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4-06-20 16:13:10 随笔 我要投稿

(必备)家的散文随笔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的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家的散文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1

  国离不开家,国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家的和谐稳定。家的和谐稳定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好家庭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不是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美好的家庭应该是全家人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唱妇随,永远和谐温馨的家庭。注意应该是永远和谐温馨!

  其次,我们要明确:要经营出美好的家庭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要制定一个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家庭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家规;二要有一个富有爱心,有责任感使命感,宽容大度,能带头遵守家规的组织者领导者——“一家之主”,当然这个家主可以是家庭“主男”也可以是家庭“主妇”;三要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四要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年的成员都要有所付出、有所担当;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经营好家庭必须制定一个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家庭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家规,以规范、约束每一个成年成员的在家的'言行。诸如“任何情况下都不许说脏话,不许辱骂其他成员、更不能出手伤人”;“家庭的重大决定须家庭成员共同商定”;“注重节约,理性消费”;“家务劳动,是每一个成年成员的应尽义务。谁有空谁就要义不容辞地去做”“抽空多陪陪老人和孩子”等等。对违反家规的成员,要及时予以一定的“温馨的惩戒”比如“真诚道歉”“罚做家务”“背诵、默写相关家规”“自我反思(检查)”等

  一家之主,无论是“主男”还是“主妇”都应富有爱心。要深爱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爱自己。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家主要有宽阔的胸怀,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包容家中每一个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要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家规。切记,要“民主”不要“独裁”。千万不能认为我是一家之主,什么事都应是我说了算。独断专行是经营不好家庭的。家主还要正确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工作再忙也要顾家。

  现如今的社会,是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遭遇各种诱惑。因此每位家庭成员都要有能抵制住诱惑的自制力。否则,家庭中只要有一人为“情色”、“金钱”“名利”等所累,那就一定会破坏家庭的和谐,甚至给家庭带来灾难。此类实例看官应该是耳熟能详,无须多举。

  此外,经营好家庭,仅靠家主一人的奉献是不够的。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年的家庭成员的共同付出,共同担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起经营好家庭的责任。因为,尊重、理解、关爱是互相的,仅靠单方面的付出是难以长久的。再好的家规,是要共同遵守的。

  总之,和谐温馨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才会有愉悦感、幸福感。它和金钱的多少无关;它和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无关;它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百般呵护和苦心经营。

家的散文随笔2

  一直眷念着青春飞扬的校园,以及迷漫在校园里的那种青草般甜涩的气息。虽然青春的码头已飘渺如烟,在随波逐流的庸常岁月里,偶尔的回望,心似乎久枯经雨的芭蕉,摇曳着的新绿泛着幽幽的光泽。

  移居学院附近,内心颇感庆幸。虽非这所小城大学的学子,但这所旧称“师专”的学院,却是我青葱岁月里的一座温馨驿站。她朴素的校园边,曾经是大片的农田,清晨或者黄昏,校园广播站里悠扬的音乐,就如炊烟般袅袅升腾,继而如潺潺秋水,缓缓流淌在校园的.每个角角落落,伴随着教室里的朗读声、操场上的口哨声、练歌房的琴声……组合成一曲激荡人心的校园歌谣。一茬茬的菜花谢过,一年年的风流云散,一届届的学生远飞,学院依然如巢,安然地静候在新安江畔、隆阜之地,迎纳着源源而来的莘莘学子。

  经常在晚上散步的时候,悄然走进校园,走进一段久违的岁月。校园面积扩大了不少,但所幸老建筑基本还在,还有那些老树,依然蓬蓬勃勃,一种见到旧友的亲切油然而生。校园中弥漫着缕缕桂香,走在熟悉的旧径上,看着那些在阶梯教室里孜孜耕耘的学子,那些在图书馆大楼里遨游学海的学子,那些在操场上虎虎生风的学子,那些在树影路灯下谈笑风生的学子,我不由得肺叶翕张,深深地吸纳着空气中的勃勃青春,还有那淡雅如缕缕檀香般的书香,感到身心轻捷,如同一尾小鱼,悠游在旧日港湾。隐隐约约,已经镌入生命年轮中的那些校园民谣中所传唱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些往日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烟雨一般将我笼罩。黑暗中,我走近一棵树,顺手握住一枝年轻的树桠,仿佛与自己的青春握一个手。

  作为高校,学院历史不长,刚过而立。置身于古徽州这片曾经书院林立、学派纷呈的文化重镇上,学院显得年轻而单薄,就如初出茅庐的青衫学子,正跋涉在千障青山、长河落日里,但却目光清亮,神情坚毅,秉承了一股这片土地上独有的“徽骆驼”的精神。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也如清寒之家的孩子,坚韧,能承能当,脚踏实地,很是受人喜爱。天道酬勤,如今学院已经为自己攒下了一些可以示人的家业,那块牌子在外人的眼里也有了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路过学院的宣传橱窗,见里面密密麻麻贴着许多照片。走近细瞧,原来是学院今年考取国内各高校研究生的毕业生照片,有200多人,占了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1%。暗想起来,学院所在的隆阜,还真是徽州大地上的一块钟灵毓秀之地。清初这里就走出了大思想家戴震,其光华四射的思想,至今令人为之景仰。民国年间,隆阜女中又在这里奠基,徽州的女子教育由此蔚然成风,一时领安徽之先。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依然是徽州教育重地,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又续接上了这一缕文脉。小小隆阜,大有文章。

  突然又想起早年见过的不知是师专中文系哪一届才子在迎新生时撰写的一副对子:新安广迎四海学子,黄山尽镌大块文章。大号楷体写成横幅高踞校园大路上,墨迹酣畅淋漓,笔力一如青春般饱满,在初秋明净碧透的晴空下,旗帜一般张扬。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这股冲霄豪情,有这般万丈青春,又有何锦绣华章做不了?这般想着,心情也隐隐泛起丝丝波澜,一些久远的感觉如蛰伏的冬虫,正拱出春草萌发的地皮,在煦暖的春阳中跃跃振翅。

  家邻学院,仰可瞻望徽州大地星辰灿烂,俯可品味书香感受青春,实乃人生之福也!

家的散文随笔3

  今天在家休息,楼上的鲁嫂家不时播出优美的经典老歌。当我听到《外婆的澎湖湾》时不由得想起姥姥,想起姥姥的音容笑貌,想起姥姥的勤老和善良,想起姥姥的心灵手巧,想起姥姥对我的种种好,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我小时候穿的鞋袜衣服,大多出自姥姥之手,是姥姥一针一线给我缝制的,有时候甚至需要灯下熬夜,夏单冬棉,无不例外。姥姥心灵手巧,总会做出与众不同的样貌,常常招来小伙伴们的艳羡。

  姥姥家有比我大两岁的表哥,还有堂舅家和我一般大的表妹,我更多的是愿意找表妹玩,因都是女孩子,更能玩到一起。我们一起扔沙包、踢毽子、踫拐。玩得最多的是打扑克,接龙、拱猪和十点半,有时候玩到天黑了都不知道回家,还得让裹着小脚的姥姥把我喊回去。

  小时候我常住姥姥家。起初是被动的。妈妈生下弟弟,顾不上照顾我,不得已,就来到了姥姥家。在姥姥家住的时间久了,我根本就不愿再回去,每次父亲回家来休假要接我,我都是哭着回去的。稍大一点,上学了,离开姥姥家,可一遇节假日,我就一个人跑去姥姥家,也顾不上路上害怕。我家距姥姥家十二里路,我都是抄小路,秋天的玉米杆长多高啊,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姥姥很疼我,很爱我,很宠我,有什么好吃的给我留着,等我来了给我吃;晚上还给我讲故事,什么聊斋、三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晚都是姥姥的故事伴我进入甜美的梦乡。姥姥会做做焦叶子——一种面食,白面中加入芝麻和少许盐,和好后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方块在油锅中炸成金黄色——会做胡椒辣汤。焦叶子咸香酥脆,胡椒汤酸酸辣辣的很开胃。尤其是胡椒辣汤中的面筋很筋道,吃起来感觉像吃肉一样香,我格外喜欢。现在有时候想吃胡椒汤了,就自己学着做,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当年姥姥的`味道。在我心目中,这就是世间美食,什么熊掌燕窝,什么鲍鱼海参,都不及姥姥的焦叶子与胡椒汤更美味!

  姥姥家的夏天也很有趣。姥姥家门前有口水井,夏天里,姥姥把酥瓜装到竹篮里,放入井水中,就那样泡着,等我们想吃了,就捞上来,酥酥的、脆脆的、凉凉的,很解暑。姥姥家的院子很大,院里种了好多树,有杨树、柳树、槐树、榆树、桑葚树、石榴树、葡萄树。春天,榆钱、槐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上树撸榆钱,摘槐花,正像一首儿歌里唱的"东家妞,西家娃,采回来榆钱过家家",那榆钱饭,也是春天里的美味。一到夏天,树上的知了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晚上,三舅会带领我和表哥表妹在地上点起一堆篝火,使劲摇晃树干树枝,刚刚还闹得欢实的知了,就都纷纷从树上飞下来,自己投向篝火里。我们把他们一个个逮住,交给姥姥。姥姥把知了掐头去尾,洗干净,用盐、料酒,还有少许酱油淹一会,再到油锅里炒熟,满院子弥漫着香气,早就勾来了我们的馋虫。等我们吃得差不多勒,姥姥又从水井里捞起一个大西瓜,切开来,又沙又甜又清凉,我们在理理口,解解渴,开开心心听姥姥讲故事,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个进入甜美的梦乡。

  夏天的夜晚,或皓月当空,或繁星闪烁,坐在葡萄架下,边吃美味,边听姥姥讲故事,该是多么幸福惬意的生活呀!

  转眼我长大了,姥姥也老了。忘了是哪一年,姥姥胯骨股折了,卧床不起。神志不清楚了,可唯独还认得出我。我在外地上学,那次回去看她,她喊着我的小名,问我“回来了”“想吃焦叶子不”。卧床久了,姥姥身上生了褥疮,动都不能动,一动痛得要命,那样痛苦地躺在床上,得多痛苦呀!我哭着跟父亲说:你是医生,不能给姥姥做手术吗?父亲说,姥姥都90岁了,做手术麻醉那关就过不了。就这样,姥姥去了,我再也回不到姥姥家了,再也回不到我童年的快乐乐园了!

  姥姥已经故去多年了,后来,我也成为一名医生,也常常遇到年老卧床的病患,也常常回想起我病的姥姥。今天,楼上一曲《外婆的澎湖湾》,又将我带回童年,带回在姥姥家的日子,想起了姥姥,禁不住又泪零如雨……

家的散文随笔4

  走进夏天的田野,心思如阳光一样灼热,灵感如庄稼一样旺盛。

  夏天是一位画家,这位画家以大地为纸,以阳光为笔,浓墨重彩,色彩斑斓。水稻金黄,棉树墨绿,青山如黛,溪水如银,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多么丰富、多么优美的画卷啊!

  夏天是一位表演家,玉米们如同京戏里的老生,蓄上了金黄色的胡须,摇头晃脑,登上了夏天的舞台。他咿咿呀呀地哼唱着,耀眼的太阳是他的舞美灯光,悠扬的蝉鸣恰如动听的二胡,震耳的夏雷是他聘请的锣鼓手。整个夏天,农夫们都陶醉在古老而又新鲜的戏曲故事里。

  夏天是一位诗人,水稻是夏天抒写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你看,水田里那一行行排列工整的诗句,是多么的雅致,又是多么的富有内涵——这些诗句正在怀胎,窈窕的身体在水田里发福。微风吹拂,稻香袭人。棉花是夏天撰写的一首叙事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它,抒写在夏天的田野,温暖了冬天的炕头。

  夏天又是一位演奏家,芝麻花吹响了馨香的旋律,吹响了丰收的歌谣。果实虽微小,价值却很高。它们躲藏在一只只小船里,在夏日的山地里,承受着烈日的炙烤,经受着风雨的考验。一旦开花了,那白色的花苞,如同无数只小喇叭,吹响了节节攀升的美好生活。此刻,知了如一位传奇的歌者,它在没日没夜地歌唱,不知疲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几年默默无闻的奋斗,就是为了这个夏天登峰造极的演出。

  夏天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家,把大地上的一切营造得十分热烈和亢奋,草木庄稼,从早到晚,在阳光下快乐地呼吸、成长,它们享受了夏季最丰沛的雨水,承受了最火热的阳光的抚慰,像一个发育良好的壮小伙,筋骨饱满,血脉贲张。

家的散文随笔5

  20xx年,我在大方巷租了一套一室一厅,开始了毕业之后结婚之前的快乐时光。很多年后,大方巷在一次调查中被评为最差街道,其理由是摊贩众多,尤其是下午四五点,很多流动的摊贩,各种奇怪的物品都可以买到,如榴莲波罗蜜、小板凳小竹凳、皮衣皮带、黄盘、非洲玛瑙、新疆羊肉……这些摊点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流动,可能第二天就没有了。我不知道市民朋友们为何觉得自己很高级,看不惯这一切。我非常喜欢这一切,尤其喜欢路口大槐树下的小卖铺,它在门口的黑板上写道:“小本经营,概不赊账”。事实上它常常赊账,我就常常拿了东西就走,过一两天五六天还上。老板说,赊账不是问题,只是很多在这里打工的临走前赊了一些东西,就再也不还回来了。后来我搬走了,购物主要在大超市,苏果华联。这些超市的物品自然比小卖铺丰富,理论上它负责提供人生在世的'一切,但不能赊账,哪怕我和其中的一些人也是熟人。如果你少了哪怕一分钱,系统就不会再往下走,机器停摆。人在这个时刻其实是非常无力的,不管是作为顾客的我还是作为熟人的营业员,大家都必须按照程序走。和大超市给我的感觉类似的是网上书城,具体说就是当当网。从20xx年开始,我一年购书约两万元,不多,但也不少了。最初在先锋书店,然后因为单位离先锋书店远了,加上网络书城有着强大的检索功能和物流,我基本上只在当当网买书。

  有一次我买了一本八开的八大山人的画册,送给我的是一个大十六开的盒子,画册被折叠塞了进去,工作人员使劲塞书的力道似乎还停留在折痕上。有一次我发现当当网把快递业务外包给中国邮政,而邮政的工作人员还像以往一样牛,这些都是让人郁闷的事,真正让我郁闷的是,以我一年购书几百上千的数量,如果在一家实体店,完全可以和老板或者店员成为好友,可以享受礼遇,甚至可以获得友谊。但是在当当网,一切都是流程,下单、付款、收款、配货、寄送……虽然因为技术落后,完成流程需要人工,但没有人在其中,没有人为因素。因为不是特大供货商和特大采购商,我对于当当网而言,只是流程、数据,不是我本人。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无论最近的如家事件真相如何,有一个真相确定无疑:如家等快捷酒店,只是让你睡一夜的地方,它一切的成本和效率都围绕这一点,至于在此前此后发生的各种问题,都被如家屏蔽了。它希望你选择它,然后一夜无事,然后离开。如家的员工不是人,仅仅是流程的一部分,不会跟你做朋友,不负责住宿之外的任何事,哪怕事情性质恶劣,哪怕就发生在自己单位走廊。这就是现代化的悲哀之处,唯有死亡能让人深思一两天。

家的散文随笔6

  在家也有些许天了,许多想做之事却没有付之行动,感觉自己像是在青春的岁月里装蒜。

  出门之人大都有思家之念。在山沟里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也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有的只是铁凝在《哦,香雪》里的那份宁静与祥和。我不曾有香雪的那份为了与外界相连铤而走险的期盼,也不曾有陈焕生上城归来后心里故作的得意,有的只是对与家人在一起时和和美美的向往。

  从山里走出的孩子自小对山水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之情。连绵起伏而又高大陡峭的山峰,给自然披了一层威严的面纱,也为我柔软的心里注入了一份坚强与执着;而秀丽清凉的河水,洗去了我身上与面上的灰尘,给了我重新奋斗的勇气。每年的寒假不愧是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期,给奋斗了一年的心提供了近乎奢侈的保养。

  身边的玩伴一个个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能说说笑笑的人越来越少,这不得不给了我一个警醒——珍惜眼前人。可昔日情深似海且有患难与共的感情却经不起岁月的腐蚀,吵吵闹闹的日子让那仅存的一点点同情都消磨殆尽。这也让我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一度产生过怀疑与恐惧,小心翼翼却还是不敢触碰。也许这就是女人的悲哀,旧时的女人如衣物,抗拒不了喜新厌旧的心;新时期的女性在取得了基本的生存平等权之后,却被社会以“女人可以像男人一样工作”的舆论而挤压的近乎已无立锥之地。二姑好似张洁《诺亚方舟》里的一位女主角,家与工作犹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只希望不要以悲剧告终。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是在家的生活之道。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追求的利益,可就是这点倔强却成了他人眼中的不近人情,好强之人狭道相逢好似磁铁的同性相斥。唯有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方可减少不必要的争执,营造出社会推崇的家庭和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次归家,望着已被拆了的老屋,那青色的大门上挂着的锁都已生锈,三位老人相继离我而去。自爷爷去逝之后,我没有再踏进老屋,尽管过年会回去,可是父亲和伯父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老屋成了一个堆放弃物的仓库。只有每次去大伯家的时候经过老屋门前,眼睛再也管不住地投向那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总是踮起脚尖想去看清里面的一切,当看到那张破旧不堪的老床还放在原来的位置,鼻子总会酸酸的,曾经的我总是跟爷爷奶奶挤在那张床上,记忆中的它是那么的温暖,而今……尽管眼前如电影般浮现了昔日在老屋几世同堂的欢乐,可如今的残垣逼迫着我不禁感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也许必有一方做出牺牲,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有舍才有得吧!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我们向着目标奋力挺进时,却发现我们忽视了最亲近的东西。为了求学,我们行万里路,离开生养我们的'故乡;为了成长,我们历尽艰辛,离开疼爱我们的父母。人们常说:“当你不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却最需要你。”然而为了梦想,我们都一一将它忽视。可是,当我们在外面闯荡时,当我们忘乎一切的为了梦想拼搏时,有一个东西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那便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心里最软的一处。也许,只有当周围只剩下了安静,忙碌的心才会找到它的栖息之地。

  为了生活,新的一年家中的人又各奔东西,也为了追梦,我甘愿一如既往地做那位追风筝的人。也许我这颗米粒是世界上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颗粒,也时常为人所忽视。可是,在我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周围时时飘来米的清香,因而眼中满是洁白。即使倦了、累了,也一个人静静地躺着,用沉默代替一切。捏在手里的火车票,告知着属于我的那方净土,仍需辛勤耕耘。那辆唯一的大巴装载着许多山里人与山里人的梦,正蹒跚的犹如岁暮将至的老人前行着;也好似慈母送儿,因不舍而迈不开步子。

  然而,家,你可知道?我的人生之路只因有你而不再孤单、胆怯和退缩。昨夜你对我一笑,酒涡里掀起狂涛,我愿化作一片落花在涡里左右打绕,昨夜,你对我一笑,我开始有了骄傲,打开记忆的盒子,守财奴似的又数了一遍财宝!

家的散文随笔7

  盛夏,骄阳似火,碧空万里。徘徊在校园里,一阵微风迎面吹拂,杨柳在风中轻轻摇曳。燥热弥漫在空气中。空旷的操场不见人影,球场上也没有了往昔的喧哗,整个校园在炎热的气氛中异常沉闷。

  漫步在熟悉的石子路上,脚步没有了昔日的平缓与自如,有些沉重。回忆、过往开始在脑海泛滥。也许,真的要离开了,要和这里告别了。一幕幕往事残缺或不残缺、完整或不完整地浮现在眼前。忆往昔,情感在这里泛起阵阵波澜,曾经苦苦等待,只为那回眸一笑。或许,是前世的错爱,导致今生的擦肩而过。有欢笑、美好,但这根本不会成为生命的永恒。彼此的相遇,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的一刹那,瞬间的光辉,稍纵即逝。

  也许,人生是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段会在哪里,道路平坦亦或崎岖,光明亦或黑暗。但我始终坚信,即使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也会峰回路转,终将会看到柳暗花明的未来。

  人总是在离别中成长,在离别中成熟,也是在离别中懂得生活总是那么不可预测,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因此更加懂得珍惜。不敢想象一旦离开,我该如何释怀。也许,离别往往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但是毕竟有太多的不舍。

  年华的转角处,生命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早已定格在流年的印迹中。六月,鲜花怒放,一场关于青春的盛宴,已经远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当一切即将终结时,泪水湿润了双目。过往是一指流沙,初次的相遇,惊艳了时光。我们置身于时间长河里,随着河水缓缓流淌。最终,光阴将我们伤的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初见的美好。我们的一路心灵历程随河流归于大海。在记忆的心海里,再也找不到家的方向,生命的归宿。一指流沙,散落在年华的每一个角落,无影无踪,是逐渐模糊的残缺。

家的散文随笔8

  春秋战国时期,风起云涌,遇敌可跳绕而行,运筹帷幄的“格五”游戏诞生,与今天的跳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我心中,跳棋则是家的印记。

  记得那一次,夜色漫了上来,家中亮起了暖意融融的黄白色灯光。我终日埋头于书本之中,生活节奏愈加匆忙,内心焦灼,似乎道路上有万千阻碍,却无人相助。“宝贝儿,来一盘儿跳棋吧!”爸爸的男中音瞬间将我从烦绪中拉了出来。

  玻璃珠儿与棋盘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懒洋洋的,我缓缓和爸妈一起把棋子铺排开来。小小的跳棋似重甲厚盔,难以驾驭。我和妈妈师出同门,开场如出一辙,而爸爸则是剑走偏锋。擂鼓隆隆,一场“家庭内战”拉开了序幕。

  棋行至半,三方交汇,呈三足鼎立之势,好不紧张。情之所至,我身体前倾,探着头,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棋盘上的每一个玻璃球,生怕一眨眼,一步棋没有看到。哎呀,刚想好的一条妙计让妈妈的棋子给堵住了。我撅着嘴,仰起头,轻抚下巴,又小声琢磨起来。“棋子落地生根,可不准悔呦!”妈妈的脸红彤彤的,溢满笑容。爸爸又是拍腿,又是扶头,眼睛也笑没了。三口人一起在这小小的棋盘上感受乐趣融融。

  棋至收尾,胜负将定,我又激动又紧张。唉,不慎走错,蜿蜒蛇行的棋路,重峦叠嶂的阻碍,我想要纠正,却在错误的路上越绕越远。妈妈趁势轻拍我的手点拨起来:“如果选错了路,停止就是进步。”是啊,面对现在繁忙的学业,我也应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棋局散后的日子,面对繁重的'学业时,是一张溢满笑容的脸;面对匆忙生活的,是闪烁着光芒的眼神。回想起来,这小小的跳棋正是我这几年来的陪伴啊!

  不留意间,碰倒了桌子上的一沓东西,玻璃珠儿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捡拾起来,小小的玻璃跳棋闪耀着彩色的光芒,而那绚丽缤纷中,则是一抹家庭的温馨,一抹父母绘出的甜蜜色彩……

家的散文随笔9

  樱花四月,南下宜兴,寻访千年陶都,车刚跨过长江,路两边的民房便一下子惊艳起来,那种扑面而来的江南气息让你从心里生出无限的眷恋,我最喜欢的,是那屋檐上的瓦。

  有瓦的地方,便有家。

  说到家,父亲曾不止一次地说,他与母亲刚成家时,家里是一贫如洗,他们栖身的房子是他与母亲用河泥拌着碎秸秆一点点堆起来的,屋檐上盖的也不是瓦,而是从烧饭的垛草里挑选出来的最亮最好的秸秆,父亲说,那时候他与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屋檐上的草变成赭红光洁的瓦。后来,他们不仅真的在屋檐上盖上了瓦,那土砌的墙也变成了砖墙,那红瓦红墙的老宅,成了我们童年里最深的记忆。父亲这一生共建过四次房子,最后一次是1999年时在县城买了一幢独宅独院的小楼。那时的小楼时兴平顶浇筑,屋顶上没有瓦,父亲执意要在原来的屋顶上重新起梁,又买来新瓦,一片一片地盖上,父亲说:屋上没有瓦,那叫什么家!

  江南的瓦和我们的不一样,江南的瓦多为青色的单片瓦,“粉墙黛瓦”,是我印象里千年不变的水乡。江南的房屋,有一种天然的妩媚与姣好,与北方直愣愣的四角方方不同,江南的青瓦下有屋顶、屋檐、空斗墙或马头墙,远远望去,如同钢琴上的黑白键,错落有致,玲珑有声,从前庭到后院,这般款款,这般深邃。“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这样的庭院,只合在江南。

  路过沙家浜时,特意去拜访了刁德一的老家,门前依然悬挂着“忠义救国军第五支队司令部”的门牌,只是那屋檐上的青瓦,已经落满了各种枯败的树叶,更有不知从哪落下的种子,在瓦缝间扎下了根,春风一吹,竟然也发了新绿,在阳光下熠熠地生长。背阴的青瓦上,却长满了青苔,墨绿的,深绿的,青绿的,伴着密密的爬山虎的脚,绿意深沉,那深沉里,有光阴的味道。不远处的'春来茶馆里在循环播放着京剧《沙家浜》中《智斗》的选段,阿庆嫂字正腔圆地唱道: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曾去过乌镇,夜晚,在一片华丽的灯光下,端详过乌镇屋檐上的瓦,依然是纯粹的江南黛瓦,只是太琉璃,投射着霓虹的灯,竟有了一种纸醉金迷的魅惑。商贩们坐在沿街的铺面门口,不遗余力地对过往游人兜售着:乌镇特产,姑嫂饼,三白酒……“江南风暖瓦生烟”,不知在曾经的乌镇屋檐下,那酒里,酿造过怎样的醇香。

  最喜欢电影《卧虎藏龙》里的一个取景地,安徽宏村月沼湖,有史料记载,月沼湖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一泓清水静静地躺在村子中央,粉墙黛瓦围列四座,只是一千多年过去了,粉墙剥蚀,青瓦蒙尘。青瓦之上,是无尽的蓝天白云,清水湖边,青石板路幽幽地向前伸展,湖边围坐着浣衣的姑娘,嬉笑声落在湖水里,又迸到屋檐上。忽然想到玉娇龙,那个为了爱情执意剑走天涯的女子,这千年的屋檐下,可有谁还记得她曾经的韶华。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小时候读梅尧臣的这首《陶者》,心里就会闪过莫名的悲凉,其实很多人都是一样的,一生忙碌,只不过是为了寻求头顶这片遮风的瓦。一家,一瓦,岁月匆匆,时光留痕,那屋顶的一蓑烟雨里,又湮没了谁的韶华,于是,想起苏轼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家的散文随笔10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类似的回家过年的声音在微信老乡群里此起彼伏,大家都忙着在群里晒火车票。这一切意味着新一年回乡的征程又将开始,这感觉越明显,淡淡的伤感就会再一次萦绕在我的心头。

  回家过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离家越近,心里越发感到惶恐与不安。当熟悉的工作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你是否与我一样有很多的困惑。如果不回家是不是就不会去注意时间的流逝?也来不及停下来思考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当看到昔日的小伙伴与朋友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似乎变得很陌生。如果不回家,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是不是就不会发现爸妈的白发开始多了很多?但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又该去向何处?

  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身就是痛苦,所有的娱乐和欢悦都是短暂的。但或许正是这样,我们需要读书,你可以从中找到乐趣。你需要自己的信念与爱好作为人生旅途的支撑,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目标。也正是这样,我们需要回家,回家让你明白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与你在一起的时间都会越来越少,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与悲伤,珍惜曾经与你相遇的每一个人。

  海格尔说:“人是一种奔向死亡的存在。”人永远都在旅途中,正是这样我们更需要回家,回家让你可以暂时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是家柔软了时光,所有的孤独与痛楚都可以暂时的尘封,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因为这每一个瞬间都会融汇到你的血液中,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脚步更加坚实而有力。

  唐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回家的犹豫与不安或许很多人都有过,正是这种“情怯”让回家更有仪式感,因为回去一次就意味着少了一次,怪不得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滋生一种淡淡的伤感,这或许就是人生,这或许就是回家的全部意义所在。

家的散文随笔11

  第一年来海南,先到的三亚,住在渔村。房东是一对三十多岁的青年夫妇,男的叫阿强,女的叫阿果。上有老母亲五十几岁,下有两个儿子,一个九岁,叫阿财,一个七岁,叫阿富。两个小孩一个读三年级,一个刚上一年级。另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二十八九岁,瘫痪在床;一个二十五六岁,还没成家。一家人前一年盖了三层小楼,妈妈领着瘫痪儿子住一楼,老三住三楼,阿强夫妇领着两个儿子住二楼。按理说,每层楼只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一家人已经住得够满,不太具备出租的条件,可能是为了增加点收入吧,硬是招了两份租户,我们是其中一户。三楼还好一点,老三住一间,一早就上班走了,一天不回来。另一间卧室和一个露台当厨房给一个租户,还算完整。只是这个租户是我们同来的伙伴,年龄又比我们稍长,我们就发扬了风格,把三楼让给了他们,我们和房主住在了二楼。二楼的两个房间,原本是夫妇俩一间,两个孩子一间,现在他们在自己的屋里又支了个简易双人床给孩子睡,原来孩子住的一间租给了我们。厨房只有一个,没办法,给了我们,他们一家和老母亲都在一楼一起吃。卫生间也只有一个,那就只好大家共用了。两个大人整天不在家,还好说,两个孩子就不行了,每天洗澡冲凉上厕所,玩起水来更是半天不出来,经常排不开,诸多的不便。电视也是和房主合着看,周一到周五和大人一起看,周六和周日是孩子的。也没有办法,谁让咱图便宜呢,月租一千也只能住这样的房子了。

  渔村都是当地的疍家,世代打鱼为生,原来的日子很苦,也是靠老天赏饭的日子 。解放后改善了许多,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三亚成了“候鸟”的集聚地,房子身价倍增,渔民们把自己家的房子都尽可能的扩大翻盖,横向里没有地方,就向空中发展,渔村成了房子的森林,有的墙与墙之间只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没有窗户的黑屋子比比皆是。即使这样,由于租金比酒店的便宜,所以租房的人还是越来越多,搞得象阿强家这样条件的都招了租户。

  住了一段时间,看出了点门道,疍家的男人比较清闲,女人要担负大部分家庭劳务。在那里住了两个月,阿强外出上工的`日子不足半月,好像是帮人修机船,剩下的日子都是在家赋闲。而阿果和他的婆母一直都在打工,每天很晚回来,有时现做饭,有时是阿强饿不过,做好了,还能吃口现成的。这时阿果会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表现出非常满足的样子。 吃完晚饭已近十点,阿果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南方人的习惯,每晚必冲一次澡,换一套衣服)。不光阿珍家,渔村好像就是这样。赶上几次有人家办喜事,更是壮观。一早可能是从出租处拉来桌椅板凳,锅碗瓢勺,还有柴火,焦炭。只见几个中老年妇女一阵忙活,三四个大灶就搭起来了。支起大锅,点上火,放上水就开始打焯,放上油就开始过油,干得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男人们也来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围在一起喝茶,打牌,聊天。整整一条巷子,酒从早喝到晚,最后还要唱渔歌,直到深夜。这是第一天,是序曲。第二天才是正日子,酒喝得更欢,歌唱得更响。第三天吃过中午的酒席,方才收尾。还是那些中老年妇女,一转眼就把锅灶桌椅所有东西都收拾没了,跟变魔术一般。小巷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女人们依旧去上工,男人们凑成伙一群群的坐在门口喝茶,聊天,打牌。

  日子一长,逐渐和两个孩子也熟起来。因为是房主包水包电,所以每天由阿财负责给我们送开水,小家伙很认真,每次我们回来都会有烧好的开水放在那里,自己提回去就行了。两个孩子虽然只差两岁,可阿财的哥哥味十足,总是哄着弟弟,让着弟弟,经管着弟弟。一同洗澡,都想先洗,可阿富喊完1,2,3,本来站在前面的阿财却总是假装跑慢了,输在弟弟的后面。当然,调皮的阿富有时刚喊完2,根本就不喊3,自己先跑了,哥哥也不计较。

  有一幕更让人难忘。有一次我们从早市买菜回来,一进门,看见阿财恭恭敬敬的给设在大厅里的爷爷的牌位上香。这才明白,为什么老爷子的牌位那里总是香烟缭绕,原来每周或是过年过节家人都有上香,一般是老太太和阿财两人居多。阿强的父亲好像是海军,在一次什么事故中因公殉职,看照片当时还很年轻,现在能够享受到长孙的祭拜也是莫大的安慰了。

  一天天,大人忙,孩子也忙。每天早晨,阿财督促着阿富早早的上学,帮弟弟记得带书包和红领巾,不然顽皮的阿富准会出错。晚上五点回家,吃完晚饭,又要上补习班,直到十点左右才回来。我们就很奇怪,那么小的孩子,才一年级,三年级,有什么功课学校里讲不完,非得上什么补习班呢?而且费用不菲,每个月一个孩子一千!象阿果这样在外面打点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一个月恐怕连孩子上补习班的费用都不够。说起这些,阿果会充满希望的说:“过段日子阿强出海打鱼就好啦。”可是,直到我们走,也没看到有人找阿强去打鱼。

  告别的那天,由于走得早,孩子们还睡着,没看到小哥俩。只是嘱咐阿强夫妇,要好好地培养孩子。两个孩子很聪明,很懂事,千万别耽误了。夫妻俩认真的点头答应着,坚定的说:“是,孩子的事肯定是大事,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是啊,日子总是在一天天的过,孩子总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小哥俩该长高长大许多了吧,阿果和阿强都好吗?

家的散文随笔12

  黄家湾有号大人物,那就是五保户田显龙,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出名的不只是他,还有他们家那五保户头衔,因为他们家有三个五保户,母子三人。按说有儿子的母亲就不应该被称为五保户,别急,接下来就听我慢慢解释。

  龚老太太夫家姓田,独子,当初还是小龚的她嫁过来才三天,丈夫就被抓壮丁拉走了,自此小龚便一直等待。而这一等,十几年就过去了。田显龙当初还姓王,才三岁,父母早逝,大他六岁的哥哥王世勋便背着他到处乞讨。也不知道他们打哪来,在地里干活的龚老太太看到兄弟俩饿得快走不动了,便抱着田显龙、牵着王世勋回了家。本意是招呼兄弟俩吃一餐,可无处可去的兄弟俩也没有提出要走,赖在田家住下了。龚老太太一合计,反正自己也没孩子,年龄也大了,许是也因为可怜孩子,就向哥哥提出,若是他们愿意改姓田,就收养他们。哥哥已经是有些主见的年龄,坚持不同意,弟弟听说有吃的,高兴的点着头,至此,这对亲兄弟便成了两个姓氏,老龚太太也有了两个儿子。兄弟俩并不管她叫妈妈,而是叫表娘,这是一个很广义的称呼,即父亲表兄弟的妻子,于外人面前,也不至于尴尬。

  王世勋人老实、憨厚,一直没说上老婆。田显龙识得很多字,能说会道,也不知道他从哪收罗来的那些故事,总之走到哪都能有笑声。他身材高大,年轻的时候很有女人缘,可他没什么主见,眼看快到家的.媳妇儿,只因外人开玩笑的一句:“显龙哥,你媳妇儿脚那么大,以后是留不住的,早晚要和人家跑。”别说,他硬是听了进去,当即退了婚。于是落下了笑话,村里一直到现在都把没主见的人说成田显龙,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上学的孩子,时常听见大家伙来上一句:“哟,你怕是田显龙的徒弟吧!”

  实际上兄弟俩一直受村里人喜欢,只是终究没个女人,老了以后显得邋遢。兄弟俩都热心,看见有背着背篓独自走在路上的孩子,他们就会帮着背回来。那年夏天,母亲将稻谷挑到村里的大晒坝摊晒,眼瞅着上一刻还是火辣辣的太阳突然就飘来几多黑云,母亲当即撂下碗筷,指挥我们兄妹三个朝晒坝跑。我那时候才几岁,现在想来,没帮倒忙就是给母亲帮了最大的忙。王世勋也赶紧跟了来,挑着自家的箩筐,由母亲扫和装筐,他一口气都没歇过的往家跑,还圈好围席,收拾得利利索索,一颗也没掉在地上。眼看就剩最后一担了,天空已经飘起雨滴,手脚并用赶来的弟弟急得母亲直骂娘,王世勋放下担子,把小弟弟抱了上去,吩咐母亲背上我,飞也似的朝家跑。当然,兄弟俩对我们家的帮助不仅是这一次,尤其是父亲常年在外挣钱,农忙时节总也不忘给兄弟俩添麻烦。母亲到现在都感念王世勋的好,经常从我们这收些淘汰的旧衣服给他送去,把他的棉衣拿到我们家脱水,每年杀猪给他拿几斤肉,对那个比自己大出十几岁的孤寡老人,力所能及的帮他做点事。

  田显龙也算手艺人,会吹吹打打,并且嗓子好,即便是现在,也能唱一个通宵的孝歌。所谓的“孝歌”好像只盛行于四川,就是有老人过世后,子女会请上一队唱孝歌的人,伴随着敲锣打鼓,从去世当晚唱到出殡。前面几天只从每晚七点唱到十二点,最后一晚唱通宵。眼瞅着是个轻松活,就是坐着,家伙什也轻巧,可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辛苦,既要嗓子好,又要熬夜,特别是冬天,火兜放在脚边,披着棉大衣,可也冷的够呛。棺材就放在旁边,没冷气那会儿,夏天尸臭味是常事,恶臭扑鼻,唱那几天熏得根本吃不下饭。

  有一日,田显龙在外唱孝歌,主人把一垄猪下水送给了他。那时候龚老太太八十出头了,难得沾上荤腥的王世勋赶紧洗好,连夜放在锅里炖上。他找来一些枯树枝,寸步不离的守着锅灶,时而添点柴火,间或也打个盹。恰逢夜里暴雨,“轰隆”一声巨响,稻草盖的厨房整个屋顶都塌了。龚老太太睡在里屋,迷糊的听见声响,便大喊着:“世勋,田显龙不是在隔壁湾里唱孝歌吗?怎么这会儿还放起了鞭炮?”王世勋愣了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可别说,整个厨房就剩他坐那块还好好的,雨水还在往屋里灌。他把灶头上的草收拾干净,还一边抹着脸上笑出来的眼泪,猪下水还好好的在锅里,只是地上那口小铝锅被完全砸成了“铁饼”。他狂笑过后,望着起来看的龚老太太,“表娘,你看这锅才有意思呢!”龚老太太气得直想用拐杖打他,不关风的嘴骂着:“你这短命的儿,锅都没了,还笑得出。”

  田显龙时常戴个黄灿灿的大戒指,湾里人总打趣:“哟,显龙哥,你戴个金戒指啊?”“呵呵,识货就好。”包着铝皮的两颗大门牙闪着光,他还抬手晃晃,戒指边角处依稀透着黑色。

  “只怕这是镀铜的吧?”村里人都这么议论。农闲时节大家也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自然少不得拿他开涮。

  “显龙哥,你啥时候还是讨个老婆吧?”

  “那急啥,皇帝都还没招驸马呢!”

  有他俩兄弟的地方就有笑声,至于当年被他嫌弃的那个“大脚”女人,后来嫁给了村长。现在嘛,据说孙子都开始相亲了。

家的散文随笔13

  《北纬36°中国行》栏目有一档节目叫《远方的家》,主要反映处在这一纬度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平生最爱旅游,所以我就随着《远方的家》摄制组的镜头游览在北纬36°上,在为祖国疆土的辽阔喝彩、为北纬36°上那些民俗风情沉醉的同时,忽然有一日,我对着荧屏上《远方的家》这四个片头字浮想联翩,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远方的家,那是给疲惫的身心松绑、遮挡风雨的.港湾,是浓浓亲情升华的地方。游子说,远方的家就是村口的老槐树,就是白发苍苍的老爹娘;老人说,远方的家就是叶落归根的故土、就是归宿。

  这个世界现在很浮躁,我感到冥冥之中“远方的家”其实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身边的人总是在匆匆忙忙的奔跑着,以至于火车票难求、高速路堵车,他们在跑什么?看似为生活、为工作、为看望远方的家中的老人孩子,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灵魂深处的“远方的家”。

  有一对年已七旬的老人,一个儿子在省城,一个儿子在老家农村,于是老人就奔波在都市和农村之间。忽然有一天,他们因为年迈跑不动了,于是在哪里定居就成了老人永远的纠结。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一条儿女一条心,老人难以取舍,在省城,老人想念农村的儿孙;在农村,老人又想念省城中的儿孙。家是什么?就是亲情,老人其实就是在找他们的“远方的家”。

  快节奏、多压力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于是我们感到我们“形”、“神”分离,“形”就是没有灵魂的疲惫的身体,而“神”就是我们的心灵、灵魂,就是我们“远方的家”。我们每天苦苦挣扎着,就是试图拉近“形”与“神”的距离,让身体回归“远方的家”,达到灵与肉的统一。

  “身未动,心已远”,也许生活就是一场赛跑式的运动,愿每个人离自己“远方的家”越来越近,不再遥远。

家的散文随笔14

  我想有一个家,房前种菜,屋后栽花,窗外有温暖的阳光,身旁有亲爱的爸妈……

  ——题记

  我写过无数细碎的文字,爱情居多,友情其次,亲情却少之又少。从前更甚,我为爱情里的甜蜜与忧愁伤怀或沉迷,为友人对自己的一句关心或懂得感动得不能自已,可大多时候,却是习惯了父母的关怀备至和絮语叮咛。明明知道,在这世上,唯有父母才是无私地最爱着自己的人。

  这并非说明我不是个孝顺的人,恰恰相反,我是个孝字当头的人,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爱,才会很少流露于笔端。提到“亲情”这个字眼,我的心是沉重的,也正是因为自己是个过于重情的人,父母对儿女的爱和好,我都点点滴滴记在心里,填满了我的心,成了一笔厚重的记忆。写,写不完,不写,唯恐老去的时光匆匆,我们却忘了他们的青春。

  一、母亲的温暖

  对于父母的记忆,大多是在他们离家以后。那时才开始记事,也渐渐学会了懂事。我想,也正是因为父母去了异地,作为家中老大的我,才早早地成熟了。自己面对生活上、学习上的难题,一路特立独行,直至大学毕业。这么多年的春夏秋冬,我不得不承认,离开了父母的孩子都是孤独的,那种孤僻是扎根在骨子里的,并非表面的笑脸可以融化的。不置可否,文字,就是孤独的产物。

  很多人说,我的文字有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因素。想必,缘于此。

  说到母亲,无疑想到了“母爱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是的,我相信,女人是一个家的灵魂。我的妈妈不一定是一位多么优秀多么贤德的女人,但她一定是最爱我的女人。

  对于小时候的记忆,我是十分模糊的,只有在与妈妈聊天的时候,从她口中得知一二。她总是会对我说着那些陈年旧事,一开口就会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比如说在我刚出生后,十分闹人,总是白天睡觉,晚上哭闹,父母一夜轮流值班,抱着哄着。虽未身为母亲不能感同身受,可单是想想,就已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不易。

  早年,在学校里的时候,她也不会给我说父母的烦恼,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心情。所以,那时候,我一心放在了学习上,拿下了诸多的荣誉,成为了父母眼中的骄傲。虽说这些年,我独立走来,可内心里总免不了会有女儿家心思,期待依赖,期望有爱打开紧闭的心扉,无助时爱哭泣,总是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诉说衷肠,无论什么样的事,只要听到她关怀的声音,仿佛心就能放下。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对妈妈的这种依赖,原来是想要获得更多的爱,来填补父母不在的日子里那些独自走过的空白。

  真正和父母有许多的交集,是在大四那一年的实习之后。此前,我们不过是一年一相见,有些疏浅,有些思念。实习的时候,我毅然地来到了父母所在的江南,与父母住在一起将近一年的时间。毕业后,真正地长成了一个大人,更多地融入到他们当中,才更加明白了他们这些年的苦难,我经常会心疼父母为何如此的辛苦,为我们付出了所有,至今仍然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正是因为这种心疼和感恩,每当提及父母,我总是热泪盈眶。不禁感慨:“父母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啊!”

  那一年是我与父母最亲近的时光,充满了很多回忆。每每想起,或温暖,或心痛,都无比深刻。

  那时候,我对文字成痴,为爱疯狂,除了上班,每一天都要写文章,因而每天都对着电脑数十小时。妈妈总是劝我少玩电脑,别上网了,对身体不好,而我总不以为然地使小性子,不予理睬。那时候,我没少为网络流过眼泪,她见我莫名哭泣的时候,总是很心疼地过来抱着我安慰我、关心我,陪着我一起流泪。可后来,我的腰和颈椎恶化严重了,才不得不渐渐放下了电脑和网络,明白了妈妈当年的良言苦心。

  那时候,我对她说,想出去闯闯。她不放心,放下自己的工作,陪着我去往南京。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俩早出晚归,把南京那个大城市跑了个遍,经常地晚上还流连在无人的街道,找不到住处,也寻不到人家,我脾性一向燥气,忍不住就对她发火,独自跑得很远,不愿理她。她一人提着行李,慢吞吞地走在后面,沉默不语。然后到了有灯火的地方,她见人就询问,终于有了住所,她还哄我不要生气了。就这样流浪南京整整一周,花掉了她一月一半的工资,无功而返。

  那时候,我对她说,我要去西安。因为那里有一个疼爱我的姐姐,虽是出于网络。那时我们全家人都认为不可思议,因为虚拟的网络就要远赴西安,万一被人骗了呢!因了我的执著,妈妈二话不说又放下了工作,陪伴我踏上十七个小时的`车程,火车上那晚,我因腰痛就躺在了妈妈的腿上,她搂着我,一夜未曾安眠,腿都酸麻了几回。短短三天,她随我走遍西安,也不觉疲惫。

  因为我的一句话,她就千辛万苦伴我浪迹天涯。我记得那时候有人说:“你可真幸福,到哪儿还有妈妈跟着”,我是一个经常迷路的人,且一个女孩子家,妈妈自然是放心不下,我也习惯了依赖她,可女儿终是要长大,要独立成家。于是,那年过后,我毅然决然独自来到了上海,进入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每当静下心来,想到那年发生的一切,我仍旧心痛无比,怎么可以那般任性!回想妈妈为我奔波、劳累,为我牵肠挂肚、承受埋怨,我的心便开始下雨。

  我们总是习惯了对外人礼貌尊重,却忘记了对最亲的人拥有耐心和包容。

  印象中,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小事都是母亲在操劳,随我东奔西走,陪我入学办手续,吃力地拎着厚重的行李,包括弟弟的生活,都是她在一路跟随。她虽只是个女人,可却是最温暖的港湾。

  时光匆匆,我们已长大,父母在变老。好希望时光慢些吧,愿她少些白发,慢些老去吧……

  二、父亲的深情

  从不曾为父亲写过只言片语,就像他的不善表达一样。我知道,父亲的爱是深沉的。

  父亲好歹也是那个年代的“高材生”,因了一些外在的差错,未能考上大学,是他一生的遗憾。常常想,若父亲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那么未来一定是前程似锦的,父母也不必外出务工,我和弟弟也有了父母的陪伴。可人生就是这般无奈,不会尽如人意。

  我深知,父亲心里很苦,只是大多时候,他不会说,所有的一切都交给自己的心来承担。他的童年苦,苦于没能上大学,只能做些粗重的活养家,可他生来就有一种文人气质,发一条祝福短信还要押韵,还会给我发打油诗,韵律全都对,不禁感叹着父亲的遗憾。他的心里苦,这么多年里的伤痛,都默默地担在了心里。他对子女的爱也是沉默的,不会表达,只是在默默付出,以至于我们不清楚,更多是和妈妈亲近。有些时候,父亲的爱,还是通过妈妈的口中才得以了解。

  我记得,大学有一年,我晕倒了。父母知道后,担忧、牵挂、焦心,恨不能立马飞到我身边,而母亲的爱是率性的,她会说许多关心的话,会陪着我一起哭,可父亲向来不会表达得那么直接。后来,我听妈妈说,爸爸他那一次是真的着急了,一个劲地求菩萨保佑我没事,还给我发短信说:“宝贝你没事吧,你好好的就是爸爸最大的心愿”。那一次,我才真正地开始重新省视父亲的爱,深沉不语,或许是另一种爱的方式,如高山,坚韧不拔。

  想起妈妈常说:“我们的心整天系在你和弟弟身上,如果你们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们两个还活着有什么意思……”,不是父母,真的体会不了父母的苦心,所以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还有生我养我最爱我们的父母亲。

  前年,爸爸的工作是需要全国各地跑的。那段时间,我看出来了,他很孤独。那一年,我教会了爸妈用微信,经常和我聊天视频。也是从那时,我才发现,先前的那些年,我从来都不曾真正了解爸爸。因为他沉默寡言,不善表达,误以为他是真的不爱说话,不喜热闹,这么多年也就习以为常了。和他也缺乏很多的交流,大多时候我和弟弟打电话第一时间就是想到妈妈。

  那时候,他每天都给我发消息,我也一改往日地给他打电话,听他倾诉生活的琐碎。我明白了,他不是不爱说话,只是平日里我们缺少沟通,没能和他说话,听他说自己的故事。这么多年,我们都亏欠父亲了太多,他需要的不过就是一份懂得与理解,说说心里话。

  妈妈常对我说起,小时候,她脾气也不好,会打我姐弟俩,而爸爸是个好脾气,并且就说,孩子那么小,打他干什么,总是护着我们。印象中的小时候,妈妈会经常发火吵架,而爸爸则一言不发,闷声站在屋外,等家里的风浪平息。这些年,他包容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可,一切自在心里。

  从前,我在心里暗自决定要找一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像大树一般有安全感,又如大海一样包容,还有幽默感,常常一句话就把我们逗乐了。不,那不可能了,在这世上再也没有第二个男人能够像父亲对女儿一样的爱了。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或许这就是一种懂得吧。他也喜欢唱歌,我们合唱了一首《朋友》珍藏着,既是父女,也是朋友。文学、音乐、浪漫、重情,这些大概都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吧。

  老家农村的封建思想是“重男轻女”,更别说是让女孩子上学了。为什么我的父母如此的辛苦?正是因为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了两个大学生。这在我们农村是极少的。是父亲坚定了我的决心,让我读下去。只要我愿意,他们再辛苦也要支持,就这样,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一路过关斩将,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光荣地走完学涯。这也算是延续了爸爸当年未完的梦想吧。

  我十分感谢父亲的这份坚定的支持,爸爸爱我们在心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地爱他。不语,亦是另一种深情。

  岁月老去,他再不似当年如大树一般的强壮挺拔了。每当听到父母身体上有了什么问题,我不禁要心疼那逝去的青春,终究是慢慢老去了啊。我常要对弟弟说:“你现在是男子汉了,不能再让父母为你操心了”,母亲总说:“你们不管多大,在我们眼里永远都是小孩子”。看吧,还有哪一种爱能够比得上父母这般的浓厚呢!我最深的祝愿便是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

  三、我想有个家

  我一直记得,多年前,妈妈对我说的一个心愿:我们家要有一栋房子,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院内种菜、栽花,我们一家人都在一起,那该有多么幸福呀!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许多年了,聚少离多,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希冀、一种归依。家,不仅仅是一栋房子,而是包含了爱。一家人在一起,那才叫家。

  每当和爸妈视频的时候,他们都争着看那边的镜头,妈妈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爸爸说:“是爸爸的小棉袄”,暖心的母亲,幽默的父亲,这样温馨的画面,我多想把时光留住,与父母永远停留在这段时光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父母,赋予最温暖的爱,延续一代又一代。今年春节在家时,我同奶奶从超市里买了些丸子回来,炸了满满一盘子,她喃喃说道:“他们(我爸妈)老是在外打麻将也不回来”,我问怎么了,以为心里想的是不高兴他们赌钱,奶奶却说:“他们不回来,就吃不到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被奶奶这满满的母爱感动了。还有听说爸爸要先走后,她又喃喃自语说着:“再回来又是一年了,唉,明天就听不到声音咯,人也在很远的地方了”,每每听到奶奶这样说,我的心里是痛苦的。我感受到了奶奶对我们的爱,还有那份深藏在生活起居里的母爱,好想永远不离开家!可是,终究要为了我们更好的家而奋斗。父母确始终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

  家人永远是这样爱得深沉,而我有家如此,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能够成为一家人,是千万人之中的缘分。纵使今朝流浪天涯,我相信会有一个家,有果树,有桃花,有春天的气息在萌芽,还有最爱的亲人爸妈……

家的散文随笔15

  时间在你的一呼一吸之间悄悄溜走,一眨眼已经过了四天。7月12日早上,人和物如同往常一样平淡无奇。吃完早餐,我便坐在电脑旁开始工作。

  我打开网站,看到一篇新闻稿,内容是徐闻的菠萝文化,我犹如看到妈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菠萝,因为昨晚妹妹打电话和我说她一整天都在帮妈妈的忙,忙着种菠萝。我有点内疚,有点想家,因为没有在家帮忙。

  或许上天感受到我的心情低落,中午的时候,淡蓝色的天空被乌云吞噬了,校道两旁的大树被风吹得左右摇摆,仿佛疯狂的`舞者。压抑的气氛在我的周围逗留了许久。终于,轰隆一声,我仿佛听到了千军万马从我的上空奔腾而过,吓得我赶紧关了电脑,钻进被窝里。闲的无聊时,我静静地听着窗外雨滴与石头碰撞的声音、雨滴打在树叶的声音。慢慢地,我陷入沉思当中。

  昨天晚上,我在工作时突然收到一条信息“紧急通知,各位队员在9:30分在篮球场开个短会。”后来到达篮球场才得知,一位队员生日,而且这位队员是第二年跟着“红土情缘”下乡,因为下乡,她没能和家人一起过生日,故而,队长和几位队员瞒着大家,给她一个惊喜,让她觉得红土情缘这个大家庭爱她,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我这个人特别容易感动,看到队员们如此有爱,虽然不是为我过生日,我却感同身受。

  不是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家,不是只有家人才会给我们温暖,不是只有家人才会让我们快乐和幸福。爱让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爱让地球成为一个村落,爱让我们成为一个朋友。

  雨渐渐停了,多日来被热空气包围的种种不适被冲刷的一干二净,绿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绿了,我的心情也雀跃起来了。因为有爱,在哪里都是家,同样的,你爱这个集体,那么你就会有家的感觉。

【家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家的散文随笔06-20

家散文随笔10-08

我的家散文随笔10-09

家的散文随笔【热门】06-20

宜昌我的家散文随笔10-07

家的抒情散文随笔10-09

有你就有家的散文随笔03-22

家的散文随笔大全[15篇]06-20

我想有个家散文随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