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舍描写春天的散文
老舍先生不但在小说创作上成就斐然,他的散文作品同样堪称一流,较之小说来完全是毫不逊色,《大明湖之春》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老舍春天散文《春风》【1】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
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一一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
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
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老舍描写春天的散文老舍描写春天的散文。
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两地的春可都被风给吹毁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
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
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
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
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的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
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
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
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
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
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
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
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
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
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象怒海上的船。
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
它自由的刮,我死受着苦。
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老舍描写春天的散文作文。
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百花齐放的春天【2】
“春”字跟我很有缘。
我的学名是“庆春”。
已记不清楚:是我的生日的前一天呢,还是后一天,正赶上立春佳节。
无须去查老皇历吧,反正这是我叫作“春”的主要原因。
立春是一年中的头一个节气。
可以想象到,当初我的父母必是这么看:有子名春,来头必大,定会增光耀祖。
还可以想象到:春字向来是个吉祥字,父母当然希望儿女美似春花,一生吉利,万事亨通。
可惜,我带着这个吉祥字,过了好几十年,并未名副其实。
自幼至长,直到解放前,我差不多没见过什么真正的春天。
自从一会写字,我即在长辈的督促下,每到春节,必找点红纸,写上“抬头见喜”与“出门见喜”,分别贴在屋内与院外。
可是,喜总不来,生活正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足见拿文字当作符咒,求财祈福,并不能有求必应。
用今天的事实证明,真正灵验的是革命干劲儿,不是“抬头见喜”或“出门见喜”。
光抬头,不动手,光出门,不干活儿,喜从何来呢?同样的,只凭名字吉祥,什么什么春,而不干春天该干的事情,虽切盼过好日子,总是妄想。
今年,春天不但真来了,而且来得那么早!立春以前,全国到处已不断传来喜信;工人增产,农民大兴水利,男女老幼一律动手除灭四害,真是大地皆春,人人奋勇,史无前例!这是真正的春天,虽然天气还很冷。
季节是死的,人可是活的,革命劲头儿会叫冬天变作春天。
心里热呼呼的,身上出着热汗,就能作到四季皆春。
“大地皆春”已不再是空话。
“万古长春”也落了实--从今年起,中华民族必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没有春天,咱们会去创造!
说到我的本行,许多作家已经下乡上山,或到工厂与部队去了。
这真应了那句话:“出门见喜”。
出了屋门,见到工农兵,还不是大喜事么?我绝对相信,过个三年两载,大家一定能够写出些象样子的作品,反映民族春天的花明柳媚。
不错,我们会遇到不少困难。
可是,那怕什么呢?工农兵能作到的,我们也就能作到,只要我们肯真心地向他们学习 。
我们的和他们的工作性质虽然不同,可是都需要革命的干劲儿。
有了这股干劲儿,我们也会在文艺工作上来个大跃进。
我们的春天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春天,不管有什么困难,也要百花齐放,春满乾坤!
《大明湖之春》赏析【3】
老舍自步入文坛以来,便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在众多现代作家中独树一帜,而这篇《大明湖之春》也以他本人独特的语言技巧,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北国之春的画卷。
我们置身其中,既能领略这独特的语言,也可通过这语言,置身于这非凡的春天里,浮想联翩,遐思无穷。
光看文章的开头,便可品读到它的高妙之处:作者摒弃了一般游记散文开门见山直述景物的笔调,却直接提笔抱怨春天的“恶劣”:风在昏天暗地地刮,花儿显得毫无生机。
可偏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济南境内的三大名胜,尤其是这看似“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的大明湖才显得风靡全城,并能勾起作者对它的怀念和热爱。
在这里作者显然是借助了反衬的手段,更突出了大明湖在“几乎没有春天”的春天里的独特魅力。
对北国之春进行了一番“怨言”后,作者随后巧妙地增补了一个起到过渡作用的第二段,由宏观渲染转向了微观描写,并在下一段中把所有的墨汁尽洒在他所钟爱的大明湖。
读到最后一段,我们可以说作者已到了描述的巅峰。
纵然春天本身“不给力”,可在大明湖的“支持”下,还是为作者赢来了对济南的些许好感——存在这么多的水,尤为珍贵的是能够存在如大明湖这样的名胜湖泊。
读到这里,作者通过大明湖,终于完成了对济南的情感巨变。
而更为可圈可点的是,这一段的诸多描写,其语言完全体现出了老舍对文字的娴熟驾驭。
通过大手笔的写景状物,我们不仅能很自然地品味什么才是“书画一体”,同样会勾起对作者的创作个性的了解与渗透:读罢文中早已取代清水的用地与河沟,会想到他与京派作品留恋自然、抵触工业文明不谋而合的“京味儿”;
关注如“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这样独特稀奇的句子,则会联系到他写作时惯用的幽默……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之下,春天早已不再是“济南式”的春天,而是历经大明湖沐浴洗礼之后的“老舍式”的春天。
总之,老舍的这篇散文,视其为现代散文史上的成熟之作,并无过高的赞誉。
它以文章自身运用反衬、比拟等手法的纯熟以及主体才思和语言表达的个性发挥,达成了文章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是当代散文写作中,一部值得汲取与借鉴的楷模。
【老舍描写春天的散文】相关文章:
老舍散文精选11-13
老舍散文(通用5篇)11-13
老舍短篇散文(精选20篇)07-19
描写春天的散文诗歌11-13
描写春天散文诗11-13
描写春天的散文(通用33篇)11-14
描写春天的散文(通用34篇)08-12
描写春天的散文(通用57篇)08-22
描写春天的散文(通用15篇)08-31
描写春天的散文300字(精选47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