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乡的臊子面随笔
我的家乡位于古三畤原,这里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众多的传统美食中,臊子面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有的魅力成为家乡美食的一面旗帜,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
几人结伴市场转,割肉买菜备午餐。臊子面,顾名思义就是带有臊子的面。传统的家乡臊子面,面是手擀面,臊子用猪肉燷成;吃一顿臊子面,要经过燷臊子、搋面、擀面、搭汤等多个环节。现在看来,吃一顿臊子面是稀疏平常的事,但在我小时候,吃一顿臊子面却是很奢侈的事,只有逢年过节招待亲戚时才能吃上。记得在我的农村老家,如果说中午吃臊子面,那么就得从一大早开始忙活。几个人先结伴去市场割肉,割的肉以肋条肉为佳;顺便再买些豆腐、凉粉、生姜。肉割回来后,用水洗净;把刀磨快,准备切肉。切肉时,先将板油剔下来,切大块。再将肥肉和瘦肉分开,分别切成丁状。
大锅之内把肉燷,香味能飘二里远。肉切好后,就可以燣臊子了。锅眼加柴生火,锅烧热后,先放入板油,用铁匙不停搅动挤压,使其出油,直至炼成脂肉后捞出,油留下。接着将肥肉倒入锅内,不停地翻炒,出油后,再倒入瘦肉,继续翻炒。至肉收缩后,加入料酒、姜、桂皮、八角和五香粉略微翻炒;随后加入酱油、食盐翻炒几分钟。香味出来后倒醋,中小火焖烧10分钟左右收汁,放入辣椒面,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燣臊子时不能加水,俗称“干燣”。 干燣的臊子,装进罐子里,吃上半年也不坏。
肉香惹得猫叫唤,小孩骨头啃的欢。燣臊子的时候,也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候。当臊子燷到出香时,满庄子都能闻见,这时庄里人就会猜是谁家在燷臊子,谁家中午要吃臊子面。这时,猫儿也会循香赶来,蹲在厨房外,眼巴巴地瞅着锅台,喵喵地叫个不停,因而燷臊子的过程也被称作“猫叫唤”。最高兴的要属小孩子了,他们也不出去玩了,围着锅台伸长脖子不停地张望,等着肉出锅。当然,他们的等待会换来一块香喷喷的肉骨头作为奖赏。
搋面揉面擀杖擀,面条劲道不粘连。燷好臊子后,就要做面条了,在家里一般吃手擀面。要吃劲道的手擀面,首先要搋好面。搋面时,在盆中盛面粉若干,用凉水和好后反复揉成团,做到上面蒙一块湿毛巾,醒十多分钟后再揉再醒几遍,使其上劲。搋面也是一项技术活,要做到“三光”,即面光、盆光和手光。在当地有一句俗语叫“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虽说“打到的媳妇”作为封建残余思想已被新社会否定,但“揉到的面”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所以面只有多揉才能搋出好面。其次是擀面。到中午时,面揉到了也醒到了,这时先用短粗擀面杖将面团推开,再用细长擀面杖将面擀开,直到面圆如盘、薄如纸、光如镜为止。最后用刀将面切成条状,或宽或细全凭自己爱好,一般汤面吃细的,干面吃宽的。
绿色蔬菜在菜园,底菜飘花准备全。吃臊子面还要燷底菜、做漂花。底菜一般用洋芋、胡萝卜、豆角、豆腐、凉粉、木耳、金针、海带等,具体用什么菜则根据时令和菜园子的菜而定。将洋芋等切成细丁,木耳等用水发开,加入葱、姜后炒熟。在燷底菜的同时,熟一碗油泼辣子。然后用鸡蛋摊一个鸡蛋饼,切成菱形状,把蒜苗或韭菜切碎,漂花也就做好了。
汤的做法很关键,五味生香人人羡。臊子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搭汤。搭汤用后锅,水开后,依次加入底菜、漂花、臊子,用盐、醋、酱油、味精等调味。搭汤凭经验,味要“咬”住,初学者盐咸醋淡不好吃是常有的事。
锅煎下面把碗端,全家上下尽开颜。万事俱备后,就只等锅煎下面了。水开后,将面条放入,两煎后就熟了。捞半碗面,舀上汤,放些辣子,一碗红、黄、绿、白、黑五色齐备,看着有食欲、闻着香扑鼻、吃着味道鲜的臊子面就呈现在面前了。端一碗蹴在门前,偏着头挑一筷头放进嘴里,吸得“吃喽吃喽”响。这种吃臊子面的方式家乡的人形象地称为“偏头拉面”。吃一碗满口留香,再吃一碗回味悠长。吃一顿臊子面,好几天都有念想。
臊子面来吃着谄,各家都有其特点。家乡的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略有不同。岐山臊子面以“薄、劲、光、煎、稀、旺、酸、辣、香”而闻名,家乡的臊子面也有类似的一些特点,但味道较为平和,汤没有那么旺、酸、辣。吃法也不同,岐山臊子面碗较小,且碗里只捞一筷头面,俗称“一口香”,吃的时候端一盘摆在饭桌上,一碗连着一碗吃,一个人可以吃几十碗,只吃面不喝汤。家乡的臊子面碗和平常吃饭的碗一样,且碗里要捞半碗面,面吃完汤也就喝完了,一个人有两碗就够了,有的人吃一碗细汤面后还要再吃一碗宽干面。这些传统也许是受各自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岐人受周文化的影响大些,比较注重过程;而家乡是秦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家乡的人受秦文化的影响多点,比较注重结果。也许不同的地域文化反映在臊子面上,就形成了二者的差异吧!
逢年过节成习惯,招待客人走在先。臊子面是家乡人待客的重要食谱之一,过年必吃。过年时美食众多,但绝对少不了臊子面。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这个面就是臊子面。有客必吃。家里来了亲戚朋友或村里赶庙会招待演员,一定要用臊子面招待,以示尊敬,吃其它饭主人心里过意不去。庆生必吃。老人过寿要吃一碗臊子面,长长的面条预示长寿之意,故又称为“长寿面”;孩子满月时,除自己吃外,主人家要给庄里每户都端一碗臊子面,图个吉利;家里人过生日也都要吃臊子面。
如今已是家常饭,啥时想吃你随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臊子面如今已成了家常饭。不仅逢年过节招待亲戚时吃,平时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做。特别是谁家过红白喜事则要大吃特吃,连吃几天才罢休。在做法上也有了变化。传统的臊子面都是手擀面,现在人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就是金钱,加之有些人也不会擀面,所以只有改吃机器面了。家里来客人多了,端一盆面压些细面、韭叶、宽面;如果来不及,下些晒干的机器面或手工挂面也就行了。
紧随市场进饭店,创造效益把钱赚。臊子面也是一些商家创收的渠道之一。不论是在县城大街小巷、村镇街道,还是在夜市、庙会会场,都可看见臊子面馆或小吃摊,甚至一些酒店也有。在市场的推动下,家乡的臊子面也走出了家乡,走向了全国,在各地展现着自己特有的魅力。
几十年来常相伴,家乡味道永不变。家乡的臊子面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小时候做臊子面的是奶奶,后来换成了母亲,现在我和妻子也做。虽然做臊子面的人在变,但其家乡的风味却一直未变,还是那么香,那么令人回味。我一位外地的表姐每次来都要吃臊子面,问她为啥。她说:“我妗子做的臊子面好吃么,在我那边根本吃不到,我来就要吃个够!”
东南西北吃个遍,唯有真情留心间。参加工作后,我也经常在外吃臊子面。岐山臊子面、扶风臊子面、西安臊子面等吃了个遍,虽然各有风味,但吃到最后发现自己爱吃的还是家乡的传统臊子面。因为它不仅有家乡的味道,更饱含着浓浓的乡情和亲情。离开她,泪眼濛濛;想起她,魂牵梦萦;看见她,情意深深。
家乡的臊子面,味道永远不变,真情永留心间,永远使人眷恋!
【家乡的臊子面随笔】相关文章:
臊子面作文12-15
母亲的面随笔散文10-10
牛肉面随笔09-06
与子同德,与子共赢随笔12-16
烩面情怀美文随笔10-11
重庆小面经典美文随笔10-11
父与子读书随笔08-29
烙面咸阳面食随笔散文10-10
子欲养而亲不在随笔08-30
家乡的变化随笔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