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3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1
在进行《观察物体》复习课时,发现学生还在使用之前对物体各面的描述方法,将“前面”称作“正面”,将“右面”称作“侧面”这样的称谓是三年级旧版教材的称谓,学生之前的学习中,确实是这样叫的,但新版教材对这几个称谓进行了改动,为了能规范统一学生对物体描述的语言,应及时对这些称谓进行纠正:
1、在该单元的新授课部分,就直接明确改版后的物体各面的`正确叫法,同时让学生对应新版的叫法和旧版的叫法。
2、在习题批改过程中,起初要严格规范各个面的称谓,如果使用原来旧版的称谓,要及时批错,让学生订正,从而固化新的称谓在学生脑中的地位。
3、在练习课上,针对各个题目,要经常提问学生,通过对答案的纠正,及时加深新称谓在其心中的印象。
4、针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旧称谓的迁移,记忆新的称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单元的改版,只是在表达方式上的改动,因此只是称谓的变更,理论上使用旧的称谓也是正确的,表明学生也可以理解所学知识,只是需要规范和统一,因此纠正还是很必要的。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2
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念。
经过学校领导xx老师的点拨以及同事们给我的宝贵意见,现将我的教学反思反馈如下:
首先,课前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虽然我有自己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物体,但是还缺少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准备,以致于在课前导入就与课堂内容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准备这部分如果把老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结合起来,我相信在导入时应该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渲染气氛。
其次,在巩固练习这部分中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够丰富,这部分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教学中,我只采用了一种小游戏,让学生拿着一个物体说说自己看到的正面、侧面以及上面是什么东西,再加上教材中的练习来巩固加深,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在教学语言上还有待加强。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语言是我努力奋斗的方向。比如,在上课前,我采用体育课上的“立正”来整顿纪律,其实这种语言不适合出现在教室里上课,显得比较粗俗,还有鼓励性语言还不够丰富,只采用“棒、棒、你真棒”这种形式,不够新颖、创新。当然,有以上的不足之处,也有几个好的方面。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实际上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这堂课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学得有声有色。他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其次,我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课堂上乐学、敢学;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验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
总之,我时刻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我有方向,努力奋进,前方的路一定是亮着的。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3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分析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让他们小组合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先去“搭一搭”,再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试着把看到的图形在本上“画一画”。和小组的同学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这样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解决,改变了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到讲台上观察,另一部分孩子没事干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时效。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后,孩子们对从不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垒起来的图形得到的结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通过合作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大家的'想法。孩子们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给了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当然在学生的操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相关指导和“见机行事”,因为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行事,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操作感悟中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随笔05-13
观察物体的教案07-12
中班教学观察随机随笔06-27
观察物体数学教案03-25
观察植物的随笔08-13
今日观察随笔03-24
幼儿观察教育随笔04-29
教育随笔观察趣事07-05
幼儿小班观察随笔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