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 初中物理知识有趣而实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会得出物理难学的“结论”。
本文从兴趣与意志、思维与方法、教师、家庭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就如何预防和减少学困生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探讨,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学好物理。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困生 形成因素 教学对策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的学困生的人数是逐渐增加的,程度也是逐渐加深的。
针对这一现象,探究其成因,研究其对策势在必行。
那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的产生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探讨。
1.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1.1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观内在的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
中学生从8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刚开始学生学习物理只是感到新奇,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再加上刚开始学习的声音、光、运动的内容难度较低、趣味性强,又是板块式的内容,所以8年级的第一学期他们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容易克服学习的困难。
这学期学困生出现的人数极少。
但到8年级第二学期随着新奇感的消失及学习的物理知识增多、知识体系联系紧密、理解应用难度增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克服困难的毅力稍差的学生开始感到吃力、厌烦,成绩下降,学困的现象由此产生。
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主要表现是:(1)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
学困生的心情大多处在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物理无聊,经常被动学习,多数学困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
(2)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学习基础不扎实。
多数学困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外界的微小刺激都会对其产生干扰,导致学习速度减慢、错误数量增加。
学习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很少通过反思学习行为寻找致错的原因,经常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
(3)由于意志力的薄弱,试卷中的空题增多。
对于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更是常常放弃,不善于活跃自己的智力活动。
正因为学习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所以他们未能形成自觉学习的意向,一遇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1.2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物理学习要求,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慢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要受到影响。
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偏重于对课本上定义、公式的记忆,不会比较,不善归纳,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尚未从小学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初中物理的学习,以致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并逐步导致分化。
初中物理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物理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困难。
1.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列情况:(1)对学生缺乏了解。
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水平和个性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
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导致部分能力偏差的学生学习困难。
(2)教法单调,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一言堂”、“满堂灌”仍是一些教师习惯的教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
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差。
(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效度极低。
1.4家庭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组合家庭、隔代抚养家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在学习中,很多同学一遇到困难,往往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而是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学习的压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和关注。
另外,由于现在社会变动频繁,各种信息都通过报刊电视和网络而被学生接收到,有部分不良的信息也会影响到学生。
例如,一些学生痴迷于上网和玩游戏,甚至还有学生患上严重的“网络成瘾症”,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减少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
2.1.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有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2.1.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的魅力。
创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宽阔的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不可比拟的。
2.1.3重视情感和理想教育。
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教师如果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也就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就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发挥趣味物理的作用,介绍物理家的故事,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
2.2疏导学生的知识系统,重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
2.2.1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教师要针对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学习的问题,从教学开始就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2.2.2让学生在思考的“冷场”中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
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实践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则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则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
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目前在课堂学习中,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
当学生不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
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3化课堂结构,加强实验教学。
2.3.1优化课堂结构,分层教学。
新教材的编写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前不妨深入想一想:“假若我是学生会想些什么?”经过一番揣摩,合理处理教材,备课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
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
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2.3.2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之初中学生最重要的知识学习途径还是表象思维,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主要是由实验观察、操作,再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因此,要达到一定的知识要求层次非实验莫属。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在新课的活动内容、课后的作业中,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很多。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实验。
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实验在操作起来液体量不易控制,效果不太好。
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
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
2.4加强德育教育,赢得家长支持。
教学时渗透德育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法,使家长重视并关心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的情况,共同担负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育工作就愈来愈艰巨,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让学生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使他们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梁树森.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101.
[2]孟昭辉.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164.
[3]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17.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微探的教育论文03-21
初中学困生转化方案03-21
初中学困生转化方案措施08-21
学困生转化方案04-11
学困生转化方案08-04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07-09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04-20
初中学困生转化方案13篇04-17
初中物理《能量的转化》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