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朱自清散文经典作品

时间:2022-11-13 17:03:5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自清散文经典作品

  朱自清是我国的散文大家,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朱自清先生的优秀作品,请看下面:

朱自清散文经典作品

  朱自清散文经典作品 篇1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散文经典作品 篇2

  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

  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

  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

  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

  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

  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

  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

  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

  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

  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

  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

  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

  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

  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

  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

  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

  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

  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

  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

  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

  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

  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

  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

  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

  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

  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

  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

  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

  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

  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

  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

  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

  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

  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

  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

  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

  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

  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

  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

  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

  《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

  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

  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

  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倍里尼(GiovanniBell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

  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

  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

  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

  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

  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朱自清散文经典作品 篇3

  雷宝玺绘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散文经典作品】相关文章: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朱自清10-26

朱自清的散文11-11

朱自清散文10-06

朱自清散文精选11-14

朱自清经典散文10-26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10-05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07-19

朱自清散文背影精选09-30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