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日语表达中存在的文化因素及其在教学中的导入论文
语言体现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涵,本身也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对其语言表达的思维习惯、表达内容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因此,外语的学习,离不开对该语言民族文化的了解与把握。
1依附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
1.1依附自然
自古以来,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讲究“天地共存”、“天人合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在对大自然的态度上,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日本人对待自然环境还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情。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多地震,多台风,多火山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日本人认为,自然就是神,人无法与神抗争,必须顺从、依附。这与中国人或是西方人还提倡的“人定胜天”有一定的不同。例如,日本人习惯在交谈中对自然现象,客观事物使用敬语:在“天気”、“雪”、“水”“湯”、“酒”、“魚”、“茶”等词语前面加上敬语“御”字(御天気、御雪、御水、御湯、御酒、御魚、御茶),这种习惯可能就根源于日本人对自然界世间万物客观存在的神圣性的肯定。
在日语里表达自然现象造成某种后果时,不习惯把自然现象作为使动者看待,而只客观地作为原因。
(1)汉语:地震夺去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日语:地震が10,000多人の命を奪った。(?)
地震で10,000多人の命を奪われた。(√)
地震で10,000人の死者が出た。(√)
(2)汉语:乌云遮住了太阳。
日语:黒雲が太陽を遮っいる。(?)
黒雲で太陽が覆われいる。(√)
黒雲で太陽が遮られいる。(√)
(3)汉语:蜡烛被风吹灭了。
日语:蝋燭が風に吹き消された。(?)
風で蝋燭が吹き消された。(√)
風で蝋燭が消えた。(√)
1.2不主张自我,与自然和谐共生
日本人从不处于与自然对立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是始终认为人只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日本人遇事习惯不主张自我,把与周围和谐放在第一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语表达习惯使用自动词句型(名詞+が+自動詞),避免使用他动词句型(名詞+を+他動詞),潜意识中以此来避免突出个人意志,只是单纯的描述客观状态。
(4)汉语:水烧开了。
日语:お湯を沸かしました。(?)
お湯が沸きました。(√)
(5)汉语:饭做好了。
日语:ご飯を作りました。(?)
ご飯ができました。(√)
(6)汉语:盘子摔碎了。
日语:お皿を壊しました。(?)
お皿が壊れました。(√)
(7)汉语:柿子掉了。
日语:柿を落としました。(?)
柿が落ちました。(√)
2内外区分明确、自他意识强烈的价值观
2.1内外区分明确,忠诚于团体
日本人在对集体内部「うち」“内”与对集体外部「そと」“外”的态度上区分明确,有着强烈的集团意识。
人际关系中的内外亲疏,在日语的敬语表达中体现充分。
例如,日企里的员工在接听电话时,会根据对方身份、角色的不同,而区分“内”或“外”,使用不同的敬语。
(8)汉语:课长现在不在。(对方是课长的亲朋好友时)
日语:ただいま課長は席を外しいらっしゃいまが。(尊他敬语)
(9)汉语:课长现在不在。(对方是公司的业务伙伴时)
日语:ただいま課長は席を外しおりまが。(自谦敬语)
此外,日本人认为忠诚于团体是获得安全感的途径,被组织排斥就是被抛弃。日本人内心始终存在一种自卑与不安全感,对圈内人的伙伴意识非常强烈,最害怕的就是被团体排斥在外。江户时代的村落流行着一种叫做「村八分」的处罚,即对违反村规的人家,所有村民采取拒绝与其进行任何往来的制裁,逼得他难以生存,这对日本人来说就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罚。在价值观念上,中国人和欧美人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天赋,而日本人相对个人作用而言更多重视的是集团的作用,区分“内”与“外”,将自己融入到认准的团体的主流当中,就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
2.2强烈的自我和他人意识
日语是以自我视点为中心来叙述事物的。日语表达中的很多特点,都是日本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顾及他人意识的体现。日本人认为,在与人交谈时如果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わたし、わたくし、われ、ぼく等)或第二人称代词(あなた、きみ、おまえ等),就意味着直截了当的将“自我”与“对方”进行强调,从而突出了你我双方的对立感,会使对方产生不快。这与日本人注重人际关系,尽量避免同他人产生摩擦是相违背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日语中的第一、二人称代词往往被潜在化。
(10)始めまし、(わたしは)佐藤と申しま。
(11)みません、(ぼくが)遅刻ししまいました。
(12)帰ったら(わたしに)お電話くださいね。
(13)(あなたの)お部屋はきれいでね。
(14)(きみは)お元気そうで、何よりで。
3民族文化单一性影响下的间接、暧昧的表达习惯
日本是一个只讲一种语言只有一个民族的单民族国家,这种语言、种族上的高度同质性,使得日本民族形成了独特的自身亲和感和凝聚力。
简单的社会结构,单纯的人际关系,包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都大致相同,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的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相当熟悉,很多事情不用多说,大家就已经略知一二。因而日本人讲话喜欢采取含蓄、暧昧的方式以心传心「以心伝心」,很多事情不用直说,以委婉的留有余地的方式让对方领悟。
(15)—先生、明日の午後、ご都合はいかがでか。
—明日は、ちょっと、、、
日本人在与人交涉、谈判时,还习惯从与主题无关的外围话题开始,逐渐接近核心,在避免对立的基础上,以间接的方式寻找双方的妥协之处,最终达到共识。
4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导入
4.1必要性
日语对于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外语。与学习其它外语相比,日语有着它独特的亲切感:日文含有大量我们中国的汉字,日语很多汉字、单词的发音与我们汉语的发音十分接近甚至几乎一样,就连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平假名、片假名也分别是由我们汉语汉字的草书和偏旁演变而来的。加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密切,日本在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日两国“文化同源”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些因素对初期日语教学和学生日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的效用。
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发现日语在很多方面,诸如信息的传达、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习惯等都与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背后无不体现出该民族在自身民族文化上的独特性。语言的交际实际上是以文化、观念、思想情感的交际为基础的。在日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对语言本身关于词汇、语法、句型等内容进行讲解训练外,还应注重导入该语言本身所体现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解释和训练不同语言所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让学生了解该民族在语言表达上所体现的文化因素,理解这些文化因素造成的日本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说话方式,将有助于学生日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避免出现交际误区,使学生对该语言的把握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4.1几点方法
4.1.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综合日语课、概况课、还是听说阅读课、翻译课等,在有不同训练侧重点的语言学习课堂上,我们都可有所侧重的通过词汇的比较说明、挖掘句型语法的文化内涵、交际事例例举、中日文化差异分析、探讨汉日翻译误区等内容进行文化教学的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像等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的等文化知识。还可在课堂上抽出一部分时间,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就某一表达特点或某一文化现象展开讨论,得出结果,派出代表进行发表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切身参与,真实体会。
4.1.2利用第二课堂
除了必要的日常课堂教学外,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参与各种相关的课外活动,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有关日本文化的书籍读物、电视专栏,尤其是介绍中日文化对比的著作,扩大学生教材以外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课余时间以寝室为单位轮流去外教家与外教进行交往沟通,在真正与日本人进行交谈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感受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聘请学术界的专家或企业公司的专职人员定期开展专题文化讲座,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能对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所促进。此外还可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导、表演日文短剧,模拟日剧对白等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更深刻的理解文化因素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进而成功地实现运用日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目的。
【谈日语表达中存在的文化因素及其在教学中的导入论文】相关文章: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0-26
谈韩语普通词汇中的儒家文化论文10-09
导入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论文10-09
谈弱文化强文化及其整合的取向论文10-08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研究论文10-13
谈哲学中的具体与抽象论文10-06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