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01 03:57:53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毕业论文模板

  以汉语借词为出发点,运用文化语言学中语言接触与文化接触相关理论,从历时的角度搜集并分析五个重要历史时期(西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借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毕业论文模板

  从汉语借词浅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语言是构成文化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最有效记录者、传播者和里程碑,但在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

  所谓“借词”,也就是“外来词”,即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

  在汉语中,一般说来,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借用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间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借词可以表现为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言上发生的影响;反过来说,从语言的糅合也可以窥察文化的交流。

  [3]本文即以汉语借词为例,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分析汉语借词产生的原因,在汉语借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观察语言与文化的互动。

  二、汉语借词出现的原因:

  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

  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指出一种完全孤立的语言或方言,尤其是在原始人中间。

  邻居的人互相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

  ”[4]贺群在《社会语言学纲要中》指出:“语言接触就是指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引起的语言间的影响和接纳。

  ”[5]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

  汉语借词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产物,在汉语中引起的语言变化与文化变迁往往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三、从汉语借词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推动。

  从汉语借词的来源,我们把汉语借词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不同时期文化交流对汉语的影响。

  (一)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出现了沟通汉与西域的“丝绸之路”,它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之后,汉朝与匈奴及西域各国联系日益加强,贸易日益频繁,汉语中出现了不少来自匈奴及西域的借词。

  例如:来自匈奴语的词语:胡人、胡服、胡椒、胡琴、胡萝卜;单于(善于)、阏氏(烟支)等等。

  来自西域的各物:骆驼、葡萄、苜蓿、石榴、琵琶等等。

  (二)隋唐时期

  早在西汉末年,佛教的《浮屠经》传入我国,之后不断有佛经传入。

  唐代中期,佛教经过南北朝的繁荣和初唐时期的低落,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提高,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引入并创造了许多新的词语。

  例如:音译词(根据梵文从语音上音译过来的词):佛(Bud-dha),菩萨(bodhisattva),罗汉(arhat),三昧(samadhi),劫(kalpa)等等。

  利用汉语原有词语(赋予新的含义):境界、智慧、觉悟等等。

  成语(衍生自佛教经典):一尘不染、井中捞月、一丝不挂、顽石点头、三生有幸、心花怒放等等。

  佛教文化在汉语词汇上的影响极其深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词语充实了汉语的词汇家族,有些已经进入汉语基本词汇的系统,甚至成为构词能力很强的词根,比如“佛”;另一方面,

  在佛经翻译中吸收外来词创造的多种造词方式(音译、半音译半意译),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造方式;而大量通俗化佛教成语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7]。

  (三)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蒙古族就已经与汉族发生过接触,乃至元朝建立,汉语与蒙语有了更为广泛而密切的接触,汉语此时出现向蒙语借词的高峰。

  例如:蒙语来源:站、喳、歹、衚衕、褡裢、蘑菇。

  [8]清军入关以后,建立了清王朝,汉语中满语借词逐渐多了起来,比如:满语来源:岳伯、乌他、塔拉乌叉、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嘎拉哈、萨琪玛、搡、瘆等等。

  [9]汉语中的蒙语、满语借词在数量上无法与佛教借词相比,对于汉语来说,蒙语、满语都是小民族的语言,不可能像佛教那样深入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广大汉族人民接受,但是随着民族往来日益密切,这些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借的词,也逐渐融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词汇。

  (四)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文化的发生发展是被动的,是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的情况下,由外力催化促成的,是在文化主体面临着生存危机的巨大压力下,被迫进行选择的结果。

  它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引起了变化,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互相会通融合,形成了资产阶级新文化。

  这一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翻译活动、“五四运动”的开展,涌现了大批外来词。

  例如:英语: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罗曼蒂克(浪漫)、梵婀玲(小提琴)、加非(咖啡)等等。

  俄语:布尔什维克、苏维埃等。

  法语:蒙太奇等。

  德语:纳粹等。

  日语借形词:士官、干部、警察、文明、肯定、经济、绝对、抽象、概况等等。

  中国文化在这一接触碰撞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汉语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五)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中外交流越来越密切,汉语借词呈大规模增长趋势,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例如:日常生活领域:牛仔裤、迷你裙、T恤、麦当劳、可口可乐、“BB机”、的士、迪斯科、KTV、卡拉OK、4D影院等等。

  教学科研领域:信息爆炸、信息技术、信息高速公路、人工智能、E-mail、办公自动化、GRE考试(GraduateRecordEx-amination,指美国的一种研究生资格考试)、X光、PH值等等。

  经济管理领域:合资企业、产业政策、企业集团、资产评估、生态农业、市场疲软、风险投资、风险报酬、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普惠制、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WTO、GDP等等。

  (注:以上部分词语选自:廉洁、周日安,《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透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3月)改革开放以来的汉语借词,

  尽管大都是通过音译、半音译半意译或意译的方式借用到汉语中来的,但“中西文并举”(“GRE考试”)和直接使用原词缩略形式(KTV、CD、VCD)的借词方式已经悄然出现。

  总而言之,通过借词发展的五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借词使用程度的增加,有些词语人们已经认不出它们是借词;有些借词使用频率较高,已进入汉语基本词汇行列。

  借词还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填补了汉语中反映外国文化的词汇空白,增强了修辞效果,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四、从汉语借词看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萨丕尔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语言也时时刻刻忠实地折射着文化内涵。

  柏默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3]格里木则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历史”,而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与人类社会的文化也密切相关,“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

  [3]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交流会带来语言的借用,借词的引进也会引起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可以说借词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活化石。

  (一)汉语借词是外来文化的载体

  借词是从外来文化和现象中借用的词语,它反映了异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景观文化,透过汉语借词,我们能够领略异域的各种文化。

  1.反映日常生活的借词,体现了异域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

  例如:“劳力士、伏特加、星巴克、迪斯科、桑拿浴”等。

  2.反映宗教信仰的借词,渲染了异域神奇诡秘的精神文化。

  例如:“菩萨、阿弥陀佛、来世、转生、耶稣、诺亚”等。

  3.反映科学技术的借词,宣扬了异域高速发展的科技文化。

  例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等。

  4.反映自然风光及建筑物的借词,展示了异域独具特色的景观文化。

  例如:“蓝色多瑙河、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等。

  汉语借词记载的外来文化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都折射出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二)汉语借词体现了求简、求新、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不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效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语言来说,简洁、明了、准确地表达信息,以达到快速沟通与交流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汉语借词中出现的以下几种形式,充分反映了在语言表达交流过程中的求简、求新、求异原则。

  1.音译词。

  例如:粉丝(fans),这是一个正在流行的音译英语借词,它是“fans”的戏谑音译,意思是崇拜或崇拜者。

  show音译为“秀”,又组成新词“作秀、脱口秀、宝宝秀、服装秀”等。

  这也是汉语活用的一个表现。

  2.字母缩略词。

  例如:CD、CPU、GDP、VCD等等。

  3.音译兼意译词。

  例如:因特网(Internet),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广为人知。

  “因特”对应于“inter-”,“网”对应于“net”。

  “保龄球”(bowling),bowling是国外的一个运动项目,因为“保龄”对应于“bowling”,词尾加上“球”,表明是一项球类运动。

  汉语借词中音译词、字母词、音译兼意译词等的大量出现,是现代社会要求经济、省力、便捷、高效的产物,体现了语言选用上的一种求简的原则

  五、结语

  汉语借词是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产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汉语中出现大量的借词,丰富了汉语词汇。

  同时,汉语借词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借词,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各种文化风情;由于传统汉语文化的影响,汉语在借用和吸收别的语言时,又融进自己的文化特色,使借词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表达习惯,能够促进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出版社,2011.

  [5]贺群,社会语言学纲要[M].民族出版社,2012.

  [6]高名凯,刘正埮,汉语外来词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7]戴昭明,文化语言学导论[M].语文出版社,2005.

  [8]王建莉,从文化看汉语中的蒙语借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9]许皓光,刘延新.汉语中的满语借词概述[J].满族研究,1996.

  作者:卢凡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文化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校园体育文化毕业论文10-01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10-08

校园体育文化毕业论文10-08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10-08

校园体育文化毕业论文10-26

民族文化毕业论文提纲10-07

文化类的毕业论文选题10-08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参考范文10-01

酒店企业文化毕业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