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精选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
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
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2
这个论点应该是最近在美术兴趣小组的指导过程中想到的,结合 4月24日 的区美术教研活动我的想法更得到了支持。
从何 老师的那节《我们的小学生活》课堂教学来看, 何 老师通过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到让学生用线条尝试描绘,到不断通过欣赏范作提示学生逐渐改进作品,从而丰富画面,完成记忆深刻的一瞬间。这其实就是一个美术创作的指导过程,一点点深入、一步步改进,逐步完善作品。本课的亮点可能不在指导的.过程,而是被最后绘本展示的集体效果掩盖了,不说 何 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少了些具体而个人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就单纯地说这个过程是较正确的,特别是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做的,如果做好了,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更体验了成功的整个过程。
这一点在一两节美术课堂展示中是无法体现的,而这节课其实是个大的单元课,很多美术老师都尝试过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单独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本绘本。这样才能保证绘本不单单只是形式,更有一幅幅充分丰富的画面。这就是个长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常常就需要这个过程。
我想到了曾经上二年级《刮出过的画》时,一直就有一个难题。让孩子辛苦涂好的颜色,孩子终于可以刮了,可他们早已失去了耐性,一两下就刮完了!这让我很恼怒,怎么就一点耐心都没有呢!后来才发现,是他们不知道如果继续下去。于是我尝试挑选几幅不同问题的作品,先拍下原貌,然后帮他们点点修改,尽量保持二年级孩子天真童趣的一面,再把修改好的作品拍下来,将作品前后做成同一张画面,以便孩子比较。结果效果非常好,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哪些地方增加了,效果有什么不同,再将其它孩子的作品返还给他们,鼓励孩子继续修改,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孩子都喜欢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作品,因为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变“美”变丰富,他们体会到了意外的欣喜。
在后来几个课题报告中也不难看到美术创造的渐进过程,特 别是黄 老师所说的蝴蝶效应的研究成果,一个个活动的的组织到个体创作到最后完美的展示都付出了学生和教师们辛勤的汗水。
美术就是这样,将无声的纸笔变成有你我人生故事的画面,而在画面上创作的人是生动鲜活的,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生活的过程和创作的过程,这是欣赏一幅完整作品的旁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最最珍贵的财富,这才是我们愿意无怨无悔付出的原因。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3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单纯的技法传授和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画教学以多元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国画教学的探索,对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核心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背离。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国画教学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培养、教法探究、创造力激发三个方面对教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欣赏国画,培养兴趣
国画欣赏是国画教学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忽视换面的层次和细节,易将画画得过小或过大。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画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强引导,通过欣赏名画、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并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如赏析齐白石的《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虾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并熟悉虾的结构。以此循序渐进的引入国画用墨处理的技法,让他们了解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纵笔墨的,在下笔画虾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当学生了解国画技巧之后,他们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基础。同时大量的欣赏名师大家的国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国画只是教学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但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它为后续的教学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欣赏国画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视。
(二)丰富教法,积极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主要指儿童水墨,学生主要是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再通过毛笔在宣纸上展现出来。它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操作。可以涉及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同时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中的文化和韵味,这边需要教书的示范和传授。墨色的交融,湿、浓、干、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础的国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问题的探索。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便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提问如:“刚刚的丝瓜好看吗?”孩子们的回答各异,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与热爱,这时教师再切入主题传授知识便简单自然的多了。
(三)示范教学,激发创造
教师的示范在国画教学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画技法复杂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想了解这些文化,示范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泼墨、甩色、以水撞墨、以色冲墨、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可以极大的技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习国画初学期,教师不需对绘画内容做过多干预,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只关注学生对基本技法的掌握即可。当学生对基本技法熟悉后,教师便可教学生画些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这些练习简单易学,可以为学生灵活操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丝瓜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丝瓜的藤蔓加以想象。丝瓜的藤蔓宛转弯曲,学生可能会把藤蔓想象成龙、蛇、虫,这些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以受到约束的,况且这些想象也可以使孩子对传统的国画技巧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即可。正所谓“实践才会出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往教学往往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盲目的指导学生去创作。一味的去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反倒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画作多是随心所欲的涂鸦,缺乏对颜色的掌握,画面布局的掌控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因此显得呆板而单调。而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实践的不足。首先国画讲究对画面构图的掌握,注重画面的层次和景物的取舍。经过前期名作欣赏和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具备了构图能力。其次,国画讲求线条变化和笔墨的浓淡,学生从墨色的变化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勾勒线条描述事物。并且国画创作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从花鸟鱼虫到山水人物,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众多实用的技能和技法,又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又学习和体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4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虽然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觉性弱。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简单的记忆去作画,效果不好。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
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上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5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受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 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
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6
片段一:美术课下,我照例去教室里转转。还没进门,就有孩子向我飞奔过来。
“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画……”
“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
“老师……”……
那一刻,我被这些画纸包围了。“慢慢来……恩,真漂亮!”“我进教室看好吗?”……
进了教室,发现黑板上也早已贴满了孩子的作品。又是一批人冲过来。
“老师,你看,我的画在这里。”
“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池塘”……
我示意他们不要拥挤,这才仔细“欣赏”起这些作品来。眼前的这幅画挺“抽象”的,说句实话,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画的是什么,便让孩子给我解释。他饶有兴致地开始介绍:“这是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还有鸭子在游泳……天上是彩虹,有七种颜色……”简简单单的一幅画,他却介绍了好半天,厉害!
“你这个池塘为什么是粉红色?生活中有这样的池塘吗?”我纳闷极了。
“老师,你不知道,这是被施了仙法的池塘,里面的水是甜的,所以它是粉红色的……”
哦,原来如此!
片段二:思品课上,我在讲到如何进行课间活动时,便让他们说说自己课间最喜欢干什么,也可以说说同桌喜欢干什么。最后,我让孩子将自己的或者同桌的课间活动用书写或者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只见他们纷纷埋头开始动笔。可是,才一会儿功夫,可爱的小胖墩就举手了。
“怎么了?”
“老师,她画我。”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同桌,“她画我课间出去奔跑、追逐打闹,那是我以前课间做的事情,我现在已经不跑了。”
同桌女生反驳道:“才不是,我刚才就看到你跑的。”(因为我跟孩子们强调,为了安全,课间是坚决不允许追逐打闹的,估计小胖墩是害怕挨批评)
“我没有跑,我以前喜欢奔跑,现在不了。”他一脸无辜地望着我。
我示意他先别出声,向他的座位走去。我暗自在想:这个女孩画画本领真是了不得,居然还能把同桌奔跑的事情画出来,得好好看看。
“老师,给你看,这就是他。”
“哦?”我硬是将快要脱口而出的笑声忍了回去,指着画,故作平静状:“这就是你画的同桌啊?”
“是的,这是他,他在跑。”
小胖墩也附和着:“老师,看,这就是我在跑,可是我今天真的没有跑……”……
从图画来看,女孩的绘画本领真的不高,因为我压根儿就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画上是有个人,但我看不出那人是不是在跑,也真的看不出那是谁,跟小胖墩相比,差别还是挺大的,可这两个孩子就认定画的就是小胖墩了。嗨,他们说是就是吧!
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笑了。人一生中什么时候才是最快乐无忧的?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孩童时代。是啊,想一想我们在孩童时代的`记忆,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最多的就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此刻,我面前的那帮孩子,他们正在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们的心中带着一点本能,一份好奇,几许纯洁幼稚,他们拥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对世界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他们觉得什么都新鲜有趣。在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树可以长到天上,人们可以插上翅膀去飞翔……
众所周知,儿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往往出现不懂就问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和想象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但就是他们生命中的那份透明的天真感染了我,使得我也在努力去向他们靠近,我觉得自己都越发年轻了。记得杜威曾强调成年人和成年社会应该重视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我认为一点不假,孩子的世界较成人的世界,要清澈得多、单纯得多,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他们的天真,让他们美好的天性自由飞扬,也许,那才是教育的意义吧。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7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8
开学第一天的美术课,一4班学生给我的大体感觉是:全班课堂纪律很好,但总体上表现不够积极。整节课上只有5位学生先后主动举手发言(一4 班有47名同学,主动举手的同学才占到全班的9.2%),更多的问题都是我点名回答的。我觉得学生不够主动的原因有三:
一、因为第一天上课,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
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学校专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和开设讲座,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培训,但我们知道,习惯是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形成的。虽然班级里分成8个学习小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求小组讨论时,班级时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看到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这里要做点说明:我校参照新课改的理念并学习杜郞口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个班级都分成6到8组,每组6人(由于人数关系,个别组是5人或者7人,不超过8人)。〕
二、美术课是在下午,学生已经比较疲劳了。
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40到校早读,上课时间是从7:30到11点20,上午有四节课,第节课45分钟,中间有两次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一次25分钟的课间操和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11点20到下午1点30第一节课之前,学生除去吃午饭和午睡的1个小时,其余时间还要进行学习。对于正在发育的初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强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会打折扣(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三、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欣赏课,虽然我在去年已经上过了,并且有相关的教案和课件。但我还是进行认真的准备:查看了新课标关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的'学习目标,并看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美术欣赏”之类的文章,结合去年的教案和课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和课件。中午我把课件拷到了美术教室的电脑中,但在我下午上课之前,学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是我的老婆)打电话过来,说她本要上课的初三教室里的电脑突然出了问题,要到美术教室上课,(没办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课了。其实,学校是有两间美术教室的,但只有一间有多媒体设备。考虑到这学期学生要循环使用美术课本,所以我在开学前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把另外一间美术教室装上多媒体,但是昨天才装好。还有教室长时间没有打扫,所以只能等打扫过才能进去上课。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在一4班教室里上课,但已经没有了上课的节奏了,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论:当然,我对初一4班的这种感觉只是一节课的感性判断,这一感觉是否准确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进行判断。还有,我还需要访谈调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听听他们对一4 班的感觉,这样才能作出一定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9
20xx年,我们七年级美术开始改版。这一年,七年级第一次改版用上了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新改版的教材和我们以往所用的河北版教材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教材,我认真看了教师教学用书,然后在10月的某一天,我认真观看了书后配备的优秀教师教学课例光盘。
这是天津市五十一中的张蓉老师讲的优秀课例《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单元的一个活动内容——优美的校园。这一活动内容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里活动一的内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
听了张蓉老师《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后,我深有感触,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听课感受吧:
首先,张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设计这堂课。
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中,我觉得她在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上颇下了一番功夫,特别是她带领学生制作的取景框以及很多的具有明显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照片,这些都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吧。这些东西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了条件与方便。也使学生对这样的课更加感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动手研究探讨的积极性。张老师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学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摸、耐心地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有感情,就会对它十分感兴趣,对什么东西越感兴趣,对它的感情也就会越深。
张老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围绕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其次,张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新。
我认为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对于绘画的透视关系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说,更需要用直观的景物来让学生来观察,理解,分析,归纳,再到得出结论。而张老师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做到了这一点,她让学生利用取景框开描绘眼前的景物和照片上的景物透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自己的动手探究来总结得出风景画以及物体透视变化的规律。并且张老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她的教学方式比较新,她改变了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从张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像她这样的课就是强调学生积极的参与,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以及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她的.课上活动方式多样化。体现了她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具体来说,在这一课里,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学生分头搜集资料。搜集大量具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照片和制作取景框。再由教师组织大家观看校园的建筑物,组织大家观察,交流,指导大家正确地在取景框上描绘出眼前建筑物的透视变化。最后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得出透视变化的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不同,体现了目前基础教育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观看张老师的教学光盘,我认识到张老师与以往传统的美术课不同,传统的美术课它是把透视的知识由老师去说,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张老师她却把班级的同学分成了两组,分别负责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第二个问题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张老师让第一组同学把搜集来的风景照片在照片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上通过描绘、勾勒建筑物的轮廓或风景的这种透视的现象,来了解透视的这个变化,第二组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通过观察远处的建筑物的透视的变化和现象,来让学生体验透视的理论和知识,张老师的这个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的这个教学理论,也就是说,他是主要让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体验,描绘来了解复杂的透视现象。这种教学的方式把透视这种枯燥的理论变成了学生主动地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只要通过最后的她在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在这一课堂上学到,了解了透视的知识,这些透视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后的体验,然后了解到的透视变化规律。所以我认为张老师的这些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没有活动的课堂,特别是艺术类的课堂是一个死的课堂,在如何将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张老师的这堂《多彩的学习生活》一课设计的就较为活泼,开朗。每个学生都没有偷懒,都拿着他们手里的取景框认真地描绘着眼前的景物透视线,张老师让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校园建筑的透视现象,然后利用取景框描绘出建筑物的透视变化得出透视的变化规律就是个不错的活动,跟课堂气氛的整体构建比较统一。这一刻我更在乎的是那份人人参与的过程,只要过程是积极的、向上的,想必学生们的心灵都经历了一次历练与熏陶,多少能给他们的人生成长起到一些促进。在这堂课里学生们的自我感觉都不错。我认为这点很不错。
总之,张老师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们自己的兴趣出发,把学生分成两组来分别研究两个不同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了解认识到透视的基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地方。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0
美国孩子画苹果,教师拎来一筐,由学生拿一个作画;日本孩子作画,教师高举鲜果一个,让孩子们瞻仰一番,便作画去;中国孩子画苹果,是由老师先画一个,交待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呢,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西方发达国家注重的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凡事让孩子参加,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分析和得出结论,再付诸实践。尽管第一次画得像鸭梨,第二次、第三次就可接近真的了。我们中国教育孩子是唯恐交代不细,画面里较多饱含了教师的观察分析和结论,却少有孩子的参与,琢磨和思考,缺乏了想象和创造,没有了绘画的激情,尽管能看黑板上的苹果画苹果,离开了黑板什么也不会了!
再比如,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画着故事里面相同的一个画面,比如“龟兔赛跑”等,画着一个造型的花、草、动物等,图解看概念化、简单化的图形,模仿简笔画之类书籍里面的画面,这种经过训练的“绘画”手法,无疑过早地使孩子失去想象、失去自我,有了依赖性,给孩了们天性的发挥带来很大麻烦。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1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2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 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 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3
星期三午时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头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必须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教师,您细心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之后全班幼儿一齐说:“教师,您细心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头的桌子:“教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并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必须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欢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班的幼儿,有好几个午睡习惯差的。在他们睡不着或睡不好时,我都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入睡,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如果仍然有睡不着的,我经常会说一些吓唬他们的话。如;会对他们说“此刻大家小朋友乖乖睡觉的时候你们睡不着,等小朋友们起床后,你们睡不着的继续留下来睡。”这样的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可是从来没有执行过。
昨日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可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样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可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
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教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必须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教师,我要乖乖睡觉的”。果然,在今日的午睡时,孩子们的表现较好。从这件小事能够看出,我们教师,不管应对再小的孩子,我的言行都应当做到一致,不然,我们说的话起不到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4
美术课上老师要不要做示范?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就不主动思考探究了,绘画、制作时照搬老师的范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师则认为应当作示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是必须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适量的、适当的、适时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家作品和学生作业,毕竟版面有限,数量少。老师现场做了示范,学生兴趣特别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美术技巧。
虽然现在的美术课强调课程的本位性,,不强调技法,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要学习。如中国画的勾皴点染,如果不示范,学生就不明白什么是中锋、侧锋,什么是斧劈皴,什么是荷叶皴,这些专业术语只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教学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观清晰,具有过程的展现性、亲切感和易于接受的特点,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理解与借鉴的基础上,脱离范画,表现自我。
其次,老师示范的`目的意在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表现的难点,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和结论。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想。因此,示范时力求”活“与”精“,只示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学生就变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范要有正反两方面。在美术课堂上,比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时正反举例,更直观。如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时,老师不能只出示正确的透视范画,还可以出示几张错误的透视图例,比较之下,学生更容易掌握透视知识,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第四,老师示范要有“度”,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示范时要“少”而“精”,适可而止,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对于技法、重难点要全面示范;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不能直接画在学生作业上;修改示范要及时,又不能太多,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住方法。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示范。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中的示范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积极探讨示范方法,彰显美术魅力。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
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样上《画苹果》这一课,美国小学生画苹果,教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自己拿着一个苹果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并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最后中国学生画得最像。
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儿童画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每个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对学生的评价的标准,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而在于画的过程以及闪光的点子。每个儿童对待同一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如果教师要把他个人的(成人化)想法硬是塞给学生,或者拿着一些“范作”让学生去借鉴甚至是临摹,那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局限与“范作”或教师的思维中,从而哪来的想象和创造?现代教育中有一个教育观点:“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儿童;“教”,就是创造一个有问题的情景,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创造精神。教师应该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画,学生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儿童个性的体现。只要画面中有儿童自己的想法,就应该适当地表扬。这样的教学,对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传统的儿童画教学总是按照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这样画面是工整了,但也从另一方面局限了一部分儿童的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一些胆子比较大,喜欢创新的儿童敢于突破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实践,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思维潜能;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国内、外儿童运用的比较优秀的创作形式来让一些喜欢思考的儿童进行选择,如:在背景的处理上突破传统的用油画棒平涂的形式,而用点、曲线、小色块来取代,处理完的背景活泼、生动;对于主体物的处理可以用渐变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涂色,这样,儿童的作品才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结果。从而展现出儿童的个性 。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的美术教学随笔04-13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12-01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05-14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精选15篇05-14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03-10
美术教学随笔04-10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8篇02-06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8篇)02-06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汇编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