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创新创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10-11 11:50:5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创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创业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问题。在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文化,整合各种校外资源,助力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创新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打破常规,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改进或创造新事物、新方法,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1]创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开创事业”;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大纲》将“创业”定义为“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的约束,寻找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而企业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提升科研能力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时刻跟上企业技术革新的步伐。在校学习的学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应当将创新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影响,培育浓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实事求是、敢于冒险;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敢闯敢拼、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

  一、创新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形成的,是包含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水平和精神风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能引领创新、激励创新的氛围。创业文化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文化工程,它是与经济直接挂钩的,具有可认知性的,体现着知、情、意相统一的文化精神。[2]创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富有开拓、冒险和创新的精神,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不惧挫折,直面失败,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相融合,大学的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创新创业文化至关重要,在创新创业文化的氛围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壮大。所以建设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学校规模和生源的扩大,而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重视不够,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但校园里创新创业氛围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实质缺乏了解,对创业的认识肤浅,创业意识不强。

  (二)创业环境不成熟,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兼之国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支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以及工商、税务、投融资制度等,大多学生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创业的支撑,传统的文化惯性使许多学生安于平稳,缺乏创新创业精神,而不会去冒险,尝试新鲜事物。

  (三)学生的心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影响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在创业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认为创业就是要从事高科技的研究工作。还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创业的勇气,这两种心态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不健全

  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关键。[3]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引导者,但是目前的专业教师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有限,对于实战经验更是缺乏。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仅仅依赖第一课堂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通过简单的开展创业比赛等课外活动推动此项工作,实践教育的内容、层次与内涵不会得到提升,不能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方面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的内涵既体现在人们的活动成果和活动方式中,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产、观念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创新创业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和广泛性。作为先进文化范畴的创新创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创新创业文化引进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可以发挥激励引导作用。创新创业文化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带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发挥调节完善作用。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资源,创新创业文化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追求,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创新创业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当老板,获取更多的经济报酬,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需求,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另一个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安置更多的就业人群。[4]创新创业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技能优势和综合素质优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可以充分挖掘人才资源与科学技术资源,使许多新创意、新科技迅速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具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作用。在创新创业文化的推动下,通过政府的协调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的合作进程得以更顺利地开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外部资源的整合。学校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使自己的科研和科技成果面向产业转化为生产力,为促进产业发展服务,而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就要培养和造就一个创新型的科研队伍,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利于学生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同时,创新创业文化还可以推动院校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发展能够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增强向心力。

  四、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张楚廷教授认为“隐含于校园的大学精神观念、信仰所构成的文化,亦称为学校隐性文化,所构成的课程则为隐性课程”。对校园文化、学校品位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学校隐性文化的重视。高职院校要把学校原有的历史文化品牌与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学校自身的文化品位。学校同时成立创新创业中心等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各项措施与政策的落实,不断推进“创”文化的氛围营造,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公平、有效、合理的政策和环境。

  (一)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养成教育,具有素质培养的长期性、素质成长的连续性、培养环境的持续性和个体的实践性。要实现教育目标,就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于教育的所有环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加大选修课程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发现教学规律,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加强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对不同的学生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方面亦有所侧重,体现课程的多元化,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有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学校管理。允许和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高职院校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不断完善教育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更要注重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考查和评估。因此评估体系所选用的评估指标应当是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肯定,要注重评价体系中教师创造性工作成效的权重、导向,发挥督导和激励作用,形成人人创新的氛围。

  (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

  创业者的基本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敢于承担风险,抗压能力强,不怕失败;善于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高职院校要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培养创业者的基本特质。让学生自由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为实现共同目标,提倡大学生建立具有共同创建、共同投资和分享决策权的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发挥大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5]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存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新节、创新创业大赛等等,正在逐渐被打造成创新创业文化的承载平台,为学生提供素质提升的新空间,是在实践中演练所学知识的绝好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理论和实践中的差距,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顾明教授表示,创新创业是一个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企业是主体,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人才是这一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是在大学课堂里教育出来的,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在残酷的市场中进行历练、奋斗后方可成才。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需要真实的企业和产业环境,需要熟悉产业商业规则,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不能是“空中楼阁”。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学校内部、社会、政府及企业等资源亟需整合。鼓励学生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将社会教育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将教学与创业基地建设、创业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6]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须要培养并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高职院校应以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实校园文化内容,努力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多渠道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梁琍,冉辉.以科研促进生化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2]张向阳.我国大学生网上创业关键成功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4).

  [3]徐九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5).

  [4]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8).

  [5]金吾伦.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5,(2).

  [6]孙梅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创新创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7-21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篇[精选]07-2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论文06-24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0-02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方案11-22

校园文化建设标语07-20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02-17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通用15篇)07-14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10-25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