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的随笔

时间:2024-08-18 11:25:16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的随笔15篇(经典)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随笔15篇(经典)

教育的随笔1

  下午点心时间,小一班的孩子们相继准备使用餐点。只见一个衣衫不整的小男生独自坐在自己的小床边发呆。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皮肤白皙,但跟同龄孩子比个儿不算高,身材显得有些弱小。作为随班听课的老师,我上前帮他扣好衣服纽扣,系好鞋带,他毫无表情地接受了我的帮助,然后慢悠悠地回到座位。

  外出锻炼的时候,小家伙又掉队了,我悄悄提醒他跟上大部队,可保育老师给了我一个眼神,意思是:不急,他是个特殊的孩子。我会意地笑了,没有再催小家伙。

  到了活动区域,孩子们在老师的指令下开始爬行训练。孩子们从慢到快,从快到慢,一轮一轮地接受着“挑战”。这个小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起点上,面对并不难的游戏活动,他显得十分胆怯。见此情景.保育老师走过来跟他轻声耳语了一番,他终于鼓起勇气慢悠悠地爬上了垫子。小家伙在平坦、柔软的垫子上缓慢地爬着,显得有些艰难,他爬一会儿就停下来看看不算远的路程,眼中总是有些怯意。这时,班上所有的孩子都看着他,并情不自禁地齐声为他加油!终点离他还有三步、两步、一步,保育老师冲到了终点,把他一把拉过来紧紧地搂在怀里,然后给他送上了一个深深的吻。小家伙兴奋得小脸通红,满脸洋溢着一次成功探险后的喜悦和获得胜利后的骄傲。

  接下来,小家伙又尝试着爬了一次,然后又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走过了那座斜坡,(看来,起床时在我帮他整理衣服时,在心里他已经信赖了我,尽管表现出的是一种无所谓的表情。)走斜坡的时候小家伙几乎是一路往下冲,刚才的胆怯和犹豫少了许多。

  下课了,当我准备离开活动场地时,小家伙拽住我的手,紧紧地用脚勾住了我的脚,眼神里流露出一种依恋之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也许“伯乐”的眼睛只会盯住那些优秀的儿童,只会津津乐道于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而“园丁”的责任是让每一朵花儿都能最美丽地绽放。在幼儿园里,总会有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怎样让这些孩子同所有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成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是需要我们拥有园丁的情怀的。

教育的随笔2

  一早进入园区,田婉宁的爷爷亲自约我谈话。看着他真诚的表情,我能感觉到他肯定有些事情要向我解释……。

  果然,婉宁的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彩笔。我正要开口,婉宁的爷爷立刻打断我说:“老师,请您先听我说完。”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婉宁在幼儿园画完了一幅漂亮的画,然后把一盒彩笔带回了家。当时谁都不知道,直到爷爷往她的口袋里装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才发现了彩笔。爷爷问她彩笔是从哪里来的,婉宁回答说:“因为自己画的画很好,老师奖励给我的。”爷爷有点半信半疑,于是又问:“好孩子,告诉爷爷实话,是老师真的奖励给你的吗?”在爷爷的正确教育下,婉宁终于说出了实话。

  听完爷爷的解释后,我心里很受感动。感谢爷爷对我的坦诚,也感谢他对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工作给予的支持和信任。家长们的积极配合,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最宝贵的财富。

  的确,幼儿说谎并不可怕,关键是成人为幼儿树立诚实、实事求是的好榜样,具体分析说谎的原因,然后进行耐心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育的随笔3

  《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常规工作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教学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学研究等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严格的管理措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靠日常的、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从现实看,课堂教学从层次上分,大约有四种状态:最高层次是精品状态的高效课堂;次之层次是优秀状态的中效课堂;再者层次是合格状态的有效课堂;最低层次是失序状态的低效课堂。我们必须努力追求高效课堂,尽力实现中效课堂,确保达成有效课堂,杜绝产生低效课堂。从目前我们教师实际和教学实际看,我们不敢奢望每节课都是高效课堂,尽管我们努力追求它;我们不敢夸口每节课都是中效课堂,尽管我们尽力实现它;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力争每堂课都成为有效课堂,必须确保常态下的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如果我们放松管理,放任常规教学低迷在失序状态,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是空话和笑谈;如果我们加强管理,使常规教学稳稳地在合格状态的平台上向着优秀状态的境界迈进,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变成一个一个坚实的脚印!所以说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很重要。

  一、关于备课,基本的环节和要求是:

  ⒈透析教学内容。反复研读教材、课标、考纲;收集相关资料。

  ⒉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贴近,与学生贴近,与课标贴近。

  ⒊找准教学重点。有价值的突破点,有意义的生发点,最重要的知识点。

  ⒋估测教学难点。思维障碍,能力障碍,知识障碍,操作障碍。

  ⒌匡算教学时间。容量适中,不疾不徐。

  ⒍做好教学准备。学生知识准备,教学道具准备,教学情景准备。

  ⒎预设教学环节。好切入,好思路,好章法,好活动,好平台,好问题。

  ⒏设计教学语言。导入语,激情语,过渡语,讲析语,评价语,总结语。

  ⒐设计教学板书。美观,科学。 ⒑撰写教学方案。青年教师必须详案;骨干教师详略适当。

教育的随笔4

  值此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特意在上周五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孝心作业——为妈妈做件事。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孩子们学会感恩,珍惜拥有。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能用心完成这项作业。

  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围绕“三八妇女节”展开,我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了解一下孝心作业的完成情况。

  一上课,我就和孩子们聊起来:“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这个难不倒大家,在早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已经给孩子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开始的交流是顺畅的,孩子们自信的话语流露出自豪感。

  “妈妈是无私的,把爱给了我们,对我们却无所求。”我看了看孩子们,他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谁为妈妈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期待地看着大家,有的孩子眼中放光,脸上含着笑意,挺着胸脯,抬着头。有的孩子面露难色,悄悄地低下了头。显然,他们没有完成这份孝心作业。

  “妈妈养育我们很辛苦,我知道咱们班里几个孩子的妈妈每天按时接送,照顾衣食住行,还要工作……”我的一番话似乎勾起他们的记忆,触动了他们柔软的心灵。焦子涵的眼里包着泪,丁怡菲神情凝重。

  “其实,妈妈并不需要我们的回报,但是作为一直接受爱的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行动来给操劳的'妈妈送上爱的表达。”我停了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们沉默了。

  “表达的方式很多,除了洗衣服、拖地,我们还可以融入更多的创意啊!”孩子们陷入沉思,片刻,小手举起来了。“我想给妈妈爱心心早餐!”秦佳明兴奋地说。“不错,好主意!”“我想给妈妈洗脚。”腼腆的蒋雨晨笑吟吟地说。“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刚刚一直沉默的杨承鑫脱口而出。“没问题,这一定是妈妈听到最动听的声音。”我笑了。“我想给妈妈画幅画!”“我想给妈妈打电话!”“我想给妈妈一个爱的拥抱!”“我想给妈妈捶捶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匣子打开了。

  “爱的表达方式很多,接下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给妈妈献上一份诚挚的祝福,送上一份充满爱心的礼物,陪妈妈过一个难忘的妇女节。”我鼓励大家。

  育人要育心,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更需要精神的滋养。在今天的班会课上,我们恰恰利用身边的节日作为教育的契机,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带着孩子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他们感恩。让孩子们懂得我们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学会给予。我相信,在这样点滴言行的熏陶中,在传统文化的浸润里,孩子们会成为精神充盈、会感恩的“人”。

  5

教育的随笔5

  在小班的教育工作中,我每天都面对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他们的纯真与无邪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关于小明的`故事。

  小明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平时比较沉默寡言,不太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注意到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眼神中透露出孤独与迷茫。我走过去,轻轻地问:“小明,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呢?”他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小声地说:“他们都不肯和我玩。”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酸楚。我知道,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友情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小明。首先,我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并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我也和其他小朋友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性格和喜好,鼓励他们与小明成为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小明逐渐融入了集体中。他开始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甚至在游戏中扮演起了的角色。看到小明的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融入集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成长。

教育的随笔6

  十月我认真捧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走进文本于老师的为师之道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老师说:“我的文章不是在书斋里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呀,教育家的书都是做出来的。作为一位老师,必须把工作做好,课上好,否则写什么呢?还要会思考、会感受,要具有“消化生活的胃”,才能概括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于老师向学生交出了这样一张“名片”,“名片”的正面写着两个大字:微笑;下面书写着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名片”的反面写着两个大字:负责;下面也书写了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张“名片”,于老师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才有了许多故事和体悟。也正如于老师的学弟朱友明评价他是“甘草”。

  第一、甘草性温、味甘。朱友明说:“永正像甘草一样温和,确切说是温厚。一个对学生如此温和宽厚的人,学生能不喜欢吗?”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两种“老师”,一种叫“榜样”,一种叫“错误”。“榜样”是前进的“标杆”,告诉我们该“怎样做”。“错误”,则是前进路上的“警示牌”,告诉我们什么“不可为”。于老师的为师之道让我明白了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在遇到麻烦时,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性温”,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

  第二、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朱友明说:“在《伤寒论》的110个处方中,有74个处方用了甘草。它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拜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甘草有很强的包容性。而永正就具有甘草的这种包容性。”也正如于老师的做人准则: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凉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上的一项重要原则。

  第三、甘草的第三大特性是调和。友明说,一服中药里,加进了甘草,可以降低其他药物的毒性,减少副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各味草药的疗效,这是十分了不起的!这叫什么?叫调和!“解毒”,叫去其过;“增效”叫促七“及”。在中草药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欢喜、信赖和尊重,是因为他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作为老师,要温文尔雅,但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但一味的严厉也是不行的,它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切不可只执其一端。比如学生挨了我门一顿严厉的批评,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怨恨,以至于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候,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化解这种情绪,找一个恰当的理由,主动找学生谈话,或请学生帮助老师做事情,学生会认为对他的信任。这种做法于老师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于老师不仅做“甘草”,而且还做“儿童”。齐白石作画,求的是“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画牛像马,画樱桃像苹果,叫欺世;全似,画人把每根头发都描出来,就不叫艺术。如同白石老人作画,于老师的为师之道,也在“似与非似之间”,即是师非师,是课非课。不要“太像老师”的一面像谁?像儿童!我们应具有儿童的天真、稚气、善良、活泼、好奇,乃至于“调皮”,甚至有时候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不要太像上课”,说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要少些包办、限制、和理性,多些自主、引导和情趣。让课堂教学游戏化、生活化。于老师的这一教学之道,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感觉如获珍宝呀!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走出文本,找一找身边的榜样。董艳老师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我们的“标杆”,也是我“明天的风景”。她的《寄一片情给乡土》我已开始阅读,书中的文字浸满了对孩子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打动我,真正的原因是董老师做得好,好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也正如董老师所说的那样,她把365天只过成了7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一天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说: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董老师做到了,董老师成为学了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家长信赖的老师,成为同事学习的老师!每个月看两本书,一本国外的,一本国内的,一本详读,一本略读。这是董老师的目标,也是给了我深刻印象。记得有一次,在去哈尔滨的飞机上,她还不忘捧读。我也能够想像在夜深人静时,董老师在电脑前敲打文字的专注!

  走出文本,认识自己!初中时的一幕让我永生难忘,一位中年男老师同一位男同学扭打在一起,被男同学重重摔倒在地上,老师起身后拿起地上的一块砖头紧追男同学。现在想起来,我能体会老师痛苦万分的心情,也就是这一幕让我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我如愿做了一名老师,时间过得真快,一晃18年过去了。扪心自问,这18年间我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吗?我想我不是学生厌恶的老师,但离学生喜欢的老师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什么?是我把学生是否获得知识放在了第一位,把学生的成绩放在了第一位。没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的位置,没有把因材施教真正落地!衡量学生的标准太单一!因而过于严厉,而少了些温和!多了些焦虑,少了些从容!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一直在路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邱老师(小宝的老师)转发的一篇文章进而接触到中华文化,通过6个多月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经典文化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我深刻理解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我明白爱孩子就要让他去爱更多人;厚德载物,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决定了他所能成就的事业;认识到这些,我就开始积极行动起来。我与学生利用课前3分钟一起穿越《论语》;星期五的午读课,我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每天阅读半小时作为孩子必须完成的一项作业;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是我每节数学课的目标;努力发现每位孩子的优点是我和自己的约定;我想,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一直在路上!因为这是我“明天的风景”!

教育的随笔7

  短短的一年幼师生活,我和孩子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我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们明亮的眼睛所注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印象。所以,我懂得了幼师这个词的沉重分量。

  每天生活在孩子堆里,他们的天真活泼深深的感染着我,所以,工作了几年我仍爱穿颜色亮丽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很年轻很孩子气。孩子们也喜欢我这样,连久未见面的同学见到我,也说我没什么变化,还是学生气十足。

  还记得那天早上,为了给孩子们讲祖国宝岛台湾的故事,我没有把长发绑起,而是让它们随意地在披在肩上,好给孩子们跳一段高山族姑娘们甩头发的舞蹈。平时为了方便工作,我习惯把长发绑成一条马尾,这样既简单又清爽,这天把头发披了下来,还真显得有点不习惯。一回到班上,盈盈跑到我面前,很惊奇地说:“老师,你变了!”我感到很奇怪,就问:“哪儿变啦?”“头发变长了。”我笑了,“傻孩子,老师今天没把头发绑起来,所以你看起来才会变长了呀。”在跳高山族舞蹈的时候,我的长发随着高山族歌曲《哪噜哇》的音乐有节奏的甩动了起来,孩子们一双双眼睛闪着明亮的光,跟着我的头发上下飞舞。活动结束后,又有几个孩子跑过来,其中一个拍了我一下,我问他什么事,他的小脸红红的.,轻轻地说:“老师,我们可以摸摸你的头发吗?”“为什么呢?”“你的头发变长了,真好看!”这次我没有解释,只是蹲了下来,笑着让孩子们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孩子们对我的细微关注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孩子们的关注里,我更加关心、爱护他们,和更多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生活在孩子堆里,我是最快乐的人。

教育的随笔8

  经过寒假,班级里的自然角因为缺少照顾慢慢缺少了生机,每到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继续发动家长带一些植物来幼儿园,因为老师们都觉得让小班的孩子动手种一盆小植物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的主观意识往往会让我们代替孩子做一些决定。近来天气不错,幼儿园里鲜花盛开,孩子们看着我们教室里那几盆不太好看的植物有些不满。“老师,我们去花园里吧,那里漂亮。”“老师,我们把花园里的花采一点到教室打扮一下吧。”“花园里的花又不是我们种的,不能采的,采掉了就不好看了。”“那怎么办?我们的教室里的小花都不好看的。”这些都是孩子们的话语,从中我感受到孩子们迫切希望我们的自然角也能美起来。

  “我们自己来种一盆小植物吧。”我的话音刚落,搭班的阿姨就觉得我在异想天开“他们能行吗?”小家伙们听到我的话都来了劲头,呼声一个比一个高。“我们行的。”“我们自己种。”“我们种什么呢?”“种在哪里啊?”……孩子们又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对种植充满了兴趣。看到孩子们那么起劲,阿姨也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我家里有一些花生,能种吗?”“当然可以,我们就来种花生。”我定下了种植的内容,孩子们开始期待明天,盼望这明天快点来,回家的时候都不忘记提醒阿姨明天一定要带花生来。

  明天很快就到了,一些孩子早早来到幼儿园,大家看到阿姨为我们带来的花生后都别提多兴奋,不停催促我快点种,快点种。搭班的张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回收来的大小一样的塑料小杯子,并且都细心的在杯底钻了小洞洞,有的孩子看着杯底的洞洞有些不满:“老师,杯子是坏的。”“有洞洞才好,花盆地下都有洞洞的,水好流出去呀。”一个声音出现在大家中,有的孩子跑去看自然角里的空花盆“真的,真的,真的都有洞洞的。”这下大家都放心的拿走小杯子。

  “我们去放泥土。”我一声令下,孩子们都争前恐后的来到户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用手抓着泥土放在小杯子里,但是好像不太方便。“我来帮帮你们吧。”我一边说,一边用小铁铲翻动泥土,把硬硬的泥土铲松了,这些孩子们装泥土方便了许多,有的孩子找来工具,用废旧的小勺子来装泥土,你用好了给我用,我来帮你加一点,一勺勺的泥土很快装满小杯子。大家都装快装满一杯泥土的时候,有的孩子意识到花生还没有放进去,于是大家立刻去找阿姨,每人从阿姨那里要来4、5颗花生,小心翼翼放在小杯子里。

  “浇点水吧,没有水,小种子不会发芽的。”阿姨在一边建议着。张老师也为大家端来一盆水,拿来几个小杯子。“我来帮你浇点水。”“我用好小杯子再给你啊。”孩子们轮流给自己的小种子浇着水。大家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小种子能快点喝水,但是用来浇水的小杯子数量却不多。“排好队,等一等。”“排好队很快就能轮到的。”“我棒你浇水,把你的杯子给我吧。”孩子们互相帮助给小花生种子浇着水。“你的水浇太多了,倒掉一点吧。”“你浇点太少了,我再帮你加一点。”孩子们的帮助合作行为充分体现。

  每人一盆,大家都种好了,张老师细心的`为孩子们准备了头像标记,在每个小花盆里插上孩子的照片,方便孩子辨认和照顾。这下自然角又热闹起来。每天早上早来园的孩子都会第一时间去看看小种子有没有发芽,看看是不是需要浇水,浇完自己的还帮朋友的也浇点水……

  “小班的孩子不会合作,他们都是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和同伴一起共同使用一样材料”,这些话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也许小班上期,我们的孩子真的是这样,不太会和同伴合作,一起游戏,共同使用材料,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日常教育过程中的慢慢引导,到了小班下期,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在无意中流露出和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在种植花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渐渐发展起来的合作意识,也许那只是简单的帮助的行为,但是关注到同伴,愿意帮助别人不也是我们对孩子培养的方向吗?善于捕捉孩子的无意行为,进行大大的引导教育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所以在种植过后,我对在活动中帮助他人、会和同伴一起使用工具的孩子们大大表扬,强化孩子们帮助他人的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主动加入到帮助、合作的行列中,对自然角的关注也会更多。

  小花生,给孩子带来的收获是大大的,在没有收获花生发芽的喜悦之前,我们的孩子已经收获了和同伴一起种植的快乐,收获了帮助同伴的快乐,收获了种植的经验,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在等待中体会收获的快乐。

教育的随笔9

  活动在“奥利奥广告”声中拉开了帷幕,“扭一扭,舔一舔,就是奥利奥”,只见仔仔、以勒、达达大声地随着广告说着广告语,全体小朋友们立即被他们带动了起来。“哦,这是广告。”“奥利奥广告!”我也随声附和道:“你们喜欢广告吗?”“喜欢!”“那我们继续来欣赏几段有趣的广告吧!”在小朋友们关注的目光中,一连串的零食广告登场了,“海是大大的,海是蓝蓝的……”“广告里说了什么?”“小女孩在哪儿呀?”“这是什么广告,看出来了吗?”……不等我问完,小朋友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说开了:“海的味道我知道,波力海苔。”“对,他们在海边呢。”“啊!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再看一个吧!旺仔牛奶广告、旺仔qq糖广告一一上演。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我带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学动作,学表情,说广告语,小朋友们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方地演,大胆地说,不胆怯,可以看得出,他们真的很喜欢看广告啊!

  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以说广告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如何引导小班幼儿关注广告,欣赏广告,阅读广告是我班新的研究点,通过调查了解,我发现小班幼儿最喜欢零食广告,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挑选了几个幼儿最熟悉的广告,如:饼干广告、糖果广告、海苔广告等,让他们感兴趣,才会有话题来共同谈论。前期,我班也针对广告这一全新的话题,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前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发动家长在家有目的地和幼儿一起看广告,说广告,班级里也开展了“我喜欢的'广告”谈话活动,启发引导幼儿关心电脑、电视及我们身边的广告,这样一来,有了前期的准备,整个活动中,幼儿才能会说,乐意说,这样的活动可以长期开展,作为晨间谈话,多元化阅读的一个环节,保留下来,以此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

教育的随笔10

  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每天和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在一起吃喝玩乐,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孩子们就是老师自己的孩子,有一首儿歌这样写:“幼儿园好想家,我爱老师像妈妈”。面对这群天真烂漫的可爱的小家伙,每天都有说不完快乐的事情,嘻嘻……。幼儿园里每天早上都要点名,为了更加增进我们之间感情,在点名、喊到之外增加了拥抱。每当点到一个孩子的名字时,我们就张开双臂,用微笑和期盼的眼神示意孩子上前来和我们拥抱,互相亲一下脸颊。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动作,它很快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两三岁正是孩子渴望成人肌肤抚触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成人关心和爱护,他们幼嫩的肌肤也需要成人的爱抚。我们用拥抱和亲亲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让师幼之间变得亲密无间,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幼儿园就像家一样充满温情。我们还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我们拥抱,有的孩子会像小鸟一样“飞”上来,有的会像小兔、袋鼠一样蹦上来,有的会像小马一样跑上来……小三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如果有哪位老师出去听课或者做其他事情去了,一上午不在班里,每当回来的时候,像冯梓航、孙浩哲等等主动张开小胳膊就往你怀里扑,“张老师抱抱,”又是抱又是亲的,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令人难忘啊。

教育的随笔11

  自从孩子们上了大班之后,由于年龄的关系,变得好动了很多。刚让他们小便、喝水后,自由活动一会儿,有几个小男孩就在一起跑闹了起来。孩子们的脚步慢下了许多,我只好大声嚷道,停下:别跑“小心摔倒,在我的要求下,他们停住了脚步!可没过多久”又有几个孩子跑动了起来,每次的大声要求都只是缓解暂。而讲道理时。

  又有孩子在嬉闹。请你跟我这样做……“我边拍手边做出拍肩、手腕花等动作”有的孩子听到少儿频道中出现的语言,立刻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并且也做出相同的动作“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进来”等我看全班的孩子都加入进来后。我做出了一个小声的'动作,然后轻轻地做到小椅子上去。

  以后,如果出现孩子们大声喧哗、跑闹的情景,我就采用“请你跟我这样做……”这种方法,他们会立刻静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位老师,你们也不放试一试。

教育的随笔12

  (一):走出"反思"的误区

  我常听很多教师说:我在教案上写了很多反思。而对于自己在课堂教学、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反思的情况几乎没有,我就在想,是不是大家对"反思"的理解很是浅薄,甚至是误解,需要澄清。

  有人说:"反思就是苦思冥想。"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且期望能够引起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局限在纯粹的思考层面。

  还有人说:"反思就是要自己独立的进行思考。"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需要自己独立的学习和发展,更强调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但是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反思需要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同样也需要群体之间的交流思考。

  更是有人说:"反思就是自己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不需要在进行学习理论了。"是啊,反思就需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但是反思和学习理论并不是矛盾的,从我的经历来看,理论的学习可以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提供反思的新视角。反思替代不了学习,反思和学习相互补充完善于发展。反思为学习提供了学习的需要,学习为反思提供了多种视角,因此我们的反思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很多人把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这样很可能使教师的反思走向僵化走向形式,从而缺乏真正的批判。我认为反思应该深入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方式,从表面走向实质,彻底的改变教师的一切。

  (二):学生为什么不说话了

  曾几何时我满怀激情登上这神圣的三尺讲台,看着下面一双双透亮天真的眼睛,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只是一股脑的全部告诉他们。可是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等一节节课堂教学成为你生活的节奏、习惯以后,自己的热情在被无情的岁月消磨。不知什么时候起,面对学生脾气渐长,尤其是在学生无从应答、答非所问时更是火冒三丈,渐渐的学生学乖了,课堂上在没有林立的小手,很少有洪亮的声音。现在很多教师一起交流时总是说:我的学生都是"哑巴",会回答也不举手,不会回答也不举手。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一些体会,共勉。

  一、尽量不要让学生遗憾。

  课堂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展开实现目标的,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几十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的针对不同学生的提问就至关重要。实践中我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把较难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对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留给优等生,这样各得其所,不给学生造成遗憾或是尴尬。这样做解决了大多数学生的担忧。但是这样的提问方法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中下等生是不公平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学生之间的谈话:

  "那个问题太简单了,老师怎么就不提问我呢?偏偏给我了一个难题,老师就是偏心眼。"

  "那个问题老师夸她有创新,其实我虽然学习成绩没有他好,我觉得我的想法也和他差不多,可是老师就是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我想,学生的说法并没有错,难道在某一个问题上也许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拘泥于定势思维。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马上在课堂上实践了,面对同样的问题我这样问: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对于刚才的回答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这样的提问给了其他同学表现自我的相同机会,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呈现、预设、生成等一个个细节,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不让每一个学生遗憾。在我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是均等的,绝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二、学生应该受到尊重。

  面对许许多多老师的困惑,我常常这样对他们说:"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教师的问题,学生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你一定要‘归罪’于学生,那只是你找到了一个发泄情绪的借口而已。"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性格、学习经历的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各不相同,也正是如此而课堂才多姿多彩,也正是如此课堂才需要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时间挑战。我们要尊重课堂中的人、事、物,尤其是这些鲜活的生命更值得我们教师去尊重,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具有相同的人格。但是很多的教师还没有彻底的角色转换,还是凌驾于课堂之上,主宰着课堂的一切,对学生颐指气使。回答问题是教学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面对学生回答不出抑或答非所问,教师常常语出惊人,"笨蛋!""别人能回答下来,你怎么就不行呢?"……指责、挖苦接踵而至。就这样教师一次次挫伤着学生积极回答的信心,慢慢的学生就干脆不举手了,因为谁也不能预料到自己回答以后会有怎样的后果,何必自取其辱。

  "让学生体面的做下去。"这是我深刻反思自己教育行为以后对自己所说的一句话,而且我也相信这句话将伴随我走过一生。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们都要认可,哪怕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是一个简短的词语;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要有包容的胸怀,指出错误的同时尽量从其他方面找到值得表扬的东西加以肯定;当学生缄默不语时,我们更要等待并加以关心,给予额外的引导,尽量让他回答出哪怕一点点;当学生答非所问,我们也要充分运用教育智慧化解危局;……学生能够感受到你的关心,会感激你的支持,感恩你的包容。他们在这种和谐包容乃至被尊重的氛围中,自我表现的欲望会被无限的放大,课堂中不再有担心与惧怕,不再有沉默与对抗。

  三、学生需要教师的等待。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世界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等待的,学生的转变也需要等待。学生转变需要教师的首先转变,当教师转变时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同的人适应时间长短不同,因此我们要等待。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突然转变充满怀疑,他会慢慢的观察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推测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对待。这时我们更需要耐心与等待,用"坚持"来面对学生的等待,最终学生会相信我们的。

  等待的过程是一种酿酝,一种孕育,虽然饱受煎熬,但是当课堂充满激情不再沉默时你就会体验到快乐。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的成功,更是我们在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我要说教育需要教师用心,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成长,不断创造!

教育的随笔13

  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孩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特别喜欢告状。

  看看美工区的几个孩子,他们在那剪窗花,这看似一片平静,其实就在一分钟之前,就有一个小女孩气呼呼地来告状:“老师,他抢我的手工纸。”我听了有点生气,心想都是大班的孩子了,不应该这样没有礼貌,更何况我们幼儿园一直很注重礼仪教育的。我和这位小女孩一起来到美工区,来问个明白,原来这位小男孩没有手工纸了,但是他看着其他小朋友都在剪窗花,自己也很想剪。我知道后,没有批评他,微笑的告诉他:“乖,你没有手工纸可以给小朋友借,但是要别人同意后,并且让小朋友给你拿,抢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伤心的。那你愿意让小朋友伤心吗?”他听了我的话,低下头了。我看他好像意思到自己错了,微笑着问他:“那小朋友伤心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旁边的其他小朋友都说:“道歉了,她就不生气了。”他看看那个似乎不太生气的女孩,走到她身边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该抢你的手工纸。”“没关系,我给你一张手工纸。”小女孩说着拿出一张很漂亮的手工纸给他了,他们还商量要比赛谁剪的窗花最漂亮呢。看着他们一起开心的剪纸,我也笑了,真的为孩子们的懂事而欣慰。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和平相处。

  其实,孩子告状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公正处理,并不是要老师一定批评谁,而是希望老师能设身处地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引起老师的共情和关注。我个人认为,老师对于孩子告状之后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的老师会敷衍孩子,或者会很不以为然的告诉孩子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或者直接拉着犯错的孩子去给另一位孩子道歉,这样是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也许还有其他的处置方式,我真心的希望,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要时刻记得维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而非说教。此外,还衷心的希望老师不要小视这些小小的告状,这也许是对幼儿引导教育的一个很好地时机。

  换一种方法会更好

  每次上课我提问问题时,孩子们非常踊跃,总是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喊:“我!”“我!”“我!”有的孩子怕我不提问他,举着手跑到我跟前喊“我!”“我!”“我!”这样一来课堂秩序非常乱,这让我非常的苦恼。可是,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获得很好的改善,幼儿还是说:“我!”“我!”“我!”,难以保证课堂秩序。我想可能我的方法不对,于是,我就在每次提出问题时,表扬那些举手而嘴巴没有声音的小朋友。起先这个措施还是有用的,可渐渐的,幼儿又恢复到了老样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有一次,我发现孩子对于这种:“一二三”“坐端正”,“小朋友,请做好”“老师老师我坐好”,这种一问一答的句子说的很好,很整齐。于是我就想,在提问问题时也可以试试看。我问孩子们:“我请谁”,幼儿回答:“你请我”。慢慢的,我发现这个方法越来越有用了,课堂秩序比以前好多了。

  学会说“对不起”

  今天上午喝水的时候,我听见乐乐跟宝宝在大声吵架,我回头一看,乐乐忽的一下推了宝宝一个大跟头。宝宝哇哇的大哭起来。我忙跑过去问:“怎么了,宝宝?”宝宝哭着说:“乐乐骂我还推我”“乐乐,怎么回事?”乐乐理直气壮的说:“老师,你看宝宝把水都倒我衣服上了。”说着扯起衣服给我看。不错,乐乐衣服是湿了一大片。“我不是故意的”宝宝说。“乐乐,宝宝把你衣服弄湿了是他不对,那你推小朋友就是你不对了。”乐乐点点头。“宝宝,你应该对乐乐说什么?”“对不起”宝宝低着头小声的说。“宝宝应该大声说,乐乐才会原谅你啊。”宝宝大声说:“对不起,乐乐。”乐乐说:“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必须给以灌输“正能量”。对于“谢谢”“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我们必须给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还给孩子自由活动时间

  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因为孩子年龄小,为了孩子的安全,每时每刻都有老师陪在身边,不管是室内活动还是室外活动,都由老师带领,统一安排,老师时刻都陪伴孩子们的左右,总怕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总感觉这样有秩序的活动才能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对孩子的发展有利,然而一次的户外活动使我的看法有了改变。

  有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非常高兴,有的`说想玩呼啦圈,有的想拍皮球,还有的想跳绳,我听后便把这些器械都拿到院子里,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我在一旁观察,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打打闹闹到处乱跑,而是拿了自己喜欢的器械三五成群地一起玩,开始玩呼啦圈的,玩皮球的,跳绳的混在一起。一会儿孩子们便发现这样活动互相干扰,于是就划分了场地,喜欢跳绳的在场地的东边,中间是玩呼啦圈的,西边是玩皮球。每组孩子在玩的同时,还想出了新的玩法,并互相学习,最后玩呼啦圈和玩皮球的一起合作,练习投篮,听到他们哈哈大笑的声音,就知道他们玩的很开心,很快乐。

  这时我想孩子们这样活动不是很好吗?在日常活动中,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交流,让他们开怀大笑,让他们大胆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还提高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好帮手——备忘录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非常繁重,有时往往顾此失彼。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更好的做好保教工作,我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把那些需要处理却未能及时处理的事情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再有时间的情况下,根据记录逐一处理。

  如xxx小朋友在游戏中掉了钮扣,我就把这事记下来,等孩子午睡时帮他缝好;x x x小朋友的妈妈嘱咐我按时给孩子服药,我把这事记录下来以免遗忘;x x小朋友的鞋子太紧,我又记下来,一边向他妈妈建议换鞋;x x x在教学活动中不太理解的东西,我就根据记录,寻找合适的机会帮助他理解。

  备忘录帮我更细致的做好保教工作,使我更注重个别教育,他是我工作的好帮手。

教育的随笔14

  与大班的孩子们共度音乐时光,每次都能感受到他们无限的热情和好奇。这不,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堂充满活力和创意的音乐课。

  音乐,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既是游戏,也是学习。他们喜欢随着节奏摇摆,喜欢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更喜欢在歌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的课堂上,我为他们准备了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当音乐响起,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他们随着节奏拍手、跳舞,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乐感和节奏感。我让他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的变化,感受其中的起伏和韵律。然后,我引导他们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来模仿这些节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音乐的节奏感。

  除了教授歌曲,我还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我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演奏。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乐器和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音乐作品。

  这堂音乐课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音乐的乐趣,还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了音乐知识,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来越喜欢音乐,越来越善于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与孩子们共度的每一堂音乐课都是一次美好的体验。我期待着与他们一起探索更多音乐的奥秘,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音乐时光。

教育的随笔15

  老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个个成为老师的小影子,成为有礼貌、有潜力的好孩子。

  这是一件发生在午睡时候的一件事情,当我说:“小朋友们,下午好!起床了。”孩子们一个个都起来了,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过道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去帮一些动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从糖糖的身边走了过去,身体没把握好平衡,差点摔跤,就听说了一句:“王老师,你要留意呀,下次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那样会很疼的。”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貌,心里头温暖极了。这些幼儿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老师,就像老师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嘛。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爸爸妈妈都来学一学。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教育随笔06-11

教育随笔10-08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11-08

(精选)教育随笔06-12

教育随笔(精选)06-12

教育的随笔09-27

教育的随笔【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