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论文(常用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木工程论文1
摘要: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被大量废弃在农田或焚烧,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损失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作物秸秆作为优良的天然绿色资源,近年来秸秆在工程建设中被大量研究应用,使得秸秆在土木工程中的综合应用成为研究的热门。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实现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加快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总结前人对秸秆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研究成果,并且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秸秆;土木工程;综合应用
0前言
农作物秸秆是果实收获了之后农作物剩余物,其纤维成分较高,其包括麦子、稻子、棉花秸秆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在农村地区,秸秆除了被储存利用之外,有大部分的秸秆被焚烧或者废弃于农田中,其利用率非常的低。在农作物收获果实之后,为了继续在土地中耕种农作物,农户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焚烧掉,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天然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急剧增多,形成雾霾等严重污染天气。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能够合理有效地处理利用秸秆,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引起的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化利用秸秆成为当务之急。对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可再生天然绿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节能环保的需求。如果能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话,将秸秆变废弃物为宝物,将非常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善资源紧张状况。资源化利用秸秆资源,能够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对社会和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紧张状况,综合利用天然农作物秸秆资源成为了研究热门,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农作物秸秆的各项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在土木工程行业的综合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发展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应用进行展望。
1秸秆纤维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现状研究
秸秆纤维来源于农作物,并且成本较低,将其作为增强材料加入泥砖中可以提高其工作性能。把秸秆纤维加入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形成合成物,将其用于建筑材料中,其试验效果明显,不仅可以节约建造房屋的墙体材料,节约巨大的能源消耗,维护生态环境,而且具有社会和经济意义。肖力光,李会生,张奇志等[1]对农作物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发现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加入秸秆植物纤维之后,可以极大地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强度韧性,不仅可以起到纤维增强作用,而且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制作成为新型的水泥基复合试建筑材料,此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具有质量轻、保温隔热效果显著、强度较高等特点,而且具有抗击冻融效果好、吸水率很低、防火性能好等显著优势。将农作物秸秆利用于水泥基建筑材料中,对秸秆纤维水泥基建筑材料进行应用研究,能够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情况,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能够降低成本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对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樊华,盛莉等[2]通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的稻草秸秆纤维制备水泥基复合材料,其各项力学特性显著比没有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过的稻草秸秆纤维制备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更好,处理后的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强度比未处理的更高。将一定比例的稻草秸秆纤维加入水泥基复合材料中,与没有加入稻草秸秆纤维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相比较,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提高,抗压比显著增加,同时,复合材料的韧性显著提高,其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纤维进行有效地处理以及适当的降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碱性,能够有效地增强农作物秸秆纤维的加筋效果,显著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张琳,刘福胜,任淑霞等[3]对小麦秸秆纤维进行预处理加入水泥胶砂试件中进行力学性能研究,试验得出小麦秸秆纤维的预处理方法,分析用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和未处理的小麦秸秆纤维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出,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纤维的质量损失率可以达到最大值,且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纤维水泥基试件的抗压强度得到有效提高。从微观角度进行SEM微观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经过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纤维与水泥基的.界面秸秆可以得到改善,界面的粘结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有效地降低小麦秸秆纤维中的糖类成分对水泥材料水化的影响程度。刘丹,姚谦峰,贾英杰等[4]对稻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稻秸秆纤维水泥基墙板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在一定掺量的情况下,稻秸秆纤维水泥基材料试件的力学性能较好,可以达到墙体砌块材料的性能要求,且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构件结构的抗震性能。陈国新,王佳慧,陈亮亮等[5]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棉花秸秆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发现影响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劈拉强度的因素是棉花秸秆纤维的掺量,适当的增加掺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些成果表明了农作物秸秆纤维加入水泥基材料中,可以达到加筋的效果,且加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值得关注的是,用碱溶液浸泡预处理之后的农作物秸秆纤维加入水泥基材料中,不仅比未处理的秸秆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材料的耐久性和韧性。以上研究证明了农作物秸秆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实用性,为农作物秸秆纤维加筋水泥基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推广应用的基础。
2秸秆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现状研究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收获果实之后的副产物,由大量的纤维素、糖类、无机盐以及水构成,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长期以来秸秆的利用率不高,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关注点,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孙婧,麻建锁,蔡焕琴等[6]利用农作物玉米秸秆、浮石以及水泥复合制备成为新型的节能环保型混凝土,试验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的加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并且能够改善混凝土的隔热和保温效果。随着玉米秸秆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并且可以达到质量轻保温效果好的性能要求。朱祥,史世英,侯贵华等[7]研究了稻秸秆、棉花秸秆、麦秸秆等三种秸秆对水泥浆液的凝结时间、力学性能以及水泥水化热等性能,通过TG综合热分析、X射线衍射、SEM微观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三种秸秆浸出物对水泥浆液水化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秸秆的浸出物对水泥水化程度以及水泥硬化都存在着抑制作用,秸秆浸出物中还有的糖类抑制了水泥的水化程度。根据以上研究表明,秸秆在加入水泥基材料中时,将秸秆进行预处理可以降低糖类成分对水泥水化程度的影响,使得秸秆的加筋效果更加的显著。为了使得秸秆在土木工程领域利用的综合化,有人提出将秸秆加入水泥基材料中制作成微孔材料达到建筑材料的要求。崔玉忠,张伟平等[8]研究了秸秆水泥基微孔建筑复合材料的配置和技术性能要求,此微孔建筑材料是由水泥、农作物碎秸秆、聚合物溶液、促凝剂、水等材料按照一定和配合比进行混合搅拌制成。此新型建筑材料已用于生产内隔墙板且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将秸秆作为制备水泥基微孔结构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不仅可以达到生态环保、节约能源的效果,而且此项研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要求。以上成果表明,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将其加入建筑材料中使用是可行的,不仅可以达到增强材料性能的效果,而且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3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可再生天然资源,能够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促进人们对其优越性和局限性的深入认识,我们应当以新的方法和新的角度,对农业废弃物秸秆进行深入研究,推进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力光,李会生,张奇志.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J].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xx,22(1):1-6.
[2]樊华,盛莉.秸秆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性能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xx,38(4):43-46.
[3]张琳,刘福胜,任淑霞,等.小麦秸秆纤维水泥基材料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xx,35(9):74-76.
[4]刘丹,姚谦峰,贾英杰.生态节能复合墙体植物纤维水泥基材料试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xx,35(1):34-38.
[5]陈国新,王佳慧,陈亮亮.棉花秸秆水泥基砌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xx,32(6):96-99.
[6]孙婧,麻建锁,蔡焕琴,等.利用玉米秸秆制备浮石复合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xx,35(7):138-140.
[7]朱祥,史世英,侯贵华.掺农作物秸秆水泥浆体的水化与硬化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xx,28(5):48-52.
[8]崔玉忠,张伟平.秸秆水泥基微孔材料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xx,39(4):54-57.
土木工程论文2
摘要: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以土木工程项目为对象,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依据土木工程项目规定的质量要求、预定时限、投资总额以及资源环境等条件,为圆满实现土木工程项目目标所进行的有效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科学管理活动。本文首先阐述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其次,就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探讨。
1. 前言
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不但包括建设单位自身,还应包括设计单位、施上学位以及监理单位。而针对土木专业而言,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更多关注的是施工期间的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则是施工企业,或其授权的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有: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管理规划的制定、依据合同对项目各目标的明确、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动态管理程序的设计和规范、各方关系的协调以及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运用等。
2.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
(1)策划职能
工程项目策划是把建设意图转换成定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活动科学、过程有效的、富有战略性和策略性思路的、高智能的系统活动,是工程项目概念阶段的主要工作。策划的结果是其他各阶段活动的总纲。
(2)决策职能
决策是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工程项目策划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证评估等活动,得出结论性意见并将其付诸实施的过程。
(3)计划职能
决策只解决启动的决心问题,根据决策做出实施安排、设计出控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的活动就是计划。计划职能决定项目的实施步骤、搭接关系、起止时间、持续时间、中间目标、最终目标及措施。它是目标控制的依据和方向。
(4)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个人把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把各种作业(管理)活动协调起来,使作业(管理)需要和资源应用结合起来的行为,是管理者按计划进行目标控制的一种依托和手段。
(5)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的作用在于按计划运行,随时收集信息并与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并及时纠正,从而保证计划和确定的目标的实现。控制职能是管理活动员活跃的职能,工程项目管理学中把目标控制作为最主要的内容。
(6)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就是在控制的过程中疏通关系,解决矛盾,排除障碍,使控制职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它是控制的动力和保证。控制是动态的,协调可以使动态控制平衡、有力、有效。
(7)指挥职能
指挥是管理的重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都需要强有力的指挥。工程项目管理依靠团队,团队要靠负责人,负责人就是指挥。指挥职能是管理的动力和灵魂,是其他职能无法代替的。
(8)监督职能
监督是督促、帮助,也是管理职能。土木工程项目与管理需要监督职能,以保证法规制度、标准和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监督的方式有:自我监督、相互监督、领导监督、权力部门监督、业主监督、自我监督、公众监督等。
3.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1)多方位加强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一是抓好基础管理。定期从招投标部门取得立项开工企业名单,建立土木工程台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二是加强项目核对。对属于本县范围土木公司承建的项目进行核对,清理出属于个人挂靠土木资质的项目,要求在施工项目所在地的税务分局开票纳税。三是掌握工程进度。对异地(外来)土木安装企业严格《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登记、销号管理。在掌握承包土木工程总额的情况下,督促异地(外来)土木安装企业按照甲方(土木工程发包企业)预付工程款的进度,及时开票纳税,确保税款足额入库。四是与财政局协作,核算中心在报账时查验取得的发票属异地发票,退回要求在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发票,从源头上进行了控管。
(2)强化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
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是土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因此资金管理是基本土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土木工程项目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强化土木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的控制和约束。
1)土木工程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土木工程项目资金必须用于经批准的土木工程项目,按照批准的概预算控制和使用各项土木工程项目资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2)落实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监管责任人。《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建设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使用负责,建设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监管的`各项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监督管理。
3)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监管按照效益原则进行。建设单位的土木工程项目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人员管理
人员作为管理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最活跃和最有积极性、创造性的因素。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没有爱岗敬业的团队,没有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员工,其他的管理再好,也都是空谈。
1)加强领导层的建设,增强核心凝聚力
在施工期间,定期召开项目班子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悉心听取职工意见,不断总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2)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对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进行学习,使我们的职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成为工程施工中的一名多面手,真正做到一人多能。同时培养职工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徐龙.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4)
[2]张锋.关于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xx,(14)
[3]韩文善.项目管理中的政治运用[J].商场现代化,20xx,(22)
[4]王希凯.地质项目管理的配套改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987,(11)
[5]刘英杰.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之管见[J].沿海企业与科技,20xx,(02)
[6]余涛,高燕,钱武.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23)
土木工程论文3
1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的建设目标
目前国内开发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产品往往仅侧重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某个或某几个侧面,进行局部的辅助分析,由于不能从项目的整体进行综合分析,注重面窄,分析数据不完整,因而分析的结果比较片面,可信度较差,难以满足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决策和项目综合评价论证的需要,并且不能针对行业的个性要求。基于以上背景,笔者认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的建设目标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确保预期投资收益实现。确保投资收益的顺利实现是投资管控模型提出的根本出发点,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环节的推进必须以投资收益为核心。
2)提高投资管理的精细化和定量化水平。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经常由于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撑,无法精细化和定量化地估计投资行为对整个项目的影响程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
3)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标准化,推广精细化的管理文化和理念。投资管控模型的提出,不单要提供一个定量化分析的工具,更要作为精细化管理文化和理念推广的载体,通过投资管控模型在工作中的应用,培养标准化管理思维。
2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的总体建设框架
以珠海横琴综合开发项目为例,综合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期权理论、工程管理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和信息论,对大型土木工程项目投资的全团队、全过程控制及全生命周期投资控制信息的集成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投资管控模型立足于珠海横琴,在珠海市横琴新区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前期建立动态投资评估和风险管控体系模型,一方面动态监测项目整体的收益情况和风险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和调整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关键指标,为管理决策及过程控制提供支撑,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投资收益,具体内容包括:
1)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的输入端设计。结合项目投入产出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投资绩效的核心环节和主要因素,提取筛选模型构建必需的指标体系和核心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公司现在组织构架,建立管控体系和参数信息报送机制。
2)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的输出端设计。结合项目特点和管控模式,建立直观的模型输出平台和项目信息监视平台,动态显示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直观判断项目运行存在问题,为项目后续实施和风险管控提供决策支撑。
3)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的构建。以提取和筛选出来的指标体系和核心参数为基础,根据项目实际运行的投入产出关系,建立横琴新区综合开发项目投资管控模型,模拟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投资活动。
4)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的反馈机制。通过建立项目投资管控模型输出端的指标参数预警机制,反馈控制与调整输入端,并实现投资管控模型和项目公司管理过程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3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模型的应用架构
系统基于J2EE技术架构搭建,中间件服务器采用Weblogic,SQLserver20xx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NS方式,Ajax作为客户端浏览器的界面渲染引擎,在J2EEStruts+Spring+Hibernate的组合框架模型中通过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方法进行开发。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分布,投资管控模型的搭建,主要从3个层次进行搭建。
1)数据操作层:对项目从项目立项、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运营等各个阶段的重点指标及信息进行收集。
2)逻辑计算层:根据项目投资管控模型的研究,搭建计算模型。逻辑计算层集成了所有数据运算,是根据基础数据层采集的参数值,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的规定,进行项目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投资分析辅助报表和项目投资分析报表两大部分。
3)数据决策层:通过数据操作层的数据收集,逻辑计算层的数据计算,形成领导决策的投资指标。输出界面层是对逻辑计算结果、基础数据,按照界面友好原则进行的再梳理,重点梳理计算得出的关键指标,并与控制指标进行对标分析。
3。1管控体系搭建
管控体系搭建是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的基础。结合珠海市横琴新区综合开发目的投资管理特点,设立六大管控体系———政策研究和高端运作体系、市场研究体系、土地开发及出让管理体系、资金运作管理体系、工程实施管理体系、文化品牌及综合保障体系。六大管控体系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项目主要的决策行为和实施过程进行管控,以确保预期投资收益的顺利实现。六大管控体系的建立,确立了投资项目的整体管控模式,即以投资收益和风险管控为核心,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建立投资收益和风险管控的动态监控体系。
3。2项目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实现对投资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过程管理,全面完整地实现对投资项目生命周期的“投资估算”、“财务分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风险分析”等功能,使整体与局部的各项分析指标能够真正科学地体现项目的各级指标,并切实满足行业的特色,达到对项目可行性的全面把握。主要功能包括:
1)持续动态模拟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投资收益。确保以投资收益为核心,动态模拟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实时计算当前和未来多种变化情况下投资收益的变动,并以此为判断标准,指导投资决策。
2)全方位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建立项目管控流程,实时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指标与计划、目标的偏差,以定量指标考察项目投资过程与计划的偏离程度,并实时纠偏。项目实体公司各部门将各自掌握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者;管理层综合各方信息做出评价,再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对应的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结合与本业务相关的内外部信息,按照管理层要求进行调整。
3)投资项目过程评估。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中的规定,进行项目评估,自动计算项目关键指标,与控制指标进行对标分析。
3。3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则为全生命周期项目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提供一个信息集成平台,对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运营等各个阶段的重点指标及信息进行收集。
1)结合土木工程项目管控需求,确定六大管控体系的指标参数。根据土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分布,与六大管控体系相结合,获取各大体系的基本参数信息。
2)根据项目组织体系架构,明确各体系分工,分解体系职责。将投入和产出指标分解到对应的责任部门,各部门决策行为都能通过模型反映到整个项目情况中,并可反向追溯,及时发现和掌握投资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到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3)整合公司各类信息。系统同时与公司综合管理、合约管理、工程管理、计划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系统以及第三方资讯软件相集成,通过集成技术将相关数据无缝集成到本系统中,为六大管理体系相关管控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4全生命周期项目投资决策
根据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实反映实际项目管控指标值,通过与投资收益可行性分析的比对,全面分析关键影响要素,并构建投资控制的模型测算体系,形成投资决策的分析与指导,进而对项目整体进行合理调整和控制。
4结语
1)结合大型土木工程项目投入产出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投资绩效的核心环节和主要因素,提取筛选模型构建必需的指标体系和核心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组织架构,建立管控体系和参数信息报送机制。
2)结合项目的特点和管控模式,建立直观的模型输出平台和项目信息监视平台,动态显示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主观判断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后续实施和风险管控提供决策支撑。
3)以提取和筛选出来的指标体系和核心参数为基础,根据项目实际执行的投入产出关系,建立项目投资管控模型,模拟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活动。
4)通过建立项目投资管控输出端的指标参数预警机制,反馈控制与调整项目下一年的投资计划,并实现投资管控模型和项目公司管理过程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土木工程论文4
1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所产生的污染物和一些有害气体会发生外泄,这很有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大气污染主要是因为目前很多土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原料没有经过及时处理所造成的,比如在进行爆破时所使用的火药或者房屋建筑中经常使用的化学油漆等,这些物质如果没有经过很好的处理,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产生水污染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直接将含有化学物质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废水排到河流中,进而导致水体发生变质,这会对生态平衡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
2土木工程施工环保的有效措施分析
2.1提升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土木工程的施工人员是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主体,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促进土木工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开展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更为科学的施工方法,促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切实提升施工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强化环境的管理工作,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2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在进行预防污染的过程中可以在施工现场定期的开展必要的洒水工作,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粉尘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对于粉尘物质的装卸最好要在空气较为湿润的仓库中开展,另外还要注意封闭性,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粉尘外泄。除此之外,还应该明令禁止向建筑物的室外乱扔各种建筑垃圾,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必须要装进垃圾袋,进行统一的外运处理。土木工程施工中水污染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平时要强化加强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以便能够减少设备在工作中出现的漏油现象。同时还应该在施工人员的居住点设置必要的污水处理设备,集中处理污水,这样就可以减少对于水体的污染。另外,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开展土木工程的噪音控制。这需要土木工程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采取低噪音的施工方案,控制夜间的施工时间,对于产生噪音污染的施工措施开展必要的调整。对于噪音比较大的施工项目要选择在白天开展施工,如混凝土的浇筑和搅拌等。最后,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污染物要进行不同的处理,在施工中要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对施工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不能随意丢弃,而应该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后交给环境保护部门开展集中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工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固体污染。
3结语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施工环保意识正在不断的加强。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经成为了目前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这要求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针对可能产生污染环境的项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提升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强化环境的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木工程的施工效果,促进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土木工程的施工环保措施开展了必要的分析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土木工程论文5
摘 要: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基本物质基础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外观、环保性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材料质量、节能效果也越来越看重。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发展
1 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概况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材料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一直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中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特性和规格可以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在传统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材料就是木材、水泥、沥青、砌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等,这些材料是整个土木工程和建筑的基础构成,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对于材料的用量也相当地大,随着对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基本材料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短缺,建筑垃圾普遍存在很难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对土木工程材料有新的理解和研发,如何采用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废旧物品的二次利用如何实现,建筑物的性能如何提高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材料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轻质、高强、耐用、环保等基本特征,对于材料的技术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从物理指标和绿色指标上都要进行控制,这是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土木工程材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物理力学方面的性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随着需求的提高材料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些特殊性能的材料应用广泛,例如,吸声材料、隔音材料、耐热材料、防水抗渗材料、耐磨耐腐蚀材料、防辐射材料、绝热材料等层出不穷,并且材料的应用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应用也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材料的设计、加工和使用的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性能也越来越完善,这是对于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一个推动。
2 土木材料的发展趋势
2.1 绿色化
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使用及废弃过程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和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回收,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生态建材在土木工程中已得到初步推广,在高层建筑、隧道工程中也不断广泛应用,使用效果和质量亦越来越多的得到肯定。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及舒适性,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生态材料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生态材料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产品可循环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2.2 节能化
生态建材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节能化,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节能提供原动力。相比于以往简单的砖、石块、混凝土等墙体保温材料,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酚醛板、聚氨酯板、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新型保温材料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节能环保,墙体保温质量也得到很好的满足。提高建筑施工工艺是建筑技能环保的重要途径。
2.3 智能化
智能材料是新诞生的一种材料,其灵感源于仿生学,特指具有感知环境刺激,并且对环境的刺激进行分析、处理、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适度反应的具有智能特性的新型材料。智能材料具有传感、反馈、自我诊断修复等功能,是横跨多个专业而产生的新产品。现阶段,智能材料在具体结构的安全检测、根基桥梁检测及损坏评估方面已经获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土木工程结构实践应用中已经突现出其优越性能。例如,在地基中放入光线传感器,可直接判断根基是否破坏;把碳纤维材料放置于水泥溶浆中,根据其变硬特性而电阻随外界压力变化而变化,可在内部结构接近损坏区或破坏区时进行自动报警。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是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土木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最终方向。
2.4 高科技应用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的材料逐渐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当中,例如一些材料强度更高、体积更小、耐久性更高、装饰性更好,或者功能性更为齐全等,对于复合材料的制造也要充分发挥,利用多种材料的各种性能采用复合技术进行研发,另外,要对地方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同一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尽量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和长途的运输,对于环境要注意平衡和维护,采用高科技形式的健康建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对自然资源做到保护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例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与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材料、智能材料、建材节能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促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绿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岭.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浅析[J].低碳世界,20xx(20):25-26.
[2]石晓娟,王邵臻,李金云,等.浅析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其实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6):777-777,795.
[3]赵冬敏.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0):183-183.
[4]宋莉,徐毅,梁宇峰,等.浅析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节能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xx(6):351.
土木工程论文6
摘要: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性的因素很多,大体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的内部因素是因为其砼质量及其保护层,它们会影响混泥土材料的耐久性。它的外在影响因素是由环境和载荷功能影响的。混凝土材料在生活中通常被人用在很多方面,它的耐久性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在土木工程中,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是很广泛的,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也制约着工程的进度。影响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原因不同导致的后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分析探索时,应该先进行影响因素的探析,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探析
1引言
混凝土材料在人们的生活中常被用作建筑工程中用来进行凝固两物体,用于加固作用。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制是约着一个建筑寿命的因素之一。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是由很多原因制约的,例如:混凝土的地质;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等等。对于这些制约因素的明确了解,可以在使用混凝土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便为使用混凝土的相关工程提供借鉴特别是为土木工程。
2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2.1混凝土的原材料
人们通常使用的混凝土是用碎石、砂子水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对于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在土木工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而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好坏对于混凝土在后期的抵抗外界压力以及混凝土的密度会产生很大影响。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在市场上的分布是很广泛的,由于对于这个市场国家没有进行很严格的细分管理,所以导致市场当中的劣质品横行,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要做好严格的把关,以便得到高质量的原材料,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当今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土木方程等其他工程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正在朝着智能化高新化发展,但是对于混凝土的使用还是和传统一样,在对工程进行施工时要加强相关的把控措施,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对于原材料质量把控出现问题,只看重混凝土的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而忽略了密度等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当中屡见不鲜,而且其造成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会导致建筑物的墙壁出现断裂现象,造成项目不能按时转接和相关的安全问题。
2.2混凝土的密实度
对于混凝土的耐久度除了原材料的影响外,还有其它的因素便是混凝土的密实度,对于混凝土的密实度来说影响他的有很多因素,主要是在建筑过程中对与混凝土的干扰和侵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混凝土对于外界的渗透力的抵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抗渗性,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外界液体等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抵抗液体的渗透的能力,主要是对于水的渗透的抵抗能力。在自然界中,雨水是一个“常客”,当雨水进入建筑物时,混凝土便起到了对雨水的抵抗力,如果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够,便会导致建筑物受到侵蚀,从而导致建筑物受损影响建筑物的寿命,所以说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密实度二者是息息相关的;第二,就是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一年有四季,严寒到来的时候说明冬季到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寒冷,在严寒天气下混凝土会因为内部含水,而导致结冰,从而致使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我们称这种叫作冻融破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混凝土的抗冻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内部的气孔结构和气泡数量,二者成反比。当混凝土内部气泡多时,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就会减弱;当混凝土内部气泡少时,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就强;第三,是混凝土的碳化。这是一个化学过程,就是混凝土逐步遭受侵蚀和腐坏的过程,空气中充满着各种气体,其中有一个叫作二氧化碳的气体,它会进入混凝土中,经过一个漫长的化学反应形成CaCO3和水,而形成的CaCO3是一种降低混凝土碱性的物质,而且这个化学过程也降低了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使钢筋暴露在空气中与其内部物质发生反应,导致钢筋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导致最终的墙壁开裂,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可靠性,影响工程施工进程。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减低混凝土的空隙率,特别是毛细管空隙率。混凝土在形成的时候主要使用水来作为混合介质。在对混凝土搅拌时,减少水的使用量,来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但是,意味的降低用水量不但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现在在建筑工程实施工程中主要使用高效减水剂,来减少混凝土中含水量。另外,在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采购时,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以保证混凝土拥有较高的耐久性,提高建筑施工速度。(2)预防钢筋的腐蚀。常用的方法有环氧涂层钢筋,采用静电喷涂环氧树脂粉末在钢筋表面涂上一层厚厚的物质,已达到钢筋与外界隔离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层,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的还是添加高效减水剂。(3)在混凝土中添加高效活性矿物掺料,高效活性矿物掺料能够加强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减少用水量,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4)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合理添加水量,做好均匀的搅拌工作,继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4结论
混凝土在我们的经常被用到建筑工程中,高效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该被重视,生活中的高楼大厦的耸立离不开混凝土的作用,搞笑的混凝土耐久性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物寿命,还能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只是简单的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并简单的提出了解决措施。要想真正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还是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南瑞芳.水工混凝土材料的抗冻耐久性能劣化规律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xx.
[2]金伟良,薛文,陈驹.海岸及近海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设计指标的影响参数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xx(12):86~97.
[3]盖爽.超高性能结构混凝土材料工程化应用基础研究达国际先进[N].中国建设报,20xx:(7).
[4]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xx(3):125~126.
土木工程论文7
摘要: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参加课外创新实践课题和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显著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无论是课堂还是实验教学,混凝土内容的教学都是重点。因为混凝土材料是现代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其配合比的优劣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结构的质量,甚至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混凝土配合比是通过实验得以实现。因此混凝土实验教学受到了高校普遍重视。随着近年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节能环保、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满足使用环境和施工要求的新型混凝土研究、实验,得到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我校第一、二期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和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应用型本科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学校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投入也日益加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此结合工程实际背景,整合有效实验数据,对混凝土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
一传统的混凝土实验教学分析
我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14学时,对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等专业开设,内容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沥青、沥青混合料、钢筋等。改革前的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即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达到理论再现性的目的。具体由教师给定统一参数和数据,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依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基本上属于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混凝土的实验内容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实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实验方法是教师给定某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初步配合比,学生按照一定量换算出各种材料的质量,分组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制备和性能测定,后进行标准试块的`制作、标准养护,最后测定28天的抗压强度。混凝土以上实验方式,导致每个小组(一般6~8人一组)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结果,甚至得出的各个环节的试验数据几乎都是一样的。实验评价主要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辅助评价学生出勤情况。可见混凝土实验用相同实验数据、相同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且没有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实验教学,没有有效利用水泥、砂、石等实验数据,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应付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利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也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混凝土实验的改革设计
针对以上混凝土实验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充分了解学生兴趣,以及混凝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的混凝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并从实验内容、组织方式、成绩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混凝土的实验“基于项目”是混凝土方面实验教学以实际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为例子,可以是梁、板、柱、基础等,设计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均以现场施工图为依据,水泥、砂、石等完全在现场工地提取,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水泥、砂、石等实验数据的测定,依此数据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再进行混凝土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通过项目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混凝土强度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清楚工程背景和自己的工作职责。“综合设计”就是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改验证性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工程观念,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模拟实际工程,完成查找资料、独立设计、实验、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核心是设计、选择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土建类工程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总之,“基于项目的混凝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以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梁、板、柱、基础等结构为例子,按照设计图纸中对混凝土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要求,将水泥、砂、石实验整合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相关实验。实验中严格按实际工作的程序进行教学,试块抗压强度进行两个对比:混凝土自然养护和混凝土标准养护相互比较,混凝土7天、28天的抗压强度相互比较。学生从对比中分析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和工作的真实性。另外,混凝土实验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设立了必做实验项目(即以上实验)以外,还增加了选做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选做实验项目主要有水泥路面混凝土(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必选,其他专业学生选做)、轻集料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等配合比设计等;研究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做和研究性实验不占计划学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三混凝土实验的实施
混凝土综合设计性实验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为完成好应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和实施。
1实验条件的准备
为了体现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组织理念,将改革前的5~6人一组,改为2~3人一组,实验仪器设备、各种实验所需材料应满足分组要求。为此实验室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补足所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从硬件上满足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2组织与实施
时间安排。将改革前的分散实验,改为最大限度的集中时间进行,尤其是砂石和混凝土实验尽可能集中进行,以便于实验数据的有效利用。依次递进完成各实验的学时分配为:水泥性能实验(2学时)、砂、石实验(2学时)、混凝土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组织:每个班分为4个大组,12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个班分2批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4个大组分别以实际工程中的柱、梁、板、基础为背景资料和实验条件,每一大组中的3个小组,分别制作四组试块,分别测定自然养护和标准养护下的7天、28天的抗压强度。第一次实验完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性能实验后,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文献和新的标准规范,结合各组成材料的检测数据,自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由指导教师审核后再进行混凝土拌合料的实验,完成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后,要求同一大组(3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充分体现。
3实验评价改革
改革之前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评定,很难客观公正的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改革后,加大了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从10%增加到30%。成绩评定原则是以知识运用的“合理性”为主,即学生应能拿出理由说明其设计的合理性,并有适当的分析与思辨。混凝土实验成绩综合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包括水泥、砂石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记录等)、过程评价(包括出勤率、实验研究操作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验报告(对结果的对比分析、报告质量等)、小组互评和团队协同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混凝土实验的改革效果
通过混凝土实验的改革为真实工程条件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来,经过2届学生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主动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以往学生做完水泥、砂石实验就认为实验结束,基本不会对实验过程或结果进行思考。现在,每组学生为了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首先清楚应从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实验中获取哪些实验数据和参数,其次这些数据和参数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有何影响,进一步思考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方法能够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的成本等问题,能主动思考,把前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改革后,减少实验小组每组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若实验结果达不到有关标准,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原因,不得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改,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与作风。
3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和参与教师科研兴趣
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参加课外创新实践课题和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显著提高。土木工程材料是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据几年来的统计大二是大学生申报创新实践项目和申报成功率最多的年级,在申报的课题中材料类申报成功比例近25%。另外,有部分学生从大二开始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使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混凝土实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对专业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高性能、高强度混凝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混凝土设计性实验,也应进一步扩展。尤其是应把混凝土中外添加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设计性实验作为主要实验内容,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智能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周智,欧进萍传感器技术2001-11-30175
2、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李宏男,孙鸿敏世界地震工程2003-06-20127
土木工程论文8
1注重实践教学
(1)制定完善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比重缺乏,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需遵循单项培训到综合实训、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整个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认知教学、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能力实训三个模块。认知教学环节通过专业教育、专家讲座、企业认知实习以及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应用领域与所需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培训模块一般包含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与专业技术运用两个环节,通过测量实训、课程设计、材料检测、模型制作及工种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实训模块,通过工程资料管理与质量验收模拟、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模拟、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形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从学校进社会的平滑衔接,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建造师助理等做好准备。
(2)搭建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网络。
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实践实习具有地点分散、需保障安全性以及企业实习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由驻地、网络以及流动工作站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起到发布实践计划以及监督实践过程的作用。在学校实习较集中地区或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在实习较分散的地区建立流动工作站,分别由专门教师进行巡检与指导,并搭建网络平台包括实习流程控制、远程指导以及网络会议等环节,最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3)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需做到公平严格且灵活,考核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同时采取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率、现场表现、实习作品以及实习答辩四部分组成,现场表现主要综合考虑学生动手、管理、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实习作品包括实习报告、制作成果以及实训操作考核表等。
(4)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注重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和实践基地三方面的建设。教师队伍主要包含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专业教师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习指导、现场技术服务等过程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兼职教师一般是企业里的骨干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学校需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同时通过一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教材宜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规范、工艺和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尽量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符合,同时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改善学生实践学习条件。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土木工程专业课之间相关性较大,选择合理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例如,课堂讲解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个包含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和力学在内的多门课串联在一起应用。所选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含蓄性。案例教学应该取之于实际的社会企业或者工程案例,并且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选取符合自身学生学习状况的案例,没有必要全部选取一些国际通用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教学一定要模拟实际,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际中学习知识。
(2)对案例的解析。
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选择中心论题,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问题寻找,独立提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3)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者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提问,质疑,使案例讨论深入、激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讨论优化中得出可行的方案,教师起到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教学要想发挥出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动员,学生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内外联系,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人文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类的工程技术工作,土木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气息的工作,有着美学气息的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过于注重技术培养,学生缺乏艺术和美学气息,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艺术理念,对学生加强艺术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增加相关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一种高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另外,也应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具有高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工作者,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4结语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踏入社会后,大部分都会在土木建筑行业从事相关的工作。而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标准,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根基,以专业技术课程为核心,以人文课程为辅助,培养复合当今社会需求的现代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设置应该更加合理的优化,教学形式应该更加合理的优化,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实践教学,优化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一切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为培养契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土木工程人才而努力。
土木工程论文9
1FRP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1958年,我国因钢材短缺,曾探索过用GFRP筋代替钢筋的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FRP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逐渐增多。1972年在云南建造了一座直径为44m的球形GFRP雷达天线罩。1982年在北京密云建成了跨径20.7mGFRP简支蜂窝箱梁公路桥,设计荷载等级为汽-15、挂-80,并进行了现场荷载试验,这是国际上第一座GFRP公路桥。此后,FRP材料,尤其是价格比较便宜的GFRP,在工结构程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这些应用大多数都是附属性、临时性的构件,FRP材料的优越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即使用FRP作为结构材料也都是尝试性的,没有形成规模。同时,多数的土木结构工程师不了解FRP材料性能和设计方法,大大限制了它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和推广。
2FRP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实践效果
2.1用于结构加固
我国对FRP加固技术的研究始于1997年,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7年10月进行了国内首批外贴碳纤维布加固梁试验。随后在短短几年中,外贴FRP片材加固技术已成为全国土木建筑行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很快为市场所接受,而市场的扩大使材料的成本大幅下降,这为FRP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在我国已迅速发展成为建筑结构补强加固的主要技术。至20xx年,国内从事FRP试验研究及技术开发的科研单位几十所,用于土木建筑行业中的碳纤维制品生产销售的厂家几十个,从事于碳纤维加固补强的专业公司上百个,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研发、生产、设计、应用的社会群体。目前FRP材料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以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加固的形式又以外贴FRP片材为主,但FRP技术在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中的应用,以及采用FRP筋材、网格材、预应力FRP片材加固技术的应用已有很多,新的应用形式、新的产品、新的规范规程的研究正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2.2FRP筋在新建结构中代替钢筋
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配置非预应力和预应力钢筋,在处于恶劣环境条件时,如干湿交替、化学介质等作用下,极易引起钢筋的腐蚀,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适用性,甚至导致结构承载能力的降低。相比之下,防腐性能好、粘结性能与钢筋相差不多且抗拉强度高的FRP筋成为代替钢筋的一个较好选择。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FRP筋逐渐大量应用于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结构物中代替钢筋,如有磁共振医疗设备的建筑及海堤、工业厂房屋面板等受严重化学侵蚀的结构物中。1985年,美国SanAntonio医院大楼的MRI设备的桩、柱和梁中均采用了GFRP筋。1986年,SanAntonio的大学建筑中的边墙和钢筋混凝土梁中配置了GFRP筋。FRP筋的另一个应用对象是岩土工程,目前已用于因潮汐变化等干湿交替的'挡土墙、地基锚杆及地铁沉井等工程中。
2.3FRP结构及组合结构
由于FRP材料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等优点,FRP结构和FRP组合结构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
(1)早期试验性的FRP结构
20世纪60年代,英国已开始生产GFRP复合材料的屋盖结构,运往中东和北非建造使用,1968年一个采用GFRP夹心板与铝质骨架的圆顶结构建于利比亚Bengazhi;1972年阿联酋的Dubai国际机场,采用GFRP伞状屋顶。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英国的一些建筑采用了GFRP作为除梁柱以外的承重或半承重构件。1974年,第一个全复合材料建筑在英国Lancashire落成,外形为三棱锥体组成的空间结构。早期的FRP结构,大多带有一定的试验性质,尚未在土木工程中形成规模。
(2)桥梁工程中的FRP结构构件
随着FRP生产技术和产品形式的迅速发展,FRP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瑞士、丹麦、日本、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均成功建造了一系列全FRP结构的人行天桥。同时,FRP结构也被应用于承受较大反复动载的公路桥梁中。1982年,我国在北京密云建成了一座跨径为20.7m的GFRP蜂窝箱梁公路桥。1994年,英国建造的BondMill桥采用GFRP拉挤型材组合而成,是一座可通过40t卡车的活动桥。1996年,美国堪萨斯州Russell架起了第一座采用FRP桥面板的公路桥。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采用FRP桥面板的中小型桥梁在美国已有数十座。FRP桥面板还被用于替换老化的混凝土桥面板。此外,FRP索还可替代钢索用于斜拉桥和悬索桥。
3FRP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实践展望
众所周知,FRP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其所具备的多种优良的特性,也使其成为了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的、有待于我么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材料。由于FRP复合材料在我国土木工程具体实践中应用的十年还较短,因此,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积累出较成熟的经验,包括理论和实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断的提高FRP材料的性能以及降低其成本造价是亟待行业内诸多人士共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便利于FRP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应用。
土木工程论文10
1桥梁现状及病害成因
桥址区地形较平缓,跨越的沟渠中部局部地段为负地形,大致呈锅底状,雨季排水较为不畅通,并经常存有死水滩,随后几日,缓慢下渗至地下深处。根据原始勘察资料,桥址区0~10.0m范围内黄土(粉土)具Ⅱ级非自重湿陷性(中等),湿陷系数δs=0.023~0.080,自重系数δzs=0.015~0.034,自重湿陷量Δzs=6.19cm,总湿陷量Δs=56.88cm,桥台基础持力层位于该地层上,虽采用0.5m厚灰土垫层进行地基处理,但处理范围仅在基础之下局部范围内,对基础周围地表水的下渗未起防水作用,从而使地表水扩散运移至基础以下湿陷性黄土之中,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湿陷下沉。其下沉速度较为缓慢,且随季节具有一定的规律,在雨季期间,下沉较迅速,雨季后地下水下渗至地表深处时,下沉较为缓慢或停止。根据地勘报告,基底附加应力为203kPa,第一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自重应力约为124.5kPa,大于9.4m以上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故第一层土在上部荷载作用和浸水状态下,0~9.4m范围内将会产生附加湿陷变形,变形量为56.88-2.46=54.42cm。据以上综合分析,桥台地基沉降量主要由湿陷变形量和土层压缩变形量组成,其总的变形量为54.42+8.223=62.64cm,目前已沉降约33cm,完成总沉降的52.7%,以后还会继续下沉,因此对其进行加固是非常必要的。
2桥梁的加固设计
本文针对其出现的桥台整体沉降的病害提出了两个具体加固方案。
2.1方案一
a)在原两侧桥台前1.35m加设双柱式桥墩,形成(1.7+12.6+1.7)m跨径的双悬臂板结构,桥台的支撑作用慢慢消失,新的柱式墩主要起支撑主梁作用,b)铲除后期养护逐年增加的沥青混凝土,以减轻上部恒载,利用液压顶升设备将空心板抬升,恢复原桥面的设计标高。c)在墩顶原铺装层增设一层直径25mm的钢筋网用以承担墩顶负弯矩。d)墩盖梁达到设计强度后,顶升主梁,落梁于墩顶支座上,形成双悬臂结构,完成体系转换。e)将原桥的背墙和侧墙均相应进行加高,原桥台基础周围需做防水封闭处理,以防止其继续渗水下沉。
2.2方案二
a)先采用直径为127mm的`钻头钻孔,钻孔按梅花型布置,孔间距为1m,钻孔深度为7m,要求钻孔必须穿透原桥的扩基底部,用直径为127mm的PVC管做护壁。b)通过PVC管将直径为110mm,长度为8m钢管桩垂直击打到原桥扩大基础底以下8m处,利用钢管桩加固原有桥位处的地基,通过桩土复合作用共同承担桥梁的上部荷载。c)为了减轻上部的自重,铲除原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25cm,利用液压顶升设备将主梁进行顶升,梁下垫增高度为25cm焊接好的槽钢,同时更换原桥支座。d)待主梁放下与支座紧密结合好后,需对桥台处进行桥面连续的施工,浇筑钢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重新摊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e)原桥台基础周围需做防水封闭处理,以防止其继续渗水下沉。
3设计方案比对
针对前述桥梁病害以及现行桥梁规范,为彻底消除隐患,保证现有桥梁的正常使用,本文拟定了两个加固设计方案。
4结论
本文通过K706+547小桥整体沉降病害的分析,对其提出了两种加固方案,最终通过造价、施工工艺、加固效果的比较确定方案一为推荐方案。通过MIDAS-civil软件对加固后的桥梁主梁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公桥规》对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进行了验算,包括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和基本组合下主梁的应力均满足要求,这说明针对这种病害通过增加桥墩改变原桥的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案,在理论和实际当中均是合理可行的,对以后该类型桥梁的病害加固提出一定的指导意义。
土木工程论文11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对四年来所有培养和关心我的各位尊敬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特别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悉心指导的老师和同学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本设计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辅导老师。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中,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我精心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们的设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我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很多细节问题很模糊,导致每个阶段的设计,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疑问。但经过唐柳丽和郑文静老师以诲人不倦的精神给我指导和点拨,加上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所有疑问都得以一一解决,现在的知识才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唐xx和郑xx老师在毕业设计上给予我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他不但使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学问,做工作的道理。此外,对同组同学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也深表感谢,在这段日子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进步,让我感受到深刻的友情。
授课老师们和所有同学们,大家在南京邮电大学的项目管理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此外,还要感谢企业朋友以及同事们在论文编写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通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最后,谢谢论文评阅老师们的辛苦工作。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学同事们,真是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此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12
随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高等教育要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更加追求完善的工程建筑,这对大学高等教育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就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不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是一项对学生要求很高的应用型专业。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作为一个活跃的群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都担负在他们肩上,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在进行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可以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校方面办学理念落后,缺少创新意识。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由于受到传统、陈旧、封闭式的办学理念影响,导致培养创新人才目标不够明确。第二,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导致教育、教学资金资源短缺现象极为严重,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不高,最终导致创新意识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低下。第三,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来说,由于受到传统办学理念和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材内容陈旧,教学中的部分内容在多门学科中重复体现,反而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够创新,很多教师都在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或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因此,也会影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很多教师都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刚从其他学校调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素养,但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例如,在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项应用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工作,学生对于所学知识除了牢牢的掌握之外,还要通过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但是教师缺少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有效训练,因此,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教师在毕业设计中要抓住每个教学环节,例如方案设计、结构计算等。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做好有效调控,同时对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准备好解决措施。第二,指导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很多教师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学生一直采用牵着鼻子走的毕业设计指引教学方式,缺少现代指引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师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引方式,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之中的各环节充满激情、激发兴趣,指导教师良好的指导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还能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指导模式落后,也会导致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和观念落后,很多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很难抽出一些时间来钻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学中的一些琐事居多,因此,没有时间钻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1.3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指导教师采用的教学指引模式不够理想与完善,进而导致学生施工基本技能训练能力低下。即使有多数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缺少实际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一些具体细致的工作不能及时进入角色。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自身还有很多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少,前期不够努力,到最后甚至抄袭,导致缺少所需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在毕业设计内容中,个别地方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有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比较分散,多以点状形态记忆,缺乏对工程问题的整体性认识。
2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途径
2.1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创新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并带动学生把毕业设计融入到科研项目中。毕业设计不像课堂教学,它可以巧妙地加入个人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思路灵活,思维开阔,不断创新,才能带动学生有更开阔的思路。
2.2培养学生时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在知识结构上,要注重拓宽知识面;在专业技能上,注意多种技能结合,提高人才适应性;在能力方面,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结合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敬业精神较强,具备土木工程设计、研究、施工、教育、工程管理、投资开发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3结语
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与发展,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已经得到了社会很多企业和人士的关注,因此,在毕业设计这个环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回顾当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放眼未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响应新课改的需求并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由衷地希望在今后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更多的人士参与进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文献:
[1]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04):93.
[2]毛小庆,韩力.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12.
土木工程论文13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1高层建筑裂缝控制
裂缝作为高层建筑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几乎无法完全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材料在凝固阶段,因为冷缩热胀的原因,就会出现细小裂缝,这些裂缝的种类较多,即包括了运动裂缝,也包括了非运动裂缝。裂缝出现后,可能导致高层建筑质量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就需要有效减少裂缝出现情况,通过科学的释放与加强抗性,使建筑不会出现大量裂缝。在裂缝刚刚出现变形时,其中存在一定的空间,在这个阶段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砌填充墙时需要留下底部空间,通过7天的裂缝自然运动,使裂缝可以自然填充预留的空间,释放材料凝结时出现的内部力量。在裂缝稳固后,需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保证裂缝不会继续扩大,目前使用的常见方法为高早强水泥配合外加剂与掺合料,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选用砂石时,需要注意大粒径砂石可以有效防止裂缝扩大,通过实际施工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大粒径砂石消耗的水、水泥量要明显小于小粒径砂石。为了降低裂缝总量,采取科学的养护方法完成新浇混凝土养护是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表面保湿的方法,保证混凝土内外水分维持平衡,避免内部凝结过程中出现的外部开裂问题。通过合理应用释放与加强抗性的方法,可以实现裂缝的控制,配合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纤维素等施工材料,使土木工程质量得到根本性提升。
1.2混凝土浇筑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必须考虑多种因素,明确混凝土浇筑顺序,在浇筑施工开始前,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明确不同顺序出现的结果。在选择浇筑方法时,需要加强重视,如果浇筑面积过大,就要采取冷却处理进行浇筑层施工,保证水与混凝土温度维持25℃,在完成浇筑后,需要观察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定时检测混凝土温度,并且将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取分层、分段的浇筑方法,而浇筑时间也需要进行合理控制,在上层混凝土即将凝结前进行后续混凝土的浇筑,分层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控制混凝土厚度,通过振捣器作用范围,将上层、下层相互融合。使用振捣器时,需要控制力度及范围,将混凝土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或欠振问题出现。在工程中,施工阶段非常重要,必须安排监理工程师进行结点混凝土质量检查,保证结点牢固性。
1.3混凝土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强度主要受到混凝土强度影响,而混凝土强度则是根据施工周期、气候条件、混凝土质量决定。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查,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在检查过程中,任何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检测阶段,需要进行随机浇筑,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2结束语
我国改革开放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为了容纳大量的人口,高层建筑逐渐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应用。由于地面资源有限,空中与地下成为了新的建筑发展空间,通过合理应用高层建筑,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居住使用空间。我国大城市中,高层建筑建造的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对土木工程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提高高层建筑使用效果,需要采取科学的土木工程控制措施,保证城市建设发展顺利进行。
土木工程论文14
一、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教育现状
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缺乏特色
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多数独立学院照搬母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本校学生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出现“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2.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并能顺应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这些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实践性课程略显不足。
3.独立学院中师资力量匮乏
独立学院中的教师多数为无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严重缺少“双师型”教师,而土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制约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确立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实现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大多数是地方性院校,地方性是学校的第一特征,独立学院应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方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措施为:(1)主动争取地方土木行业、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定期分批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如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认识实习,学习完成某科重要专业课后进行实践实习,即将毕业时进行毕业实习等形式。(2)主动邀请地方土木行业中专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进入学生实习基地,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技能去指导学生实习,与学院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理论教学体系可采用“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其中基础课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基础课是院级平台,一般由学院统一制定,而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系级平台;专业课主要包含专业方向课程,可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在土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创新意识,具体措施为:(1)增设土木法制类课程,提高土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素养;(2)推进土木系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然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教学理念;(3)通过工程图纸识别、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把土木专业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起来。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相对课堂讲授来说更直观,是对理论教学的综合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系中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四大环节。
第一,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验课教学覆盖面。实验室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接近实践的课程,也可以把实验室看作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与实践相联系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必须把土木行业中最基本的设备纳入实验室,其次不断购进先进实验设备,把新设备新仪器的应用内容加入到实验教学中。
第二,做好实习教学环节追踪监控,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和课程实习一般较为集中,实习时间较短,可每20人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对现场所见进行讲解、分析,实习完成后以实习报告形式结题;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工程第一线,参与工程实际,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较为分散,学校管理工作备受挑战。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实习内容,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双管齐下,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定时电话追踪,校外指导教师要求其每天完成实习日志,并完成实习总结,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实习效果。
第三,注重课程设计选题,通过争优答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设计是对某门专业课的一个理论总结和实践联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从选题上必须联系实际工程,与当下工程技术接轨,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保证课程设计顺利、优质完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争优答辩。
第四,采用“边实习,边设计”的新型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重要总结。以建工系为例,毕业设计主要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概预算等几部分,每一部分都与实践紧密相连,可采用“边设计边实习”的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进行毕业实习之前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为学生详细解答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这样就增加了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不仅具有学术和教学水平,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依靠校企合作,从企业中引进或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兼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2)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资金,鼓励本院教师学习进修,到工程实践中去,提高专业能力,也可以结合土木系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现场实践技术训练,最终能把专业知识、教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地方,顺应市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学院才能办出特色。
土木工程论文15
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高层建筑的土木工程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类型
1.1施工设备老化产生的机械故障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建筑体高度的限制,很多施工工程是认为无法直接达成的,因此就需要借助塔吊等大型设备以及三脚架等小型设备进行施工过程的开展。结合高层建筑建设现状来看,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三脚架等小型设备,其坍塌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造成了一定数量的财产甚至是人员损失。大型设备的故障虽然较少,但是也依然存在,并且其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因此是机械故障需要予以着重分析的问题类型之一。
1.2地基问题导致的建筑整体坍塌
建筑的质量好坏很大一部分是由建筑的基础决定的,高层建筑与一般的建筑相比,一旦基础不稳可能导致的损失更加严重。再加之高层建筑一般设有地下室,需要对建筑地基进行较深的挖掘,这就导致了在高层建筑进行土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由于对地质及地下水等环境因素掌握不全而导致的塌方、沉陷的现象,对人员和财产都造成极大的破坏,是高层建筑土木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1.3施工过程规范性缺失导致质量问题
除了地基之外,施工过程规范性的缺失往往也会造成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这一类质量问题较多地体现在较为细节的建筑步骤方面,例如说钢筋的布局不合理、墙面粉刷出现裂缝等。这些问题虽然说看似较小,但是其影响着建筑居住者的使用体验甚至是建筑的安全。当前的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这种问题出现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1.4混凝土质量导致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除了钢筋之外,对建筑起基础承重作用的重要结构,因此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是影响其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混凝土中加水的量不够合理而导致的混凝土强度问题以及由于混凝土使用时机不合理导致其性能退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存在隐患,因此这一问题是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
1.5工程施工进度把握不合理问题
以上分析的都是在建筑质量方面影响较大的问题,但是实际上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其对建筑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上,而且体现在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上。在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工人懈怠、材料运送不及时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影响使得工程的进度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把控,从而增加了建筑单位所需要支出的.建筑成本,同样造成了较大的问题。
2造成高层建筑土木工程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机械设备控制监管力度不够
在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设备的检查和维修费用而不对设备进行及时地检查和维护,从而导致了设备出现故障。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不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设备使用规范的讲解和培训,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设备不当使用,从而导致了故障的发生。
2.2建筑周边环境未得以充分考虑
根据上文提及的,部分高层建筑由于地基坍塌而导致建筑整体塌陷等现象的出现。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之前未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严格地勘探。尤其是部分具有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容易在挖掘地下室的过程中挖出地下水,从而由于地下水的渗透导致地基的疏松,引发事故的发生。另外,未对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精密的勘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3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够到位
上文所述的例如墙体粉刷等细节性的问题所出现的原因本文认为是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因为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较之普通建筑更多的技术保障,才能够保障其建筑整体的安全舒适性。但是部分建筑公司采取将建筑外包的方式进行建筑,并且未对施工细节及施工技术标准作出严格的监管,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普遍存在。
2.4混凝土浇筑状况关注不足
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达标的造成原因本文认为有两个,其一是针对现和现用的混凝土来说的,其出现强度不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性含量不足且监管不力,从而导致调和比例不合理,影响混凝土强度。针对外运的混凝土来说,其质量问题主要是由路途中的水分消耗等因素造成的,二者具有较大的差异。
2.5工程施工进度监督未得以落实
高层建筑的工程进度得不到合理控制从而导致建筑单位施工周期延长,建筑成本增加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工程施工进度监督未得到妥善落实,当前高层建筑建设往往是外包工程,因此直接建筑企业对直接施工过程管理较少,从而导致施工单位态度松懈,施工较慢,工期延长。
3解决高层建筑土木工程问题的措施
3.1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地管理
要想解决上文提到的施工设备故障导致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就应当对施工设备进行妥善管理。这种管理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地检测与维修,这是由于机械极易由于磨损等情况而导致故障的发生。其二就是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规范的施工设备使用培训,从而保障不会由于使用误差导致故障的发生,充分保障施工安全。
3.2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准确检测
根据上文提到的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地基的牢固性这一点,本文认为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以及地下室的挖掘前应当首先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以及地下水情况等做出准确地勘测,并根据勘测的结果合适地采用加固、排水等措施,尽量保障建筑基础不会由于地面塌陷等问题出现不稳的状况,从基础上保障建筑质量安全。
3.3增加施工人员施工规范要求强度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的质量保障需要从方方面面得以实现,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从细节上予以保障,这就要求建筑单位即使将高层建筑的土木工程施工任务进行外包,也应当采用专业人士对施工进程予以监督和管理。其中不仅包含对施工技术规范度的监督和指导,还应当对施工进度予以充分地关注,从而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
3.4密切关注工程所用混凝土情况
结合上文提到的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得知,要想解决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问题,就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这一过程既有可能包括对现和现用的混凝土配置比例的严格监管,也有可能包括对运送使用的混凝土的运送过程消耗水量的准确估计,概括的来说就是应当保障混凝土使用时强度的适合性,从而保障建筑的稳定性。
4总结
总的来说,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三个方面,本文例举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想实现施工进程的最优化就应当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寻找其解决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刘亚超,梁艳.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4):47-48.
[2]张新萍.探析当代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问题与措施[J].建筑与预算,20xx(04):57-59.
[3]赵金兵.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初探[J].四川水泥,20xx(11):233.
[4]李洁.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剖析[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xx∶1.
[5]王屹.论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7):241.
[6]邸城钦.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分析[J].门窗,20xx(03):252.
[7]周彦.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xx(08):212.
[8]刁志明.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17):40-41.
【土木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论文11-15
土木工程论文(精选)06-11
土木工程论文05-15
土木工程的论文11-13
土木工程经典论文10-08
土木工程的论文10-08
教育技术土木工程论文论文10-08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11-11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06-14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