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文化的论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以文化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从中国文化出口的市场来看,传统文化出口发展势头良好,世界华人文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有关中国文化论文篇1
浅论中国文化贸易
摘 要]文化贸易在近年来的迅猛增长,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加引人瞩目。
但是,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相比,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显得比较薄弱。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贸易当前的状况、原因、竞争力、支持政策和发展战略等各方面进行简单论述,有助于了解中国的文化贸易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中国文化贸易 现况 原因 竞争力 支持政策 发展战略
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全球的文化市场以两倍的GDP增长率迅速扩大,文化贸易已悄然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03年文化与创意产业一项对全球GDP的贡献超过7%,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并且从2000年起保持每年7%的增长速度。
相比全球文化贸易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明显落后。
据统计,07年中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只达2.6%左右,05年在文化产品出口量占了全球市场19%的同时版权贸易赤字状况达到了5:1,在世界上处于虽然是文化产品工业复制大国但内容原创的严重落后的地位。
基于国内文化产业的落后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具体现况和分析如下:
一、中国文化贸易现状
中国文化贸易从总体来看,在图书进出口、商业演出、电影进出口、电视剧、音像进出口、网络游戏、动漫等方面均处于明显的贸易逆差状态,并且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对外贸易在世界处于竞争劣势。
从文化贸易的结构上看,其贸易方向仍将是欧美市场为主,文化产品出口流向与移民的分布情况相对应。
从文化产品的结构上看,对加大内容产业的发展,提升版权对象的质量有强烈的要求。
从中国文化出口的市场来看,传统文化出口发展势头良好,世界华人文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中国文化贸易现状的原因
中国文化贸易现状尤其是明显的贸易逆差的格局的形成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文化贸易认识肤浅;缺少能够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知名品牌;
缺乏国际营销,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缺少中西文化的“摆渡者”,尚未形成完善的中介机制;以及缺乏政策规范,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都是重要成因。
而货物贸易体系没有自觉地承担起宣传中国文化元素的责任,利用货物贸易体系进行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中国文化贸易的竞争力
中国文化贸易在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中国文化贸易集中在价值链低端,远未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位于市场价值最小的生产环节,整体水平比较低下。
中国当前文化贸易竞争力比较弱。
未来,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迅速崛起的产业基础,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和绵延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中国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和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将会是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因素。
四、 中国文化贸易的政策支持
中国文化产品要走出国门,要从质量和品种、渠道、人才、效益、技术和文化资源等多方面着手的。
其中政府的支持政策影响显著。
政府可以通过对文化出口进行宏观统筹,注重提高文化出口效益。
实行重点与多元的内容战略和增加发行网络和发行渠道,可以更好更快地打开国外文化市场。
另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中国文化出口的财政支持和建立文化出口信息交流与数据统计平台以及鼓励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都是解决当前制约文化产品出口瓶颈的重要支持政策。
五、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采取循环渐进的方式,先是有重点地推进文化服务产品出口, 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而后再全面推进文化服务产品出口, 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经济贸易类产业的结合;最后要实现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 使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 打造强势文化和强势经济, 整体推进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应该把影视、演艺、出版物和动漫产业作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建立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国际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和最新趋势为战略发展方向;建立以东部为主,以京沪粤为中心连接周围城市,向中、西部辐射的国内格局和加快扩张亚洲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集中投入进一步打开欧美市场的国外布局相结合的战略布局,以在把现有政策细化落实到实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使对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能够成为长期性、持续性、社会性的公益事业作为战略保障。
以此形成中国文化贸易较完善的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地实施文化贸易战略,不仅需要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业集团,建立完整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法律体系, 还需要企业在自身经营中重视选择不同文
化背景下人类的共同主题,实行市场营销战略,将新技术融入文化产品的制作中,整合资源促进品牌产品和衍生产品“齐头并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及通过公司并购等方式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并且也需要依靠其他文化机构以及文化团体的大力配合和各种载体的充分利用,完成文化贸易发展战略实施的系统工程。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良师,通过中国文化贸易各个方面的分析将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不足和未来的可能性,寻求中国文化产业和贸易的发展道路。
不过贸易的内容是什么,其目的都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文化贸易也不例外。
因此在这场文化大战中,若中国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改进和出击,将有望据此更好更快发展本国经济,提升自己的世界地位。
参考文献:
[1] 曹 岚 卢 萌: 刍议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2):221-222
[2]史瑞丽: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J].国际贸易,2007.(12):38-39
[3]课题组:中国文化出口对策研究[J]. 国际贸易,2007.(11):26
[4]姜义贸: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三步战略[J].国际贸易,2007.(5):38-41
有关中国文化论文篇2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中国文化五千年传承
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早期的文化,如近似文字的刻划符号,舞蹈,音乐,城市建筑等。
在奴隶社会,即夏商西周时期,神权至上,青铜器文化高度发展,成熟的文字出现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华文化体系形成。
秦汉时期,佛教、道教出现。
宋朝是中华文化最发达、由盛转衰的时期。
清末以来,中华文化受西方文化强烈影响,思想活跃,但破坏严重,思潮奔涌。
近现代,中华文化力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儒家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
(一)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
(二)文化软实力的缺失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够强大,那么它将会面临在国际社会上毫无影响力、凝聚力以及感召力的困境。
20世纪的苏联曾强盛一时,不论是在军事、政治、外交上,还是在经济、工业化建设上,都与当时的美国不相上下。
然而,它的文化软实力缺失,长期的体制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这座大厦分崩离析,永远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与保护
1.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的创新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环顾当今世界,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经济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
亚洲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讲,是亚洲一些国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拿不出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现在中国文化产品不是总量不足,而是产品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源分散,人才、资金、市场恶性竞争,效率低下,最重要的是文化产品的创意严重不足。
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必须把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及创意文化结合起来,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界。
2.保护文化,同时也是对文化软实力的保护
近年来,中国的四大发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韩国申遗“端午祭”以后,一些学者提出若干违反历史的论题:中医乃是韩国人发明,称为“韩医”,老子和孔子据说都是韩国人,甲骨文乃韩国人发明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韩国高丽纸写的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疯狂掠夺中华原创文化为己有的民族主义成为对中国文化合法性的直接挑战,也让中国文化走向海外面临了更多的危机和障碍。
因此,当今对中国文化安全的保护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四)如何加强
1.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特别要重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统筹协调。
2.结合传统智慧和现代文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并以包容性的特征彰显其全球性价值。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
3.推进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领域的创新,首要条件是形成一个使尽可能多的人们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三.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国文化的论文】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方面论文04-01
浅析中国文化与小学教育的文化传承论文03-21
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论文03-23
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论文03-22
经典中国文化常识04-16
楚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