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08 23:18:51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怎么样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呢?请看下面:

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1】

  一、当前学生实践能力的状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弊端——“高分低能”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以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在家长们的过份溺爱下,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甚至有的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在校读书时的衣物还要邮寄回家中清洗,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据笔者调查,当前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育长期将学生困于书本、题海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特别是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使学生成了考试机器。

  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所学知识的影子,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然而,我们的孩子却缺少那一双“发现的眼睛”,他们不知道知识与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密切联系,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怎么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运用知识,去经历实践的过程,进而去理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看,目前,学生基本上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知识教学不仅要考虑知识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并进行应用。

  (二)家长在生活中包办代替

  其实,孩子们实践能力差又何止体现在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样的案例:我班有位学生的父母要到福州出差,临走之前,给女儿买了很多速冻饺子、速冻馄饨放在冰箱里,告诉女儿自己做饭吃。

  他们反复教了孩子怎样开煤气炉,以为这样孩子就饿不着了。

  结果,等父母回来后,孩子直叫饿得发昏。

  爸妈纳闷之余,打开冰箱一看,发现速冻食品丝毫未动。

  原来,孩子竟然因为不会开煤气炉而挨饿!难道这个孩子智力低下吗?不,她的学习成绩优良,但动手能力却太差,即使爸妈已经教了她开煤气炉的方法,她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过着饭来伸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由家长包办代替,因此,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也是相当弱的。

  (三)学生整体实践能力较弱

  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调查,使许多关心教育的人士忧心忡忡。

  这个调查是由原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承担的,它的调查对象是学完了小学自然的全日制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学完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初三以及高三年级学生,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小学自然各科的实验动手能力。

  结果令人十分尴尬:高中和初中学生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实验能力总成绩不及格,小学生自然实验成绩刚够及格线。

  具体表现在,能简单操作,而不能细心操作;能模仿照做,而很少设计思路。

  一些学校甚至从来就没有开设过实验课,还有相当一些学校,实验项目极少,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着实验说明“照方抓药”,根本没有机会自己设计方案。

  这充分说明,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缺乏实践知识的能力,不能从知到做,学以致用。

  虽然这项调查是针对学校的实验教学进行的,却反映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一根本性问题。

  二、充分认识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什么是实践能力?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做事的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业发展能力等,作为一种能力系统,实践能力以认识能力为基础;但实践能力又是改变知识形态,使之物化为生产力,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服务的基本前提。

  作为家长、学校的老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实践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成分

  事实上,现代社会正是一个呼唤实践能力的社会。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将是一事无成。

  新的学习观在谈到人才智商的时候,提出了智力新概念。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尊重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同时又要促进教师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把教学看成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实践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

  不断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与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嫁接、融合,产生既非自身原有的经验也非完全照搬某个理论或方法的实践成果,尽管这些成果似乎是极为细微并非具有轰动效应的,但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在的实践变革,也可谓是朝向和积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我建构过程。

  至于其究竟能够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那都将成为教师本身在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活动,并使日常教育实践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沃土。

  实践能力作为一类具有专业或职业色彩的特殊能力,当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也必须用特殊的实践教育的方法来培养。

  于是,许多学校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往往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的学者强调运用“学行合一”的教育方法,除重视实验教学外,特别强调学校必须“以大自然为教室,以社会为教材,利用活的材料,来充实学生之知识,扩大学生之眼界”,并把“社会视察和调查”作为一门重要课程。

  (二)实践能力是学会做事的具体体现

  无论是实践知识还是实践能力,在获得高智商、高能力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如果离开了实践能力,书本知识也只能使人获得暂时的小聪明,很难帮助人成就大事业。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实践。

  这一结果正好印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倡议,学会做事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学会做事的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使他参加生产某种东西。”

  而我国的中小学生在智力学习方面大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实践能力方面却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的同龄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在学会做事上下工夫,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都有培养实践能力的巨大空间,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

  (三)实践能力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

  实践能力还关系着学生本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

  其实,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注意到了从知到做的重要性。

  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先生在1971年提出了“生存教育”构想,就是要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学生未来的经济生活产生联系,使学生不仅学到某一种实用技能,而且获得谋生的能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马公立学校的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为“银行业和汽车销售业”的系列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由于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观念的影响,从小就忽略了对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这对今后孩子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记得前几年的一次“中日儿童夏令营活动”,中国独生子女在生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均输给日本学生,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从宏观上看,人的社会活动无非两类,一类是认知活动,一类是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基础、是外显的,认知活动是内隐的,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

  这二者既是相互促进的。

  其中,实践活动的身份非常特殊,它是目标,也是手段。

  它既是一个人获得内隐认知的必然手段,又是一个人内隐认知能够显现的必然方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太少。

  如今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各科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操作,更易于让学生接受,笔者认为,就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看,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小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培养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在学校中,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

  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生存。

  学校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发掘学生的特点,锻炼自身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型的人才。

  教学与生活实践能力结合这一领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

  1、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从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做起。

  清洁卫生是每个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而打扫教室卫生和学校分配的各班所辖公共卫生区是学生每天须做的“功课”之一,这个规则沿袭颇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但时至今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们已舍不得让其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恨不得把他供奉起来,家务活轻易不让沾手,哪舍得让孩子打扫学校卫生呢?于是,出现了遇到该子女轮值时,家长们就会准时替他的孩子打扫教室卫生与公共卫生区,结果是家长们扫得起劲,而其子女则站在一旁袖手旁观,好象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似的。

  而每逢学校组织大扫除,特别是低年段的就变成是家长们在大扫除了,有的班主任气得把家长赶回去,结果呢?学生们都呆头呆脑地站在教室一隅,笨手笨脚地,连拖把如何拿都不会,还要老师手把手地教。

  有的学生读到了四、五年级了,连扫地都不会,值日时,东扫一下,西扫一下(等下风又把垃圾吹散),总不能把教室扫干净。

  这原本是为了培养学生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好习惯,现在却又如何培养呢?更有些家长到学校来抱怨:他的孩子到学校来是要学“知识”的,不是来扫地的。

  从这些情况可看出,低年级学生中75%不会扫地,中年级学生中55%不会扫地,高年级学生中30%不会扫地。

  2、在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从“大语文”教育观来看语文教学的内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该有多广阔。

  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新人、新事、新物、新景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

  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丰富积累,引发思考,开启思维的广阔空间。

  一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

  观察的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观察的视角和方法。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从适当的角度出发,有步骤、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多方面摄取信息。

  比如可以从一个固定点出发,从静止的角度出发去观察一个事物,也可以按一定顺序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可以从正面观察,也可以从反面、侧面来观察。

  事物是复杂的,观察顺序也是多种多样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思考,从而取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

  二是在观察中学会五官并用。

  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以眼睛获取的信息最多,但视觉并不排斥其它感官的活动功能。

  只有五官并用,发挥相互补充协作的功能,才能强化对世界的认识。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也只注意用眼,老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会用眼观赏,还要会用耳倾听、用嘴品尝、用鼻嗅闻、用心感受。

  学会五官并用,才能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

  三是扩大观察视野,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以往我们指导学生观察时为了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要详细地列出观察提纲,定出观察方法,指出观察重点。

  这还不放心,还要为学生做详细的讲解。

  老师的动机虽好,但这样做实际上压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在观察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使儿童的好奇心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在七嘴八舌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想得越多收获就越丰富。

  (二)小学生在家里的实践能力培养

  笔者曾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访谈,笔者向他们提了几个问题:家务活谁干得多?你都会做哪些家务?经常干家务吗?结果他们的回答如我所料:很少做家务,不大会做。

  从抽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在家中不做家务,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家里有帮家长做家务。

  笔者又去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了解了几个学生:第一个是吴某某,学习成绩优异,家境一般,父母是普通工人,为了培养孩子成材,让他有时间多看书、学电脑、学画画、书法等,家长希望孩子知识面广,从小就要多学些知识,长大考上所名牌大学,找份好工作,才不会像他们这样辛苦挣钱了,因此,家务活由父母全部包下了。

  第二个是黄某,学习成绩良,该生家境较富裕,父亲经商,母亲专职做个家庭主妇,家里的活她全揽下了,他们亦不让孩子做家务,说:我们做父母的这么辛苦创造一个好环境是为了他能把书读好,家务不用他做,只要他能把书读好就行!第三个是富某某,学习成绩差,他的父母离异,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问他奶奶:让不让富某做家务?回答说:我俩老在家做这些事绰绰有余,也不用他帮手,孩子贪玩,哪有时间帮我?

  上述这些家庭在教育上都存在着误区,其实小孩子从小做些家务活,不仅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他也能从中学到有关做这些家务活的知识,遇到问题能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

  因此,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访问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方法,在家庭中营造一个适合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环境。

  (三)学生在社会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劳动基地时,一入大门就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床铺,结果有半数的学生不会做,呆呆地站在一旁看会的同学怎么整理,有将近20%的学生虽是动手在做了,却是乱成一团,把被子放到了地板上来叠,搞得自己满头大汗的,又没整理好。

  到田里去锄草时,98%的学生不会使用锄头,50%的学生不会挑担子,100%的学生不会使用镰刀。

  从以上情况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我们的学生仅是越来越擅长于演讲台上的“运筹帷幄”,而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现实问题,却不能以有效的方式与社会进行沟通。

  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了,但是这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配合。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们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动手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去。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一、课内实践,激活课堂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中树立语文实践意识,课堂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把握课堂,参与实践。

  课堂中听、说、读、写并重,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积极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

  如在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言语的实践。

  《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说训练》,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注重课前的实践。

  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

  《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先让他们留意身边的人,发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然后去用心地做一件好事。

  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体验。

  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

  这样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

  如《夸家乡》,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

  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每人都来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互相交流。

  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

  孩子们的言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众所周知,语文课的朗读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注重朗读的实践。

  朗读最忌讳的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

  只有自己去读了,去反复地练了,才能找到感觉,才能培养语感受。

  于是,我们在课堂中应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们练,让他们自己找到感觉,注重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还让他们练习不同的情境对同一句话不同的读法,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读法。

  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朗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语言。

  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感情朗读时,就是让学生去实践,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朗读就是你的有感情朗读。

  学生顿开茅塞。

  2、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景阳岗》一课是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节选的课文,有两位教师大胆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运用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教法一:“山东快书”进课堂。

  这是一位山东的教师,教师通过认真思考,把课文改编成了山东快书。

  “闲言碎语咱不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课文,被他用了一段山东快书在五分钟之内淋漓尽致地说完了,听得同学们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

  老师一看时机成熟了,说:“看来,山东快书要比小说好读得多,想不想露一手呀?”齐刷刷地,几十双小手举起来了。

  于是他请同学们当场登台亮相。

  当然,他们不可能说得完整,这个上去说两名,那个上去接两句,磕磕绊绊地总算是把它接完了。

  同学只个个兴奋得小脸儿泛着红光。

  于是,他把事先准备好的山东快书往黑板上一贴,没几分钟,个个都能把它背下来了。

  教法二:“人才市场招聘。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社会上招聘人才的做法,然后出示一张人才招聘登记表,第一块是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

  第二是个人特长,第三块是应聘职业。

  介绍完,教师话锋一转,问:如果武松活在现在,他应该去应聘什么职业呢?你能不能帮他设计一下呢?学生一听,积极来了,于是围绕这张招聘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填写,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

  总统保镖、武术教师、宾馆保安……,还有的是陪酒师,理由是他酒量大,可以使客人尽兴。

  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异彩纷呈。

  但教师并没有至此为止,又向学生发难要学生替武松写一封应聘的推荐信。

  学生的劲头更足了。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花朵如此烂漫地绽开,他们的表现欲、成功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对学生今后人生的深情关怀。

  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课内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表演、辩论、创编、模拟导游解说,模拟作者采访……,我们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拓展实践,共享资源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1、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

  我们可以根据课型特点向课外延伸。

  每周可以布置主题阅读。

  如课内学了《忆铁人》、《黄继光》等课文,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英雄的故事,利用班队课组织交流。

  再如古诗文大比拼。

  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

  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古诗文大比拼。

  活动中进行诗歌教学的主题构建,开展主题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

  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2、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

  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

  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

  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

  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

  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让他们去搜集邮票,介绍邮票,有兴趣的还开始集邮。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允许和别人合作完成,尤其是低段,提倡和父母亲一起完成,这样,也能使他们更好地和孩子们交流。

  再如低段的黑板报可以搞个人专辑展出。

  把黑板报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

  称为“亲子板报”。

  让家长和学生们从选作品到设计板面,张贴作品,展出风采。

  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学到不少,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学科渗透,整合教育资源。

  这一点主要有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中利用课件帮助理解,掌握难点。

  以互联网为中心构建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把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用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

  再如手工制作为语文学习服务,让学生们用橡皮泥制作长城、威尼斯小艇的模型,用相关材料制作天安门广场的简易沙盘等等。

  三、生活实践,获得体验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活动的设计应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现象。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最有效的。

  1、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

  (1)学会欣赏:学做小小摄影师,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感受艺术,陶冶情操;

  (2)学会体验:学做小小艺术家,在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

  (3)学会交流:学做小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

  (4)学会感悟:上一节以“畅谈艺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再如春游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说家乡、唱家乡、画家乡、颂家乡。

  2、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

  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划算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

  再如可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要种植、养殖教程中观察动植的生长情况和特性,并新闻记者相关书籍或文章,写观察日记。

  3、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可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栏目。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关文章:

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论文10-08

物理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09-30

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10-01

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09-08

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10-08

培养医学检验毕业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论文10-08

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09-30

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10-08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