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通过趣味实验、设问以及知识“陷阱”和作业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兴趣与发展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当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动脑筋,善思考,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正是这些外部和内部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反之,如果他们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是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的。因此,培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用趣味实验,诱发学生思维
初中生对有趣的自然现象都有直接的兴趣,对物理课来讲,实验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在讲课时,根据教材内容,在每节新课中尽量地选作一个或几个生动的小实验,从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入手去认识物理世界,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吸引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主动积极地钻研问题。如在教学“沸腾”内容时,教师首先演示“纸盒烧水”的实验,只见蓝色的火苗舔着盆底,几分钟后纸盒中的“白气”冒出,水被烧热甚至烧开,但纸盒却好好的。此时学生惊讶不已,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紧紧地吸引着他们认真听课,参与实验,仔细学习教材内容,努力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及特点。在这种积极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去加深理解、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又与智力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二、层层设疑质问,启迪学生思维
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外因,它必须通过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起作用。教学中根据学生熟悉而有趣的事例设疑质问制造悬念,既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定向思维,达到理解物理新的概念和规律的目的。如果被唤起的这种兴趣的程度越浓,引起积极思维的速度越快,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学的知识理解得越深,掌握得就越牢。当然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并且难易要适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比如教学了长度的测量知识后,教师设疑质问:怎样用刻度尺、三角板去测量圆锥的高度、乒乓球的直径、细铜丝的粗细、笔筒的周长?学生觉得很新鲜,兴趣骤增,讨论激烈,思维得到激发,十分用心,观察格外仔细,动手实践非常认真。他们正是在这种既轻松活泼,又紧张有序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能,发展思维的。
三、巧设知识“陷阱”,矫正学生思维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经验,有许多是表象的、片面的。他们常常把某些直观的现象,与物理学中的科学概念搅在一起,将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与本质特征相混淆,这种先人为主的错误思想,严重阻碍了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摆出错误和正确的观点,巧设知识“陷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和规律去辨清是非,通过正误辨析获取知识。如在讲欧姆定律公式I=U/R时,指出此式说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也就是说导体中的电流大小与其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有关。接下来由公式变形得:R=U/I,有同学自作聪明、生搬硬套地说: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的错误结论。怎么办?我故设“陷阱”问:这说明电阻与什么有关?学生齐声答:电流、电压。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回 忆前章所学的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这又如何理解?由此指出R=U/I只是一种电阻计算方法,同一电阻,当电压改变时,电流随着改变,其比值不变,即电阻并不随着改变。通过这样层层设问举例,学生在积极的讨论和思考中,通过分析、判断,不仅澄清了原来的错误认识,建立了正确的观点,而且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作业难度,训练学生思维
恰如其分、难易适中的练习必然会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练习难度太大,会使多数学生都无所适从,甚至灰心丧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练习的题目都很容易、随手可解,使学生感到毫不费力很容易做到,造成盲目乐观,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也不深入,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思维潜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布置的作业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层次感,使他们面对困难,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尽心尽力,做到积极思考、刻苦钻研、独立完成,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共同分析、研究、讨论来解决,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拓宽思路,训练思维的目的。例如,为加深对阿基米德定律的理解,教师布置课后实验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并讨论和研究下面问题,供学生练习巩固:体积大小相同的木球和玻璃球,木球在水中会浮起,玻璃球入水会下沉,说明木球受到的浮力大,玻璃球受到的浮力小。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在足够深的水中时,谁受的浮力大?若是质量大小相同的木球和玻璃球呢?结合实验进行作业,能使学生在情景中探讨问题,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知识也特别牢固。所以,教学中除教材中的习题外,要给学生精选少量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包括讨论题、书面作业题、小实验及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供学生讨论、思考、解答,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兴趣,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今天,研究青少年的兴趣类型和他们乐于参加的活动方式,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积极运用到物理教学实践中,必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学习动机的培养10-26
学习“高等代数”兴趣的培养04-13
怎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10-21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2-15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1-04
如何培养初中生物学习兴趣04-07
以英美文学为内容依托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13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13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8篇)11-06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