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远去家乡的皮影戏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10 02:01:46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远去家乡的皮影戏随笔散文

  我的家乡,位于甘肃省陇中黄土高原,憨厚的黄土和浓浓的民族风情,孕育出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界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当地人也称“牛皮影娃娃”,也有人称呼“牛皮灯影子”戏的。

远去家乡的皮影戏随笔散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视、DVD、VCD和家庭影院高科技媒体的介入,曾经农村人最青睐的“皮影戏”,已经销声匿迹,渐渐地退出农村历史的舞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今天迫于生计,常年在异国他乡这片陌生的土地里,艰辛的奔波,在工作和生活之余,不由自主的便想起家乡的诸事来!特别是我情有独钟的便是小时候,记忆中的家乡“牛皮影娃娃”戏。

  “皮影戏”是具有我家乡特色的地方戏,家乡不分男女老少,分外青睐!每当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收割告一段落后,我的家乡和周边的几个村演出的“皮影戏”便纷至沓来!

  黄土地上心地善良、憨厚质朴的父老乡亲,经过春耕、夏耘,半年的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收获到沉甸甸的稻谷金黄。为了感谢苍天厚土,无私的馈赠给他们的恩惠,他们以唱几夜“皮影戏”的方式,来答谢神恩的浩荡。因此,唱“皮影戏”也是一种地方的祭祀活动。常年以土地为生,与世无争、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在每年收获后,不忘初心,来祭奠神灵,更是期盼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也是对未来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美好日子的向往和憧憬!他们用祭奠神灵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敬意,让神灵庇护他们的家庭幸福、安康!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我的家乡都称“牛皮影娃娃戏”。其设备、道具简单,演出方便。“皮影戏”里所有用的人物和道具,都是用牛皮裁剪而成。其人物的肖像,裁剪的惟妙惟肖,人物长度大概一尺,头面部和躯干部更可以随时组装,在人物的腕部和腿部,拴上一根细细的竹竿,供演出人使用,操作起来活动自如,活灵活现;戏剧里演出用的桌子、椅子、马、车等都是用牛皮裁剪的,做工精细,形象逼真;都具有民间剪纸的特长艺术。

  每当“皮影戏”准备演出的时候,在户外选择一片空地,搭建出略高出地面、里面可以容纳座四个人空间的戏房,三面用篷步遮盖,前面放一条长桌,供演出人和摆放道具使用,紧挨着桌子的前面,放一个长方形、用白纸糊的纸框,相当于演出“皮影戏”用的的屏幕,当地人叫“亮子”,一座简易的戏房,便搭建而成。当晚上演出的时间,外面一片漆黑,在戏房里点燃一盏很亮的灯,里面坐上负责拉二胡的、弹三弦琴的、敲锣打鼓的、吹锁呐的、操作道具演唱的等四、五几个人,便组成了一台“皮影子”戏。

  操作道具的人,坐在仅靠“亮子”的桌子后面,一边唱、一边不停的操作拴在皮影上的细竹竿,做着惟妙惟肖的让牛皮影子,表演动作;在二胡、唢呐、三弦、锣鼓声的伴奏下,演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那些皮影,在“亮子”上面,由于光的反射,显得格外清晰,再加上演技人高超的演唱、动听的胡琴、唢呐、锣鼓的相伴,把戏剧唱的妙趣横生,真切动人。有了皮影绘声绘色的展现,各种动作神态,应有尽有,似活人在登台演出!戏的内容一般是人们熟知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如《劈山救母》、《季扎还愿》、《柳毅传书》等,有时候,也唱些鬼神古怪的故事。

  记得我们村里,一年一度“皮影戏”演出的时间是每年农历9月15的晚上,会如期而来。恰逢这个季节,村里的每户农家的庄稼地里,收割庄稼最忙时间,也告一大段落。父老乡亲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和精力去看“皮影戏”的演出。大家利用难得的看戏时间,坐在一起,说说今年庄家的收成情况,也拉拉家常,增进感情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在每年村里唱社戏“皮影戏”的时候,都要在搭建起舞台的农户人家,由专人负责,填写掌管天堂地府、山川社稷、五谷苗稼、本方守土等神灵的牌位,摆放在桌面上供奉,并焚香秉烛、献上新鲜瓜果,来分享人间丰收的喜悦。

  一旦到了村里唱“皮影戏”的这天晚上,每户农家人早早地吃过晚餐,便携儿带女,来到搭建起舞台的这户农家,虔诚地跪拜在神灵牌位的香案前,沐手焚香,敬献上自己的瓜果、素食等祭祀品,渴望借助袅袅的香烟,让他们小小的愿望,能够抵达神灵面前,让神灵抵挡他们的无常之灾和疾病,让吉祥的光芒,福佑他们身后无尽的岁月,家人永远平顺、安康!

  渐渐地夜幕降临。戏场里的人越来越多,戏场内外人声鼎沸,被一片欢乐、喜庆、自然祥和的气氛笼罩。随着一声声高低起伏的锁呐、锣、鼓、三弦子琴声的响起,一场“皮影戏”便在戏房里的“亮子”上拉开了序幕……

  村里的父老乡亲,便坐在戏台前面、“亮子”的空地上,聚精会神地看起“皮影戏”来。村里的老读书人一边看戏,也不忘记一边给周围坐的父老乡亲,讲解戏剧的内容,讲的眉色飞舞,不厌其烦!

  最高兴的便是村里的一群天真无知的少年,每个人的衣服袋里,都装着满满的炒熟的豌豆,边吃边玩耍,从不会被“皮影戏”的内容着迷,最感兴趣的便是亮子上出现人物的造型和肖像,东瞅瞅、西看看,有时候会把小脑袋从戏房侧面的篷布的缝隙中伸进去,探个究竟!一不留神,就被里面的戏班子发现,轻轻地用鼓槌敲打一下小脑袋,扫心而归,发着“咯咯”银铃般的童音和笑声,夹杂着琴声、锣鼓声、唱戏声,划破了乡村夜空的静谧!

  可是今天,随着历史的变迁,农村的青壮年,都背井离乡,蜂涌而至,踏进了一座座陌生的城市,永远抛弃了祖辈们守护的黄土地,成为农民工群体。现在村里只剩下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乡的社戏“皮影戏”,再也唱不起来了!渐渐地岁月的尘埃搁浅、远去……永远被遗忘在后人不知晓的那个角落!曾经农村人最青睐的“皮影戏”,今天,已经成为乡村一抹遥远的风景!

【远去家乡的皮影戏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那些远去的记忆随笔散文(通用17篇)09-08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11-24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的随笔11-08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经典散文随笔10-26

随笔优美散文10-26

宠物随笔散文10-26

散文d随笔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