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时间:2023-04-01 04:12:0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有时候考试会让我们分析环境描写在散文中的作用,下面小编就来教教大家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

  散文中的环境描写多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这些景物,以此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它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一定的区别。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

  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在作品中,技巧都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技巧要同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相结合。

  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见课本第一册)描写墓地的“风儿、“阳光、“白雪等自然景物,

  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上下文看,墓是“朴素的,环境是“幽暗“宁静的;从景物本身看,“飒飒响着、“嬉戏是写景物的动态,“白雪的“白是“亮的,“温柔是有情感的。

  品味了这些词语,就可以对这景物描写的作用作多角度的分析概括: 更衬托出坟墓的朴素; 衬托出墓地的宁静; 活泼的景物可为墓地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如果不揣摩语言,对这里景物描写的鉴赏很难到位的

  艺术手法主要包括:

  (1)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

  (2)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托物言志)、烘(衬)托、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

  (A)描写:如动静、虚实、点面、明暗、声色、细节、浓墨重彩、简笔勾略(白描)等;

  (B)抒情: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解题指津

  1、明确手法(修辞、表达、表现)

  2、明确对象(提炼特征)

  3、分析效果(作用、感情)

  (2006江西卷) 秋光里的黄金树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6分)

  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

  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2006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5分)

  答: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

  举例。

  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

  举例。

  (2006湖北卷)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白描(或细节描写)。

  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拟人化的描写。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

  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2006江苏)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动感情思。

  【鉴赏作品的思路结构】

  鉴赏指导:考测的能力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结构层次划分的依据:

  1)时间推移2)空间转换3)内容性质(不同的人、物、事)4)情节发展

  依据标志理思路(关键词、句)段、层意的连接

  表述形式: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段间常见关系:总分、递进、并列。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解析] E级。

  本题可供参考的赏析角度均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别为“谋篇布局“联想

  的运用“景物描写特色,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

  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景物描写的特色解题要点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移步换景,情景交融。

  无论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高大的六和塔,还是诗画般的田园风光,既是作者游程中所见之景,又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情景的交融与渗透生动地衬托出文章的精神内涵。

  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文中既有鲁迅塑像、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以及山川桥塔等作者眼中之景,也有“勇士雕像和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等作者心中之景。

  虚实相生的运用,有效地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满分例文2: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那日、那水、那云……所有的景物在作者笔端都显得灵动奇妙,一切都得益于其景物描写的三“妙。

  其一,精妙的拟人修辞。

  句首那“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吗?开篇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写阳光“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突显了其关怀与慈爱。

  湖水轻拍,像赞同我的决心更表达其善解人意。

  其二,巧妙的情景交融。

  景本无情,但人有意。

  于是,从那“欢笑的风,赛跑的远山表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而“青石铺成的古老街道又表达了作者严肃又欢愉的内心世界。

  其三,绝妙的对比手法。

  近观湖水,远眺奔腾之江,“水和云都融成一片混沌。

  远与近的对比凸显了景物的细腻与恢宏。

  近代的昏沉如夜,如今的生动美好.历史与现在的对比暗示着通明的未来。

  总之,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人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全文锦上添花,令人拍案叫绝!

  这里简要分析这些课文的写景特点。

  1、摄取景物片段。

  这些课文都不太长,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描写好景物,必然只写片段景物。

  这种片段景物,可以是景物的空间片段,也可以是景物的时间片段。

  前者如《囚绿记》,只写绿枝条,是一片段景物,至于绿枝条以外的各种景物一

  概舍弃;后者如《荷塘月色》,只写夏日夜晚的清华园荷塘,摄入作者视野的荷塘周围景物可谓多矣,不止写一花一叶,但时间只限定在夏日夜晚这一片段时刻。

  描写景物空间片段的,往时间上延长,描写景物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描写景物时间片段的,往空间上延长,描写在同一时段上的诸多景物。

  尽管还可以有其他写法,也可以不写景物片段,甚至随心所欲地写景,但那样写,无法集中写景,不可能写得充分、细致,而且章法混乱,或者呆板,缺乏艺术性。

  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要在这种景物片段上多加体会,以得到更加鲜明的印象、更加充分的感受。

  2、选择写景角度。

  作者总是调动各种手段状写景物,包括选择写景的角度,有远景、近景,有

  俯视之景、仰视之景,有动景、静景,有定点观景、移步换景……如《故都的秋》

  的“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

  的日光,这是写仰视之景;《荷塘月色》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是写俯视之景。

  《瓦尔登湖》的“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

  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这是写远景兼静景;还是这篇课文,“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

  奇地发现我自己已给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些小小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这是写近景兼动景。

  总的说来,多角度写景可以写出景物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因此角度越多景物的立体感越强;当然也

  不能否认一种角度写景的意义、作用,如果是专取一种角度写景,可以将景物的特征写得充分、彻底。

  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细致地分析写作的角度,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灵感受,并获得写作的启示。

  3、抓住景物特点。

  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这是不言而喻的。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往往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全文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

  如《荷塘月色》创造了一种幽暗、优美、静谧的氛围和意境,在这种背景下,对文中各种景物的个性化描写都与这种氛围和意境相适应。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或者较多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或者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

  如《故都的秋》“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是细致入微的笔法,

  如同电影的特写镜头;又如《荷塘月色》,写荷花荷叶荷香等运用了繁多的比喻和拟人,把景物的特点充分显现出来了,具有诱人的魅力。

  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应集中力量赏析富有特征的景物和写景状物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这是化文字形象为脑海中的具体形象并进入课文情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体会和借鉴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

  (二)体会深情

  写景状物散文描写景物的形象、景物的特征,其间又伴随着作家情感的波动、情趣的流露。

  状写景物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间断者,是为着抒情写意或章法布局的需要,写景中断,代之以叙事或议论。

  然而情感必须贯穿始终,即使在作家沉浸于描写一景一物的细部特征时也得保持感情的潜流,景物呈

  现于作家眼中经过艺术化的选择提炼再用文字描写出来,不能不带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当然作家的情有时明显,有时隐晦,明晦多变,正显示文章情脉的跌宕多姿。

  这些课文的情感表现各有特色,试列述之。

  1、情感的一致性。

  如《故都的秋》,开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三个特点既概述了故都之秋的景物自身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不是大起大落的,而是较为“平地展开的。

  文章起始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全文都是按这三个特点或三种感受来写作,情感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这条线索的各个阶段都无多大变化。

  2、情感的变化性。

  如《荷塘月色》,开篇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章中间透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显出作者心灵在负重和挣脱之间游移,也就是说情感随写景叙事起伏变化,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索。

  3、情感的含蓄性。

  如《囚绿记》,写一陋室外的一条绿枝,其景物可谓微小,但作者把它放到卢沟桥事变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描写,意义非同凡响。

  作者没有直接写北平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的现实,只写与绿枝条的“交往,最后还深深地怀念绿枝条,寄语于此物,而意寓于他处,作者情感在显与隐之间,情感的含蓄性成为文章的一大特点。

  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可以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当然不排除其他方面)把握作品中的情感、作家的心怀;不但要理清写景状物的线索,还要理清作家的情感线索。

  赏析景物描写时固然可以津津乐道,赏析作家情感线索的起伏、隐现同样是很有趣味的。

  景物结构分析法

  广东卷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

  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

  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

  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

  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

  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

  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

  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

  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

  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蒙蒙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

  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

  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

  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和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写到热爱泥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散文或小说的开篇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写法,也有通过环境、心理等描写使得作品起到顾盼生姿、曲径通幽之妙的写法。

  本文开篇不直写泥泞,却写北方漫天的雪,似乎游离于主旨之外,其实为下文写“泥泞起到铺垫的作用。

  景物技巧分析法

  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7题。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

  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

  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

  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

  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

  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

  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

  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

  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

  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

  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

  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

  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

  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

  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

  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

  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

  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

  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

  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

  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

  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

  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

  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

  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

  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

  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

  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

  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答: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理解。

  15 (1)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文意的理解,须结合全文思考。

  16 答: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景物特点分析法(为什么写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些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

  有一些人就永远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

  这种人的惟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

  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消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

  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候已经花尽了。

  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一条溪水从孕有它的湖泊往下注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

  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旋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

  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

  它自然得入海。

  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

  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

  终点是它的完结。

  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

  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首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

  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

  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

  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

  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

  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铁轨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

  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选自《山寺暮》,1937年6月初版,有删改)

  18.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

  (4分)

  答:

  19.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20.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

  什么作用?(4分)

  答:

  2005年江西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

  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更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解析:将题干中的词语放置原文相关句子中,可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喻体

【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作用】相关文章: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0-05

环境描写的作用07-27

散文中环境描写段落10-05

环境描写的作用ppt09-30

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11-16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例子09-30

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09-30

环境描写的作用学案09-30

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