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中西铁路客运站建筑对比

时间:2022-10-08 21:29:10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西铁路客运站建筑对比

  中西铁路客运站建筑对比

中西铁路客运站建筑对比

  【摘要】柏林中央火车站是西方现代火车站中独特的代表,其独特的内部竖向平面空间组织体系,外部简洁直接的形体对比,客站建筑表皮技术与微气候的打造,内部客站辅助功能的打造都具有独特的创新。

  中国的现代铁路客站不乏体量及空间巨大者,但是在这种大型的客站设计中,我们不能忽略基本的客站功能承载及旅客使用感受,纵观柏林中央车站的特点,许多值得中国客站借鉴。

  【关键词】竖向组织、简洁形体、表皮技术、微气候、商业及辅助功能

  20世纪70年代以后,铁路客运站由单一交通工具的载体发展为铁路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的城市交通转换中心,建筑空间同时容纳了多种交通工具及其使用者,功能以换乘为中心呈现多元化倾向,进出站流线复杂,立体式的竖向交通联系紧密。

  在众多入雨后春笋的现代客运站中,德国柏林火车站作为一颗璀璨的明星出现了,其形体空间设计、材料与结构的选择、众多的建筑科技的应用使得其在现代客运站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先进性,是值得我们中国建筑学子学习研究的对象。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特点

  1.采用玻璃屋顶结构的主大厅:

  其大厅主结构穿过2幢办公楼的板状体块。

  2幢办公楼在取位和方向上彰显了位于地下的南北向火车站在城市空间中的位置。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姿态上,这2幢马橙形的桥楼与车站的玻璃大厅有机形成了一个整体。

  南北走向的火车站大厅同样采用了轻盈的玻璃屋顶结构。

  在外部空间的视野中,玻璃幕墙形成的简洁的立方体使得火车站在城市区域范围中新颖夺目,表面的玻璃细节韵律合适,巨大的体量在建筑美学上与裙房的巨大互相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冲击,给予人们深刻的造型映像。

  2.大跨度多层次站台大厅及通透采光结构

  车站的内部空间由东西向的弧形市内铁路桥支撑,下弦杆、横杆和拉杆共同作用,形成了壳式的受力结构。

  内部环境方案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空气自然流通以达到换气的目的。

  室内空气在大厅内受热后沿着弧形的玻璃顶上升,通过屋顶处的开口排向室外,而外界的新鲜冷空气则在梁檐处被导人建筑。

  在造型上,大面积的大跨度的站台空间表皮结构形成了外部简洁的圆弧形体,在内部空间上,通透的空间使得车站内部活跃的气氛交相辉映,车站大而不乱,你能够清晰的看清车站的内部层次,并找到你感兴趣的空间。

  在空间功能中,站台表皮结构运用了多想当今的表皮通风采光调节技术,使得整个建筑成为一个会呼吸的肺,与自然良好的交换着能量,这点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国内的大型先进客站打多缺乏有机的绿色设计,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支持。

  3.商业综合功能与后勤物流功能的基座空间

  十字形平面的火车站建筑扎根于它的基座上。

  基座连接了在其上方对角线方向的2个强势桥楼体。

  高于街面4.43m的正方形的基座在所有4个方向均有台阶与外部相连,为公众提供了与客运功能分离的广场和休憩场所。

  所有的层板上都有大尺度的开口,以便让自然光自上而下直达位于地下的站台,让车站的空间安排一目了然,以保证站内导向清晰。

  沿着这些采光良好的路径布置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店,这些商店满足了旅客的购物需求,和停留活动需求,然而与国内的客站商业空间相比,这些商业空间的设计重点考虑了地下采光通风的解决以及尺度的选择,虽然是地下空间,但是也有自然光线引入,并且拥有合适的停留空间尺度,使得旅人无形中对空间感觉亲切。

  4.标志性体量打造、功能补充的桥楼

  两栋方形的46m高的建筑体跨越于东西向轨道之上。

  它们外立面的格栅结构传承了玻璃大厅的轻盈,使得建筑体量明晰。

  桥楼巨大的体量形成了柏林的门户形象,火车站建筑将给数以百万计的旅客提供各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它们又用自己的建筑形式,代表着各自的城市。

  并且在桥楼中设置了各种办公空间和过度空间,使得一些必要的办事机构与服务机构能够与客站形成统一的协调体,完善了客站的功能体系而又不影响自身的功能使用。

  5.上下层级式高效人流组织方式

  该方案的疏散人流特点是:出发的客流与到达的客流安排在不同的层面。

  极其庞大的客流量以及机动车流一分为二的交通方案,决定了车站的内部结构。

  出发和到达大厅分离,出发旅客须经过检票口方可上站台。

  大面积的候车厅设置在站台附近,通过自动扶梯、电梯与站台相连,每层的疏散空间有机的与平面的车道相结合,由于内部的开放事业,使得旅人能够良好的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线路。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火车站建筑设计上,由于它们的公共设施性质和城市元素功能,需要体现出标志性、空间体块和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出于火车站在城市空间中的统治地位,火车站本身要体现出所在城市或者地区的独有特性。

  在此,柏林中央火车站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它独有的,极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塑造,以及由此而发的极高的环境价值,理将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西方铁路客站学习点总结

  1.建筑技术的运用,建筑微气候的调节

  在中国还是在德国,每个火车站建筑在设计上都有特别的、因地制宜的个性特征。

  要做到因地制宜,重要的标杆除了它的功能外,还有当地或周边地区的特征以及气候条件。

  在大型集散空间中对于建筑表皮的设计应该做到充分的考虑,给予明确的表皮调节处理,从细节技术上创新,制作呼吸式表皮让大型空间与外部自然能够物质能量良好交换,这样也能使得家住立面简洁统一,对于现代化的高速交通,高效物流是一种良好的形象代言。

  2.综合式疏散方式的整合,复杂交通的明晰化

  柏林中央火车站功能组织分散安排在不同的楼层面上,每个楼层都有相对应的自己疏散流线与对应的平面轨道相对应,这样的模式在中国火车站中也是非常多见,但是中国的车站多依靠后天辅助设施,电视屏幕等让使用者明白线路分布,而中央车站的英明之处在于,建筑师特意的将建筑内部的层级暴露在建筑内部集散空间面前,使得竖向疏散分布能够很好的被识别,这样的巧妙组织使得使用在空间上有了深入的把握,以便无形的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功能组织,是基于一种前瞻性的先进的交通组织方案。

  3.车站商业设施的人性化实用化

  德国的火车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公共建筑,任何人包括不是要乘坐火车的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进人车站。

  同时,出于服务乘客的目的在车站设立了一定的商业功能,例如报刊亭、咖啡厅、礼品店、小超市、面包店等。

  而这些商业设施的营业时间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在周日和节假日是允许营业的。

  其他地方的商业设施由于法律规定,绝大多数是有严格的营业时间。

  这会导致车站担负起更多的城市功能,成为城市的一个特殊的中心。

  参考书目

  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研究_范志高

  客运专线客运站通过能力研究_文东

  铁路大型客运站候乘设施综合设计_徐利民

  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开放性解析_孙伟

  我国铁路客运站建筑改造设计研究_罗筱

【中西铁路客运站建筑对比】相关文章:

铁路客运站春运第一天简报01-24

中西传统建筑文化的“行”与“止”论文10-11

铁路客运站春运第一天简报(精选11篇)01-28

铁路客运站春运第一天简报15篇01-24

对比的作文06-05

建筑物移位基础托换技术对比研究论文10-12

美术色彩对比的教案10-07

对比散文随笔10-07

男女爱情对比的句子07-12

对比类的英语作文10-31