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08 13:08:3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优)学前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1

  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摘要】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在其影响下促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尤为重要,其是整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数学课程以基础学科形式产生,需要具备优良且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要适时建立优质、高效的正规幼儿教师队伍,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当前学前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等,对学前教育专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要素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

  应该了解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和相关教学实用性上存在部分缺陷,学前专业数学教材特点具备和高中数学教材等同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学前专业未来幼师从业知识学习结构体系,实践课程中,数学教学内容所涉相关数学知识皆为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以侧重教学点形式产生,数学知识重点内容有所缺失,应从实际角度出发,特殊问题予以特殊解决,从根本上处理这些问题。

  一、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主要是进行空间形式研究以及对应数量关系研究,因为数学能够有效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之后在此基础上也可进行资料观测和理论证明,随时进行自然现象数学模型提供以及社会结构系统数学模型提供等。数学所涉范围相对较广,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和学习领域以及研究领域中皆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可有力解决实际问题。幼儿专业教学环节,数学以核心文化课程形式产生,务必进行教学水平提升和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旨在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通过此种形式来满足幼儿教师群体文化素质诉求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等,使学生学好数学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也可深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和对应数学基本技能内容等,学前专业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目的和运算能力提升目的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提升目的便会达成。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正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可进行几何图形认知,学生可进行自主制作,循序渐进的去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与数学思想教育相结合环节中可深度培养学生群体内在个性品质,形成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认真学习态度。身为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应按照学前专业教育特点要素和学前专业教育现状要素以及学前专业数学课程设置目的要素等进行基础性数学课堂设计优化,使得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双向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1、教学模式整改

  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其内容选择上应注重现代社会生活教学内容筛选和日常生产广泛应用内容筛选,需有力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旨在为学生后续幼儿园教学事项进行打下良好根基,还有就是应按照教学目的内容进行数学理论数学基础知识精选和数学方法数学基础知识精选以及数学思想数学基础知识精选,充分揣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兴趣和学生爱好,在具体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环节中适时融入学生感兴趣内容,以满足学生基本学习诉求。数学教学内容安排方面,仔细斟酌不同类型知识结构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教学原则、由易到难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以此种方式满足学生具体认知需求,在符合学生群体认知规律基础上方便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和基础技能掌握,随之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学生智力得以开发的同时,注重与对应数学内容间的紧密衔接性,不断充实幼儿教育工作相关联数学知识点与内容,生活实际数学内容涉及度也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密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适时进行针对性教学,其主要分为数学游戏教学内容和数学故事教学内容以及数学话剧教学内容等,数学教师可借助卡通形象编写模式和对应数学故事表演模式等进行学生潜在学习兴趣激发,形成生动数学教学模式和活泼数学教学模式以及有趣数学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观念创新

  老旧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室为主要教学阵地,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洗耳恭听,教师进行举例示范模式教学,学生便会模仿学习,通过反复练习后则由教师进行课后作业安排,机械式教学现象和填鸭式教学现象尤为明显。应该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应逐步走出课堂,不应拘泥于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可在室外进行相关数学知识教学,以游戏教学模式为主,以此来加深学生本体数学概念理解程度,函数性质内容等也会得到深度理解。学前专业数学课程教学中,应进行多样化教学与实际化教学,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摒弃原有作业本作业完成模式,纳入手工制作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玩具制作和教具制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和乐趣与快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喜悦,将数学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相连,通过教室合理布置以及优异学习环境创设来让学生熟悉周围教学情境,达成教与学的完美相融,逐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之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均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安排与选择,适时进行原有教学模式优化与原有教学模式整改,执行说学结合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函数奇偶性教学过程中可执行分组合作学习方案,此种方法可达到扬长避短式教学目的',随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基础性数学课程教学任务安排,函数奇偶性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旨在有力巩固此类知识,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数学游戏活动组织,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比赛的小组可以获得胜利,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探讨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教学方案实施和自演话剧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此时学生群体必会从中提升本体创新能力和基本竞争意识。

  3、作业形式整改与评价模式创新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特点加以深度分析,数学课程教学要求不应太高,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才最为根本,数学作业无需沿袭以往教学模式,证明、求解等书本作业方案应被改革与调整。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可运用书面作业安排形式进行作业任务下达,主要涵盖了手工作业安排形式和构思性作业安排形式以及表演性作业安排形式等,不仅如此,也可安排比赛型作业,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幼儿教育从业能力,也可稳步提升作图能力和玩具制作能力等。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假设最终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核心考量标准的话,多数同学便会对数学学习愈加厌倦,导致弃而不学状况产生,所以应在具体数学课程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位学生且尊重每位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注重学生特长发展,对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和不同程度学生群体提供不同类型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公平竞争机会,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公平对待,而不是区别对待,使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与快感,从而进行学习自信心完美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个体进步加以肯定,对学生学习缺陷加以指正、引导,评价用语务必充满正能量和极具鼓励性特质,让学生熟知劳有所获的学习真谛,在充分认知自己的同时发现自身需改变之处,了解努力与结果成正比的道理。结束语综上所述,首先要理解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优化,通过教学模式整改、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观念创新、作业形式整改与评价模式创新等来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学前教育论文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引入多媒体设备,以辅助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技能。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幼儿园教育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和关注点。

  在信息飞速的时代,尤其是李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就注定教育方面的革新,革新包含了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的革新。多媒体教学是借助计算机及其它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过程,它对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以其独特优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多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工具,可以利用软件制作生动的动画,配上声音,刺激幼儿的多感官,使幼儿在特定环境下,获得大量形象生动的表象,降低理解难度。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幼儿被动接受的模式。而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让幼儿选择性地参与到教学过程里面来,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3)示范信息标准化,有利于对幼儿的培养教育。幼儿教师也是普通人,不可能什么都做到标准。多媒体的课件却是全能型的标准教师,样样精通,而且十分标准,避免给幼儿带来误导。

  一、突出多媒体优势,合理选题

  多媒体教学工具有着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只是教学辅助的'手段,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或是要进行公开课教学,就一定要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大。比如数学课程《5的分解和组成》,教师可以直接演示将5个苹果分装到2个篮子里,让幼儿理解5的几种分解方法,就没有必要另外制作动画模拟。而教师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不易演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过程,就可以在前期用软件制作好赛跑的动画,配合讲故事,这样既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又增强教学直观性与趣味性,突显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二、紧扣重点难点,信息量适度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有限,所以课件包含的信息量不能太大,要遵循适度原则,利用适量的信息解决课程的重点或难点。例如《青蛙吃害虫》课件,可以通过挂图等形式让幼儿先了解、观察青蛙,但是青蛙吃害虫的过程十分迅速,很难被人的肉眼捕捉到。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就可以利用《会声会影》视频处理软件,把青蛙吃害虫的过程视频放慢观看。这样既突出重点,又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三、课件画面要简洁

  画面要求简洁是指课件应尽量减少对幼儿注意力的干扰,主要有这3个注意点:

  (1)画面布局要突出重点,一个画面中的图片不宜过多,尽量避免使用动态的图片或是闪烁的标题,不使用和教学主题无关的图片,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件中如果有使用音乐和视频,必须是可控制的。

  (2)课件上文字数量不宜过多,幼儿掌握字的数量有限,过多的文字容易让他们感到疲劳,每屏字不宜超过12行,字号不要小于28号。

  (3)课件画面的切换应避免过于频繁、复杂,内容的切换可以适当添加转场。

  四、课件画面追求艺术性

  一份优秀的课件往往是简洁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艺术表现力强的课件不但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让人赏心悦目。针对幼儿园小朋友制作的课件,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做到色彩的运用活泼明亮,对象的展示生动逼真,声音清晰,无杂音,和与动作之间的搭配要和谐流畅。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在制作课件时,只单纯追求课件的美观,在画面中添加了花哨的卡通人物和无关的动画按钮,这就违反了上面提到的课件画面要简洁的原则,追求课件的艺术性应该建立在简洁性的基础上。

  五、课件实现人机交互

  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如果在课件中融入互动的环节,想必孩子们都会感兴趣的。在《青蛙吃害虫》的课件最后,可以插入flash小游戏《青蛙吃害虫》,它是用鼠标控制青蛙的方向,吃掉害虫,在规定时间内吃掉规定数量的害虫,青蛙跳到下一个水塘,游戏难度随之增加。

  六、课件操作简单

  (1)课件安装或运行要快捷。往往视频和音频对播放器有特定的要求,课件中所选用的视频和音频文件格式应该通用性强,所需的播放器运行快。

  (2)操作简单、灵活,链接清楚。课件要设置目录菜单,目录和内容可以互相链接,音频和视频有控制按钮。

  (3)兼容性强。课件中需要运行的插件、工具兼容性好,选用的字体应该是比较常用的,能够在大部分计算机中显示出来。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依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常用课件制作的软件,找到多媒体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制作技巧,增强审美,融入创意,制作出符合教学内容,界面友好,交互丰富的优秀多媒体幼儿课件。

学前教育论文3

  摘要:钢琴通常运用在独奏或者合奏,其声音动听,能够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不再追求物质上的生活,更加注重心理上的享受,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对于乐器舞蹈等倍加关注,而钢琴作为乐器中高贵的象征,是优秀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对于幼儿进行钢琴教育,能够使幼儿从小就生活在艺术氛围当中,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提升品质,基于以上观点教育部门对于钢琴教育比较看重,要求改革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模式,使学前教育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幼儿来说,能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进策略

  钢琴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根据相关报道,现阶段的钢琴教育已经成为中专生的基础课程,家长在为幼儿进行艺术课程选择上,大多数都选择钢琴教育,因此为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对于中专钢琴教学要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使其教学模式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幼儿带来艺术享受,同时能够提升幼儿的艺术欣赏水平,但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于钢琴教学模式还过于落后,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导致对中专生未进行完整的艺术教育,因此本文基于以上观点首先分析钢琴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表明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改进策略,以此来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同时培养出具有艺术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钢琴教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以及家长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尤为看重,同时对于艺术培养也非常重视,在学前教育中对于幼儿的艺术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幼儿一生的兴趣,因此要求学前教育中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提升,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钢琴对于幼儿来说,能够使幼儿更加感兴趣,从而能够有效的培养艺术感悟,对于其未来的兴趣和志向能够提升档次,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加强对于中专生教师的钢琴教学,使其能够在未来进行幼儿教育时满足现代社会所需,能够使幼儿进行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未来遇到挫折时能够通过钢琴抒发情感,从而更加优秀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中中专院校对于钢琴教育很有必要。

  二、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中专院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的教学观念极其落后,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将钢琴专业教育束缚在框架之中,对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育的改革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未来幼儿教师的全面发展,同时对于中专生的艺术思维无法产生影响,无法形成艺术素养,不利于其未来对于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因此违背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和目标,从而在未来进行幼儿教育工作时无法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对于教学课程针对性较强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由于钢琴不是基础教育学科,因此大部分教师对于钢琴教育并不重视,在课堂上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钢琴教育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中专生来说,不仅难以理解理论知识,对于钢琴还会失去兴趣,从而造成对于钢琴学习的误解,因此无法培养中专生的艺术素养,与此同还,学校对于课程针对性较强,将钢琴课程排挤在外,对于基础学科的教育不断的进行改革,对钢琴教育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未来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的要求。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在钢琴专业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的提升中专生的学习能力,但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毫无互动,使中专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中专生未接受高等教育,本身就自控能力较差,而教师不与其进行沟通,使中专生更加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因此对于钢琴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在实际动手弹奏中难以形成优美的乐曲。

  三、钢琴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改进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

  专业的钢琴教育要求校方必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能够对于钢琴产生兴趣,以此来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同时还要注重对于中专生进行实际能力的锻炼,使中专生能够弹奏出更加优美的乐曲,从而对于钢琴充满了热爱,另外学校还应该根据中专生的情况增加钢琴的数量,保证每一个中专生都能够有实际弹奏的经验,有利于中专生提升自身的钢琴弹奏能力,在未来对于幼儿进行更专业的钢琴教育。

  (二)认真对待钢琴课程教育,增加师生互动

  学校应该明确认识到钢琴专业教育对于中专生的影响,将钢琴专业教育工作进行落实,并且完善其课程制度,对于实践教学设备进行提升,使钢琴专业能够得到维护,对于中专生进行更好的艺术熏陶,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将陈旧的教材进行更新,激发中专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钢琴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提升,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中专生能够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有效地学习,以此来全面提升中专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其形成艺术思维,不断的进行快速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育能够促使中专生在未来对于幼儿进行艺术培养,对于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能够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因此中专院校应该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钢琴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对于中专生进行更加优秀的钢琴艺术教育,使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文教育的要求,在未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陶江江.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探析[J].黄河之声,20xx,01:96.

  [2]李西林.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评析[J].才智,20xx,24:102.

  [3]王莉娜.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构建[J].音乐天地,20xx,11:11-13.

学前教育论文4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 学前儿童 欣赏能力 发展 浅谈

  论文摘要: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直接关系到儿童未来人格和智慧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千方百计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欣赏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从四方面浅谈音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欣赏能力的发展,即:倾听感受音乐、理解感觉音乐、创造性表现音乐、兴趣欣赏音乐,希望笔者的拙见对学前儿童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音乐欣赏一种倾听音乐的高雅的活动,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总是怀着愉悦和欣喜的心情,在反复倾听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陶冶自身的情操。对处在学前的儿童教育作用更是很大的,音乐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的活跃和发展,使儿童的运动舞蹈的能力大有增强,另外对儿童形成节奏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能发展学前儿童的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儿童的欣赏能力越强,欣赏的兴趣和愿望越高。能力发展的越快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创造条件进行音乐教育,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快速进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从四方面谈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一、倾听感受音乐

  倾听不同于普通的简单的听听,它是一种有主动意识的,注意力较为集中的留神地听,倾听不仅是注意力的集中,还要有情感的投入,倾听的认真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和感受和吸收的`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关键基础,也是促进个性化欣赏的关键环节。幼儿教师要在学前儿童三岁左右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倾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较为简单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倾听辨别各种声音,比如流水声、雨声、鸟鸣声等等。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音响,及时的提问是什么乐器发出的音响,让孩子们做简单的描述。如在“什么乐器在唱歌”的游戏中,正确指出在遮挡物后面发出声响的熟悉乐器;在“谁来了”的韵律活动中,正确地分辨“沉重的”、“轻柔的”和“跳跃的”音乐,并用性质相似的动物走路的动作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他们还能逐步养成注意倾听教师、同伴的歌声和琴声伴奏的习惯,并以此为基础努力使自己的歌声能够与他人相一致。

  二、理解感觉音乐

  音乐欣赏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理解,只有理解音乐的感情,才会使儿童初步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逐渐在感觉音乐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理解音乐传达的信息,才会使儿童对所表现的内容自由的联想,才能使儿童初步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以致提高孩子们的较为初级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如在2—3岁的幼儿园小班,幼儿教师在几周之内反复给孩子们欣赏马革顺创作的《拍球》和《宝宝睡觉吧》,在此基础上,教师向他们提供两幅有关图片,并要求他们将之与那两首音乐一一相配,大部分儿童都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在3岁末期,小朋友们就会理解平时常常倾听的歌曲的歌词和内容,感觉音乐的情绪就会随着提高,幼儿教师可以组织音乐活动,边播放音乐,便让孩子们联想一些动物,能根据音乐优美、轻柔的性质联想起小鱼、小鸟、蝴蝶等美丽温柔的动物等。真是感觉音乐其乐无穷呀!

  三、创造性表现音乐

  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发展较为缓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有时欣赏音乐和小朋友们的创造性表现还不够明显,所以常常是儿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伴随一些有意思的、可爱的动作等一些创造性的表现,随时表达儿童对所欣赏的音乐的理解创造。所以幼儿教师要会有意识地利用创造性表现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如,在一次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求儿童画两幅图画分别用来表达听了《摇篮曲》和《伏尔加船夫曲》之后的感受,—位男孩为《伏尔加船夫曲》画了一个送葬的场面,并解释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死了”,而为《摇篮曲》画了一个妇女在家里对着一幅遗像哭泣的场面,解释说“这是一个不伟大的人死了”。小朋友们还能有不同的语调为所听的音乐配上一句话,还可以表演较为恰当的舞蹈动作等。

  四、兴趣欣赏音乐

  小朋友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就自然表现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幼儿教师在播放现在流行的成人喜欢的歌曲时,绝大部分孩子们表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就开始自己玩,同样放外国歌曲更是表现强烈,如果换成是儿童歌曲就会马上表现为积极的情绪等。通过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对音乐欣赏有自己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营造环境,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欣赏热情,尽可能多地向儿童提供由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创作、制作的音乐作品,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更多的机会自然、愉快地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美好的音乐,还要激发儿童主动投入音乐学习的指导方法,有利于学前儿童音乐素质的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应该努力探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规律,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以使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姗姗著《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王懿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徐卓娅主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学前教育论文5

  摘要:声乐表演和教学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声乐课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利用声乐教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素养,为其将来发展打好基础,是高职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对高职学前声乐教育专业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真正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虽然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理论与音乐技能,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面貌也有所改善,但是,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通过歌唱知识、技能学习发展思维,具备学前教育音乐素质。归根到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提高学生实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工作而服务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对教学目标都缺乏清晰的认识,都过度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却不重视学生的实用能力、职业素养教育,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巧但是却缺少操作经验。

  2.教训方法单一

  过去,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采用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集中授课模式,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教学的重心,声乐教学以知识讲解、示范表演和练唱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其简单,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层次被忽视。此外,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要求学生一味进行声乐演唱模仿,根本不给学生自由表现和质疑的机会,导致许多学生都养成了只会模范、不知创新的习惯,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也受到影响。

  二、解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革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明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学前教师,将来是要教小朋友们唱歌,而不是培养专业能力突出的歌唱家。在此基础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管理机制,加大声乐教学投入,完善钢琴房、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做好准备。然后,重视和加强声乐教学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引进合格的声乐教师,并针对声乐教学队伍开展考核与培训,要求他们加强自主学习,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学前教师。

  2.优化声乐教学课程体系

  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声乐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为重点,构建集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声乐教学体系,将声乐知识、技能和实践学习都纳入课程体系中去。然后根据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要求,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标准,将学前声乐教育所需技能和知识都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在常态声乐知识和技能教学外,尝试着进行儿童歌曲学习,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根据声乐学习规律,关注声乐与钢琴、舞蹈等专业的互通、共融性,加强声乐教学与其他独立声乐课程的联系,并根据学生能力层次和发展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如在集体课中重点进行声乐共性知识和技能教学,在个别指导课中针对个别学生的声音和素质条件,帮助学生定制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艺术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声乐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声乐活动组织能力、声乐技能掌握情况等都纳入到教学考核范围中去,以确保声乐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合理性。

  3.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大都非常喜欢音乐,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他们喜欢的音乐种类相对简单,但是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的趣味性却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学前声乐教育内容,尽量选用一些旋律优美、形象生动的艺术歌曲和欢快明朗的儿歌来教学,同时利用不同风格的歌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激发其想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手法上,高职声乐教师要将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针对性练习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并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声乐背景知识、文化教学,将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有条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舞台实践和课外实训的机会,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声乐技能是学前教育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当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创新声乐教学内容和手法,发掘更多的声乐教学资源和素材,采用适合于高职生的声乐教学模式来教学,以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浅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学理论,20xx,15:319-320.

  [2]刘江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xx,11:27.

  [3]吴楠,阮晓玲,华先宙.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衔接问题之探索[J].黄河之声,20xx,01:83.

学前教育论文6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临摹绘制为主,一幅四开大小、难度适中的简笔彩色画大约需要6个学时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式费工又费时,会使学生的思想停滞,感觉迟钝,并且极大地浪费原本就很少的课时。现在一般中高档的幼儿园大都已实现电脑设备教学,环境美化也都是用电脑设计、绘制好后喷绘输出,或者采用幼儿园专用环保装饰墙贴,即便一个小小的指示牌都是用电脑雕刻的,既高档、防水,又方便清洁。手工绘制或制作的墙饰时间长了会变色、粘灰、脱落。以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观点和“形准”的评画标准,在快节奏的当下是有待商榷的。教学当随时代,现代幼儿园美术教学多采用电、光、声、影等多媒体综合形式或者在游戏活动中认色知形,很少用粉笔或者颜料手工绘制教学。笔者认为,学前的美术教学若主要以手工绘画和制作为主,是不太可能在极少的课时条件下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用来开设电脑美术教学外,还要把音乐、舞蹈与电脑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美术游戏活动课程。

  二、伊顿12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及电脑绘制

  笔者以学前大专班上的第一堂色彩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步骤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电脑美术教学改革的方法。该教学内容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先讲解然后手工绘制、填色需要4个课时,而借助电脑教学只需要2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可谓事半功倍。学生既学习了色彩知识,又掌握了电脑绘图技能。学习色彩要从认识色相环开始,了解色彩形成的过程,即色彩是怎样从三原色开始,经过不同的组合出现间色、复色,又是怎样排列后形成色相环的,以及色相环对学习色彩具有哪些作用。认清这些问题,学生将会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伊顿12色色相环原理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Itten)是一位瑞士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色彩大师,他设计的12色相环非常鲜明、直观地展示了色彩规律,把本来十分复杂的色彩理论简化得十分通俗,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的构成原理是由红、黄、蓝三原色开始,两个原色相加出现三个间色,再由一个间色加一个原色出现三个复色,最后形成12色色相环。

  2.电脑绘制步骤

  第一,打开corelDRAWX4软件(简称CDR),在左边工具箱中选择基本形,在出现的`基本形面板中选择梯形,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画一个正梯形,通过垂直镜像得倒梯形。第二,用挑选工具双击倒梯形,使之成为旋转状,按下键盘上的快捷键ctrl,垂直向下移动旋转轴心。第三,从菜单栏“排列”下的“变换”中选择旋转,在出现的旋转面板的角度框中输入30,点击“应用到再制”11次,得到图6的组合圆形。注意,倒梯形的旋转间距是靠移动旋转轴心的上下调节的,要想将12个倒梯形刚好组成一个圆,需要反复尝试。第四,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先填上红黄蓝三原色,先用挑选工具击活最上面的倒梯形,在调色板中点击黄色即可,图7为填充后的效果。第五,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红的中间填上间色橙色,在红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紫色,在黄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绿色,是填充后的效果。第六,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橙的中间填上复色黄橙色,在红与橙中间填上复色红橙色,在红与紫中间填上复色红紫色,在蓝与紫中间填上复色蓝紫色,在蓝与绿中间填上复色蓝绿色,在黄与绿中间填上复色黄绿色。第七,CDR软件的调色技巧:在填复色黄橙色时,先填上黄色,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用挑选工具点击调色板中的橙色,即可在黄色中加入橙色,加入的多少与点击的次数有关,以此法依次为其他5种复色点击调色。第八,6个复色填好后,整体观察每个级别的过渡是否自然。如发现有的色过深或者过浅就要进行调整,调整好后用挑选工具框选所有图形,用鼠标右键点击调色板上的“去掉轮廓”按钮完成最后的制作。

学前教育论文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社会和教育机构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钢琴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掌握钢琴技能,培养学前学生的钢琴能力是每一个学前教师最值得深思的问题。钢琴教学由于其专业特点显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教学需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问题;改革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有别于其他的师范专业,学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儿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本文针对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并对如何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效率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以供参考。

  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一般是由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中专生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组成的。中专院校和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生素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导致学前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钢琴教学亦是如此。近年来数码钢琴教学的形式被引入国内,并且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接受和应用。

  数码钢琴教学主要就是进行集体教学模式。集体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上课压力,但是这种模式只适合于大众教学,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很难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这种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钢琴能力的培养的。数码钢琴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多演奏形式和演奏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但是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一般是对幼儿的儿歌进行伴奏,而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演奏水平。因此,数码钢琴教学虽然提高了学前儿童的演奏能力但是忽略了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选用合理的教材和练习曲目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业的基础。没有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无法培养优秀的学生,也无法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要针对幼儿的基本特点和学前教师的自身素质进行合理的教材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曲目,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练习曲目的选择不能一味地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前学生的特点,给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曲目,通过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曲目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

  2.增加钢琴欣赏内容钢琴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更是在钢琴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素养。在学前钢琴教学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中增加钢琴欣赏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钢琴曲目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欣赏曲目进行乐曲创作,丰富自己的经验,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钢琴音乐更深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的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不能再进行传统的片面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让每位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的积极性,更能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助于钢琴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前教学的钢琴教学主要是通过钢琴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幼儿进行教学,幼儿教学区别于普通的学校教学。幼儿由于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灵活的创新意识。在幼儿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熟练的改编能力,以适应幼儿特殊的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自主学习和主动创新的能力。

  3.例如,教师在讲解《非连音奏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前的自我讨论和实际的钢琴操作,让学生自我感知弹奏钢琴的姿势和重量弹法的要领,然后再进行这一课时具体内容的讲解。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的参与能力,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教学需要。

  三、结语

  在当今教育浪潮中,学前教育备受关注。提高学前音乐教育的师资能力,提高钢琴教学效果,对于学前钢琴教育至关重要。钢琴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论文8

  摘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结合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课程对接岗位”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通过对现有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立足学前教育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工学结合共同开发学校专业设置与园方需求对接的课程体系,结合学徒在幼儿园培养的实际需要,调整与优化课程体系,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打破学科系统化的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还要求融入幼儿园工作岗位的技能和理论需求,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因此,构建与优化《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是一个持续探究的过程。

  一、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基础

  本研究立足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根据专业课程要求和幼儿园岗位要求,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开发课程体系,结合幼儿园培养的实际需要调整与优化课程体系。1.现代学徒制政策导向。20xx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明确指出把握试点工作内涵,“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这充分体现出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定位、双导师培养的鲜明特点。自《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颁布之后,20xx年8月教育部公布首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20xx年4月,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教职成〔20xx〕2号),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逐步铺开,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实验与改革工作。2.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响应国家政策,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大胆尝试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前教育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以中高职衔接技能高考为契机,充分发挥湖北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的平台作用,20xx年学院与集团内8所幼儿园、19名学生分别签订三方协议,开展现代学徒第一批试点。第二批试点合作幼儿园有三所,学徒有三名。学徒与幼儿园双向选择,最后签订学校、幼儿园、学徒三方人才培养协议,20xx年10月9日第二批学徒正式下园,第二批试点在落实经费保障、明确学徒身份、强化双导师合作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

  二、优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实践

  在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幼儿园岗位能力培养出发,确定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幼儿园工作岗位的特点重构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1.优化路径。第一批试点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校为主,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和幼儿园岗位的特殊性以及组织保障等因素,第一批试点出现经费支持不到位、学徒岗位难定位、双导师未协同等典型问题,经过校企双方多次研讨,第二批试点在落实经费保障、明确学徒身份、强化双导师合作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第二批试点课程体系是调整与优化的关键时期。2.优化阶段。第一批试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在校课程模块为主,以第三阶段为例。第二批试点课程体系在第一批试点的基础上,从幼儿园岗位能力培养出发,确定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学徒在幼儿园工作岗位的实践重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并优化课程体系,形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以合作幼儿园丁字桥幼儿园为例)。基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幼儿园合作实施三段式的岗位能力培养,学徒对于课程的学习,按照工作任务驱动,指导教师和幼儿园事先列出学习任务清单,由幼儿园师傅监督完成,指导教师和师傅以案例教学方式对学徒进行现场授课,指导点评。基于岗位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块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理论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辅导,综合提升技能并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第一批试点19名学徒是在学习系统学习一个月再下园,第二批试点3名学徒是直接下园。

  三、优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原则

  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成为学校与幼儿园合作的纽带,优化坚持两个原则。1.以培养学徒多元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建立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统一性原则基础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实践。实践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为导向,解构学科体系课程,突出实践课程的主体性。通过对幼教机构进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具体工作岗位,分析梳理各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需求,分三阶段的不同岗位需求,构建以模块教学和任务驱动为载体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培养学徒的多元能力为目标。2.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岗位相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践与理论兼备的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必须考虑满足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理论知识、职业素养。通过双导师联动合作探讨,结合幼儿园实际岗位调整并优化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与幼儿园岗位要求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离校后的技能掌握程度,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载体,合作幼儿园依据课程体系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徒培养模式。以此为载体,各合作幼儿园对学徒在幼儿园实际工作岗位进行评价反馈,以便于科学规范的培养。本试点处于探索阶段,制定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处于在研阶段,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完善和提高。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仍受众多因素制约,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得以顺利实施,绝非一校一园之力可为,离不开政、校、园多元参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宋文华,潘志忠.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体会[J].现代职业教育,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xx〕9号)[Z].20xx

  [3]赵志群.现代学徒制离政策目标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xx

  [4]李蕊.现代学徒制:开启校企深度合作之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

  [5]赵岩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我国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xx

  作者:张万红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论文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育阶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时代发展,学前教育打破自我封闭状态,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学前教育模式

  如今“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是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而社区教育便是这两种趋势的最佳结合点。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生活质量的社区性教育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部分逐渐受到重视,正日益兴起和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许多教育难点和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快完善幼儿园社区教育模式。

  一、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简述

  社区学前教育是一种以社区为单位的、由社区组织以及管理前教育的模式。社区学前教育以幼儿园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展开的一种有效的学前教育模式,目前社区学前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是依托于社区,主张以社区内影响力较大的幼儿园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地对社会进行辐射,打破过去只将教育局限于以幼儿为教学对象以及教育范围仅在幼儿园的传统模式,旨在把教学对象从幼儿扩展到幼儿家长甚至是全体的社区成员,把教学范围从社区扩展到整个社会。

  二、社区幼儿园学前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1.社区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

  我国的社区工作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社区治疗、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婚介服务等)、环境(绿化、美化等)以及社区文化教育。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文化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不少地区的社区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教育理解为法制宣传、科普宣传,认为社区学前教育就是在社区办幼儿园、幼儿园召开家长会等。因此,我国很多社区的幼儿教育意识比较薄弱,同时还十分缺乏幼儿的教育和娱乐设施。

  2.学前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许多社区的学前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大部分家长都比较看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以及专业幼儿教育知识,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使用错误的、不科学的教育手段。因此,如何帮助社区幼儿家长实现教育观念、方式的转变,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幼儿教育方法是当地幼儿园以及社区该关注的问题。

  3.幼儿园组织困难、运营困难

  幼儿园的组织构建需要联系企业、社会热心人士来筹集资金,联系教育机构获得批准同意,在内部还要协调工会、妇联等各方面的力量,经过再三商榷最终才能构建起幼儿园大体框架。此外,由于幼儿园与多个机构之间都有联系,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分歧、各持己见的情况,最终难以实现决策的统一。再加上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不赞同,也会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和运营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构建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

  1.制定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目标

  任何工作要卓有成效地进行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国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明确教育目标。社区学前教育目标必须要落实促进儿童全身心发展以及提高社区全体成员公民意识两个方面。具体的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为社区幼儿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以及场所。对于那些3岁以前的未入园儿童应该要予以重视,并将之纳入到社区学前教育的范围内。(2)对家长进行幼儿知识和科学教育方法的培训,转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3)为社区幼儿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4)必须要提高全体社区成员学前教育意识。

  2.完善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内容

  社区学前教育内容是实现社区学前教育目标的关键,具体化了社区学前教育目标,也是社区学前教育具体实施的依据。为了提高社区学前教育的质量,必须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完善:(1)加强对社区学前教育思想的宣传力度。目前许多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必须要加强社区学前教育思想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要让社区工作人员认识到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教育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要让广大幼儿的家长意识到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价值,调动起幼儿家长参与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对社区全体成员广泛宣传,通过黑板报、专题宣传栏目、推广典型等途径来增加社区全体成员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从而达到关心学前教育发展、为幼儿成长营造良好社区氛围的目的。(2)提高家长教育质量和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环境是与儿童成长最为密切相关的环境,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要通过开展家长工作来为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幼兒教育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态度,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改善幼儿园教育设施,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应该要集结社会各方力量来深入挖掘社区内教育资源,通过筹措资金来增设、改善幼儿园的活动设施,兴建起游乐场所、图书馆以及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幼儿园还要加强与公检法、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合作和联系,通力合作对社区的教育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消除对幼儿成长不利的因素,净化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最后还要加强全体社区成员的意识,提高全员参与社区学前教育建设的队伍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学前教育的教育环境。

  四、结语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我国社区学前教育发展尚不平衡,各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有待开发。在社区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下,要采取以幼儿园牵头、依托于街道社区的方法,构建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园向全社会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相云.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xx.

  [2]王晖.论学前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J].教研前沿,20xx(4).

学前教育论文10

  摘要:

  从整合教材――选择适合幼师学生需求与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发挥笔记的作用、综合性组合的教学方式、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幼师转业技能与职业要求相衔接、加强舞蹈欣赏课教学五个方面,对幼师舞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幼师 笔记 舞蹈欣赏

  舞蹈是学前教育中实施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中,舞蹈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这是由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她集中了音乐、服装、灯光、美术、布景、道具等相关艺术。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舞蹈教育,有利于他们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舞蹈基础更是相当薄弱,多数学生是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再加上他们在校期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课时又少,因此,在时间少任务重的前提下,如何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符合幼师特点的舞蹈教育,是幼师舞蹈教学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双赢。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我采取了以下几个面的措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整合教材――选择适合幼师学生需求与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师的舞蹈标准与一般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要求,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不小的差别。职业高中幼师开设课程的门类很多,舞蹈课时相对较少,如果按照艺术学校专业要求或普通幼师专业的《舞蹈》教材去进行教学,3年的教学时数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些教学内容与幼师学生日后职业特点不太符合。因此,我把不同版本的幼师《舞蹈》教材进行再整合,集中不同教材的优点,确定为三大模块:基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而且规范掌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各个舞种的基本手型、手位、脚型、脚位、基本的常用的舞步等;体验部分:这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它包括各个舞种的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与由这些动作形成的组合等;了解知识与欣赏部分:幼师学生的职业特点在“师”,需要尽量广的知识范围,在某种程度上知道的多比跳的多更重要,所以就要组织学生了解更多的舞蹈知识。采取以欣赏为主,简单体验为辅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包括各个舞种的高难度技巧与各个舞种的优秀剧目。这样既保证了提高学生艺术专业的要求,又突出了幼师学生“师”的特点。

  二、发挥笔记的作用

  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喜欢多练习,而很少动手记笔记,这也是由舞蹈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在对幼师学生的'舞蹈教学中,我加强了笔记的作用,要求记笔记与做练习同等的重要,主要记录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与教学提示以及基训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一是因为学生的舞蹈基础差,课后动手整理笔记,有助于督促她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再思考。二是为了突出幼师“教”的特点,有的内容做得不太好但要明白怎么做,也就是要看得出对错,并且能向别人讲明白怎么做。这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小组共同学习过程中,有一位同学因为小时候贪玩脚部受了伤,在勾绷脚练习中,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脚趾,用力绷的时候也是向上翘,通过了解我知道,她明白规范动作应该怎么做。于是,我就推荐她做6个人的小组长,结果在汇课时候,她的小组是做得最好的一组。其实,像她一样,每一位同学都能快速准确地说出规范动作的要领,还能正确判断对方所做动作在规范要求上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改进,这些成绩的取得,笔记的作用功不可没。真正达到了既“做得出手”,又“说得出口”。

  三、综合性组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每部分的内容都采用组合的形式教授,比如,中国古典舞蹈基训中,我把手型、手位、脚位与手臂的单一动作组成一个组合,配上音乐,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积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作家德莱赛也说过: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瓣瓣似的舒展开来。他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乐”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随乐而动的冲动和愿望,把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和单调的基本动作学习经过艺术的编创,有机组合起来,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的心态节奏与动态节奏相融合,在美的感受中反复练习,使她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既培养了她们的美感,又使课堂学习得到了巩固与提高。

  2.增加了知识量并拓宽了知识面

  3.有利于学生乐感、美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地愉快舞蹈,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

  四、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幼师专业技能与职业要求相衔接

  从事幼师舞蹈教学以来,一直孜孜以求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鞭策自己努力使学生的水平与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相媲美。主要在身体素质、技术技巧、舞蹈表演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多次参加比赛获奖也充分证明了教学成绩的突出。可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自身幼师的专业特点,经过调查与思考,我创新了幼师舞蹈教学理念,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即在幼师舞蹈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她们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时刻把握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以适应日后幼儿舞蹈教育教学。比如,在教地面前压腿时,启发学生在对幼儿进行同样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幼儿双腿伸坐做划船的动作,使舞蹈动作符合幼儿的特点,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再如,教东北秧歌手巾花时,提示学生可以把手绢想象成雪花,让幼儿或抖或揉或搓或抛,切不可死搬我给他们上课的教学方式,或简单地认为学东北秧歌无用,教幼儿用不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五、加强舞蹈欣赏课教学

  在基础内容学习同时进行舞蹈教学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动作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是对实践课教学的巩固与加强。同时定期进行相关舞种剧目的欣赏,使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有宏观的了解,带着一定的知识去欣赏,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她们的舞蹈艺术修养与舞蹈鉴赏能力。

  以上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改进或创新,努力使舞蹈教学突出学生的艺术特点,符合他们以后的职业标准要求。

学前教育论文11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专业化程度更高、实践能力更强的幼儿园教师。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已有的培养模式、方案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和人才需求的现实进行相应调整。培养模式也可以称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对某一专业或一类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内容上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其中,课程设置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培养模式归根结底要落在课程设置内容上。①

  一、伊犁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依据

  (一)现实背景

  1。国家学前教育政策背景

  20xx年以后,有关我国学前教育的重大政策密集出台,学前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提出“到20xx年,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为贯彻《纲要》精神,20xx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与12月1日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都强调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把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急需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据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在20xx 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等系列文件,这对教师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完善提供了政策指导。

  2。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的普及

  为响应《纲要》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随后提出要“以国家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项目为基础,重点发展农牧区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双语教育。早在20xx年7月,自治区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确定了新疆双语教育从幼儿抓起的基本理念,对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力量配备、教材编写与选择、教育设备的落实,以及教师和学生基本生活补助、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均作了周密的部署。20xx年3月,新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开始全面普及,极大地调动了新疆少数民族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积极性[1]。因此,培养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也必然成为伊犁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3。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20xx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发布,要求“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开发优良的课程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突出实践环节、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同时提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20xx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培养机构、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工作的依据。这些标准的出台均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4。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需求

  20xx年秋,从入学的新生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遵照国务院要求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这一举措,旨在形成优良的尊师重教氛围,为社会发展、人才培养输送优秀的一线教师。我院亦从20xx年起,对部分师范专业的学生实施免费教育。但是,免费师范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不足,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生活缺少规划,对教师职业认识不清,不愿履行义务前往偏僻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任教等。在对本院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的访谈中也发现,学生学习没有压力,缺少对即将面临的社会生活的规划和责任感。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新的培养模式必须采取变革应对,以适应免费师范生的发展需要。

  (二)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全实践型课程理论

  在我国学前师范教育体系中,有中师教育与高师教育两个办学层次。中师教育培养一线幼儿教师,课程体系重视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的科学、人文、教育理论素养薄弱,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创新能力不足。高师教育主要是为中师培养师资,课程体系特点是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相对厚实,教育理论扎实,善于吸纳新事物、新理念,但实际操作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也各有不同。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性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如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课程教学的参与性机会,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化”专业能力过硬的幼儿教师,这些知识和能力包括:实践教学方式、幼儿专业知识、儿童观察能力、协作和社会化能力等。秦金亮、米立超等更是提出“全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包括通识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等所包含的技能、实践操作环节,每学期统一安排的见习和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课程教学环节,在时间上要全程延通,在空间上要全方位拓展,在内容上要全面整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4,7—9]。研究者们对全实践性培养方案及其课程设置进行了较为“理想化”的探讨,对所属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人才需要情况、自身的培养条件及发展定位都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大都发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普遍“重理论知识传授,轻技能培训和实践练习”,也纷纷针对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缺陷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已有的研究为我们重新修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当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对在校生及毕业生问卷调查、专家和幼儿园教师、园长访谈等方法,对本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就业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方面的问题

  先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偏重于理论学习,强调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课程设置也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实习和教育实践类课程相对偏弱。这种教育模式并不符合当今社会实践的需求,也有悖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精神。

  (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指学校为在校学生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类型的确立,各年级课程安排顺序和课程的学时分配,同时规定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内容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教育部20xx 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共3个维度、14个领域、62项基本要求。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反思与自主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综合《专业标准》要求,过去的课程设置已很难适应当前幼教需求,主要表现在: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我院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均安排在专业理论学习之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教育实践课程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在专业课设置中,就单门学科来看,教师理论讲授所占课时较多,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是纯理论部分,或者是涉及其他专业的`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另外,教学没有与实践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不能用。

  2。技能课程课时较少,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由于师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绘画、写作、舞蹈、视唱等技能课课时较少,均没有专门的师资,在技能课上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实行资源共享,由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专业教师的教学难度、深度都较高,和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并不能对等挂钩,学生不能掌握、吸收和运用,并没有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特点来;同时,对于学生的技能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没有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因而在幼儿园教师所需技能展示中显得力不从心。

  3。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实践课程中,学生微格训练、教育(幼儿园)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缺少有效的组织和系统指导,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在安排上要么和理论课程学习不能相融,要么时间短暂不够深入,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流于形式,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学生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实践能力以致难于胜任毕业后的工作。

  4。双语教育未引起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在学习母语之外学习国家通用语——汉语,已成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学习母语之外同时学习汉语,成为“民汉兼通”的发展个体,融入主流文化社会,既是少数民族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儿童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前双语幼儿园和双语教育在全疆快速覆盖的同时,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xx年10月,自治区启动了“临时聘用学前双语教师培训”项目,决定到20xx年,分期培训4 477名未通过自治区入编考试的临时聘用学前双语教师来补充双语教师的严重不足。调查发现,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学前双语教师专业能力有限,教学质量低下,不能满足幼儿双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院培养的民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不能较好胜任双语学前教育的重担,在最近几年的就业招聘中,用人单位对于面试的毕业生满意度不高,而学生也对于即将承担的双语教育活动缺乏信心。这都反映了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三)就业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发现,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改行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由于学生自认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去幼儿园工作似乎是“大材小用”,因而不愿意去幼儿园就业。二是因为去幼儿园、小学就业的学生又缺少幼儿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而难以适应、胜任工作。很多用人单位也是“宁肯要大专生,也不想要本科生”。一些幼儿园园长反映:本科生不擅长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和组织主题活动的基本技能,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而且这些本科生往往自视过高,并不安心工作而造成人员流失,给幼儿园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三是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幼儿园对双语教师的素质有一定的具体要求,而我们培养的民、汉毕业生都难以胜任和适应工作。少数民族教师缺少深厚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汉族教师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因此,毕业生的基本理论素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却并不具备从事幼儿园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本地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自身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技能技巧课程设置的内容和课时量,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力度,进一步更新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以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为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以及科学的课程设置。

  三、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校生、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及管理者发放问卷及访谈发现,在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有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娴熟的专门人才,即“全实践型人才培养”所呼唤的“反思性实践家”。同时,20xx年3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保教能力,加深专业理解深度和拓展未来发展前景,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次颁布的新《规程》,对幼儿教师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进行科学研究的要求,这种要求也必须体现在新的培养目标中。新培养目标也参考了内外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中的目标设定和课程设置状况,最后确立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素养、能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和行政部门从事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这一定位强调以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为核心,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科研、管理兼备,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依据此目标,重新调整、构建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初步确立了技能技巧课程体系和考核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化社会适应性。

  (二)课程设置

  先前学前教育专业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前师资知识、技能的培养。但是毕业生实践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在课程设置方面贯穿实践教学,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同时力争使新的培养模式中实践课程设置不少于30%,以保障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是当前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点。

  1。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掌握幼儿教育工作规律,具有创新能力、研究意识、合作精神,能够胜任各种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幼教工作者。

  2。新课程设置所包含的实践领域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以幼儿园职业岗位对幼教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为导向,设置以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融合的、全学程的教学体系。新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如下:

  (1)各类型各学科课程教学和模拟教学情境训练各类型各学科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等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渗透。通识教育课程中的课程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艺术修养、跨专业任意选修课程,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汉语水平强化、为汉族学生开设的少数民族语言技能等课程,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与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高瞻远瞩、做好将来的发展规划,为未来的双语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专业课程的实践领域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这其中包括所有教学法课程如幼儿游戏、美术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手工技能、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更是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还应特别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书法、钢琴等专业技能素养的养成。同时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专业汉语、幼儿园双语教学论课程;为汉族学生开设少数民族语言和应用课程,使民、汉学生均能适应学前双语教育。为切实提高学生应对真实教学情境的能力,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了仿真教学情境下的教学训练。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或者微格教室进行主题活动、双语教学的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综合性地运用教学技能、游戏技能、艺术技能、双语技能等手段,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拓展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2)实践教育课程设置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热爱生活的作风。幼儿园实践教育课程包括幼儿园见习、幼儿园教育实习、大学生支教等,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形式。具体做法:一是广泛联系城乡各幼教单位(包括幼儿园、早教中心等),建立学前教育实习、见习基地,并与基地保持稳定而长久的合作关系;二是丰富教育实践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将见习、实习、支教等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实践活动是学生系统、完整、综合性地提高实践技能的最有效手段和途径。幼儿园见习由各班班主任与系主管教学领导协商安排,联系见习幼儿园,从第三学期开始至毕业,每周2学时或每学期每个学生集中见习一周。幼教单位的实习和支教活动则由学校和学院统一安排、统筹规划。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在某些课程学习时写作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积极申报和主持大学生课题研究,也提倡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为毕业论文和日后教育实践活动中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敏锐的科研意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快速成长为“反思型教育实践家”。课外活动也是学生技能培养、实践锻炼的基本途径,应将学生的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等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寒暑假则由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锻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新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贯穿全部学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可分为课程教学与模拟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课外活动、科研训练四大领域,这四个领域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

  (2)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弹琴能唱歌、能画画善写字,能编舞跳舞,也能够生动、流利地讲好故事等。为激励全体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的热情与兴趣,学院每学年都准备进行一次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并发放证书,给予奖励。

  (3)创造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首先,在教师队伍上,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专业课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实际运作方式,并熟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幼儿园园长或其他专任教师作为实习、实训的兼职指导教师,组建以专任教师为主,幼儿园教师配合辅助的实践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其次,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立一批长期服务于教学的实习、见习、支教等实践教学基地。为各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研究、师资培训服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发展。

  (4)建立系统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幼儿教师的能力与技能结构,确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考核的内容和项目,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对校内外的实训和实践课程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力度。每次实训、实习、见习与支教都应有详细的报告或成果,由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最后记入课程成绩。

  其次,对于艺术、教学、书法等技能训练与学习,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此次课程改革制定了详细的“学生五项专业技能考核办法”,确立了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经专业教师同意和班级筛选报名参加书法、美工(绘画与手工)、舞蹈、钢琴、课堂教学等五项技能测试,合格后由学院给学生颁发幼儿园教师“五项专业技能合格证书”。

  第三,对于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与兴趣不足,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等问题,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除了加强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之外,严格考核要求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也是可行之路。

  综上所述,本次改革通过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以及全程实践理念的系统渗透,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以及反思实践的能力,以期通过合理的培养目标设定和课程设置,培养出富有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能够顺利适应社会的双语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论文12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学前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所帮助。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大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存在误区

  很多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认识误区,他们一味以培养研究型和专家型学前教育者,但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大部分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去幼儿园就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教育幼儿,而不是要搞科研、当专家,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更要倾向于学生的操作实践、实用价值和技能技巧等的培养,而不是通过理论教学培养一批专家或者研究学者。

  (二)课程体系的缺陷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说有待完善,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制定和颁布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课程都是按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的,所以,出现了严重的重视理论学术教育,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本科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者和专家,课程和教学目标与专科院校完全不同,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上大不相同,如果专科院校一味照搬本科院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就极大。虽然近年来对各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调整完善,但是很多院校还是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过大,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远远不足,学生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得不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相互转换。所以,毕业生就职后的专业素养很难达到标准,严重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学生基础知识不足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如本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这主要是因为专科院校很难招收到好的生源,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几乎都被高中录取或者进入本科院校,而进入专科院校的学生成绩相对比较低,再加上现在很多专科院校招生时放弃了原来师范招生所特有的基本素养的测试,所以,这些学生的艺术素养比较差,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基本的音乐、绘画、舞蹈、朗诵基础,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难度很大。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强化对策

  (一)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内涵

  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是要用发展和创新的理念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发展,建立一个不仅包括教育理论课程,而且包括恰当比例的技能课程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首先必须包括幼师需要知道幼儿所必备的弹琴、唱歌、舞蹈、绘画、讲故事、观察观察幼儿、护理幼儿的基本技能。其次要有培养学生活动的导入技能、活动引导技能、衔接过度技能、活动结束技能、讲解讲述技能、设疑提问技能的内容,从而不断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

  首先,在课程构成和设置上进行不断创新,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院校所开设的课程要能够体现师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理论课、幼儿营养与保健等。再次,幼儿园有语言教育、数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还有技能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培养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人才培养定位存在误区、课程体系的缺陷、学生基础知识不足,等等,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内涵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等等,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进一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学前教育论文13

  一、学前教育专业二胡选修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本无演奏基础,专业素质低

  根据我校近几届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大部分是通过文化课统考进入本专业,未经过艺术加试的筛选与训练,因此,基本上无二胡演奏基础,并且在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素质方面能力较低,为二胡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带来一定难度。

  这部分学生接触二胡时的年纪都在十八、九岁左右,骨骼的生长基本定型,在手指的控制力、灵活性以及音准的辨别能力和演奏模仿能力上都有所欠缺,但是大部分选修二胡课程的学生都饱含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与兴趣,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性,也为二胡选修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动力。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二胡教材

  现存二胡教材多为以专业音乐院校教学内容为主的作品集,并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制定的二胡教材。这些教材专业性较强,涉及到的音乐作品多为传统的民族器乐内容,在演奏技巧的教学内容和作品的选定上都较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缺乏针对学龄前儿童心理成长特点的音乐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遵循既简单又悦耳,实用性与速成型相结合的通俗儿童音乐作品进行教学。

  (三)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二胡课程是众多器乐选修课程中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它是一门融合了演奏技巧教学、识谱视奏训练、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普及的综合课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本身的专业特点盲目进行“大而化之”的一揽子教学。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选修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朗朗上口、广为人知的童谣旋律作为教学内容。在演奏技术技巧的设置上尽量使用能够通俗易懂,且教学上能够简单、明了、速成的教学内容。

  二、学前教育专业二胡选修课程改革策略

  (一)集体课为主、小组课为辅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集体课教学为主、个别辅导小组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集体课”中,以讲解二胡演奏知识、示范二胡演奏方法、布置作业为主;“小组课”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进度的不同进行分组个别辅导为主,为某些专业程度好的学生提供可进步空间,并解决个人演奏技术障碍问题,进度慢的学生依旧学习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音乐作品,不同组别中的成员会根据此阶段的学习进度进行灵活调整。这种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与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对课程培养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授课内容,培养具有一定幼儿教学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的幼教教师。

  比如:在安排民族器乐的选修课程时,应找到本专业最为基础的演奏技能与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谱演奏的视奏能力,根据学生本教学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对待已存在的问题障碍能够积极解决并深入到实际应用层面,正视本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教学特点。以本专业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为基准线,合理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社会就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教学效果明显,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三)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兴趣,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氛围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修二胡课程初期,大都饱含学习兴趣与练习热情,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度较高,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深入,演奏技巧难度增加,学生会有畏难情绪,致使教学效果变得不明显,教学进度逐渐缓慢。

  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内容、旋律熟悉的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才能够更准确地演奏音准、节奏,乐句的强弱、分句处理,在演奏过程中才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乐句的情感处理与音乐审美上。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国外学前教育教学法,突出专业特色,例如: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对乐句进行节奏型的伴奏练习,实现身体的节奏感与演奏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借用“铃木教学法”进行旋律的模唱、模奏来强化二胡练习的效果;借用“柯达伊教学法”中对民族音乐旋律的重视与借鉴等等。

  充分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对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舞台表现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论文14

  【提要】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正在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课已经被列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投入,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本文最后,也简要提出了一些民族民间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教育措施及方向,希望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学前教育;高职院校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与综合素养的提高,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教育领域的第一道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来看,学习的课程广泛涉猎,在课程安排上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不仅包含常见的幼儿卫生与保健、家庭教育、幼儿游戏理论、幼儿园管理这一类的常规课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提高,还逐渐衍生出了一系列以培养幼儿兴趣爱好为目的的相关课程,其中主要以美术、舞蹈、声乐与钢琴教学等为代表,民族民间舞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就业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往往从事幼儿教师或研究人员等职业,其中幼儿教师更为常见,主要供职于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例如亲子园、托儿所、幼儿园等单位,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大多在这类学前教育机构中担任幼儿教学工作,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性质的需要,他们往往需要同时具备幼儿英语辅导、幼儿舞蹈或美术等技能培训的相关知识。另外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则选择担任研究人员,主要是在学前教育研究机构或者是卫生保健部门等地方从事幼儿教育研究。除了这两大类主干就业方向之外,还有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最终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产品研发、图书编辑与出版,或者是家庭咨询服务等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光明,这得益于我国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随着幼儿教育的宣传,更多的家长意识到拥有一个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幼儿在儿童智力发展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这将会为孩子今后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也必定是跟随时代大潮流的,具有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国际接轨的两大特点,不仅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从而符合当今的发展需要,还会紧跟国际化的步伐,重视早期对幼儿兴趣爱好的挖掘与培养,幼儿教育呈现出“总体上多样化”“个体上个性化”的倾向。

  二、民族民间舞与学前教育的联系

  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对于学前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是培养了学前儿童的一项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应当鼓励作为学前儿童的一门兴趣课程加以推行。根据民族民间舞教学对于学前教育起到的具体作用,我们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编排舞蹈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第二,作为一项强度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民族民间舞能够锻炼学前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第三,民族民间舞往往会是多个艺术元素融合的载体,以民族音乐为背景的民族民间舞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第四,学前教育是针对于众多适龄儿童的,他们年龄相仿,集体参与的民族民间舞能够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第五,兴趣爱好对于避免心灵健康问题的出现有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舞蹈元素可以作为缓解治疗抑郁症的方式方法,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民族民间舞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事物的权利,学会欣赏美则是一种能力。民族民间舞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通过组织学前儿童学习民族民间舞,他们将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幼龄儿童也往往倾向于主动编排一些舞蹈,在玩耍与娱乐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就培养了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儿童由于年龄总体较小,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民族民间舞,他们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一部分在舞蹈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舞蹈编排的灵感。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主要目的自然不是培养舞蹈家,而是锻炼每个儿童的审美能力与自我编排的创造能力。学前儿童有着与大人世界不尽相同的眼光,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如果能够尊重这一点,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编排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作为教师,则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加以指点,引导学前儿童在审美方面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增强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自信心。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只体现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上的,当完成了一段时间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任务,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其他的领域中,这些孩子的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能够锻炼学前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

  民族民间舞,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象征,还是一种强度较为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选择民族民间舞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非常有利于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提升。在舞蹈的过程中,保持平衡性对于肢体平衡的要求,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小脑发育,让学前儿童的肢体更加协调,为之后的体育锻炼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不同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激烈的体育运动,民族民间舞往往会伴随着节奏恰当的音乐,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节拍,使得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学前儿童运动受伤几率大大减小,又能够更好地起到肢体协调能力促进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学习舞蹈是促进儿童肢体协调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对于学前儿童肢体协调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好处的,这也成为了民族民间舞教学对于学前教育环节的一个重要意义。

  (三)以民族音乐为背景的民族民间舞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

  民族民间舞往往具有多种艺术元素,并不是单一的肢体动作,在民族民间舞的表演过程中,也往往具有节奏或欢快、或和缓的背景音乐。孩子们参与到舞蹈的整个过程,也是身体各个器官同时参与进来的过程。伴随着动人的背景音乐,孩子们的四肢投入进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这就相当于在孩子们运动的同时,为他们播放了相关的背景音乐,这种做法同时兼具了舞蹈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元素的作用,能够大大提升学前儿童对于艺术的学习兴趣,在学前儿童的气质培养方面也具有卓越的成效。经过民族民间舞培训的学前儿童,不仅具备更好的审美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还会在个人整体气质的塑造上更胜一筹,起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这对于学前儿童今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四)集体参与的民族民间舞能够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

  学前教育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让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环境,摆脱开在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小皇帝”与“小公主”的观念。民族民间舞,作为一项集体参与的舞蹈运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学前儿童将会在集体舞蹈的过程中,学会在节奏控制上,跟随大家的步伐,在要求做到协调统一的调整环节中,也会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密不可分、相互统一的,应当更多的考虑团队的需求与他人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满足自身需要。此外,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不少学前儿童可以交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培养起深厚的友谊,锻炼与同龄人交谈与玩耍的能力,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五)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关研究表示,积极的体育运动与舞蹈运动,对于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治疗,有着比药物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对于一些自闭症儿童,民族民间舞教学,也能够促使他们放心的打开心扉,加入到与人交往的大家庭中。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民间舞教学对于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的辅助作用。教师引导下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不仅是艺术的陶冶,又是一项适合学前儿童的体育运动,在学前儿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过程中,具备非常好的效果。学前教育方面如果能引进民族民间舞,也将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有新的思路上的启发,对于健康儿童而言,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也能够极大地减少他们的心理问题出现概率。

  三、民族民间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教育措施及方向

  高职院校做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措施和方向:第一,在教学环节中尤其是教学后期,需要融入民族民间舞的舞蹈情感,让舞蹈具体可感;第二,要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高职学院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第三,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第四,做好民族民间舞的“会跳”“会教”“会编”三个环节的教学,融会贯通,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所学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民族民间舞的后期教学可以融入部分舞蹈情感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有更好的把握的要求,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刻意的插入部分舞蹈元素情感。对于舞蹈情感的把握,同样也是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的理解。只有理解了一种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才能够在动作的表现中更有针对性,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民间舞所具备的特色。对于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引导他们形成相应的民族文化情感,让他们在民族民间舞的编排环节中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体现出更加个性化的创意。

  (二)秉承以人为本原则,丰富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民间舞的内容有更高要求的把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内容。我们所需要做到的,是将民族民间舞传承下去,针对民族民间舞的具体内涵加以挖掘,在具体教学环节上,尽最大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引入不同民族的舞蹈元素,再如引导学生们自主分组编排舞蹈,用这样的方式体现民族民间舞课堂的丰富性,让这门专业必修课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以人为本,丰富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方式方法,也是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教育措施。

  (三)因时制宜的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不应当停留于过去,而是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的进行发展和完善。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很多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将这些创新元素引入舞蹈编排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与时俱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也是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方式创新,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不妨从单纯的演示到尝试让学生自主编排。也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其他艺术形式的有关元素,例如在民族服饰方面多加考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融合各家之长,学习各个民族的民族民间舞,每节课程之间又不失连贯性,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中可以对上节课的内容加以回顾。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新课改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开展的新要求。

  (四)抓好舞蹈技能教育,实现“会跳”“会教”“会编”

  在舞蹈技能教学方面,民族民间舞的教学需要首先实现“会跳”,让学生把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规范,学会跟着音乐节奏,完成民族民间舞的表演,这也是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教师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把握动作要领,及时的规范和纠正舞蹈动作,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学会跳民族民间舞。然而,仅仅学会如何跳民族民间舞还是不够的,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针对这样一种特征,我们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保证学生学会如何跳民族民间舞的同时,还要指点他们如何教民族民间舞,为后续毕业生进入相关机构工作打下基础,让学生学习到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最后,在实现“会跳”与“会教”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提升,让他们在编排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一套完整的民族民间舞编排。抓好舞蹈技能教育,需要的就是从“会跳”到“会教”,再从“会教”到“会编”,这三个环节在我们的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融入社会、进入职场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论文15

  一、引导学生在对儿童批评教育时收起负面情绪

  很多学生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可能因为儿童的种种错误而“大发脾气”,认为儿童的行为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是在为自己找麻烦,所以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将自己心里的“委屈”一并发泄给儿童。儿童对于教师批评反馈行为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儿童会对教师的批评感到恐惧,尤其是教师的批评行为中带有负面情感特征的时候。教师的负面情绪会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传达给儿童,让儿童觉得教师是在讨厌自己,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在接下来与老师的学习与交流中埋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对教师接下来的管理有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先收起自己的负面情绪,再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对学前儿童耐心教育管理是自己的职责。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在此基础上学习、成长,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在对儿童进行管理教育时注意说话态度,即使自己很生气,也应该在批评中掌握说话表达方式和艺术性,在儿童心里真正塑造启蒙教师的形象。

  二、让学生了解适度批评的重要性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白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应该认真了解儿童行为的原因,有许多行为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教师不应对儿童进行深度批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行为再次发生。应该循循善诱,用平和的语言告诉儿童,这样行为的错误性和这样的行为长期下来会造成的结果,在对儿童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做出一种期望或向儿童指明如果再次发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教训。教师要认识到学前教育中批评不需要谩骂与侮辱,教师对幼儿要该奖则讲、该罚则罚,奖惩并济且奖惩适度,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抑制儿童的不良行为。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各种学前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过度批评的案例,通过各种新闻、社会调查结果、调查报告等,告诫学生对幼儿深度批评的负面影响,并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批评的度。

  三、引导学生在对儿童的批评过程中渗透情感关爱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从儿童的种种特性出发,让学生结合经历换位思考。让学生了解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简单性及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薄弱性、可塑性、依赖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儿童的情感体验比较单一、情感交流能力十分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或干扰,其情感能力的发展对周围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幼儿情感特点给我们提出了对其进行情感关爱的客观要求。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前知识,还要与儿童的生活细节紧密联系。儿童在学前教育中会进行集体吃饭、睡午觉、游戏等活动。教师要对每个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为了让儿童在生活性活动过程中得到放松,教师的管理模式需要转换。不仅作为管理者,还要作为每个儿童的关爱者,教师在进行这些生活活动的时候,应该给予儿童贴心的关爱,满足儿童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拉近儿童与教师的距离,让接下来的管理更容易。在学生了解了学前教育中教师工作的基本属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儿时进行回忆思考,让自己小时候出现过的无助、需要关爱的场景慢慢浮现,如果自己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者出现在学前时代时,给予自己怎样的帮助与关爱。灌输关爱儿童的思想,使学生在实际工作时真正体会儿童的想法。如果教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那么对师范院校中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的培养就直接影响到“祖国花朵”的成长。在学前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教师工作的一大方面,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学会技巧,还需要师范院校的教师进行更贴切的教学方法体验和尝试。

【学前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论文06-16

学前教育论文05-15

学前教育论文04-01

学前教育论文【经典】06-08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11-15

致谢学前教育论文11-04

学前教育选题论文11-10

儿童学前教育论文10-10

免费学前教育的论文10-10

中职学前教育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