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爱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4-08-02 11:41:31 随笔 我要投稿

爱的教育随笔(推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的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的教育随笔(推荐)

爱的教育随笔1

  人和人在一起都讲个“投缘”,若投缘,一切事情做起来都简单,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亦如此。当孩子王十几年来,一向自认为比较有孩子缘的我竟遇到了一件让我尴尬无比的事。

  周二下午,我如往常一样踏入了托班的教室上英语课。伴随着孩子们“Lucy来了”的欢呼,进入我视线的还有一张陌生的新面孔。“Hello,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哇——”回答我的是一阵嚎啕大哭。我很诧异,明明刚才还玩得好好的,难道我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我试着调节一下面部神经,微笑着想继续和他交流,可换来的是更猛烈的哭声。“你走!你走!”这是怎么了?班上的老师怕影响上课,把他带到一边的`玩具角去了。我认识了这个新来的小朋友,轩轩。课还得继续上,在和孩子们互动的同时,我发现离我远远的轩轩正在建构区拼插他的积木,旁若无人。一切随他吧!

  接下来的几节课,每当我踏进教室,轩轩就如报时似地响起嘹亮的哭声,还伴随着“你走,你走”的驱逐声。但我并不恼,我摸出了规律。轩轩只是哭上几声,你只要不邀请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主动地乖乖搬上他的小椅子去建构区完成他的梦想,不吵也不闹。我也像没事人似地继续上我的课。在关注小朋友们的同时,我会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瞟上轩轩几眼。我发现英语活动渐渐地引起了他的关注。在做判断游戏Yes or No时,手里拿着积木的轩轩摇头晃脑地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Yes/No。看在眼里,我装作不在意,继续冷处理!

  一次英语课,小朋友们尝试用积木条来拼字母,我看到轩轩用渴望的眼神关注着活动中的同伴们。“轩轩,你也过来拼吧!”我及时邀请他。他冲我笑了笑,又害羞地摇了摇头。小脸黑黑的轩轩笑起来真灿烂,大概他现在看我不像大老虎了吧!真是距离产生美哟!

  又一次的英语课,我教小朋友们认识Come here/Go back的指令。“Come here,boys and girls!”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朝我身边涌来,没想到,轩轩也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身后。我急忙把他揽在怀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一个迟到的拥抱,陌生的轩轩已经在心里默默地接纳我了。

  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慢慢看着学生成长。”对!要学会守望。别着急,慢慢爱!

爱的教育随笔2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幼儿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必行,行必果。一个无意的小疏忽,可能就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上课时对我对孩子们说表现好的老师会奖给他一个小贴画,孩子们特别高兴,上课显得都特别认真,正讲着课豪豪的'家长来了,因为下午有事提前接孩子,我帮豪豪整理好书包交给家长,孩子显得特别不高兴,我有点纳闷,刚才还好好的啊,我蹲下来摸着他的头问道:“豪豪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小家伙撅着嘴说:“老师,刚才我表现不好吗?”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还没奖给他小贴画呢!我赶紧给他道歉:“对不起,老师忘了,豪豪表现得很好,是个很乖的孩子。”我赶紧把贴画给他贴上,他这才高高兴兴的走了。

  我们老师的一些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比如说某个孩子很可爱,无意间摸了摸某个幼儿的头,朝某个孩子笑了笑……这些言行举止在老师看来稀松平常,但它们在幼儿的心里却都代表着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注。而这些爱与关注,不仅使我们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而且也使幼儿园成为幼儿的真正乐园,成为幼儿真正向往的地方。

爱的教育随笔3

  爱是纯洁美好的,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你的心底。它需要你我去发现,去挖掘。打开你心底的那扇门,爱就会从里面走出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童谣里唱出了伟大的母爱。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怀胎十月的妈妈辛苦的生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看着她从第一次的抬头、翻身、走路,第一声喊妈妈。直到有一天,来到幼儿园,当妈妈把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宝贝交到我们的手里,从此,宝贝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个像妈妈一样的人——老师。

  老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我们要教会孩子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懂得什么是“舍”,什么是“得”。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接过妈妈手中的接力棒,把幼儿园变成孩子的新家,像妈妈一样去爱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告别最亲爱的妈妈,排着整齐的队伍,扶着楼梯走上楼,嘴里不停地说着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小儿歌,妈妈们都放心的离开了。就在我刚走到台阶上时一个孩子在我的身后拉着我的衣襟喊着:“妈妈”!我兴奋极了,把孩子高高举起“再叫一声”,“妈妈”…。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仿佛回到了女儿第一次叫我妈妈的时候,心里充满了甜蜜和幸福。我真想有一个像哆啦a梦的口袋,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装在里面,当我的孩子们需要时,一个接一个的掏出来给他们,就像园歌里唱的`那样“我是一颗嫩芽,享受雨露浇灌。我是一朵小花,长在阳光下。”我们就是雨露,就是阳光,我们要用心地去呵护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

  孩子就像是一幅作品,要看这幅作品是否完美,就要看作者是否合格。我不仅是妈妈还是老师,所以我们应和孩子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用美好的教育塑造幼儿的美丽人生。

  每个人都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特别是我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用爱照亮自己,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爱的教育随笔4

  案例一:

  午餐前的准备活动,很多小朋友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玩折纸、看书,涛涛的一个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此时他把手正放在了嘴巴里,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肯定是在咬手指甲,等我走到他身边,他赶紧把手放下好像有点不好意思。

  案例二:

  管理午睡活动时,菱菱的小被子总是在动。于是,我悄悄的走过去,掀开她的小被子一看,菱菱正在津津有味的吮手指,十个手指头都被吮得湿哒哒的。在平时上课活动的时候,如果她一紧张,就习惯性的咬手指。

  咬指甲是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性行为。指儿童反复出现或不自觉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严重者可发展为咬脚趾甲。一般开始于3~6岁,发病高峰在5~12岁儿童,并可持续到青少年期。从孩子的行为我发现,引起孩子吮、咬手指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①神经紧张和情绪不稳。

  ②模仿同伴的咬指甲动作以至导致习惯。

  措施:

  这样做不但不讲卫生,也很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更影响一个人的外观形象。尽管和孩子的家长说过,家长在家里也试过看管、说教、抹辣椒水等方法,可都不管用,家长对此很头疼。我及时的和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帮助孩子一起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并一起从一下几个方法来做:

  ①定期督促孩子修剪指甲,使其无法咬到。同时注意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防止疾病感染。

  ②厌恶疗法。方法同前面治疗吮吸手指的做法一样,即在每个指甲上涂抹苦味剂,使其在咬指甲的时候产生不舒服、厌恶的感觉,从而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行。

  ③当孩子情况好转时多鼓励表扬。

  ④采用转移注意力办法,以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或活动分散其注意,减少其对咬指甲的依赖。

爱的教育随笔5

  一次晨间活动时,沈靖航正在安安静静的玩积木,浩浩突然哭丧着脸来告状:老师,沈靖航在欺负我。听了浩浩告的状,我没及时地处理,只是点点头,示意他接着玩,然后我悄悄地观察沈靖航和的'浩浩举动。在我观察了沈靖航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沈靖航欺负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他在建构区搭了一把长枪后开心地显耀着,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因为浩浩好奇用积木敲了一下他的枪,不小心将沈靖航的枪敲断了,于是就推了浩浩一把,结果手重了,浩浩差一点坐倒在地上。浩浩又一次跑向我告状说沈靖航打了他。

  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沈靖航叫了过来,问他:你为什么打浩浩啊?沈靖航说:“我没打他,是他敲断了我的长枪。”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离你远一些啊?沈靖航点点头,我又告诉他:“那你想一想,如果不用手去提醒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告诉他呢?”沈靖航想了想,说:“请你坐远一点好吗?”我笑着点点头,摸着沈靖航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提醒浩浩,那浩浩就不会告你的状了,对吗?沈靖航点点头。

  随后我又转向浩浩,问沈靖航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浩浩说:“我不应该打断他的长枪”。“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要打断他的长枪,那你知道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惹沈靖航生气呢?”“我应该自己搭一把长枪。”“如果这样做就对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就要多想一想,怎样做才不会让对方生气,好吗?”浩浩懂事地点点头。问题解决了,两个孩子相互道了歉,继续玩起来。

爱的教育随笔6

  大家都以为,每位教师都要有爱心,都要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其实,这些都是在“耐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太阳,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们一个个都很任性,自理能力差,无理取闹。作为幼儿师师,不仅要爱他们,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吃好、玩好、睡好,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教育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我们班曾经来了一位小朋友,由于早产,在家里家长加倍呵护,孩子来幼儿园自理能力很差,连最简单的吃饭都不会,拿着勺子吃饭,连嘴巴都找不到,一口一口倒在身上,我一次一次教他怎么拿勺子,怎么吃饭,并与家长结合,要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经过锻炼,孩子终于会用勺子了;但孩子只会喝一些粥,不会咽面条、米饭、馒头,看着这样的孩子,每位老师都发愁,但我相信只要有耐心,孩子一定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各方面能力一定会正常。每次吃饭我都一次一次喂他,一次一次教他,经过半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可以正常进餐,家长很满意。现在孩子毕业了,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说;“你谁都能忘了,可一定不能忘了你们的郭老师。”

  听到这句话,我很感到,我的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爱的教育随笔7

  这是我毕业以来第一次带小班的小朋友,这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有点困难。毕竟刚刚从学校走出来,对于实践这方面还不是很好,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而又可爱的笑脸,心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迎来了这30个可爱的孩子,忧的是我该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由于我们班多半孩子已经上过小班,所以他们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好一些,但还有一小部分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有好奇又陌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很难适应,所以这就要我们更加细心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我们班有个孩子,从刚刚来幼儿园的.那天起就哭,尤其是中午睡觉的时候,他不仅不睡,而且哭得是其他孩子也不能入睡,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他睡觉前喜欢听故事,于是我试了试,没想到这个方法还很管用。第二天他妈妈来说,孩子回家说,老师像妈妈一样给他讲故事,还要带自己的故事书来幼儿园。

  原来,帮孩子适应幼儿园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多给孩子关爱,让他们感觉的在幼儿园也有“妈妈”的疼爱。

爱的教育随笔8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伴着美妙的歌声,我踏上了今天的校车“旅程”。

  “老师好!老师早!”在甜甜的童声中,我微笑着牵住一双双上车的小手。

  “小朋友们坐好喽,系上安全带,我们出发了!”司机刘师傅回过头来笑眯眯地提醒孩子。

  “妈妈再见,奶奶再见!”“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萌萌的大黄色校车里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唧唧喳喳的说着笑着,高高兴兴地向爸爸妈妈挥手再见。

  “真好!一上车就唱歌!”

  “看,孩子们多开心啊!”听到家长们由衷的赞叹,我和刘师傅笑了。

  一路伴着歌声,载着欢乐,我们的校车顺利到达幼儿园。孩子们依次下车,快乐地向老师们问好。幼儿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们幼儿园的刘师傅是位细心、认真,有爱心的校车司机。每次出车前,刘师傅都会仔细、认真地检查校车的状况。下午送完孩子回园后,刘师傅都会把校车认真清洗干净,车内用抹布、拖把仔细擦洗,车外用水冲刷干净。在刘师傅的坚持下,我园的校车永远是干干净净的。

  车内永远备有一只干净的小桶,哪个孩子晕车,哪个孩子最近身体不舒服,刘师傅都记得清清楚楚,在乘车时也会格外关切孩子们。遇到有孩子不舒服吐在车内的情况时,刘师傅从不嫌脏,仍然把车内打扫地干干净净。校车途径王家河村,有一段泥土路,坑坑洼洼的`路面很不好走。每次经过这里,校车都颠簸的厉害。因此,每经过这段路时,刘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们:“小朋友们扶好扶手,坐稳了。”然后小心翼翼、稳稳地开过这一段路。

  刘师傅不仅细心,还特别有爱心。这不,又在U盘上下载了好多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每次乘车时就给孩子们放出来听。一路走着,一路听着,一路唱着。在动听的歌声中,孩子们都变得安静起来,小嘴巴不再唧唧喳喳的乱吵,车厢里也温馨起来,变得暖意融融了。

  有责任心的刘师傅,处处为孩子们所想,为孩子们所做,这“音乐旅程”不进帮老师减轻了负担,维持了车厢秩序,也把快乐传递给了孩子,把放心带给了家长。在刘师傅的努力下,我们的校车让孩子们带着快乐驶向幼儿园、驶向家的港湾!

爱的教育随笔9

  为了让家长了解自己宝宝在园情况,我们每学期都有家园双沟通手册。又到了填手册的时候了,翻开一本本手册,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调皮的振夏、可爱的怡萱……我用笔一字字、一份份填写对他们的爱。翻到晓雪的手册,我却看到上面只有家长写的话,而老师那一栏却空空的,一字也没写。我一惊,原来上次发手册的时候,晓雪的这本给漏填了。这漏掉的一份“爱”会给家长孩子带去什么?虽然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提过这件事,但他们的心理会怎样想呢?……

  我在那空白处补上老师的'话;“晓雪,很抱歉,老师不小心将你的小册子的评语漏填了,你能原谅老师吗?你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你……”我尽量把语言写的温柔一些,怕这片空白将我们的距离拉远,我尽量用肯定的语气鼓励晓雪,希望可以弥补这一漏洞。

  发手册时,我把晓雪叫到身边,对她说:“晓雪,对不起,上次老师把你的手册漏填了……”晓雪眨了眨小眼睛,笑着说:“没关系!只要老师还喜欢我就行!”我心里一热,刮了刮她的小鼻子说:“老师当然喜欢你了!”晓雪笑得更灿烂了。

  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次的教训就像一个小小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对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不再轻易把爱“漏掉”!

爱的教育随笔10

  俗话说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这还没进六月呢。瞧,刚才天空还挂着火红的太阳,一出家门,雨就"嘀嘀嗒嗒"的落了下来。唉,再返回家去拿伞就要迟到误事了,我干脆就来个"雨中行"吧。

  雨越下越大了。我真后悔,出门时不该不带把备用伞。正当我暗自埋怨时,隐约听到似乎有个同音在叫我:"李老师,李老师——"我忍不住放慢脚步,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雨中有一个小小孩打着把红艳艳的伞,正向我跑来,两只小脚板急促的踏在湿漉漉的水泥路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李老师——"小小孩边跑边不停地叫。那把伞在他的.小手中一摇一摇得晃。

  孩子终于跑到我的跟前,赶紧把那把漂亮的雨伞往我手中塞莱。他自己一转身,就钻进随后跟上来的年轻妈妈的伞下。

  "这孩子,老远就看见了你,拼命催我快点跑,说这雨会淋坏我们李老师的,"他母亲笑着还告诉我:"他急得要命,又说我抱着他跑不快,硬是要自己跳下来,这样的追……"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的头发、衣服虽是湿乎乎的,可我却没有一丝凉意。那把握在我手中的红艳艳的伞,那伞柄却还是暖暖的,似乎还在传递着孩子对我的爱……

爱的教育随笔11

  我们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岌岌草地上的露珠,又圆有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灿烂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我们的欢乐是母亲眼里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的很远很远,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这是诗人汪国真的《妈妈的爱》,令我无限遐想。作为老师爱学生,我该怎么的付出?

  一、用微笑迎接孩子

  我不是个能言善辩、善于表达的人。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年仅19岁的我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更不懂如何让孩子信任我、喜欢我。望着孩子们与班上的张老师打成一片,下课时总有几个孩子围着张老师说着聊那的……那时我的心里真有那么一丝的嫉妒。偶然的一个下课时间,我看到露露、曦曦等几个小女孩在卫生间里扮演着班上的老师。陆永帆说:“我做王老师,她不凶的,脸上一直笑眯眯的,很好看……”这给我带来了一丝惊喜,给了我一把接近孩子的钥匙,那就是把微笑送给孩子。

  人总有喜怒哀乐,但从那时起,我努力收起生活中的怒与哀,把喜和乐呈现给孩子。每天清晨,当家长带着孩子上幼儿园时,我能注意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孩子,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对方,让家长感觉到你的诚意与用心,让彼此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有个好开端。当孩子们遇事感到紧张和胆怯的时候,我的微笑会使孩子们自然地放松心情,变得快乐和自信;当孩子们用脑思考问题或主动做事时,我的微笑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激励和欣赏。就这样,我走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圈,孩子开始喜欢我了。

  二、赞美、欣赏是爱的起点

  20岁的我送走了第一个毕业班,接了一个小班。面对哭闹不停的小孩子,没有任何这方面经验的我,有点手忙脚乱,我学着张老师变着花样的哄骗孩子,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接受我。在那段时间,我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孩子需要成人的赞美,需要戴戴“高帽子”。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们这些成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默默的加班加点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都能自觉的打理好班上的一些额外事物……在我们的心里,都希望自己做的这些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换位思考,我们的孩子其成就心理需要会更强些,他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感,老师又是他们接触最亲密的人,于是老师的赞扬就成了他们的成就认可的最佳方式。

  那时,班上有个淘气的小男孩施思宇,上课的时候他总能想出办法逃出老师的视线,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课他却悄悄地溜到一边去玩,还常常因老师的批评教育大发脾气,平时也爱和小朋友打架,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那是在社会课《我该怎么办》中,我课前精心准备了几朵漂亮的小纸花,并告诉全班小朋友,“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了小礼物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棒,现在我们开始比赛!”随着一声指令的下达,小朋友们积极抢答,两个小组的小朋友配合都很默契,我惊喜的发现施思宇没有跟往常一样跑到一边的玩具角而是和其余的小朋友努力回答问题,他频频举手而且回答的很正确,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组大获全胜,我把一朵小纸花戴到了他身上,并好好的表扬了他一番,从此他上课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也会做做小动作,偶尔还会溜出老师的视线,但积极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认真听课的时间变长了!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施思宇的淘气其实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只是用错了方式,找到方法后我开始主动和他交流,对孩子的进步我给予诚恳的赞美,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好,我的方法开始奏效了。

  三、宽容、善待也是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许多以往未曾体验到的感受。

  在以前的带班中,总有这样类似的画面出现。孩子有点小感冒、咳嗽、或者刚退烧,送到幼儿园后,家长不放心。上午一个电话询问,中午一个,有时下午还要打电话问问。那时,接到这样的电话,心理总有一丝不快,心想:“这明显就是对老师不信任嘛,既然这么不放心,那就在家养好了再来呀……”心里虽这么想,但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醒着我,我还是很客气的`回答家长的询问,并告诉她:放心,我们老师会对他多加照顾的。

  现在,我也加入了家长的队伍,体验到带孩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6个月大的女儿发热住院,我心急如焚,望着医生给孩子插盐水针,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痛。我宁愿发热生病的是我,而不是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我的心态也转变了。虽然,我不能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班上的孩子,但我学会了体谅,学会了宽容与谅解。

  现在,面对生病还上幼儿园的孩子,我多了份关注。我知道家长也是破于无奈,没人在家带孩子,才送入幼儿园的,他们的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

  有一次,班上的顾蓁蓁早上入园时,她妈妈告诉我:“昨晚,蓁蓁发热到39度,早上烧是退了。我们都要上班,麻烦您今天多照顾蓁蓁一下……”我能体会到蓁蓁妈妈的心情,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我们也爱您的孩子。那天,我几次亲亲蓁蓁的额头,因为嘴巴的温度最接近体温,最容易感受到是否发热,多提醒她喝开水,我主动发信息告诉她妈妈,孩子现在的状况。我知道,一个抱平安的信息,会让一个母亲能安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随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我在带女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脾气渐渐被磨平了,心思也变的细腻了。现在,面对班上孩子犯错误,我不会那么冲动,脱口就是批评的话语,我会冷静一下,如果是我自己的女儿,这样的一个举动,在母亲的眼力是不是一个错误……这样一想,火气没了,用好言好语和幼儿分析这一事情,让他明白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做。面对吃饭慢的幼儿,我不会光用语言提醒。我学会了换位,如果现在吃饭的是我自己的女儿,我会就这么看着吗?这样想着,我会走过去询问她:是否需要喝点汤。会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她:快点吃,不然饭菜要冷掉了……

  十个月大的女儿很好动,玩着玩着衣服就会从裤子里溜出来,我会不怨其烦的帮她把衣服塞在裤子里,一边又一边,防止着凉了。班上的孩子也处于好动好玩的阶段,现在天冷了,自己不会塞衣裤的孩子多的是……于是,我多了个心眼,在孩子起床的环节中教孩子怎么塞衣裤,平时,我也会主动喊孩子过来,帮着整理一下。几个男孩子容易出汗,玩的时候热,上课静下心来就会凉,一冷一热容易感冒。在下课时,我不时的提醒那些孩子,发现热了即使阻止他们,如果出汗很多,帮他们背上垫个毛巾……

  这些都是小事,不能和优秀教师爱孩子的事迹相比。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教师,这些小事以前也会这么做。但现在做起来,多了一份母爱,心态上有了改变。以前,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现在多了份自愿,多了份发自心底的关爱。

爱的教育随笔12

  有一种爱叫伤害,曾听说过。这次,亲历了,感受尤为深刻。其实,以爱的名义让被爱者受到心理伤害的并不在少数,还会波及到他人。

  前段时间,处理了一起举报。举报者是学校附属幼儿园一个男孩的奶奶,老奶奶举报自己孙子所在幼儿班的保教老师,理由是老师在课堂上掐了她孙子的臀部,并将孙子臀部被掐后清晰可见的印记拍了照,作为举报的证据。接到举报后,我迅疾到相应班级进行了认真走访。

  教室里,天真的孩子们围过来,争相告诉我:“老师从来不掐人,老师对我们很好……”我仔细询问了被掐孩子的同桌,他告诉我:“被掐孩子在当天的活动课上多次受表扬,老师根本没有掐他,是被掐的孩子在撒谎。”我又找到被举报的老师,其实,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举报,我让其仔细回忆并叙述了当堂课的情形,与孩子们的叙述高度吻合。看来,其中一定有蹊跷,举报是否属实,还得从被掐孩子入手。

  被掐孩子被带回家了,无法印证,咋办?班主任快速为我提供了联系电话,正当我准备电话询问时,老奶奶再次到校,催促处理。

  我将走访情况告知老奶奶,老奶奶言辞凿凿:“孩子被掐后,都不敢来学校上学了,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不懂得爱孩子的'人,怎配当教师?新闻里面多次报道体罚学生的老师不是都被开除了吗?现在都是贵儿贵女,一定要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们不能听一面之词,孩子是不是在撒谎,都要逐一核实……”我的话尚未说完,老奶奶便抢过话茬:“我们家筱筱从不说谎。”

  “您是怎么发现孩子被掐的?是孩子自己或孩子的同伴告知的?还是您自己亲眼看见的?”我开始询问。

  “昨天晚上,我给筱筱洗澡时发现的,前天晚上给他洗澡时就没有,昨天接送都是我负责的,难道还会是我掐了骗你们?”老奶奶明显带着怨气。

  “您怎么不让孩子来上课?”

  “都掐成那样了,还敢来吗?”

  “孩子现在在哪里?”

  “在家里,需不需要喊他来?”

  “如果方便,最好让他现在就来,我们当面核实一下被掐的情况。”

  老奶奶拨通了电话,让自己的老伴立即送孩子到学校。孩子到校后,我与孩子单独进行了交流。

  “谁掐了你?”

  “老师掐了我。”

  “真的吗?”我追问:“什么时候掐的?在哪里掐的?谁看见了?”

  孩子面对我的提问,先是点头,紧接着是摇头,沉默了一会才说:“我不晓得。”

  “是不晓得被掐的时间、地点?还是不晓得被谁掐了?”

  “我都不晓得。”

  “那你怎么说是老师掐的呢?”

  “我怕奶奶打架!”

  “打架?和谁打架?”

  “那次,小米不小心把我撞了一下,奶奶知道后去和小米的妈妈吵架。昨天

  放学回家后,我在院子里和小米玩,小米掐了我一下,我也掐了他一下,根本不疼,晚上奶奶给我洗澡,看见有掐的印子,就问我,是谁掐的?是不是老师掐的?我怕奶奶和小米的妈妈吵架.就点了头,奶奶追问我是哪个老师,我就随便说了一个。”

  孩子当着大伙的面,再次讲述了被掐的来龙去脉,老奶奶惊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你怎么学会说谎了……”

  “我一怕一你一又一去一吵一架!”孩子一字一顿,且声调较高……

  事情已经水落石出,被举报的老师并没有生气,她说:“孩子能想到用我做挡箭牌,并不是想伤害我,而是把我当成了保护神……”

  其实,老奶奶也是筱筱的保护神,老奶奶源于爱而对筱筱的非理性保护(隔代尤为明显),只会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孩子价值判断的天平必将失衡,心理必将失衡……这种爱无异于伤害。

爱的教育随笔13

  孩子喜欢告状,喜欢表现,这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们班有两位幼儿在这个问题上让我一个头两个大。女孩玲玲,男孩琪琪。他们俩是同桌,从早上来幼儿园到晚上放学,不夸张的说,他们至少要相互告状五次以上,一会儿:“老师她碰我了。”一会儿:“老师,他不和我玩,他打我......”特别是玲玲,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她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也是这样,经常会为一点点小事来告状,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却特别喜欢放大别人的错误。且很多方法对她来说都无效。

  每一天他们的这种声音都伴随在我的耳边,让我困扰。对于此问题我时常在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又不能简单粗暴:如果禁止幼儿汇报,有些事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任其发展下去,有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又会浪费我们许多不必要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性格发展也不利。遇到这种情况,有时会用这些方法来解决:

  1、是置之不理,敷衍的跟幼儿说老师知道了,但没有处理;

  2、是训斥,认为来告状的小孩子很麻烦,有时会说“你先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老是管别人的事”。

  3、一味的去纵容那些经常告状的幼儿;但从观察和思考下来这三种做法未免太过草率,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让幼儿的“告状”现象适度、有效,而不“泛滥成灾”呢?要对幼儿告状的原因进行分析,不同动机,不同解决方法。

  如此例一天下午,在室外活动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小轩拿着圈跑过来,“老师、老师,琪琪用圈来扔人,我没有扔。”这其实是幼儿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教师对自己的`正确行为给予积极肯定。每个幼儿天生都具有“我要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当看到同伴的“不当”行为时,幼儿会为了获得教师的好感、受到教师关注和认同而向教师打小报告,以此抬高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孩子尤其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从而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对于这类情况,可以给小轩鼓励或表样,“恩真棒,是不应该这么做”。让他能够继续保持知道不对的事不能做。对于琪琪因及时指出错误,进行适当批评。

爱的教育随笔14

  轩宁作为小班的新生幼儿第一天来幼儿园,他的小手使劲儿的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的说要回家,我一走近,他就大声哭闹不止,看到轩宁来到陌生的环境,明显的惊恐.害怕,好在还有几名他认识的伙伴,我就利用亲密伙伴的带动,我有意去接近他,慢慢地轩宁有了好转。

  户外活动时,我们在玩丢沙包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谁拿到了沙包就到场地中间表演一块节目,当沙包丢到轩宁的手中时,他把沙包丢地下了,无论我们怎样引导他都不去拿沙包,也不去表演节目,后来我们就把沙包又传下去了,我心想:不能着急,孩子慢慢就会适应环境.加入群体。

  由于轩宁和浩浩以前就认识,所以轩宁就很依赖浩浩。轩宁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浩浩,从入园到离园都是浩浩陪伴轩宁,虽然这样对轩宁的入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轩宁不会和别的.伙伴们去玩,我们考虑到这一方面,就让浩浩领着轩宁去找别的伙伴们玩,慢慢地扩大他们玩的伙伴。

  开学几天后,孩子们在区域里活动,我就问轩宁:“轩宁,你和谁是最好的朋友”“我不和你说”我又问其他小朋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孩子们都高兴地说出了自己好朋友的名字。这时我听到了:“老师,我的好朋友是浩浩”,我又说:“一个好朋友可不行,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有很多的好朋友”“老师,明明和凯强也是我的好朋友”“轩宁你真棒,现在就去找你的好朋友去玩好吗?”不一会儿轩宁搬着凳子去找明明和凯强了。过了一会儿,轩宁拿着插好的玩具小车,跑来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和凯强还有明明一起插的”。

  对于轩宁这样的孩子,我知道每个幼儿园里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孩子找其他小朋友玩耍时,我们要给予帮助,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

  老师们,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甘露,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爱,孩子都是纯洁的,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加以引导,不需要大力宣扬,让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15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一次,下午放学,看到我班一位比较调皮的孩子的妈妈来了,正准备上前和她聊聊孩子最近在校的情况,孩子的妈妈一看见老师就立马迎了上来,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又不听话了?”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和老师的沟通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有些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沟通方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我班有个学生小亮,他课上不专心,课后作业不完成,不遵守纪律。教育过几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长,好景不长。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美术老师闲谈中,得知他的美术成绩较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报喜,并提出如果在学习上也能这样出色,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这下可真奏效,他上课认真了,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在班级小故事上表扬了他。总之,该生一有进步,我就设法给他“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几次成功沟通给我的启示是:沟通时“报喜”有时比“报忧”更管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爱的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随笔08-18

爱的教育随笔【精选】08-18

爱的教育随笔08-12

听课教育随笔:“爱”的教育10-07

教育随笔:爱感化05-16

教育随笔:特别爱05-15

教育随笔:特殊爱05-15

爱的教育读书随笔05-24

爱的教育随笔(必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