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的随笔

时间:2024-09-13 12:28:45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的随笔[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随笔[优]

教育的随笔1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古国所传承的、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现代化所体现的现代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和精神气质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工作者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的好习惯。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要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和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要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

教育的随笔2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爸爸,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爸爸,我从没当过爸爸!”

  原来是马志宏和张子旋为了当爸爸争得面红耳赤。

  只见张子旋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拿着小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

  不一会当妈妈的欣宜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当一会吧?”这时马志宏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爸爸,明天我再来当爸爸,好不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

  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的随笔3

  近些年来,多次聆听魏书生、任小艾、丁榕、赵谦祥、郑杰等教育专家的报告,拜读陶行知、肖川、朱永新、郭元祥、高万祥、李希贵等教育大家的文章,受益匪浅,引发了一些思考。今以随笔的表达方式,与同伴交流,期待能与大家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一)

  优秀的教师,不仅为学生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意义,做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为学生做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优秀的`教师不仅有爱心,而且能把握好爱的时机和分寸;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优秀的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差异,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再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分析;优秀的教师既不姑息迁就学生,又不无原则的宽容学生;优秀的教师不动辄大呼小叫,那是黔驴技穷的表现;优秀的教师处理“麻烦”事件,就是教育智慧生成或闪烁之时;优秀的教师既爱事业和学生,也爱自己和家人;优秀的教师不常戚戚,而坦荡荡,心胸豁达,心态健康;——————。总之,优秀的教师,有思想、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品位、有激情、有能力。

  (二)

  在工作中,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反思,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面对同事、学生、家长、社会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这是智者的心态,勇者的行为。

  反思是痛苦的,但痛苦也是助人重新出发的力量。

  (三)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和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打交道。如果,你不能面对这个现实,动辄与学生较劲,暴跳如雷,一味抱怨、训斥学生,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怨妇”、“怨男”,成为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结果,学生对你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呕心沥血”决不“买单”。

  当我们不想或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我的想法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必须面对的一切,用真心、真爱、真情润泽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赢得孩子的尊重和拥戴。

  选择了教育的同时,就选择了“无怨无悔。

教育的随笔4

  我班有一个男孩子他叫岩岩,今年4岁了。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脸,一对大眼睛乌黑发亮,闪动着聪慧,樱桃小嘴一笑,嘴边还有两个小酒窝。天真可爱他长得眉清目秀,就如我儿子所说,他叫“小可爱”。

  这个小可爱,不爱说话,不欺负小朋友,不乱跑,上课认真听,睡觉认真睡,不给老师惹麻烦,也是老师眼中的“小可爱”。虽然我们的小可爱和同龄孩子一样大,但是在动作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技能等方面却显得比同龄孩子差多。上厕所需要老师提醒,屯裤子把着尿尿;喝水家里人不给用茶杯,每天带一个带吸管的水壶;吃饭时,带一个围嘴;吃点心很慢很慢;洗手还要老师帮着洗;上幼儿园妈妈总是拉着他的手走;不和同伴玩;不和同伴说话;不唱歌;不念儿歌等。

  小可爱虽然可爱,但是小可爱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同龄孩子,已经阻碍他今后的成长。作为从教21年来幼儿教师的我,遇到的一位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家长,特殊的教育方式。就如《指南》所说:“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岩岩之所以成为这样,和他妈妈的包办代替的教育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但是在这里,遗传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家庭教育方式。

  通过和家长交流,孩子的爸爸在机场上班,一星期来家一次。平时,孩子都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是全职太太,很爱干净,就如她自己所说:“她是处女座”,有点洁癖。”所以,从来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玩耍,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前,从来没有和同龄孩子玩过。孩子的妈妈性格比较温柔、文静,和孩子总是轻轻、柔柔的说话,用的语言就像和一岁孩子交流的方式一样,表达着对孩子的疼爱之情。这样错误教育方式让我这个有着多年以来教育经验的'老教师,分外的难受。真没想到,如今教育的发达,教育理念先进的80后,竟然这样教育孩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就为这些不懂得用科学的育儿观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所以,我就趁家长来园接孩子的实间,和她聊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让她意识到自己孩子和同龄孩子的差距。“不仅不能自理,不和同伴相处,而且也不写作业等”。然后,我向她推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书,又向她讲解了《指南》的理念和教育孩子的一些关键句子,让她学习《指南》,按照《指南》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学习《指南》,家长认同了我的观念,愿意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努力,改正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配合我们教育孩子,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要抱着慢慢促进的心理,不要心急,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孩子发展的合理期望。按照《指南》精神,“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岩岩从来不敢玩幼儿园的滑滑梯。为了让他敢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时候,我就把他抱上滑滑梯,然后扶着他向下滑。第一次时候,他紧张的要想哭了,当滑下来时候,已经不是那么害怕,我就问他:“好玩吗?”“好玩”。“岩岩真棒!终于敢玩滑滑梯了。”我又抱着他滑了几次。我问他,还想玩吗?他说:“不想玩了。”我知道,初次进行这样有点紧张的活动,不能太久,要慢慢来。又过了几天,又到了玩大型玩具的时候了,我到处找他,想抱他上滑滑梯,看着他玩。没想到,他正小心翼翼的自己爬上大型玩具,看的我都心惊肉跳,真害怕他被旁边的小朋友碰倒。没想到,他到一点不紧张,手脚用力,爬上攀登架,坐上滑梯,又从滑滑梯上慢慢的滑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且一直坚持到最后。事后,我和他妈妈聊起这个话题,他妈妈说:“徐老师,你不知道他每天放学都要玩滑滑梯,而且一直玩到保安催着才回家。够死了!我都要给晒晕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岩岩玩滑滑梯进步这么快。”我接过话茬说:“难道你不高兴,儿子终于能玩滑滑梯了,动作发展了,增强体质了。《指南》里不是告诉我们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岩岩就是缺少锻炼,你看他也不敢跑,也不敢玩,玩什么都害怕。现在他终于不怕了,你要鼓励他多玩。”岩岩的妈妈听到这些,“哦,徐老师,我知道了。我一定给他玩个够!”

  是的,有了《指南》的指引,就让我们放开我们的手,多给孩子一些“放纵”的机会,让他独立、让他自强!让我们明白“放手是爱”,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教育的随笔5

  身为乖乖女的我在家乡的一手安排下进入了一所学校,但这并非是我理想的职业,为了让父母安心,压下了内心的挣扎。

  人虽走进了学校,可我的心却还在飘荡,沉淀不下来。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这些踏入校园的孩子,面对这些生活还不能够完全自理,甚至还要人照顾起居的孩子,我的心绪异常纷杂,飘荡的心难以沉静。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学校,有些离家远的孩子或留守儿童常常在学校住宿,看孩子睡觉的重任就落在了老师身上,可谓是责任重大。一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更是反感,反感父母逼迫我做出的选择。

  第一天晚上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会儿一个叹气声。这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老师,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我这里有药,是妈妈今天刚送来的,你用一包吧,喝了会好点的,妈妈告诉我的。”

  听见孩子稚气的话语,我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应了声:“没事。”这是我挣扎了好久都没有流下的泪流了下来,这不是委屈的泪,是释然的幸福泪水。孩子那份特别纯朴的爱撞击了我那颗飘荡的心。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到这份职业的神圣,品味到这份职业的魅力。我的情绪也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孩子的爱赋予了我力量和使命,我开始用心靠近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虽然有时候觉得工作挺累的,但是孩子们总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快乐。看着孩子们在自己的教育下,慢慢的懂事,慢慢成长,这种幸福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我坚定地做孩子们的守护神,享受其中的快乐和幸福。

  教育随笔之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这是大学时代书本上我们学到的知识。当时只是一味的死记,到现在真正到教学实践中才有深深的体会,体会到它为何还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一件件小事或一件件繁琐的平凡事、调皮事、捣蛋事、认识糊涂的事、行为偏差的事,都可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都是大事,都要悉心研究,高度重视,制定解决方案。这些看似小事,处理起来可不容易,既要得当又得善于引导,这才能够出效果。

  读了《心灵的对话——我和我的小天使》,感受颇深。书中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展开探讨,许多教师觉得艰难、困惑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家长虽用心良苦,却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书中的每一位作者都用第一人称写出了自己教育或教学的真切体验,内容具体,实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发育人的道理。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书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似曾相识,有的就好像发生在家里,发生在学校,发生在教室。家庭里的、师生间的、同学间的、亲友间的;学习的、考试的、生活的、思想的、性格的、习惯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有的曾使您焦虑;有的曾使您困惑;有的曾使您烦恼;有的曾使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罢掩卷,你会受到启发,会发现更佳更妙的方法来赢得学生的信赖,赢得学生的心。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怕于跟孩子接触,懒于跟孩子沟通的现象也有,这样就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当然也做不了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为老师,怎样缩短与孩子们的距离呢?我想应该主动和孩子们做游戏、邀请孩子们到他家作客,这些做法,正好改变着长久以来教育工作者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觉得和老师在一起是件快乐的事情,老师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更是件快乐的事情。

  教育的力量在于学生对教育者的认同,只有当教育者被学生认同时,教育的效果才是实在的。教师只要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与孩子们平等的相处,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就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工作的快乐。

  自然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他所提倡的自然教育,归根到底,就是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促使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这与当前的教育改革思潮是一致的,而且,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首先,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意识和情感。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尊重儿童,按儿童的意愿去做。如今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打好升学的基础”,也不问问孩子,就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让儿童不停地学,学一些他们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东西,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活动和爱好。如此的教育,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儿童是不可能用心去学,也不会专注于这一方面的学习,相反会给儿童造成厌学的情绪,以及对父母的反感,最终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我们应该尊重童权,让儿童的天性真正释放,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来因材施教,而不要强迫儿童。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开展活动,要把每一个儿童都看成是优秀的,特别不能对一些能力差的儿童抱有任何偏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

  其次,要把儿童看成“儿童”。毕竟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想法和感情,我们有时不能很好的揣摩他们的心理,也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因此,当我们把自己认为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能灌入的是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而非真理。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老师的正面引导不能教育孩子时,我们可以对其采取“自然后果法”。所谓“自然后果法”就是让儿童自己通过切身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活动和活动结果的意义。我们没有必要对儿童高谈道德、法律、准则,只有他们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中接受了经验教训,才会有所认识和改变。例如,孩子把积木都扔到地上,我们不必急着帮他捡回来,就让那些积木在地上,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藏起来。当下次儿童提出玩积木时,就告诉他们,积木没有了,在上次被他扔走了,让他自己去找,结果他不能找到。如此他尝到了自酿的“苦果”,才会意识到不对,下次才不会那么做。我想这比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要有效的多,但必须掌握一定的度。

  再次,在对儿童进行教育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条件下的“直观教育”。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被长期关置在家里,不少长期娇生惯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中,对书中所描述的大量知识很难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想法,也不能够真正了解书中的含义,因此适当的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获他们所缺乏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不爱劳动,我们根据以上情况,开展“我是小能手”的活动,让他们知道劳动的价值并热爱劳动,同时更加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更加爱他们的父母,收获将受益匪浅。

  第四,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儿童天性的发展水平。教育必须要遵循这个自然规律。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酒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教育在适应儿童天性的同时,还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差异。我们只有很好地了解每个儿童之后,才能对他发展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身上的天性自由自在地发展起来。

  最后,遵守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我们要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并尽可能多地给儿童以自由活动的机会,仍他们能以自己所特有的方法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通过仔细观察,进行适当地诱导,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应该强迫他们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

  综上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是有其实践价值的,他对儿童的认识也是值得我们参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让他们更加自由快乐的发展。由此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如今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启示的。

教育的随笔6

  衣服上的秘密

  一天,我穿了一件胸前有图案的套头衫,活动时,许多孩子站在我面前,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衣服。佳琪小朋友问我:“赵老师,你的衣服真好看,上面画的小猫咪在干什么呢?”我本想告诉他,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看图讲故事的好教材嘛!

  我就对孩子们说:“大家仔细看看,在这几只小花猫中发生了什么事?看能不能编个好听的故事?”孩子们纷纷向前拉住我的衣服,有的说:“小猫今天过生日,请了好多朋友,它熬了一锅鲜美的鱼汤端给大家,可不小心摔了一跤,汤洒了,小猫伤心地哭了。”有的'说:“小猫别着急,我家还有鱼,送给你再熬一盆汤……”大家讲述地很带劲。

  好多幼儿的衣服上都有印花,这正是看图讲述的好教材。

教育的随笔7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对我触动非常大。其中一个小女孩说:“齐老师最喜欢我了,一看见我就朝我笑。”另一个小女孩说:“齐老师也最喜欢我,她也看见我就笑。”说完两个孩子相互抱着,开心地笑起来。我站在她们身后,感动极了。我没想到老师的一个微笑,会使这两个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并由此而爱着老师。

  其实,微笑是一种内心深处散发出的能量。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的微笑代表着鼓励、赞许和宽容。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可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们取得成功或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们感到被认同,倍感开心;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也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老师时刻保持微笑,就像春天温暖的风,轻轻吹开孩子们心扉的门;就像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内心。这就是师爱的力量!

  对家长来说,老师真诚的微笑不仅是礼貌,更是家园共育的润滑剂。由于孩子上幼儿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老师“手里”,因而比较害怕老师,见到老师就躲开;而老师则认为家长这样做没礼貌,是不愿主动和老师交流。缺乏交流就会造成误会,使矛盾加深。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微笑来解决:常常微笑的老师,能给家长留下“没有架子”的良好印象,打消他们的各种顾虑,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使家长工作顺利开展。

  而对于我们自己,微笑不但能使我们变得年轻﹑漂亮﹑充满自信,更能获得同事和朋友的喜爱,人际关系融洽。因此,经常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是通往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一条捷径!

教育的随笔8

  博浩是个不善言谈的孩子,上幼儿园一个学期了,虽然他没有大哭大闹,但是每天总呆呆的一个人坐在那里,不与别人交谈,不参与班里的一切活动,就连别人抢他的东西,他唯一的反应就是——看着别人拿,既不反抗也不告诉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是慢吞吞的,没有一点精神。为了使他改变这种状况,我时时刻刻都在寻找表扬他的机会,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

  终于有一次在课间活动中,我发现他一直都在专心致志的玩着球的各种玩法。这不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么?我把博浩认真玩球的情况当着全班小朋友进行了表扬。虽然他几乎无动于衷,但我相信,我终于可以开启这个孩子了。隔了一天,又在一次课间活动时,请全班的小朋友都去跟博浩学习拍球。这一次,他有了一点点反应:他笑眯眯的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拍球,同时也不时地得到我的表扬。

  从博浩身上,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点滴鼓励的.方法不断激励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所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特别是像博浩这样的孩子,他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鼓励。

教育的随笔9

  多人都说,当老师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回味一年的教学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老师的辛苦,但其中有苦也有甜。一年来,自己有很多感悟。

  教师要多赞美学生,教师的赞美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积极,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也不惹事,对班级的一切活动既不反对,又不踊跃参加。他们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这些同学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在我的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同时也改变了他自己。一次课间操,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急急忙忙的往外挤。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33有注意到倒在地上的垃圾桶。这时,他主动把垃圾桶拿起来,放到柜子里。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他。以后发现他的闪光点,立即会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感触很深,我认识到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往往都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后进生比起其他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教导。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示自己。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有两个孩子上课听讲很不认真,同时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于是,在课堂上我对他俩特别留心,课下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刚开始有点效果,没过几天又开始了,我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如果我放弃了他们,他们更会放弃他们自己,所以我不能不管他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动了很多脑筋,一有空就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让他们做作业,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他们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他们进行表扬。当时我很高兴,同时担心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令我感到高兴的是他们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在提高,每次的作业我都给他们写上评语,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们的,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

  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老师要多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对学生大加批评,这样不利于教育好学生。当孩子犯错误时,作为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教育的随笔10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名叫红红,她文静。羞怯。

  红红的妈妈告诉我,红红以前上过幼儿园,去了三个月,哭了三个月。一提起送她去上幼儿园,当妈妈的就犯愁。她还说:“红红在幼儿园里常常尿裤子,时常穿着湿裤子回家。”我听了,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刚入园的孩子对幼儿园有一种陌生感,对新环境不熟悉,不适应,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是很常见的'。但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形成一种病态。我决心要治好红红的病。

  我从第一天就注意多关心她,多和她接触,告诉她厕所的位置,并常提醒她上厕所。她时常用一双小眼睛怯怯的看着我,这时我就对她笑笑,摸摸她的头,拉拉她的手,发现她尿裤子了,我就赶紧帮她把裤子脱下来,一边脱一边笑着说:“没关系,红红不小心尿裤子的,以后注意就是了,”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为他穿上园里早备好的裤子,然后帮她洗好,晒干。慢慢的红红的脸上有了笑容,尿裤子的现象也逐渐消失了。有时她会主动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今天没尿裤子,”我表扬他一句,她会满意地离开。

  一天,红红的妈妈拉住我的手,感激地说:“李老师,红红说她喜欢李老师,喜欢这个幼儿园。我这个做家长的不知怎么感谢你才好……。”

  新入园的孩子由于情绪紧张而尿裤子是常有的事,当老师的不应该为此而轻易的批评孩子或流露出厌恶的表情,而是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熟悉环境,喜欢老师,等到孩子消除了紧张感,陌生感,适应了环境,这种现象就会消失,您看,红红这不是不再尿裤子了。

教育的随笔11

  今天,在中班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活力与创造力。我们学习了一首新的歌曲,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地参与,用他们独特的'声音和节奏为歌曲注入生命。

  我注意到,当孩子们真正投入到音乐中时,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表达自我、感受世界的方式。它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够引导孩子们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发现更美好的自己。

  这堂音乐课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技巧和知识,更是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更多音乐的奥秘。

教育的随笔12

  20多年前,怀着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我跨进了宝应县城中小学幼儿园。老园长慈祥地对我说:“欢迎你加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行列,要做好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有爱心,更要学会等待……”我爽快地说:“园长,你放心,我会努力的。”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吃点心前,我让孩子们一组接一组地去洗手。不一会儿,盥洗室传来了告状声:“老师,他把我衣服弄湿了。”“老师,地上全是水。”“老师,他推我。”……我跑去一看,地上都是水,红红的鞋子湿了,斌斌头发上滴着水……我大喊一声:“全部回到座位上,大班孩子还不会洗手,今天你们不要吃点心了。”游戏活动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踏步时同手同脚,我一把把他们“拎”出来,生气地说:“同手同脚啊,好好练练。”那天园长、同事来听课,不料孩子们要么不敢回答,要么答非所问。活动结束后我把他们统统留在活动室里……一时间,我已由当初的信心百倍变得焦虑万分。一个念头闯入我的脑海:“改行,幼儿园不适合我。”园长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教育孩子不能着急,我相信只要你学会耐心等待,一定会成为优秀教师。”

  在园长的引导下,我一方面虚心拜师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一方面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等待。午睡后起床时,明明不太会穿衣服,我不着急,等他穿了40分钟;数学操作活动时,芳芳不会,我耐心地让她独自在数学角操作了半小时,结果她还是不会……我自认为我已经学会了等待,可同伴们却说:“等待并非那样机械、简单,它是一种方式、一个过程、一种态度。”

  在领导、同伴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我又迈上了学习等待之路。孩子们不会穿衣服,我创编了儿歌《火车穿山洞》,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学穿衣,还在班里开辟了生活区,让孩子们练习给娃娃穿衣服;孩子们做操找不到位置,我便扮鸡妈妈,通过游戏“小鸡找家”帮他们找到位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和植物,我和他们一起饲养和种植,一起观察、记录……在一次次的等待、陪伴中,我渐渐地理解了等待是一种方式,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是一种态度。

  如今,我已走上园长的岗位,还光荣地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多年的幼教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每粒种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条件和周期,我们不能剥开种子去探秘,也不能拔苗助长去催熟,而是应该耐心地等待它的成长,精心地培土、除草、施肥、浇灌,创设适宜的环境,直到种子发芽、生根、开花、挂果。

教育的随笔13

  玉舒和张熙是从小一班来的两位小女孩,今天早上玉舒穿着拖鞋来幼儿园,自己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子弄到了,我还没来得及将她扶起来,她自己就爬起来了,也并没有觉得摔倒了会很丢脸,班级有几个男孩子开始笑她,她便大声地哭了起来,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

  我走到她身边安慰她并批评了其他小朋友,在我去管理其他幼儿时。我发现张熙跑到餐桌地方抽了几张纸,跑到玉舒旁边帮她擦擦眼泪,边拍拍她的背,边用小手拉着她,而其他小朋友则在做自己的事情。幼儿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归属感,幼儿会把之前的班级当成自己的集体,自己班级的同学才是自己的朋友,有困难要去帮助他。

  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家庭或者如果她觉得自己被人嫌弃 ,比如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嘲笑,她就可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张熙给了冒玉舒安慰和鼓励,让冒玉舒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归属感。 我马上表扬了张熙这种关爱小伙伴的`行为,并让幼儿要学习张熙的这种行为,要学会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在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关爱能带给他人安全感,给人一个归属感,幼儿在一起玩耍时,需要一种归属感和被关爱。

教育的随笔14

  孩子,我要你学会尊重!

  案例:那天,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哭的满脸通红,跑到我这告状:某某同学掀他四个巴掌!当时一听,表示震惊!掀他的那个孩子在我面前表现一向很好,虽长的人高马大,却很是可爱,还品学兼优、更为震惊的是眼前的这个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也是个不错的人才、这两个人,怎样会发生磨擦!

  古人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按捺心中的怒火,找来当事人、平日里温柔的小男生此刻异常淡定!应对我的和颜悦色不言不语、我想该是气到了极致吧?!

  被打的男生显得躁动不安,连哭带嚎:我就说他考英语的时候,抄书了啊!他就打我!我目问,他没有否定,也不说话,我再追问的时候,他再勉强说:是!但我没有作弊!那个被打的男生最终承认:他也没亲眼所见,听别人说的那么问题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了、首先我对这个被打的男生进行了几语句语重心长的点拔:对于一个一度品学兼优的人来说,你说他抄袭,这对人家的自尊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况且你还是道听途说,他打你是给你一个教训,人不能够口无遮拦、有时候语言的伤害力不比武力差、他打你,你疼的是脸,而他伤的是心!这一点你懂吗?

  好像我是默许了那个甩人耳光的同学,身边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子,个个七嘴八舌都说某某该打,他就是不会说话,他说话就是让人生气,想抽他、然后,我对这个仍然不言不语的孩子说:你的怒火老师能够理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得学会尊重别人,想想你的老师,你的家长,有没有哪个人因为生气给过你耳光?打的是脸,伤的其实也是心啊!

  在这场是非中,他们俩个都有错,错在我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感受,因而言行举止失去了分寸、激怒的别人的方法有好多种,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不尊重、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们俩个互相道了歉,算是结束这场风波了!第二天,他们俩个又在一齐开心的玩耍了!

  反思:

  教书已有不少年头,习惯了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只要不是罪大恶及,无法无天,都是小事,都值得宽容,都值得理解、我是一个不太厉害的'班主任,很少与孩子生气,也能够说这些年的生活,我已经学会不再生气了、英语老师说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有道理!有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泪水与汗水呢?成长不都是在一次次泪水的洗礼下才变的越发茁壮的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没有人会能感同身受!那个口无遮拦的孩子也许会被几个巴掌觉醒,会懂得说是一种潜力,而不说才是一种智慧,不道听途说该是一种原则!那个打人的孩子,看着平日里灿烂阳光的孩子哭的死去活来,最终也会明白:巴掌的伤害不亚于一颗子弹、懂得尊重,就应是青春期里孩子教育的第一课!

  走向青春期里的孩子,容易燥动、德国的专家说:你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教育静下来,你就成功了!应对一群燥动的孩子,我们为师者该做的,我想不就应是煽风点火,不就应是火上浇油,若能似春风,温柔吹过耳畔,化作几滴春雨,浸入孩子心田,注入几滴成长的养液,也许我们就真的能看到满园花开的温馨,我想:这也就应属于尊重的范畴吧?

教育的随笔15

  今天餐后散步的时候,我牵着排在最前面的小朋友的手,忽地想起来前两天她的指甲有点长。本想给她修剪的.,可是一忙给忘了,我把她的小手拉过来一看,发现指甲已经:“咔嚓掉了”。看来是家长给修理过了。可仔细一看,觉得不对劲。指甲边缘一点都不光滑,看上去是被嘴巴啃的。于是我便上前一问:“你的指甲是妈妈剪的还是自己用牙咬的呢?”小家伙不出声了,我明白了。孩子有咬指甲的习惯可不好哦。不仅仅是影响美观,而且还不卫生呢!这可得重视起来。于是我在下午的活动课插入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手指兄弟最近非常地不开心,因为它们总是被小主人用嘴巴啃。它们非常怀念以前被主人的妈妈用指甲刀修剪之后的感觉。它们觉得那样的话既干净又漂亮。如果不被小主人啃的话就会很开心了。故事刚讲完,只见小家伙慌忙地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甲,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下回不再让手指头兄弟生气,不开心了。我不会再啃指甲了。”听着小家伙的这番话,我很欣慰,摸着她的头说:“好样的,手指兄弟们都在看你的表现哦!”事实上,看着孩子的表现,我今天非常开心!

【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06-11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精选]教育随笔08-25

教育的随笔09-27

教育随笔10-08

教育的随笔11-08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教育随笔(精选)06-12

(精选)教育随笔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