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16:45:38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下面带来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1】

  摘要: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分析传统的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讨论其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概预算;影响分析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对工科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应体现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的综合特征[1]。

  土木工程概预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编制一般工程概预算的能力,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达不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为此,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在分析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在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上全面进行讨论分析,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满足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2]。

  1 传统的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是一门内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就目前来说,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1 教材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教学内容灵活性和系统性不够[2]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成果。

  由于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具有区域性,各个省市颁布自己的造价管理文件,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概预算教材都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现行定额和取费程序,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

  另外由于教材编写和出版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反映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教材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现有的大部分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工程计算规则、费用组成的讲解,教学内容多,枯燥,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材中加入了相应的作业练习,但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学生所学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这样根本完成不了实际工程图的预算。

  1.2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由于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大多是一些规则的罗列,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取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讲且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的被动教学模式,手段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先讲解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后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由于内容较枯燥,容易导致学生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机械化,容易丧失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学生对于定额的应用、工程量的计算(特别是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很难深刻理解。

  1.3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欠佳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

  目前阶段,应用现代媒体技术缺乏,教师不注意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小,无法传授更多的知识。

  1.4 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及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知识的考核,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容易出现猜题搞重点突击的情形,也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中的体现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目标,切实加强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中的能力培养,突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融合。

  主要建设思路如下:

  2.1 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开展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课程课时等条件要求,制订新的教学大纲。

  依据新的教学大纲,从能力培养出发,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的现行定额和取费程序,积极开展教材建设。

  同时在教材内引入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实例,加强学生对编制造价文件的理解。

  再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在合理安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以外,恰当采用图表教学,使授课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此类章节内容学习的兴趣,增强授课效果。

  2.2 改进教学方法

  2.2.1 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4]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大胆构思,使学生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的灌输到主动吸收,这样的课堂不再枯燥,而是生动活泼、意趣横生。

  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问题大胆发言。

  如此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2.2.2 借助概预算软件辅助教学[3][5] 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在实际工程概预算中应用越来越多,学生必须要掌握造价软件的操作,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实际工程,才能体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育理念。

  应用造价软件不但可以提高造价编制的速度、降低错误率,而且计算机记录数据,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审核,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学生可以把课程设计应用软件再完成一次,这样就把手算与电算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概预算的相关计算规则。

  2.2.3 层次案例教学法授课[3] 通过选用完整的工程案例分析,能够使概念、规则更加具体化,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概预算编制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选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化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大型工程的计算思路与习惯,学生加深对定额各章节知识点的理解。

  “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2】

  摘 要:本文分析以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从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出“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概预算”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应用性课程,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在其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因素,涉及较广泛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学科。

  本课程以建设工程定额应用为导向、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为主线。

  在阐述建设工程定额的组成和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定额的应用、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最后以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为总结。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逐步推广,本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新的计价规范,努力结合市场需求,坚持适用性强为原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以适应行业市场的需求。

  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现状

  “土木工程概预算”(原“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石河子大学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从1998―2002年,将“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建筑工程专业开设,2002―2009年,随着学生就业途径的拓宽,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学生就业的方向之一,“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相关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由原先的2名主讲教师发展到3名主讲教师,相应的实践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电算化软件课程开设。

  由主讲教师主编的用于指导学生电算的广联达软件的相关教材投入使用;结合实际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 2009年以后,由于2011年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增道路桥梁专业,“建筑工程概预算”更名为“土木工程概预算”,成为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

  目前,该课程理论总课时32学时,总学分2个学分,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时间为1.5周,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

  二、“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2010年之前,本门课程在学院的名称为“建筑工程概预算”,主要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七学期开设,前期36学时理论学时结束后,进行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第八学期与工程概预算相关的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和2周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质量参差不齐

  以往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师基本以书本上的知识点结合书上极少的例题进行讲解,基本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课后作业资源极少,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基本没有为课程设计奠定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因此学生在课程设计开始的一两天内,基本无从下手,教师费时费力,需要将学生从零动手基础引入课程设计,造成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课程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计资源匮乏,学生积极性不高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任务是,学生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预算,需要教师提供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作为课程设计资料,另外,还需要施工设计图纸中使用的图集、规范等配套资料。

  以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由主讲教师整理收集了三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的配套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施工图预算。

  对于一百多名学生,三套施工图纸及配套资料显得相当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难以达到。

  (三)课程设计环节孤立,未达到预期效果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应做到学生通过概预算课程中的算量,为施工组织安排人力资源提供工程量数据,从而达到建立相关课程联系性,建立学生专业素质的效果。

  但是由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在学院是第六学期开设,无法与本课程设计进行衔接,造成这两门课程设计之间孤立,使本课程设计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施工图预算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往的课程设计环节缺乏建立学生专业系统素质的思考,也造成未能达到本门课程设计的效果。

  三、“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经过多年教学和工程实践,本课程组教师在强化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思考与改革,创立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本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1.本课程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学生建立专业系统素质的纽带。

  作为大学的专业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除了完成单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外,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建立系统的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本门课程是在第七学期开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实践性与相关课程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实践教学,逐步加强学生对本课程体系整体系统性的培养,从而转化为学生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一方面是对学生第七学期之前所学相关专业课程与本课程加强系统联系,另外一方面是对第八学期学生毕业设计做理论铺垫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铺垫,具有重要枢纽的作用。

  2.培养目标:重实践,强技能,夯素质。

  本课程学生所掌握技能是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除了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以外,从事工程造价管理也是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之一。

  本着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拓展培养目标,培养兼具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是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改革

  1.实施土木工程概预算课堂与课后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

  为了奠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坚实基础,在2013―2014及2014―2015第一学年,在土木工程2010―1、3班和2011―1、2、3、4班实施了课堂和课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其中包括“引实际工程进课堂”、“拿实际工程当作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另外,在理论课阶段,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后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

  2.转换角色,课后学生收集实践教学基础资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以往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欠缺的原因,加之学生宿舍及教室网络环境的改善,突破了以往必须有纸质资料作为教学资料的限制,课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阅需要的资料:图集、定额、规范等,一方面解决了资料欠缺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学生积极动手,提升思考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更进一步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系统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有益。

  3.改革课程设计,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实施了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的改革,即通过工程招投标环节模拟,主要侧重点在商务标投标现场的模拟。

  本次课程设计改革中,设置了一个实践教学改革实验班,本班通过一个小组编制工程标的、三个小组编制投标报价,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行招投标现场的模拟。

  由于实验效果的原因,学生较非实验班学生看图仔细,在编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甚至超出了本次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效果良好。

  学生在组织招投标模拟现场的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收集资料,使整体流程进展十分顺利,学生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地探索努力,从不同的源头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相长,效果十分显著[2-4]。

  4.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自土木2009级开始,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对于理论知识的课后习题,教师将收集的电子版习题,通过网络发给学生练习;对于应用型知识的课后习题,采用实际工程的案例图纸作为作业,学生进行系统联系;另外结合身边的建筑物为作业案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准备作业基础资料:动手量尺寸、找定额、翻图集,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鉴于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开辟适合本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即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化――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课程设计小组化、资源丰富化、环节增加场景模拟――毕业设计独立化――第二课堂丰富化的实践环节,分五步走强化实践教学模式[5]。

  此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依托本课程建立的网络课程以及一类课程建设平台,为此模式顺利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和丰富的实践资料,确保有充足的学习材料和提供空间上的保障。

  1.课堂教学素材实例化,奠定实践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突破仅仅讲授单一理论知识的条例化,引入实际工程作为课堂素材。

  对于工程计量章节,结合实际工程图纸讲解、讨论分部分项工程计量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实例讲解的过程中,将本课程与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相关课程知识点进行衔接及梳理,构建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2.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本课程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多样,不拘泥于课本或者固定习题,以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主要原则布置课后练习。

  作业内容主要考虑对课程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

  主要以实际施工图纸为主,辅以教师自编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

  例如,主讲教师认为在土石方工程和砌筑工程学习完之后,可以自设一道综合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动手练习,练习内容包括:土石方计量、砌筑基础计量、回填土计量及余土或缺土的计量。

  通过此综合例题,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分部分项工程计量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这些项目中的细节问题的掌握程度。

  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查找电子版的定额和图集来完成,此过程能够增加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实践性练习的系统性,并提高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巩固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基础,将课堂理论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实践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3.课程设计环节设计与改革。

  课程设计小组化,提高学生积极性。

  将所有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构建小组时,小组长进行统一的安排组织工作,采用直线式管理。

  以5―6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优势互补。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做到“任务有人算,人人有任务”。

  小组式的单位使成员各尽其责,将总体任务分解,让每个成员自行承担某一部分任务,互相合作完成,克服惰性,使每一个学生有主人翁的责任使命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资源丰富化,确保课程设计质量。

  克服以往由于只有三套完整施工图纸和相关纸质版图集、定额,学生做课程设计积极性不高,惰性大等缺陷,在2009―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时,收集增加了大量的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保证每一组使用独立的施工图纸,并且大大借助网络资源,借助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和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保证施工图纸中所用图集、规范等相关资料充分,为学生课程设计扫清一切资源障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设计质量,确保了课程设计效果。

  课程设计环节增加招投标场景模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

  在小组式的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上,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增加了模拟实际工程招投标现场的工作情景环节。

  在理论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三个投标小组,在课程设计开始前20天左右的时间,由招标小组编制并发出招标公告,三个投标小组购买招标文件并在课程设计时间进行投标报价的编制,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日期提交投标文件。

  同时招标小组组织投标会议,进行投标现场模拟[6]。

  由于是学生自己组织模拟现场,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熟悉了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并且加强了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为今后毕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毕业设计独立化,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毕业设计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由单人独立完成一套施工图纸的施工图预算工作。

  此套图纸是在建筑方案确定基础上,学生自行设计结构部分,然后完成施工图预算工作,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图纸十分熟悉,通过查阅各种图集及规范,全国统一定额和地方定额,结合广联达预算软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第二课堂丰富化,培养实践创新意识。

  充分利用课程组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咨询服务的成果,结合本地建设工程具体实例、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案例及工程造价案例,引导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另外采用“项目导向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不断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在水利建筑工程学院2009级及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试点班级中,由于借助网络课件,精品课程建设网站,扩大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5―6人的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并且由于增设了工程招投标模拟环节,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收获了本门课程知识,达到了本课程设计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保华,顾沛卿.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模式的演变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2]唐艳娟等.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3]马洁,刘小河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

  [4]高素春.建立高校课堂教学的项目管理理念[J].中国建

  设教育,2008,(4).

  [5]周渝霞.系统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运用[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3).

  [6]李忠刚,王兴芬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管

  理机制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影响】相关文章:

浅谈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研究与实践10-26

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课程构建论文10-10

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论文10-08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论文10-08

卓越课程教学建设论文范文10-07

卓越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06-05

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力学教学论文10-08

卓越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论文10-12

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论文10-08

高职学前教育多元综合卓越人才培养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