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艾青诗歌的真善美

时间:2022-10-06 00:01:15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艾青诗歌的真善美

  艾青诗歌的真善美【1】

艾青诗歌的真善美

  摘 要:本文通过对艾青三首诗的解读初步探讨了艾青的诗学理论中关于真善美的观点。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真善美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

  关键词:艾青 真实 善和美

  诗人艾青在寒冷的东北森林和干旱的新疆沙漠中咀嚼了20多年命运所给予的冤屈,但是诗人的意志是刚强的,激情仍然如火,喉咙依旧歌唱。

  艾青的名字早已超越国界,因为他的诗歌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向世界各方,但是艾青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诗作,还有他建立在创作实践基础上的诗学理论。

  一、诗之真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艾青在复出后也提出了“诗人必须说真话”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诗人和艺术家要反应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艾青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诗人都要说真话。

  艾青诗歌的真实首先反映在对生活和社会的准确认识。

  30年代前期,东北华北基本不复存在,这个时期的祖国充满着苦难,在贫弱的局面上作着苦苦的挣扎,这个时期的诗人也几经辗转,但他敏感地感受到了祖国受到的欺辱和必须要做的抗争,也如实写下了心中升腾的愤怒。

  38年出版了诗集《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在诗里,诗人所描述的环境是真实的,是紧扣着时代背景的,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也是被各种欺压所凌虐着的祖国,是九一八事变满洲国成立,东北地区几近沦丧,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等各种磨难打击之下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土。

  诗人心系国家命运,关乎民族前途,用歌声诉说了当时的黑暗环境,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切认识。

  是诗的内容的真实。

  亚里士多德指出,诗比历史更加真实,历史所述为具体事件,而诗所讲的是符合本质规律的必然事件。

  在炮火连天的不安环境中,诗人应当写的不是歌舞升平也不是某一具体事件而是抽象出来的真实的当时环境。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在此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描写土地时会写到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祖国的生死关头国家民族机器为难的时刻,哪怕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只小鸟都不会屈服于敌人的脚下,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凝练了全诗,提点了全诗,也是全诗的精华,在那个艰难困苦的的岁月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除此之外无法对祖国诉说的最真挚的爱。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诗人写出了在当时环境中灵魂中迸发出来的悲歌,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艾青的笔写下的是对祖国浓郁的深情,真实深沉,有着极强的内心体验。

  这是诗的情感的真实。

  艾青有言,诗是生活的结晶,它比生活更真实纯粹。

  他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美学观念。

  这是艺术的真实。

  艾青之诗准确反映了他的诗学理论,诗要真实。

  二、诗之善

  艾青在《诗论》中明确宣言:“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了解他们灵魂的美,只有他们才能把世界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艾青是喝农民保姆大堰河的乳汁长大的,他的气质他的个性他的生命他的灵魂都表明他是真正的“人民的儿子”。

  他要为人民歌唱,为人民呐喊。

  诗人是善的,用一颗良善的心写出了对保姆的感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诗中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然而,这周是却不是为她一人而作,确切的说,不是单单写她一人,她是一个象征,象征了在祖国大地上所有辛勤劳动的人民。

  象征了所有为养育儿子而披荆斩棘的母亲。

  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

  大堰河是普通的。

  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

  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

  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

  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

  在她死后,他们就再也无法享受到这种关爱,失去一切,屈辱的活着。

  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他们守护着大地,生在大地上,根植于大地,他是一切劳动者的伟大代表。

  诗也是善的,艾青《诗论》中说,一,诗应以提高人类崇高的情操为标准。

  二,诗既人格,必须崇高与完整。

  艺术的宣传深刻自然难以消灭,作为艺术之冠的诗,自然承担了揭示真理的使命。

  诗人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劳动人民的歌颂,也是在战争年代中对“天良未泯而觉醒于正义的人”的赞美。

  三、诗之美

  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水乳相溶,密不可分。

  长久以来,中国诗都强调“劝美惩恶,王化本焉”但是本身的美却不常让人发现。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

  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在《鱼化石》中,诗人是在写鱼,也是在写人。

  “火山”“地震”爆发后,一条跳跃浮沉的鱼被埋进灰尘,失去生命。

  这种鳍鳞完整而不能动,失去自由的痛苦是多么深切。

  诗人说“这些年变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诗人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哀怨和命运,而是想着许许多多人的。

  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诗人直率的提醒人们接受教训。

  艾青的诗一切从时代生活人民的需要出发,诗人在变动中说出了时代的想法,这是诗歌的美,是诗歌的内容美。

  这首《鱼化石》以化石为意象,不仅在内容上是对化石的描写,在诗的形式上,也极似一块鱼化石,全诗共分为七小节,每小节字数相似,十分规整就像诗中描述的化石一般带着些许僵硬,整首诗架构极似一块完整的鱼化石。

  艾青感于人们往往注重诗的内容美而忽略诗的形式美。

  他说:“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的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的协调在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两种――以至于完全。”

  一首真正美的诗,真正成功的诗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陈良运.诗的使命与诗的美学[J].诗论家研究,2002(3).

  [2] 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 杨旭丽.艾青的诗歌美学体系浅探[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6).

  品读艾青诗歌的美【2】

  摘要: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以高度的艺术敏感和最诚挚的激情和朴素自然的风格,创作了辉煌的经典诗篇。

  艾青的诗总是美的,他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真诚美;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美;取材单纯明净美;宽阔情怀的象征美。

  关键词:艾青诗歌;真诚美;绘画美;朴素自然美;取材单纯美;象征美

  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中国诗坛的“泰斗”。

  他以高度的艺术敏感、最诚挚的激情和朴素自然的风格,创作了辉煌的经典诗篇。

  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推向了新的高度。

  使中国的诗歌,真正成为了时代的强音。

  读艾青的诗歌,百读不厌。

  诵读他的诗篇,一种真诚、一种激情、一种责任、一种美油然而生。

  且诗人激越的爱国之情激荡人心,常常催人泪下。

  因此,我说,艾青的诗总是美的,不管何题何材,何情何景。

  结合其作品来品,本人认为他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真诚美

  艾青在《诗与时代》中曾说“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

  诗人就是这样做的。

  他将自己充沛着诚挚的激情,献身民族解放斗争的爱国情感融入了自己的作品。

  他的每首诗歌都有着真情实感,感情是那样至真至纯。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把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宣泄出来,抒写了自己大堰河的感情,醇厚而浓烈,催人泪下。

  你看这些朴实深情的句子:“你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打好了灶火之后/在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你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对保姆多么鲜明的感激与爱呈现在眼前,是如此自然、真诚。

  又如《我爱这土地》,你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诗句是如此平易,但有着惊天动地的憾人力量,这泪水里,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

  诗人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是如此美丽!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

  再如《复活的土地》,诗人最真诚坚决的心,伴随激荡的情感倾泻于诗行之间,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他那震撼心魄的赤子之情。

  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如此真实,如此动人心弦。

  二、绘画美

  “一首诗里,没有新鲜,没有色调,没有光彩,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

  这是艾青的话。

  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也是个画家。

  诗作中,他都很自然的将绘画中色彩的表现与意蕴引入诗歌,因此,他的诗,既有诗情,又有画意。

  例如《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诗人点染了色彩鲜明的词“紫色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构成了美丽的图画,而且画面渐有层次的展开,使田野的美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又如《旷野》,诗人描绘了山坡、小路、池沼、小屋、农人……,这些景色在诗中用白描方法勾画了一幅生动凄苍的图画。

  再如《沙》犹如一幅水墨画:“太阳照着一片白沙/沙印着我们的脚迹/我们走在江水的边沿/江水在风里激荡/我们呼叫着摆渡的过来/但呼声被风飘走了。”诗境即画境,有声有色,有层次,有意蕴,共鸣了读者的听觉、视觉。

  绘画的美使这首小诗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还有《献给乡村的诗》,诗人浓墨重彩、绘声绘形的描绘了自己美丽而穷苦的家乡。

  你看山岗上形形色色的树,乡村边上澄清的池沼,幽静的果树园,园里的种种果实、篱笆、纺车花、蜜蜂、蟋蟀,汲水的青石井,不停劳作的小溪,古老消瘦的木桥,平坦的旷场,穷苦勤劳的人们。

  一组鲜明的画境自然而然地呈现于眼前,诗的构思犹如画的布局,诗人绘画了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绘画了那里的父老乡亲。

  就这样,一幅庞大的乡村浓郁色彩的画卷,不经意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语言朴素自然美

  诗人的作品,口语化的语言,朴实中含有深情,自自然然地流露出来的,让我们感觉不到什么痕迹,给人亲切感,又能渗入人心。

  例如《沙》,宁静的江边,宁静的渡口,宁静的人物。

  没有什么华丽的矫饰语言,而是朴素真诚生活化的诗句,描绘了清纯而有情趣的画面。

  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本色美。

  又如《我爱这土地》诗中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多么朴实的句子,多么明朗,掀动着我们的感情,我们被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你看,诗篇语言多么朴实平易,但诗情是如此动人。

  再如《冬日的林子》,“我欢喜的走过冬日的林子―/没有阳光的冬日的林子/干燥的风吹着的干燥的冬日的林子/天要像下雪的冬日的林子//没有色泽的冬日是可爱的/没有鸟的聒噪的冬日是可爱的”这些句子朴素极了,没有雕琢,但它以自自然然的特色,使诗的感觉更加清澈明亮,让我们看到了干净明亮的可爱的冬日。

  四、取材单纯明净美

  诗人的灵感材料,多是单纯的意象,它们明朗又集中,无芜蔓之感,但它们又是丰富的、含蓄的,能诱发我们多方面的联想。

  如《三株小杉树 》,是单纯的小树而已,可爱的小杉树,长满了嫩芽,充满了生机,如此简单,但让我们也闻到了芳香。

  又如《灯》,灯是那样普通,但诗人就把这灯光写得可爱,把灯的形象绘得崇高。

  再看《浪》,有海的地方便有浪,且浪无所不在,形象很单纯很熟悉。

  但我们一点也不觉的乏味,相反感到一种兴奋,感受到了海浪的力量与美,一并诱发了我们对海浪的遐想。

  还有《小蓝花》,意象更单纯,就是小蓝花。

  但诗人展现的小蓝花是天然的美丽,蓝花清澈、晶莹,神态可爱。

  诗人笔下的小蓝花有形有色,有情有味。

  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点小事物,多么单纯,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很有诗味,如此生辉。

  真可谓是单纯明朗的美。

  五、宽阔情怀的象征美

  诗人在众多的作品中,都显示了艺术灵感的象征美。

  例如:《我爱这土地》中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了“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意义,使诗形象鲜明,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太阳》一诗中,用“太阳向我滚来……”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来讴歌太阳,来歌颂这伟大的时代。

  太阳在诗歌中便是一种象征,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光明自由的时代即将诞生了,鼓舞了人心。

  《黎明的通知》整首诗是一种象征,诗歌中的黎明象征着走过艰难曲折的路途而定将到来的光明、幸福、美好的新社会新天地。

  你看,诗人总会这样执着的赞美象征光明和民主的太阳、黎明、火把等,如《太阳》、《黎明》、《向太阳》、《给太阳》、《 火把 》《 黎明的通知》等作品,一并显示了诗人的宽阔情怀。

  艾青诗歌的抒情特色【3】

  摘 要: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托物言志和绘画的手法抒发感情。

  本文运用一定的美学理论和具体的实例论证了这一特色。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坚持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善于把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统一起来,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这种感情的抒发,不是由作者在诗中直抒胸臆,不是流于口号式的宣传,而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托物言志和绘画的手法去表现,将深沉与奔放、雄伟与细腻、抒情与哲理、朴实与绮丽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抒情特色,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1.借助意象 生动传情

  艾青的诗往往以意象取胜,注重将诗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借助意象深入表现生活和抒发情感,而不是由作者在诗中直抒胸臆,这就避免了诗歌流于口号的倾向。

  艾青在《诗论》中说:诗应该“用可感触的意象去消泯朦胧暗晦的隐喻”,“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唤醒感觉感官向题材的迫近。”在诗歌创作中,艾青恪守着“诗人要忠于自己的感受”和“诗只有通过形象思维的方法才能产生持久的美丽”的主张,他努力寻觅具体的、鲜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激情。

  《北方》是艾青、也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操的抒情诗。

  诗中,作者凝视着北国冬日原野上那一派荒凉、阴郁和惶乱的景色,心头强烈地浮起了北国人民失去“生命的绿色”,无望地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的感受,通过塞外疯狂肆虐的沙漠风、漫天暗淡而灰黄的沙雾、荒漠的原野、冻结的村庄、山坡、河岸、颓垣与荒冢,以及在风沙里挣扎着前进的孤单的行人,拖着厌倦的脚步的驴子,枯干了的小河,天幕下惶乱的雁群,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的黄河等一组组暗淡、荒凉、阴郁、悲哀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战争阴云笼罩下,北方国土苍凉的图画。

  这是对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所作的艺术写照,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暗淡、荒漠、阴郁,更是中华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对自己民族的深沉的爱以及对饱受战争之苦的北方人民的无限同情。

  这种感情,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暗示出来,用具体的、鲜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分析,使诗更加耐人寻味。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

  诗中凝聚了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了“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诗人把自己假设为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它讴歌土地、赞颂土地,尽管这土地被暴风雨打击,河流汹涌澎湃,风雨遥无止息。

  但是,在诗人的心中,希望和未来还是有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也会到来,因为“我”深爱这土地,赞美她,保卫她,热恋她。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土地”这一意象象征祖国,通过描绘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

  艾青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土地和太阳。

  在“土地”的意象里,浸透着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深厚的情感;在“太阳”的意象里,流露出诗人对光明的讴歌,对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的追求和向往。

  2.托物寓理含蓄表情

  托物寓理,是艾青诗歌突出的表现手法之一。

  诗人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达到凝练含蓄、情感蕴藉的艺术效果。

  清人刘熙载说:“余谓诗或寓义于情而义愈至,或寓情于景而情愈深。”(《艺概诗概》)诗歌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既要表现作者的情感,又要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情与理的结合还必须通过景――一定的形象把它们表现出来,才能感人。

  艾青认为“诗的语言必须饱含思想与情感;语言里面也必须有暗示性和启示性”(《诗论》)。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正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可以说,艾青的这类诗,是诗化的哲理,哲理化的诗,是情理兼美的诗。

  在《鱼化石》一诗中,通过对鱼化石的描写,含蓄地揭示了一个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鱼化石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且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灵。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

  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

  虽然“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通过鱼生命毁灭的悲剧,启示人们:缺乏运动的生命是可悲的,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人活在世上就要奋斗。

  这类抽象的观念,是通过对具体可感的鱼化石的凝视、描写形象地表现出来的,是诗人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虎斑贝》一诗中,通过对虎斑贝的外貌及质地、虎斑贝的人生命运的描写,比喻人要学会展示自己的漂亮,把握机遇,让自己赋予生命价值,赋予社会价值。

  这其实是诗人多少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后来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喜悦心情的真实写照,更是艾青开阔的襟怀和顽强意志的真实写照。

  《礁石》是一首诗情浓郁而又耐人寻味的咏物小诗。

  诗人从全新的角度观察事物,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海浪、不折不挠、顽强抗争、乐观向上,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形象。

  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不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

  诗中“礁石”不仅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更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全诗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启明星》、《鸽哨》、《珠贝》、《镜子》等短诗,它们或是寓含一种哲理,或是抒发一种情绪,或是描绘一种心态,借物喻志,思索人生,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

  3.绘画入诗形象抒情

  艾青说过:“绘画应该是彩色的诗,诗应该是文学的画。”“一首诗里面,没有新鲜,没有色调,没有光彩,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艾青早年学习美术,对绘画颇有研究。

  他在写诗的时候,往往以一个画家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酝酿构思,用富于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生活,因而他的不少诗作,既有诗的激情,又有画的意境。

  在《手推车》中我们可以看到艾青在早年的绘画实践中所获得的艺术素养。

  诗人将色彩、线条、构图等这些本属于绘画艺术的要素,融汇入诗,组成一组色彩斑斓而富有动感的图画,将“北国人民的悲哀”形象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划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诗人以画家的感受力,将景、情、光、色、图乃至音响,较完美地组合起来,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地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声响呼应,情景交融的北方国土的风景图画。

  这幅图画的色调是阴暗、荒凉、凋敝而又颓败的,这与冬季的肃杀相互映衬,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写照和象征。

  “景语即情语”,这种色调是诗人内心感受、内心情感外露的反映,是诗人用“我”的主观感受去观察事物、把自己的情感移附到景物之中,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更重要的是,回荡在画面、节奏中的有一种强烈而深沉的对祖国北方土地和人民的挚爱。

  正是这种真挚深厚的感情要素的渗透,才使作品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艾青在诗歌抒情中,很善于根据感受对自己艺术表现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灵活地运用实写、虚写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构成抒情形象。

  他所塑造的抒情形象总是既要去表现“生活就是这样”的实写的形象,又要去表现“生活应该是这样”的虚写的形象。

  《北方》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从实处入”,如实描写“悲哀的北国”,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凄凉、悲惨的画卷,展现了北方人民在战争中蒙受的灾难和不幸。

  但是,诗人并不是为了一味地去抒发“悲哀”的情感,而是为了透过这种“悲哀”表达一种特别的感情。

  因而在第二部分笔锋一转,高声唱道:“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诗人透过北方“悲哀的国土”,看见了“我们的祖先”生活于此,劳动于此,搏斗于此,保卫土地的情景。

  这些情景非眼前物,而是诗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想象出来的情景,是诗人运用“化实为虚”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虚景。

  从实处入,化实为虚,虚实相生,渗透着诗人深厚情感――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感受到一种坚定和顽强的信念,深深地爱恋这古老而又苦难的国土,并坚信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战斗传统,我们一定能够坚强而自由地活下去,而绝不会灭亡。

  有的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美的刻画表达某种感情。

  如《给乌兰诺娃》,是一首吟咏舞蹈的诗。

  诗中用比喻、对比的方法描绘苏联芭蕾舞艺术大师乌兰诺娃的精湛的表演。

  诗的第一节以柔云、轻风、明月、静夜等一系列的景物织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把舞姿描绘得轻柔、蔓妙;把氛围烘托得静谧、甜美,是一幅出色的情景交融的动态写意图。

  第二节以仙女、女神比喻舞蹈艺术家,融入了作者对艺术家高超技艺的赞美。

  这首诗的确让人“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美是一种巨大的劳动与付出,劳动创造美、创造一切。

  读后受到启发和鼓舞。

  参考文献:

  [1]朱金顺.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68-269.

  [2]杨匡汉,杨匡满.艾青诗歌艺术风格散论[J].文学评论,1980,(4):47.

  [3]张希民 . 论绘画的整体[M] .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6-67.

  [4]曾祖荫.中国古代美学范畴[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169,174.

  [5]黄良才.《北方》的抒情艺术[J] .文学教育(下) ,2007,(12):114-115.

【艾青诗歌的真善美】相关文章:

艾青诗歌文学中的悲剧精神10-06

真善美征文11-14

真善美 征文11-22

真善美的作文400字-真善美的作文09-30

关于真善美征文10-09

真善美作文02-23

少年真善美征文10-15

身边的真善美征文10-26

身边的“真善美”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