他教堂的不同之处则是将哥特式唱诗区和巴洛克式半圆形穹顶塔楼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而又不失和谐的哥特式教堂。这种巴洛克建筑风格因为刚刚上午在波恩胡同见过,所以便一眼认出。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圣母大教堂前面的一块黑色石碑,这块黑色石碑看上去非常普通,上面仅刻着两行字,上一行是: 打到伦敦去,下一行是:已阅,然而正是这二行字,却让这块黑色石碑凝固了一个幽默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这块石碑重温那段历史,那个故事。
十九世纪初,法俄战争爆发,奥地利与俄罗斯联手,共同对付法国的拿破仑。当时,俄奥联军在科布伦茨驻军,剑锋直指法国,尤为是俄罗斯军队,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年轻的俄罗斯军官在圣母大教堂前面立起一块黑色石碑,血气方刚地写上: 打到伦敦去。后来,拿破仑军队反击俄奥联军,取得法俄战争的胜利,并乘胜追击俄奥联军,追至科布伦茨时,拿破仑军队也在此驻军,当拿破仑看到石碑上俄罗斯军官题的字时,笑了一下,并在俄罗斯军官的题字下面,拿破仑大笔一挥,写上: 已阅。以此嘲笑俄奥联军。
一砄石碑,一段历史,二行题字,一个故事,漫步莱茵河畔,轻轻一弯腰,我拾起了这个传说。
历史的随笔 3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中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的随笔 4
今天上《克伦威尔》,先检查上节对于知识的梳理掌握的情况。本课的细节处理,突出:
1、1645年前的1644年,中国历史发生什么事件?明末农民战争推翻明朝统治,清军入关,逐步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同时的英国击败王军主力,逐步取得战争胜利,两种不同的战争带来了以后两国政治发展的不同走向:一个是专制达到顶峰,一个是确立民主政治。
2、处死查理一世的场景,人们有何表情?学生摇头。有的欢喜,有的悲伤(保王党人和民众),有的恐惧,有的茫然,民众悲伤会说明什么问题?英国的君主制传统的影响,对国王被处死的不满,怀念君主!这也就是以后再共和国创建后又出现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诞生的群众基础。对君主制不能一味地否定。对英国民主制的理解要置身与特定的国情这一条件。而后来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利用传统势力,又对国王的权力加以限制,使之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大英帝国,成为维系英国及其联邦的.重要的纽带,这样既避免了围绕国家政体建设中的流血动荡,又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恰当地利用细节,可以用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历史的随笔 5
今天上午第三堂课,崔子雄老师给同学上一节历史课,众所周知历史课是一节又枯燥又无聊的课,但崔子雄老师把历史以故事性的形式讲述给同学,同学们听得十分入迷。
历史老师刚进教室,班里安静极了,只见每一个同学都坐得端正,紧绷的脸静静的等待着,都认为历史课是严肃的。这时崔子雄老师意识到气氛有点沉闷,就对同学们说:“我的历史课是讲故事给大家的,同学们放松听故事就好了。”听完老师亲切的话,似乎对老师产生好感,同学们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些。
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你们都认识这些东西吗?”老师询问到,“知道!知道!火药是炸弹,原子弹。”有个同学急切地喊出声,班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笑声充满了每一个角落,我也用胳膊支撑着头,望着同学们笑了起来。“是的,火药就是炸药,爆炸性的东西,那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这时教室鸦雀无声,“不知道不用担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四大发明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我们先从造纸术讲起吧,从前有一个叫蔡伦的人……”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老师,目不转睛地听着老师的小故事。
最后老师开玩笑地对同学们说:“前面三项发明同学们今天学会了可以学以致用,最后一样就不要了。”同学们也再一次为李老师这种新鲜的教育方式笑起来,这时,下课铃在笑声中打响了,这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去。
我真敬佩崔子雄老师风趣幽默的历史课,其实无论什么课,带点风趣幽默,不要一味的呆板死板,会让课堂的效率更高 。
历史的随笔 6
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沉淀,文字是世代相传的接力棒,记载着各个朝代史册,各类诗书典籍,留给后世的是精神文明的累积。
今虽不见古人,但我们可以通过古人留下的文字了解古人,了解一个朝代的兴衰演变,了解民族风情,了解风土人情,了解饮食文化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文字从古传播至今,这就是文字的不朽之处。
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再由竹简,石刻,毫写,等一系列演变,文字在历史长河中酝酿越显香醇。
虽说现在科学先进有了照片这东西,但照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泛黄模糊不清,谈不上不朽。再者,照片只是一副呆板的表情,没有灵魂,只有通过文字描述与记载才能令记忆有血有肉。
一本书也许会因为长年月久而变残缺破烂,但破烂的仅仅是纸张而已,文字却早已深刻在人的脑海里,只要有一张纸,一支笔,便能让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倾注于笔端,抒写于纸上,无处安放的'灵魂得到了寄托。
人生短短数十年,终将归于尘土,化为腐朽,而刻于墓碑上的文字才是活在世上的唯一证明,后世子孙见字如见其人,世代祭拜。
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文字宛如保鲜剂,能让青春冻结于书页中,老时回顾,又好似回到年少时,美好的故事又重新发生了一遍,温暖了心田。
把文字汇聚成一封情书寄给远方的恋人,远比一封邮件,一个电话更显思念之情。恋人捂在怀里反复阅读,字里行间渗透着至诚的灵魂!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文字不是自然界产物,却能与日月星辰同辉,与江河湖海齐流。
只要是有生命之处,文字便能生根发芽,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不杇的文字也随着越滚越精妙……
历史的随笔 7
在夏王朝,从夏禹立夏到夏桀亡夏,在商王朝,从商汤立商到商纣亡商,历史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照出了惊人的相似。从无到有的过程极其相似,从有到无的过程,也是极其相似,或者时代的进程是在发展中轮回着,也是在轮回中发展着。
夏王朝存世近五百年,历经十四世十七王,曾经有过“九州大地”的辉煌壮阔,有过“一言九鼎”的霸气凝重,有过“钓台之享”的炫耀张扬。夏王朝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悄然完成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格局的转变。经历过“太康失败”“后羿代夏”的屈辱和动荡的岁月,也经历过“少康中兴”的巩固和发展的阶段,乃至最后的脚步停留在了,夏桀的暴戾亡国。试想一下吧,当年的“涂山大会”上,夏禹的威仪是何等的壮观,一统天下的夏王朝宝座前,曾经臣服着几多仰视的人群。以德服人,更是以治服人,但这个“治”一定是德治和律治,而非暴治。但也不得不承认,武力始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统治手段。会嵇山防风氏被诛,那就是夏禹用武力行驶王权的真正的开始,杀一儆百,天子的威力从此开始遍及四海。
最终,夏王朝败在了残暴的夏桀手里,也是没落的夏王朝绊倒了任性的`夏桀吧。不可否认,偶然中总有必然存在着,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着,不可违背的,始终是历史的发展潮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一个旧的王朝在走向没落,总也同时在孕育着一个新的王朝的崛起。
助汤灭夏的伊尹和仲虺都曾经是夏人,狭隘地来看,或者他们都是夏的背叛者,但同时他们更是商的开创者。不知怎么一下子联想到了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忽然之间有了一点深刻的意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势不可挡的,能够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是识时务的人,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商朝的开国之君是成汤,他同样是用仁义之举赢得了民心。从“汤祷桑林”的故事和“网开一面”的典故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成汤的勇敢和仁慈。另外,在《汤誓》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几分成汤的智慧与谋略。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当时,成汤的宽厚与夏桀的残暴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比照,残暴的桀让夏王朝的大门徐徐关闭着,而宽厚的汤则轻轻开启着一个新的王朝——商。
商王朝存世近六百年,经历了伐昆吾灭夏的动乱时期,经历过数次迁都的颠簸流离,到了盘庚迁殷后的武丁时期,商王朝的统治才算是达到了极盛时期。祖甲的急于求成的改革,大大消耗了商王朝的元气,武乙的不作为,帝乙的征伐,商纣的暴政,都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穷奢极侈的“酒池肉林”就如同是为埋葬商王朝而挖掘的坟墓,自以为是的商纣王最终成了商王朝的终结者。和他一样遗臭万年的还有一个叫做妲己的女人。
有人说过,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好女人,而一个失败的男人身边也总有一两个坏女人。
红颜祸水是男人泼给女人的脏水吗?似乎难有一个公正的答案吧。但是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是人所共知的。历史的真正主宰者永远是以男人为主流的,但也有人说男人是靠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则是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正,但有时候又不得不说,公道自在人心,清者自清,明者自明。
夏王朝和商王朝就这样浓墨重彩的留在了中华民族王朝更迭的史册上,两个王朝存世即千余年,那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穿越时光的隧道,轻轻触摸着这一段沧桑的岁月,思索着时代的兴衰更替,不禁让人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在历史的长河中向来如此,旧的去了,新的就会再来。大浪淘沙,总会带走些什么,也总会留下些什么。
历史的随笔 8
牛,吃的是草,却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付出的多,索取的少,所以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很重,可在现实中的地位很低,无论这只牛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大抵都是这样。
有一只牛,他凌晨醒来,套上犁,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简陋的牛棚,喝的是浑浊的河水,吃的是干枯的衰草。就这样熬了老年,有一天他干不动了,行将就木,他的主人叫来了屠夫,要在他寿终正寝之前让他毙命,牛无奈,一声哀叹,两行浊泪,刀起刀落,结束了他的一生。出生开始,到死为止,勤勤勉勉,却一直被剥削,被压迫,这只牛,是耕田的牛,他来自封建社会。
有一只牛,每天帮主人拉车,或者载人,或者载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迈着稳健的步伐,不辞劳苦的拉着车,不曾抱怨。即便是这样,挨鞭子也是少不了的,他别无选择,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他闭上双眼,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留恋,他太累了,他,想要休息。这只牛,是拉车的牛,他来自民国。
有一只牛,她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有很多人讴歌她的精神,可回过头来,就在牛奶中掺上了其他成分,她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她有她的苦衷,想要生存,她别无选择,只能成了帮凶。这只牛,是奶牛,她来自现代。
有一只牛,披着贵族的外衣,可谁都知道,那是假的,真正的贵族不是他,他甚至比不上一只普通的牛,他是奴隶,他的存在,就是要用自己的疯狂去造就那些真正贵族的笑声,美丽的光环下隐藏的是深深的伤害。可他不能反抗,也反抗不了,那抖动的红布是他的枷锁,那猩红的眼睛是他的愤怒,他一次次瞪大双眼表示愤怒,他一次次扑向红布想冲破枷锁,可贵族们不给他机会,当他扑来时,戏弄性的移开红布,他扑了空,贵族的笑声,在天空下散开。这只牛,是斗牛,他来自西方奴隶社会。
古往今来,牛都是受欺负的,因为他忠厚,因为他善良,更因为他把人看的很高大,把自己看的很矮小,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是等级观念,是万般皆是命,他们固守命运不去改变,却又抱怨命运不公世道艰难,他们也许也向往过自由,但他们把那看做昙花一现的梦幻,遥不可及的远方。即使过了几千年,他们以及就没有意识到,一颗真正自尊自爱,向往平等自由的心,才是打开命运枷锁的金钥匙。
而牛的辛酸泪 ,亦是人的血泪史。
历史的随笔 9
喏,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班的历史拿了第一。他们不会告诉你们班拿到了第几,但你只要将你们班的平均分和其他班一比较就明白了。
我对历史的到第一感到快乐又失望,因为这表示我得持续了。
说到历史,我务必得好好介绍一下老师,因为没有她,我们能上个名次都难。
这老师是初三级长,教了三十多年书,桃李满门,来了七中二十二年无疑是七中最好的老师。她的姓十分奇怪,姓苗。
这就是我们的苗老师。
这老师上课时十分的凶,但是效果好了,我也就忍忍。
这天她突然给我们了一些奖励,突然对我们那么好,我真的不适应。她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个糖,包括班主任,而且允许我们上课时吃。
毕竟是最后一节课,大家都饿了,所以全都把糖吃了,除了我,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我放到了下课才吃。
我们的'垃圾桶放在教室外面,并且隔了一些距离,所以同学们全都跑出去扔垃圾,就我留在教室。能够想象得出,当时所有人都不在的那个瞬间,我和苗老师对视着是有多尴尬。
我真期望我也把那个糖吃了,免得尴尬,但来不及了。
历史的随笔 10
没有完美的世界,没有永恒的国度,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有时候,不知道自身的缺点,并没有什么。
可悲的是,明明意识到了,却因为种种缘故,不愿去改变。
不短的人生,让我认识到了,原来……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放不下。
放不下生死,放不下爱,放不下恨,甚至放不下已经完成的作品,力求完美。
明知道人的一生是要往前走,我却总是往后看,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充满了迷茫,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我,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值的我珍惜的东西。
可我的身后,我的身后有我所经历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我忘不掉,我放不下。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过往总是在重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每次离别,我总是排斥新的生活,不愿从过往的梦中醒来;但生活不会因为你的缘故就停止下来,生活在继续,从排斥到接受,到不舍,又迎来了新的.离别。
生活就像是个巨大的轮回,我们这些陷入轮回中的人,不知因什么而喜,不知因什么而悲。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要再这样的活下去,你的执着,痴傻的坚持,不会改变任何人,任何事,最后……你只会被生活打败,最终被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够了,受够了,没有人能永无止境的坚持,坚持着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
我告诉自己,够了,真的够了,无论是先天的性格,还是后天的形成,这种性格真的够了,这样痴傻的行为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不想再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不想再这么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微笑面对生活,向着前方看去,让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作为对过去的一种祭奠,铭刻在过去的人生中。
从今天起,我会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历史的随笔 11
“初中生——他们毕竟只是‘初中生’,不是大学生,更不是研究生!”所以,立足于“初中生”的基本学情,从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出发,才能探索出最合适、最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摸索与反思总结,有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历史作业的完成质量与考试的成绩似乎不成正比,以至于给学生这样一个直观印象:作业写与不写,与成绩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历史发展脉络梳理——细节知识点总结类比——综合提问”这套的复习方法对于初中生完全不适用!对初中生而言,最科学的复习法就是一课一课的`划重点法复习
有部分同学长时间不写作业,但考试依旧高分;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非常认真,可成绩却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发生在数学、物理等学科较为普遍,因为理科思维与个人智商的高低是捆绑式的。但对于历史——这样一门以开卷形式考察的学科,学科态度与成绩不成正比似乎就难以让人理解了。
其实文科也有其特殊的思维,不可否认,这与个人的“悟性”高低有关——语文、英语有相应的“语感”,历史同样也有“历史思维”,有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较强,再加上开卷考试的特殊性,他们只需上课听讲就能做到应对试题游刃有余。但有些同学则不然,他们的学习态度与最终成绩不成正比,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效率,归根结底取决于老师教学的艺术!
老师教学的艺术,对初三的学生而言,最关键的就在于问题诱导方式的科学性。通过对数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态度认真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就是——答非所问。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材料分析题,把书本中的知识点与材料中的话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更要会读懂材料,特别是要读懂问题的意思,把材料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考点正确衔接才行。而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问题诱导方式。
对于“初中生”,过多的展示“学术魅力”会适得其反,因为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把握能力欠缺,老师讲的哪里该记哪里不该记,学生没有辨别力,必须明确的告知才行。而在初三时间相当紧迫的时候,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尤其要精炼,书上没有的、考试不考的一律不能讲,提都不能提!
历史的随笔 12
据老人们回忆,通往安头村的路,以前只有一条,就是安头村的最前方“前嘴里”的盘山路。此路的宽度,只适合一头驮载货物的骡马通过,极其危险。古人为了祈福平安,在山下的入口处,建了一座马王庙。每次骡马通过,都要在马王庙前歇歇脚,或敬敬香。过去的人有个讲究,路过危险或者有庙的地方,要拿块小石头或者一根细木条,放在此处,据说此举可以消除灾祸。我想,这是古人对危险路段“支撑”的朴素愿望。我小时候在老人的要求下,路过这些路段时,还这么做过,现在仍记忆犹新。老父亲以前给我讲过,他们年轻的时候,在山里烧木炭。常常把烧好的木炭用肩膀挑着,从这条路走,一直要挑到赵城城里去卖。卖完后,又在城里,把玻璃,酒等货物挑回山里,一般的脚费是五元一趟。
对这条路有突破性改变的是1958年。此年,开展“大闹钢铁运动”,因为,安头村西北方向的东滩里有铁矿石,所以就把洪洞县“大闹钢铁”的重点放在这里。据说,在1958年的一个冬夜,村里的人在睡梦中被叫醒,说有人给村里修路。当人们出去的时候,看见在村子东面,从山下到山上都挂满了马灯与“沙灯”(可能是“汽灯”),有七千人的队伍,人挨人,肩并肩地修路。据说,一夜的功夫就在安头村东面,靠近八石沟的地方修了一条能通过平车的“公路”。第二天,运往东滩里炼铁炉的柴油发电机,就是从这条路上由三十多头骡子拉去的。据说,由于路基很软,有几百人配合运输。
1958年的这条路,为以后安头村的公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思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公社负责人与村里的.干部,曾在村子的西面修了一条汽车能通过的土路,希望能与现在的赵克公路连接,但因选址不太合适,还有,后来赵克公路改道等原因最终放弃。进入新世纪后,村里的干部发挥集体智慧,在1958年路的东边规划了一条比较坡缓的路。前几年,又对该路进行了硬化,较长久地改变了安头村行路难的问题。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还要追述这段修路的历史呢?此刻,我只是想到,任何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山路是这样,人生的路也是这样。希望乡亲们脚下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历史的随笔 1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史的河流是智慧而挑剔的,承载下的都是些山崩地陷烽烟穿云的记忆。当历史的河流从穆公时代的码头重新接浪湍行,又经过几座土夯砖磊的渡口(秦的另外几座都城),只作了短暂的浏览,千言万语在此略述而过,最后将浓重的笔墨缓缓地落在了秦孝公展开的木牍上,贪婪的笔锋和敏锐的思维疾驰在这波澜壮阔、恩仇交织的特定时期与是非之中,工笔重彩描绘这里发生的桩桩件件。
孝公赢渠梁,秦国这条河流上第二座码头的主人,他所继承下来的遗产其实只有两个字:愿景。愿景的第一章就是“振兴穆公霸业”。孝公即位时,秦国已是积弱已久,不能东移一步,国土流失,友邦反目,可谓四面楚歌时缓时急,孝公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针对秦国肌体所患的重疴急症,解救的唯一法子就是下猛药,于是,寻求良医和良方的海报迅速的从秦国都城栎阳飞散到各诸侯国。不久,秦国的边境繁忙了,秦国的都城热闹了,名医良医云集大小客栈,手捧着秘方良方进出于宫门驿站,有位来自魏国的傲慢“郎中”,在深入秦地谨慎的把脉之后,再与孝公进行了三次望、闻、问之会诊,最终探准了病况,也确认了孝公渴望国体痊愈的真情,同时孝公也相中了这位“郎中”的确具备名医气象,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卫鞅终于选准了秦国这个潜力股,秦孝公就是助推他价值攀升的最佳老板。
卫鞅相秦,活该魏国倒霉!若是当初魏惠王遵照公叔痤的遗嘱而杀掉并不称心的卫鞅,哪有后来魏太子卬的'丧权辱国,少梁、河西之役后山河的得而复失,哥哥昏庸,弟弟贪欲,一对混蛋呵。看来弱者获胜的机会往往就在于对手的一闪一失之间。
在大政方针上,秦孝公基本走的是穆公时代的路子。只不过穆公纳贤之举较低调,而孝公招聘活动却是大张旗鼓,穆公用的是挖别人墙角的手段,可孝公使出了利益诱惑。总之其情真诚,其愿良好!
历史的随笔 14
虞姬耳畔,一阵阵楚歌。
她忧虑着:虞姬她不知道这支残败的军队是否能够突出重围,冲破那压抑的楚歌;虞姬她不知道昔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还能不能褪去苍白,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虞姬她恼恨自己为何如此地柔弱,不能像吕雉那样有谋有略……为了那江东父老的期望,一朵优美的剑花在她雪白的颈项上轻轻地扬起……楚歌,铸就了虞姬顾全大局的悲壮。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罗江畔,是屈原在吟唱。
屈原他身怀治国良策,却遭遇到君王的冷落和许多大臣的排挤。谁叫他遇上了一位重病缠身?又多无治国良策的君王,有尺度却量不出民间疾苦的国度呢?有人劝告他为何不随波逐流,求得一生的平安与荣华富贵,他不这么做!浪花淘尽,英雄随着滔滔的大江水东逝去……
涛声,似乎是在歌颂着屈原他那正义刚直的人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应该就是女词人李清照吧?
李清照她是一个复杂的词人,早期的豪放与后期的婉约构成了她多姿多彩而不悔的人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李清照她对甜美生活的最好诠释与深切感受;“一份相思,两处闲愁”是李清照她对自己家庭的.寄托和一丝丝的牵挂;“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是对于家难?国难的深深担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她对困苦和艰辛的生活所表现出的坚毅与自信……
诗词,李清照她用它诠释享受生活,热爱大自然,关注国难,坚毅自强。
历史的声音像是涛声经久不息,逝去的,不管它是悲壮的,是雄浑的,还是凄美的,他们这些历史人物都是以身说教,教我做人。是的,虽然历史已经遥远了,但是精神永存!做人要学会顾全大局,要有正义感,还要懂得热爱自然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倾听历史的声音,我受益无穷。
历史的随笔 15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历史也是这样的。历史的变化,短时间内不易察觉,日子长了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树木体内的年轮,地层的累积以及一个个朝代的兴替和字的演变,都向我们完美地展现了岁月的飞逝之快。但它也清晰的记录了一些惨无人道的,令人回想起来痛彻心扉的事实,比如商纣王,秦始皇的暴政,明朝司礼太监朱瑾,清朝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以及秦长城,明长城的修筑和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的这些,无不是用百姓的血肉之躯来完成的。但历史总被篡改。
不管历史被怎样的修改,不管当朝者怎样的掩盖事实······但历史的转盘会一折不扣的'转下去,岁月的史书会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以最真实的语言来书写这铁证如山的事实!是的,我们人类总是在逃避问题,不愿去正视过去,甚至还想要掩盖事实。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它绝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改变。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转,变化,发展,历史也是这样的。正所谓,有历史才会有经验,有经验才会有信心,有信心才会有现如今的新时代。比如,如果没有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和民族解放的运动的胜利的历史,那么我国也不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更不会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人类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的做一些粉饰和回避,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总爱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其实,那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
历史就像雨中黄叶,腐烂了又会渗进泥土,成为未来新枝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它的生命会以新的方式来循环延伸,永无止境,就像轮回一样,一个接一个,永远哑无尽头。
历史的随笔 16
历史,总带给人一种深邃的悬念。有时,一个难解的谜,可以给予考古学家们一种成就感。历史,给后人留下的大多是不感试想的已经,更是一种明智。走在原始森林一,我们甚至还惦记每一寸土地下是否还埋藏着多么悠久的历史事迹。
历史故事也总不以为然的渲染了我们的生活,不曾被我们否定,但它就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弥漫生活的炊烟,还飘呀飘,飘到更远的地方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还有更远的地方。
春秋时期,战乱纷纷,各国争权夺利,越国曾败过吴国,当时,越国是勾践在治天下,勾践在被打败之后,不曾忘记败战只耻,在失败中立志,要东山再起,总有一天一雪前耻,重兴越国,于是每天把苦胆放在身边,每至一日,尝一次苦胆,并将那苦味刻骨铭心,在时间的`推移中,他心系兴国大业,每天以艰苦的安排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十多年后,勾践抓住吴王夫差北上参加联盟大会,国内空虚之机,大举攻进吴国的都城,最终,勾践打败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历史故事的典故。
历史是多么有情趣的一种推敲,一种所谓社会逻辑规律的国家兴亡的抽象化的阐述,正因为它包含国兴与国亡,是时代不同的进步与退步,给人以一种“古板”的印记。
我们不妨想一想,今天、明天,我们这个朝代的大事也许在下一时代,可被成为一种历史,那么,这样的循环岂不是一种趣味,我们为什么不试着了解呢?其实,好好的体会它的深懊,对于生活,一中发掘,往往也是一种快乐,历史,如果你细细查阅,会发现它很奇妙,而历史故事赋予人们太多,启迪了人们的时候,它更是美丽而深沉的!
历史的随笔 17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书中有许多从未听说过的成语,比如说:二桃杀三士、一龙一猪、三畔三淋、下车泣罪……四本书中,有一百多个成语我没听说过,还有二百多个我不理解,这本书给我长了不少知识。
比如“一暴十寒”,原来我还以为是一天炎热,十天寒冷。看了着本书后我才明白,一暴时寒原来是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使而勤奋,时而懈怠。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孟子经常去各国游历,拜见各国军王,借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次,孟子来到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宣王昏庸无能,经常被一些奸臣利用。故此,许多忠义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闻知孟子来到了齐国,这些人大受鼓舞。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孟子前去劝谏齐王。这些人非常生气地找到孟子,责备他不为齐国尽力。孟子听后认真地回答说:“天下虽有一些很不容易生长的东西,但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他们就不会生存。同样道理,我平时规劝齐王大的机会少,而宫中的奸佞小人却一天到晚地围着他转,这样我又怎么能让他真正明智起来呢?”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如果不坚持,那就会一事无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获得。
以前我不太喜欢成语故事,觉得它枯燥、乏味,但现在觉得,成语故事中会有很多战国时期的人物出现,可以让我们长一些历史知识。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大禹是我国上古时代夏后氏的部落领袖,在舜作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他曾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十三年。从这些历史知识中,我真正喜欢上了成语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还可以从典故中知道许多做人、做事应该怎样的道理,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历史的随笔 1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谁不向往呢?
从原始人到战国再到各朝各代最后到民国。历史的背后有那么多的辛酸、那么多的苦楚、那么多的功成名就。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一一探究吗?
其实我想见证的历史有很多,如:三国美人貂蝉是真的吗?隋炀帝果真如此荒淫吗?武则天如何坐享江山等等。但我最想见证的历史还是秦始皇的一生。
不知为什么。我不爱隋唐的繁盛,清朝的繁复,唯独对这秦朝情有独钟。
秦始皇也是人,有过也有过,但我认为,他是功大于过的。他统一了全国、统一度量衡、建造长城、为子孙万代奠定了基业。虽然有过东渡求仙、焚书坑儒、采用李斯,赵高等小人、残暴等的错误。但这也不能影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秦始皇留下的兵马俑。秦朝距今有两千多年,而兵马俑大多完好,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奇迹吗?
千古第一帝多么豪壮的.称号啊!我多想去见证秦皇的暴政有多暴,后宫佳丽又是有何其之多。
但这一切都只是想,我没法穿越时间到秦朝。但,西安!兵马俑,阿房宫!你等我,我一定会来看你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它深入每一个人心中,它的每一个片段都能成为一段佳话流芳百世。
哎!叹只叹,我不会穿越,没法亲眼见证历史。这个梦就如同一潭万丈深水,深不见底,只能看到它表面微微的涟漪。
历史的随笔 19
今天是我“上任”的好日子。一开始我认识会很顺利,可想的和真实的根本是天差地别。
临近早操的时候,四组的组长把作业全都交了给我,并把没有交作业的人的名字一次报给我,我快速地把名字记在“作业登记本”上,然后把作业本整齐地放在讲台桌上。原本,我心里想,原来,当语文课代表还是比较容易的。
中午,我准备把作业交起来的'同学叫到茅老师面前。可是那几个同学实在是太不听我的话了,我叫这个,这个就说等会儿,等会儿,我叫那个,那个说马上来,马上来。我叫来叫去,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后来,我从原来的语文课代表叫人中得到了教训。我耐心地叫那几个同学,终于把那几个同学叫到了茅老师面前。
那几个同学在茅老师耐心的看护下,终于做好了昨天应该做好的作业,并在我这里的“作业登记本”上划去了自己的名字。
下午第二节课,茅老师让我把昨天的流动作业本格式写做的人记在值日班长本上并扣一分。我不太熟练,看本子用了不少时间,后来,终于被我七手八脚地记了下来,几位热心肠的同学还帮我把流动作文本发给了每一个同学。我在这里诚心地向你们说:“谢谢你们”。
“上任”的第一天过去了,但我只想说:“虽然今天我不是很习惯,做得七手八脚,做得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我向茅老师和同学们承诺,我一定会做得让你们都满意的。
历史的随笔 20
当项羽纵燃的那场大火在我们的脑海里熄灭之后,骤降的气温激醒了困入睡意中的思维,睁开迷茫失落的双眼,我们顺着秦朝这座码头逆渭水巡视,梦幻般的目睹了大河上空海那一幕海市蜃楼奇观。宽广的视频上,一只燕子从东方翩翩飞来,俯视着寻觅着,就在它无望的要继续飞走之时,突然,一道五彩霞光穿破云层直冲牛斗,燕子顺霞光定睛看去,见是黄帝的`后裔女修在织五色云锦,它心花怒放,当即将那枚圣神的卵抛向了女修。女修喜得鸟蛋,遂煮而食之,一个叫大业的男孩儿呱呱坠地了。镜头一闪,大业的儿子大费已经成为大禹治水的功臣,继而又为舜成功的驯养着禽兽,一位功勋卓著的英才,便深得众望,舜就赐姓予他,赢氏一族自此诞生。赢,多么吉祥而又功利的一个字呀!
海市蜃楼上的故事仍在一幕幕的演绎着。赢氏这个舜禹时代的功臣,殷商时代的显族,却因了蜚廉、恶来父子不识时务的愚顽和助纣为虐的蛮勇,几经流离失所后被迫西迁,亏的孙子猛增继承了祖先的技艺,重操旧业为周室驯养马匹,尽显才华而博得宠信,从而成为了周室王朝的宅臣,可谓青出于蓝。而最终使赢氏获得稳定和发展空间的当属恶来的后裔非子了。非子也是位养马驯兽的行家里手,技艺精湛深得周孝王的宠爱,这次他获得了列祖列宗梦寐以求的赏赐---分封。
当非子率领他的家族来到黄河上游的西北荒野,望着汧水渭河交汇地的茫茫草原,他心里直念叨着一个字:秦!
【历史的随笔】相关文章:
历史的随笔04-27
历史的随笔集锦05-12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03-29
《培根随笔》随笔05-17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09-16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
《培根随笔》随笔(5篇)05-17
随笔09-13
【精选】随笔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