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法论文
物理学法论文【1】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科学地学习物理知识;指导学生编制思维导图;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理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 学习程序
学生每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新的教材、新的学习任务、新的解题思路,都会在他们面前设下一道道关卡。
譬如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升入高中后,学不会,听不懂,对新的教学环境不适应,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偏科。
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是各学科中学生成绩最容易分化的,很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
究其原因,关键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在此笔者对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对人的活动影响很大,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后,使人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完成任务的整体目标上,可大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主要应培养学生养成以下习惯:观察现象并弄清事实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先理解后记忆的习惯,画图理解题意的习惯,准确清楚地运算表达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
从教学程序上讲,应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积极思维、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重在扫除听课过程中的知识障碍,了解新课的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为听好课打下基础。
课中要集中精力,跟上老师的思路,笔记应简记,记下要点、疑点即可。
课后及时复习有助于学生将新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复习时,应先迅速地回忆老师讲课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线索、要点、层次大体写出来,这样可以使学过的知识通过再现得以深化和巩固。
二、倡导学生科学地学习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是人类认识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的具体成果,是物理学习的直接对象。
物理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现象的学习在物理学习中处于基础地位。
学习物理首先要了解客观物理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而这只有通过学习物理现象才能做到。
另外,只有了解了大量的物理现象,才能理解理论的事实依据和适用范围,才能借助范例顺利地应用理论解释新的现象。
学习物理现象,不仅要全面而仔细地观察现象,而且要在看中想,在想中看,把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认识水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
物理概念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
要学好一个概念,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明确学习该概念的必要性;这个概念的内容是什么,准确完整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这个概念是用来干什么的,明确其实际用途和重要性;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加深对本概念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其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的骨架,它表现为若干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容联系,反映的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要学好一个物理规律,首先要明确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要准确把握这一规律的内容,深刻理解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牢固掌握本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再次,一定要弄清本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最后,要明确该规律与有关规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采用对比列表等形式加以区分和理解。
三、指导学生编制思维导图
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了明确地反映出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及知识、观察、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物理学习必须建构物理知识结构。
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编制物理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
物理知识结构是物理学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组织形式和相互联系形式。
建立了知识结构,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搞清概念、定律、定理、公式等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构建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是画思维导图。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弄清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也就是弄清各个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是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在基本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它们怎样决定着知识的整体功能。
在完成上述的思维活动后就可开始具体的画图工作。
画图的总体思路是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基点,以其间的逻辑关系为纽带进行绘制,只要准确地反映出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来龙去脉就行,不必追求形式上的规范。
每一幅思维导图的绘制先要从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开始,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图。
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部分知识学完后,都应进行这一项工作。
天长日久,自然就可以将完整的知识体系牢记于心了。
四、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
实践表明,设计学习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定势思维,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比如“五步学习法”为学生设计了“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的学习程序,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
又如我指导学生解题时,按审题—画示意图—物理状态分析、过程分析—明确问题—寻找解题策略—选用公式、规律—细致求解—解后反思、小结等程序进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盛.学法指导要注重科学性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8).
[2]陈燕.关于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N].安徽经济报,2004.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2】
对物理这门课,学生往往只注意记公式、背定律,而对课本的阅读就很不重视,有时即使看书,也往往是和看小说一样读一遍,而对其中的精义把握不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在阅读物理课本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阅读的习惯
学生对物理往往只注重做题,习惯从公式出发去解决一切问题,对概念理解或是公式运用的条件却不够重视,看书的目的最多就是找公式或例题,或者是某个定律。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学生的书一学期下来还是新的,更不用说做什么标记、批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成绩、学会自我学习也就是一句空话。
(二)没有掌握物理的特点
有些同学课本看得不可谓不多,条条杠杠也划得不少,要是问他看懂了吗,他也会回答说看懂了;但一旦要他应用的时候就露出很多问题。
拿学生的话来说就是:“看看都懂,就是不会做”。
那么他们是真的看懂课本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学生对物理课本的阅读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以前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上。
(三)不能理解课文中的精义
科学的文章是非常严谨的,有些遣词造句可能是不可替代的,而学生往往不能分辨这个词和那个词在科学上含义的区别,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另外,一篇教材总有其中心和思路,而知识总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往往不能理清楚,这样虽然看了几遍书,但对其中的精义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也就不能很好地消化。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一)阅读的分类
1.泛读,或称通读。
主要是指在预习阶段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读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本课要讲的有些什么概念和要点,是干什么用的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纲,要求明确;同时学生要注意在阅读中存在哪些疑问,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
2.重点阅读。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讲的内容,安排学生对某些词句、章节做进一步的重点阅读,从中去“咀嚼”、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在通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上课过程中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重点阅读。
3.精读。
回家以后学生要结合新课,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弄清重点词句,弄懂术语含义;反复领会课文中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规律的应用条件;能把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从中去学习概括、归纳、推理等方法。
(二)培养阅读的习惯
1.示范。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首先应给以示范,使学生知道怎样去阅读科学文章。
如文章的中心、重点,如何做标记、批注等。
2.提纲。
开始时,教师应提供一个提纲,一开始应尽量做到目标明确、简单,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独立地找到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他们读书的兴趣,进而逐步过渡到其他较难的内容。
3.指导。
读书无疑须使有疑,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而不是走马观花。
如“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之比”,那么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或速度改变的方向有关系吗?
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是课本,目的是为了学会自我学习、独立学习。
而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的自学是通过阅读相应的书本完成的。
因此,在中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当他们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的时候,学习的效率、成果也必然会体现出来,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物理学法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学法初探论文10-08
中学物理学法探讨论文10-07
项目教学法论文11-13
医学法律论文10-08
数控教学法论文10-09
同伴教学法物理学课程教学概述论文10-08
药学院物理化学实验PBL教学法研究论文10-11
物理与文化论文10-01
物理教学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