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参考

时间:2023-04-01 09:28:0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经在旅游业的所有领域普遍出现。随着多年来东钱湖地区旅游产业建设的发展,已开发了陶工岛、小普陀、野生动物园等多个景点,以及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等“钱湖十景”。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篇1

  浅析旅游文化营销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宁波东钱湖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利用旅游文化营销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区域的文化定位分析,形成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同时通过统一的旅游文化产品研发与整体文化营销,加强对区域旅游产业的推进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宁波东钱湖

  一.东钱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宁波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东钱湖作为海迹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

  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一周约45公里,全湖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

  东钱湖周围众山并列、秀峰峥嵘,千姿百态;众山众水汇成烟波浩淼的东钱湖。

  因而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称。

  随着多年来东钱湖地区旅游产业建设的发展,已开发了陶工岛、小普陀、野生动物园等多个景点,以及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等“钱湖十景”。

  结合宁波东钱湖的区域定位来看,随着宁波城市化进程像大多数国内外都市发展的轨迹逐步靠拢,即正走逐步向由单核心发展向多板块并进的发展阶段,

  东钱湖正位于城市东扩和南发展区域的重要地带,是未来中心城区、港口产业带的辐射服务区域,同时随着轨道4号线、绕城高速、南外环等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完成,

  东钱湖离东部新城的距离将缩短至10分钟,离老城区的距离将缩短至20分钟。

  宁波东钱湖的新城建设规划也指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会议产业、旅游产业、总部经济四大产业作为未来的东钱湖支柱产业,以旅游休闲为核心灵魂,围绕度假会议、

  文化产业等其他产业,打造旅游休闲、商务办公、度假居住的汇聚服务中心,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最终东钱湖将如同杭州西湖、武汉东湖一样,建设成为未来宁波都市休闲示范区的建设基地,

  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由此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宁波东钱湖而言可见一斑。

  二.目前东钱湖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旅游发展统一规划

  从东钱湖旅游产业布局可以看出,目前东钱湖地区已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但这些设施分布分散,而且功能较为单一,良好的湖光山色中错落了不少湖景别墅,这些别墅大多开发利用了一线湖景土地,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城市配套。

  同时如果从产业结构来看,旅游产业在东钱湖仍处于弱势,东钱湖镇上仍处于乡镇经济阶段,家庭作坊式制造业居多,各类基础设施仍无法充分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各项需要。

  (二)旅游产业链不够完善

  以现代旅游业中旅游核心竞争力=自然风光+人文资源+观光购物+主题产品+特色娱乐这一五要素而言,目前东钱湖地区的主要旅游吸引力还仅在于五项之一的自然风光,即处于旅游产业的观光旅游这一初级阶段,大部分游客旅游时间处于周末或节假日阶段,平时很少,旅游逗留时间短,很少超过两天。

  旅游产品体验度不够,娱乐、购物、餐饮等相关旅游特色产品缺乏,除钱湖鱼干、土家菜点之类的初级旅游产品外,游客来东钱湖旅游后没有可供选择的特色旅游产品。

  并且旅游文化资源发掘不足,没有充分挖掘东钱湖地区的“佛家文化”、“南宋石刻文化”、“福泉茶文化”、“商文化”、“官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造成旅游文化吸引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蕴,缺乏从文化上吸引旅游者二次观光的旅游动力。

  (三)重大旅游项目少

  由于整个东钱湖区域尚未经过高度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经过重大项目的推动和支撑,以解决经济增长、人员结业、产业调整等多项问题,

  而从东钱湖历年的引进重大项目来看,1999年启新高尔夫、2001年雅戈尔动物园、2002扩建湖心景区、2003新建福泉山景区、2008年建成两家五星级大酒店、2012年旅游环湖骑行带,

  基本上平均一年不到一个大项目,旅游接待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又拖累类旅游产业发展,使整体旅游产业处于既不能发展二产、三产发展速度又低于期望值的尴尬境地。

  (四)旅游营销缺乏统一协调

  东钱湖区域内虽然目前景点众多,但各景点、宾馆、饭店都有各自的营销队伍,大部分各行其是,促销活动也缺乏统一的组织,对外形象也是五花八门,

  很多旅行社到了东钱湖都不知道与谁联系,更无论普通游客了,由于各自为政也使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仅仅限于单方面,没有有效的统一商业运营模式,

  没有独立的旅游公司与旅游直通车,没有统一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最终观光客多于休闲度假客,旅游产业有环无链,产业规模效应无法显现。

  三.利用旅游文化营销方式推动东钱湖旅游产业发展

  游客让渡价值的大小是决定游客是否满意的基础,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从拥有和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成本之差,旅游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可赢利地创造顾客价值,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挖掘景点文化价值,重塑景点品牌形象,是旅游营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增强旅游景点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那么针对宁波东钱湖区域,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旅游文化营销方式呢?

  (一)找准区域旅游文化定位

  就东钱湖区域而言,实际存在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特色,如南宋石刻文化-钱湖石马是我国迄今发现规模最人、雕刻最精的南宋墓道石雕遗存,

  为研究南宋社会发展史和墓葬雕刻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佛教文化-区域内的天童寺为佛教禅宗五山之一,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影响很大;

  阿育王寺为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

  福泉山麓大慈禅寺在南宋时期曾名振浙东,有“千僧过堂”之说,是为千年甲刹;茶文化-福泉山山顶3600余亩茶树环坡而栽,树形圆润成垅,依山起伏,形成“茶岭碧波”景观,

  蔚为壮观,以"东海龙舌"和"福泉白茶"最为代表,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喝了"东海龙舌"后龙心大悦,从此广为盛传;儒官文化-北宋时期王安石曾任鄞县县令,体恤民生,

  深入实际,组织民众起堤堰、决陂塘,疏浚水道,留下了众多古湖工水利遗迹,南宋史氏家族因匡扶正义、铲除奸佞而声名远播,留传下“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的佳誉美谈。

  其余如商文化、佛教遗产文化等都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各文化要素互相结合,形成了集多种文化特色于一体的东钱湖特色区域文化。

  (二)推出特色文化产品

  目前东钱湖特色旅游产品不多,只有在找准文化定位后,才能推出附加值高,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如仿制石雕、福泉茶酒、佛教文化产品、钱湖鱼干虾干、特色农产品等,而这些产品靠个体农户或企业是没有力量推出的,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统一协调,组织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研发,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形成东钱湖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同时东钱湖旅游定位中的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也为旅游文化产品的推出提高了有效的市场营销渠道,如在餐饮方面可以加强东钱湖特色菜系的研究,

  重点在于湖鲜菜系和农家菜系,逐步将特色菜的种类、口味、营养等归纳总结,形成特色菜行业标准并加强品牌推广;在住方面可尽量依托已有的文化区位,

  如福泉山、陶工岛等都是文化特色明显的区域,在古文化建筑内品茶、观光、餐饮、会务可以给游客不一般的消费感受,同时除已有的高档酒店外,

  还可以引进中档酒店及农家旅社等,形成高中低一体的旅游接待网络;在主题活动上可以结合文化定位适时推出文化主题旅游,如钱湖捕鱼、福泉采茶、佛事庆典等,

  在不同文化品味中吸引多方面的旅游客源,有效形成旅游地的特色文化魅力产品。

  (三)加强文化营销推广整体性

  目前,导游员是主要的文化价值传播媒介,但大多数东钱湖旅游景点出于成本因素,没有自己专门的导游机构和人员,而是由旅行社的导游来解说和诠释景点的文化,

  如果导游的解说不到位,没有将景点的文化内涵有效地传播出来,容易给游客造成 “该景点不值得一看” 的误解,这对景点的产品价值和形象价值无疑是个不可估量的诋损。

  因此,在旅游文化营销推广时不但设计开发要符合游客的需要,而且在游客游览和欣赏的同时,要以适当的方式将景观隐含的文化价值揭示并传播到游客中去,使游客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景点的价值。

  这就要求景点的开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在统一领导下运行,由于景点与旅行社间的特殊关系,景点在考虑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人力资源优势时,可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即通过控制一个关系专用性旅行社来控制导游,从而加强文化营销的推广整体性,提升景点的游客价值。

  参考文献:

  [1]菲利普 ・ 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汝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佟君,赵建坤.导游文化知识 [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3]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导论 [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杨古城.龚国荣.南宋石雕[H].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5]舒卫英 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旅游产品布局研究[H].宁波:经济论坛,2007.

  [6]袁颖 宁波东钱湖南宋佛教文化遗产及其可持续性利用[H],宁波:宁波党校学报,2007.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篇2

  浅谈旅游文化传播使者

  早在1977年,旅游人类学家Valene Smith主编的《Hosts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中,指出,旅游中“主人”和“客人”两种文化的接触和交往(尤其是西方旅游者与非西方主人的交往),使得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借鉴和适应中走向趋同。

  旅游者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到了旅游目的地,影响了当地居民,也对自身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是人们为了休养、娱乐和运动等目的,离开日常生活范围所进行的暂时性的地域空间移动。

  由于传播的双向性特征,旅游者负载着原有文化内涵,前往相异空间,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

  他们在自己原有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接触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达到更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又把本文化的信息向旅游目的地传输,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其次,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跨越地理空间的人类行为,它的跨文化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传播。

  它是一种接触“真实世界”而非“媒介世界”的直接传播方式。

  它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亲身的、直接的、互动的、即时的、感知的交流与传播,而不是那种通过媒介来间接、外在地获得真实世界映像式的交流和传播。

  因此,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基于人际交流的传播形式,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

  而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则以新的角色活动于新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不受其原有身份的约束,但却无法脱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习惯,并要把自己的文化传播至目的地。

  第一,旅游满足了旅游者的文化需求。

  旅游活动实质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以精神需求为主的。

  例如,居住在舒适宽敞的洋房里的欧美人为了满足旅游者对异域古昔生存方式的体验的心理需求喜欢住一住北京的四合院或云南的傣族山寨。

  走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难免会来两串“糖葫芦”加两块 “油炸臭豆腐”。

  旅游者在进行这一行为时决不会将其作为一种维生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异己文化现象来看待和体验。

  第二,旅游实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之间的交流。

  在同一旅游群体中也许会有来自不同地域的旅游者。

  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聚集在一起进行旅游活动,难免会发生文化上的碰撞和冲突。

  比如,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的游客和西部地区的游客,北方游客和南方游客,外国游客和中国游客,国际团队中的不同国家的外国旅游者,在饮食、生活习惯、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上总会有所差异。

  文化差异导致不同旅游者之间行为方式的模仿,来自发达经济地区的旅游者的物质优越感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可能会引起其他旅游者的效仿。

  经广大研究者表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具有明显的挥霍倾向。

  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其他旅游者消费行为示范作用的影响。

  首先,对客源地文化的影响

  旅游者从旅游地回来,旅游者根据自己对当地文化的认知、体验而向他人或自身社会转述而形成的文化传播对自己经历和旅游地风光人情的转述、回忆和主动进行的文化传播。

  西方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曾认为,许多人的旅游动机往往来自于旅游者归来后的炫耀,而炫耀内容本身即是一种有意的文化传播。

  这种文化可以说是被旅游者“有意带回的文化”。

  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拨图塔以自己的旅游见闻完成了《旅行者的快乐》一书,与稍前的《马可.波罗游记》一样,成为西方了解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依据。

  伊本,拨图塔和马可,波罗对自己的旅游经历的回忆,就是对东方文化的有意传播。

  因此,从此意义上说,所有的旅行者都或多或少是文化的有意传播者,他们“带回了文化”。

  对目的地文化的宣传,可以增加客源地人们对旅游地的向往和了解,是旅游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对目的地文化的影响

  在旅游目的地这个文化交汇的特定的舞台上。

  主客双方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是不平衡的。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跨文化传播行为对旅游目的地文化最直接的影响是促进其对外文化交流。

  它是一种人群与人群(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直接交往,是人类文化最理想的交流方式。

  目的地通过发展旅游,一方面可以了解别人,促进人类整体和世界的大同观念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可以宣传自己,树立自己的真正形象。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和兴起,对该地居民的人为活动层面认同也产生了影响,通常可见的影响表现在对地方建筑景现的影响,例如为满足国际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发展国际标准化的宾馆、酒店和旅游交通等接待服务设施,而在那些传统文化相对薄弱的新开发地区(如深圳等新城市地区),以及老城市内部的新城区(如上海浦东),则在发展都市旅游的同时,将城市填满了各种外来文化的符号信息。

  如广告牌、霓虹灯、摩天大楼,各种绚丽商业橱窗、娱乐消闲吧、麦当劳式的快餐店等等都可能对当地的消费方式、人际沟通模式、劳动力结构等多方面的认同心理产生影响。

  旧认同感的改变与原有地方文化认同感的加强和复兴,使得人们对自己与外界所不同的地方性文化重新有了一种认同感和自尊感,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并存的观念,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旅游地的居民也更加大方、平静地向旅游者展示本地文化的内涵。

  第三,随之旅游业的拓展和兴起,创造出了第三者文化一一旅游者文化。

  旅游者以客源地文化为影子,与目的地地方文化相碰撞而产生了第三者文化。

  旅游者开始在旅游目的地开始旅游活动,此时,主体身份的转换进一步加深,“过去”的工作,生活和遵循的文化准则暂时的“忘却”,在目的地“此时此刻”的活动成了新的事实。

  新的角色,活动,形式,期望和过程给主体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构成了一个既不同于居住地文化(residual culture)又不同于目的地地方文化(local culture)的新文化,即旅游者文化(touristic cultural)。

  在这种全新的文化中,旅游者不顾原来身份的左右,而是以新的旅游者的身份(tourist self),按新的文化生活的节奏(tourist culture),活动于一个不同于原居住地的生活和新舞台(the magnet),这时,旅游者会发生角色上的转换。

  成年人玩耍非常幼稚的游戏,富有的人过上边远山区的农家生活,有的则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古代宫廷的皇帝或者是西方中世纪的骑士,更有甚者身着艳丽服装狂歌劲舞于夏威夷海滩或印第安古老部落。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旅游传播的实现呢?

  旅游传播的目的,就是充分实现人类各民族国家文化成果的交流与共享,达到旅游主客体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和平的进程。

  跨文化传播是一个不断寻求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相互沟通的过程,它面对的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世界。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的前提,尊重差异、认识差异并给予恰如其分的变通,是跨文化传播顺利实现的基本要旨。

  跨文化传播行为不仅要避免种族中心主义,而且应该反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态度。

  第一,消除文化偏见。

  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种族或民族的人们,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产生了独具特色、相对稳定的文化。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信仰、生活制度、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

  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立场上批评其他文化。

  不同文化习惯的人或群体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习性,对西方人的接吻,孩子做家务收取劳动报酬等问题,我们产生歧义时,说明我们仍然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感知他人,并力图用自己的文化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人,如果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文化限囿,换一个文化视角,或许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

  旅游者在遇到异文化时,必须保留判断,接受“差异不一定是负面”的事实。

  忽视文化差异是不可取的。

  一些旅游者,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深受文化上“种族中心主义”的影响,认为只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是最正确,最优秀的,喜欢用傲视天下的态度对其他文化加以贬低和任意批评,这无疑是极易引起目的地居民的反感,从而造成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

  第二,树立文化认同的观念。

  树立文化认同观念并不意味着阻止自身文化的进步。

  文化不是静止的东西,他随着时间段变化而变化。

  旅游者对自身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文化都应该有一种认同感和自尊感,让各种文化相互理解和沟通。

  对当地文化的古老、陈旧甚至落后表示蔑视,极力张扬自身文化,通过各种活动在当地人中间(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施展示范效应,或是出于好奇心理,以商业的态度当地文化中已经垂死的因素,如迷恋于表演性的土著居民的原始舞蹈和习俗。

  这两种情况是旅游者本能的占有意识在旅游文化上体现,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与交流者的言行采取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形式,那么,交流不会成功。

  同样,对目的地文化一味迷恋推崇,而丧失了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自恋感,也是不可取的。

  每个个体,每种文化都应该相信自己与他人具有同样的价值。

  站在主体参与旅游活动的角度上,旅游者应该体现一种亲和,力图与异文化相沟通,使其更容易的导入旅游目的地。

  第三,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在前往旅游目的地前的资料收集,吸收消化,观看旅游目的地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对异文化差异性的讨论学习等,甚至对目的地语言的一些基本了解,因为学习使用对方的语言是有效交流的一部分,虽然在旅游者密集的地方有专门的双语导游帮助沟通,但这样的游客只能获得对当地文化的肤浅的理解。

  如果要深入到当地文化中,语言障碍是必须克服的,这在长期旅居者身上体现最明显。

  旅游者自身个性特征与跨文化传播能力也有关系。

  面对异文化,旅游者也许会至少暂时处于失衡状态,表现出许多的不确定、疑惑和焦虑的情感低潮期。

  个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对度过这一时期是大有益处的。

  研究表明,“有较强个性的旅游者,会很快实现有效交流;而较弱个性的旅游者,则会有不适应过程,会选择隔离或退出交流”。

  所以良好个性的旅游者,可能会愿意暂缓对其他群体、文化的交流习性或行为做判断,并能够认识到通向真理的理解之路不仅一条。

  这些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世界在逐渐缩小,交通信息技术和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跨越文化边界联系在一起。

  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城市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聚集在一起,前往旅游目的地游览观光,引发了一系列的跨文化传播现象。

  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只有消除文化的偏见,树立文化认同,并不断增强自身跨文化传播能力,才能在旅游传播这种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使者”角色作用,更好实现人类文明的跨文化交流。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篇3

  试谈瓷都旅游文化建设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现状

  景德镇的旅游去处包括陶瓷博物馆、浮梁古县衙、古窑、瑶里、中国瓷园等,以众多景点为核心,景德镇基本上形成了陶瓷民俗风情游、陶瓷工艺流程游、陶瓷创意市集游、陶瓷古迹参观游等线路。

  一年一度的瓷博会更是各地游客领略瓷都魅力的重要平台。

  就目前来看,在众多景德镇旅游去处中,只有雕塑瓷厂是较为完善的,其中包括陶瓷店铺、陶瓷集市、陶瓷工作室、餐饮区、住宿区等,而景德镇其他的旅游景点则都是不够完善的。

  二、建国瓷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建国瓷厂的现状分析。

  建国瓷厂的交通以及周围环境较优良,东接陶瓷大世界,西承御窑遗址公园,北邻十大瓷厂博物馆,与其他几个景德镇文化景点在地理位置上共同形成了陶瓷文化圈。

  早在几年前,建国瓷厂已经成为了一处陶瓷创意园,是现当代陶瓷艺术的聚集地,在红砖房内,大部分都是陶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厅,总的来说,建国瓷厂是热爱艺术、向往艺术的游客们值得一去的地方。

  2.建国瓷厂的存在问题分析。

  从旅游业以及环境艺术两个角度来看:(1)入口的标志过于单调,设置在入口两边的墙面上,并未达到应有的视觉效果,没有彰显出建国瓷厂的特色;(2)建国瓷厂后半部分的建筑和空间依然空置和废气,与建国瓷厂的艺术气息不相符;(3)红砖房的外部缺乏建筑景观效果;(4)建国瓷厂的展厅以及店铺多为高档瓷器,种类单一,缺乏大众化的中低端瓷器店铺;(5)建国瓷厂内部缺乏娱乐场所。

  目前调查来看,建国瓷厂内部只有有一家餐厅,名为“蓝莓”,以及一家咖啡店。

  三、使建国瓷厂成为景德镇的旅游基地的措施

  (一)从环境艺术的角度进行规划与改造

  (1)入口再设计。

  目前来看,建国瓷厂的入口较为单调、小气,入口再设计应突出重点:入口大门或标识应彰显出建国瓷厂曾经恢弘的历史文化气息。

  现如今的入口左侧为“1949建国创意”一排大字,字体较为单调、离地面也十分之近,给人一种简陋之感。

  笔者认为,建国瓷厂入口左侧应做成为一面历史背景墙,利用陶瓷材料,表现出瓷板画或者陶瓷浮雕,图案则为建国瓷厂的发展史;应表现出现如今建国瓷厂的现当代创意陶瓷的特色。

  重点则是“创意”二字,创意雕塑或大型的装置陶瓷艺术则是最好的选择。

  (2)红砖房外墙增设窗户、绿化以及其他类装饰。

  建国瓷厂的红砖房内部都已形成不同风格的工作室、展厅,而外墙,缺乏相应的景观效果。

  以建国瓷厂解晓明展厅为例,由解晓明教授亲自设计的建筑外观绿化,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看,整体风格与内部相协调,不同植物的高矮搭配,绿色的植物配上红色的墙面,十分美观,极具艺术气息。

  然而,除了增添绿化外,红砖房的外观设计中,艺术家们可以多运用陶瓷艺术,如组合类雕塑、或植物与陶瓷的搭配艺术等运用,这也是增添工作室魅力以及吸引游客的必要手段。

  (3)停车场设计。

  利用陶瓷元素来打破停车场的单调性,例如用陶瓷材料做的雕塑或小品作为停车场标识,使陶瓷文化魅力在建国瓷厂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出光芒。

  (4)整体绿化。

  建国瓷厂的绿化非常欠缺,应增添景观绿化,而景观效果的好差主要在于各类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根据植物的季节性特点及不同植物的花期进行层次配置,使花期交错,使得建国瓷厂“四季如春”。

  (5)公共设施的创意设计。

  建国瓷厂内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应集功能与陶瓷艺术审美为一体,陶瓷材料的垃圾桶、路灯、座椅等,是展现建国瓷厂深厚文化内涵必不可少的细节。

  (二)从经济、旅游业角度进行内部调整

  (1)增添其他类陶瓷展厅、店铺。

  建国瓷厂应添设多元化的陶瓷艺术店铺,包括陶瓷纪念品店铺、陶瓷首饰店铺、陶瓷DIY体验馆、特色陶瓷展厅等多类店铺。

  政府应实行招商引资的政策,不断扩张建国瓷厂内的商业空间。

  (2)增添休闲餐饮娱乐区。

  除去陶瓷文化观光场所,建国瓷厂应多添设休闲餐饮区域,而此类店铺则应结合陶瓷文化元素,开设成为陶瓷主题餐厅,陶瓷主题旅馆等具有陶瓷文化气息的休闲场所。

  (3)多做陶瓷文化活动。

  每一个文化旅游景点都不单单是外在的、表面的热闹与繁华,而是由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魅力。

  建国瓷厂的艺术家和手工艺者们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多做展览等其他类陶瓷文化活动,从文化内涵上来增加建国瓷厂的竞争力。

  四、建国瓷厂规划与改造的长远意义

  建国瓷厂的再规划设计,不仅是对建国瓷厂历史的传承,也是对建国瓷厂内涵的一次提升。

  从长远角度来看,建国瓷厂将是未来景德镇旅游的重点去处,这是对景德镇旅游文化的一次新开辟,对瓷都的经济将产生一定的效益,而对于建国瓷厂以及建国瓷厂内的艺术家们来说,建国瓷厂的改造,也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0-01

最新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0-08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10-02

探究中国旅游文化的毕业论文09-30

关于探究中国旅游文化毕业论文09-30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毕业论文10-06

中国旅游文化小论文参考范文04-01

毕业论文参考10-26

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通用6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