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时间:2024-05-15 18:42:0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论文15篇(实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前教育论文15篇(实用)

学前教育论文1

  目前,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是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培养出来的。从现状来看,在职前我们重视了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职后我们无论是专业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特别是大专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师都感觉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专业不错,面对幼儿能歌善舞,那就合格了。其实,我们把专业和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忽视了,就像是现在社会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一样,结果导致了除了有钱什么都缺的的令人悲哀的社会现象。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目前,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是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培养出来的,培养音乐教师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从现状来看,在职前我们重视了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职后我们无论是专业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所以,我们把专业和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忽视了,就像是现在社会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一样,结果导致了除了有钱什么都缺的的令人悲哀的社会现象。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一、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前问题浅析:

  1.教师培养目标不一致

  大专学前音乐教育培养的音乐教师是主要是面对小学和幼儿园的。但是大专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大都是专业高等音乐院校毕业而且专业不错的人才。而大学学前教育毕业的专业教师在音乐方面又不是特别出色,所以他们在工作之后主要从事了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科,比如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等的课程。从事大专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老师往往都是高师音乐院系毕业,具有较高音乐水平的,但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的人。所以,在进入高校之前,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没明确,我们已经在进入高校之前把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给生生地分离了。虽然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也开设音乐课,但是本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一定多高,而且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上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而高校音乐院系的音乐课设置和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完全是按照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设置的,他们的音乐水平相对较高。毕业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从事了纯音乐专业方面的工作,很多人则在毕业后进入了教育系统,也包括从事了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工作,但这部分人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音乐教师没有融合为一体,在工作中,各行其事,毫无联系。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以上已经提到过,当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就不重视音乐课,主要还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的专业课程,对音乐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训练时间以及训练强度就不够,加上学前教育的学生本身音乐方面的素质就不是很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偏向了文化课的发展。而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则正好相反,音乐课程安排时间多,学生训练时间多,训练强度大,文化课是大学语文、政治、英语、法学等,与学前教育的课程毫不相干。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没有哪个高校,真正的招生的时候把学前教育的考生的音乐素质看的很重,而是意思一下就行,形式上考一下,文化课过来也就录取了。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从事大专学前教育的老师,还是没法从事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合二为一的方式,音乐课只能有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来上,而他们有没有在大学的时候学过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导致了学前教育的教学和音乐教学不能向同一个目标前进的.局面。

  二、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后问题浅析:

  1、对职后进修培训的认识不够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育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根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这不只是自学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职进行进修和培训。其次,作为学校,还要形成一种制度,给教师提高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许多发达国家,每隔一定的时间,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到高层次的部门进修培训,工资照发。但是在我国,只有少部分老师积极主动的有进一步深造的思想,大部分教师主观还是没有进修培训的机会,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已经足够了,在家里靠自学一些新知识、新观念,也就够教学生的了,根本没有必要费神劳力的到更高层次的部门进修、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认识教师职后培训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师进修培训的投入上没有体现,不去扶持,只是在改善硬件设备上舍得投入,比如增添教学设备,大量改建教学大楼等。1931年12月2日,创办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就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的著名论断,但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面积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繁华,人文气息、人文素养却越来越淡了。学校是有文化氛围的地方,大学是文化的象征。大学和大学教师代表的是文化,那么大学和大学教师和就必须担负起文化的传承。学无止境,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学校要给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特别是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所从事的科目,是学前教育和音乐共同发展的,是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结合,即面对大专学前教育专的学生,又面对将来祖国的花朵。职前如果没跟上,职后的进修深造如果也引不起教师个人和学校的重视,那么,我们的教育永远是滞后的,没有前途的。

  总而言之,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部门和培训环节是互相分离的。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的职前培训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任务,重视专业的学习,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职后是成人教育单位的任务,无论是专业的学习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沦为一种形式,走马观花,效果一般。这两个系统一直是互相独立的,从来没有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导致在高校和任职后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道德素养都这样那样地出现脱节现象。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把高校的师范类院系和专门搞在职教师的培训机构,比如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等的专业课程和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列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连接的大纲,形成一套体系。这样才能把教师职前和职后的知识框架搭建成网状结构,发挥知识的连续性、渐进性的特点,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为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前教育论文2

  1制约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1.1生源基础: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舞蹈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并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活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急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的舞蹈教师。为此,多数高校采取扩招生源策略来适应舞蹈教育市场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学生舞蹈基础薄弱、协调性、平衡性能力差、身体可塑性低等问题,以至于在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形体训练动作不到位、对舞蹈内涵及教师的意图领悟不够,这些现状均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

  1.2教学内容: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未能把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从理论层面来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生面向的客体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幼儿,所以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度的要求并不高,但受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的影响,对学生身体素质、审美素质、舞蹈技法等要求过高,反而降低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1.3课程目标: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应以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主,但部分高校以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幼儿教师,长此以往必将出现幼儿教师只会跳不会教的教学现状。因此,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以其教学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点为依据,多进行舞蹈边教学边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内涵的感悟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

  2.1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传统智能理论将智力定义为,“智力测验的解答能力”,而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将“多元智能”定义为“在多个单个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制造产品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为: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现实生活为问题基础所具有的解决能力;

  (3)能够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服务的能力。多元智能的特点为:

  (1)智能强调创造性,重视解决和创新产品的能力;

  (2)智能的文化情境性,智能的价值必须要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3)智能和传统智力观有所区别,它是建立在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基础之上的,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4)智能与艺术教育和艺术密切相关,且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种智能都和艺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特别是身体运动智能和音乐智能。目前,已经被证明的智能分为九种,包括:存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言语—语言智能。

  2.2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育:

  教育受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如下两点:

  (1)多元学生观:

  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教师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性,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积极处理好师生关系。

  (2)教师观:

  教师要充分掌握多元智能思想的精髓所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特性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前教育专业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中的“多元”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特点、智能结构、教学内容为基础,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中的“立体”是指将舞蹈教学划分为三个模块、五个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其中三个模块包括:舞蹈基础、舞蹈赏析、舞蹈表演和舞蹈创编;五个教学形式包括:“赏、析、学、教、创”;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过程评价、学生互评。文章以舞蹈美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立足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在开展“3+5+1立体教学法的同时,创设性地提出了立体教学辅助法:①游戏导入法、②想象创编法、③情境、故事法;④多媒体展示法。具体应用方式表现如下:

  3.1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且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编实践活动中可以导入趣味性游戏,将游戏元素(如大树下捉迷藏、放鸭行船、山中采蘑菇等)融入舞蹈动作中,提升舞蹈的童趣,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给儿童以美的享受,促使其主动进行模仿学习。

  3.2舞蹈创编:

  第一,创编模仿性动作。模仿性动作包括对幼儿动作、机械动作和动植物的模仿,舞蹈动作创编要高于生活原型。如幼儿以“v”形表欢愉时,身体上的动作(如胯部、胸部)也会比较明显,据此为原型创编舞蹈时,可以开花掌为双手变化动作,出右胯、挺直胸腰。第二,以已有经典舞蹈动作为原型进行二次创编。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对传统经典舞蹈动作进行二次创编,以《我的偶像》为例,创编“走步”动作,二度创编时可以引入现代街舞元素,双腿双脚随音乐向二点、八点方向夸张化地弹动、收回,而双手则配合节奏打开或并拢。如此,舞蹈动作既有现代特点,又具有传统韵味;其二,以自己创作的舞蹈动作为基础,对其进行时间、空间层向的变化。第三,经时间沉淀之后所创编的个性化动作。著名舞蹈家玛丽魏格曼曾言:“舞蹈者的情感除了内在冲动,使不可见的意象,变做可见的形象,那就全靠人体动作,才使这类意象能在第一阶段显示自己。”这表明,舞蹈创编者要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3情境法:

  创设情境,营造舞蹈教学氛围。教师在设计舞蹈教学模式时要不断创新新课导入、教案设计方法,创设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东北秧歌顿步综合练习教学为例,其舞蹈伴奏乐为民歌小调《青纱帐》,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以原基调为主,前奏“盼郎”,尽可能地以肢体动作表现大姑娘会情郎的愉悦心情;“会情郎”动作以顿碾步动作为主,借助搭巾动作,凸显故事人物的欣喜之情;“会错郎”动作以颤顿步砍绕花动作为主,凸显故事人物的气恼和娇羞,通过肢体动作创设出一个俊俏、泼辣的东北x姑娘形象。教师在教授每系列动作时,以故事讲述的方式,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多媒体教学法

  :目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促使舞蹈教学进入了崭新的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能够对时下新型舞蹈动作、舞蹈教学理论进行研究;能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舞蹈教学动作进行分解教授;能够利用录放机技术,单独纠正每位学生的错误形体动作;利用影音资料播放与舞蹈动作相互对应的音乐旋律,有利于营造舞蹈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艺术节奏感。

  3.5创新舞蹈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普遍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质量差,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位学生“学”的过程,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扩宽评价渠道,让学生、教师、学校都参与其中,使其向着多元化评价方向发展。另外,还需创新评价内容,通过即兴表演、口头讲述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感、舞蹈创新体验。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智能理论、舞蹈美学理论的引导下,通过构建“3+5+1”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演出实践、舞蹈组合训练,有利于弥补艺术教育舞蹈理论的不足,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指导意见,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均优的幼儿园舞蹈教师。

学前教育论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不仅中小学阶段教育受到极高的重视,学前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逐渐显露出无法适应的现象!这就要求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升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我国中职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偏离实际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当前在我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过度注重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内涵:培养幼师掌握音乐教学的技巧、思维。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将声乐教学、乐器演奏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不仅课程教学中予以重点教学,同时更把对它们的考察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必然会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偏离实际,忽视了音乐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法掌握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技能,进而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教学工作水平。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学习

  优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当是拥有扎实的教学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音乐教学虽有众多的理论学习,但是学生却缺乏有效的实践学习,使得学生不能够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如此一来,必然会致使学生虽有满腹经纶,但一到工作岗位却无从下手,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他们今后音乐教学的质量,更会造成学生教学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学习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解决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建设

  针对于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音乐教学偏离实际的现状,我们需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广大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必将南辕北辙。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促使中职学前专业教师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使得教师降低对学生音乐教学成绩的考核力度,真正的做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音乐教学技能的教授上,不仅要使得学生能够良好的掌握这些教学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模拟幼师教学情境,在相关音乐教学技能教授完成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幼儿的学习状态的短片,为学生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学生充分理解后,教师指导他们就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所学到的音乐教学技能展开模拟教学。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得以将音乐教学技能运用,而且通过模拟教学也可以让他们得到良好的锻炼,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二)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实践学习的机会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绝大部分都是面向幼儿园,对他们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为了促进他们更好的就业。对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改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在保持理论知识教学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的交流沟通,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真正的到一线教学环境进行音乐教学的实践学习,不仅能够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起他们所学音乐教学技能,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提升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攀升,我国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逐渐面临着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其的殷切期望。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以其对幼儿的独特作用,一直备受重视,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不仅存在着偏离实际、理论与实践不相符的现状,这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质量,从而极大的桎梏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对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更要通过加强多方联动,提高他们实践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技能。通过以上方法,才能真正的使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学前教育论文4

  一、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1.1人际交往中范围较窄容易形成小团体。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交际圈大部分是以寝室为单位。往往是本寝室内或属于自己的小团体的关系很好,学生愿意与寝室同学或者自己团体圈子的好友进行分享,其他不属于自己的团体圈只限于知道名字,其他的基本不了解。随机采访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大部分认为大学生的交际圈就是寝室同学,除了室友和别人关系都没有那么好,例如在舞蹈课、美术绘画中更多的练习都是以寝室团体为一组;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交际圈会以外在形象、家庭背景条件、专业特长为基础,形成具有特点的小团体,交往动机形成功利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也有这样的小团体,他们往往在选择自己交往对象时,会以和自我外在形象或者家庭背景条件相似的同学去交往,那些经济条件优越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外在形象较好与外在形象一般的同学往往很少进行人际交往。学前教育专业所学专业的特点,学生要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这些课程中的佼佼者也会自动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1.2人际交际中缺乏信任容易造成误会。在交往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更缺乏信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误会,造成人际关系中的不友好。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的特点,女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感性,性格中细腻敏感,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因此,交往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突出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在人际交往中想问题做事情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而不顾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团队的力量。因此,人际关系比较单薄。通过笔者对“你认为女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中信任度如何”的随机访谈调查中,有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女同学之间缺乏信任,往往误会较多,有误会不主动去讲明白,就会使得本来人际圈子较小的室友和室友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相差较大的室友,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高傲、自大,而较差的则自卑、谨慎,逐渐会形成某种利益关系,一旦触碰到利益关系,感觉一切都会变,导致友情分裂”。

  1.3人际交往中性别意识不强烈。在交往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往往性别意识不强烈,异性很容易被同化或忽略。几乎大部分学前教育的女同学认为从上大学,就没有几个认识的异性朋友,班级即使有那么几个异性,也会被同化。男同学则认为与女同学玩的很开心或者根本不喜欢与他们一起玩。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同学特别少,一个班级当中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男生,有的班级甚至没有,性格比较活跃外向的男同学,活动、上课往往都是和女同学一起,一起跳舞蹈、唱歌、绘画,没有明显界限,互相称之为“姐妹、兄弟”逐渐被同化;而性格比较沉稳内向的男同学则是自己独立行动,易被同学孤立,往往在交往过程中女同学就会自动忽略男同学的存在,让其自我感觉孤独。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策略

  2.1定期举行班级集体性活动。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应注重定期举行有助于团结的、有助于集体发展的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团队的力量。集体活动往往会使得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人际交往加快加深,例如运动会、团体舞等,教师可以对每个班级布置一项工程,每一个同学需要完成不同的、并且互相关联的任务,并让同学们把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一点一滴进行记录;最后在完成的时候,让同学们把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做成一个完整的纪录片,让同学们体会每一位同学的重要性,每一个同学的可亲、可敬的一面,大大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力量,如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园见习、声乐课程中的集体演唱、理论课程中的集体作业等。

  2.2教师的期待与鼓励。在心理学当中“罗森塔尔效应”应用广泛,也可以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之中。教师通过对班级的期待、对每一位同学的激励,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信心,并去学会肯定别人的成果与努力,去获取自信心与信任度,充分相信每一位同学,并让学生学会相信别人和尊重别人,加强人际关系的信任度,学会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2.3参加校内社团,有男女不同意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同学数量有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校内的不同社团,社团中的男女人际交往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男女同学的不同知觉方式、不同思维、遇事的不同做法、个性特征,注重男女有别,有男女不同的意识,但要互相尊重与谅解,并要学会男女人际关系的相处,正确把握与自己相对性别的人际关系。

学前教育论文5

  通过调查、访谈P市三所中职学校发现,其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不对、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对接等问题。为此探索一种符合中职特点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人才培养缩短入职的适应期,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一、问题提出

  随着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学前教育的第一个、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高师和中师培养的师资数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了一种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发展为本位”的特殊人才,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各地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但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不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此本文对P市三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一种符合中职特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和质量标准,是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中职教育是要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在20xx年被教育部定为中职教育专业门类里的一个专业,职业资格为保育员,而没有提到幼儿教师的身份。由此可知,中职学前教育应定性为教育,定位为中职,定向为保育员,这就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保教人员。调查P市三所中职学校发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下列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们在活动前于头脑中对人才培养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和构想。为了调查P市三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问题“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其中,一所学校以“文化知识够用,专业技硬”为育人理念,以“培养幼教方向的专业人员”为培养目标,以“降低难度,提高兴趣,以活动促教学,让学生有事干”的教学理念,以“单元过关展示、技能达标测验”为教学模式;一所学校以“诚信优教,创新发展,成人成才”为育人理念,以培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升学有望,就业有门路”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以军体为特色课程培养特色人才;一所学校以“培养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掌握幼教理论与专业技能,胜任幼儿保教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幼儿园管理工作者”为培养目标,以减少文化课程,只开设专业课程为人才培养特色。分析三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表述过于宽泛,培养方向包揽过多,培养规格不明确。

  2. 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不对接

  按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要求培养人才所获得的职业资格是保育员。由调查中职培养的学前教育的毕业生去向可知,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成为了城镇和农村等学前教育教师的主力军,这是因为接受过较高水平学前教育的人才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工作。而中职学前毕业生从专业知识方面不如大专生、本科生,更不如研究生;从幼保专业技能方面来看因在校培养时间短,操作实践能力差。但随着城镇和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地方需要大批“有质量”的幼儿教师而不仅仅是只具有保育方面知识的人才。分析近几年城镇和农村幼儿园等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发现,普遍反映中职幼师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实践操作能力差,入职之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培养的人才不能做到即出即用,实现“零距离”就业。

  3. 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对接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实用技能型的幼教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培养品德好、专业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由访谈三所中职学校的负责人了解到,三所学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X+集中顶岗实习,其中X是学生的在校时间。一所两年制的学校负责人称,学生第一年是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第二年被送到一些园所进行集中顶岗实习;另两所学校负责人则称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第三年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准就业的形式让学生集中顶岗实习,一部分学生由学校统一推荐到园所,大部分学生自己找就业单位。因中职生在校时间短,培养方案重专业知识轻文化素养,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理论,轻实践操作,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不符合市场的需求,综合素质不高。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因过分单一而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 探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具有师范性又具有职业性;其所招收的学生也具有相应的特殊性,高中的弃儿,社会的未成年人,又有全面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灵活掌握,动态调整。而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不能与用人单位对接,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与市场对接,入职适应期长等。为此探索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模式非常重要。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目前在中职学校运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三明治式”等。而从对学前教育专业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是“X+顶岗实习”。为此P市某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这种模式既可以促进学校专业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来说有:幼儿园、妇儿保健医院、社会工作者、服务类产业等。不管人才培养方向如何,人才培养目标都要做到人才有与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相适应,职业道德的良好,“具有现代幼儿保健科学知识及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能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保教工作的要求,熟练掌握幼儿保教工作的各项技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和职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健康,活泼开朗,富有朝气,坚持学前教育专业追求,并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习或高一级学校深造奠定基础。”只是做到人才培养的侧重方向不一样。幼儿园方向的人才既要有教师教育的素养,又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医院方向的人才则侧重于医学方面知识的培养以及具有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而社会工作者则侧重于对人际能力的培养与加强,同时具有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2)对学生进行分层多元化培养。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根据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及学生自身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

  一是有短期就业需要的学生。比如保育员、月嫂、育婴师、儿童社会工作者等均可在短期内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这部分学生可以在接受短期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进行顶岗实习,也可以半工半读。在工作期间进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疑难问题可在线上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确需进行面授学习的可随时到校进行学习。

  二是有专业发展需要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进行“全程实践+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幼儿园进行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期间,进行全程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第一学期每周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基地见习半天,目的是使学生对幼儿园、幼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接触与了解;第二学期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保育实习,第三学期每月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习;第四个学期每月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幼儿园教学实习活动;第五、六学期组织学生准就业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双重指导,对实习学生有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以保证培养学生的质量。经过三年有序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以及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得到更好的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有学历教育需要的学生。中职教育不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初级人才,而且根据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有继续深造需求的学生成立专门的培养班级进行相应的升学教育,比如招生时给学生注册的“3+2”学籍,组织学生参加政策许可的单招、对口升学、函授大专学习,接受完三年中职教育后通过一定的考试程序再到高职学校进行深造学习。

  (3)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变化非常快,对人才种类的需求变化也很快,这样就会存在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市场需要的问题,为此学校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成立专门的就业科室,到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比如,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育婴师、月嫂甚至家政服务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一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从课程设置上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以保证培养的人才能与用人单位对接,与市场需求对接。

  3.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存在的问题

  P市某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也满足了市场对人才需求,更有效地促进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但是,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生分层难。在学生分层方面,因中职学校存在招生难的问题,学校的招生政策是要留住每一个可能留住的学生,这就导致招收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文化程度、专业素养、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给学生分层带来很大的挑战。

  (2)课程设置难。“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它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而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等。就学生分层的复杂性来说,课程设置要因培养目标和方向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这无形之中给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既要符合中职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又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更要对接市场的需求,也要与产业对接,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3)师资建设难。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职教质量的高低,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多数是高师甚至是中师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教师的理论素养水平高,但是教师远离企业,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弱实践的现象。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一个难题。因为多数专业教师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基本上没有下企业实践的机会,即使有机会有些教师从心理上又不够重视。另外,企业对学校教师的加入不太接纳,到企业实践成为走过场、形式化,使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成为一句空谈。企业教师到学校兼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从数量上来要求与认定,而是要严把质量关,并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问题。

  总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如何使培养的人才既符合中职的培养目标,又能适应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仍需有识之士不断研讨与探索。

学前教育论文6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在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了解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解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质量,满足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是中职学校发展和进步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质量,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综合素质型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而舞蹈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舞蹈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重视舞蹈教学的地位,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幼儿舞蹈教师的需求,是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1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源的质量较差:目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较低,很多家长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对于孩子以后的就业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在中考结束后,许多学生会选择去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紧缺。而且,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中职学校只有不断的降低招生标准,以获得更多的学生,致使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致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较低,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1]。

  1.2舞蹈教师队伍薄弱: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社会对各门艺术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舞蹈教师,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一些中职学校会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中,招聘舞蹈教师,而这些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舞蹈知识不丰富,只能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2]。

  1.3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习时间一般分为:两年学校学习时间,一年岗位实习时间,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短,舞蹈课时较少,给从未接触过舞蹈学习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一些学生的舞蹈功底差,而舞蹈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再加上学习舞蹈的难度较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舞蹈的信心,进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

  1.4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科学: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落后,实用性不强,给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一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过度强调教学活动的通用性,教学内容繁多,并且倾向于专业化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使得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舞蹈教材内容缺乏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2解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2.1准确定位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综合素质型的幼儿教师和管理者,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准确定位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合理设置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系统的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幼儿舞蹈教师的要求,以增强中职学前教育的竞争力[3]。

  2.2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师队伍:舞蹈教师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引导者,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中职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舞蹈教师的执教能力,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中职学校可以给舞蹈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让舞蹈教师根据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以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2.3合理设置舞蹈课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舞蹈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舞蹈课程,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入学之前,中职学校应该组织专业的舞蹈教师,检测和调查学生的舞蹈基础,以确保舞蹈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合理安排舞蹈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条件,丰富学生舞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2.4选用科学的舞蹈教材:舞蹈教材是学生学习舞蹈的依据,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选用科学的舞蹈教材,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办学特色,积极改革舞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幼教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4]。

  3总结

  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合理设置舞蹈教学课程,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学队伍,增加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3,16:64-65.

  [2]徐丽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5,17:44-45.

  [3]朱琳,王琳霭.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130-131.

  [4]田青.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

学前教育论文7

  XX年,为了解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课题组对辽阳、朝阳等15个地区62所幼儿园走访调查,并对我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275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査。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缓慢。因此,我们对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寻解决的措施与对策。

  一、影晌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因素

  (—)个人的因素

  1.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偏低

  毕业生在文化素养、专业理论方面比较欠缺,导致从教后知识能力不足,专业理论知识匮乏,缺乏教研能力。由于学生在入学时取消了艺术能力测试,学生艺术素养差,在短时间内又难以迅速提高,从而导致她们在艺术课和活动课教学中比较吃力。

  2.缺乏事业心、进取心

  毕业生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责任感、使命感认识不足,多数人把从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有的只是临时的权宜之计,对其职业发展没有长远规划,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安于现状,工作没有动力和激情,敬业精神就更加缺失。

  3.职业疲惫、倦怠感强烈

  毕业生多数在民办、乡镇幼儿园和私立幼教机构工作,她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至少十小时,节假日也缩水。每天既要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又要时刻保证幼儿的安全。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致幼儿园、家长的不满,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

  4.不善于学习,缺乏钻研精神

  许多毕业生从教以后忙于工作,很少学习,造成教育理论水平停滞不前。缺乏钻研探索精神,对学前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既不会也不愿意做分析研究,撰写教学反思、论文的人寥寥无几,教研能力十分匮乏。

  5.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信心不足

  毕业生从教以后:一是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与工作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工作中缺乏自信;二是工资待遇偏低,没有社会保障,使她们对职业的坚定性产生动摇;三是缺少在职培训,69.7%的人每年也只能接受1?2次职业培训。

  (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1.聘用待遇低

  工作三年以上的毕业生有68%的人月薪在20xx元以下,低于辽宁省企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而且没有婚假、产假,更没有带薪休假和加班薪酬,不论病假事假耽误一天就要扣除全月的满勤奖。近76.7%的用人单位不给毕业生交劳动和医疗保险。

  2.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少人文关怀

  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上一切与经济挂钩,用扣钱的方式来管理,对教师的生活、思想、家庭状况很少问津,在工作中仅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缺少理解和关怀,造成毕业生情感上的逆反。

  3.缺少业务培训

  目前,大部分民办和乡镇幼儿园存在着对教师使用“过多”而“培养”不足的问题。为了节省开支很少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也很少聘请专家来园讲课,造成毕业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上跟不上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高职学前敎育自身的因素

  1.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偏差

  当今高职学前教育在培养人才上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的传授,人为地造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差。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发展不全面,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差,自信心不足,职业发展缓慢。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比重失衡

  高职学前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存在问题。一是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理论课课时不足,教学内容不连贯、不系统;二是教法课及艺术素养课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三是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偏重理论,学生动嘴、动手的机会少;四是高职公共课占用课时多;五是见习、实习活动安排过于集中,又缺少专业老师的指导。

  3.优秀的专业教师不足

  高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学前教法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老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有待提升'多数教师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不了解,教学脱离实际,造成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到实际工作中用不上。

  4.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跟不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

  蒙台梭利、奥尔夫教学法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普遍运用,然而,许多高职学前教育却没有开设这两种课程。多数学校仍使用以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考核评定方法。教师仍用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致使高职学前教育滞后我国学前教育。

  (四)社会的因素

  这几年,国家针对学前教育出台各种政策,而激励和保障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相应措施却没有。整个社会出现了: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忽视教育者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却忽视教育者个体的地位;对学前教育机构给予许多优惠的政策,却没有对教育者待遇、权益保障等制定相应的政策。学前教育和教育者发展的不平衡势必造成学前教育发展的障碍。

  二、探寻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一)高职学前敎育毕业生职业发展中的自我完善

  1.提高认识,树立职业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作为幼儿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项为国家民族培养未来的光荣事业,提髙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事业、爱幼儿的高尚情感,在爱的奉献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要让幸福感和自豪感时刻伴随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

  2.努力钻研,在不断学习探究中充实提高

  毕业生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探寻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不断探究、吸收、内化各种知识,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并结合自身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在学习探究中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

  3.总结经验,在教学反思中提升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育教学中不当行为和不适合的教学方法,养成记反思日记、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的习惯,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形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系统化,在总结与反思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用人单位的关怀

  用人单位要改善聘用条件,提高工资待遇,为员工交五险或三险,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她们解决业务上的难题。要经常与她们交流、沟通,解决她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纾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减轻工作负担,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

  (三)高职学前敎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人才培养应以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导向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应与我国现今学前教育的职业需要为导向,将师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把“爱”的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把爱孩子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首要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以前瞻的理念设置专业,以灵活适应的原则建立专业结构。

  2.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学前教育应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旨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应理论与实践并举,采用案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将专业技能和各类教法课融为一体;艺术素养课、职业技能课应以学生动口、动手为主;教法课应与见习、实习结合起来,并分散进行。

  3.高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以专业化为标准

  高职学前教育要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组织教师到幼儿园、幼教机构进行调研,每位教师都要有实践教研基地,每学期至少人园10次。同时引进校外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幼儿园名师,组成客座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由本校专业教师、幼儿园名师组成的技能与教法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4.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

  学生一人学,学校就为他们制定职业能力目标,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十项基本技能训练为依托,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与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证书,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的舞台。

  5.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应以模拟、竞赛为主要形式

  学校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建立感觉统合、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等各种实训室,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活动场景,组织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然后开展班级之间、小组之间、个人之间的各种技能竞赛。

  (四)国家、社会的重视

  国家要出台激励幼教工作者的政策,用立法和行政干预的手段确保幼儿教师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让她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爱护。政府要多办公立幼儿园,允许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应聘,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人和扶持。社会各媒体要多宣传幼教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特别要多关注民办和农村幼儿教师。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幼儿教师的工作,对她们的付出与奉献给予肯定与赞美。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缓慢,其原因是社会地低、待遇差、无保障等因素阻碍了她们的职业发展。要实现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既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关怀;既需要毕业生的自我发展提升,更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学前教育论文8

  【摘 要】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

  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本文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议和对国外学前教育的一些趋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现状;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

  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现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忽略了劳动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儿识字的多少,计算技能的强弱,会背若干唐诗,套弹唱几首歌;还有的家长甚至利用双休日继续为孩子补课,让孩子学弹琴、学书法等等。

  而在幼儿园里也一般开设六门课程: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

  极少数幼儿园只在大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即使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常常是脱离幼儿的实际,以空洞抽象的说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于形式。

  这就是幼教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独生子士的家庭越来越多。

  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士的人数占到幼儿总数的95%以上.而且比例连年上升。

  由于是“独生”,孩子在家中位于中心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等缺点并且由于家庭中缺少同年龄段的伙伴,导致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或是邻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显得不合群。

  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施行“爱集体”教育的客观要求。

  并且现代的幼儿劳动观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为家中的宝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

  让孩子长期过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惧怕困难、优柔寡断等环习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小学化”的偏向。

  小学化教育,就是幼儿固套用小学教育的模式进行施教。

  小学教育是以教学为主,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兴趣;而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玩中学,两者有很大区别。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

  1.幼儿德育教育

  (1)爱集体教育。

  教育幼儿有的集体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班是一个集体。

  习惯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还应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使他们具有初步的人道情感,进一步使他们做到个人行为不妨碍集体。

  还要使他们学习解决彼此争执,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有最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的缺点。

  (2)爱劳动教育。

  应使幼儿有参与简单劳动的兴趣和最初步的独立意识,有自我服务的愿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客。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施行,要注意发挥周围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如老前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置、科学家等对幼儿的榜样诈用 要充分重视各种社会信息对幼儿的影响。

  (4)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教育。

  教孩子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教他们对他人关心、尊重的情感,教会幼儿如何帮助别人。

  2.幼儿品德教育

  (1)“愉快教育”代替“小学化”教育。

  幼儿是好动的,好游戏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游戏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通过游戏完成教学内客,或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或让幼儿掌握处理事情的技能,或让幼儿进行竞争、想象、模仿等,幼儿教学啦颊打破教条的课堂教学,真正坚持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动静相宜的原则。

  (2)以适当的“挫折教育”代替“成功教育。

  幼儿喜欢动作,更喜欢成功。

  喜欢成功是幼儿的共性特征。

  没有一个劝儿不喜欢看赞许的目光,不喜欢听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课堂上就经常用掌声、小红花等进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

  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

学前教育论文9

  随着社会对幼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幼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当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当前存在的问题着手,较详细地阐释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目标、训练途径和考核目标,愿能使幼师练出好口才。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说话能力:“能用普通话简明而有条理地叙事状物。”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如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则更加重要。

  一、对训练目标体系及其层次问题的认识与分析

  本文从一般性(共性)原则出发,并结合河南省的实际,认为中专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初级目标:要求吐字清晰

  初级目标的要求实质上是发音训练问题,只有发音清晰,别人能听清说话人在说什么,信息才能够通过语言载体得到顺利传递。从河南省的生源实际看,例如,有的学生把“郑州”说成“zeng zou”、把“水”说成“fei”、“喝”说成“fo”、“牛”说成“liu”、“增加”说成“zheng jia”,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要纠正他们的这些错误读音是相当困难的。困难就在于这些学生也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但是又读不出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舌头不听使唤”。从语音学的角度看,这是生理问题。为了实现初级目标的要求,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自觉加强发音器官灵活度的训练,力求把话说清楚,让别人能听明白。

  (二)中级目标:要求语句通顺,说话有条理

  这里所说的“语句通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句子没有语病;二是避免使用别人听不懂的方言词语造句;三是避免使用无意义的词(口头禅)如:哼、哈等。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就难以纠正学生口语中的种种错误和不良习惯。

  说话要有条理就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叙述、说明要有序、有线索、有主次;二是论述要有逻辑性。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表达同样是没有效果的,也就是信息传递者无法将零散的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输出,同样达不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三)高级目标:要求表达艺术化

  表达艺术化是对说话的高层次要求。所谓“表达艺术化”,即是要求学生训练这样的本领:一是说话能看场合、论情景、别对象;二是会使用无声语言——表情、手势帮助表达。要想实现本目标,必须把初、中级目标训练扎实。

  二、关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途径

  笔者认为,寻求训练途径必须依据这样一条基本原则:精讲理论,多提供和寻找实践的机会,加强“练”;指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语文课内,延伸到其他课内、课外和实际生活中,在广阔的背景上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按着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训练也就可以分阶段来寻找途径。

  (一)辨音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发音不清的问题。从我们学生的实际看,从语音理论上讲,他们是知道错在哪里和为什么会错的,因而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一个“舌头不听使唤”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加强训练学生发音器官的灵活度。这种训练除了讲一些必要的发音技巧外,可以借鉴幼儿园的做法,选一些“绕口令”让学生自己在课外反复诵读。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对于发育尚未定型的中专生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此外,教师应加强调查研究,搜集积累常常“混音”的字、词,使学生的训练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遣词造句和说话组织能力训练阶段

  这一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较快地、正确地遣词造句和组织表达材料的能力。这一方面的训练,重心就应放在语文课内了。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能力,并教给一些常用的逻辑知识,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丰富词汇量,在词语的选择和锤炼、成分的搭配、句式的变化和选择上下功夫,把“武器”交给学生,且力求在课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练的.机会,使之训练有素,做到“肚”中 有,就不怕“嘴”上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组织表达材料即兴构思的能力。这就要结合语体文的教学,把叙述、说明、议论等方面的知识学透彻,并转化为能力,就可避免口语表达时的杂乱无序等现象了。

  (三)表达艺术技巧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相机说话能力,其内容弹性很大。在学校,由于受学生生活单一性的制约,训练难度是很大的。教师只能在精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或着眼于专业特点模拟设置一些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场合情景,来训练学生看场合、论情景、别对象的相机说话能力。当然亦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来训练。总之,要求教师以负责的态度,敏锐的眼光来捕捉和把握每一个训练机会,同时要注意把训练变成学生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动,那么高级目标也不是不可及的。

学前教育论文10

  摘 要:当前,在倡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成为一项公认的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藩篱,实现资源优化,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为了不使合作流于表面,本文从影响合作的因素和突围路径方面,提出系列思考,以和众多学者探讨。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担负着各自不同的使命,在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双方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必须在明确各自需求的基础上寻求双方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一、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的因素

  1.缺乏专业认知。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待遇不高,导致其专业认同感差,很多幼儿园教师仅仅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这成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掣肘,更影响到教师对与高校合作的态度。

  2.缺乏研究和反思的意识。很多幼儿园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教学,科研和自己无关,没有反思和研究的意识,也不愿额外拿出时间参加合作研究。

  3.对理论和大学教师存在畏惧心理。在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中,幼儿园老师因为其所处的位置和境遇,缺乏自信,不敢真正的表达自己,更不敢真实的提供教学实际情况,这种潜在的抗拒和不开放,造成合作很难深入。

  4. 幼儿园行政命令的干预和控制。合作本应是基于双方的主动和意愿,但实际操作中,有的幼儿园基于园所的利益,以命令的形式强制教师参加合作研究,并且严格控制合作过程,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幼儿园园长的因素

  1.缺乏合作研究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实行的是园长负责制,园长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发展和走向,也影响到幼儿园教师的意识和积极性。

  2.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幼儿园园长急功近利,只关注合作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应,不关心合作的过程和实践,造成很多合作有头无尾,有果无实,流于形式。

  3.对合作的控制过度。有的园长只关心行政上的管理,对合作的内容、实质、需求缺乏了解,却盲目控制,给予合作双方很多外在的压力和束缚,使合作的领域越来越窄。

  (三)高校的因素

  1.高校教师的优势社会地位。高校教师长期以来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承担着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批判者三种社会角色,拥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地位,致使他们在合作中拥有话语优势地位,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对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指手画脚,不自觉地成为合作的主导者,使合作双方居于不平等的地位。

  2.高校教师“不普适”的学术化语言。高校教师坚持一种“以学术为业”的生活方式,对学术品味的追求使他们习惯于自己系统内交流的“逻辑范式”和“专业术语”,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这些特质使他们在面临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会产生冲突和误解。使幼儿园教师觉得理论很难“落地”。而高校教师则觉得很难与幼儿教师产生共鸣。

  3.高校教师的自大心态。很多高校老师认识不到幼儿园老师身上所具备的的“实践性知识”的价值,盲目自大,使教师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4.高校教师的研究兴趣。项目的`合作受教师个体研究领域的影响。高校教师更愿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相应的合作,这种由个体的因素所带来的合作往往显得随意和无序,很难持续发展。

  (四)合作机制的因素

  目前,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往往是基于某个项目或某个研究团队所自发进行的,即使是基于行政方面“官方”和“官方”的合作,也仅限于“意向”达成型的各取所需的偶然性合作。这种合作虽然也会有合同作为规范,但这些合同一般只对双方在合作频次、预期结果等方面做出规定,并不足以确立一种较为合理的合作机制。在资金、时间、信息、人员构成和制度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保证,因而很难长久的保持和进行。

  二、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突围路径的思考

  (一)共塑合作的文化

  首先,高校和幼儿园应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悬置偏见,宽容异端,增进理解,在持各自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前提下,理解吸纳对方,学会认同对方的合理性,实现两种文化的适度融合,

  其次,高校与幼儿园要寻求双方共同的利益、旨趣和目标,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共同的价值观和规则体系。教人才培养应该由大学、幼儿园共同完成。两者重心应在于“实践”,在这方面高校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

  再次,高校和幼儿园在合作中都应保持审慎的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对对方保持“恭敬心”。高校教师应给与对方充分的尊重、理解,在自由的对话中相互激励,开展反思。幼儿园教师应增强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角色身份,转变观念,把自己放在学习者和实践者的位置上,不怕出错,积极反思,充分的表达自己。

  (二)建构合作共同体

  要实现高校与幼儿园可持续性、有序.....

学前教育论文11

  舞蹈作为一门常见的表现艺术活动,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思想、审美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因为其教学对象是我国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更受社会的关注。但是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努力探求有效途径加以解决与创新,从而确保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最终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与幼儿教师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状况却步步受限,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具体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于重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一般是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虽然在专业舞蹈教学上有优势,但是他们却很少能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第二,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当前我国中职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依倨舞蹈专业的学生制订的,过于注重高难度舞蹈技巧的传授,与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关系不大,实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第三,教材选择不合理。舞蹈教材的好坏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各类舞蹈技能的把握。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并没有统一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选择的舞蹈教材局限性太大,实用性不强。有的中职学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时,干脆不配备教材,由舞蹈教师自由发挥,这样就很难保证舞蹈教学质量[1]。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积极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太关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其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袭着原来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舞蹈看作一系列动作的集合,过于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呆板模仿。这样就忽略了舞蹈作为一门表现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在审美属性与审美情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积极革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舞蹈在培养人们审美意识、陶冶人们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舞蹈塑造学生的体形,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

  (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明显的舞蹈教学质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2]。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自身的认识能力与受教育状况不同,其舞蹈素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必须从学生舞蹈素养的实际状况出发,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舞蹈水平基本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组,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舞蹈能力。

  (四)创新舞蹈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其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就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区别,不必过分注重高难度的舞蹈技巧的训练,而应该传授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打好学生的舞蹈基础,然后再依据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舞蹈教学内容[3]。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思想、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众多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适时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舞蹈教学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xx,(12):132,99.

  [2]黄艳.提升幼教学生水平,实施教学创新——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8):213,215.

  [3]廖欣莉.中职舞蹈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8):253.

学前教育论文12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公平性缺失和督导工作本身人文性缺失的现状,要求凸显学前教育督导的人文性,这就需要培养督导者的理性自觉,构建人文意蕴的督导体系,形成督导工作的制度规范。

  人文性,即富含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一种特性,是与工具性、功利性等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作为教育督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督导起步较晚,也就是近几年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法规出台后,才走向“正规化”的轨道。迄今为止,我国对教育督导的人文性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有关学前教育督导实施及其人文性的凸显更是如此。本文以福州市学前教育督导为个案,就怎样凸显学前教育督导的人文性予以探讨,期待为我国学前教育督导提供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一、培养督导者的理性自觉

  国务院新颁布的《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指出,实施督导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应当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规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并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就要求督导者需借助科学的手段,从专业角度上系统、科学和全面地搜集信息,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整理和分析,在这基础上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由于督导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是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因而应纠正以往过分注重监督、检查和评估,不注重凸显督导的服务职能,以往侧重管理和控制,不关注被督导对象的实际需求的缺点,不断树立督导的价值理性。基于此,在督导活动中,督导者的理性自觉就表现为不仅追求求真为宗旨的工具理性,而且追求向善为宗旨的价值理性,并在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例如,在学前督导评估中,福州有其自己的做法:力求保证幼儿园、教师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保教工作上,每次督导检查和评估工作尽可能在常态下通过网上调阅原始资料进行,再配合实地检查进行,尽可能地减轻幼儿园不必要的迎检负担。实际上,从“解放自我”,追求世界普遍性,到尊重他者,尊重差别,提倡多元文化互补,人类一直在不断开发新的理念,以达成更多的、更深层的共通,这也是培养学前教育督导者价值理性自觉的内在要求。

  近三年,福建省、市、县共同配套新建、改建公办园122所,其中,省市配套资金12484万元,各县(市)区配套资金42216万元。至20xx年底,福州市每个街道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范围内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人数达到总幼儿数的41.1%。然而,农村公办园收费低,部分专项补助经费如农村学前班每班每年2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对公办幼儿园缺编教师按幼儿园年平均工资标准核拨补助经费等项目,常常存在经费未落实到位现象。不少农村幼儿园每年保教费收入大部分用于支付代课教师工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改善及教玩具的添置。很大部分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未实现“三独立”,这些园所仍“寄居”在中心小学内,未做到经费、人事独立及园舍的相对独立,幼儿的户外活动与小学生学习生活相互干扰,幼儿园的经费开支仍由中心小学代管和拨放,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归小学管理。由于管理缺乏自主权,幼儿园办园理念及保教质量的提升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些都是学前教育督导者价值理性自觉所应关注的问题。

  二、构建人文意蕴的督导体系

  学前教育督导体系的构建,需要沐浴人文关怀的.阳光。正如内尔·诺丁斯著所言,“我们都沉浸在关怀中,关怀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怀之中,因此,关怀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构建沐浴人文关怀的学前督导体系,首先,应突出对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关注。均衡和公平是近几年教育部大力推进的改革举措所遵循的原则,学前教育发展失衡与教育公平相背离。有学者对“20xx—20xx年我国城乡园所数”、“20xx年我国城乡幼儿园师资配置情况”、“20xx年省际间学前教育投入的差异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共性问题:一是城乡学前教育差距不断加大。城市幼儿园数量增长高于农村幼儿园数量增长,城乡学前教育普及率差异显著,城乡幼儿园教师总体数量差距悬殊,“师幼比”差距显著导致教师供给严重失衡。二是区域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加剧。不同经济发达水平地区之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差距悬殊,省际间学前教育投入水平差异大。在我国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总量之中,学前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过小,特别是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严重失调。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并没改变学前教育起点不均衡的现状,教育本身的规律也决定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其次,构建人文意蕴督导体系,应力求保障学前教育督导的公正客观与实事求是,忠于客观事实,不受私人关系影响;不避重就轻,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苗头,力求将问题分析到位,不浮于表层;敢讲真话、实话,不做“可说可不说”,或是“说了等于没说”的模棱两可的评论;既要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又要对已有的成绩充分肯定,“督”和“导”都要准确,帮助被督导对象分析、解决问题。因而,学前教育督导应将幼儿园的进步作为督导起点和终点。在督导方式上,改变过去的命令式与强制式,逐步向启发式、民主式转变;在督导内容上,不断细化与完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增强可操作性,并增加能反映不同幼儿园发展水平的弹性指标,力求通过督导发现进步,体现督导的公平和激励;注重“跟进式”过程督导,掌握幼儿园日常管理的真实常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在幼儿园管理由突击型向常态化,由粗放型向精细化与规范化的转变中提供指导与服务;在督导方法上,灵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做法,力求能客观、全面反映幼儿园的真实发展水平,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园的发展;在督政与督学、督与导、自评与他评等关系的处理上不断强化和凸显人文意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的督导部门对督导评估工具的开发还不完善和成熟,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开发科学、专业的评估工具,才能确保在评估过程中获得全面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准确地观测和衡量被督导对象的即时状态及其进步的程度,这样的督导结论才能使对方信服。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xx〕9号)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和结果,不断提高督导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督导部门可逐步开始开展适用于学前教育阶段的质量检测,并将质量监测应用到学前教育督导领域以准确、客观判断学前教育的结果均衡。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一日活动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新规程颁布后,幼儿在学校内的生活情况以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新规程理念,在贯彻新理念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等,这些对不在幼儿园工作的督导人员来说,不一定会看得准,摸得透,因此必须建立督导专家库,扩大督导队伍。督导专家库成员从幼儿园园长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遴选。除专职督学外,注重吸收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学前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督导工作,这样参与督导的学前教育专家多,学科力量强,专业配套,才能有效确保督导工作的质量。

  三、形成督导工作的制度规范

  督导工作的制度规范,涉及到组织规范、文化规范、研究规范和关系规范几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让督导者对规范的遵从逐渐内化为督导工作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首先,组织规范。组织规范的形成一方面在于组织原则的确立,另一方面在于明确教育督导的实际规程与程序。诚信、公正、高效、廉洁的督导组织原则的确立有利于督导走上科学化轨道。诚信体现督导者在信任与合作基础上派生出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等诚信规范;公正客观,避免主观和偏见。督导组织机构的重要职能在于在复杂的督导实践中明确督导的实施制度、操作规程与程序。学前教育专项督导的实际行动让督导理念和价值取向得以落实,操作程序规程则是实际行动得以日常化和具体化的行动指南。对此,福州通过精心设计督导方案、合理组织督导队伍、细致开展督导检查、客观作出督导分析的专项督导方法与程序值得借鉴。其次,文化规范。督导活动是一种文化行为,事实上,作为存在,督导文化在其内部结构上做出了相应的表达:内蕴着一定价值取向的测评工具、调查报告等都是物态性督导文化的体现;督导组织制定的系列制度是制度性文化的体现;教育督导有其自己的文化精神,它“包含着公平、效率、人本的要素,三者组成了教育督导伦理精神的内核”。对行为的评判与“该不该做”的规定是行为性文化的表征。

  基于此,督导部门应通过长期、持续的督导实践,不断培养文化氛围,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逐步构建起组织文化,并且不断提升督导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确立督导人员共同尊奉的理念、价值观、工作行为规范和共享的价值观等。其三,研究规范。教育督导理论和实践情景的复杂决定督导工作同时具有实践和研究两种特性,督导者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应同时具备实践者和研究者两种角色品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督导活动中,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收集资料、合作探讨、自我反思、多方总结中解决实际问题。其四,关系规范。对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阶段性工作要求而言,教育督导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但是,督导者与督导对象之间不是压制与被压制,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第一,在督导者与督导对象之间构建互为主体、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其次,督导者需认识到被督导对象与自己有平等的人格,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要求。再次,具有合作观念,督导人员与被检查督导对象之间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坚守诚信,建立起督导双方平等且自愿的合作关系。最后,应具有角色意识,遵从幼儿园的实际发展需求,承担和履行各种不同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如服务者、研究者、管理者等。

学前教育论文13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临摹绘制为主,一幅四开大小、难度适中的简笔彩色画大约需要6个学时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式费工又费时,会使学生的思想停滞,感觉迟钝,并且极大地浪费原本就很少的课时。现在一般中高档的幼儿园大都已实现电脑设备教学,环境美化也都是用电脑设计、绘制好后喷绘输出,或者采用幼儿园专用环保装饰墙贴,即便一个小小的指示牌都是用电脑雕刻的,既高档、防水,又方便清洁。手工绘制或制作的墙饰时间长了会变色、粘灰、脱落。以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观点和“形准”的评画标准,在快节奏的当下是有待商榷的.。教学当随时代,现代幼儿园美术教学多采用电、光、声、影等多媒体综合形式或者在游戏活动中认色知形,很少用粉笔或者颜料手工绘制教学。笔者认为,学前的美术教学若主要以手工绘画和制作为主,是不太可能在极少的课时条件下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用来开设电脑美术教学外,还要把音乐、舞蹈与电脑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美术游戏活动课程。

  二、伊顿12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及电脑绘制

  笔者以学前大专班上的第一堂色彩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步骤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电脑美术教学改革的方法。该教学内容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先讲解然后手工绘制、填色需要4个课时,而借助电脑教学只需要2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可谓事半功倍。学生既学习了色彩知识,又掌握了电脑绘图技能。学习色彩要从认识色相环开始,了解色彩形成的过程,即色彩是怎样从三原色开始,经过不同的组合出现间色、复色,又是怎样排列后形成色相环的,以及色相环对学习色彩具有哪些作用。认清这些问题,学生将会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伊顿12色色相环原理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Itten)是一位瑞士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色彩大师,他设计的12色相环非常鲜明、直观地展示了色彩规律,把本来十分复杂的色彩理论简化得十分通俗,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的构成原理是由红、黄、蓝三原色开始,两个原色相加出现三个间色,再由一个间色加一个原色出现三个复色,最后形成12色色相环。

  2.电脑绘制步骤

  第一,打开corelDRAWX4软件(简称CDR),在左边工具箱中选择基本形,在出现的基本形面板中选择梯形,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画一个正梯形,通过垂直镜像得倒梯形。第二,用挑选工具双击倒梯形,使之成为旋转状,按下键盘上的快捷键ctrl,垂直向下移动旋转轴心。第三,从菜单栏“排列”下的“变换”中选择旋转,在出现的旋转面板的角度框中输入30,点击“应用到再制”11次,得到图6的组合圆形。注意,倒梯形的旋转间距是靠移动旋转轴心的上下调节的,要想将12个倒梯形刚好组成一个圆,需要反复尝试。第四,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先填上红黄蓝三原色,先用挑选工具击活最上面的倒梯形,在调色板中点击黄色即可,图7为填充后的效果。第五,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红的中间填上间色橙色,在红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紫色,在黄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绿色,是填充后的效果。第六,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橙的中间填上复色黄橙色,在红与橙中间填上复色红橙色,在红与紫中间填上复色红紫色,在蓝与紫中间填上复色蓝紫色,在蓝与绿中间填上复色蓝绿色,在黄与绿中间填上复色黄绿色。第七,CDR软件的调色技巧:在填复色黄橙色时,先填上黄色,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用挑选工具点击调色板中的橙色,即可在黄色中加入橙色,加入的多少与点击的次数有关,以此法依次为其他5种复色点击调色。第八,6个复色填好后,整体观察每个级别的过渡是否自然。如发现有的色过深或者过浅就要进行调整,调整好后用挑选工具框选所有图形,用鼠标右键点击调色板上的“去掉轮廓”按钮完成最后的制作。

学前教育论文14

  一、“家长管理中心”基本情况

  家长管理中心是俄罗斯具有显著特色的学前教育机构,它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配合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与管理。这种幼教机构主要存在于经济不发达的俄罗斯各山区和城镇 , 一般提供半天或全天服务。众所周知,俄罗斯地广人稀,一些农村、山区城镇和边远落后地区还没有组建正规的幼儿园,再加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造成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情况十分严峻。

  二、“家长管理中心”在我国农村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低

  学前教育服务提供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农村学前的普及率低,在罗志福等人的研究中,6 个样本县农村19 万 0-6 岁儿童中,0-3 岁儿童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因为没有托儿所之类面向 0-3岁婴儿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在 9.5 万 3-6 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仅为 1.4万,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数量极大缓解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的学期教育普及率。

  (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

  虽说最近几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已经有所改观,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也在激增,政府在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力度方面也有所加大,整个国家学前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城市和县成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且分布范围日益合理。但是,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却没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要。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不足的现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学前早教机构几乎不存在。农村的公办幼儿园大多附设在当地的小学中,幼儿园的教师几乎都是小学中能力较弱的,不能给小学生上课的教师来担任,且这样的幼儿园一般班额很大,有时候一个班会有 100 多个孩子,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家长和教师配合工作,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而且,现在幼儿家长大多是 80 后或者 90 后,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更能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的指导配合幼儿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 四)我国和一些国家的做法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始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在城市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从城市——城镇——乡村的道路,基本上是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的。90 年代中期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当时提出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是农村发展学前班、城市“提倡和鼓励发展家庭托儿所”。幼儿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办法策略总体上还是比较实事求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机构家庭化和微型化。

  三、“家长管理中心”在农村推行的保障措施

  (一)对农村幼儿园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学前教育的师资属于全职教师,对于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过于强调幼儿教师职业专业化并不适宜。一方面学前教育因其独特性,师资属于全职教师,家长是师资的重要来源,非正规教育也是以就地取材、“能者为师”为特点。举办“家长管理中心”首要的是要提高家长的专业水平,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职务,需要教师具备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家长要想在“家长管理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具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组织能力等,只有家长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家长管理中心的工作。

  (二)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家长管理中心”的良好运转

  随着各地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完成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重中之重,如果农村地区能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将会有利的促进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可以借鉴别国的做法研究制定相应的师资来源、培训制度和管理办法。如果政府在此过程中能发挥职能角色,给予“家长管理中心”经费的支持,解决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得后顾之忧,可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一臂之力。

学前教育论文15

  [提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案例一: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

  案例二:在室内游戏时,欣欣不玩游戏,自己坐着,这时成成用积木搭 了一座小桥 ,欣欣过来一把将桥推倒,成成哭了。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得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3、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要求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4、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1、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3、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2]。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易患上神经质,凡事战战兢兢。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xx.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xx.137页.

  注释:

  [1].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8).38页.

  [2].张博.幼儿心理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354页

【学前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论文06-16

学前教育论文04-01

学前教育论文05-15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11-15

学前教育选题论文11-10

致谢学前教育论文11-04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07-20

学前教育论文的摘要10-08

学前教育认知论文10-08

学前教育论文分享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