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2-10-08 00:08:17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教学随笔

  期末试卷统批一结束,我写了一份“外出批卷标准动作”,详细地记录了外出批卷的具体流程及注意细节,并把它放入“备课组建设”这一资料库,结果在存放时发现去年同一时间也有一份“外出批卷标准动作””,而且记录得也很详细,我在惊诧之余,感叹自己怎么脑中一丝儿没有去年记录的印象,更没有要从去年记录的“标准动作”中找出来加以借鉴、修改和完善的意识,依然像往年那样,从零开始做起呢?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教学随笔

  去年的“外出批卷标准动作”没有像今年的那样规范、完整,但毕竟对今年的外出批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看来,做一件事之后,要有积累,但单靠如此简单的记录是不够的。

  由此,引发我的一系列思考:

  1、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到底为多少?

  2、怎样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3、时间的“滚雪球效应”是怎么回事?

  一天的有效时间到底为多少?

  一天当中,可以用来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多的,尤其是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我仔细观察,即使在暑假里,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困惑:早晨起来,做完洗涮整理之事,刚想坐下来静心做点有价值之事时,就到了外出跑步锻炼、吃早饭的时间;锻炼、吃饭之后,一番散步、休息,进入工作状态没多久,又到了准备中饭的时间;吃完中饭,一番午休过后,时间已近下午两点,没多少时间,工作刚刚进入角色,已日薄西山,一天的黄金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如果上班的日子,尽管有八小时工作时间,但集中精力的时间也不多。我上午上班,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要半小时。集中精力两小时后,尽管思维已打开,但气血消耗也多了,就要休息了。我虽然没有经过很详细的计算,但从时间统计牛人柳比歇夫的书中可以看出。

  像柳比歇夫这样十分珍惜和擅长利用时间的人,他真正用于工作的有效时间也是在3个半小时到5个半小时之间浮动。作为一个普通之人,如果每天能确保有4个小时时间安排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并且肯坚持日积月累做下去,就可以通过这4小时的不断推进而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何做才算不断推进呢?那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怎样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都熟悉,可对“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这句话,逻辑是不是有点问题?如果我一解释,就很明确了。这里的“自己”是昨天的自己,或者说是以前的自己。“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可以理解为“站在昨天的自己的肩膀上”,你今天的工作是在昨天或以前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修正和完善,这样你的成长就会很快。

  要让有限的有效时间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应,你就必须学会站到自己的肩膀上。

  我第一次积累,即做事形成的流程与标准,也许很简单,不好看,但这不要紧。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皱巴巴的脸,并不好看,但长到三个月后,就变成个十分可爱的小奶娃;又像雕塑家雕刻前的石块,一块顽石,但经雕刻家灵巧之手,可以一天比一天更像模像样。

  如我去年写的“外出批卷标准动作”是这样的:

  1、自由前往,明确到达的时间和地点

  2、批卷时明确开始时间及统一结束要求

  3、批卷后留下两位老师报分、登分

  4、结束后用K12邮箱发成绩给区方负责人

  5、带试卷回校,通知老师一起拆卷、分卷

  当今年外出批卷之前,我有了检索“外出批卷标准动作”的意识,并从对应的系统中找出来,按原有的积累对照做准备,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从零思考”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通过第二次对同一件事的实践,将原有的“外出批卷的标准动作”进行修改、完善。我先边改卷边修改在纸质稿上,回来后再将其修改至电子稿上,形成电子修正稿,并打印出新的纸质稿,放入文件夹中及时归档,原来的稿子即销毁,以免与新的混淆。

  我今年修改后做的“外出批卷标准动作”是这样的:

  流 程 标 准

  1、提前通知 提前一天或半天发短信通知改卷的时间、地点并确认

  2、准备物品 随带红笔、试卷和水杯

  3、发样卷答案 拿7份样卷和7份参考答案

  4、抽签分工 采用抽签方式进行批卷分工,组长只改作文

  5、明确内容 逐一明确批改内容及评分细则

  6、分发表格 分发《试卷批改记录反馈表》,明确批改要求

  7、过程把控 开始批卷并随时抽检、调整

  8、结分复核 一起结分、复核,用K12邮箱发成绩给区方负责人

  9、送卷登分 将试卷分批送教导处登分,并及时取回

  10、分发答卷 通知老师们一起拆卷、分卷

  很明显,今年的提取了关键词,形成了简洁明了的流程,而标准就更加详细了,有了操作细节,减少了出错环节。

  如此反复,我的“外出批卷标准动作”将日臻完善,做事所花的时间会愈来愈少,做事的效果则会愈来愈好。

  时间的“滚雪球效应”是怎么回事?

  当学会了自己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时,有效时间产生的“滚雪球效应”就会非常明显。

  比如“外出批卷标准动作”初写时大概要用去20分钟左右,第二次修改时则只需5分钟就够了,相比于从零开始写,至少要节省15分钟,况且这一“标准动作”在用于第二次外出批卷时,又能省下不少于30分钟的批卷时间及大量精力(以前常常是到了批卷地点因忘带试卷,忘抄密码而不得不返回,前后浪费的时间有时远远超过30分钟)。一次批卷可以省下45分钟,一年两次批卷,可以省下90分钟有效时间。而这90分钟如果能再用于其它真正有价值的做事上,又可以省下更多有效时间。在日常工作中,类似“外出批卷标准动作”的有效积累的做事不下于10件,有些事是每周或每月必做的,如果按每件事可省下30分钟,十件就省下了三百分钟。

  有效时间可以通过这种“复制”式的有效积累,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增加,其效应是非常巨大的。

  我在其他做事方面也是如此。

  学校要求八年级继续开展“书法等级考试”,我因为七年级时有较完备的积累,包括“考试流程与标准”、“考试用纸样稿”、“考试成绩汇总表”等,所以在实施八年级“书法等级考试”时,我只是就八年级的特点对原先的稍稍作了修改,较七年级初次实施,显得既简单又轻松,省下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会让自己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是一种有效的积累,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快速成长。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杂文随笔10-12

自己的随笔09-16

初二上物理期末教学随笔01-08

舌尖上的中国随笔08-24

宠爱自己随笔12-19

写给自己随笔10-16

谈自己随笔07-04

反思自己随笔05-28

告别自己随笔05-29

老师让我自己来教学随笔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